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肥胖大鼠低氧训练中MDA、GSH-Px与瘦素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刘春阳 姚远 黄徐根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4-156,180,共4页
为明确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肥胖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自由基代谢与瘦素敏感性的关系。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定期称量大鼠体重,实验末称量并统计其体脂,测定瘦素、MDA和GSH-Px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低氧暴露和低氧暴露下耐... 为明确不同模式低氧训练对肥胖大鼠自由基代谢的影响,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自由基代谢与瘦素敏感性的关系。建立肥胖大鼠模型,定期称量大鼠体重,实验末称量并统计其体脂,测定瘦素、MDA和GSH-Px水平。实验结果表明,低氧暴露和低氧暴露下耐力训练都能提高机体氧化应激水平,低氧运动对机体瘦素抵抗有良好的影响。大鼠血清瘦素水平与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相关,说明机体自由基代谢与瘦素及其敏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肥胖 瘦素 自由基
下载PDF
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及能量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33
2
作者 黄徐根 冯连世 +1 位作者 徐建方 路瑛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1-68,96,共9页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能量摄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与能量代谢变化间关系。方法: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50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体成分、能量摄入及静息代谢率的变化,初步探讨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体重变化与能量代谢变化间关系。方法:经过适应性训练筛选出的50只SD大鼠平均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体重基本一致,随机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限食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训练组大鼠采用水平动物跑台进行耐力训练6周。试验期间每周称量大鼠体重,每3天称量一次大鼠食物摄入量。试验前、试验1周、3周、5周末测定大鼠静息代谢率,试验后处死大鼠并剥离其肾周、腹股沟脂肪及腓肠肌,称量其重量。结果:低氧训练组大鼠体重增幅除在第6周末与常氧训练组无显著性差异外,均显著性低于其他试验组,试验前3周其体重出现负增长。试验后低氧训练组大鼠肾周及腹股沟脂肪总含量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而腓肠肌重量与其他组无显著性差异。低氧训练组大鼠试验期间总食物摄入量较其他各组大鼠低,尤其在前3周。低氧训练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先上升而后逐渐下降,至试验3周末时仍高于试验前值,试验5周末时降至低于试验前值(差异不显著),而除低氧安静组外的其他组大鼠静息代谢率则持续下降,至试验5周末时均显著性低于试验前水平。结论:从减缓体重增加幅度及对体成分的影响角度看,低氧训练减体重的效果优于限制饮食、耐力训练及低氧暴露。低氧训练过程中食物摄入量减少及静息代谢率增加可能是大鼠体重增长减缓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体重 体成分 食物摄入量 静息代谢率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 应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treptavidin peroxidase,简称S-P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使用六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种类、定位、分布密度及形态进行了研究。在乌龟胰腺中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胰高糖素和胰多肽等4种内分泌细胞,生长抑素、胰高糖素细胞多成簇大量分布于胰岛中;5-羟色胺、胰多肽细胞多散在少量分布于胰腺腺泡之间。在乌龟消化道中共检测出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胰高糖素和P物质等5种内分泌细胞:5-羟色胺细胞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以十二指肠处分布密度最高(30.7±4.2),空肠其次,回肠、直肠处最低(12.0±1.0/11.2±3.0);生长抑素细胞仅分布于食道和胃中各段;胃泌素细胞分布于胃幽门部和十二指肠处;胰高糖素细胞分布于胃体至空肠段,以胃幽门部分布密度较高(11.3±1.1);P物质细胞仅布于胃幽门部;消化道各段均未检出胰多肽细胞。与其他爬行动物比较,乌龟胃肠胰系统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同点,又显示了较大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胃肠胰系统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链霉卵白素 种间差异
下载PDF
低氧训练对血清体重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黄徐根 冯连世 +1 位作者 徐建方 路瑛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46,72,共9页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与大鼠体重密切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时体重的调节。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100只,经过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50只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平均体重基本一致,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 目的:研究低氧训练过程中与大鼠体重密切相关的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时体重的调节。方法:10周龄雄性SD大鼠100只,经过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50只分为5组,保证每组大鼠平均体重基本一致,分为常氧安静组、常氧训练组、低氧安静组、低氧训练组,其中低氧训练组包括6周低氧训练组及复氧2周组,建立模拟海拔3500m的高住高练低氧训练动物实验模型。实验前、实验1、3、6、8周末分别取鼠尾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瘦素、睾酮、皮质酮、生长激素(GH)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低氧训练组大鼠在实验前3周血清瘦素水平逐渐升高,至实验3周末达显著性水平,随后逐渐下降,但至复氧2周末仍显著性高于实验前水平。低氧训练过程中大鼠血清睾酮水平持续下降,至6周末显著性低于实验前值,复氧2周后有所上升,但仍低于实验前值。低氧训练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在实验前3周呈逐渐下降趋势,随后上升,至实验6周末显著性高于实验前水平,复氧2周后下降至接近实验前水平。睾酮/皮质酮比值实验前3周无显著性变化,随后下降,至实验6周末显著性低于实验前水平,复氧2周后又逐渐升高,但仍低于实验前值。与常氧安静组大鼠比较,低氧训练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GH、IGF-1水平无显著性变化。结论:低氧训练引起大鼠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使大鼠摄食量及体脂减少,从而减少大鼠体重增幅,改善大鼠的体成分,这一效应得以保持到复氧2周后。低氧训练使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发生显著性降低、血清T/C值下降,血清睾酮水平的下降及T/C值下降使大鼠合成代谢水平下降和/或分解代谢水平上升,其体重增幅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瘦素 睾酮 皮质酮 生长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日本林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 被引量:23
5
作者 黄徐根 吴海龙 +1 位作者 吴孝兵 张盛周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25,共7页
应用 7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日本林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5 羟色胺 ( 5 HT)免疫活性 ( IR)细胞分布于胃肠道各段 ,其在胃肠道中的分布密度为 :十二指肠、空肠处最高 ,胃中各段居中 ,回肠和直肠处最... 应用 7种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日本林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和分布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5 羟色胺 ( 5 HT)免疫活性 ( IR)细胞分布于胃肠道各段 ,其在胃肠道中的分布密度为 :十二指肠、空肠处最高 ,胃中各段居中 ,回肠和直肠处最低。生长抑素 (SS) IR细胞分布于胃贲门至空肠的胃肠道段 ,其分布密度自前向后呈递减趋势。胃泌素 (Gas) IR细胞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处有少量分布。高血糖素(Glu) IR细胞仅见胃体部位较少分布。P 物质 (SP) IR细胞在回肠和直肠中有分布。胃肠道各段均未检出胰多肽 (PP) IR细胞和胰岛素 (Ins) IR细胞。与其它动物相比较 ,对日本林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林蛙 胃肠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黄徐根 徐建方 冯连世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6-93,96,共9页
对国内、外关于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人体及动物体重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导致人体及动物体重下降的现象及可能原因;介绍营养品补充对低氧暴露时体重变化的影响;展望并分析低氧训练在运动员减体重中的... 对国内、外关于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对人体及动物体重影响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了低氧暴露及低氧训练导致人体及动物体重下降的现象及可能原因;介绍营养品补充对低氧暴露时体重变化的影响;展望并分析低氧训练在运动员减体重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暴露 低氧训练 体重 体脂 去脂体重
下载PDF
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比较研究 被引量:30
7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1 位作者 张志强 张盛周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3-440,共8页
目的 研究七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多疣壁虎及石龙子胃肠道的定位及分布。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 结果  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 )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 ,但分布型各不相同 ;生长抑素 (Som... 目的 研究七种胃肠激素内分泌细胞在多疣壁虎及石龙子胃肠道的定位及分布。应用S 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方法 结果  5 羟色胺 (5 Hydroxytryptamine ,5 HT )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 ,但分布型各不相同 ;生长抑素 (Somatostatin ,SS )细胞仅在多疣壁虎胃贲门至十二指肠段分布 ,而石龙子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 ;胃泌素 (Gas trin ,Gas )细胞分布于多疣壁虎十二指肠和空肠段 ,石龙子则仅分布于胃幽门部 ;胰高血糖素 (Glucagon ,Glu )细胞和P 物质 (SubstanceP ,SP )细胞均分布于多疣壁虎胃中各段 ,而石龙子胰高血糖素细胞分布于回肠、直肠及胃体处 ,P 物质细胞则分布于除空肠外的胃肠道各段 ;胰岛素 (Insulin ,Ins )细胞和胰多肽 (Pancreaticpolypeptide ,PP )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各段均未检出。结论 两种爬行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分布既存在着一定共性 ,体现了两者消化生理的共同点 ;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疣壁虎 石龙子 胃肠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武夷湍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英文)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2-168,共7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应用七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武夷湍蛙胃肠道7个部位内分泌细胞的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武夷湍蛙胃肠道中鉴别出四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和高血糖素免疫...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应用七种特异性胃肠激素抗血清对武夷湍蛙胃肠道7个部位内分泌细胞的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在武夷湍蛙胃肠道中鉴别出四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生长抑素、胃泌素和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P-物质、胰岛素和胰多肽免疫反应细胞未见。5-羟色胺免疫反应细胞是胃肠道中最主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其在胃肠道各段均有分布,但在各段分布密度不同。生长抑制素免疫反应细胞分布于贲门至十二指肠的胃肠道各段。胃泌素免疫反应细胞局限分布于幽门和十二指肠部位。高血糖素免疫反应细胞仅在胃幽门部位有分布。在武夷湍蛙胃肠道内具有最多种类型内分泌细胞分布的部位是幽门,同时胃肠道内各种内分泌细胞在此部位也显示出最高的分布密度。武夷湍蛙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锥形和不规则形。胃部多数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胃腺中,肠道中多数细胞则分布于上皮细胞间,少数分布于固有膜。本研究显示武夷湍蛙与其他两栖动物胃肠道内分泌细胞在分布模式上存在一定共同特征并具其独特性,以上结果提示其与武夷湍蛙消化生理学相关,和其胃肠道的调节特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湍蛙 胃肠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定位
下载PDF
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4
9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汪安云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15-520,共6页
目的阐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细胞在蝘蜓及蓝尾石龙子胃肠胰系统各段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5-HT-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消化道及胰腺的5-HT细胞。结果在蝘蜓胃肠胰系统各段均检测出5-HT细胞;而蓝尾石龙子只在消化... 目的阐明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细胞在蝘蜓及蓝尾石龙子胃肠胰系统各段的分布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5-HT-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消化道及胰腺的5-HT细胞。结果在蝘蜓胃肠胰系统各段均检测出5-HT细胞;而蓝尾石龙子只在消化道各段分布5-HT细胞,胰腺中未发现阳性细胞。5-HT细胞在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都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空肠部位分布密度最低,但其分布类型各不相同。两种爬行动物消化道5-HT细胞的形态多样,从整个消化道看两者大体都有椭圆形、梭形、纺锤形、烧瓶形、楔形、锥形细胞。不同形状5-HT细胞分布于消化道不同局部,且其组织学分布特点亦有一定差别。蝘蜓胰腺5-HT细胞散在分布于胰腺腺泡细胞间,呈椭圆形和锥形。结论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及其形态学特征和组织学分布存在着较多共同点,体现了两者消化生理的相同点;同时两种爬行动物胃肠胰系统5-HT细胞的分布型存在着种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蝘蜓 蓝尾石龙子 胃肠胰系统 5-羟色胺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蝘蜓消化管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英文)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阐明爬行动物蝘蜓消化管各段内分泌细胞的类型、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在蜓消化管内鉴别出5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 目的阐明爬行动物蝘蜓消化管各段内分泌细胞的类型、局部分布、分布密度和形态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在蜓消化管内鉴别出5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AS)、高血糖素(glucagon,GLU)、P-物质(substance P,SP)免疫活性(i mmnoreactive,IR)细胞。5-羟色胺免疫活性细胞是消化管中最主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以不同密度分布于消化管各段,其中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生长抑素免疫活性细胞在消化管内仅局限分布于胃部。胃泌素免疫活性细胞仅见于幽门和十二指肠部位。高血糖素免疫活性细胞仅分布于回肠和直肠。P-物质免疫活性细胞仅出现在直肠部位。蝘蜓消化管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楔形、锥形以及不规则形。胃部多数内分泌细胞分布于胃腺中,食管和肠管中多数内分泌细胞则分布于上皮细胞间。结论蜓和其它爬行动物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分布存在一定共同特征,然而也存在着一些特有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定位 内分泌细胞 消化管 蝘蜒
下载PDF
蓝尾石龙子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徐根 吴孝兵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7-562,共6页
目的阐明蓝尾石龙子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类型、局部分布和细胞密度。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蓝尾石龙子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锥形、烧瓶形和... 目的阐明蓝尾石龙子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类型、局部分布和细胞密度。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链霉卵白素-过氧化物酶(S-P)法。结果蓝尾石龙子消化道中的内分泌细胞形态多样,呈圆形、椭圆形、纺锤形、梭形、锥形、烧瓶形和杆状。蓝尾石龙子消化道中显示出3种内分泌细胞,即5-羟色胺阳性细胞、生长抑素阳性细胞和胃泌素阳性细胞,未见高血糖素阳性细胞、P物质阳性细胞、胰岛素阳性细胞和胰多肽阳性细胞。5-羟色胺阳性细胞是消化道中最主要的内分泌细胞类型,其在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但在各段分布密度不同。生长抑素阳性细胞仅分布于胃部。胃泌素阳性细胞局限分布于幽门和十二指肠部位。在蓝尾石龙子消化道内具有最多种类型内分泌细胞分布的部位是幽门,同时消化道内各种内分泌细胞在此部位也显示出最高的分布密度。结论蓝尾石龙子与其他爬行动物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在分布上存在一定的共同特征并具其独特性,这些共同特征可能反映着不同脊椎动物消化生理的相同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蓝尾石龙子
原文传递
运动员减体重研究现状 被引量:52
12
作者 冯连世 黄徐根 +1 位作者 赵鹏 路瑛丽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9-68,共10页
总结了国内、外运动员减体重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运动员理想体重的确立、减体重的生理生化理论与方法、减体重的适宜幅度及其对运动员生理机能和运动能力的影响、运动员在减体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减体重的原则和措施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运动员 减体重 去脂体重 体脂
下载PDF
棘胸蛙消化道内分泌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31
13
作者 张盛周 黄徐根 吴孝兵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58-864,共7页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 The 5 hydroxytry... We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and density of the endocrine cells in the digestive tract of Paa spinosa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streptavidin peroxidase method) using eight gut hormone antisera. The 5 hydroxytryptamine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duodenum, fewer in the oesophagus, 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ectum. The gastrin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located main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 The somatostatin immunoreactive cells occured mainly in the stomach, frequently in the stomachus pyloricus, and occasionall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intestine. The pancreatic polypeptide immunoreaetive cells were found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 the second highest in the stomachus cardiacus, and rarely in the rectum. No immunoreactive cells were observed with the antisera to glucagon, substance P, growth hormone and calcitonin. but there were glucagon and substance P mucosal nerve plexus throughout the digestive tract, and both with the highest density in the duodenu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消化道 内分泌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下载PDF
芜湖郊区中学生皮下脂肪及身体围度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再群 黄徐根 +5 位作者 杨彬 李玲 孙庆艳 牛志电 花兆合 汪世华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分析了安徽省芜湖地区 668名乡村中学生四项皮褶厚度及四项身体围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尤其是青春期的变化 .结果表明 :男性、女性皮下脂肪在青春期迅速增厚 ,身体围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在青春后期 ,皮下脂肪、身体围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 分析了安徽省芜湖地区 668名乡村中学生四项皮褶厚度及四项身体围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 ,尤其是青春期的变化 .结果表明 :男性、女性皮下脂肪在青春期迅速增厚 ,身体围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在青春后期 ,皮下脂肪、身体围度保持在一定水平 .求出了皮褶与围度间的回归方程 ,进行了回归系数的t检验。文中比较了男女间的差异 ,并与芜湖地区 1992年测量值进行了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厚度 围度 中学生 芜湖地区 皮下脂肪 体质人类学 发育规律
下载PDF
蝘蜓消化道5-羟色胺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5
15
作者 鲍明升 黄徐根 吴孝兵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24,共5页
应用5 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 5 HT)特异性抗血清对蜓(Sphenomorphusiudieus)消化道5 HT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5 HT阳性细胞在蜓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食道与直... 应用5 羟色胺(5 Hydroxytryptamine 5 HT)特异性抗血清对蜓(Sphenomorphusiudieus)消化道5 HT细胞的分布及形态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表明,5 HT阳性细胞在蜓消化道各段均有分布,其中以胃幽门部位分布密度最高,食道与直肠部位其次,空肠部位分布密度最低。消化道各段5 HT细胞形态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梭形、楔形、不规则形,其中梭形细胞多具有胞突。文中对蜓消化道5 HT细胞的分布、形态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蝘蜓 消化道 5-羟色胺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幼儿皮褶厚度与身体围度的相关及回归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玲 花兆合 +3 位作者 刘再群 杨彬 黄徐根 朱毛鑫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2期177-180,共4页
于 2 0 0 0年 6月 5日至 8日对安徽师大附属幼儿园 4 46例幼儿进行了皮褶厚度及围度等指标的测量 ,并对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求出了两指标间的回归方程 ,进行了回归系数的方差检验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4 - 5岁幼儿肱三头肌位与肩... 于 2 0 0 0年 6月 5日至 8日对安徽师大附属幼儿园 4 46例幼儿进行了皮褶厚度及围度等指标的测量 ,并对性别间的差异进行了探讨 ,求出了两指标间的回归方程 ,进行了回归系数的方差检验和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 :4 - 5岁幼儿肱三头肌位与肩胛下位皮褶厚度值女孩大于男孩 (p <0 .0 5 ) ;4 - 6岁幼儿头围和胸围是男孩大于女孩 (p <0 .0 5 ) ;皮褶厚度和围度存在着正相关的线性回归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皮褶厚度 身体围度 回归方程 相关系数
下载PDF
浅谈运动训练监控的必要性
17
作者 黄徐根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第34期213-213,共1页
文章从竞技体育的目标和运动训练的目的、训练科学化的趋势、运动训练过程的长期性和承担运动直荷的极限性等方面阐述了对运动训练进行监控的必要性。
关键词 运动训练 训练监控 必要性
下载PDF
安徽省现阶段体操发展对策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孙继龙 黄徐根 +1 位作者 曹佩芳 吴胜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57-360,共4页
通过对安徽省第十届运动会体操男女二级单项比赛运动员名次、人数及所在市进行统计与分析,表明:我省现阶段体操水平不高,全省各市体操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因此,特提出提高现阶段安徽省竞技体操运动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 体操 安徽省 单项比赛 运动水平 运动员 阶段 名次 水平差异 发展对策 人数
下载PDF
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NLRP3炎症小体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程燕 黄徐根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5-73,共9页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10只)、正常饮食运动组(NE,10只)、高脂饮食对照组(HC,12只)、高脂饮食运动组(HE,12只)。运动组小鼠每天进... 目的:研究耐力训练对高脂饮食小鼠脂肪组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对照组(NC,10只)、正常饮食运动组(NE,10只)、高脂饮食对照组(HC,12只)、高脂饮食运动组(HE,12只)。运动组小鼠每天进行60 min的递增负荷跑台耐力训练(12~20 m/min),5天/周,共16周。测定小鼠脂肪组织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基因、蛋白变化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1)与NC组相比,HC组小鼠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显著增加(P<0.01),血清TG、TC、LDL-c、FFAs显著升高(P<0.01),附睾脂肪NLRP3、ASC、Caspase1、TNF-α、IL-6、IL-1βm 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LRP3、ASC、pro-casp1、p20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附睾脂肪MDA、H_2O_2含量和NOX活性显著升高(P<0.01),Mn-SOD活性显著下降(P<0.01);2)与NC组相比,NE组小鼠各项指标没有显著差异;3)与HC组相比,HE组小鼠体质量、血清TG、FFAs显著下降(P<0.05),在附睾脂肪重量没有显著变化的情况下NLRP3、ASC、Caspase1、IL-1β、TNF-α、IL-6 m RNA表达和NLRP3、ASC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P<0.01),pro-casp1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变化,但p20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附睾脂肪MDA、H_2O_2含量和NOX活性显著下降(P<0.05),Mn-SOD活性显著提高(P<0.05);4)与NE组相比,HE组小鼠体质量、附睾脂肪重量、血清TG、TC、LDL-c、FFAs和附睾脂肪NLRP3、ASC、Caspase1、TNF-α、IL-6、IL-1βm RNA、NLRP3蛋白含量等显著高于NE组(P<0.05或P<0.01)。结论:长期递增负荷耐力训练能有效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组织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激活,降低脂肪组织炎症因子表达,这可能与脂肪组织氧化应激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训练 脂肪组织 NLRP3炎症小体 慢性炎症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训练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春阳 黄徐根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2期198-204,共7页
目的:探究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两种训练模式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的变化,明确两种训练模式对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24只,分别设肥胖低住安静组(ONS)、肥胖抵抗低住安静组(O... 目的:探究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两种训练模式下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的变化,明确两种训练模式对肥胖抵抗大鼠能量代谢影响的差异.方法:适应性训练后筛选出肥胖大鼠8只、肥胖抵抗大鼠24只,分别设肥胖低住安静组(ONS)、肥胖抵抗低住安静组(ORNS)、肥胖抵抗低住低练组(ORLL)、肥胖抵抗高住低练组(ORHL),实验第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体重、体成分、血脂、食物摄入量、静息代谢率、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实验末,ORLL组和ORHL组大鼠体重均显著低于ORNS组,虽运动组间体脂、肌肉相对重量无显著差异,但ORHL组股四头肌相对重量高于ORNS组;实验末,ORHL组TC、HDL-C水平低于其他各组,且其TG水平低于ORNS组;ORHL组食物摄入量低于ORLL组,且运动组食物摄入量均低于ORNS组;实验过程中,ORNS组静息代谢率呈下降趋势,而ORLL组和ORHL组静息代谢率则先升高再降低,实验末ORHL组静息代谢率降幅高于ORLL;实验末,虽ORHL和ORLL组间血清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但ORLL组血清瘦素水平高于ORNS组.结论:长期高脂饮食,肥胖抵抗大鼠亦存在血脂紊乱现象.虽高住低练与低住低练都能有效控制大鼠体重、体脂的增长,但高住低练对肥胖抵抗大鼠血脂代谢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对机体瘦素敏感性有良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训练 能量代谢 肥胖抵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