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TIR的两种模式识别方法在两面针产地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毛晓丽 郑娟梅 +3 位作者 李自达 雷欣潮 黄庶识 刘华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97-2701,共5页
为了探求建立快速鉴别两面针产地的方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选取1800400cm^-1红外指纹图谱带,采用Fisher比值法和SIMCA聚类分析法建立产地分类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四个产地的两面针进行鉴别,并通过计算识别率与... 为了探求建立快速鉴别两面针产地的方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选取1800400cm^-1红外指纹图谱带,采用Fisher比值法和SIMCA聚类分析法建立产地分类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四个产地的两面针进行鉴别,并通过计算识别率与拒绝率来验证模型。结果表明,红外光谱技术不但能准确提取中药材的整体信息,并且基于红外光谱建立起的两种模式识别模型对未知样品进行预测,识别率和拒绝率均达到90%以上,说明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通过自编计算程序以及现有统计软件,还可以将模式识别模型实现实时在线化检测与快速样品鉴别,大大提高了鉴别速度而更具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Fisher比值法 SIMCA 两面针
下载PDF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亚婕 许秀松 +5 位作者 王巧贞 杨玲 李仁松 陶站华 刘灵 黄庶识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大叶苦丁茶活性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效等特点,在食用油脂储藏、食品保鲜、化妆品、保健品以及抗氧化药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大叶苦丁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为主线,综述大叶苦丁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探讨大叶苦丁茶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拟为大叶苦丁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苦丁茶 大叶冬青 苦丁茶冬青 枸骨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型识别法在不同产地莪术鉴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覃禹 毛晓丽 +2 位作者 韦柳花 黄庶识 黄荣韶 《华夏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为了探求建立快速鉴别莪术产地的方法。方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选取1 800~400 cm-1红外指纹图谱带,采用SIMCA聚类分析法建立产地分类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4个产地的莪术进行鉴别。结果:不同产地莪术的差异主要体现... 目的:为了探求建立快速鉴别莪术产地的方法。方法: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选取1 800~400 cm-1红外指纹图谱带,采用SIMCA聚类分析法建立产地分类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4个产地的莪术进行鉴别。结果:不同产地莪术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挥发油、姜黄素、多糖、生物碱等化学成分上,红外光谱结合SIMCA识别模型能准确地预测未知样品的准确率达到100%,所建模型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结论:红外光谱结合SIMCA模型识别法能够快速有效地鉴别不同产地的莪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法 SIMCA 莪术
下载PDF
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影响
4
作者 段雪娟 黄煜强 +3 位作者 张潼 韩雅莉 吴克刚 黄庶识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100,共11页
为研究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通过平板熏蒸法和菌块转移法研究其抗菌活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肉桂醛对菌体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镊子拉曼光谱分析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醛熏蒸对金黄... 为研究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通过平板熏蒸法和菌块转移法研究其抗菌活性,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肉桂醛对菌体形态的影响,通过激光镊子拉曼光谱分析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胞内生物大分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肉桂醛熏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μL/mL和0.5μL/mL。经肉桂醛气熏后的菌体表面皱缩,可能与高浓度肉桂醛导致胞内物质外泄有关。激光镊子拉曼结果表明,肉桂醛气熏处理导致菌体蛋白主链、氢键体系以及空间结构发生改变,DNA单、双链发生断裂,脂酰基链骨架断裂或交联,同时,菌体脂双层的有序度也发生改变,影响膜的流动性,从而菌体的生长受到抑制或致其死亡。激光镊子拉曼光谱可以通过分析拉曼位移和峰强变化,分析单个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骨架和结构变化,从而推断抗菌物质的抗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镊子拉曼光谱 肉桂醛 金黄色葡萄球菌 抗菌活性 机理
下载PDF
小花老鼠簕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活性研究
5
作者 李喆 黄媛林 +4 位作者 朱俊华 胡文进 王巧贞 黄庶识 潘信利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35-648,共14页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 小花老鼠簕(Acanthus ebracteatus)是一种生长在红树生态系统的珍稀真红树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为研究小花老鼠簕内生及根际可培养细菌多样性,挖掘其潜在新物种及具有特殊生物学活性的菌株,该文利用7种不同培养基,通过传统稀释涂布法对小花老鼠簕各植物组织及根际土壤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解析其内生及根际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应用植物病原菌平板对峙实验和平铺捕食活性测试分析其可培养细菌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1)基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发现从小花老鼠簕的根、茎、叶、花及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44株可培养细菌,这些细菌隶属于18目26科37属66种,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分别占细菌种数的15.1%和13.6%;(2)拮抗多种植物病原菌试验结果显示,获得29株具有拮抗植物病原菌活性的细菌,10株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其中链霉菌属菌株拮抗作用最强且菌株Y129为潜在新物种。(3)捕食活性测试结果显示,有5株细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ulti-drug resistance Staphylococcus aureus)及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具有捕食活性,假单胞菌属菌株捕食活性最强,其中菌株Y90为潜在新物种。综上表明,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及其根际土壤中蕴含着丰富的细菌种质资源且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可作为生防菌和药源菌的来源之一,该研究结果为提高红树植物小花老鼠簕的药效和栽培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老鼠簕 可培养细菌 植物病原菌 捕食活性
下载PDF
3株抗水稻和荔枝病原菌的海洋真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13
6
作者 黄庶识 许兰兰 +4 位作者 黄曦 张荣灿 陈丽梅 雷富 李昆志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5-672,共8页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块法测定分离自广西北部湾的3株海洋真菌MF-3、MF-6和MF-13的抗荔枝和水稻病原菌抗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当采用平板对峙法时,3株海洋真菌对荔枝霜疫霉、炭疽... 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块法测定分离自广西北部湾的3株海洋真菌MF-3、MF-6和MF-13的抗荔枝和水稻病原菌抗菌活性,并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其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当采用平板对峙法时,3株海洋真菌对荔枝霜疫霉、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等4种指示菌的菌丝生长均有强的抑制作用;菌丝块法试验结果发现3株真菌的发酵液均对荔枝霜疫霉菌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菌丝相对生长抑制率分别达到94.29%、98.16%和86.37%,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抑制效果次之,其菌丝相对生长抑制率达到80%左右;其中,MF-3菌株对荔枝霜疫霉、炭疽菌、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都有较好的抑制作用,MF-6对霜疫霉、水稻纹枯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和广谱性。结合形态学观察和IT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将MF-3鉴定为布雷正青霉(Eupenicillium brefeldianum),MF-6为微紫青霉(Penicillium janthinellum),MF-13为短棒曲霉(Aspergillus clavatonanicus)。耐盐度试验结果表明这3株真菌是适应海洋环境的兼性海洋真菌。该3株海洋真菌表现的抗真菌活性,对应用于荔枝或水稻病害的生物防治和新型农药的研发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真菌 水稻 荔枝 抑菌活性 鉴定
下载PDF
多种红外光谱校正法的两面针产地鉴别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庶识 李自达 +3 位作者 毛晓丽 郑娟梅 刘军贤 黄荣韶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64-369,共6页
由于红外光谱数据采集受仪器状态和实验环境的制约,影响对样品的正确识别。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用多种方法对两面针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校正后,利用SIMCA法建立鉴别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四个产地的两面针进行鉴别,通过比较... 由于红外光谱数据采集受仪器状态和实验环境的制约,影响对样品的正确识别。基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用多种方法对两面针的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校正后,利用SIMCA法建立鉴别模型;分别对广西区内四个产地的两面针进行鉴别,通过比较分析以获得最适合建立两面针产地鉴别模型的光谱数据校正方法。结果显示,经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换后,它们的PCA数据分布,以及产地分类模型之间的距离,都表明这两种校正方法在消除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干扰的同时,能够很好的分离各个产地的样本,在对实际的样本识别中,其识别率和拒绝率均达到或接近100%。可见,多元散射校正和标准正态变换,均是两面针产地模型鉴别研究的理想校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光谱 数据校正 两面针 SIMCA
下载PDF
拉曼镊子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两种人体滴虫的差异性 被引量:7
8
作者 黄庶识 赖钧灼 +1 位作者 梁裕芬 韦俊彬 《分析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1-527,共7页
应用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来源的阴道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的拉曼光谱数据进行减背景、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处理后做主成分分析(PCA)和辨别函数分析(DFA)等多元统计分析。平均光谱和PCA分析结果表明,阴道毛滴虫和口腔... 应用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来源的阴道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的拉曼光谱数据进行减背景、平滑、基线校正、归一化等处理后做主成分分析(PCA)和辨别函数分析(DFA)等多元统计分析。平均光谱和PCA分析结果表明,阴道毛滴虫和口腔毛滴虫差异最为明显是1002 cm-1峰,其次,差异相关性最大的还有9个拉曼谱峰785,888,979,1127,1287,1317,1364,1446和1465 cm-1,其中4个峰来自核酸,6个峰归属于蛋白质信号峰,反映两种滴虫的蛋白质、核酸的相对含量差异较大,可以通过PCA方法鉴别两种毛滴虫的差异。由于口腔毛滴虫或阴道毛滴虫虫株间差异并不明显,应用PCA结合DFA多元统计学方法,在保留原有数据信息基础上,通过扩大组间差异,缩小组内差距,同种毛滴虫虫株间在一定程度得到区分。口腔毛滴虫4个虫株之间有12个峰是差异最大的谱峰,阴道毛滴虫4个虫株之间有14个峰是差异最大,反映了两种毛滴虫虫株之间核酸、蛋白质、脂类及糖类等生物大分子组成相对含量差异。此外,根据DFA中虫株间欧氏距离聚类,可以确知虫株之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毛滴虫 阴道毛滴虫 拉曼光谱 多元统计分析
下载PDF
四株抗荔枝病原菌的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庶识 黄曦 +3 位作者 许兰兰 张荣灿 许铭本 黄荣韶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17-221,共5页
荔枝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株芽孢杆菌OR-1、OR-2、OR-3、ON-6,都显示出抗荔枝病原菌的活性。采取对该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特征一致;将4菌... 荔枝果树根际土壤中筛选出4株芽孢杆菌OR-1、OR-2、OR-3、ON-6,都显示出抗荔枝病原菌的活性。采取对该菌株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的方法,结果表明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的特征一致;将4菌株的16S rDNA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序列比对,结果亦显示其与Bacillus subtilis的16S rDNA的序列片段的相似性均达99%以上;以相似性为基础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菌株与Bacillus subtilis同源关系最近。最终得出结论为菌株OR-1、OR-2、OR-3、ON-6为枯草芽孢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荔枝病原菌 分离鉴定 16S rDNA测序
下载PDF
酵母同步细胞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改良方法分离及其单细胞拉曼光谱鉴别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庶识 赖钧灼 +3 位作者 卢明倩 程琴 廖威 陈丽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170-2175,共6页
利用改良后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分离不同酵母菌株稳定期的同步细胞,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应用激光光镊拉曼光谱对分离的同步细胞进行鉴别。采用高速离心机角式转头和2mL聚丙烯离心管,20℃,19 320g离心15min,将大约1.75mL Percol... 利用改良后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分离不同酵母菌株稳定期的同步细胞,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应用激光光镊拉曼光谱对分离的同步细胞进行鉴别。采用高速离心机角式转头和2mL聚丙烯离心管,20℃,19 320g离心15min,将大约1.75mL Percoll溶液形成1.00~1.31g·mL^-1连续密度梯度;将样品均匀铺加在离心管连续密度梯度液顶层,20℃,400g离心60min,酵母分成明显的2层细胞带;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相差显微镜以及同步生长曲线分析显示,下层酵母细胞以单个细胞为主,大小均匀、致密,折光性强,生长呈现阶梯式增长,具有同步细胞生长的特性,确定其为同步的G0细胞。利用单细胞光镊拉曼光谱系统对所分离的G0同步细胞与非G0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显示G0同步细胞和非G0细胞的特征峰位置基本一致,但G0细胞对应的蛋白质、糖类、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特征峰强度大于非G0细胞,说明G0细胞大分子物质含量要比非G0细胞的高;对G0细胞和非G0细胞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的同步化G0细胞之间成分含量差异少,比较均一,而非同步细胞之间内含物质差异大,呈不均一性,说明单细胞光镊拉曼光谱系统可以鉴别同步和非同步细胞。改良后的Percoll连续密度梯度分离方法,能够分离多数酵母菌株同步化细胞,是一种易操作、成本低、效率高的细胞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 同步细胞 拉曼光谱
下载PDF
转制地方科研机构产权制度改革的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庶识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1,共3页
在分析转制的地方科研院所产权特点基础上 ,提出它们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产权界定的原则、方法。通过国有股减持 ,构建相对集中、适当分散的股权结构 ,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 ,可以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实现将转制科研机构... 在分析转制的地方科研院所产权特点基础上 ,提出它们在产权制度改革中的产权界定的原则、方法。通过国有股减持 ,构建相对集中、适当分散的股权结构 ,建立有效的股权激励约束机制 ,可以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实现将转制科研机构改制成为产权多元化公司制企业的目标。转制院所在产权制度改革以后 ,必须尽快组建科技资产经营机构 ,才能解决国有科技资产管理中还存在政企不分、责任主体地位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制 地方科研机构 产权制度 改革
下载PDF
地方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思路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庶识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2003年第3期114-116,共3页
对地方科学院国有资产的管理 ,可以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经验 ,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以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的地位和责任为重点 ,探索建立责、权、利和功能定位明确 ,具有三个层次的地方科学院国有资产管理。
关键词 地方科学院 国有资产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 国有资本出资人 资本运营 管理方式
下载PDF
UV胁迫酵母细胞凋亡过程的拉曼光谱研究
13
作者 黄庶识 卢明倩 +2 位作者 黄桂媛 廖威 陈丽梅 《广西科学》 CAS 2015年第2期113-120,共8页
【目的】了解UV诱导酵母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技术(LTRS),实时研究酵母细胞凋亡过程中拉曼光谱强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单个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 【目的】了解UV诱导酵母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变化及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技术(LTRS),实时研究酵母细胞凋亡过程中拉曼光谱强度的动态变化,分析单个细胞凋亡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致死剂量UV照射酵母细胞后,细胞发生凋亡。对于群体细胞,归属于核酸的1085cm^-1,1300cm^-1,蛋白质的850cm^-1,1440cm^-1,1604cm^-1,1650cm^-1和脂类的1085cm^-1,1300cm^-1,1440cm^-1拉曼峰强度都随凋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反映酵母细胞在凋亡过程中,细胞内核酸、蛋白质、脂质等大分子物质的含量随时间变化逐步减少;1604cm^-1下降幅度最大,到凋亡后期下降60%,反映细胞凋亡过程中能量代谢受阻,呼吸产能活力下降,推测与麦角固醇结构与功能改变有关。单个细胞凋亡过程动态的光谱变化显示,归属于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光谱强度也呈下降趋势,但是在90-120min和125-167min时间段里,850cm^-1,1085cm^-1,1300cm^-1,1440cm^-1和1665cm^-1拉曼峰强度出现恢复性的上升和下降过程,说明群体细胞平均后的光谱数据信息,掩盖了个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一些信息的变化,群体细胞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个体细胞真实的生理状态。【结论】LTRS基于单个细胞水平上的研究,能更直接、真实地反映UV胁迫下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变化的动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酵母 UV 照射 凋亡 单细胞分析
下载PDF
杂交水稻及其花粉植株后代某些生理生化特性比较研究
14
作者 黄庶识 何若天 覃伟 《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2年第S1期76-76,共1页
供试材料为广西农学院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提供的杂交水稻(Oryza sativa)汕优挂34F<sub>1</sub>(亲本)及其花粉植株后代89AH-97,89AH-167和88AHW-16三个品系。测定结果表明:花粉植株后代三个品系叶内叶绿素含量在分蘖盛... 供试材料为广西农学院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提供的杂交水稻(Oryza sativa)汕优挂34F<sub>1</sub>(亲本)及其花粉植株后代89AH-97,89AH-167和88AHW-16三个品系。测定结果表明:花粉植株后代三个品系叶内叶绿素含量在分蘖盛期明显低于亲本汕优桂34F<sub>1</sub>,在孕穗期则差异不大。但三个花培品系的净光合强度在分蘖盛期与汕优桂34F<sub>1</sub>无明显差异,在孕穗期则显著地高于汕优桂34F<sub>1</sub>。乙醇酸氧化酶活性均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粉植株 分蘖盛期 花培 生化特性 光合强度 氧化酶活性 广西农学院 乙醇酸 植物组织培养 硝酸还原酶活性
下载PDF
基于双指标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的鸡骨草红外指纹图谱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孔德鑫 黄庶识 +3 位作者 黄荣韶 陈秀丽 王一兵 陈植成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利用双指标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鉴别了不同年限不同产地鸡骨草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应用双指标分析法时,只做13点平滑就可以将6种鸡骨草样品完全分开,可以在六维空间中考察不同中药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可用数量将这些关... 利用双指标分析法和系统聚类分析法,鉴别了不同年限不同产地鸡骨草的红外指纹图谱。结果显示,(1)应用双指标分析法时,只做13点平滑就可以将6种鸡骨草样品完全分开,可以在六维空间中考察不同中药样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可用数量将这些关系精确地表示出来;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时只做13点平滑的初始数据聚类效果较差,但13点平滑后再做一阶导数处理,聚类效果很明显,6类鸡骨草样品可以完全分开。(2)应用双指标分析法,在样本量大时,共有峰率变异峰率统计较麻烦,但精确度较高;聚类分析法,精确度相对较低,但是运作比较方便。(3)运用以上两种方法均表明,同一产地栽培鸡骨草化学成分较相似,同一产地不同年限栽培鸡骨草化学成分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骨草 红外光谱 双指标法 聚类分析 共有峰率 变异峰率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2
16
作者 黄曦 许兰兰 +1 位作者 黄荣韶 黄庶识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4-29,共6页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比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 枯草芽孢杆菌是芽孢杆菌中比较具应用潜力的菌种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于芽孢杆菌各方面应用的研究日益增多,枯草芽孢杆菌作为一种生防细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综述了枯草芽孢杆菌在抑制植物病原菌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枯草芽孢杆菌的控病作用机制,包括竞争作用、拮抗作用、溶茵作用、诱导植物产生抗性及促进植物生长5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制剂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及在植物病害防治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基于FTIR技术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覃小玲 史艳财 +4 位作者 李承卓 韦霄 黄荣韶 孔德鑫 黄庶识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685-2689,共5页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获得16种金花茶组植物的FTIR光谱图,结合系统聚类和相关性系数法对所得光谱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6种金花茶组植物可分为3个类群,第一类是:龙州金花茶等11种;第二类是中东金花茶、柠檬金花茶、平果金花茶及崇左金花茶;第三类仅小果金花茶一种。结合相关形态解剖学等方面的差异,该研究支持将弄岗金花茶与毛籽金花茶归并为一个种;直脉金花茶、弄岗金花茶、小瓣金花茶、东兴金花茶、柠檬金花茶、中东金花茶、小果金花茶、金花茶、顶生金花茶与平果金花茶各自划分为独立种。FTIR-聚类分析法可以作为金花茶组植物物种鉴定的一种可行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金花茶组植物 聚类分析 鉴定
下载PDF
利用拉曼光谱分析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 被引量:15
18
作者 陶站华 姚辉璐 +4 位作者 王桂文 黄庶识 王一兵 彭立新 黎永青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2442-2445,共4页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对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进行分析,胃癌细胞SGC7901经10μg.mL-1顺铂处理24,48,72 h后,一部分用于荧光染色,另一部分用扫描方式收集细胞的拉曼光谱。光谱结果依次经背景扣除、平滑、归一化、基线校正、峰拟合等方法预... 利用激光拉曼光谱对顺铂诱导的胃癌细胞凋亡进行分析,胃癌细胞SGC7901经10μg.mL-1顺铂处理24,48,72 h后,一部分用于荧光染色,另一部分用扫描方式收集细胞的拉曼光谱。光谱结果依次经背景扣除、平滑、归一化、基线校正、峰拟合等方法预处理。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核染色均匀,而药物处理72 h后,核碎裂,呈致密浓染。拉曼光谱结果显示顺铂处理24,48,72 h后,与核酸及蛋白质相关的峰均有降低,其中783,1 002,1 343 cm-1峰72 h后依次降低为初始值的52%,64%,76%,表明顺铂能够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凋亡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含量降低。以上结果说明,拉曼光谱能提供生物细胞内物质变化的丰富信息,是实时检测细胞凋亡过程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凋亡 胃癌细胞 顺铂
下载PDF
基于FTIR的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孔德鑫 黄夕洋 +3 位作者 李锋 蒋水元 黄庶识 李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660,共5页
运用FTIR技术,结合外标法、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研究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向原药材中添加紫杉醇量≥0.004 5mg时,在1 516,1 371,1 244,1 109和773cm-1等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 运用FTIR技术,结合外标法、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研究曼地亚和南方红豆杉红外光谱特征及其不同部位间紫杉醇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1)向原药材中添加紫杉醇量≥0.004 5mg时,在1 516,1 371,1 244,1 109和773cm-1等处的吸收峰明显增强,且二阶导数图谱"指纹"区上述等处的峰强随添加紫杉醇浓度的增加而升高;(2)对1 058宽峰运用Gaussian函数曲线拟合发现,曼地亚红豆杉拟合出8个子峰而南方红豆杉拟合出7个子峰;(3)二阶导数和曲线拟合方程分析表明,两种红豆杉紫杉及其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而言,曼地亚红豆杉超过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比较时,曼地亚红豆杉以叶片中含量最高而南方红豆杉根中含量最高。所以,上述方法,可以快速分析评价两种红豆杉及其不同部位紫杉醇含量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地亚红豆杉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红外光谱 曲线拟合 二阶导数
下载PDF
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检测重组大肠杆菌细胞表达甲酸脱氢酶 被引量:9
20
作者 卢明倩 董蓉 +4 位作者 温顺华 张韦 王巧贞 黄庶识 陈丽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845-1851,共7页
甲酸脱氢酶(FDH,EC1.2.1.2)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工业上应用的FDH可以通过构建高水平表达重组FDH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生产,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积累操作繁杂,耗时耗力且需要破碎细胞。为了寻找一种简单快... 甲酸脱氢酶(FDH,EC1.2.1.2)在工业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工业上应用的FDH可以通过构建高水平表达重组FDH蛋白的基因工程菌生产,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检测重组蛋白的高效表达和积累操作繁杂,耗时耗力且需要破碎细胞。为了寻找一种简单快速,不需破碎细胞,且能实时检测FDH重组蛋白在基因工程菌中表达情况的方法,本研究应用单细胞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技术(LTRS),研究IPTG诱导不同时间后甲酸脱氢酶重组蛋白(FDH)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FDH的特征峰1004,1355,1455和1667cm-1随着IPTG诱导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说明在诱导培养过程中FDH重组蛋白在重组大肠杆菌细胞中表达并积累,这4个峰强的增加值所反映的FDH表达量与SDS-PAGE电泳分析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证明,LTRS是快速有效检测单个大肠杆菌活细胞体内重组FDH实时表达的一种非入侵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甲酸脱氢酶 重组蛋白表达 单细胞 拉曼光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