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少华
1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3年第4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画家 美术家
原文传递
黄少华
2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3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关键词 盛世中国
原文传递
黄少华
3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2年第1期346-347,共2页
关键词 田园
原文传递
钱家店铀矿田草莓状黄铁矿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东艳 黄少华 +2 位作者 王鹏 刘章月 耿英英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2期202-215,共14页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 钱家店铀矿田主要赋矿层位为青山口组、姚家组原生红杂色岩系,目前关于其内部灰色砂体沉积期的原生氧化还原性仍存在较大分歧,直接影响了区内找矿部署,而草莓状黄铁矿对沉积岩形成的古环境具有重要指示作用。文章通过系统研究青山口组和姚家组灰色砂体内草莓状黄铁矿的赋存、硫同位素、粒径等特征,首次利用其粒径特征反演目标层位沉积-成岩期水体的古氧化还原条件,进而探讨其对铀成矿的意义。结果表明,钱家店铀矿田灰色砂体中草莓状黄铁矿主要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全岩δ34S值为-37.5‰~-23.4‰,为低温微生物还原作用成因。姚家组、青山口组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分布范围分别为1.6~28.0μm、0.8~52.0μm,平均粒径分别为8.0μm、9.3μm,最大粒径分别为28.0μm、52.0μm,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分别占21.8%、28.3%,表现出姚家组草莓状黄铁矿粒径整体较青山口组小,青山口组具较广的分布范围,但两者具有相似的粒径统计学分布规律。综合草莓状黄铁矿平均粒径对标准偏差和偏态系数二元图解表明,含矿目标层沉积时古水体为次氧化环境,这是目前含矿层不发育翼部矿体和具有“两红夹一灰”纵向氧化还原分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底部灰色砂体的原生还原容量有限,本身不足以形成规模性工业铀矿,这侧面说明下白垩统内的油气渗出还原是区内砂岩大规模铀成矿的关键因素和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原生红杂色含矿层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莓状黄铁矿 灰色砂体 姚家组 青山口组 砂岩型铀矿 钱家店
下载PDF
黄少华
5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4年第4期352-353,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6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4年第1期352-353,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7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4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8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3年第1期348-349,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9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3年第2期350-351,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0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2年第4期348-349,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1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2年第2期346-347,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2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2年第3期350-351,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3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11年第4期346-347,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4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9年第2期356-357,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5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9年第1期354-355,共2页
黄少华1956年生。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合肥师范学院中国画艺术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6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9年第3期354-355,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7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8年第4期354-355,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8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8年第3期352-353,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19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8年第1期350-351,共2页
原文传递
黄少华
20
作者 黄少华 《艺术沙龙》 2008年第2期348-349,共2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