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瓣膜疾病合并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1
作者 黄浩岳 沈振亚 +4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华菲 陈一欢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3期247-247,共1页
关键词 心脏瓣膜疾病 巨大左心室 外科治疗 心血管外科
下载PDF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
2
作者 黄浩岳 沈振亚 +5 位作者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朱江 华菲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28-1029,共2页
分析164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发生肺水肿5例,肺部感染6例,灌注肺2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恢复良好。根据患者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情况和术后的呼吸系统管理,以及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恢复预后,... 分析164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情况,其中术后发生肺水肿5例,肺部感染6例,灌注肺2例。2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其余恢复良好。根据患者术前呼吸系统准备情况和术后的呼吸系统管理,以及不同情况下患者的恢复预后,探讨正确的气道准备和管理、合理的呼吸机参数设定、良好的呼吸道湿化、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以及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等与体外循环手术患者的预后情况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围手术期 呼吸系统
下载PDF
异种大动物移植模型中内皮细胞诱导的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活性变化的体外研究
3
作者 黄浩岳 沈振亚 +2 位作者 刘鸿程 孟自力 滕小梅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 探讨体外条件下猪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猴NK细胞杀伤活性的改变及其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中国猕猴的NK细胞与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猪血管内皮细胞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混合培养 ,检测NK细胞在以不同比例接触靶细胞后的... 目的 探讨体外条件下猪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猴NK细胞杀伤活性的改变及其与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中国猕猴的NK细胞与多聚甲醛固定后的猪血管内皮细胞按不同比例进行体外混合培养 ,检测NK细胞在以不同比例接触靶细胞后的杀伤活性变化以及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FN γ及TNF α含量。结果 猴NK细胞与猪血管内皮细胞混合培养后 ,在一定范围内其杀伤活性随混合比例的升高而逐步升高 ,同时其IFN γ及TNF α分泌量也不断增加。结论 NK细胞与异种靶细胞接触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移植 血管内皮细胞 诱导 NK细胞 杀伤活性
下载PDF
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65例外科临床处理
4
作者 黄浩岳 沈振亚 +4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朱江 华菲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446-448,共3页
目的总结6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术前详细检查肺动脉压力,并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术中注意心肺保护,妥善矫正畸形,并尽量缩短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支持,监测肺动脉压力,继续强心、扩血管处... 目的总结65例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术前详细检查肺动脉压力,并给予吸氧、强心、扩血管等治疗,术中注意心肺保护,妥善矫正畸形,并尽量缩短体外转流时间。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支持,监测肺动脉压力,继续强心、扩血管处理。结果65例患者中,死亡1例(1.54%),死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其余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结论外科围手术期合理处理可减少合并肺动脉高压心脏疾病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心脏疾病 治疗 胸外科手术
下载PDF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孟庆友 黄浩岳 +2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沈振亚 《河北医学》 CAS 2016年第12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究与分析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90例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保守治疗,观察组给予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随访12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次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干预率、IL-1β、INF-γ、NF-k B、VEGF表达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随访12个月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再次手术或介入率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相比IL-1β、INF-γ、NF-k B及VEGF 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相比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相比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生存率较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 STANFORD B型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下载PDF
siRNA对小鼠血管内皮细胞NF-κBp65表达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周晓彤 沈振亚 +5 位作者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焦鹏 滕小梅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探索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p65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转染入小鼠EOMA细胞,RT-PCR测定细胞... 探索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技术在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激活中的应用前景。利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作为转染试剂将化学合成的小鼠NF-κBp65的小干扰RNA(smallinterferingRNA,siRNA)转染入小鼠EOMA细胞,RT-PCR测定细胞内NF-κBp65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NF-κBp65蛋白水平。同时观察siRNA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NF-κB激活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在转染siRNA后的第24小时,细胞内NF-κBp65mRNA水平降低,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而在第48小时、72小时细胞内NF-κBp65蛋白已经无法测出;在TNF-α刺激后,转染siRNA的细胞组内NF-κBp65的表达也明显受到抑制。说明RNAi技术可以抑制NF-κBp65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小干扰RNA 核因子KB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限制性裸支架在Standord B型主动脉夹层治疗中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孟庆友 黄浩岳 +2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沈振亚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1期-,共2页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EVAR)是临床上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修复的首选方法,但其存在远期并发症,尤其是支架源性主动脉新发破口(SIDR)成为导致患者术后再次接受腔内治疗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TEVAR术后SIDR发生,有学者提... 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TEVAR)是临床上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腔内修复的首选方法,但其存在远期并发症,尤其是支架源性主动脉新发破口(SIDR)成为导致患者术后再次接受腔内治疗的原因之一.为了预防TEVAR术后SIDR发生,有学者提出在覆膜支架远端放置限制性裸支架.我院对近期采用覆膜支架联合远端限制性裸支架进行腔内修复治疗的18例患者进行了回顾研究.现报道如下: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 限制性裸支架 腔内修复 疗效
下载PDF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仲宁 沈振亚 +4 位作者 郑世营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黄浩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1-243,共3页
目的研究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在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 目的研究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4v6在55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20例正常肺组织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肺癌分期、类型、淋巴结转移及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CD44v6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与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期)成显著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术后5年生存率成负相关。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CD44v6高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的关系。检测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生存率
下载PDF
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心衰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7
9
作者 焦鹏 沈振亚 +8 位作者 惠杰 杨俊华 孟自立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刘鸿程 张卫民 李红卫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3,共3页
目的改进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获得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方法以12只太湖梅山猪为实验对象,以230次/min的频率右心室快速起搏4周后,改用190次/min的频率维持右心室起搏4周。结果230次/min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 目的改进快速右心室起搏的方法,获得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方法以12只太湖梅山猪为实验对象,以230次/min的频率右心室快速起搏4周后,改用190次/min的频率维持右心室起搏4周。结果230次/min快速起搏4周后,所有实验动物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心超显示心室壁变薄,EF、CO明显下降;心导管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在以190次/min维持4周后,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结论改进的快速右心室起搏诱导的心衰模型是稳定、持久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快速右心室起搏
下载PDF
两种术式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厚怀 沈振亚 +6 位作者 许栋生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黄浩岳 周晓彤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分析79例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 分析79例早期(T1N0M0)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手术效果,其中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21例,开胸肺叶切除术58例。比较两组间的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复发率、生存率及肺功能等情况。结果:肿瘤的组织类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及后期肺功能无显著性差异。胸腔镜组患者的年龄偏大,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发病率高,肺功能较差;与肺叶切除组相比,胸腔镜组平均住院日明显减少,局部复发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1年生存率相似(胸腔镜组95%,肺叶切除组91%),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胸腔镜组65%,肺叶切除组70%,P<0.05)。提示对有心肺功能损害的早期NSCLC患者,电视胸腔镜楔形切除术是一种可行的外科治疗,但由于局部复发率较高,只要患者心肺功能能耐受,仍应首选肺叶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肺切除术 胸腔镜
下载PDF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SCA-1^+/CD45^+/CD31^+亚群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4 位作者 滕小梅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丁英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2期3706-3708,共3页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 目的: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BMSCs)亚群SCA-1+/CD45+/CD31+在心肌修复中作用。方法:以小鼠心脏干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检测mBMSCs后以CD45、CD31为标准分选得到四个亚群。各亚群及未分选群和心肌细胞共培养后检测α-actin、Cx43、Desmin、cTnI的表达。将SCA-1+/CD45+/CD31+注入心梗小鼠体内完成心功能测定及心脏DIR成像检查。结果:各组均表达心肌特异性分化抗原。SCA-1+/CD45+/CD31+表达的量更多。心脏彩超及心脏DIR成像提示SCA-1+/CD45+/CD31+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及未分选群。结论:mBMSCs为一多克隆的细胞群体。SCA-1+/CD45+/CD31+向心肌定向分化及改善心功能方面优于其他亚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亚群
下载PDF
三种阳离子转染试剂对小鼠血管瘤内皮细胞转染效率及细胞毒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晓彤 沈振亚 +5 位作者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焦鹏 滕小梅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4-256,共3页
目的从三种常用的阳离子转染试剂中筛选出对小鼠血管瘤内皮细胞(EOMA)有较高转染效率和较低细胞毒性的转染试剂。方法以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为报告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ip... 目的从三种常用的阳离子转染试剂中筛选出对小鼠血管瘤内皮细胞(EOMA)有较高转染效率和较低细胞毒性的转染试剂。方法以含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为报告基因,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LipofectamineTM PLUS和阳离子聚合物JetPEITM为转染试剂,按照转染试剂盒的说明优化其转染条件,分别转染EOMA细胞,24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MTT法检测各转染条件下对EOMA的细胞毒性。结果经优化转染条件,LipofectamineTMPLUS和JetPEITM转染的细胞中阳性细胞的最高比例分别为45%和47%,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的细胞中荧光蛋白表达的比例最高(>80%),Lipofecta-mineTM2000试剂在最高转染效率的剂量下仍然保证了80%的细胞存活率。结论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对小鼠EOMA细胞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和较低的细胞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内皮细胞 基因转染 阳离子脂质体 阳离子聚合物 细胞毒性
下载PDF
高龄食管贲门癌109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一欢 沈振亚 +6 位作者 于曙东 朱江 余云生 叶文学 焦鹏 黄浩岳 华菲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45-345,347,共2页
关键词 高龄 食管癌 贲门癌 并发症
下载PDF
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在TEVAR治疗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孟庆友 沈振亚 +2 位作者 黄浩岳 余云生 叶文学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17年第4期322-326,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术中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25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病人实施TEVAR治疗。采用预开窗技术保留弓... 目的:回顾性分析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thro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术中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 :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25例累及主动脉弓部病变病人实施TEVAR治疗。采用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动脉。应用3种方法处理:(1)窗口预留导丝法4例;(2)窗口4点标记法6例;(3)主动脉翻转效应结合2点标记法15例。其中单开窗22例,双开窗3例。分析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和近期临床结果。结果:本研究技术成功率为92.0%(23/25),失败2例改行烟囱支架。术后血管造影示各开窗血管血流通畅,支架形态良好,少量近端内漏2例(8.0%)。手术时间0.5~3 h。无卒中和心肌梗死发生。随访20例(80.0%),随访时间(180.2±6.0)(15~390)d。血管通畅率为100%,无内漏。结论:应用预开窗技术保留弓上分支血管在TEVAR治疗中具有创伤小、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较低等优点。需进一步随访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主动脉弓病变 预开窗技术
原文传递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小干扰RNA转染EOMA细胞时转染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晓彤 沈振亚 +5 位作者 于曙东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焦鹏 滕小梅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6期507-510,共4页
目的优化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将小鼠NF-κB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EOMA细胞时的转染条件。方法将1.0μl和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与20 pmol、30 pmol4、0 pmol5、0 pmol6、0pmol的带荧光标记的siRNA分别组合... 目的优化在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将小鼠NF-κB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入EOMA细胞时的转染条件。方法将1.0μl和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与20 pmol、30 pmol4、0 pmol5、0 pmol6、0pmol的带荧光标记的siRNA分别组合,制备成相应的转染混合物,转染小鼠血管瘤内皮细胞(EOMA细胞),于转染24 h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率、MTT法检测各转染条件下EOMA的细胞活性。结果在siRNA量相同的情况下,分别采用1.0μl和1.5μl的LipofectamineTM2000进行转染其转染效率、细胞毒性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混合物中siRNA浓度为50 pmol时,转染效率最高达到86%,继续增加siRNA的浓度,转染效率提高并不明显;siRNA浓度为60 pmol时转染混合物表现出较高的细胞毒性。结论以1.0μl LipofectamineTM2000与50pmol的siRNA组成转染混合物可以实现对EOMA细胞高效转染并保持较高的细胞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脂质体 小干扰RNA 转染 血管内皮细胞
下载PDF
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菲 沈振亚 +4 位作者 朱江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陈一欢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28-1530,共3页
目的总结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SOCC)的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合并心脏恶液质的瓣膜手术病例。结果15例患者术后存活13例,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伴重度肺部感染,其余患... 目的总结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SOCC)的外科围手术期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5例合并心脏恶液质的瓣膜手术病例。结果15例患者术后存活13例,早期死亡2例,死亡原因1例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为呼吸功能衰竭伴重度肺部感染,其余患者痊愈出院。结论对于瓣膜病变合并心脏恶液质患者,需要充分重视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营养支持及多器官功能的维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恶液质 瓣膜置换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成人法洛四联症60例外科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继刚 沈振亚 +3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丁英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18-319,共2页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成人TOF外科治疗60例,全组均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5例肺动脉瓣狭窄,其中4例重度狭窄行成型术不满意或无法成型,而行跨环补片,2例因冠状动脉畸形而行(20~22)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果:... 目的:探讨成人法洛四联症(TOF)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成人TOF外科治疗60例,全组均有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5例肺动脉瓣狭窄,其中4例重度狭窄行成型术不满意或无法成型,而行跨环补片,2例因冠状动脉畸形而行(20~22)号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结果:本组术后死亡5例,病死率8.3%。死于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无法停机2例,灌注肺1例。结论:成人TOF手术效果确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洛四联症 心脏外科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成人
下载PDF
快速右室起搏建立动物心力衰竭模型 被引量:7
18
作者 惠杰 沈振亚 +11 位作者 焦鹏 杨俊华 余云生 孟自立 叶文学 黄浩岳 刘鸿程 张卫民 李红卫 方祖祥 杨向军 蒋文平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4年第6期470-472,共3页
为建立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动物模型 ,选择太湖梅山猪 12只 ,采用快速 (2 30次 /分 )右室起搏 4周 ,之后改用 190次 /分的频率维持右室起搏 4周。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 ,观察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心功能参数。结... 为建立稳定的慢性终末期心力衰竭 (简称心衰 )动物模型 ,选择太湖梅山猪 12只 ,采用快速 (2 30次 /分 )右室起搏 4周 ,之后改用 190次 /分的频率维持右室起搏 4周。并应用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 ,观察猪在实验的不同阶段心功能参数。结果 :快速起搏 4周后 ,所有猪均出现明显的充血性心衰的表现 ;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室壁变薄、射血分数、心输出量明显下降 ;心导管检查结果示肺动脉压、右房压、肺动脉楔压升高 ,而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和动脉压降低 ;在以 190次 /分维持 4周后 ,上述参数仍保持稳定。结论 :快速右室起搏可建立稳定、持久的慢性终末期心衰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力衰竭 动物模型 快速右室起搏
下载PDF
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2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一欢 沈振亚 +3 位作者 余云生 叶文学 黄浩岳 华菲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0期100-101,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6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2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随访3~27个月,其中心功能改善至Ⅰ级者15例,Ⅱ级者8例;... 目的观察老年(≥65岁)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疗效。方法老年心脏瓣膜病患者27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术3例,主动脉瓣置换术8例。结果 24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出院,随访3~27个月,其中心功能改善至Ⅰ级者15例,Ⅱ级者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7例,经治疗后均恢复。本组死亡3例。结论老年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心脏瓣膜置换术
下载PDF
转染AKT1基因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猪缺血性心肌病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云生 郭世强 +6 位作者 虞桂平 叶文学 黄浩岳 陈一欢 华菲 谷涌泉 沈振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9期9616-9624,共9页
背景:干细胞移植早期出现的大量细胞缺失可明显影响移植效果,目前已证实AKT1基因的过表达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目的:探讨过表达AKT1基因的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否在体内缺氧状态下抑制干细胞凋亡,及其修复受损心肌的效果。设计... 背景:干细胞移植早期出现的大量细胞缺失可明显影响移植效果,目前已证实AKT1基因的过表达能明显抑制细胞凋亡。目的:探讨过表达AKT1基因的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能否在体内缺氧状态下抑制干细胞凋亡,及其修复受损心肌的效果。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02在苏州大学完成。材料:健康雄性梅山猪24只,由苏州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方法:扩增AKT1 cDNA基因,并构建表达载体。扩增后,使用慢病毒转染系统进行基因重组,以其为载体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AKT1基因的猪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行BrdU标记。24只猪均应用明胶海绵栓塞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后4周,随机均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性处理;DMEM组行冠脉内注射DMEM液5mL;单纯细胞移植组行冠脉内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5mL(1×107个细胞);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同法注射等量转染AKT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主要观察指标:载体酶切鉴定和测序验证结果,心脏磁共振检查评估心功能,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ELISA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结果:①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表明所获取的cDNA为AKT1的CDS功能区基因;转染入293T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4,48h后,均可检测到强荧光出现;其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量与已知分子量相符,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转染2周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稳定转录AKT1,其AKT1-mRNA的转录水平是原代细胞的120倍。②细胞移植前,梗死心脏的左室舒张末径增加,每搏量明显下降。与移植前比较,移植后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心功能明显改善,梗死区的收缩功能和血流灌注均有所改善,左室腔缩小,梗死区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增加,且AKT转染细胞移植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③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模型对照组、DMEM组梗死区纤维化明显;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梗死区均可见岛样心肌组织,且后者含有较丰富的小血管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移植4周后单纯细胞移植组、AKT转染细胞移植组心肌切片中均发现有VWF及Cx-43阳性表达,且后组Brdu和Cx-43双阳性细胞占所有Brdu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前组(P<0.05)。④细胞移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1周后达峰值,后逐渐下降,至4周后接近正常水平;而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至4周后明显低于同期模型对照组、DMEM组(P<0.05),且明显低于移植前水平(P<0.05)。结论:使用携带目的基因AKT1的慢病毒系统转染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使其长期稳定过表达AKT1,移植体内后可能通过防止梗死区变薄、抑制收缩功能异常而改善左室功能,同时AKT1的过表达可显著改善梗死后心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转染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自体移植 心肌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