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地下水中柴油的吸附行为研究
1
作者 张天琦 黄岁樑 +2 位作者 李玲 郭智 李高成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3-518,524,共7页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溶液中柴油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柴油的吸附均可以在24 h内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2~1.00)能更好地描述土壤对柴油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采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溶液中柴油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不同理化性质的土壤对柴油的吸附均可以在24 h内达到平衡,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为0.92~1.00)能更好地描述土壤对柴油的吸附动力学数据,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液膜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共同影响吸附反应的控速步骤。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柴油在土壤中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近似于不可逆型吸附。被石油污染的场地土对水体中柴油的吸附量小于未被污染的林地土,土壤对液相中柴油的吸附量与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并随着土壤粒径和pH的减小而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吸附动力学 吸附等温线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不同填料去污性能比较 被引量:52
2
作者 汤显强 李金中 +2 位作者 李学菊 刘学功 黄岁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5-48,共4页
选取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及其组合作为人工湿地填料,进行不同基质室内小试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单一填料页岩COD、TN、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40%、88.9%、87.5%;组合填... 选取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及其组合作为人工湿地填料,进行不同基质室内小试污水净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进水水质和水力负荷运行条件下,单一填料页岩COD、TN、TP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最高分别可达40%、88.9%、87.5%;组合填料COD去除率差别不大,页岩与粗砾石组合TN、TP去除率较高,分别可达到81.7%、71.9%。考虑到填料物理特性及长期稳定运行的需要,可选择页岩与粗砾石组合作为人工湿地去污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填料 小试 去污性能
下载PDF
间歇曝气对人工垂直潜流湿地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汤显强 李金中 +2 位作者 李学菊 刘学功 黄岁樑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96-901,共6页
采用页岩和香蒲(Typha latifolia)构建人工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津河富营养化水体,研究间歇曝气对潜流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设计水力负荷800 mm/d,气水比5∶1.试验期间(2006-06-2006-11),氮磷月平均去除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与无曝... 采用页岩和香蒲(Typha latifolia)构建人工垂直潜流湿地处理津河富营养化水体,研究间歇曝气对潜流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设计水力负荷800 mm/d,气水比5∶1.试验期间(2006-06-2006-11),氮磷月平均去除率在8月份达到最大值.与无曝气系统相比,中部曝气使氨氮(NH4^+-N)、总氮(TN)、可溶性活性磷(SRP)和总磷(TP)月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0.1%、4.7%、10.2%和8.8%,底部曝气则为25.1%1、0.0%、7.7%和7.4%,间歇曝气能够有效提高人工潜流湿地氮磷去除效率.曝气产生的有氧环境不利于硝酸盐氮(NO3^--N)去除,试验期间底部曝气和中部曝气NO3--N月平均去除率一直低于无曝气系统.试验结束后收割香蒲地上组织(茎和叶),测定地上组织生物量及茎、叶中的氮磷含量,结果表明,间歇曝气虽然抑制香蒲地上组织生物量的增加,但却能够有效提高茎、叶中氮磷含量.与无曝气系统相比,通过收割香蒲地上组织可使TN去除分别增加11.6g.m^-2(中部曝气)和12.6 g.m^-2(底部曝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曝气 香蒲 人工潜流湿地
下载PDF
间歇曝气对生物填料人工湿地氮磷去除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汤显强 李金中 +2 位作者 李学菊 刘学功 黄岁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8-322,共5页
采用部分生物填料替换页岩构建生物填料人工湿地处理津河富营养化水体,并在填料内部设置曝气装置研究间歇曝气对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设计水力负荷800mm·d-1,气水比15∶1。结果表明,当氨氮(NH4-N)、总氮(TN)、溶解性反应磷(SRP... 采用部分生物填料替换页岩构建生物填料人工湿地处理津河富营养化水体,并在填料内部设置曝气装置研究间歇曝气对湿地氮磷去除效果的影响。设计水力负荷800mm·d-1,气水比15∶1。结果表明,当氨氮(NH4-N)、总氮(TN)、溶解性反应磷(SRP)和总磷(TP)平均进水浓度为4.61、5.68、0.338和0.464mg·L-1时,无曝气条件下NH4-N、TN、SRP、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5.9%、65.3%、62.2%和56.9%。中部曝气使NH4-N、TN、SRP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5.9%、8%、13.7%和8.9%,底部曝气则为24.4%、12.9%、16.1%和12%,间歇曝气能够有效提高生物填料人工湿地NH4-N、TN、SRP和TP去除效率。但是曝气产生的有氧环境不利于硝酸盐氮(NO3-N)去除,试验期间底部曝气和中部曝气NO3-N出水浓度均高于无曝气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曝气 生物填料 人工湿地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因子权重的确定及其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雪梅 王祖伟 +2 位作者 汤显强 黄岁樑 赵庆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81-2286,共6页
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重金属污染因子的权重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 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重金属污染因子的权重是影响评价结果的关键因素,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根据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危害的程度,计算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中的权重,并将其应用于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分别用基于改进AHP的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与内梅罗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聚类评价法分析天津市郊区土壤环境监测数据,对天津市郊区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改进AHP的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法能更加客观真实的反映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而且计算简单利于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AHP 权重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下载PDF
天津市秋季臭氧浓度影响因素及相关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韩素芹 黄岁樑 +2 位作者 边海 解以扬 秦保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93-895,899,共4页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重污染时期2005年11月2~7日近地面大气O3、NO、NO2、CO、紫外线(UV)强度和温度等观测数据,研究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前体物、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周期,在13:00... 选择天津市秋季典型重污染时期2005年11月2~7日近地面大气O3、NO、NO2、CO、紫外线(UV)强度和温度等观测数据,研究O3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与相关前体物、气象条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O3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周期,在13:00~14:00时浓度最大,夜间变化平缓;O3浓度与NO、NO2、NOX和CO等前体物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温度和UV与O3浓度密切相关,昼间O3与UV呈相同变化趋势,相关系数达0.71,O3浓度变化滞后于UV变化,将O3浓度与前1小时的UV对比分析,相关系数提高到0.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前体物 光化学污染 紫外线强度 温度
下载PDF
海河底泥氮磷营养物静态释放模拟研究 被引量:31
7
作者 文威 孙学明 +1 位作者 孙淑娟 黄岁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5-300,共6页
海河底泥氮磷污染负荷很高。在分析了海河外环河桥(淡水)、中心桥处水(接近海水)中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表层底泥中有机质、TN、TP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柱状模拟反应器模拟研究了静态条件下海河底泥N、P释放规律。研究表明,海河外环河... 海河底泥氮磷污染负荷很高。在分析了海河外环河桥(淡水)、中心桥处水(接近海水)中全氮(TN)、全磷(TP)含量和表层底泥中有机质、TN、TP含量的基础上,采用柱状模拟反应器模拟研究了静态条件下海河底泥N、P释放规律。研究表明,海河外环河桥、中心桥处水体氮磷污染严重。底泥中有机质和TN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静态条件下,底泥中氮磷释放有很大差别:原水模拟柱中,无论是外环河桥还是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都随时间增加而降低,底泥中磷呈负释放;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先降低后略升,总趋势是降低。自来水模拟柱中,外环河桥柱上覆水TP浓度随时间增加而升高,中心桥上覆水TP浓度变化趋势正好相反;TN浓度变化趋势相同,都是随时间增加而升高。高盐度可能会抑制底泥中氮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 底泥 营养物 模拟研究
下载PDF
海河干流柱芯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有机质和磷形态分布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韩璐 黄岁樑 王乙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5-962,共8页
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制定的SMT法(标准测试方法)对海河干流不同粒径级柱芯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磷进行分级提取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深度、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邢家圈和张家嘴两采样点,海河沉积物颗粒... 采用欧洲标准测试委员会制定的SMT法(标准测试方法)对海河干流不同粒径级柱芯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磷进行分级提取和测定,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不同深度、不同粒径沉积物中磷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邢家圈和张家嘴两采样点,海河沉积物颗粒组成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占总量的40%~60%。沉积物中总磷含量在560~1100μgP·g-1之间。在所有不同粒径沉积物中钙结合态磷(HCl-P)含量最高,占总磷的60%~80%,可交换态磷(Ex-P)含量极微,占总磷的2%~3%,不同粒径下各形态磷含量的高低顺序为:钙结合态磷(HCl-P)>有机磷(OP)>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P)>可交换态磷(Ex-P);张家嘴采样点表层沉积物中磷形态含量高于其他沉积深度磷含量,表明近年来,沉积的磷主要以人为输入为主;钙磷含量随粒径变化复杂,其他各形态磷的含量均随沉积物粒径变小而增高。此外,对各形态磷之间以及各形态磷与沉积物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 沉积物 形态 粒径
下载PDF
4种湿地植物的生长特性和污水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刘霄 唐婷芳子 +1 位作者 黄岁樑 刘学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2-399,共8页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 采用人工湿地模拟实验研究了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香蒲(Typha orientalis Presl)、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和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4种挺水植物,比较它们的最长根长、根体积、株高、生物量等生长特性以及氮磷含量、氮磷积累量和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4+-N)、总氮(T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从植物适应性和生存力来看,梭鱼草、芦苇和香蒲明显优于黑三棱;不同植物的最长根长和根体积存在显著差异(P<0.05),芦苇的最长根长最长,梭鱼草具有最大的根体积;芦苇和香蒲株高变化较大,分别增加了137.04 cm和120.78 cm;香蒲的生物量有显著增加,收割时的生物量约为栽种时的5倍;4种湿地植物的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含量和积累量有显著差异(P<0.05),芦苇和黑三棱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上部分(茎和叶),香蒲和梭鱼草的氮磷主要积累在地下部分(根);各植物和空白对照对COD,NH4+-N,TN和TP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提高,各植物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均显著优于无植物空白(P<0.05),但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挺水植物 生长特性 净化效果
下载PDF
天津城市热岛效应演变特征研究 被引量:32
10
作者 韩素芹 郭军 +1 位作者 黄岁樑 边海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80-284,共5页
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城市热岛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有利于城市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天津市1964—2003年城郊气温,1993年6月15日和2001年5月12日不同时间陆地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天津市热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天... 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极大,城市热岛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有利于城市合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利用天津市1964—2003年城郊气温,1993年6月15日和2001年5月12日不同时间陆地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天津市热岛演变特征,结果显示天津城市发展对热岛效应影响明显,随年代以0.11℃/10a速率加强;2002年最强为1.2℃,是60年代末的2倍。7月份的热岛强度增强趋势明显;用平均气温分析热岛强度变化趋势表明:热岛强度在秋季最强春季最小,分别为0.16℃/10a和0.06℃/10a。平均最高气温差在四季中均有微弱上升趋势,平均为0.06℃/10a;平均最低气温差在秋季和冬季上升幅度最大,分别为0.16℃/10a和0.12℃/10a。不同年代遥感亮温场也表明天津城市化对热岛空间分布的影响。热岛分布基本与建成区一致,热岛中还包括许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强度有别的小热岛群;而且随着城市的发展,热场范围呈扩大趋势。最后对热岛变化规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热岛效应 趋势分析 遥感
下载PDF
人工湿地填料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汤显强 李金中 +1 位作者 刘学功 黄岁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48-752,共5页
为分析人工湿地填料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选取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等不同填料进行等温磷吸附实验和室内小试磷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和粒径影响填料磷吸附性能。上述填料磷吸附性能依次为页岩>铁矿石>麦饭石>... 为分析人工湿地填料磷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选取页岩、粗砾石、铁矿石、麦饭石等不同填料进行等温磷吸附实验和室内小试磷去除研究。结果表明,填料类型和粒径影响填料磷吸附性能。上述填料磷吸附性能依次为页岩>铁矿石>麦饭石>粗砾石且页岩最大磷吸附量随粒径增加而减小。水力负荷(HLA)变化对不同填料磷去除效率影响效果不同,当HLA从200mm·d-1降至142.8mm·d-1时,粗砾石构建湿地总磷去除率增加大约10%;麦饭石因为吸附渐进饱和总磷去除率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铁矿石可能受微生物影响导致Fe等金属元素释放,总磷去除率从大约6%(HLA=200mm·d-1)上升至35%(HLA=142.8mm·d-1)左右;页岩受HLA变化影响较小,总磷去除率基本稳定在80%以上。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发现填料种类、粒径及水力负荷均影响湿地填料磷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填料 磷去除 水力负荷
下载PDF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被引量:10
12
作者 汪雯 黄岁樑 +3 位作者 张胜红 林超 刘德文 车洪军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19,共6页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平原河流 生态修复 水环境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冲积河流重金属污染物迁移转化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岁梁 万兆惠 张朝阳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5,共9页
本文结合环境化学和泥沙运动力学基本原理,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河流中迁移转化数学模型.
关键词 重金属 冲积河流 污染物 数学模型 迁移
下载PDF
7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5
14
作者 汤显强 李金中 +2 位作者 李学菊 刘学功 黄岁樑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7年第2期8-14,共7页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7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7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并表现出较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在SRP、TP进水浓度分别为0.5~1.25 mg/L和0.6~1.3 mg/L时,各种植物SRP和TP... 通过室外盆栽试验研究了7种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所选7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生长良好并表现出较好的氮磷去除效果。在SRP、TP进水浓度分别为0.5~1.25 mg/L和0.6~1.3 mg/L时,各种植物SRP和TP去除率随进水浓度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SRP去除率高于TP去除率。7种植物中,千屈菜(Lythrumsali-cariaLinn)的磷去除性能最好,与无植物空白相比,其SRP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别提高12.15%和14.36%;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最差,仅使SRP和TP平均去除率提高8.61%和6.73%.7种植物TN去除性能差异显著,与无植物空白相比,水葱(Scirpus vali-dusVahl)、香蒲(Typha angustifoliaLinn)、芦苇、美人蕉(Canna generalis)、石菖蒲(AcorustatarinowiiSchott)、黄花鸢尾(Iris wilsoniiWright)和千屈菜分别使TN平均去除率提高18.19%、17.84%、16.0%、14.85%、12.6%、7.93%和7.56%。植物氮磷去除能力和实际生长情况表明,水葱、香蒲和芦苇可作为有效去除氮磷的北方人工湿地备选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富营养化水体
下载PDF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天津旱涝灾害危险性评估 被引量:33
15
作者 杜晓燕 黄岁樑 赵庆香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1期22-25,共4页
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估模型、应用天津近22年的旱涝指数为样本,对天津旱涝危险性进行评估,给出了天津旱涝指数概率密度曲线及不同程度旱涝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重旱、重涝几乎不可能发生;大旱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约700... 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评估模型、应用天津近22年的旱涝指数为样本,对天津旱涝危险性进行评估,给出了天津旱涝指数概率密度曲线及不同程度旱涝危害发生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重旱、重涝几乎不可能发生;大旱发生的可能性也很小——约700多年一遇;偏旱、大涝、偏涝这3种强度的灾害则比较频发,年发生概率分别为0.231 3、0.159 1、0.073 4。评估结果与天津近22年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应用此模型,对信息量不足的自然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扩散 降水距平百分率 旱涝灾害 危险性评估 天津
下载PDF
人工湿地去污机理及其国内外应用现状 被引量:110
16
作者 汤显强 黄岁樑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13,共5页
人工湿地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不同,其去污影响因素也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解氧水平,氮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植物,溶解氧水平,水力停留时间及污染负荷等,磷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填料理化性质和植物。在应用方面,... 人工湿地中,不同污染物的去除机理不同,其去污影响因素也不同,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溶解氧水平,氮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植物,溶解氧水平,水力停留时间及污染负荷等,磷的去除影响因素主要是填料理化性质和植物。在应用方面,人工湿地在国内外一般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及农业点源污染等,但目前更趋向用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和水资源保护。本文在分析人工湿地影响因素和应用现状后,提出进一步提高污染物去除效果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有机污染物
下载PDF
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藻类生长影响的围隔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吴敏 黄岁樑 +4 位作者 杜胜蓝 臧常娟 高峰 林超 罗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06-1911,共6页
设置投饵、投饵单养花鲢(Aristichthisnobilis)、投饵单养鲤鱼(Cyprinuscarpio)、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以及空白对照5个围隔及水库背景水体,研究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浮游藻类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期间水库水体和空白对照... 设置投饵、投饵单养花鲢(Aristichthisnobilis)、投饵单养鲤鱼(Cyprinuscarpio)、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以及空白对照5个围隔及水库背景水体,研究投饵养鱼对潘家口水库浮游藻类生长和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期间水库水体和空白对照围隔中总藻平均密度分别为2.60×106L-1和3.38×106L-1,均以蓝藻和绿藻为主且基本保持稳定状态;投饵能有效促进藻类生长,只投饵围隔中总藻平均密度达到1.17×108L-1,藻种组成向单一鱼腥藻(Anabaena)方向演替;养殖花鲢抑制藻的生长,参照只投饵围隔,抑制率接近80%,绿藻占据极大优势,其中栅藻(Scenedesmussp)、芒锥藻(Errerellabornhemiensisconr)和空星藻(Coelastrumsp)成为优势藻种;投饵养殖鲤鱼也能有效降低藻生物量,总藻平均密度为4.07×107L-1,绿藻占总藻的比例由27%增加到95%,其中空星藻和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Beij)为优势藻种;投饵混养花鲢和鲤鱼围隔中总藻密度稍高于单养花鲢和鲤鱼围隔,为4.37×107L-1,栅藻和鱼腥藻为优势藻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饵 养鱼 浮游藻类 群落结构 围隔试验
下载PDF
粘性类土的起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黄岁梁 陈稚聪 府仁寿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本文回顾了粘性类土起动临界条件现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通过和土力学中粘性土边坡滑动稳定分析类比,认为河流中粘性类土的起动分析可借鉴土力学中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粘性类土... 本文回顾了粘性类土起动临界条件现有的研究成果,讨论了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不足。通过和土力学中粘性土边坡滑动稳定分析类比,认为河流中粘性类土的起动分析可借鉴土力学中粘性土边坡稳定分析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粘性类土的起动分析的新模式。初步的讨论表明,此模式是正确的。关于此模式的具体应用将有续文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性类土 土力学 起动模式 泥沙起动
下载PDF
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总磷、总铁和有机质的含量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9
作者 安敏 黄岁樑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3-67,共5页
采用深水表层沉积物采样器采集海河干流8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不同粒径表层沉积物的总磷(TP)、总铁(TFe)和有机质(OM)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TP与TFe和OM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除光... 采用深水表层沉积物采样器采集海河干流8个断面的表层沉积物,测定不同粒径表层沉积物的总磷(TP)、总铁(TFe)和有机质(OM)含量,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TP与TFe和OM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海河干流表层沉积物的颗粒组成除光华桥断面分布较均匀外,其余各断面主要以砂粒(>54%)为主;沉积物的TP含量为29.00~78.99μmol/g,TFe含量为595.67~719.91μmol/g,w(OM)为3.77%~8.79%;同一断面不同粉砂粒之间的TP,TFe和OM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不同断面之间的差异十分显著(P<0.01).TP与OM和TFe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除金刚桥、外环河桥与中心桥外,其余断面的TP与TFe和OM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干流 表层沉积物 总磷 总铁 有机质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浮游植物现存量表征指标间相关性研究Ⅰ:叶绿素a与生物量 被引量:36
20
作者 杜胜蓝 黄岁樑 +5 位作者 臧常娟 吴敏 高峰 林超 郭勇 罗阳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年第1期40-44,共5页
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主要从实验室内研究水体、野外围隔水体及天然水体三个方面,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生物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 收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并结合潘家口水库现场围隔实验,主要从实验室内研究水体、野外围隔水体及天然水体三个方面,对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生物量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但当优势藻种发生明显变更时,二者相关性不明显甚至不相关;现有资料显示,野外围隔实验水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一般呈显著正相关。在天然水体中,叶绿素a与生物量可能相关或不相关。叶绿素a与藻密度的关系将在续文中予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围隔 叶绿素A 生物量 浮游植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