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朱鹏程 黄楚泉 林振发 《医学综述》 2010年第22期3497-3499,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心律平。...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心律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68.3%。两组临床疗效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一例因使用胺碘酮致心功能恶化。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心律平,可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律平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朱鹏程 黄楚泉 林振发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227-2229,共3页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广东饶平县华侨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地高辛0.125~0.25mg,1次/d,双氢克尿噻25mg,1~2次/d。治疗组36例,在对照...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广东饶平县华侨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地高辛0.125~0.25mg,1次/d,双氢克尿噻25mg,1~2次/d。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5~10mg,1次/d,口服,心力衰竭状况稳定后加用美托洛尔6.25~25mg,2次/d,口服,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疗效比较及LV/LVE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前后LVEF变化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其治疗后的近期效果是安全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慢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胺碘酮对难治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鹏程 黄楚泉 林振发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2年第2期156-157,172,共3页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难治性心律失常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观察58例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cd的变化。结果难治性心律失常组QTc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1±2...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难治性心律失常校正QT离散度(corrected QT dispersion,QTcd)的影响。方法观察58例难治性心律失常患者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前后校正的QTcd的变化。结果难治性心律失常组QTcd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21±28.12 vs.41.22±30.45,t=2.903,P<0.01)。难治性心律失常组应用胺碘酮治疗后QTcd与治疗前比较明显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8±20.28 vs.86.21±28.12,t=2.327,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能缩小QTcd,可降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胺碘酮 QT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肺水肿3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朱鹏程 黄楚泉 林振发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21-422,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肺水肿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本病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中抢救成功28例(78%),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14%),死亡3例(8%)。结论:对急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急救必须果断及时,... 目的:探讨急性肺水肿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本病诊断和救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急性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中抢救成功28例(78%),自动出院或转院5例(14%),死亡3例(8%)。结论:对急性肺水肿的诊断及急救必须果断及时,尽快纠正低氧血症,严重病例应尽早行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水肿 急诊 机械通气
下载PDF
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黄楚泉 林揆斌 +4 位作者 丁云岗 林曼娜 郑裕彬 胡郁刚 李帆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224-227,232,共5页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膳食调节... 目的探讨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潮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膳食调节等非药物疗法,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涂抹雪山金罗汉止痛涂膜剂治疗,观察组加用口服正清风痛宁片与非布司他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生化指标、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其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理化指标和关节症状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理化指标水平及关节症状评分等各指标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67%和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清风痛宁片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够明显减少尿酸的产生,避免形成尿酸盐结晶,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正清风痛宁片 非布司他 炎症反应 临床疗效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黄楚泉 张圳锐 吴少波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9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然后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A组(有斑块)...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20例为脑梗死组,同期选择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然后根据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将脑梗死组分为脑梗死A组(有斑块)及脑梗死B组(无斑块),将对照组分为对照A组(有斑块)及对照B组(无斑块)。脑梗死A组及对照A组为斑块组,脑梗死B组及对照B组为无斑块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记录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等既往史,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应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IMT及颈动脉斑块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斑块组血浆Hcy水平及IMT均高于无斑块组,脑梗死A组血浆Hcy水平IMT均较脑梗死B组高,对照A组血浆Hcy水平及IMT均较对照B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浆Hcy水平及IMT呈正相关(r=0.86,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存在密切关系,高Hcy血症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浆Hcy水平可加快、加重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引发脑梗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相关性
下载PDF
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7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黄楚泉 蔡奕 +2 位作者 刘小翠 郑裕彬 郭正端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期111-112,115,共3页
目的研究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 目的研究依那西普对类风湿关节炎(PA)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方法 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依那西普进行治疗,对2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TNF-α、IL-6以及IL-17的影响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西普对RA的临床治疗效果好,并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TNF-α、IL-6以及IL-17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西普 类风湿关节炎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6 白介素-17
下载PDF
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患者TNF-α、IL-2、IL-6变化水平及与肾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黄楚泉 蔡奕 +4 位作者 林揆斌 林曼娜 郑裕彬 胡郁刚 李帆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2期169-17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为A组,慢性痛风稳定期患者40例为B组、40例健康对象... 目的探讨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变化及与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慢性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为A组,慢性痛风稳定期患者40例为B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A、B组行低嘌呤饮食,服用碳酸氢钠片。A组口服秋水仙碱片0. 5 mg/次,2次/日,塞来昔布胶囊0. 2/次,1次/日。结果 A组血清TNF-α、IL-2、IL-6、m Alb、UA、Scr、BUN、Cys-C水平高于B组和对照组,B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A组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在治疗第7天、第14天时均较治疗第1天时降低(P <0. 05)。GFR与IL-2呈正相关,与TNF-α、IL-6呈负相关; SCr与IL-2呈负相关,与TNF-α、IL-6呈正相关。结论血清TNF-α、IL-2、IL-6水平变化与病情变化相关,与患者肾功能损伤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急性发作期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肾功能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黄楚泉 吴晓丹 +3 位作者 陈春毅 张圳锐 蔡立泓 郭正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年第1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大小分为小血肿亚组(20例)、中血肿亚组(17例)、大血肿亚组(11例);根据患者出院前转归情况,将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血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血肿大小、早期转归及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48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大小分为小血肿亚组(20例)、中血肿亚组(17例)、大血肿亚组(11例);根据患者出院前转归情况,将33例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归为好转组;将15例无变化、恶化、死亡归为无好转组。检测患者入院后1d、3d、出院前及同期28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s-CRP水平,所有患者血肿吸收后予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脑出血组发病后入院后1d、3d、出院前血清hs-CR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在小、中、大血肿亚组及转归的好转组、无好转组均依次显著升高(P<0.05或0.0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者(P<0.001)。结论血中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患者出血量越多,预后越差,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超敏C反应蛋白 转归 认知功能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楚泉 蔡奕 +1 位作者 郑裕彬 郭正端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8期1198-1203,共6页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门诊及住院就诊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炎性因子改变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门诊及住院就诊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依据抽签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炎性因子、RF、ESR、晨僵、关节肿胀数及关节压痛数、DA S评分及VA S评分变化、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炎性因子TNF-α低于对照组[(31.23±8.74)vs.(36.46±9.12)pg/m L],IL-6低于对照组[(2.62±0.31)vs.(3.67±0.36)pg/L],CRP低于对照组[(15.26±1.03)vs.(17.38±1.10)mg/L],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RF低于对照组[(15.34±1.21)vs.(20.25±1.24)U/m L],ESR低于对照组[(24.36±1.57)vs.(28.95±1.60)mm/h],晨僵少于对照组[(16.73±1.28)vs.(18.97±1.34)],关节肿胀数低于对照组[(47.28±0.40)vs.(6.73±0.45)],关节压痛数低于对照组[(6.18±0.52)vs.(9.36±1.05)min],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DAS28低于对照组[(1.93±0.20)vs.(2.18±0.26)分],VA S低于对照组[(2.23±0.25)vs.(3.07±0.12)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25.00%高于对照组20.00%,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安全性高,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心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炎性因子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炎性因子的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卓贤进 黄楚泉 张深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6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3例(重度16例,中度25例,轻度22例),缓解...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诊治的8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3例(重度16例,中度25例,轻度22例),缓解期21例;另选取30例普通肠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检测各组血清Hcy、CRP、TNF-α水平。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组血清Hcy和CRP、TNF-α水平分别为(14.28±1.21)mol/L、(14.36±2.62)mg/L和(30.76±6.24)pg/ml,均明显高于普通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性结肠炎组患者中,血清Hcy水平在活动期和缓解期以及不同严重程度的活动期UC患者中,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活动期患者CRP、TNF-α水平又明显高于缓解期患者,且在重度患者两者水平最高,中度组次之,轻度组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TNF-α均可以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情变化,可作为判断炎症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效果优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炎性因子 溃疡性结肠炎
下载PDF
国产盐酸洛美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楚泉 张圳锐 +1 位作者 蔡立泓 郭正端 《中国实用医刊》 2013年第12期55-57,共3页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洛关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观察,将入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洛美利嗪组(A组,25例,口服盐酸洛美利嗪片5mg,2次/d)及对照组(B组,25例,口服安慰剂,2次/d... 目的评价国产盐酸洛关利嗪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进行观察,将入选的50例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洛美利嗪组(A组,25例,口服盐酸洛美利嗪片5mg,2次/d)及对照组(B组,25例,口服安慰剂,2次/d),疗程均为12周。以头痛发作频率为主要评定指标,发作持续时间、程度、伴随症状及头痛综合评分为次要评定指标,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①A组治疗第4、8、12、16周末时,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及头痛综合评分较B组显著降低(P〈0.01);②A组总有效率为96.0%,显著优于B组的16.0%(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国产盐酸洛美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而且停药后仍有一定时间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盐酸洛美利嗪 钙通道拮抗剂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常规参数及细胞形态学与病情活动性关系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新瑶 莫焕桐 +1 位作者 丁燕佳 黄楚泉 《慢性病学杂志》 2021年第4期565-567,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常规参数及细胞形态学与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期(2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常规参数及细胞形态学与病情活动性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SL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分为稳定期(28例)与活动期(44例),观察患者血常规水平及红斑狼疮细胞(LEC)形态。结果在血常规参数方面,稳定期患者与活动期患者间的白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患者与活动期患者间红细胞、血红蛋白与血小板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细胞形态学方面,活动期患者特殊型LEC检出率为97.73%(43/44),稳定期患者未检出;活动期患者的抗脱氧核糖核酸(dsDNA)抗体与AnuA检测结果水平均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的补体C3、C4检测结果均高于稳定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水平均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指标,特殊型LEC与患者自身抗体、补体间联系紧密,可作为SLE病情活动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常规参数 细胞形态学 病情活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