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校体育育人对人才培养的意义、内涵与路径研究——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叶鹏程 叶晨航 +4 位作者 施瑶 黄桥高 沈克纯 罗扬 潘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0期171-174,共4页
体育育人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独特的体育育人实践,在内涵上,强调培育学生迎难而上的奋进品质、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团队优先的集体观念和为梦拼搏的... 体育育人对坚持社会主义办学、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建设世界一流高校有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独特的体育育人实践,在内涵上,强调培育学生迎难而上的奋进品质、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团队优先的集体观念和为梦拼搏的高尚追求;在路径方法上,凸显通过体育育人意识建设、传承并发扬全员体育文化,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实践体育育人的伟大使命。这是一条具有西北工业大学特色的海洋事业发展道路,也是伟大的西北工业大学航海精神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体育育人 人才培养 全面发展 育人路径
下载PDF
不同厚度航行器高速入水冲击载荷及壳体变形特性
2
作者 赵海瑞 施瑶 +2 位作者 潘光 黄桥高 刘晓娅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125,I0002,共16页
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中,壳体受冲击载荷作用将产生大变形,而大变形又反过来影响航行体的受力状态。为了了解航行体结构受入水冲击的动态响应特性,基于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structured arbitrary Lagrange-Euler,S-ALE)算法研究了航... 航行器高速入水过程中,壳体受冲击载荷作用将产生大变形,而大变形又反过来影响航行体的受力状态。为了了解航行体结构受入水冲击的动态响应特性,基于结构化任意拉格朗日-欧拉(structured arbitrary Lagrange-Euler,S-ALE)算法研究了航行器撞水阶段壳体所受冲击载荷与变形的关联性,获取了壳体变形模式,并分析了壳体厚度对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壳体内凹大变形将增大航行器所受法向载荷,载荷峰值的脉宽虽为“毫秒级”,但对壳体变形具有较大影响。入水速度较低时,壳体变形模式以弹性变形为主,变形区域在上凹和下凸间不断转换,增大壳厚,结构主要通过减小脉宽来抑制变形;入水速度较高时,壳体变形模式以塑性变形为主,依次出现内凹区、拉伸区和卷曲压缩区,随形变量增大,拉伸区不断扩张,而卷曲压缩区不断后移,其中内凹变形受斜入水影响向y+方向偏斜,而卷曲压缩区在壳厚较小时出现S形卷曲对,增大壳厚,结构主要通过减小峰值来抑制变形。航行器斜入水内凹变形非对称性的内在机理为弹性应变与塑性应变的叠加效应,当冲击能量不变时,增大壳厚提升了内凹区壳体对冲击能量的吸收能力,减小了拉伸和卷曲压缩形变量,此为总形变量随壳厚增加而减小的内在机理。本文得到的航行器入水载荷及变形结果,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航器 高速入水 壳体厚度 冲击载荷 变形
下载PDF
高空远程滑翔鱼雷全弹道仿真关键技术 被引量:17
3
作者 潘光 吴文辉 +1 位作者 毛昭勇 黄桥高 《鱼雷技术》 2009年第4期10-15,共6页
高空远程滑翔鱼雷技术是一种集高空滑翔与水下航行于一体的综合设计研究,对其全弹道进行仿真是其概念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设计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高空远程滑翔鱼雷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主导因素,对其全弹道进行划分并分... 高空远程滑翔鱼雷技术是一种集高空滑翔与水下航行于一体的综合设计研究,对其全弹道进行仿真是其概念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设计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高空远程滑翔鱼雷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主导因素,对其全弹道进行划分并分析各阶段弹道的主要特点。结合相关研究基础,对弹道仿真技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建模仿真方法。该仿真方法对高空远程滑翔鱼雷的全弹道仿真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 高空 滑翔 弹道 仿真
下载PDF
蝠鲼自主游动数值模拟研究
4
作者 陈晓 叶继坤 +1 位作者 黄桥高 潘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6-83,共8页
蝠鲼是胸鳍推进模式的典型代表,稳定性好,利于广域巡游,非常适合作为仿生航行器的仿生目标。建立蝠鲼两自由度自主游动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蝠鲼运动方程与流体动力方程,数值模拟了蝠鲼从静止状态启动加速,最终到达稳态巡游的自主游动过... 蝠鲼是胸鳍推进模式的典型代表,稳定性好,利于广域巡游,非常适合作为仿生航行器的仿生目标。建立蝠鲼两自由度自主游动的计算模型,耦合求解蝠鲼运动方程与流体动力方程,数值模拟了蝠鲼从静止状态启动加速,最终到达稳态巡游的自主游动过程,分析了蝠鲼游动速度、水动力、压力分布以及三维流场结构的时间历程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在蝠鲼自主游动过程中,前游方向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完全由胸鳍柔性变形时产生的净推力以及前游时受到的净阻力共同决定,在加速阶段净推力占优,且推力主要由靠近鳍尖部分产生,推阻力平衡时蝠鲼到达稳态巡游阶段,蝠鲼胸鳍展向及弦向叠加的柔性变形会产生复杂的三维涡结构。文中提出的数值仿真方法以及对蝠鲼自主游动过程的研究为后续揭示蝠鲼游动机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鲼 自主游动 数值模拟 涡结构
下载PDF
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高阶统计量特性
5
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2 位作者 宋保维 黄明明 黄桥高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5-28,共4页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V型脊状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湍流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脊状表面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 通过对不同风速下V型脊状表面及光洁平板表面湍流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测试,对比分析了脊状表面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的分布规律。试验在一小型专用风洞中开展,流场测试中使用恒温式IFA300智能型流动分析仪,测试模型则采用有机玻璃材质的矩形平板结构,且试验中模型表面脊状结构的方向与流向一致。最终研究结果表明,脊状表面湍流边界层内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分布规律与平板表面基本一致,但脊状结构的存在降低了距壁面无量纲高度y′<10区域(包括整个粘性底层和过渡区的一部分)的偏斜系数和平坦系数,而对边界层中过渡区以外区域则影响不明显。由此可以推断,脊状结构主要影响边界层流场的近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湍流边界层 偏斜系数 平坦系数 风洞
下载PDF
基于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6
作者 黄桥高 尹雅芬 +3 位作者 叶鹏程 施瑶 卢丞一 潘光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8期1-4,共4页
在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下,培养具有战略认知、海洋情怀、实践能力的创新驱动人才尤为重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所需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建立“核-壳”二元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 在国家海洋无人装备重大战略需求下,培养具有战略认知、海洋情怀、实践能力的创新驱动人才尤为重要。针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加快培养国家战略所需创新人才,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建立“核-壳”二元协同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创建以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科研、平台、竞赛相融合的“一核三维”研究生培养机制,实现突破“四模块”闭环迭代的培养途径,形成以科研育人、学术育人、平台育人和竞赛育人为抓手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军民海洋装备发展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重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海洋强国 人才培养 无人装备 科研育人
下载PDF
蝠鲼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水动力性能
7
作者 鹏骋 田徐顺 +2 位作者 黄桥高 潘光 褚勇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01-209,共9页
为了探究蝠鲼“前上后下”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时的水动力性能,首先根据生物观测建立了蝠鲼形态学及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浸入边界法和球函数气体动理学格式(IB-SGKS)建立了鱼类集群游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垂直间距固定为0.1倍体厚,流... 为了探究蝠鲼“前上后下”交错排布集群游动时的水动力性能,首先根据生物观测建立了蝠鲼形态学及运动学模型,然后基于浸入边界法和球函数气体动理学格式(IB-SGKS)建立了鱼类集群游动数值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垂直间距固定为0.1倍体厚,流向间距0—1.5倍体长(BL)下的双蝠鲼集群游动过程,并结合全局三维涡结构和特征截面二维涡结构对集群系统以及集群中各单体的平均推力/效率进行分析.数值结果表明:当单体间流向间距较小时,相比于单独游动,推进性能急剧下降;随着流向间距增加,领航蝠鲼推进性能基本同单体游动保持一致;但当Dx=0.4BL时由于领航蝠鲼尾涡恰好越过跟随蝠鲼前缘直接作用在跟随蝠鲼初始脱落鳍尖涡处,大幅提升其旋涡能量,因此此时系统平均推力和效率提升均最大,分别为29.69%和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蝠鲼 集群游动 交错排布 水动力特性 涡结构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减阻水洞实验及减阻机理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2 位作者 武昊 胡海豹 宋保维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通过水洞实验研究了具有超疏水表面航行器模型的阻力特性,获得了其减阻特性曲线,并得到了超过20%的减阻效果。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面能特性和滑移特性分析,认为表面组分中的疏水基团... 针对超疏水表面功能材料在流动减阻方面的潜在应用,通过水洞实验研究了具有超疏水表面航行器模型的阻力特性,获得了其减阻特性曲线,并得到了超过20%的减阻效果。对超疏水表面进行了表面能特性和滑移特性分析,认为表面组分中的疏水基团和表面微观结构分别导致了超疏水表面的低表面能效应和壁面滑移效应,两者是超疏水表面具有减阻作用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水洞实验 表面能 微观结构 减阻机理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流场特性及减阻规律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2 位作者 宋保维 刘占一 胡海豹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共11页
在建立超疏水表面流场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具有微观形貌的超疏水表面在湍流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减阻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气液界面处产生了显著的滑移流动,微观形貌附近出现了成对的流向涡。这些因素共同抑... 在建立超疏水表面流场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对具有微观形貌的超疏水表面在湍流状态下的流场特性和减阻规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显示,超疏水表面气液界面处产生了显著的滑移流动,微观形貌附近出现了成对的流向涡。这些因素共同抑制了湍流脉动,降低了各向雷诺应力,减少了流动能量损失,从而使超疏水表面产生减阻效果;超疏水表面减阻量随自由剪切面积比的增大而增大,随形貌周期的增大而增大,且减阻效果与滑移之间存在定性的关系,滑移越大,减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微观形貌 流场结构 滑移 减阻规律
下载PDF
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减阻特性的水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1 位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0-53,共4页
通过水洞实验研究具有横流方向的脊状表面航行器的阻力特性。运用三分力天平,分别对光滑表面航行器模型和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在零迎角、不同水速下进行阻力测试,得到其减阻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 通过水洞实验研究具有横流方向的脊状表面航行器的阻力特性。运用三分力天平,分别对光滑表面航行器模型和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在零迎角、不同水速下进行阻力测试,得到其减阻特性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脊状表面航行器模型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减阻量与脊状结构的特征尺寸、间距以及来流速度有密切关系。在实验工况内,最大减阻量达到1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水下航行器 水洞实验 减阻
下载PDF
水下航行器流噪声特性水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在高速水洞中进行了水下航行器流噪声的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头部线型、不同来流速度、不同测试点位置处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的流噪声声压谱特性。试验结果发现,上述因素对模型流噪声均有显著影响:模型头部端面直径越小,头部曲线段越长,... 在高速水洞中进行了水下航行器流噪声的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头部线型、不同来流速度、不同测试点位置处水下航行器缩比模型的流噪声声压谱特性。试验结果发现,上述因素对模型流噪声均有显著影响:模型头部端面直径越小,头部曲线段越长,其流噪声声压级越小;流噪声声压级随着来流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相比头部端面其他位置,驻点处的流噪声声压级最小。同时,运用相似率估算了大尺度航行器的流噪声声压谱,获得了较好的预测值。该研究成果对水下航行器的声学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流噪声 水洞试验 相似律
下载PDF
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脊状结构的减阻数值仿真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1 位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5-38,44,共5页
将脊状表面减阻技术应用于水下回转体,对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的V型脊状结构在多个速度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发现了脊状结构的尺寸对回转体脊状表面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回转体脊状表面的流场特性,在进行数值仿真时合理选择了计算模... 将脊状表面减阻技术应用于水下回转体,对回转体表面不同尺寸的V型脊状结构在多个速度下进行了数值仿真计算,发现了脊状结构的尺寸对回转体脊状表面减阻效果的影响规律。针对回转体脊状表面的流场特性,在进行数值仿真时合理选择了计算模型、计算流域、计算网格及边界条件。仿真结果表明:在同一速度下,相对光滑表面而言,回转体脊状表面所受的压差阻力略有增大,但占总阻力份额80%以上的粘性阻力显著降低,从而形成减阻效果;当V型脊状结构的宽高比等于1时,减阻效果最佳;对于同一个回转体脊状表面,低速下的减阻效果明显优于高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数值仿真 回转体 减阻效果
下载PDF
疏水表面流体流动特性的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11-1218,共8页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微形貌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具有微形貌的疏水表面通道内的流体流动,从法向速度、剪应力、滑移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疏水表面的流场特性,揭示了疏水表面滑移流动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 采用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了微形貌对固体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模拟了具有微形貌的疏水表面通道内的流体流动,从法向速度、剪应力、滑移速度等角度分析了疏水表面的流场特性,揭示了疏水表面滑移流动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疏水表面的滑移流动是由低表面能作用和微形貌共同引起的。具有微形貌的疏水表面比光滑疏水表面具有更好的减阻效果,原因在于微形貌能够驻留气体,形成的气液自由剪切面加剧了疏水表面的滑移流动,最大滑移速度可以达到主流平均速度的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表面 格子BOLTZMANN方法 微形貌 滑移流动 减阻
下载PDF
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的疏水表面润湿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023-10028,共6页
润湿性对固体表面上液体的各种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疏水表面的特殊润湿性是其在减阻、降噪、防污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根本原因。基于Shan-Chen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对疏水表面润湿性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材料属性和微形貌对... 润湿性对固体表面上液体的各种动力学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疏水表面的特殊润湿性是其在减阻、降噪、防污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根本原因。基于Shan-Chen模型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对疏水表面润湿性进行数值模拟,获得了材料属性和微形貌对疏水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要使疏水表面处于Cassie-Baxter润湿状态,微形貌高度必须大于某一临界值,而当疏水表面一旦处于Cassie-Baxter润湿状态后,继续增加微形貌高度也不会提高其疏水性能;疏水表面的表观接触角随气液界面分数先增大后减小,且存在一个最佳的气液界面分数使表观接触角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表面 格子BOLTZMANN方法 材料属性 微形貌 润湿性
下载PDF
鱼雷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平台及其关键技术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吴琳丽 《鱼雷技术》 2012年第2期81-85,共5页
分析了鱼雷总体设计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及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应用趋势。基于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知识工程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等技术,提出了鱼雷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平台的构想,详细论述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以及构建该平台所需解... 分析了鱼雷总体设计所面临的技术瓶颈及多学科设计优化的应用趋势。基于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数据管理、知识工程和多学科设计优化等技术,提出了鱼雷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平台的构想,详细论述了该平台的体系结构以及构建该平台所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本文的工作可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构建鱼雷总体多学科设计优化集成平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雷总体设计 多学科设计优化 集成平台 项目管理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大类培养的专业建设与实践--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曾向阳 《科教文汇》 2022年第1期48-51,共4页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改革,教育部正在组织全国高校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下,文章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为例,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专业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海洋工程大类培养的新... 当前,我国正在不断推进新工科的建设与改革,教育部正在组织全国高校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在新工科建设背景和需求下,文章以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为例,结合国家发展战略、专业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海洋工程大类培养的新模式。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为目的,以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创新和实践平台建设等方面为切入点,探索新工科背景下海洋工程大类培养的专业建设内容和方法,突出理论实践融合、“竞赛+实验”的课程建设特色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海洋工程大类 专业建设 创新实践
下载PDF
脊状表面水下航行器模型减阻实验与数值仿真
17
作者 黄桥高 潘光 +1 位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3-96,共4页
针对水下航行器提高航程和航速的需要,开展近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研究。在航行器模型外表面加工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脊状结构,导致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稳定性增强,壁面摩擦阻力降低。开展了轴对称航行器模型在高速水洞中的阻力测试并做了... 针对水下航行器提高航程和航速的需要,开展近壁面湍流边界层减阻的研究。在航行器模型外表面加工具有一定形状尺寸的脊状结构,导致湍流边界层的流动稳定性增强,壁面摩擦阻力降低。开展了轴对称航行器模型在高速水洞中的阻力测试并做了相应条件下的数值仿真,实验和数值仿真的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垂直流向脊状表面的航行器模型在一定来流速度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减阻效果,脊状表面所受的压差阻力略有增大,占总阻力份额80%以上的粘性阻力显著降低,从而形成减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状表面 水下航行器 水洞实验 数值仿真 减阻
原文传递
自主水下航行器发展趋势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46
18
作者 宋保维 潘光 +5 位作者 张立川 黄桥高 于洋 田文龙 董华超 张新虎 《中国舰船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7-44,共18页
为推进和引导我国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发展,总结国内外AUV的研究现状,提出其系列化、集群化、体系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AUV总体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构与材料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探测与通信等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利... 为推进和引导我国自主水下航行器(AUV)的发展,总结国内外AUV的研究现状,提出其系列化、集群化、体系化、大型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AUV总体多学科优化设计、结构与材料设计、动力与推进、导航与控制、探测与通信等关键技术,为更好地利用AUV经略海洋,从而实现“进入海洋、探测海洋、利用海洋”的战略目标提出发展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海洋探测 无人系统 集群协同
下载PDF
基于CFD技术的泵喷推进器水动力性能仿真方法 被引量:27
19
作者 刘占一 宋保维 +1 位作者 黄桥高 胡海豹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4-729,共6页
文章利用CFD方法,采用高质量结构化网格、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某泵喷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过程中,计算域内控制方程为雷诺平均N-S方程,湍流模型为剪应力输运模型。计算完成后讨论了网格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仿... 文章利用CFD方法,采用高质量结构化网格、应用滑移网格技术对某泵喷的水动力性能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仿真过程中,计算域内控制方程为雷诺平均N-S方程,湍流模型为剪应力输运模型。计算完成后讨论了网格和湍流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泵喷平衡特性较好,但效率偏低,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该方法在泵喷水动力性能仿真方面的成功应用为以后泵喷的设计及性能预报提供了一种可靠实用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喷 水动力性能 CFD 滑移网格
下载PDF
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潘光 黄桥高 +1 位作者 胡海豹 刘占一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64-67,共4页
润湿性是衡量超疏水表面疏水强弱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应用研究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自清洁和减阻方面的应... 润湿性是衡量超疏水表面疏水强弱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主要由表面化学组成和表面微观结构共同决定。简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润湿性理论,综述了超疏水表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制备方法、应用研究及理论分析,详细介绍了其在自清洁和减阻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现阶段超疏水表面研究所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诸多领域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表面 润湿性 表面微观结构 接触角 自清洁 减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