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一些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4期224-225,共2页
为了减少骨肿瘤病理误诊 ,推荐病理—放射—临床三方结合分析诊断的模式。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并列举报告书写方式 。
关键词 骨肿瘤 病理诊断 鉴别诊断 骨转移瘤
下载PDF
病理切片加温快速干燥法
2
作者 黄啸原 王会艳 席越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5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病理切片 快速干燥 加温法
下载PDF
病理行医态度
3
作者 黄啸原 《继续医学教育》 2006年第27期65-67,共3页
关键词 行医态度 病理 人际交流
下载PDF
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宫丽华 钱占华 +2 位作者 刘宝岳 孟淑琴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长骨内生软骨瘤26例,原发性软骨肉瘤35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6例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18例,肱骨5例,胫骨、腓骨和... 目的探讨长骨内生软骨瘤及原发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长骨内生软骨瘤26例,原发性软骨肉瘤35例,对其临床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6例内生软骨瘤患者(股骨18例,肱骨5例,胫骨、腓骨和桡骨各1例)年龄9~51岁,平均31岁,男女之比为2∶1。35例软骨肉瘤患者(股骨22例,胫骨3例,肱骨7例,尺骨1例,腓骨2例),年龄26~77岁,平均47岁,男女之比为2∶3;病理学分级Ⅰ级20例,Ⅱ级14例,Ⅲ级1例。组织学上,长骨的Ⅱ级和Ⅲ级软骨肉瘤通过组织形态不难诊断,而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组织形态相似,鉴别较困难。软骨肉瘤多伴有疼痛,影像学可见髓腔侵犯、皮质破坏或软组织包块;组织学可见软骨浸润、包绕宿主骨,浸润皮质或进入软组织。结论长骨的Ⅰ级软骨肉瘤与内生软骨瘤的鉴别应结合临床、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内生软骨瘤 软骨肉瘤 诊断 鉴别
原文传递
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丁宜 Bui Marilyn +5 位作者 孙晶 董荣芳 李远 宫丽华 孟淑琴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66-769,共4页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 目的 探讨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积水潭医院单中心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及免疫表型特点。结果 107例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中男性65例,女性42例,其中70例普通血管瘤,19例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13例血管肉瘤,2例Kaposi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上皮样血管瘤,1例假肌源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Gorhams病。患者年龄3~80岁(平均39岁),接近50%血管源性肿瘤位于中轴骨及骨盆,18例为多发。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改变为主,可以伴不同程度的周围硬化。普通血管瘤由于形态学特点可以直接诊断,部分非普通血管瘤病例需做免疫组化证实。92%病例CD31呈阳性(33/36)和83%病例CD34呈阳性(30/36)。结论 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在中国人群中发病率与西方国家相似,血管瘤、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是其主要亚型。结合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有利于骨原发血管源性肿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原发血管肿瘤 血管瘤 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上皮样肉瘤49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刘宝岳 孟淑琴 +2 位作者 丁宜 孙晓淇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6期407-410,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9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49例患者年龄10~83岁,平均年龄38.8岁,男女之比为1.9∶1。"经典型"... 目的探讨上皮样肉瘤(E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9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其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 49例患者年龄10~83岁,平均年龄38.8岁,男女之比为1.9∶1。"经典型"是上皮样肉瘤的常见类型,多发生于四肢尤其是上肢的软组织;"近心型"上皮样肉瘤罕见,多发生于中线软组织。上皮样肉瘤具有多结节状生长,细胞呈上皮样分化,中心性坏死和肉芽肿样结构的组织学特征,需与多个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鉴别。免疫组化vimentin、CK、EMA和CD34(+)。染色体22q基因表达缺失具有较高的遗传学特异性。结论上皮样肉瘤罕见,恶性程度相对较低,但复发率高,诊断应结合临床、组织学、免疫表型及遗传学特征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样肉瘤 临床病理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宫丽华 田萌萌 +2 位作者 佟桂珍 丁宜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SCL/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SC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并将其与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硬化型脂肪肉瘤、梭形细... 目的 探讨梭形细胞/多形性脂肪瘤(spindle cell/pleomorphic,SCL/P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SCL/P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并将其与脂肪瘤样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硬化型脂肪肉瘤、梭形细胞脂肪肉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例患者年龄41~77岁,平均54岁,均为男性。肿瘤部位:手部2例,颈部3例,肩部2例。病史1~8年。梭形细胞脂肪瘤镜下由温和的梭形细胞、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及数量不等的脂肪细胞组成。多形性脂肪瘤可见特征性的大的、多形性、花环状细胞。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及多形性细胞CD34阳性,脂肪细胞S-100阳性。术后随访5~59个月,未见复发及转移。结论 SCL/PL为较少见的良性肿瘤,应与一些良性、局部侵袭性及低度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瘤 梭形细胞 多形性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与纤维结构不良临床及病理学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兰 张铭 +5 位作者 孙晓淇 张婷婷 徐海荣 过哲 黄啸原 丁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2-454,458,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 目的对比分析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liposclerosing myxofibrous tumor,LSMFT)与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探讨两者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6年12月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存档的41例LSMFT及156例FD标本,对比分析两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41例LSMFT中男性22例,女性19例,男女比为1. 2∶1;年龄6~74岁,平均(42. 5±13. 6)岁。156例FD中男性92例,女性64例,男女比为1. 4∶1。年龄4~65岁,平均(25. 1±14. 0)岁。LSMFT患者发病年龄明显年长于FD患者,≥40岁患者LSMFT所占比例高于FD(61%vs 18%,P <0. 001),LSMFT发病部位更多见于股骨颈或粗隆间(P <0. 001)。LSMFT中黏液纤维样区、不规则钙化物、Paget样骨、脂肪组织、泡沫样组织细胞聚集区、囊变等6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FD (P <0. 05)。LSMFT组和FD组中≥40岁和<40岁年龄组中9种组织形态特征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LSMFT有区别于FD的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将其作为一种独立的病变来认识,有助于对其疾病本身特点及生物学行为的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 纤维结构不良 病理学
下载PDF
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宫丽华 孙晓淇 +1 位作者 刘宝岳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70-873,共4页
目的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 目的检测BMP-2、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前列腺癌成骨性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8例前列腺癌骨转移病例及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病例中BMP-2、BMP-4、BMP-7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BMP-2在所有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病例中均表达,二者中其阳性率及表达强度无明显差异(P>0.05)。BMP-4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及BPH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前者中BMP-4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后者(P<0.05)。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均明显高于BPH(P<0.05)。在BPH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分别为13.3%、7.1%和11.1%,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的阳性表达病例中,BMP-2、BMP-4、BMP-7细胞质与细胞核的同时阳性的表达率均为100%,且细胞核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细胞质。结论 BMP-4、BMP-7在前列腺癌骨转移灶中高表达,提示其在前列腺癌的成骨性转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骨转移 BMP-2 BMP-4 BMP-7
下载PDF
长骨釉质瘤10例临床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丁宜 孙晓淇 +2 位作者 孟淑琴 鱼锋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目的研究釉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免疫组化在釉质瘤、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样釉质瘤及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于胫、腓骨的釉质瘤10例,其中OFD样釉质瘤2例;并与胫、腓骨发生... 目的研究釉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分析免疫组化在釉质瘤、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样釉质瘤及骨性纤维结构不良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于胫、腓骨的釉质瘤10例,其中OFD样釉质瘤2例;并与胫、腓骨发生的15例OFD进行比较。结合文献讨论这些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随访结果。结果 10例釉质瘤均位于胫、腓骨皮质,其中8例镜下有明确的上皮样分化,2例镜下见骨性纤维结构不良背景下散在少数活跃的上皮样梭形细胞,经免疫组化检测后支持OFD样釉质瘤。釉质瘤患者均行肿瘤广泛切除,随访4个月~5年(平均4.3年)无复发。OFD患者接受刮除植骨治疗,随访3个月~3年(平均2.2年)无复发。结论釉质瘤为少数低度恶性骨原发肿瘤之一,诊断依据为镜下见到明确的上皮样成分并经免疫组化支持。需与临床、影像学密切结合并充分取材行上皮抗原免疫组化检测方能避免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釉质瘤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样釉质瘤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诊断及与其他黏液性骨肿瘤的鉴别 被引量:3
11
作者 宫丽华 孙晓淇 +2 位作者 孟淑琴 刘宝岳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探讨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骨内AAM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将其与1例软组织AAM、1例黏液样软骨肉瘤(myxofibrosarcoma,M... 目的探讨骨内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ggressive angio-myxoma,AAM)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骨内AAM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并通过HE、免疫组化染色将其与1例软组织AAM、1例黏液样软骨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1例黏液纤维肉瘤(myxofi-brosarcoma,MFS)、2例黏液性脂肪肉瘤(myxoid/round cellliposarcoma,ML/RCL)及4例肌内黏液瘤(intramuscularmyxoma,IM)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镜下骨内AAM由稀疏排列的细胞及富含黏液的水肿性间质组成,细胞呈星形或梭形,部分细胞呈肌纤维母细胞样,细胞核小,梭形,细胞间可见疏松排列的纤细红染的胶原成分,胶原间可见大小不等扩张的血管,局部可见肿瘤浸润骨皮质进入周围肌肉组织。免疫表型:所有肿瘤组织均表达vimentin,骨内AAM与软组织AAM尚表达SMA、actin,未检测到ER、PR的表达,软组织AAM表达PR及CD34,两者均未检测到desmin的表达。黏液样软骨肉瘤及黏液性脂肪肉瘤尚表达S-100,黏液纤维肉瘤及肌内黏液瘤尚表达CD68。结论骨内AAM罕见,诊断时应结合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并与其他含黏液的肿瘤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蔡雷 高子芬 黄啸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分析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预后。方法:复习北京积水潭医院1995至2005年确诊的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对白细... 目的:分析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探讨其诊断、鉴别诊断依据和预后。方法:复习北京积水潭医院1995至2005年确诊的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的病理学及临床特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肿瘤细胞对白细胞共同抗原(leukocyte common antigen,LCA),CD3,CD20,CD45RO,CD79a,CD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S-100,突触素(synatpophysin,Syn),嗜铬素(chromogra-nin A,CgA),CK7,CK1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二型胶原(collagen typeⅡ,Coll-Ⅱ),肌动蛋白(sarcomeric-actin),结蛋白(desmin),Ki-67,P53的表达,并进行随访。结果:2例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均发生于下肢横纹肌组织内。其主要影像学特点为肿瘤内钙化和肿瘤边缘硬化;病理组织学表现为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岛并存,小细胞区均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CD99,NSE,CgA和Syn在肿瘤小细胞呈阳性表达;S-100在软骨细胞呈阳性表达;Coll-Ⅱ在软骨基质呈阳性表达;Ki-67,P53在51%-75%的肿瘤细胞核呈阳性表达;LCA,CD3,CD20,CD45RO,CD79a,Sarcomeric-Actin,Desmin,CK7,CK19和EMA阴性。Ki-67的表达程度可能和预后有关。结论:软组织间叶性软骨肉瘤是小细胞原始间叶组织向幼稚软骨组织的分化,主要病理学特征是未分化小细胞与肿瘤性软骨并存的双态性结构和小细胞区形成血管外皮瘤样结构。此肿瘤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肉瘤 软组织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CD99在部分骨及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晓淇 席越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17-19,共3页
目的观察CD99在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57例骨和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CD99的表达。结果257例中CD99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阳性率为93.3%(14/15),在骨内EWS及软组织内EWS/PNET的阳性率为100%(97/9... 目的观察CD99在部分小细胞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257例骨和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CD99的表达。结果257例中CD99在间叶性软骨肉瘤的阳性率为93.3%(14/15),在骨内EWS及软组织内EWS/PNET的阳性率为100%(97/97);在浆细胞骨髓瘤的阳性率为2.7%(2/73);在骨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阳性率为13.5%(5/37);在小细胞型骨肉瘤的阳性率为95%(17/18);在骨转移性小细胞癌的阳性率为70%(7/10);在以梭形细胞为主的单向型滑膜肉瘤的阳性率为100%(5/5);1例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细胞肿瘤为(+);而1例软组织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为(-)。结论CD99可在多种小细胞恶性肿瘤中有阳性表达。此抗体在骨及软组织小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中特异性较差,CD99单项阳性不能作为鉴别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99 小细胞恶性肿瘤 软组织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雌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褚为靖 安晓霞 +2 位作者 黄啸原 陈训华 李瑾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12-313,共2页
关键词 雌激素受体 基因多态性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原文传递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2例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宫丽华 孙晓淇 +2 位作者 张铭 丁宜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5期342-345,348,共5页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分别发生于左前臂及左...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通过HE和免疫组化染色对2例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文献复习。结果 2例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分别发生于左前臂及左肘部。组织学上表现为界限不清的浸润性生长的结节样肿物,呈现显著的黏液背景,伴大量炎细胞浸润。散在分布于炎细胞中的肿瘤细胞为纤维母细胞样细胞,部分为梭形或上皮样,部分为大多角形或奇异形,核仁明显;可见类似于霍奇金淋巴瘤中的RS细胞的双核细胞。免疫组化显示vimentin(+),部分细胞CD68(+);CD3、CD20、CD30、CD31、CD34和SMA均(-)。结论本瘤为较罕见的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肿瘤,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C-kit和PDGFR-β在硬纤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16
作者 徐海荣 牛晓辉 +2 位作者 张清 黄啸原 孙晓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0期17-18,I0001,共3页
目的研究C-kit和PDGFR-β在硬纤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it和PDGFR-β在65例硬纤维瘤及其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kit在硬纤维瘤和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和13.8%,P=0.982;PDGFR-... 目的研究C-kit和PDGFR-β在硬纤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kit和PDGFR-β在65例硬纤维瘤及其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kit在硬纤维瘤和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9%和13.8%,P=0.982;PDGFR-β在硬纤维瘤和周围正常肌肉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3.8%和15.4%,P=0.024。结论硬纤维瘤肿瘤组织中PDGFR-β高表达,可作为潜在的靶点接受甲磺酸伊玛替尼试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纤维瘤 C—kit PDGFR—β
下载PDF
长骨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观察
17
作者 宫丽华 刘巍峰 +3 位作者 孙晓淇 张铭 丁宜 黄啸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34-538,共5页
目的探讨骨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对4例骨内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 目的探讨骨内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HE、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对4例骨内IM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IMT中女性1例,男性3例,发生于胫骨、股骨各2例,其中3例同时累及骨及软组织。组织学上由肌纤维母细胞样梭形细胞增生伴浆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细胞浸润。免疫表型:vimentin、SMA、actin、H-caldesmon、CD34均呈阳性,部分细胞表达CD68。结论 IMT是具有局部侵袭性的交界性肿瘤,临床较罕见,应与一些良性及恶性的软组织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应用PCR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肺炎衣原体DNA
18
作者 张宗芬 安晓霞 +4 位作者 黄啸原 韦建霞 鲍垂 褚为靖 刘玉涛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呼吸道感染 肺炎衣原体DNA PCR
原文传递
甲下黑色素瘤伴骨与软骨分化
19
作者 丁宜 黄啸原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67-267,共1页
关键词 钙化 甲下黑色素瘤 软骨分化 指甲 转移癌 骨化性肌炎 包块 发钙 末端 皮质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脱脂生物源性骨移植材料免疫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楮黎 孙磊 黄啸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0期685-688,共4页
目的 :比较表面活性剂脱脂法与氯仿 /甲醇脱脂法、冷冻干澡法、深冻法降低骨抗原性的程度。方法 :选用纯种CD 1小鼠 ,腹腔注入等量上述 4种方法处理的骨混悬液 ,进行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增殖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白介素 2生物活性测... 目的 :比较表面活性剂脱脂法与氯仿 /甲醇脱脂法、冷冻干澡法、深冻法降低骨抗原性的程度。方法 :选用纯种CD 1小鼠 ,腹腔注入等量上述 4种方法处理的骨混悬液 ,进行淋巴细胞体外刺激增殖实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白介素 2生物活性测定及迟发性过敏反应和体外细胞毒性试验 ,了解 4种方法降低抗原性的程度。结果 :( 1)体外淋巴细胞刺激增殖实验说明LLA抗原性较弱 ;( 2 )白介素 2 (IL 2 )生物活性的测定提示 :LLA不引起明显细胞免疫反应 ;( 3)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 (ELISA)说明 :LLA诱发的体液免疫反应最小 ;( 4)迟发性过敏反应结果表明 :LECM、LLA引起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始终较弱 ;( 5 )体外细胞毒性试验表明 :LLA为 1级 ,表明其为骨移植材料合格产品 ,对细胞及机体无潜在毒性作用。结论 :用LLA处理的骨组织可明显降低其抗原性 ,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生物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免疫 骨移植 表面活性剂脱脂法 氯仿/甲醇脱脂法 冷冻干澡法 深冻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