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苹果园3种病原真菌孢子数量的时空动态研究
1
作者 魏佳美 王强 +3 位作者 黄卫利 黄丽丽 胡小平 商文静 《西北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4-760,共7页
为揭示苹果园空气中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孢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孢子捕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21年7月—2022年7月陕西省白水县果园不同高度空气... 为揭示苹果园空气中苹果腐烂病菌(Valsa mali)、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和褐斑病菌(Marssonina coronariae)孢子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利用孢子捕捉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21年7月—2022年7月陕西省白水县果园不同高度空气中3种苹果病原菌孢子数量进行周年动态监测。结果显示:苹果腐烂病菌孢子捕捉高峰期主要在2-6月,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和0.7 m高度;苹果轮纹病菌孢子捕捉高峰期主要在3月初到4月上旬,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和2.0 m高度;苹果褐斑病菌孢子捕捉高峰在4月,病原孢子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5 m高度。该结果表明虽3种苹果病害均为气传病害,但其病原菌田间时空分布不同,暗示其发生、流行规律存在差异,相应的病害防控策略也可做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腐烂病 苹果轮纹病 苹果褐斑病 监测 孢子动态
下载PDF
湖北小麦条锈病预测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2
作者 林嘉豪 户雪敏 +5 位作者 段维彤 杨俊杰 黄朝炎 黄卫利 李宇翔 胡小平 《植物保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1-168,共8页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 湖北省是我国小麦条锈菌的重要冬繁区之一,也是小麦条锈病由西北越夏区传播至华中小麦主产区的关键通道,加强对湖北省小麦条锈病的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利用1995年-2023年的数据,通过相关性分析,结合滑动窗口法筛选出了与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相关的因子,包括日平均气温、日平均最高气温、日平均最低气温、平均日照时数、日累积降水量,并以1995年-2020年的数据构建了条锈病发生面积的基于全子集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全子集回归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88.7%和88.1%,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9.8%和95.2%;BP神经网络模型1和2对1995年-2020年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回测准确度分别为96.5%和95.8%,对2021年-2023年的预测准确度分别为91.6%和90.9%。因此,BP神经网络模型1是湖北省小麦条锈病发生面积的最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发生面积 全子集回归 BP神经网络算法
下载PDF
2022年-2023年基于物联网的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田静 王强 +2 位作者 周佳 黄卫利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70-275,共6页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 2022年和2023年调查了安徽、江苏、湖北、河南和陕西共11个县(市)的小麦赤霉病实际发生情况,通过与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相比较,评价了该系统的预测准确度。结果表明,2022年除江苏洪泽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2.5%;2023年除湖北南漳外,其余地区预测准确度平均为97.5%。2022年和2023年水稻-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预测准确度分别为85%和100%,该系统在水稻-小麦和玉米-小麦轮作冬麦区的预测准确度分别97.5%和92.5%,系统运行稳定,可有效指导小麦赤霉病的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物联网 自动监测预警 准确度评价
下载PDF
内蒙古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动态变化规律
4
作者 李岩佳 马丽杰 +9 位作者 郭帅领 胡小平 吕金 黄卫利 梁红伟 韩艳茹 罗国君 姜立慧 李猛 云旭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3-1194,共12页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 揭示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的数量动态变化规律,并为玉米大斑病的预警和防控提供更科学的依据,利用孢子捕捉仪及Real-time PCR方法,连续3 a(2021-2023年)对内蒙古6个玉米主产区的空气中的分生孢子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内蒙古地区玉米大斑病菌孢子数量的高峰期出现在6月中上旬和8月中下旬。相关性分析显示,6个地区监测的孢子数量与空气温度均呈正相关(P<0.05)。孢子数量与内蒙古西部3个地区(巴彦淖尔、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的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与内蒙古东部3个地区(赤峰、通辽和兴安盟)的相对湿度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在内蒙古东部地区空气温度是影响孢子浓度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分生孢子 Real-time PCR 动态监测 气象因子
下载PDF
基于监测预警的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倪运东 刘美艳 +6 位作者 王军娟 顾冬玫 徐璟仪 李小华 于湧鑫 李赟 黄卫利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2022—2023年,在淮安市洪泽区进行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并以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指导开展田间药剂复配试验,以期确定最佳的喷施次数、药剂组合和药剂用量,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 2022—2023年,在淮安市洪泽区进行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并以监测预警系统的预测结果为指导开展田间药剂复配试验,以期确定最佳的喷施次数、药剂组合和药剂用量,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的防控。结果表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麦甜)900 mL/hm^(2)+250 g/L丙环唑乳油(麦甜伴侣)600 mL/hm^(2)+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150 mL/hm^(2)+益施多金750 mL/hm^(2)二次施药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组合与用量,对小麦赤霉病的病指防效达到85.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自动监测预警系统 发病率 复配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蔬果净防治梨星毛虫和苹果巢蛾试验
6
作者 花蕾 黄卫利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5期124-126,共3页
1993~1994年在乾县枣子沟苹果区对植物性无公害杀虫剂蔬果净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梨星毛虫和苹果巢蛾为害苹果树叶片初期喷施0.5%蔬果净乳油750~1500倍液,药后10d防效均达80%以上,药后20d梨星毛虫死... 1993~1994年在乾县枣子沟苹果区对植物性无公害杀虫剂蔬果净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梨星毛虫和苹果巢蛾为害苹果树叶片初期喷施0.5%蔬果净乳油750~1500倍液,药后10d防效均达80%以上,药后20d梨星毛虫死亡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蔬果净 药效
原文传递
基于监测预警的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邢瑜琪 姚卫平 +4 位作者 户雪敏 戴纪琛 张太学 黄卫利 胡小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23-326,331,共5页
2019年-2020年,在安徽贵池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并依据预测结果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以确定最佳的药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最佳防治时期前15 d内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 2019年-2020年,在安徽贵池进行了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的试验示范,并依据预测结果指导大田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试验,以确定最佳的药剂使用量。试验结果表明,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能够在最佳防治时期前15 d内预测小麦蜡熟期赤霉病的病穗率,预测准确度达100%。2020年,依据该监测预警系统预测结果及赤霉病病穗率防治指标,在小麦扬花初期及1周后每667 m^(2)分别使用48%氰烯•戊唑醇悬浮剂40 mL和20%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40 mL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最优药剂用量,防治效果达9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监测预警 准确度 最优药剂用量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预测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邢瑜琪 周佳 +3 位作者 黄卫利 王军娟 刘美艳 胡小平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42-1848,共7页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小... 为提高稻麦轮作区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预测的准确度,以江苏洪泽、姜堰和张家港的历年赤霉病病穗率、田间初始菌源和气象因子为数据集,采用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小麦赤霉病发生的关键因子,进一步构建不同生态区的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的小麦赤霉病发生预测模型,对江苏姜堰和张家港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均为100%,对江苏洪泽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准确度为9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BP神经网络 预测模型 稻麦轮作区
下载PDF
杏桃小食心虫的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花蕾 花保祯 黄卫利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4,共4页
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发生期均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半个多月。1993~1996年调查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滞育率达99%左右,近乎专性滞育。在室内21℃和光照时数14.5~15.5h范围内试验,杏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滞育几乎... 桃小食心虫在杏树上1年发生1代,越冬幼虫出土和成虫发生期均较苹果桃小食心虫早半个多月。1993~1996年调查结果表明,第1代幼虫滞育率达99%左右,近乎专性滞育。在室内21℃和光照时数14.5~15.5h范围内试验,杏桃小食心虫幼虫的滞育几乎不受光周期的影响。它的越冬幼虫和刚出土幼虫的酯酶同工酶和苹果桃小食心虫均有较大差别。作者还提出了杏园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小食心虫 发生规律 滞育 醋酶同工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