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酚红法和改良重量法分别研究葛根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 被引量:23
1
作者 黄嗣航 龙晓英 +3 位作者 袁飞 陈莉 蔡宝玲 邱慧琳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6期603-607,共5页
目的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葛根素的肠吸收机制,比较酚红法与改良重量法在研究葛根素吸收机制上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酚红法、改良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用HPLC法对灌流前后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质量浓度(100、200和400μg.... 目的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法研究葛根素的肠吸收机制,比较酚红法与改良重量法在研究葛根素吸收机制上的适用性。方法采用酚红法、改良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并用HPLC法对灌流前后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研究不同质量浓度(100、200和400μg.mL-1)的葛根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酚红法测得的葛根素的吸收参数基本为负值,其结果不符合常理。改良重量法测得葛根素在各肠段均有吸收,但各肠段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存在明显吸收窗;葛根素浓度升高,肠吸收有所增加,且不存在饱和现象。结论改良重量法相对酚红法更适用于葛根素的在体肠吸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吸收机制 重量法 酚红法
下载PDF
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探讨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嗣航 龙晓英 +4 位作者 蔡宝玲 丁锐发 李宏锋 朱文琼 刘丹霞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9-482,共4页
目的考察酚红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葛根素、维拉帕米对酚红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HPLC法测定灌流前后酚红的含量,研究分别加入葛根素和维拉帕米后,酚红在各肠段的... 目的考察酚红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性,及葛根素、维拉帕米对酚红肠吸收的影响,探讨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的机制。方法采用在体单向肠灌流法,HPLC法测定灌流前后酚红的含量,研究分别加入葛根素和维拉帕米后,酚红在各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加入维拉帕米后,酚红的吸收有所增加,维拉帕米质量浓度为100μg·mL-1时,与对照组比较,各肠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入葛根素后,酚红的吸收有所增加,尤其在结肠中最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酚红在肠道有吸收,且为P-糖蛋白的底物;酚红法不适用于研究葛根素肠吸收机制的原因之一是葛根素能促进酚红在肠道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红法 在体单向肠灌流法 葛根素 维拉帕米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嗣航 唐健新 +3 位作者 黄苑红 欧阳燕茹 廖晓慧 陈颖婷 《中医药导报》 2008年第2期69-70,75,共3页
目的:建立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测定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不锈钢柱(Merck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03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采用正交设计,考... 目的:建立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测定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ODS—c18(4.6mm×250mm,5μm)不锈钢柱(Merck公司),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03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采用正交设计,考察乙醇浓度(A)、加醇量(B)、水解时间(c)3个因素对薯蓣皂苷提取、水解的影响。结果:薯蓣皂苷元在14.7~176.4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3,n=7),平均回收率为99.98%,RSD%=0.76%(n=5)。采用50%乙醇180lIll,索氏提取器中加热回流至提取液近无色,加入20ml盐酸,加热回流水解2h,可使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提取、水解完全。结论:RP—HPLC是一个简便、快速、准确度高的测定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方法;乙醇浓度对提取效率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薯蓣皂苷元 金刚藤浸膏 正交设计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派瑞松乳膏中3种药物透皮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黄嗣航 劳贺存 +1 位作者 陈露诗 邱凯锋 《中国药师》 CAS 2012年第6期794-797,共4页
目的:评价派瑞松乳膏中曲安奈德(TACA)、苯甲酸(BEN)、硝酸益康唑(ECN)3种药物的透皮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并采用了胶带剥离、皮肤萃取法分别获取了皮肤角质层、去角质层皮肤... 目的:评价派瑞松乳膏中曲安奈德(TACA)、苯甲酸(BEN)、硝酸益康唑(ECN)3种药物的透皮特性。方法:采用Franz扩散池法,考察药物经完整皮肤和去角质层皮肤的体外透皮能力,并采用了胶带剥离、皮肤萃取法分别获取了皮肤角质层、去角质层皮肤样本,用HPLC法测定了样本中的药物含量。结果:经过24 h透皮吸收,TACA和BEN的去角质层皮肤渗透量分别为完整皮肤的1.5和1.3倍,ECN的渗透量基本为零。8h透皮实验,TACA高、中、低3个浓度角质层中药物含量基本相同,真皮层则存在浓度依赖现象;ECN在皮肤各层和接受室均检测不到;BEN在角质层和真皮层中的分布与TACA相似,但透过量比TACA大。结论:角质层是皮肤渗透的重要屏障,派瑞松乳膏应用于皮肤溃疡、受损或者婴幼儿皮肤仍需谨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瑞松 透皮渗透 角质层 真皮层
原文传递
建立非直接沟通渠道对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嗣航 沈雪梅 +2 位作者 周毅生 时军 卢秀霞 《药学教育》 2012年第4期60-62,共3页
提出了一种新辅助教学方法,即以电子邮件为媒介,建立一种非直接沟通渠道以便学生向教师提问。为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学生主动提问的促进作用,教学组以合班授课的两个班学生为实践对象,(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以中药药剂学课程... 提出了一种新辅助教学方法,即以电子邮件为媒介,建立一种非直接沟通渠道以便学生向教师提问。为评价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对学生主动提问的促进作用,教学组以合班授课的两个班学生为实践对象,(1)班为对照组,(2)班为实验组,以中药药剂学课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一次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学生能提出更多问题,期末成绩也较优;同时发现,学生提问所得成绩与其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呈正相关关系。说明:非直接沟通渠道的建立能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推动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着重就提高学生提问积极性对教、学两方面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直接沟通渠道 教学实践 双变量相关分析 学生提问
下载PDF
菝葜治疗大鼠慢性盆腔炎有效部位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9
6
作者 黄嗣航 赵洁 +1 位作者 张明 侯连兵 《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 2006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筛选出菝葜的有效部位,并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菝葜生药经醇提后,以聚酰胺收集黄酮,大孔树脂收集皂苷,然后分别给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灌胃,给药两周后取血检验黏度和血常规,取子宫称重,评价子宫炎症程度。结果皂苷组对全血黏度的各... 目的筛选出菝葜的有效部位,并进行药效学研究。方法菝葜生药经醇提后,以聚酰胺收集黄酮,大孔树脂收集皂苷,然后分别给慢性盆腔炎模型大鼠灌胃,给药两周后取血检验黏度和血常规,取子宫称重,评价子宫炎症程度。结果皂苷组对全血黏度的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同时在抑制子宫炎症上也有明显的效果。黄酮组则对各项指标的改善并不明显。结论皂苷是菝葜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部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菝葜 药效学 慢性盆腔炎 山奈素 薯蓣皂苷元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嗣航 潘利明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652-653,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ODS-C_(18)(4.6mm×250mm,5μm)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03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考察喷雾干燥... 目的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ODS-C_(18)(4.6mm×250mm,5μm)不锈钢柱,流动相为甲醇,检测波长为203nm,峰面积外标法定量)测定金刚藤浸膏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考察喷雾干燥法、常压干燥法及减压干燥法的影响。结果喷雾干燥法对浸膏中的薯蓣皂苷元含量破坏最少,测得其含量为0.0869 mg/g,常压干燥法及减压干燥法所测得的含量分别为0.0721、0.0588mg/g。结论金刚藤浸膏的最佳干燥方法是喷雾干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藤 浸膏 干燥方法 减压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 常压干燥法
下载PDF
兼职班主任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黄嗣航 王芳 戴蓉 《现代医药卫生》 2008年第15期F0003-F0003,共1页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筛和基地.是实现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成学业,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都需要班主...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筛和基地.是实现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重要阶段。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个体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完成学业,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都需要班主任的帮助和教导。目前,我国高校专职班主任的数量严重不足,工作繁重,为了完善学生工作,指导学生专业的困惑,我校实行专、兼职班主任共同指导大学生学习。兼职班主任一般是由专业课教师担任.承担了大量的学生工作.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工作 班主任 高校 兼职 高素质人才 专业课教师 教育方针 个体健康
下载PDF
术后粘连防治药物的药效学动物模型制作与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曾煦欣 杨西晓 +2 位作者 黄嗣航 赵洁 侯连兵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14-817,共4页
根据腹部术后粘连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在药效学试验中粘连模型制作方法分为腹膜损伤、异物引入、局部缺血、多因素与子宫角粘连/盆腔粘连共5类;粘连程度的评价归纳为目视判断评分、粘连面积、粘连牵拉强度、病理切片、组织羟脯氨酸、... 根据腹部术后粘连防治药物的研究进展,将在药效学试验中粘连模型制作方法分为腹膜损伤、异物引入、局部缺血、多因素与子宫角粘连/盆腔粘连共5类;粘连程度的评价归纳为目视判断评分、粘连面积、粘连牵拉强度、病理切片、组织羟脯氨酸、细胞因子等9类指标。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讨论如何建立标准的粘连模型与客观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术后粘连 动物模型 防治药物 药效学
下载PDF
黄芩苷及其磷脂复合物、自微乳的Caco-2细胞跨膜转运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莉 龙晓英 +2 位作者 黄嗣航 吴慧仪 潘素静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761,共5页
目的:比较黄芩苷(BA)、黄芩苷磷脂复合物(BA-PC)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两种自微乳给药系统(BA-PC-SMEDDS),即BA-PC-NS-SMEDDS(不含天然乳化剂)、BA-PC-NE-SMEDDS(含天然乳化剂)的吸收特性,预测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能力。方法:采用Cac... 目的:比较黄芩苷(BA)、黄芩苷磷脂复合物(BA-PC)及黄芩苷磷脂复合物的两种自微乳给药系统(BA-PC-SMEDDS),即BA-PC-NS-SMEDDS(不含天然乳化剂)、BA-PC-NE-SMEDDS(含天然乳化剂)的吸收特性,预测其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的能力。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进行BA、BA-PC及BA-PC-SMEDDS的转运研究,HPLC色谱法测定BA含量。结果:BA的转运速率和Papp值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明药物很可能为被动吸收机制;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的转运速率和Papp值呈下降趋势。当加入P-gp抑制剂后,BA外排率(ER)由2.07降为0.48,减少了76.8%,证明BA为P-gp底物。BA、BA-PC及BA-PC-SMEDDS在90 min以前转运量无明显增加(P>0.05),而90 min之后,BA-PC及BA-PC-SMEDDS的转运量较BA有显著性增加(P<0.05),转运3 h时,累积转运量及Papp值的大小依次为:BA-PC-NS-SMEDDS>BA-PC-NE-SMEDDS>BA-PC>BA,并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BA-PC或BA-PC-SMEDDS吸收方向的Papp值均明显大于加入P-gp抑制剂(维拉帕米)的Papp值(P<0.05)。结论:PC促进了BA的跨膜转运,PC-SMEDDS相结合使转运效果进一步增强(P<0.05),其中,BA-PC-NS-SMEDDS促吸收的效果较BA-PC-NE-SMEDDS更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苷 磷脂复合物 自微乳 CACO-2细胞模型 跨膜转运
原文传递
金刚藤分散片对大鼠慢性盆腔炎的药效学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向海燕 侯连兵 +3 位作者 黄嗣航 赵亮 蔡俊杰 西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9-452,共4页
目的:研究金刚藤分散片(JDT)对大鼠慢性盆腔炎(CPID)的药效学。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48只,采用在大鼠子宫一侧注入25%苯酚胶浆诱发的大鼠CPID模型,保留8只仅开腹不造模为假手术组对照,造模组7d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金刚藤胶囊(JC)组... 目的:研究金刚藤分散片(JDT)对大鼠慢性盆腔炎(CPID)的药效学。方法:SPF级SD雌性大鼠48只,采用在大鼠子宫一侧注入25%苯酚胶浆诱发的大鼠CPID模型,保留8只仅开腹不造模为假手术组对照,造模组7d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金刚藤胶囊(JC)组、金刚藤分散片(JDT)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治疗,连续14 d。实验结束后取子宫肉眼观察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JDT组大鼠子宫内膜病变均较模型组有显著改善,且JDT中、高剂量组均优于JC组。结论:JDT对大鼠CPID有较理想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藤分散片 慢性盆腔炎 药效学研究
下载PDF
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剂的稳定性及离体皮肤渗透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时军 王芳 +1 位作者 滕希峰 黄嗣航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03-807,共5页
目的: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并进行稳定性及离体皮肤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结合研磨法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利用Franz扩散试验考察脂质体凝胶与普通凝胶的经皮渗... 目的: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并进行稳定性及离体皮肤渗透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结合研磨法制备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以单因素试验考察该制剂的稳定性,利用Franz扩散试验考察脂质体凝胶与普通凝胶的经皮渗透规律。结果: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32.7±14.1)nm,Zeta电位为(+33.54±1.95)mV,平均包封率为(73.04±1.24)%(n=3),药物含量(3.17±0.13)mg/g(n=3);室温下,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为细腻半透明浅白色胶体,室温下稳定,但在光照和40℃、60℃下不稳定;体外透皮试验表明,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的累积透过量显著大于普通凝胶剂(P<0.05),药物透皮速率与皮肤蓄积量亦显著大于普通凝胶(P<0.05)。结论:丹皮酚阳离子脂质体凝胶剂质量稳定,检测方法可靠,能促进药物的透皮渗透,并保证药物的持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皮酚 阳离子脂质体 凝胶剂 皮肤渗透动力学
原文传递
双丹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工艺优化及体外透皮性能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小灵 郭嘉俊 +2 位作者 时军 张慧迪 黄嗣航 《中药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02-407,共6页
目的: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双丹脂质体,分别以脂药比(X_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X_2)、磷脂与十八胺质量比(X_3)、水化温度(X_4)为自变量,以丹参素包封率(Y_1)、丹皮酚包封率(... 目的: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并进行体外透皮性能研究。方法: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双丹脂质体,分别以脂药比(X_1)、磷脂与胆固醇质量比(X_2)、磷脂与十八胺质量比(X_3)、水化温度(X_4)为自变量,以丹参素包封率(Y_1)、丹皮酚包封率(Y_2)、丹参酮Ⅱ_A包封率(Y_3)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进行脂质体表征及考察凝胶剂体外透皮性能。结果:最优制备工艺为X_1=13.82,X_2=4.57,X_3=13.28,X_4=50.10;丹参素包封率为(30.62±2.17)%,丹皮酚包封率为(51.16±2.54)%,丹参酮Ⅱ_A包封率为(80.47±3.24)%,双丹脂质体平均粒径240.8 nm,分散均匀,Zata电位+16.2 m V。双丹脂质体凝胶剂的透皮速率与双丹普通凝胶剂比较有所降低,凝胶层残留量较低,真皮滞留量明显增加。结论: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双丹脂质体凝胶剂制备工艺具有可行性,其缓释作用明显,药物主要蓄积在皮肤真皮层,减少全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丹脂质体凝胶剂 BOX-BEHNKEN效应面法 包封率 体外透皮
原文传递
维通注射剂对兔腹腔术后粘连防治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曾煦欣 赵洁 +3 位作者 黄嗣航 杨西晓 王春霞 侯连兵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80-583,共4页
目的:研究维通注射剂(WT)防治腹腔术后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成术后粘连模型,随机分5组(n=6)。模型对照组连续7d注射生理盐水(2ml/d),玻璃酸钠组向创面涂布玻璃酸钠,维通高、中、低剂量组连续7d耳缘静脉注射WT(2.... 目的:研究维通注射剂(WT)防治腹腔术后粘连的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成术后粘连模型,随机分5组(n=6)。模型对照组连续7d注射生理盐水(2ml/d),玻璃酸钠组向创面涂布玻璃酸钠,维通高、中、低剂量组连续7d耳缘静脉注射WT(2.0、1.0、0.5mg/kg)。测定尿羟脯氨酸(HyP)与纤维蛋白原(Fbg)含量,检查血常规。术后7d开腹检查,目视评分法评价各组粘连程度,取腹壁、盲肠壁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结果:WT可显著降低兔术后粘连模型的粘连程度(P<0.05),显著降低术后1d尿HyP排出量(P<0.05),并使其在术后7d恢复术前水平(P>0.05);WT可使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术后7d恢复术前水平(P>0.05),但对血Fbg含量无影响;病理切片显示,WT各剂量组的炎症程度轻,腹壁出现修复现象。结论:降低腹膜受损部位纤维化与炎症程度是WT防治腹腔术后粘连的主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剂 腹腔 术后 粘连
下载PDF
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与总多糖、总皂苷含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时军 马方励 +1 位作者 王晓燕 黄嗣航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779-2781,共3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不同规格党参药材中党参炔苷、总多糖、总皂苷的含量,对其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三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评价和控制党参药材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采用硫酸-苯酚比色法测定总多糖成分,采用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测定总皂苷。结果:党参炔苷在0.0085~0.425mg.mL-1(r=0.9998)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精密度良好,平均回收率100.7%;总多糖、总皂苷测定精密度及回收率亦符合要求。测定了5个不同产地、9种规格的党参药材样品。结论:党参样品中党参炔苷与总皂苷含量相关,与总多糖不成正比,这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党参炔苷 相关性
原文传递
朋辈式场景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6
作者 时军 周毅生 +3 位作者 沈雪梅 黄嗣航 崔升淼 王芳 《药学教育》 2013年第3期47-49,共3页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变,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朋辈式场景教学由于启发思维、侧重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在教学中以"片剂成型与包衣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专题,组织实施讨论式教学,强化中药学专业学生的...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变,教学模式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朋辈式场景教学由于启发思维、侧重创新,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笔者在教学中以"片剂成型与包衣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为专题,组织实施讨论式教学,强化中药学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的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朋辈式场景 中药药剂学 教学方式 创新思维
下载PDF
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的探索 被引量:10
17
作者 周毅生 沈雪梅 +3 位作者 陈求芳 王芳 黄嗣航 廖华卫 《药学教育》 2007年第4期18-20,共3页
介绍在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进行的全程监控和考核。该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独立完成一项新药的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和申... 介绍在中药专业开设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进行的全程监控和考核。该课程主要是指导学生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中药、天然药物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独立完成一项新药的研究方案设计、实验研究和申报资料的撰写。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 新药研究与开发课程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常通口服液治疗大鼠陈旧性肠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洁 侯连兵 +2 位作者 黄嗣航 刘婵 张鹏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研究常通口服液对陈旧性肠粘连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外,均手术制成肠粘连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7天给药。连续给药21天后,观察粘连程度,同时测定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结果:常... 目的:研究常通口服液对陈旧性肠粘连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外,均手术制成肠粘连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7天给药。连续给药21天后,观察粘连程度,同时测定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结果:常通口液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结论:常通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术后粘连级别,对术后陈旧性肠粘连有缓解及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通口服液 陈旧性肠粘连 纤维蛋白 全血粘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含量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婵 陈志良 +2 位作者 李国锋 郭丹 黄嗣航 《医药导报》 CAS 2006年第9期953-954,共2页
目的建立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ODS-C18(4.6mm×250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9:41:0,6)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进样量20μL,柱温26℃。结... 目的建立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ODS-C18(4.6mm×250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9:41:0,6)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进样量20μL,柱温26℃。结果当鬼臼毒素浓度在1.6~80.0μg·mL^-1。范围内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高、重、低3个剂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9.88%,100.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39%,0.42%,3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体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为94.89%,94.76%,97.24%。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重现性好,适合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臼毒素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咪喹莫特油水分配系数及其与透皮吸收速率常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时军 张慧迪 +2 位作者 黄嗣航 吴艳婷 陈桂添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测定咪喹莫特的油水分配系数(P),考察油水分配系数与透皮速率常数(J)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咪喹莫特的质量分数,摇床法和涡旋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通过Franz扩散池法测定不同pH介质下药物的透皮速率常数,建立lg P与透皮... 目的测定咪喹莫特的油水分配系数(P),考察油水分配系数与透皮速率常数(J)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咪喹莫特的质量分数,摇床法和涡旋法测定油水分配系数,通过Franz扩散池法测定不同pH介质下药物的透皮速率常数,建立lg P与透皮速率常数间的相关模型。结果摇床法和涡旋法所测得的lg P差异不明显,当溶剂介质pH值在4.5~7.4之间时,lg P随pH值增大而增大;lg P与透皮速率常数符合线性方程J=-1.47lg P^2+4.15lg P-1.49,r=0.975 2。结论介质pH值在pH5.8附近时,咪喹莫特的透皮吸收速率常数最大;当介质pH值在4.5~7.4之间时,咪喹莫特的透皮速率常数与lg P有良好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 油水分配系数 透皮吸收速率常数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