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2 位作者 吴安乐 王荣 邵梅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和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患者 12例 19段。男性 6例、女性 6例 ,年龄 2 8~ 85岁 ,平均 6 5岁。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6 8.42 ( 13/ 19段 ) ,PT... 目的 探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和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治疗患者 12例 19段。男性 6例、女性 6例 ,年龄 2 8~ 85岁 ,平均 6 5岁。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6 8.42 ( 13/ 19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4.12 ( 16 / 17段 )。观察 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 84.2 1% ( 16 / 19段 )。结论 局部溶栓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基本方法 ,大部分病例还需PTA治疗。作者提出血管再通后保留导管继续抗凝溶栓治疗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DSA下双腔气囊导管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37例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1 位作者 吴安乐 舒静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简捷、安全和有效的输卵管再通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DSA 下双腔气囊导管(Foley catheter) 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7 例( 原发性不孕17 例和继发性不孕20 例,平均不孕期4 年)... 目的 探讨简捷、安全和有效的输卵管再通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DSA 下双腔气囊导管(Foley catheter) 加压注射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37 例( 原发性不孕17 例和继发性不孕20 例,平均不孕期4 年) 。37 例中行1 次治疗18 例、2 次治疗16 例和3 次治疗3 例。结果 输卵管再通成功95 %(35/37 例)、失败和不满意各1 例。多次治疗者盆腔粘连减轻者占79 % (15/19 例) 、相仿16 %(3/19 例) 和加重5% (1/19 例)。结论 本法具有操作简单、材料便宜、安全有效和接受X 线照射时间短的特点。我们认为输卵管再通后盆腔粘连仍然是不孕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 不孕症 双腔气囊导管 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郑伟方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溶栓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下载PDF
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4 位作者 柴小民 吴安乐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医学研究杂志》 2007年第5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31例介入治...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血管内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对31例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分别采用导管捣碎抽出血块、球囊导管扩张术、机械性旋切导管血栓旋切术、狭窄段静脉支架种植术和下腔静脉滤器种植术等方法治疗。结果31例介入治疗术后3~36个月跟踪观察,治疗有效率为96.77%(30/31例),其中下肢功能恢复良好24例(77.42%),残留瓣膜功能异常6例(19.35%)。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重症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 下肢 血栓形成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1 位作者 施建国 姜智南 《浙江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142-143,共2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法和提高其疗效,对6例脑动脉瘤,6例AVM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用钨丝螺旋圈(Seirale)栓塞动脉瘤、丝线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AVM病变。4例脑动脉瘤被完全栓塞... 为了进一步研究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AVM)的治疗方法和提高其疗效,对6例脑动脉瘤,6例AVM患者在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的基础上,选用钨丝螺旋圈(Seirale)栓塞动脉瘤、丝线和α-氰基丙烯酸正丁酯(NBCA)栓塞AVM病变。4例脑动脉瘤被完全栓塞,患者症状消失;2例脑动咏瘤因插管困难,栓塞未能成功。4例AVM栓塞后病灶缩小76%以上(其中2例完全闭塞),另2例病灶缩小≤75%。证实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和AVM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和实用的方法,Spirale是栓塞脑动脉瘤的较好材料;但如何完全闭塞AVM是治疗的难点,主张先用丝线作基础栓塞,然后再加用NB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脑肿瘤 栓塞疗法
下载PDF
血管狭窄性疾病的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邵梅华 王荣 施建国 宗建平 《医学研究通讯》 2003年第2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狭窄性疾病 经皮血管成形术 治疗 疗效 尿激酶 溶栓术 动脉病变
下载PDF
肺结节与肺癌影像诊断关注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求理 王莉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5期565-567,576,共4页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之为支气管肺癌.目前,肺癌已经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早期肺癌常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因无症状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随...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又称之为支气管肺癌.目前,肺癌已经跃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病死率的首位,如何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早期肺癌常表现为肺内小结节,因无症状而不容易被早期发现.随着CT低剂量技术的普及,CT胸部体检发现肺内微小结节病灶的患者越来越多,把肺结节与肺癌联系在一起已经引起人们的担忧.其实绝大部分肺内微小结节是良性的,对于直径〈5mm的肺内微小结节由于缺少恶性形态学特征应该以复查为主,但对于〉8mm小结节必须利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仔细分析小结节的形态学表现,及时排除早期肺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肺结节 影像诊断 肺内小结节 影像学检查技术 早期肺癌 恶性肿瘤 微小结节
下载PDF
颅内感染性病变的影像诊断与MRI新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求理 林元为 《现代实用医学》 2015年第5期561-563,共3页
颅内感染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特殊性,即使毒力较低的病原体即可导致严重的颅内感染,且疾病表现复杂多样,常造成严重的临床后果,所以颅内感染性病变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一直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 颅内感染性病变 影像诊断 MRI 神经系统结构 临床后果 早期诊断 常见病 多发病
下载PDF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2 位作者 吴安乐 王荣 邵梅华 《宁波医学》 2000年第4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病变 13例 16段 ,静脉病变 6例 7段。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87.5 0 % (7/ 8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1.6...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 (PTA)和内支架置入术治疗动脉病变 13例 16段 ,静脉病变 6例 7段。结果 溶栓治疗成功率 87.5 0 % (7/ 8段 ) ,PTA治疗成功率 91.6 7% (11/ 12段 ) ,内支架治疗 3段全部成功 ,经观察 6个月以上 ,疗效满意率为 78.2 6 % (18/ 2 3段 )。结论 血管闭塞性病变根据其性质和程度不同 ,可采用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 ,而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闭塞性疾病 介入疗法 溶栓疗法
下载PDF
气囊导管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求理 宗建平 +1 位作者 傅卜年 施建国 《宁波医学》 1999年第6期251-252,共2页
目的 探讨肺段和肺段以下气道结构的造影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在DSA下经纤支镜气囊导管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研究咯血患者 2 7例。造影剂为国产 76 %泛影葡胺。结果 行选择性肺叶支气管造影 14次、肺段支气管造影 31例次和亚段支气管造... 目的 探讨肺段和肺段以下气道结构的造影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 在DSA下经纤支镜气囊导管选择性支气管造影研究咯血患者 2 7例。造影剂为国产 76 %泛影葡胺。结果 行选择性肺叶支气管造影 14次、肺段支气管造影 31例次和亚段支气管造影 2次 ,全部图像清晰 ,达到诊断目的。阳性检出率为 96 .30 % ,其中支气管扩张 6例占 2 2 .2 2 %、结核 7例占 2 5 .93%、肺癌 4例占 14.81%。结论 用气囊阻塞近端支气管达到定量选择性支气管造影效果。提出支气管造影的四个时相 ,有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支气管造影术 气囊导管插入术 DSA
下载PDF
320排动态容积扫描CT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11年第8期847-848,862,共3页
随着CT技术临床应用的普及,人们对CT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在CT心脏快速成像、大范围全器官CT灌注成像、全器官动态功能成像和低剂量CT扫描技术等方面有所突破,以便解决更多的医学难题。
关键词 临床应用价值 CT技术 容积扫描 CT灌注成像 CT扫描技术 快速成像 低剂量 器官
下载PDF
肾上腺素药物血管造影鉴别良恶性疾病的价值
12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施建国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40-141,共2页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药物血管造影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直径≤ 3 富血管性病变 17个 ,良性 10个 ,恶性 7个。通过DSA了解良恶性病变对肾上腺素局部动脉内注射的不同反应。结果 良性病变对肾上腺素反应明显 ,病灶缩小 ...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药物血管造影鉴别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直径≤ 3 富血管性病变 17个 ,良性 10个 ,恶性 7个。通过DSA了解良恶性病变对肾上腺素局部动脉内注射的不同反应。结果 良性病变对肾上腺素反应明显 ,病灶缩小 >5 0 % ;恶性病灶反应不明显 ,病灶缩小≤ 2 5 % ,并因周围正常血管的收缩而使病灶更清楚 (P <0 .0 5 )。结论 本研究表明肾上腺素药物血管造影对鉴别良恶性病变较有价值 ,在使用时应注意肾上腺素的剂量、导管的位置和摄片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血管造影术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门静脉病变与肝脏形态学改变的CT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求理 陆青青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1期7-8,140,共3页
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血管,许多门静脉病变会影响肝脏血供和形态,反之许多肝脏病变也会影响门静脉血流。如何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来研究肝脏疾病也是现今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CTA和CT灌注成像技术(CTP)日益普及,它们不仅... 门静脉是肝脏的功能血管,许多门静脉病变会影响肝脏血供和形态,反之许多肝脏病变也会影响门静脉血流。如何利用CT血管成像技术(CTA)来研究肝脏疾病也是现今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CTA和CT灌注成像技术(CTP)日益普及,它们不仅可以评估器官形态学改变,还能早期发现肝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这也为研究门静脉血供与肝脏疾病的形态学改变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现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门静脉病变与肝脏血供及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技术 血管成像技术 形态学改变 门静脉病变 肝脏血供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异常 肝脏疾病
下载PDF
肝癌介入治疗对策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求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423-424,共2页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中晚期肝癌若不能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只有3~6个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栓塞术(HAE)已被公认为首选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肝癌介入治疗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这项技术已普及到县...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恶性肿瘤,中晚期肝癌若不能手术切除,平均生存期只有3~6个月。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肝动脉栓塞术(HAE)已被公认为首选治疗方法。在我国开展肝癌介入治疗已有近30年的历史,这项技术已普及到县级及以下医院,但治疗方法并不规范。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探讨肝癌的介入治疗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治疗 不能手术切除 肝动脉栓塞术 治疗方法 中晚期肝癌 平均生存期 恶性肿瘤
下载PDF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5例报告)
15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1 位作者 姜智南 冯孝甫 《宁波医学》 1996年第6期319-320,共2页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5例报告)黄求理,宋侃侃,姜智南,冯孝甫1996年1~7月,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后交通动脉瘤1例和动静脉畸形(AVM)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后... 脑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附5例报告)黄求理,宋侃侃,姜智南,冯孝甫1996年1~7月,作者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脑后交通动脉瘤1例和动静脉畸形(AVM)4例,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病例:后交通动脉瘤1例,女,70岁,头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血管内栓塞 脑动脉瘤 动脉畸形 静脉畸形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临床应用进展
16
作者 黄求理 林元为 《现代实用医学》 2016年第5期566-568,591,共4页
随着CT设备的不断发展更新,CT成像不仅能获得传统的形态学资料,也可以进一步了解组织器官的功能变化。CT灌注成像(CTP)作为评价器官、组织血流灌注情况的一种非介入性功能成像,在肝脏及其疾病的诊断中较传统CT影像学具有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 血流灌注情况 功能成像 肝细胞癌 肝动脉灌注 肝纤维化 肝转移瘤 原发性肝癌 肝移植
下载PDF
不典型肺炎的影像鉴别诊断
17
作者 黄求理 潘宇宁 《现代实用医学》 2014年第5期516-517,522,共3页
随着病原谱的不断增多、社会老龄化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典型的肺炎影像表现越来越少,许多非感染性疾病的肺炎样表现被当作肺炎治疗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不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加深... 随着病原谱的不断增多、社会老龄化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典型的肺炎影像表现越来越少,许多非感染性疾病的肺炎样表现被当作肺炎治疗时有发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从影像学角度分析不典型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加深对这类疾病影像表现的认识。1肺炎的影像与临床临床上肺炎主要分为3个亚群,即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及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肺炎,其影像上有3种基本征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典型肺炎 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非感染性疾病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影像学表现 免疫功能低下
下载PDF
规范小肠CT检查方法—提高小肠病变诊断水平
18
作者 黄求理 叶贤旺 《现代实用医学》 2013年第9期965-965,1004,共2页
腹痛、腹泻和便血是临床常见症状,病因复杂,排除胃部及大肠病变后,可能问题就出在小肠.小肠有5~7m,并且迂曲蟠回于腹腔内,一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难找到病变部位,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之一.CT检查技术的发展,为小肠疾病的检出带来了新方法.
关键词 影像学检查方法 CT检查技术 小肠病变 诊断水平 影像学诊断 常见症状 大肠病变 病变部位
下载PDF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血管腔内介入治疗 被引量:14
19
作者 吴安乐 黄求理 +4 位作者 宋侃侃 柴小民 施建国 余峰 居洁勤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所致慢性下肢缺血通过髂-股动脉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经多排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证实为动脉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行经皮腔内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通过术后血管造影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来评价治疗效果。PTA术后病变段血管残余狭窄<30%被认为技术成功;按照Fontaine分型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1级或1级以上被认为临床成功。结果经同侧逆行PTA及支架植入术5例,共计6段同侧髂动脉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3枚、3段髂动脉行PTA术;跨主动脉对侧髂-股动脉PTA及支架植入术10例,共计20支病变血管,包括植入髂动脉支架5枚、股浅动脉支架5枚、10支股动脉行PTA术。髂股动脉支架、成形术后重复血管造影证实所有病变段血管血流明显改善,技术成功率为100%,无血管夹层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临床随访2~24个月,平均11.9个月,术前及术后6个月踝臂指数测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4,P<0.01)。术后6个月Fontaine分型提高1、2和3级的患者分别有7、5和3例,所有患者均未施行截肢(趾)术,随访期间临床有效率为100%。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髂-股动脉狭窄或闭塞的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早改善下肢外周动脉病患者的血运状况,为中长期保肢提供较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髂股动脉闭塞 经皮腔内成形术 支架置放
下载PDF
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20
作者 潘宇宁 黄求理 +3 位作者 叶贤旺 张杰 廉艳东 傅芬芬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40-843,共4页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 目的:探讨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烟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8例烟雾病患者均行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扫描,并利用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图像重组且采用电影模式观看,同时完成全脑灌注成像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的平扫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及全脑灌注图像,均清晰显示发生狭窄、闭塞的颈内动脉及颅底异常血管网,其中双侧颈内动脉闭塞9例,单侧颈内动脉闭塞2例,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7例,侧支血管表现为相应血管及其分支的粗大、增多及迂曲延长。全脑灌注图像中,显示平均通过时间(MTr)延长,为O.5-13.0s;局部脑血流量(rCBF)下降10例,降低幅度为26.0%。54.5%;局部脑血容量(rCBV)显示有8例在正常范围内,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30.0%-68.5%)。结论:320排全脑动态容积CT成像可以动态观察颅内血管的形态及动态血流信息,全脑灌注图像可以量化评价烟雾病患者全脑灌注情况,真正实现了全脑一站式容积扫描.对于烟雾病的诊断和评价脑组织血供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