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通源大气和土壤中多环芳烃赋存及生态风险
1
作者 吴健 李大雁 黄沈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为探讨交通源对道路沿线大气及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作者采集了道路沿线0、20、50、100、200 m不同距离梯度大气颗粒物(TSP)和土壤样品,分析两者PAHs的含量、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PAHs的RQ-TEQ模型和土壤环境归趋模型估... 为探讨交通源对道路沿线大气及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影响,作者采集了道路沿线0、20、50、100、200 m不同距离梯度大气颗粒物(TSP)和土壤样品,分析两者PAHs的含量、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构建PAHs的RQ-TEQ模型和土壤环境归趋模型估算多环芳烃累积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200m范围内TSP中∑16PAHs的浓度范围为2.66~16.31ng/m^(3),平均值(8.17±3.51)ng/m^(3),随着与道路的距离增加,PAHs浓度呈现秋季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春季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0~50 m范围内变化较大。土壤中∑16PAHs的含量为0.05~2.43 mg/kg,平均值(0.70±0.57)mg/kg,空间变化趋势与秋季TSP中PAHs基本一致,20 m处土壤中PAHs含量最低,这与行道树的遮蔽效应有关。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茚苯[1,2,3-cd]芘和苯并[ghi]苝等高环PAHs含量在TSP中占比较高,土壤中则以荧蒽、芘、苯并[b]荧蒽、苯并[k]芘等中高环PAHs为主,均呈现出交通源指示特征。道路沿线200 m范围内土壤中PAHs生态风险可以忽略。不同距离处土壤中PAHs的增量随时间累积由大到小依次为50m>0m≈20m>100m>200m,10年后土壤中PAHs增加0.11~0.15mg/kg,RQ值增加10%,土壤中PAHs的累积作用使土壤生态风险增加,应引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源 大气颗粒物 土壤 多环芳烃 赋存特征 生态风险
原文传递
耕地生态保育工程的土壤健康度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贝儿 吴建强 +5 位作者 王敏 熊丽君 谭娟 沈城 黄波涛 黄沈发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8-396,共9页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耕地土壤健康的研究主要以分析县域层次上的农田/设施菜田地块的土壤健康评估,缺乏以耕地保育工程为主体的土壤健康评价,对耕地保育工程为主体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探究不同耕地保育措施类型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影...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耕地土壤健康的研究主要以分析县域层次上的农田/设施菜田地块的土壤健康评估,缺乏以耕地保育工程为主体的土壤健康评价,对耕地保育工程为主体的研究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为探究不同耕地保育措施类型对农田土壤健康的影响,以在崇明区实施的3种耕地生态保育工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土壤环境、土壤养分和土壤生物3个一级指标,土壤酸碱度、土壤重金属、土壤有机质、土壤氮磷钾、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6个二级指标,以及17个三级指标的土壤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土壤健康度评价。结果表明:两无化工程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点,除Zn外其他7项重金属比对照点下降了0.830—0.951倍,其中Cd、Cr含量显著低于对照水田土壤(P<0.05);蚯蚓工程土壤As含量均值为8.660 mg·kg^(−1),显著低于生物菌肥及两无化工程(P<0.05)。所有点位土壤中速效钾肥力最高,平均值为216.137 mg·kg^(−1),达到一级水平,而有效磷和全氮均为二级水平;生物菌肥工程土壤氮磷钾含量均为最高,均值分别达到83.104、223.218和1.614 mg·kg^(−1);两无化工程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值最高,达到24.85 g·kg^(−1)。生物菌肥工程土壤放线菌密度最大,为3.328×10^(8)ind·g^(−1),显著高于两无化、蚯蚓工程(P<0.05)。蚯蚓和两无化工程土壤蚯蚓密度分别是对照的2.853倍和1.231倍。两无化工程土壤健康度指数最高,达0.843;其次是蚯蚓工程,为0.834;生物菌肥工程最低,三者均为亚健康状态。3种耕地生态保育工程土壤健康度等级由不健康提升为亚健康,影响健康度的最主要指标为土壤养分。崇明生态岛农田土壤健康度提升应重点着眼于提升土壤养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育工程 土壤 土壤健康度 土壤环境 土壤养分 土壤生物
下载PDF
滨岸缓冲带对面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3
作者 黄沈发 吴建强 +2 位作者 唐浩 吴健 王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22-728,共7页
选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三种土著植被和2%、3%、4%、5%4个不同坡度构建了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开展面源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滨岸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降解渗流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植被和坡度的不同对缓冲... 选择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三种土著植被和2%、3%、4%、5%4个不同坡度构建了缓冲带现场试验基地,开展面源污染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滨岸缓冲带能有效截留径流水中的悬浮物质和降解渗流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植被和坡度的不同对缓冲带污染物净化效果影响显著,19 m长2%坡度缓冲带悬浮物截留率比5%坡度高14%,19 m长百慕大缓冲带悬浮物截留率比高羊茅高11%;进水浓度在10 mg/L以内时,2%坡度百慕大试验带渗流出水TN浓度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标准;进水浓度在0.6 mg/L左右时,百慕大、白花三叶草、高羊茅和2%、3%、4%试验带渗流出水TP浓度均低于GB3838-2002Ⅲ类水标准;计算出缓冲带最佳宽度,2%坡度试验带比5%坡度试验带节约8.6 m,百慕大试验带比高羊茅试验带节约4.3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面源污染 植被 坡度 最佳宽度 净化 上海
下载PDF
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研究 被引量:47
4
作者 黄沈发 唐浩 +2 位作者 鄢忠纯 熊丽君 吴建强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7,共5页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 通过对照试验,研究了百慕大、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3种草皮缓冲带对农田径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空白对照带对径流水SS几乎没有去除效果,百慕大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最高,达84%,其次为白花三叶草和高羊茅草皮缓冲带,对径流水SS的去除率分别为81%、73%;进水TN质量浓度在10mg/L以内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N质量浓度都低于2mg/L,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进水TP质量浓度为0.54~1.50mg/L时,3种草皮缓冲带出水TP质量浓度均为0.08~0.34mg/L,也均低于GB3838—2002Ⅴ类标准规定的限值;3种草皮缓冲带径流水SS去除率和沿程距离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径流水SS去除率为80%时,通过计算可知3种草皮缓冲带的最佳宽度为16.1~20.4m,其中百慕大草皮缓冲带最低,为16.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皮缓冲带 面源污染 最佳宽度 上海
下载PDF
上海郊区稻田氮素流失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黄沈发 沈根祥 +1 位作者 唐浩 陆贻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51-654,共4页
通过测坑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上海郊区稻田氮素排水流失和渗漏流失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失负荷。结果表明,稻田综合排水TN为6.55mg/L,流失负荷为16.68kg/hm2,以铵态氮为主,稻田氮素的排水流失负荷为16.68kg/hm2。稻田渗漏水氮浓度与... 通过测坑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上海郊区稻田氮素排水流失和渗漏流失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失负荷。结果表明,稻田综合排水TN为6.55mg/L,流失负荷为16.68kg/hm2,以铵态氮为主,稻田氮素的排水流失负荷为16.68kg/hm2。稻田渗漏水氮浓度与前茬作物有关,草莓和蔬菜高,麦茬低,TN为5.73mg/L,渗漏负荷为22.92kg/hm2,其中硝态氮占50%左右。稻田氮素总流失负荷占稻季化肥用量的13.23%。测坑和大田试验都证明,施用有机肥可较多地减少稻田氮素流失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 氮素 排水流失 渗漏流失 测坑 有机肥
下载PDF
上海郊区旱作农田氮素流失研究 被引量:41
6
作者 黄沈发 陆贻通 +1 位作者 沈根祥 唐浩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0-53,共4页
通过测坑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上海郊区旱作农田氮素降雨径流和降雨渗漏流失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失负荷。结果表明:平水年重质土麦地总氮流失负荷为18. 38 kg·hm-2,其中降雨径流总氮流失负荷为4. 4kg·hm-2,渗漏为13. 98kg&#... 通过测坑和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上海郊区旱作农田氮素降雨径流和降雨渗漏流失的特征、相关因素和流失负荷。结果表明:平水年重质土麦地总氮流失负荷为18. 38 kg·hm-2,其中降雨径流总氮流失负荷为4. 4kg·hm-2,渗漏为13. 98kg·hm-2;菜地总氮流失量为55. 65kg·hm-2,其中降雨径流总氮流失负荷为21. 6kg·hm-2,渗漏为34. 05kg·hm-2;旱田氮素流失以硝态氮为主,占总氮90%左右。施用有机肥可较大幅度地减少旱田的氮素渗漏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田 氮素 径流流失 渗漏流失 测坑 有机肥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水源地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 被引量:18
7
作者 黄沈发 王敏 +1 位作者 车越 杨凯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4-19,共6页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 以黄浦江上游水源地为例,利用1999年上海水资源普查数据及2000年初成像的上海市1∶50 000彩红外航空像片,采用G IS空间分析技术、灰色关联分析技术,划分土地利用样带,设计水质改善指数,探讨平原河网地区水环境质量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响应,以及水源水质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响应。结果表明,黄浦江上游水环境质量受到土地利用格局及上游来水的综合影响,各样带工业用地比例与水质改善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松浦大桥取水口水质与上游来水水质以及水源地当地的工业发展、人口密度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具有很好的关联性。建议在开展平原河网地区水源保护工作中,应在关注上游来水状况的同时,从土地利用及其社会经济驱动两方面控制水文敏感区域土地开发强度,构筑水源地圈层土地利用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土地利用 平原河网 水源地 黄浦江上游
下载PDF
黄浦江流域面源污染控制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黄沈发 顾友直 陈长虹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8-20,共3页
介绍了开展黄浦江水环境综合整治中主要面源污染控制研究的过程、内容、方法和原则;在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黄浦江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关键词 面源污染 水污染 污染控制 黄浦江流域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地区水环境质量演变趋势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沈发 王敏 杨泽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2期84-89,共6页
为全面反映黄浦江上游地区水质情况,在黄浦江上游地区共选取包括黄浦江干流及上游主要来水水系的7个监测站点的15年监测数据,作为本次黄浦江上游地区水质状况演变分析的主要依据。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处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源地内河道... 为全面反映黄浦江上游地区水质情况,在黄浦江上游地区共选取包括黄浦江干流及上游主要来水水系的7个监测站点的15年监测数据,作为本次黄浦江上游地区水质状况演变分析的主要依据。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处东部平原感潮河网地区,水源地内河道密布、纵横交错,水系结构极为复杂,水源承接上游江苏、浙江来水,其水源保护具有鲜明的区位特殊性和区域综合性。长三角地区河流有机污染严重,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尤其是近10年来,这一问题日趋突出,许多中小河流的水体溶解氧几乎为零,出现季节性的或终年的水体黑臭。如果不能保证上游江浙来水水质,即使能有效控制水源地点源、非点源污染,而水源水质也很难保证。因此,除了加强对黄浦江上游点源、非点源污染的控制力度,江浙来水亦将成为决定水源水质的重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浦江上游 水环境质量 演变趋势 监测数据 水源水质 有机污染
下载PDF
黄浦江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负荷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沈发 吴建强 杨泽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通过调查黄浦江上游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来源、污染负荷及其特征,为管理部门控制污染、提高上游地区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调查中了解到污染源种类主要有4类:工业、事业、生活和畜禽污染源;水源保护区内年用水量为22 196万t,污水量为17 ... 通过调查黄浦江上游地区的水环境污染来源、污染负荷及其特征,为管理部门控制污染、提高上游地区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调查中了解到污染源种类主要有4类:工业、事业、生活和畜禽污染源;水源保护区内年用水量为22 196万t,污水量为17 755万t/a,其中工业污染源352个,排放量占46.3%,事业污染源4 108个,排放量占22.3%,生活污水排放量占30.6%,畜禽污水排放量占0.8%;黄浦江上游水源保护区污染源排放去向主要分4种:直排河道(占40.4%),进入市政泵站后排出(占3.9%),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出(占20.5%),通过合流污水收集系统排出(占35.3%)。根据黄浦江上游地区水环境污染负荷特征,建议黄浦江上游区域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利于水源保护的区域发展模式和格局;通过采取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抑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促进黄浦江上游上游水环境质量的改善,确保上海市的饮用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污染源 污染负荷 特征 水源保护区 排放量 黄浦江
下载PDF
崇明岛生态保护与生态补偿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沈发 王敏 杨泽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2期116-118,152,共4页
以崇明岛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上海整体水平的比较,分析了岛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崇明岛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崇明岛生态... 以崇明岛为研究对象,通过与上海整体水平的比较,分析了岛域的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并采用生态足迹模型分析了崇明岛的生态承载力及其对上海城市发展的生态支持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对崇明岛生态保护进行生态补偿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生态保护 生态补偿 生态承载力
下载PDF
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沈发 陈长虹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1-23,44,共4页
通过农田降雨径流监测试验,并对上海市历时23年的逐日降雨资料进行汇总与系统分析,确定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全年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在O.35~0.52,地表能够产流的降雨日约为18天,农田耕地产生的地表... 通过农田降雨径流监测试验,并对上海市历时23年的逐日降雨资料进行汇总与系统分析,确定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特征。结果表明:全年黄浦江流域农田地表降雨径流系数在O.35~0.52,地表能够产流的降雨日约为18天,农田耕地产生的地表径流量为2700m^3/hm^2,其中85%集中在汛期5~9月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点源污染 地表径流 降雨 黄浦江流域 水污染
下载PDF
上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形势与战略任务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沈发 黄宇驰 +2 位作者 胡冬雯 胡静 姚佳 《上海环境科学》 CAS 2013年第5期185-188,198,共5页
上海作为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大型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gl领示范意义。阐述了上海市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指出了上海在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发展布局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因素。分析了上海在产业发展... 上海作为我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大型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国具有重要gl领示范意义。阐述了上海市目前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现状,指出了上海在城市规模、产业结构、发展布局和制度体系等方面的瓶颈制约因素。分析了上海在产业发展阶段、国内外宏观背景和中央政策支持等方面面临的重大机遇,以及在全球竞争,转型发展、城市扩张与公众期望等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提出了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在控制规模、调整结构、优化布局.完善制度、深化治理和宣传BI导6个方面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形势 战略任务 上海市
下载PDF
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研究及实践 被引量:26
14
作者 黄沈发 杨洁 +1 位作者 吴健 喻恺 《环境保护》 CSSCI 2018年第1期31-35,共5页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再开发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场地调查 风险评估 风险管控 治理修复 棕地
下载PDF
上海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96
15
作者 曾勇 沈根祥 +1 位作者 黄沈发 王敏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8-212,共5页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机制构建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出主要指标及权重;针对目前此类研究中指标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模糊优选评价模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城市生态系... 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出发,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机制构建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指标体系框架;运用主成分分析确定出主要指标及权重;针对目前此类研究中指标评价标准的不确定性问题,建立模糊优选评价模型,从时间纵向上判断城市生态系统的走势;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方法,以上海城市生态系统为例,最终筛选出3大类25项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6-2002年,上海城市的生态系统健康指标由0.37缓慢上升至0.46,表明上海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逐渐加强,但健康改善的程度并不显著,部分指标有所恶化,与2005年城市规划目标值0.72相比,系统现阶段离社会期望值还有很大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经济发展 海城市 走势 主要指标 指标体系 评价模型 健康指标 中指 恶化
下载PDF
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基于Web of Science大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66
16
作者 吴健 王敏 +5 位作者 靳志辉 吴建强 沙晨燕 齐晓宝 唐浩 黄沈发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85-1096,共12页
为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00—2014年间该库收录的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领域的相关... 为深入了解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的全球状况和前沿动态,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能力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引文数据库,对1900—2014年间该库收录的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该领域全球发文量总体呈持续快速上升趋势,美国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和H指数均居榜首,中国的发文量和总被引频次居次席,但篇均被引频次明显偏低;中国科学院和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发文量和H指数居研究机构的前两位,篇均被引频次排名最高的研究机构是美国马萨诸塞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Jones K C等两位学者发文量和H指数最高,北达克科特大学Hawthorne S B的篇均被引频次最高,国内学者中北京大学的陶澍和浙江大学的朱利中最有影响力;该领域的主要期刊有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Chemosphere和Environmental Pollution等;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多集中于土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降解及生物修复、多环芳烃在各介质中的溶解与吸附、以及多环芳烃的源解析等方向,"中国"相关研究在近5年中占重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土壤 WEB of SCIENCE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其评估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54
17
作者 白杨 黄宇驰 +3 位作者 王敏 黄沈发 沙晨燕 阮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295-6304,共10页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 传统的资源利用和环境管理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人们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追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现代区域规划的新需求,生态文明建设是体现这一理念的必然选择。全面认识和理解生态文明建设方法及其跟踪评估机制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但目前研究中提供给管理者的信息还很有限。目前国内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内涵、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跟踪评估指标体系。综述了国内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特征,采用评价指标重要值的方法评估生态文明建设和评估指标选取的重要性程度,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框架、建设与跟踪评估指标体系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评估
下载PDF
不同坡度缓冲带径流污染净化效果及其最佳宽度 被引量:82
18
作者 王敏 吴建强 +1 位作者 黄沈发 吴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951-4956,共6页
在前期资料调研、小试试验和基地选址的基础上,选择百慕大草皮构建了2%、3%、4%和5%四种不同坡度结构的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缓冲带径流悬浮固体颗粒物(SS)截留效果显著相关,... 在前期资料调研、小试试验和基地选址的基础上,选择百慕大草皮构建了2%、3%、4%和5%四种不同坡度结构的滨岸缓冲带试验基地,开展径流污染物净化效果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坡度与缓冲带径流悬浮固体颗粒物(SS)截留效果显著相关,19m长的2%坡度缓冲带末端的SS截留率达到84%,而5%坡度只有70%;2%坡度缓冲带末端渗流出水总氮(TN)、总磷(TP)平均浓度分别比5%坡度低1.63mg·L^-1和0.1mg·L^-1,在进水TP平均浓度范围为0.9—1.0mg·L^-1时,4种不同坡度试验带的渗流出水TP浓度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水标准;通过计算,末端SS去除率为80%时,2%坡度需要的缓冲带最佳宽度为16.1m,5%坡度则为24.7m,两者相差达8.6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岸缓冲带 坡度 面源污染 最佳宽度 上海
下载PDF
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55
19
作者 蒋海燕 刘敏 +2 位作者 黄沈发 沈根祥 吴健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3-77,共5页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造成城市土壤污染、侵蚀、酸化和硬化以及土壤生物和植被退化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直接危及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造成城市土壤污染、侵蚀、酸化和硬化以及土壤生物和植被退化等一系列较为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 ,直接危及到城市居民的健康和安全 ;因此 ,城市土壤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 10多年来 ,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 ,微有机物污染 ,生源要素污染和城市土壤污染的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等诸多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就以上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总结与阐述 ,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有关城市土壤污染研究的发展重点与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城市土壤 环境与健康风险评价 复合污染 生物修复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灌水洗盐对水环境污染负荷的研究 被引量:33
20
作者 沈根祥 杨建军 +2 位作者 黄沈发 姚政 唐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4-127,共4页
针对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常用的灌水洗盐方式,通过小区和原状土柱模拟灌水洗盐试验,研究了灌水洗盐降低土壤盐渍化的效果及其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对水环境的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灌水洗盐能降低表层土壤盐分53%~64%、土壤硝态氮55%~6... 针对塑料大棚盐渍化土壤常用的灌水洗盐方式,通过小区和原状土柱模拟灌水洗盐试验,研究了灌水洗盐降低土壤盐渍化的效果及其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对水环境的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灌水洗盐能降低表层土壤盐分53%~64%、土壤硝态氮55%~60%,但使表层土壤速效磷增加了1.0~1.5倍;洗盐过程中通过径流和渗漏流失进入水环境的氮磷污染负荷为硝态氮7.66kg/hm2、铵态氮0.77kg/hm2、总氮12.71kg/hm2和总磷1.27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大棚 土壤盐渍化 灌水洗盐 面源污染 氮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