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聚镧混凝剂的制备及其在低温低浊水中的深度除磷性能
1
作者 吴兵党 潘莹露 +3 位作者 赵勤政 吴玮 许晓毅 黄天寅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5,共9页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 针对铁铝盐混凝剂在低温低浊水中深度除磷性能欠佳的问题,基于镧和磷酸根具有特异性亲和力的特性,选用溶胶-凝胶法以不同镧源、有机配体和原料(酸、碱、醇、水)配比制备了一系列聚镧混凝剂(LXC),所得材料中镧的质量分数均为30%~33%,混凝絮体颗粒尺寸达1600μm,且在5 min内即可完成沉降过程。以LaCl_(3)和聚氯化铝(PAC)为对照样品,评估了LXC对学校河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1.0±0.1)mg/L]、阳澄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1±0.3)mg/L]和石湖水[温度为4~6℃,磷质量浓度为(0.8±0.2)mg/L]的深度除磷、除浊性能。结果表明,相同投加量下LXC对不同水样的除磷效果均优于LaCl_(3)和PAC,适宜条件下混凝出水中残余磷质量浓度低于0.02mg/L,均达到深度除磷效果。该研究为深度除磷、缓解水体富营养化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聚镧混凝剂 低温低浊 除磷 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佛山市某污水厂技改工程实例
2
作者 朱诚熠 黄天寅 +1 位作者 曹强 王怡文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 介绍了佛山某污水处理厂技改工程的工艺流程和设计参数。在用地紧张的条件下,改造原有构筑物,新建“深度处理+超滤反渗透+浓水处理”为主体工艺的中水回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技改后满足扩容减排的政策要求,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排放,为类似污水处理厂的技改提供了相关设计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处理厂 技改工程 中水回用 减排
原文传递
我国地表水和沉积物PPCPs赋存与交互迁移影响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田永静 武宇圣 +3 位作者 黄天寅 陈书琴 张家根 庞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85-596,共12页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典型的新型污染物,由于被广泛使用和存在“假持久性”,在水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沉积物是PPCPs重要的环境蓄积库,被污染的沉积物可成为长期污染源对上覆水造成污染。综述了近年来国...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作为一类典型的新型污染物,由于被广泛使用和存在“假持久性”,在水环境中经常被检测到,引起全球的广泛关注。沉积物是PPCPs重要的环境蓄积库,被污染的沉积物可成为长期污染源对上覆水造成污染。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PPCPs在中国七大地区典型地表水和沉积物中的赋存现状,归纳总结了PPCPs自身性质、沉积物组分和环境因素对PPCPs在水-沉积物体系交互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1)我国地表水中检测到的PPCPs浓度为未检出(ND)~9 785 ng/L,检出率和浓度较高的PPCPs有20种,浓度最高的为非抗生素类药物的咖啡因(CAF),其次为红霉素(ETM)和磺胺甲噁唑(SMX)。我国七大地区地表水中浓度最高的PPCPs是非抗生素类药物兴奋剂,其在华北、华南、西南和西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其次是抗生素类药物中的大环内酯类和磺胺类,其在东北、华东和华中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华北地区地表水中PPCPs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华东地区。2)我国水体沉积物中检测到的PPCPs浓度为ND~3 440 ng/g,检出率和浓度较高的PPCPs有18种,其中浓度最高的是三氯卡班(TCC),其次是土霉素(OTC)和诺氟沙星(NOR)。我国七大地区沉积物中浓度最高的PPCPs是个人护理品抗菌剂,其在华南地区污染程度最高;其次是四环素类和喹诺酮类,其中四环素类在华东、华中和东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喹诺酮类在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污染程度较高。华南地区沉积物中PPCPs污染程度最高,其次为华东地区。3)我国地表水和沉积物中PPCPs浓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水-沉积物体系的交互迁移主要受PPCPs自身性质和沉积物组分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明确沉积物组分和水环境条件等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PPCPs交互迁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及个人护理品(PPCPs) 地表水 沉积物 抗生素 交互迁移 七大地区
下载PDF
基于混合蛙跳算法的供水管网减压阀优化控制模型研究
4
作者 吴玮 林广阳 +1 位作者 冉雨晴 黄天寅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1-149,共9页
为有效实施压力管理策略,建立以最小化管网节点富余压力、最小化管网漏失量为目标的减压阀优化控制模型,设计混合蛙跳算法求解减压阀最优安装位置及压力设置值。算法比较表明:采用混合蛙跳算法求解模型,其收敛速度较遗传算法提高19.6%,... 为有效实施压力管理策略,建立以最小化管网节点富余压力、最小化管网漏失量为目标的减压阀优化控制模型,设计混合蛙跳算法求解减压阀最优安装位置及压力设置值。算法比较表明:采用混合蛙跳算法求解模型,其收敛速度较遗传算法提高19.6%,较粒子群算法提高39.3%。混合蛙跳算法在计算效率、算法稳定性和计算有效性方面均有较强优势。利用模型优化案例管网的压力控制策略,优化后管网平均压力下降了10.04%,漏失量和漏失率分别下降了41.52%和11.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网 漏失控制 压力管理 减压阀 优化控制模型 混合蛙跳算法
下载PDF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构建
5
作者 吴鹏 黄天寅 +1 位作者 徐乐中 李大鹏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2期41-44,共4页
现阶段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是人才国际化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和创业思维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是高校着力发展的方向。以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为启发,从创新意... 现阶段高校越来越注重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这是人才国际化和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技术创新和创业思维导向的人才培养应该是高校着力发展的方向。以苏州科技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制度建设为启发,从创新意识入课堂、设立多形态的创业教育模式和创建良好氛围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为完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提供发展方向,建立适应时代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教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创业 教育机制 教学 给排水专业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家根 黄天寅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许秋瑾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54-1363,共10页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 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为研究对象,通过优劣解距离多指标综合评价模型(TOPSI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Cr、Cu、Ni、Zn、Pb、Cd、As)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并与我国五大湖区其他湖泊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浓度均低于同在东部平原湖区的太湖、巢湖、洞庭湖、鄱阳湖等湖泊,但高于蒙新、青藏、东北山地与平原湖区的湖泊,不同区域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地质构造特征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湖泊沉积物重金属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TOPSIS法评价结果显示,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风险存在一定空间差异,可能受沿线陆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工农业生产等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重金属污染程度排序为南四湖>高邮湖>洪泽湖>骆马湖;4个湖泊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水平为低,但Cd单项重金属存在中度至较高潜在生态风险。建议加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周边工农业生产排放的监管,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各湖泊沿线的产业结构,同时加强重金属特别是Cd等入湖的管控,以确保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沿线湖泊的水环境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湖泊 表层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洪泽湖水体全氟化合物的污染特征、来源及健康风险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家浩 陶艳茹 +3 位作者 黄天寅 李则婵 陈书琴 庞燕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为了解洪泽湖表层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了湖区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水15种PFASs的含量,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水体中PFASs的浓度与组成,运用... 洪泽湖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调蓄湖泊,为了解洪泽湖表层水中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的污染状况,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测定了湖区和入湖河流的表层水15种PFASs的含量,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水体中PFASs的浓度与组成,运用HCA法解析了不同污染来源,并应用HQ法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洪泽湖表层水中检出15种PFASs,ΣPFASs浓度为63.4~218.0 ng/L(中位值92.9 ng/L),健康风险较低;②PFASs组分以短链为主,主要污染物为PFPeA,占60.8%;③PFASs在洪泽湖的空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趋势,洪泽湖湖心及过水通道区的PFASs浓度较高;④HCA方法表明,洪泽湖表层水中PFASs主要来自地表径流、橡胶品制造、食品包装和纸类表面处理的工业排放、纺织和金属电镀工业排放和生活污水.研究显示,洪泽湖表层水中广泛存在多种PFASs,以短链为主,健康风险对居民来说可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泽湖 全氟化合物 污染特征 来源解析 健康风险
下载PDF
基于铅稳定同位素的骆马湖沉积物重金属铅来源解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家根 夏建东 +3 位作者 陈书琴 武宇圣 庞燕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1020,共10页
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其水环境安全对于江苏北部乃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响深远。通过对骆马湖湖区及入湖河段表层沉积物、湖周地区环境中潜在污染源土壤的Pb浓度和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Pb的空间分... 骆马湖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水源地,其水环境安全对于江苏北部乃至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影响深远。通过对骆马湖湖区及入湖河段表层沉积物、湖周地区环境中潜在污染源土壤的Pb浓度和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评估Pb的空间分布;利用富集系数法进行Pb生态风险评价,结合二元线性混合模型进行湖区表层沉积物Pb来源解析,并计算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结果表明:骆马湖表层沉积物中Pb浓度为8.09~27.97 mg/kg,平均值为20.94 mg/kg,Pb污染程度为清洁~轻度富集,表层沉积物Pb污染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北部湖区;表层沉积物Pb同位素中^(206)Pb/^(207)Pb与^(208)Pb/(^(206)Pb+^(207)Pb)(丰度之比)分别为1.170~1.249和1.125~1.131,Pb污染主要来源于老沂河和以渔业养殖为主的农业污染的直接排放,农业源的相对贡献率为46.71%。为防控骆马湖水环境中Pb的污染风险,需加强对渔业养殖的规范化管理和入湖河流的污染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同位素 骆马湖 沉积物 重金属 源解析
下载PDF
FeS_(2)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反硝化脱氮与产电特性
9
作者 葛丹丹 吴兵党 +3 位作者 杨晶晶 许晓毅 吴玮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105-2116,共12页
针对不同碳氮比(C/N)的含氮废水,将FeS_(2)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构建FeS_(2)强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PyrMFC)体系,以不加FeS_(2)的空白对照组(C-MFC)为对照,探究其对体系脱氮与产电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 针对不同碳氮比(C/N)的含氮废水,将FeS_(2)引入微生物燃料电池(MFC)阳极构建FeS_(2)强化的微生物燃料电池(PyrMFC)体系,以不加FeS_(2)的空白对照组(C-MFC)为对照,探究其对体系脱氮与产电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探究该体系中微生物丰度、硫和铁元素变化规律,解析FeS_(2)强化体系低C/N下的脱氮机理。结果表明:1)Pyr-MFC的反硝化脱氮效率和产电功率密度均高于C-MFC,硝态氮去除率提高近15.7%,最高电压提高量可达0.274 V。2)C/N分别为4、3、2和1时Pyr-MFC对NO3-N的去除率为100%、97.8%、58.4%和49.7%,均高于C-MFC,表明FeS_(2)有效降低体系对碳源的依赖。3)微生物群落检测结果表明,FeS_(2)将产电微生物(Thauera、Thiobacillus和Geobacter)的物种丰度提高9.43%。4)物质转移分析结果表明,S-为反硝化过程提供电子,Fe^(2+)作为电子穿梭体强化了电子传递,提高了体系的产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FeS_(2) 强化 反硝化脱氮 产电
下载PDF
某河口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健康状况分析
10
作者 许晓毅 孙亦栋 +7 位作者 姜永波 吴玮 吴兵党 黄天寅 陈小宾 马奕 朱奕 宋晓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08-1819,共12页
针对阳澄湖某入湖河口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实际工程,在探究各净化单元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构成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生态净化系统中共鉴定浮游植物8... 针对阳澄湖某入湖河口复合生态净化系统实际工程,在探究各净化单元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季节性构成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表明:复合生态净化系统中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97属143种,种类组成以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为主;系统进、出水浮游植物密度分别为5.81×10^(5)~1.76×10^(7)、4.96×10^(5)~1.65×10^(7)个/L,进、出水生物量分别为0.292~5.21、0.194~4.66 mg/L,净化系统对水体浮游植物生长具有较好的控制效应;按照浮游植物功能群(functional group,FG)分类方法,净化系统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6个功能群,其中B、D、MP、P、S1、W1、X2、Y、G、J、LO和M为优势功能群;各单元优势功能群的演替与水温、COD_(Mn)、DO和TN等水质指标具有良好相关性。研究期间复合生态净化系统水体处于中营养到轻度富营养状态,净化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入湖水体的生态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湖河口 生态修复 浮游植物 营养状态
下载PDF
藻炭改性电极强化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及去除硝基苯性能
11
作者 徐戴非 吴兵党 +2 位作者 杨晶晶 沈正栋 黄天寅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92-2104,共13页
开发利于微生物富集和优异导电性能的电极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的关键。通过碱活化和酸活化方式制备螺旋藻生物炭(简称藻炭)并将其修饰于阳极炭毡(CF),以硝基苯为难降解污染物代表,通过检测电极电化学性能和污染物降解过程,探... 开发利于微生物富集和优异导电性能的电极是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性能的关键。通过碱活化和酸活化方式制备螺旋藻生物炭(简称藻炭)并将其修饰于阳极炭毡(CF),以硝基苯为难降解污染物代表,通过检测电极电化学性能和污染物降解过程,探究基于藻碳MFC产电及转化污染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在700℃-NaOH改性藻炭修饰炭毡的电极体系(NaOH-AC700/CF),MFC电压最高可达670 mV,比CF体系高26%,且驯化时间由7 d缩短至2 d。修饰电极体系产电的同时高效降解污染物,阴极对硝基苯的去除率最高可达99.9%;相比于CF体系,NaOH-AC700/CF体系的降解效率提高了22.1%,苯胺生成率提高了123.3%。微生物种类分析结果表明,电极表面的产电菌主要为弧形杆菌属(Arcobacter)和铜绿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且在NaOH-AC700/CF阳极表面产电菌丰度最高,因而利于MFC产电以及硝基苯的还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 藻炭 改性电极 硝基苯 弧形杆菌属
下载PDF
亲水疏油改性 PVDF 超滤膜对沉淀出水处理的性能评估
12
作者 赵吉 张洁 +1 位作者 黄天寅 杨晶晶 《净水技术》 CAS 2023年第8期75-80,共6页
为拓宽亲水疏油改性聚偏氟乙烯(HiOo-PVDF)超滤膜的应用范围,以苏州市某水厂沉淀池出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自主制备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HiOo-PVDF对水中浑浊度、叶绿素a及有机物的去除性能及过滤过程中的阻力。结果表明,在6个过滤... 为拓宽亲水疏油改性聚偏氟乙烯(HiOo-PVDF)超滤膜的应用范围,以苏州市某水厂沉淀池出水为处理对象,采用自主制备的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HiOo-PVDF对水中浑浊度、叶绿素a及有机物的去除性能及过滤过程中的阻力。结果表明,在6个过滤周期中,HiOo-PVDF膜能够稳定去除含有少量藻细胞的沉淀池出水中的浑浊度,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对叶绿素a的去除率约为40%,而对有机物的去除较差,DOC、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约为22%、20%和26%。过滤阻力分布显示,膜本身阻力占比为58.5%,浓差极化阻力和可逆阻力之和占比为25.4%,不可逆阻力占比为16.1%。因此,HiOo-PVDF膜表现出稳定的浑浊度去除能力和较强的耐污染性能,在饮用水处理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疏油改性PVDF(HiOo-PVDF) 超滤 过滤阻力 浑浊度 有机物 叶绿素A
下载PDF
生活污水处理厂准四类水质提标改造工程实例
13
作者 黎鹏宇 黄天寅 沈钒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1-144,共4页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出水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即地表水准四类标准,SS指标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提标改造工程设计规模为1×104 m3/d,出水执行《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51/2311-2016),即地表水准四类标准,SS指标参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介绍了提标改造工程的概况、工艺路线以及主要工艺单元,为类似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标改造 准四类标准 工艺路线
原文传递
化学-生物絮凝工艺处理上海城市合流污水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天寅 夏四清 +2 位作者 杨殿海 吴志平 赵建夫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78-81,共4页
为了评估化学 生物絮凝处理上海合流污水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使用聚合氯化铝 (PAC)絮凝剂 ,由于整合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 ,在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比单纯的化学絮凝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要高 .该工艺提供了高效的处... 为了评估化学 生物絮凝处理上海合流污水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使用聚合氯化铝 (PAC)絮凝剂 ,由于整合了化学与生物的作用 ,在相同絮凝剂投加量条件下 ,化学 生物絮凝工艺比单纯的化学絮凝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率要高 .该工艺提供了高效的处理 ,在满足出水标准的前提下使污水厂建设占地大幅度减少 .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 ,CODCr、TP和SS的去除率分别为70 %、6 2 8%和 88% .通过对 8个模拟系统的耗氧实验证明了化学 生物絮凝处理工艺中生物作用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污水 化学-生物絮凝 生物作用 聚合氯化铝
下载PDF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过程及阻力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天寅 姚嘉 +1 位作者 俞汉青 李文卫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96-600,共5页
采用孔径90μm的尼龙筛网作为微网基材,建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用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并在不同容积负荷下运行3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反应器动态膜污染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过大和过小的负荷均会增加膜污染,过小的曝气强度不能... 采用孔径90μm的尼龙筛网作为微网基材,建立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系统,用以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并在不同容积负荷下运行3组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研究反应器动态膜污染的特征与机理.结果表明:过大和过小的负荷均会增加膜污染,过小的曝气强度不能有效去除膜表面污染物,而过大的曝气强度会导致污泥絮体破坏,产生大量的胶体粒子和大分子有机物,使得膜通量下降;在较大曝气强度下,胶体粒子和溶解性有机物在膜表面及膜孔的沉积吸附是导致膜污染形成的根本原因.胞外聚合物含量和组成以及污泥黏度是影响动态膜生物反应器膜污染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膜生物反应器 污泥负荷 膜污染 胞外聚合物 污泥黏度
下载PDF
混凝工艺去除合流污水中有机物及营养元素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天寅 李宁 夏四清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79-1584,共6页
通过系列杯罐试验混凝处理合流污水,采用硫酸铝(Al2(SO4)3)、硫酸铁(Fe2(SO4)3)、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4种混凝剂均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TP、PO43--P、SS和COD。聚合金属盐(PAC和PAFC)混凝处理效果优于金属盐(Al2(SO4)3和F... 通过系列杯罐试验混凝处理合流污水,采用硫酸铝(Al2(SO4)3)、硫酸铁(Fe2(SO4)3)、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4种混凝剂均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TP、PO43--P、SS和COD。聚合金属盐(PAC和PAFC)混凝处理效果优于金属盐(Al2(SO4)3和Fe2(SO4)3),达到相同的处理效果的投加量明显低于后者。助凝剂采用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自制的高分子聚合物(AN)和活化硅酸(AS),在保持较低混凝剂投加量的条件下可明显提高污水处理效果;添加助凝剂对强化PO34--P的去除作用不明显,PO43--P的去除仅与混凝剂的投加量相关。混凝剂和助凝剂对污水中NH3-N的去除作用相对不显著。SS去除率随混凝剂投加量的变化趋势说明混凝的机理较为复杂,可能存在多种混凝机理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流污水 混凝 絮凝 混凝剂 助凝剂 有机物 营养元素
下载PDF
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天寅 蒋柱武 +1 位作者 赵建夫 夏四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86-490,共5页
在完全混合式曝气池进行连续进出水间歇曝气工艺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所得数据的基础上 ,通过动力学推导建立了未作稳态假设的硝化与反硝化动力学模型 ,并推导了有关的参数 .通过验证 ,该模型具有良好的出水氨氮和硝酸盐氮质量浓度预测能力 。
关键词 连续进出水 间歇曝气 硝化 反硝化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海合流一期污水混凝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天寅 夏四清 +3 位作者 吴志平 印明 卢峰 赵建夫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2期6-10,共5页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对上海合流污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实验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一种自制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AN)以及活化硅胶(AS)作为助凝剂,研究了不同硫酸铝投加量以及硫酸铝剂量相同条件下各种助凝剂投加... 以硫酸铝为混凝剂,对上海合流污水进行了混凝处理研究。实验采用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聚乙烯醇(PVA)、一种自制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AN)以及活化硅胶(AS)作为助凝剂,研究了不同硫酸铝投加量以及硫酸铝剂量相同条件下各种助凝剂投加量的混凝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硫酸铝为混凝剂的处理工艺可以有效去除合流污水中的SS、COD、TP和PO43--P。同时PAM、PVA以及AN均有助凝作用,而AS助凝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 硫酸铝 助凝剂 合流污水 烧杯试验
下载PDF
SBR工艺处理合成氨废水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天寅 刘峰 +2 位作者 王传琦 周彪 吴玮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7-522,共6页
为了研究合成氨废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以改进后的SBR工艺建立中试系统处理合成氨废水,系统考察了SBR工艺运行的最优参数以及工艺在稳定运行时COD,NH_4^+和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SBR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水(1.5h)→好氧曝气(运行时间9 ... 为了研究合成氨废水的有效处理工艺,以改进后的SBR工艺建立中试系统处理合成氨废水,系统考察了SBR工艺运行的最优参数以及工艺在稳定运行时COD,NH_4^+和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SBR工艺的最佳运行工况为进水(1.5h)→好氧曝气(运行时间9 h、曝气量80m^3/h)→缺氧搅拌(3h)→沉淀(50min)→出水(1.5h),SBR工艺对COD,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87%和83%,去除效果显著,出水COD,NH_4^+-N和TN均达到GB 13458—2001《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氨废水 生物脱氮技术 去除率 SBR工艺 中试
下载PDF
酞菁蓝生产废水处理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天寅 何刚 +1 位作者 费忠民 吕锡武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07年第5期46-50,共5页
采用了酸化预沉、铁炭还原、吹脱和两段A/O组合工艺处理酞菁蓝生产废水,进行了优化处理工艺的小试研究,得到了各单元的优化参数。在混合进水COD、TN、Cu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 893、1 657、348 mg/L时,经酸化预沉使得废水中的COD、TN、Cu2... 采用了酸化预沉、铁炭还原、吹脱和两段A/O组合工艺处理酞菁蓝生产废水,进行了优化处理工艺的小试研究,得到了各单元的优化参数。在混合进水COD、TN、Cu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8 893、1 657、348 mg/L时,经酸化预沉使得废水中的COD、TN、Cu2+分别下降38.7%、31.4%、73.0%。铁炭还原则进一步改善了废水的生化性,将m(BOD):m(COD)从0.05提高到0.31。吹脱效果最好的pH值是11,最佳停留时间60 min。两段A/O生物处理系统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60 h,混合液回流比为2.5。研究表明,在优化的运行条件下,采用该组合工艺可以有效处理酞菁蓝生产废水,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酞菁蓝废水 酸化沉淀 铁炭还原 吹脱 两段A/O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