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演化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1
1
作者 姜月华 陈立德 +21 位作者 向芳 朱锦旗 郭盛乔 龚绪龙 黄恒旭 由文智 周权平 倪化勇 王东辉 刘广宁 马腾 苏晶文 程和琴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杨辉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5-1003,共29页
【研究目的】长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周而复始的洪涝灾害,是亟待学术界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冲积扇成因理论、联合沉积相剖面对比法、岩相古地理分析、高精度定年技术和遥感等方法,从流域视角剖析了长... 【研究目的】长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周而复始的洪涝灾害,是亟待学术界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冲积扇成因理论、联合沉积相剖面对比法、岩相古地理分析、高精度定年技术和遥感等方法,从流域视角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沿江砾石层成因、岩相古地理特征、长江上游三峡夷平面和阶地特征以及云南石鼓长江大拐湾成因。【研究结果】提出了早中更新世之交(距今75万年)长江东西贯通时限和长江中游地区全新世“一江(长江)四湖(云梦泽、彭蠡泽、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演化格局的认识,分析了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长江演化规律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启示,提出了“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砂扩湖、清淤改田”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防治对策和下一步相关地质工作建议。【结论】早中更新世地质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造成长江东西全线贯通的重要原因,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防治应充分考虑江湖演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长江演化 江湖演化 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海相凝灰沉积储层特征 被引量:4
2
作者 向芳 肖倩 +2 位作者 喻显涛 黄恒旭 朱祥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89-901,共13页
通过对钻井岩屑和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压汞测试,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海相凝灰沉积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凝灰质呈0.1~10.0 mm厚的纹层,与有机质泥岩... 通过对钻井岩屑和岩心样品的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及压汞测试,对四川盆地元坝地区上二叠统海相凝灰沉积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凝灰质呈0.1~10.0 mm厚的纹层,与有机质泥岩、炭质泥岩形成纹层状互层夹于生物灰岩、泥灰岩之中,构成凝灰岩、沉凝灰岩和凝灰质沉积岩3种岩石类型。在海水和热液共同作用下,凝灰沉积受到重结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充填作用等一系列成岩作用的改造,形成了多种次生岩石类型。酸性热液的加入对凝灰成分产生溶蚀,水-岩反应后再次产生的碱性环境造成(铁)白云石、石膏和少量钠长石、重晶石的充填和交代,同时有利于伊利石或伊/蒙混层粘土的形成和保存,从而形成以微米级凝灰溶蚀孔和纳米级自生粘土矿物晶间孔为特征的孔隙类型。混积泥质和粘土化产物的定向性,以及凝灰沉积中发育的纹层对顺层缝的发育有重要贡献,从而有效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特征 成岩作用 储集空间 凝灰沉积 上二叠统 元坝地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三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与地貌特征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恒旭 向芳 +3 位作者 王金元 朱宏博 杜雯 康东雅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59-467,共9页
分析长江三峡及其邻区第四纪气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万州、奉节、巫山和宜昌等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以及保存在夷平面、阶地、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中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在早更新世为温暖潮湿... 分析长江三峡及其邻区第四纪气候特征及可能的影响因素。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万州、奉节、巫山和宜昌等地第四纪地貌特征,以及保存在夷平面、阶地、扇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中沉积物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表明:(1)三峡在早更新世为温暖潮湿环境,在0.11Ma B.P.左右发生气候转变,之后直至全新世为干燥寒冷环境;宜昌地区第四纪气候变化趋势与三峡地区相同。(2)三峡在早更新世到0.3Ma B.P.以来,沉积记录主要显示为暖湿气候;在0.3Ma B.P.以前,三峡基本不具备发育第四纪冰川的条件。导致三峡及宜昌地区在0.11Ma B.P.左右发生明显的沉积物差异和气候变化的原因,与发生在0.15Ma B.P.的青藏高原共和运动具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 宜昌 第四纪 沉积特征 古气候
下载PDF
三峡及邻区第四纪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宏博 向芳 +3 位作者 王金元 黄恒旭 康东雅 张萌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46-753,共8页
讨论三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 讨论三峡和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过程及青藏高原隆升对古气候演化的影响。以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沉积剖面研究的基础上,对低夷平面、阶地及冲积扇和湖相沉积物进行地球化学元素分析,依据地球化学元素的变化曲线及沉积特征,认为三峡及宜昌地区第四纪古气候的演化趋势相似,经历了早更新世晚期及中更新世暖湿气候到晚更新世干冷气候的转变。结合全球气候背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对气候影响等方面的资料,认为150 ka B.P.之后青藏高原隆升至4 km时,青藏高原对三峡及宜昌地区的古气候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古气候 元素分析 三峡 宜昌
下载PDF
巧家盆地河流沉积与重矿物特征对金沙江贯通的指示 被引量:1
5
作者 程万强 台梓含 +4 位作者 向芳 黄恒旭 周宇航 宋良 李正友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3,103,共11页
通过对云南巧家盆地第四纪河流沉积和重矿物特征的研究,探讨金沙江下游巧家段水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6 Ma B.P.之前巧家盆地开启后,古金沙江巧家段南流水系也随之形成,并在盆地内发育了至少3期河流沉积,当时为宽阔的辫... 通过对云南巧家盆地第四纪河流沉积和重矿物特征的研究,探讨金沙江下游巧家段水系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6 Ma B.P.之前巧家盆地开启后,古金沙江巧家段南流水系也随之形成,并在盆地内发育了至少3期河流沉积,当时为宽阔的辫状河沉积环境,物源区位于巧家以北至四川西昌-昭觉一带的黑水河和西溪河流域,河流将玄武岩、灰岩、砂岩等砂砾携带至盆地中堆积,重矿物组合为锆石-绿帘石-金红石-电气石-角闪石-磷灰石;在0.5 Ma B.P.之前,由于云南高原的隆升使得古金沙江巧家段水系南流受阻,并在古水系支流的溯源侵蚀下被袭夺,造成巧家河段的倒转北流,金沙江贯通,巧家段水系物源区发生巨大变化,河流开始将金沙江中上游流域的板岩、千枚岩、片岩以及石英岩等砂砾带至盆地,重矿物类型中也开始出现石榴子石,在构造活跃期河流不断向西迁移并进行下切,形成了金沙江4级阶地。巧家盆地河流沉积与重矿物特征及相关年代的研究显示,巧家段水系的袭夺倒流,金沙江的贯通应发生于0.5 Ma B.P.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家盆地 河流沉积 沉积特征 重矿物 水系演化
下载PDF
用奉献履行担当
6
作者 黄恒旭 《资源导刊》 2022年第24期11-11,共1页
2022年以来,我带领公司测绘人员完成了济源市50多个项目的土方测量,以及邵原灾后宅基地、西添浆养鸡场、轵城泗涧建材厂、五三一机械厂、王屋清虚桥等30多个项目的勘测定界、打桩放线等工作。2022年,我们公司首次开展建筑物沉降观测业务... 2022年以来,我带领公司测绘人员完成了济源市50多个项目的土方测量,以及邵原灾后宅基地、西添浆养鸡场、轵城泗涧建材厂、五三一机械厂、王屋清虚桥等30多个项目的勘测定界、打桩放线等工作。2022年,我们公司首次开展建筑物沉降观测业务,顺利完成济源市开源世家周边建筑物和济源市精神卫生服务中心多功能厅、综合楼沉降观测项目,并利用无人机开展地形地貌观测工作,先后完成了王屋小有河河道航拍和下冶逢石河河道航拍两项地形地貌观测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测定界 精神卫生服务 测绘人员 观测项目 土方测量 多功能厅 沉降观测 济源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宜宾地区第四纪河流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特征及物源意义
7
作者 由文智 向芳 +4 位作者 黄恒旭 杨坤美 喻显涛 丁力 杨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78-292,共15页
大河流域的发育史和演化在地学界广受关注。探讨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的特征,可为长江流域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及沉积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沙江和岷江交汇处的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 大河流域的发育史和演化在地学界广受关注。探讨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铁质重矿物的特征,可为长江流域的演化提供重要证据,同时对于了解青藏高原东缘的隆升及沉积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金沙江和岷江交汇处的宜宾地区第四纪沉积物中的铁质重矿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电子探针和背散射图像中的化学和形貌学特征,探究长江及其支流的物源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岷江下游Ⅴ级阶地至Ⅳ级阶地沉积以磁铁矿为主,物源主要来自龙门山构造带;Ⅲ级阶地沉积以钛铁矿为主,物源仍然主要来自龙门山构造带;现代沉积中蓝晶石、磷灰石等包裹体的铁质矿物增多,其物源来自龙门山构造带和松潘—甘孜褶皱带。岷江Ⅴ级至Ⅲ级阶地形成时,岷江的源头主要位于龙门山构造带;Ⅲ级阶地形成以后,岷江不断向上溯源侵蚀,深入松潘—甘孜褶皱带内,逐渐形成现代岷江。金沙江Ⅴ级阶地和长江Ⅴ级阶地中均未出现攀枝花钒钛磁铁矿,此时金沙江攀枝花—宜宾河段未贯通,长江此时在研究区的物源主要由发源于龙门山构造带的岷江提供。金沙江Ⅳ级阶地中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大量出现,表明此时金沙江攀枝花—宜宾河段已经贯通,时间为Ⅳ级阶地开始沉积的时间,即0.5~0.3 M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宾地区 铁质重矿物 电子探针 物源演化
下载PDF
不同比例葡萄糖和蛋白质对微生物电解池产氢影响
8
作者 鄢胜韩 黄恒旭 +5 位作者 卓桂华 曾艺芳 江娟 刘常青 甄广印 郑育毅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95-102,共8页
微生物电解池(MEC)能有效降解污泥有机质并获取清洁能源,其产氢效能受底物性质的影响显著。通过以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模拟底物开展MEC批式循环试验,探究不同比例(1∶0、5∶1、1∶1、1∶5、0∶1,以COD计)... 微生物电解池(MEC)能有效降解污泥有机质并获取清洁能源,其产氢效能受底物性质的影响显著。通过以葡萄糖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的模拟底物开展MEC批式循环试验,探究不同比例(1∶0、5∶1、1∶1、1∶5、0∶1,以COD计)的葡萄糖和BSA基质在MEC中的产氢性能。结果表明:葡萄糖较BSA更易被产电菌利用,产氢性能更优,在葡萄糖和BSA比例为1∶0的试验组中产氢量最高可达(28.96±3.45)mL;随着BSA的增加,氢气产率明显降低,葡萄糖的去除率也有所降低,从(98.65±0.70)%下降至(92.24±1.84)%。在以BSA为主的试验组(葡萄糖和BSA比例为1∶5、0∶1)中发现所产氢气更快速地转化为CH4,同时葡萄糖影响了BSA的降解效率,其降解率为(38.49±4.31)%~(44.96±5.13)%;葡萄糖也影响了BSA的转化途径,具体表现为蛋白质降解副产物NH_(4)^(+)-N的产量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电解池(MEC) 产氢 葡萄糖 蛋白质
原文传递
基于DTOPSIS法综合评价甘蔗新品种(系)在广西崇左蔗区的综合表现
9
作者 闭德金 黄恒旭 +6 位作者 李宝深 彭云昌 戴仁伟 覃建教 何洪良 唐利球 马文清 《广西糖业》 2024年第2期77-82,共6页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CK),对桂糖52号、桂糖53号、桂糖54号、桂糖55号、桂糖56号、桂糖58号、闽蔗5号和中蔗9号进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采用DTOPSIS法对其14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欧几里得... 以新台糖22号(ROC22)为对照(CK),对桂糖52号、桂糖53号、桂糖54号、桂糖55号、桂糖56号、桂糖58号、闽蔗5号和中蔗9号进行一年新植一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采用DTOPSIS法对其14个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抗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欧几里得范数和距离测度公式计算得到9个参试甘蔗品种(系)的相对接近度(Ci值),其排序为桂糖55号>中蔗9号>桂糖52号>桂糖53号>桂糖58号>桂糖54号>桂糖56号>CK>闽蔗5号;蔗茎产量与蔗糖分分析结果表明,在9个参试甘蔗品种(系)中,桂糖55号、中蔗9号、桂糖52号和桂糖53号均排在前4位,且均高于CK,与Ci值排序结果高度一致,其中桂糖55号和中蔗9号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CK,说明综合性状最优的是桂糖55号和中蔗9号,其次是桂糖52号和桂糖53号,这4个品种适宜在广西崇左蔗区及气候条件相似的蔗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DTOPSIS法 新品种(系) 综合评价 适应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