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视化测定病毒滴度及抗病毒药物药效的方法优化
1
作者 唐崎 曹苑苑 +3 位作者 张欣雨 朋王平 芦宝静 黄升海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0,共4页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生物医学专业的细胞培养课程中,测定病毒滴度和抗病毒药物药效这一综合实验是其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病毒空斑实验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通过优化传统空斑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其次... 实验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在生物医学专业的细胞培养课程中,测定病毒滴度和抗病毒药物药效这一综合实验是其重要内容,但是传统的病毒空斑实验在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通过优化传统空斑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率;其次通过整合空斑实验和药物实验,简化抗病毒药物实验方法;通过定量且可视化的测定病毒滴度和抗病毒药物药效,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兴趣。此外,通过前沿技术荧光酶联免疫斑点(Fluo-ELISPOT),可视化和定量检测病毒噬斑(FFU),克服传统空斑实验不能检测致细胞病变效应(CPE)不显著病毒的滴度和抗病毒药物药效,为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新的实验手段和新的见解。优化的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提高了细胞课程教学质量,推动了学生实验课程的改革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药物 空斑实验 荧光酶联免疫斑点 实验教学改革 微生物学
下载PDF
中药复方有效部位的体外抗流感病毒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升海 冯晓亮 +3 位作者 张玲玲 许淑萍 吴成义 魏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91-394,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有效部位(TCM-ES)的体外抗流感病毒FM1株(IFV-FM1)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中性红染色法、空斑抑制法,从TCM-ES的最大无毒浓度开始,按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对FM1感染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有效浓度(...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有效部位(TCM-ES)的体外抗流感病毒FM1株(IFV-FM1)的作用。方法:采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中性红染色法、空斑抑制法,从TCM-ES的最大无毒浓度开始,按Reed-Muench法计算药物对FM1感染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有效浓度(MTC),治疗指数(TI)。进行空斑计数(PFU),计算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表明,TCM-ES抗FM1的EC50为(300±18.3)mg/L,MTC为(75±6.8)mg/L,TI为(7.1±0.7);而利巴韦林的3项指标分别为(52.3±10.1)mg/L、(25±4.1)mg/L和(20.8±5.1)。中性红染色法显示,两药物的IC50分别为(285.0±19.2)mg/L和(45.3±4.9)mg/L,TI分别为(7.2±0.6)和(21.2±3.1)。两种方法测定的TCM-ES和利巴韦林的TI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PFU计数,TCM-ES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300mg/L,利巴韦林的IC50为50mg/L,与前述结果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CM-ES体外具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可作用于细胞内病毒,但其效果略差于利巴韦林,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病毒 中药 有效部位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效应
原文传递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巨噬细胞诱导炎性基因表达的部分机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升海 刘伟 +1 位作者 史晓佾 魏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8-952,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巨噬细胞时前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调控的相关机制,为研究RSV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预防和治疗RSV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SV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巨噬细胞时前炎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基因表达变化及其调控的相关机制,为研究RSV的致病机制及有效预防和治疗RSV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RSV感染RAW264.7巨噬细胞,并设立不同的感染时间点(1h、4h、8h、16h和24h),同时给予PDTC(核转录因子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处理。以紫外线灭活RSV(UV-RSV)来分析有传染性的病毒的感染变化。收集各组细胞,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活性NF-κBp65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和iNOS mRNA表达量。结果RSV感染4h后,细胞核内活性NF-κBp65蛋白、TNF-α和iNOS mRNA表达均明显升高,各指标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与RSV感染存在时间依赖关系。当加入PDTC抑制NF-κB的入核活化后,则可显著下调相应时间点的RSV感染升高的TNF-α和iNOS mRNA表达量,使其降低至基线水平。而UV-RSV感染后并不引起NF-κB蛋白、TNF-α和iNOS mRNA的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RSV感染巨噬细胞可诱导前炎基因TNF-α和iNOS的大量表达,其表达可能主要依赖NF-κB活化,并且与病毒复制有关。提示在RSV感染的巨噬细胞中,NF-κB活化对TNF-α和iNOS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正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炎性介质 巨噬细胞 核因子ΚB 机制
下载PDF
柴芩感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黄升海 龚蕴贞 +3 位作者 胡涛 林维芬 赵兰娟 余莉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研究柴芩感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从药物的最大无毒量 (TD0 )开始 ,作连续 2倍系列稀释 6个浓度 ,每一浓度均做 4孔 ,分别加入已感染RSV的单层HeLa细胞中 ,整个实验重复 3次。按R... 目的 研究柴芩感冒药对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 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从药物的最大无毒量 (TD0 )开始 ,作连续 2倍系列稀释 6个浓度 ,每一浓度均做 4孔 ,分别加入已感染RSV的单层HeLa细胞中 ,整个实验重复 3次。按Reed Muench法计算产生 5 0 %病变抑制的药物浓度 ,即药物的半数有效量 (IC50 ) ,并计算治疗指数 (TI)。结果 柴芩感冒药的IC50 为 (31± 7 0 7)mg·L-1,TI值为 2 8 88± 4 0 5 ;中药对照金莲清热颗粒和西药对照利巴韦林注射液的IC50 和TI值分别为 (36± 5 6 6 )mg·L-1、18± 2 8和 (2 3 43± 5 0 9)mg·L-1、93± 10 7。结论 柴芩感冒药的抗RSV效果略好于金莲 ,但较利巴韦林的药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药物作用 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疗法 柴芩感冒药
下载PDF
关于加强高等医学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与思考 被引量:7
5
作者 黄升海 冯晓亮 +1 位作者 胡涛 王兴满 《中国实用医药》 2009年第24期251-253,共3页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了医学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如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从多角度展示本教研室就加强青年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大批青年教师充实到了医学高等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第一线,如何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成为目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笔者从多角度展示本教研室就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实施经验和体会,以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素质 培养
下载PDF
热毒清口服液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黄升海 冯晓亮 刘伟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79-581,共3页
目的:评价热毒清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病变抑制实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热毒清口服液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半数... 目的:评价热毒清口服液体外抑制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效果。方法:采用MTT法及细胞病变抑制实验,以病毒唑为阳性对照,测定热毒清口服液在Hep-2细胞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抑制作用。结果:热毒清口服液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9182.4 mg/L,抑制RSV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为559.8 mg/L,治疗指数(TI)为16.4。结论:热毒清口服液在体外实验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毒清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效应
原文传递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的祛邪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升海 吴成义 +2 位作者 张玲玲 许淑萍 魏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体外抗菌效果,探讨其祛邪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从TCM-ES的鸡胚最大无毒剂量(TC0)开始,预先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再以100EID50(50%鸡胚感染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收集尿囊液,... 目的观察中药有效部位新药TCM-ES体内抗流感病毒的作用,以及体外抗菌效果,探讨其祛邪作用。方法采用鸡胚培养法,从TCM-ES的鸡胚最大无毒剂量(TC0)开始,预先注射不同剂量药物,再以100EID50(50%鸡胚感染量)流感病毒FM1株感染,收集尿囊液,测定血凝效价,能抑制32倍以上所注射的最小药量,即为最小抑制剂量(MIC)。以不同剂量的TCM-ES灌胃给药,以15LD50FM1株病毒滴鼻感染小鼠,测定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死亡保护率,延长生命率等,观察TCM-ES的体内抗病毒作用。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TCM-E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TCM-ES对鸡胚的TC0=2.5mg/胚,MIC=10mg/mL,对IFV的抑制作用比利巴韦林稍弱。动物实验显示,病毒对照组的肺指数和体重下降值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CM-ES在750mg/kg(中剂量)和1500mg/kg(大剂量)组可逆转小鼠体重的下降,肺指数显著高于感染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CM-ES中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对流感病毒FM1株感染动物的平均存活日、死亡保护率、延长生命率与病毒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TCM-ES对金黄色葡萄球菌(G+)的MIC和MBC均为10mg/mL,而对革兰阴性杆菌无作用。结论TCM-ES体内具有抗流感病毒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具有进一步开发研究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有效部位 TCM—ES 流感病毒FM1 细菌 祛邪 小鼠
下载PDF
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鉴定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升海 史百芬 +3 位作者 王明丽 张咏南 胡勇 汪红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系统地鉴定。方法以活的RSVLong株滴鼻(TCID50为1×10-6,取100TCID500125ml进行)加RSV感染Hep2细胞(CPE达... 目的制备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特性进行系统地鉴定。方法以活的RSVLong株滴鼻(TCID50为1×10-6,取100TCID500125ml进行)加RSV感染Hep2细胞(CPE达~)腹腔注射免疫Balb/c鼠,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能稳定分泌抗RSV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结果细胞融合一次成功,融合率为96%,抗RSV抗体阳性孔率为65%。鉴定1株杂交瘤细胞F3株,染色体数为98条,抗体亚类属IgG1,对RSV抗原特异;在无补体存在的情况下其腹水抗体中和效价为1∶128,且具融合抑制活性,腹水融合抑制效价为1∶64。结论F3株单克隆抗体为抗RSVF蛋白的Mc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单克隆抗体 RSV 制备 鉴定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诱导一氧化氮产生的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升海 刘伟 史晓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08-312,共5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产生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RSV疾病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以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并设立不同的感染时间(4h、8h、16h和24h),同时分别给予PDTC(核转录因子NF-κB的...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时一氧化氮(NO)的水平变化及其产生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RSV疾病提供有益的思路。方法以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并设立不同的感染时间(4h、8h、16h和24h),同时分别给予PDTC(核转录因子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或AG(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的特异性抑制剂)处理。收集各组细胞和细胞培养上清,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核内活性NF-κBp65蛋白的表达,半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果RSV感染4h后,核内活性NF-κBp65蛋白、i NOS mR-NA和蛋白、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均升高,各指标的变化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并且与RSV感染存在时间依赖关系。加入PDTC后可明显抑制NF-κB活化,同时下调i NOS mRNA和蛋白表达。加入AG后,则明显降低细胞培养上清中NO含量。结论RSV感染可诱导产生大量的NO,其主要受i NOS的调节。NF-κB活化对i NOS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正调控作用。提示RSV诱导NO生成可能通过活化NF-κB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核因子ΚB
下载PDF
ToRCH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升海 史百芬 +3 位作者 李京培 王明丽 孟蔚春 毕克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6期459-461,共3页
目的 探讨ToRCH系列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 ,为做好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对 45例有异常妊娠结局妇女作ToRCH 4种病原体抗体检测 ,并对部分IgM (或IgG)阳性者作了PCR检测。对其中的 2 1例与ToRCH感染... 目的 探讨ToRCH系列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 ,为做好优生优育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ELISA对 45例有异常妊娠结局妇女作ToRCH 4种病原体抗体检测 ,并对部分IgM (或IgG)阳性者作了PCR检测。对其中的 2 1例与ToRCH感染有关的异常妊娠结局胚胎组织块作了PCR检测和对 10例异常新生儿作了母子配对血清学诊断。结果  45例异常妊娠结局妇女中ToX、RubV、CMV、HSV的IgM阳性率分别为 2 0 %、5 1%、44 4%和2 9 7% ,并发现同一病例有 2种或 2种以上病原体同时感染的情况 ,血清PCR结果与之基本一致。 2 1例异常妊娠结局者 (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缺陷 ) ,其胚胎组织中 (人流混合物、死胎脑组织块 )PCR检测均有ToRCH系列中的 1种、2种或 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 ,与上述ELISA结果吻合。 10对新生儿脑炎血清与对应母亲血清抗体检测表明 ,垂直传播率ToX与CMV分别为 5 0 %和 40 %。结论 妇女ToRCH系列感染是造成异常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妊娠结局 间接ELISA TORCH感染
下载PDF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初探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升海 《医学与社会》 2001年第3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 医学教育 教学内容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融合抑制活性单克隆抗体的鉴定及应用
12
作者 黄升海 史百芬 +3 位作者 王明丽 张咏南 胡勇 毕克菊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0年第1期34-38,共5页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Long株 )的单克隆抗体F3细胞株。经IFA及ELISA证明 ,F3株McAb对RSV抗原特异 ,具中和活性及融合抑制活性 ,其腹水中和效价和融合抑制效价分别为 1∶12 8和 1∶6 4。将F3株McAb与商售混合单抗试... 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了抗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 Long株 )的单克隆抗体F3细胞株。经IFA及ELISA证明 ,F3株McAb对RSV抗原特异 ,具中和活性及融合抑制活性 ,其腹水中和效价和融合抑制效价分别为 1∶12 8和 1∶6 4。将F3株McAb与商售混合单抗试剂盒进行临床诊断比较 ,二者阳性符合率 96 .9% ,阴性符合率 10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鉴定 融合抑制试验
下载PDF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的体外抗病毒作用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吴璇 于莉 +1 位作者 胡涛 黄升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38-1840,共3页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 目的:研究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在体外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3型(ADV3)的抗病毒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和细胞病变(CPE)抑制法检测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对RSV、ADV3感染细胞的保护作用,判断其抗病毒效果。结果: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Hep-2细胞的半数中毒浓度(TC50)为776.97 mg/L;抑制RSV和ADV3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28.08、28.10 mg/L;其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67、27.65,安全系数均高于利巴韦林。与病毒对照组比较,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能明显降低RSV和ADV3感染细胞所致CPE的抑制率,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在体外,小剂量的蒲地蓝消炎口服液对RSV和ADV3感染的Hep-2细胞均有明显保护作用,且病毒CPE抑制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发挥更高的抗病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 呼吸道合胞病毒 腺病毒3型 抗病毒作用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合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通路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云 黄升海 +3 位作者 吴璇 李振兴 于莉 汪旻旻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2-1258,共7页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合并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SD大鼠后,初步研究其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SV组、Kp组及RSV+Kp组,以RSV、Kp滴鼻感染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第0、1、3... 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合并肺炎克雷伯菌(Kp)感染SD大鼠后,初步研究其所致肺炎与TLR4-NF-κB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 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RSV组、Kp组及RSV+Kp组,以RSV、Kp滴鼻感染SD大鼠,分别于感染后第0、1、3、5、7天不同时间点,测量其体重、肺指数(LI)的变化;HE染色观察肺的病理学改变;RT-PCR法检测肺组织中TLR4、NF-κB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NF-κB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RSV组和Kp组均存在弥漫性肺泡间隔增厚和炎症细胞浸润,且随感染时间的延长,肺泡结构破坏逐渐加重,LI、TLR4 mRNA、NF-κB mRNA、NF-κB蛋白、TNF-α和IL-1β的表达均升高,并与RSV和Kp感染之间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RSV+Kp组LI、TLR4 mRNA、NF-κB mRNA、NF-κB蛋白、TNF-α和IL-1β的表达量进一步升高,肺组织炎症明显加剧。结论 RSV和Kp混合感染具有协同作用,加重肺部炎症;RSV合并Kp感染可能通过TLR4-NF-κB途径诱导肺部炎症反应,释放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克雷伯菌 肺炎 TLR4 NF-ΚB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育龄妇女ToRCH感染及与异常妊娠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百芬 黄升海 +3 位作者 王明丽 李京培 孟蔚春 胡勇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16-317,共2页
目的 :研究育龄妇女 To RCH系列感染及其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 EL ISA对 2 5 0例育龄妇女作 4种 To RCH病原体抗体检测 ,部分 Ig M(或 Ig G)阳性病例并作 PCR检测。对其中 2 1例异常妊娠结局的胚胎组织块作了 PCR检测和... 目的 :研究育龄妇女 To RCH系列感染及其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采用间接 EL ISA对 2 5 0例育龄妇女作 4种 To RCH病原体抗体检测 ,部分 Ig M(或 Ig G)阳性病例并作 PCR检测。对其中 2 1例异常妊娠结局的胚胎组织块作了 PCR检测和对 10例异常新生儿作了血清学诊断。结果 :2 5 0例育龄妇女 To X、Rub V、CMV、HSVIg M阳性率分别为 8.0 %、12 .8%、6 .8%和 8.4% ,并发现同一病例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同时感染的情况 ,PCR结果与之基本一致。2 1例与 To RCH感染有关异常妊娠结局 (流产、早产、死胎、先天缺陷 )孕妇均有 To RCH中的一种、2种或 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 ,从死胎脑组织块、人工流产混合物的 PCR结果与之吻合。 10例新生儿脑炎血清与对应母亲血清抗体检测表明 ,垂直传播率 To X与 CMV分别为 5 0 %和 40 %。结论 :To RCH系列感染与异常妊娠结局的关系十分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TORCH感染 异常妊娠结局 育龄妇女
下载PDF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人肺上皮细胞诱导氧化应激对TLR7基因及其下游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童娜 吴璇 +2 位作者 邱欢 于莉 黄升海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39-1543,共5页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对Toll样受体7(TLR7)活化及其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探讨其所介导的抗炎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RS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RSV体外感染A549细胞为...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人肺上皮细胞(A549细胞)引起的氧化应激对Toll样受体7(TLR7)活化及其主要信号分子的作用,探讨其所介导的抗炎作用和可能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治疗和预防RSV感染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RSV体外感染A549细胞为感染组,以抗氧化剂BHA进行预处理作为抗氧化剂组,于感染后的4、8、12、24 h收集细胞,以未感染细胞作为正常组。1化学法检测活性氧指标·OH含量的变化;2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的变化;3用TRIzol提取细胞总RNA,通过半定量RT-PCR法检测TLR7、白介素(IL-6)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4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表达变化;5 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1感染组里·OH的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在抗氧化剂组,·OH的含量与感染组相比是降低的;2感染组各时间段NO含量升高并呈时间依赖性,抗氧化剂组的NO含量与感染组同一时间点相比降低;3感染组中不同时间点的TLR7基因转录水平表达上调,抗氧化剂组TLR7的表达虽有上调,表达量都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4感染组里IL-6的表达量与感染之间有时间依赖性关系,抗氧化剂组IL-6的表达虽有上调,但比感染组同时间点下降;5感染组随时间点的延长,细胞抑制率增加,抗氧化剂组的细胞抑制率与感染组相比下调明显。结论 RSV感染可诱导氧化应激的产生,在加入抗氧化剂BHA预处理后,可明显减轻TLR7及其下游主要信号分子的表达变化和细胞抑制率,表明RSV感染活化TLR7及引起细胞损伤可能是通过氧化应激途径来调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合胞病毒 TOLL样受体7 氧化应激 A549细胞
下载PDF
三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YMDD变异的比较研究及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肖敏敏 黄升海 +1 位作者 陈健康 吴同生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和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方法分别以荧光定量PCR(FQ-PCR)、通用模... 目的对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YMDD变异的3种方法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并结合患者治疗前HBV DNA载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免疫标志物和YMDD变异后HBV DNA载量等临床信息进行结果分析。方法分别以荧光定量PCR(FQ-PCR)、通用模板信号扩增PCR(UT-PCR)和聚合酶链反应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法(PCRmnh-ELISA),对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血清出现HBV DNA由阴转阳的5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YMDD变异检测,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并对3种方法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标本进行测序,比较他们的特异性。结果FQ-PCR、UT-PCR和PCRmnh-ELISA对YMDD变异的检出率分别为:53.85%、48.08%、73.07%,FQ-PCR和UT-PCR均与PCRmnh-ELI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Q-PCR与UT-P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检测结果不一致的17例标本进行了测序,FQ-PCR、UT-PCR、PCRmnh-ELISA与检测结果的符合率分别为94.1%、70.6%、29.4%,3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方法比较,FQ-PCR检测HBV YMDD变异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并能同时检测出野生株和变异的混合感染,与测序结果相符,是诊断HBV YMDD变异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YMDD变异 FQ—PCR UT—PCR PCRmnh—ELISA
下载PDF
柯萨奇B_(3m)病毒感染Balb/c鼠接种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蕴贞 胡涛 +1 位作者 黄升海 林维芬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4-7,共4页
通过柯萨奇B3m病毒(CVB3m)接种Balb/c鼠浓度的研究,探索其与CVB3m的LD50、血清抗体、病毒分离和脏器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产生明确病毒标志的最合适病毒接种浓度来筛选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结果表明:... 通过柯萨奇B3m病毒(CVB3m)接种Balb/c鼠浓度的研究,探索其与CVB3m的LD50、血清抗体、病毒分离和脏器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以获得产生明确病毒标志的最合适病毒接种浓度来筛选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结果表明:有规律的病毒标志为小鼠的死亡率、中和抗体水平和病毒血症,腹腔接种1LD50可使小鼠于第5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1∶160~1∶320,并有病毒血症,第9天病毒血症消失,小鼠开始死亡。表明此接种浓度可出现有利于药物筛选的病毒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B组 接种 小鼠
下载PDF
人巨细胞病毒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脑神经元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明丽 唐久来 +6 位作者 史百芬 胡勇 李京培 毕克菊 胡闻 黄升海 吴建军 《现代康复》 CSCD 1999年第9期1069-1073,共5页
目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其感染特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外模拟 H C M V 先天性感染小鼠脑神经元模型。采用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观察研究病毒的增... 目的:研究确定人巨细胞病毒( H C M V) 体内外先天性感染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及其感染特征。方法:分别建立体内外模拟 H C M V 先天性感染小鼠脑神经元模型。采用病毒分离、病理学检测及核酸原位杂交技术等观察研究病毒的增殖,受染细胞的形态特征以及病毒核酸在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结果:体内模型显示: 脑组织上清液中分离出 H C M V; 大脑皮质发生侵袭性脑膜脑炎性病理改变; 神经元核内出现病毒特征性大的嗜碱性包涵体;病毒特异性核酸存在于受染神经元核内及胞浆内。体外模型亦证实:受染神经元胞体明显肿胀并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原位杂交法检出 H C M V特异性核酸。结论: H C M V 可在体内外致胎鼠大脑皮质神经元发生类似于人类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改变; 建立的体内外感染模型可用于 H C M V 中枢神经系统先天性感染的发生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大脑皮质神经元 胎鼠 先天性感染
下载PDF
天然植物黄蜀葵提取物对变形链球菌生长及产酸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红艳 董六一 +2 位作者 杨柳 黄升海 李颂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79-481,共3页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变形链球菌(MS)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临床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FA对MS生长的影响,测定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配置含TFA的TPY液体培养基,接... 目的研究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变形链球菌(MS)生长及产酸的影响,为临床龋病预防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二倍稀释法观察不同浓度的TFA对MS生长的影响,测定该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以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配置含TFA的TPY液体培养基,接种MS,厌氧培养48h,测定在不同培养时间段各浓度TFA溶液实验前后的pH值。结果一定浓度的TFA能够抑制MS的生长,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g/L;在低于MIC的4个浓度梯度条件下,随着TFA浓度的升高,各浓度组在不同培养时间段pH值逐渐增高,各个浓度组与对照组的pH变化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各浓度组在各个时问段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TFA影响变形链球菌的生长代谢,使MS产酸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药理学 链球菌 变异/药物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