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旱涝与水资源分析 被引量:34
1
作者 黄嘉佑 张镡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673-678,共6页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 本文利用黄河流域1951-1990年期间逐月降水、径流量及地面气温资料,作该地区蒸发和地下潜流量的估计,提出关于该地区可利用水资源的估计,并定义水资源指标。结果发现可用水资源与降水量有十分密切关系。但是它们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该地区降水量存在唯一的2.6年主要周期,而水资源则存在2.3和9年的主要和次要周期。用相关分析方法比较这两序列和前年夏季、秋季、冬季及当年春季的大气环流场之间的关系,发现水资源与环流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与前年秋季和冬季高度场的相关上,与大气环流中高纬西风带系统和副热带系统强弱也有十分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旱涝 水资源 相关分析
下载PDF
黄河中下游地区夏季逐候降水量的低频振荡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嘉佑 符长锋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79-383,共5页
本文使用主分量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68站1982—1987年夏季(6—8月)逐侯降水量的主要时空特征,并用非整波技术分析所提取的第一主要分量频谱分布的低频振荡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主要低频振荡周期为6—12候(30—60天)月际... 本文使用主分量分析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省)68站1982—1987年夏季(6—8月)逐侯降水量的主要时空特征,并用非整波技术分析所提取的第一主要分量频谱分布的低频振荡特点.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降水主要低频振荡周期为6—12候(30—60天)月际振荡及季问振荡15—24候(75—120天).它们年际变化有准两年振荡,其中月际低频振荡与赤道地区的纬向风准两年周期振荡有同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低频振荡 准两年振荡 早涝
下载PDF
用预报残差最小的逐步回归方法作黄河上游旱涝预测试验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嘉佑 王云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39-442,共4页
本文提出用预报残差最小的逐步回归方法作预报,较之传统的逐步回归具有计算简便、适应于小型计算机计算等优点。在作黄河上游旱涝预测试验中表明有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残差 逐步回归 旱涝 降水量 预报
下载PDF
黄河三花地区汛期逐日降水MOS预报的因子选择试验 被引量:4
4
作者 黄嘉佑 符长锋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32-236,共5页
河南黄河三花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游下段地区,该地有名的黄泛区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该地汛期短期降水预报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近年来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局地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大多使用MOS方法,其中降水预报常... 河南黄河三花地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游下段地区,该地有名的黄泛区是历史上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该地汛期短期降水预报的准确与否是十分重要的。由于近年来数值预报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局地气象要素短期预报大多使用MOS方法,其中降水预报常用一种所谓REEP的降水概率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三花地区 降水 预报因子
下载PDF
黄、渤海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剑 黄嘉佑 刘钦政 《海洋预报》 2005年第2期22-32,共11页
选取渤海、黄海北部冰情等级、冰面积资料和大气环流逐月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发现黄、渤海海冰具有多尺度变化特征,存在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和无明显周期的演变过程。西太平洋... 选取渤海、黄海北部冰情等级、冰面积资料和大气环流逐月资料,采用小波分析和交叉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海冰长期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发现黄、渤海海冰具有多尺度变化特征,存在低频变化、高频变化和无明显周期的演变过程。西太平洋副高、亚洲极涡以及纬向环流是影响海冰生成与变化的直接因素。黄、渤海海冰还与印度洋副高、北美副高,以及大西洋副高存在显著年代际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冰长期变化 气候因子 小波分析 交叉小波分析
下载PDF
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丰 黄嘉佑 +2 位作者 李剑 李宝辉 白珊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北京1932~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渤、黄海海冰资料及1951~2000年气候因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季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冰情与降水存在着条件相关,如果海冰冰级达到2.5级以上且冬... 本文利用北京1932~200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渤、黄海海冰资料及1951~2000年气候因子资料,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季渤、黄海冰情与华北地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冰情与降水存在着条件相关,如果海冰冰级达到2.5级以上且冬季副高较前一年有增强趋势,年降水大于平均值的可能性很大.这一点是对华北降水进行预测的一个新发现,对华北年降水趋势预测有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冰情与副高可判断当年降水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冰情 华北地区 降水关系 渤海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下载PDF
潮汐作用下北黄海跃层波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周小兵 张延廷 +1 位作者 黄嘉佑 李建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209-217,共9页
跃层除有季节性的变化外 ,还时刻受到潮汐、风、降水等诸多因素扰动而引起波动与起伏。文章研究潮汐 (4大分潮M2 ,S2 ,K1,O1同时输入 )作用下渤海跃层起伏与波动的三维数值模型 (将海洋分为 3层 ,即上混和层 ,跃层和下混和层 ) ,揭示了... 跃层除有季节性的变化外 ,还时刻受到潮汐、风、降水等诸多因素扰动而引起波动与起伏。文章研究潮汐 (4大分潮M2 ,S2 ,K1,O1同时输入 )作用下渤海跃层起伏与波动的三维数值模型 (将海洋分为 3层 ,即上混和层 ,跃层和下混和层 ) ,揭示了整个海区跃层上下界面处跃层起伏的地理分布及叠加在起伏之上的潮周期波动的时空变化 ,模拟出跃层波动与实测基本一致。跃层波动既与潮汐运动有关 ,又与潮汐有很大区别。从波动位相、波高来看 ,两者均不相同 ,甚至周期有时也不同。跃层上下界面的波动周期、位相、波高在很多地区也不一致。中下层余流大小和方向几乎一致。大振幅的跃层波动均发生在近海地形突变之处。海水运动的激发与地形相互作用以及海岸海底摩擦可能是跃层波动与起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汐 余流 跃层 起伏 波动 三维数值模拟
下载PDF
副高、极涡因子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被引量:85
8
作者 黄嘉佑 刘舸 赵昕奕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7-526,共10页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 (SVD)分别分析了北半球副高指数和北半球极涡指数对我国夏季降水 ( 6~ 8月 )的影响 ,并详细讨论了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重大的具体关系 ,以及它们影响的区域情况。研究发现 ,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受前期冬季极涡强弱的影...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 (SVD)分别分析了北半球副高指数和北半球极涡指数对我国夏季降水 ( 6~ 8月 )的影响 ,并详细讨论了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重大的具体关系 ,以及它们影响的区域情况。研究发现 ,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受前期冬季极涡强弱的影响。冬季副高因子的影响是半球范围的 ,而春季副高因子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我国南部的副高系统。综合研究极涡、副高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要比分别研究它们各自的影响所得模态的代表性好 ,预报价值也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奇异值分解 副高 极涡
下载PDF
我国暴雨的500hPa高度信号场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黄嘉佑 杨扬 周国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1-229,共9页
提出用气候信号噪音比的概念来分析 500 hPa逐日高度场,并建立 500 hPa高度信号场用来分析我国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从暴雨发生日当天和前两天的 500 hPa高度场中提取气候异常信号,发现在中国周围的东亚地区(... 提出用气候信号噪音比的概念来分析 500 hPa逐日高度场,并建立 500 hPa高度信号场用来分析我国暴雨发生的气候异常环境。从暴雨发生日当天和前两天的 500 hPa高度场中提取气候异常信号,发现在中国周围的东亚地区(30~180°E,80~20°N),500 hPa信号场的西部出现显著负信号区,中部为正显著信号区,东北部为显著负信号区,大体自西向东呈经向-+-的分布形势。信号场主要显著信号区大体分布在我国境外的西部和东部,它们的符号相反,是造成我国各大流域地区出现暴雨的主要模态。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进行天气意义分析和气候异常现象的统计规律诊断,对我国年度暴雨短期预报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传统天气动力诊断的补充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信号场 主分量分析 中国 噪音比 气候异常现象 短期预报
下载PDF
500hPa高度场的信号场突变与我国暴雨的发生规律性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嘉佑 杨扬 周国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25-632,共8页
作者在500hPa高度信号场与我国暴雨发生的规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寻找高度信号场能显示与暴雨的突变现象有关的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和描述指标。发现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我国境外西部、我国内陆地区和我国境外东部,可... 作者在500hPa高度信号场与我国暴雨发生的规律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寻找高度信号场能显示与暴雨的突变现象有关的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和描述指标。发现异常信号出现的地区大致可分为三个区域:我国境外西部、我国内陆地区和我国境外东部,可以反映区域信号场的主要特征,并由此形成信号场指标。研究表明,利用致洪暴雨发生日的前期信号场指标序列,其累积距平和逐日滑动平均值与我国暴雨出现有密切关系。对我国年度暴雨短期预报分析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传统天气动力诊断与预测的补充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0hPa高度场 发生规律性 暴雨 信号场 突变分析 天气动力诊断
下载PDF
中国三峡地区汛期降水量的正态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嘉佑 茂怡 +1 位作者 张印 朱蕾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为了分析三峡地区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和谱结构,对降水量的常见各种变换进行试验性研究。试验包括单站降水量、降水量的平方根、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值等非线性变换,以及级别变换。研究区域多站平均降水量、区域降水量的主分量、区域降水... 为了分析三峡地区降水量序列的正态性和谱结构,对降水量的常见各种变换进行试验性研究。试验包括单站降水量、降水量的平方根、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值等非线性变换,以及级别变换。研究区域多站平均降水量、区域降水量的主分量、区域降水量的非线性变换后的主分量和区域降水量的级别变换后的主分量等序列。研究发现三峡地区单站降水量的各种变换不改变序列原始谱结构,仅影响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使其较好地遵从正态分布,其中以Γ分布的变换以及级别变换在分布的偏度上为最好。 区域降水量的各种变换的综合指数(区域平均值和主分量)正态性及谱结构分析表明,除区域平均值变换后不改变原单站序列的谱结构外,主分量的综合指数能改变原单站序列的谱结构,同时也影响概率分布的偏度和峰度,使其能较好地遵从正态分布。其中以降水量的立方根和Γ分布概率变换以及级别变换,在分布的偏度上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 正态性 非线性 主分量 三峡地区
下载PDF
中国冬季气温变化的趋向性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黄嘉佑 胡永云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4-621,共8页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 使用160个测站冬半年月平均气温资料,对中国最近几十年(1951/1952—2003/2004)的冬季气温变化趋向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趋势分析、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冬季的前冬和后冬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年际、年代际趋向性差异。趋向性差异在年际的变化方面的表现,中国南方地区冬季气温变化,最主要的特征是变化趋向的一致性,即前冬有变暖的趋向,后冬也有变暖的趋向,但是前冬变暖趋向不明显。而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有不同,表现在冬季气温变化,虽然也存在变暖趋向,但是前冬变暖的趋向比南方趋向明显。第2个气候变化特征,南方地区是前、后冬相反的变化趋向,即前冬暖(冷),后冬则冷(暖)。而北方地区这种特征表现不明显。趋向性差异在年代际的趋向性变化方面的表现更加明显。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缓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同样都是下降的,但是后冬下降速度较前冬加快,而在1980年以后,前后冬的气温变化趋向都是上升的,但是后冬上升速度也较前冬加快。不同的前冬和后冬气温序列不同时段标准化距平的平均值也存在差异。南方地区1980年以前,大部分地区,气温均比常年偏低。但是后冬偏低程度较前冬缓和,而在1980年以后,气温均比常年偏高,后冬偏高的程度也较前冬缓和。而北方地区在1980年以前,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低,后冬气温偏低的程度较前冬大。而在1980年以后,冬半年气温均比常年偏高,而且后冬偏高的程度较前冬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变化 冷趋向 暖趋向.
下载PDF
一种诊断序列非均一性的新方法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嘉佑 李庆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2-66,共5页
提出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序列非均一性和区域气候突变诊断的新方法。利用三峡地区16个测站夏季气温1951—2004年期间资料,用此方法对内江站与邻站气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气温在1970年代初和1980年代末出现明显的局地非... 提出使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序列非均一性和区域气候突变诊断的新方法。利用三峡地区16个测站夏季气温1951—2004年期间资料,用此方法对内江站与邻站气温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地气温在1970年代初和1980年代末出现明显的局地非均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地区 资料非均一性 序列突变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主分量逐步筛选因子典型相关分析及其预报试验 被引量:15
14
作者 黄嘉佑 茂怡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06期72-78,共7页
该文提出用主分量逐步筛选因子典型相关分析作短期气候的预测方法 .对长江上游三峡地区夏季汛期 ( 6~ 8月 )作预报试验 .结果表明此方法能进行物理因子提取和分析 。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预报
下载PDF
影响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大气环流因子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黄嘉佑 高守亭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9,共4页
提出用条件相关矩信噪比,研究大气环流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影响,以及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建立相应概念物理统计模型。发现在上年大气环流指数值偏高时,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最强烈的大气环流因子是:下半年... 提出用条件相关矩信噪比,研究大气环流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的影响,以及研究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它们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并建立相应概念物理统计模型。发现在上年大气环流指数值偏高时,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最强烈的大气环流因子是:下半年南海副高面积和南海副高强度,第4季度西太平洋副高面积和南海副高面积,以及7月份亚洲区极涡强度和8月份北美太平洋副高面积。大气环流指数值偏低时,其影响因子是:5月份和上年度西太平洋副高西伸脊点累积值,以及下半年北半球副高北界对该地区洪涝有显著影响,还发现,对长江地区夏季洪涝影响的大气环流因子中,指数值偏低时的影响不如偏高时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地区 夏季洪涝 大气环流因子 降水量 物理统计模型 条件相关矩信噪比
下载PDF
北京降水缺测资料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黄嘉佑 张镡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6-11,共6页
利用1941-1980年北京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缺测降水量资料恢复的研究,对单月序列使用非线性函数作降水量正态化的变换,然后用预测残差最小逐步回归及对多月序列使用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与各月气温混合序列为因子作缺... 利用1941-1980年北京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缺测降水量资料恢复的研究,对单月序列使用非线性函数作降水量正态化的变换,然后用预测残差最小逐步回归及对多月序列使用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各月降水量变换序列与各月气温混合序列为因子作缺测资料恢复和用各月缺测资料前后实测资料作简单内插恢复等三种方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以降水和气温作混合因子使用残差最小逐步回归模型有最好的可预报性。还使用该方案对1841-1950年的缺测降水量资料进行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数据 残差 非线性变换
下载PDF
第三讲 气候状态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 被引量:175
17
作者 黄嘉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54-57,F003,共5页
第三讲气候状态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本讲着重介绍怎样对气象要素时间演变序列作趋势与突变分析。1气侯状态变化的趋势天气过程长期演变趋势是气候变化或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趋势是指气... 第三讲气候状态变化趋势与突变分析黄嘉佑(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本讲着重介绍怎样对气象要素时间演变序列作趋势与突变分析。1气侯状态变化的趋势天气过程长期演变趋势是气候变化或变迁研究的重要内容。所谓趋势是指气候要素大体的变化情况,即描述很长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变化趋势 气象要素 低通过程
下载PDF
我国夏季气温、降水场的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57
18
作者 黄嘉佑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24-132,共9页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 本文用主分量及转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我国夏季气温及降水量场(1951—1985年期间)的时空特征进行了研究。从所提取的空间模式中发现气温的解释方差较降水的大,且具有较好的均匀性;从对应的时间分量分析发现气温与降水均具有2—3年的主要变化周期,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分析中以气温表现较为密切。 对气温和降水场时空特征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无论在持续性、周期性及与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上,进入70年代后均有较明显的变化。比较表明气温场的稳定性较降水为好。 气温场与降水场相互关系分析发现它们有显著的反相关,表现显著的地区为长江中下游、华南及华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 气温 降水 水量 时空特征
下载PDF
极冰对南方涛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嘉佑 张镡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00-209,共10页
分析南、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序列作月、季和年尺度的变化过程线性相关关系,发现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指数是反相关关系,而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是正相关。比较而言,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在月和季尺度上似乎较北极与大气的关系密切些... 分析南、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序列作月、季和年尺度的变化过程线性相关关系,发现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指数是反相关关系,而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是正相关。比较而言,南极冰量与南方涛动的关系在月和季尺度上似乎较北极与大气的关系密切些。在各时间尺度序列中以太平洋地区南极极冰的影响表现最明显。分析发现极冰与南方涛动之间存在较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在前期极冰的强信号寻找中,发现极冰与南方涛动在月序列的相关关系上存在周期变化现象。进一步选择相关极值的对应步长建立前期极冰状态激发大气变化的预测统计动力模式,模式对大气序列的解释方差可达0.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极 南方涛动 周期模式
下载PDF
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城市热岛效应与人口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黄嘉佑 刘小宁 李庆祥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3-722,共10页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1951~2001年期间资料,按人口数把城市分为6类,分别对它们不同季节和全年的气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差异较大,气温随人口数增加而增加,其与人口数的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来反映... 利用中国南方地区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1951~2001年期间资料,按人口数把城市分为6类,分别对它们不同季节和全年的气温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人口城市气温差异较大,气温随人口数增加而增加,其与人口数的关系可以用非线性函数来反映。还提出用人口类型城市的气温变化的主分量趋势与自然变化趋势的差值作为热岛效应的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岛效应 热岛效应估计 主分量分析 非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