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2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磷脂综合征合并颈内动脉闭塞患者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一例
1
作者 孙建飞 吴一娜 +1 位作者 朱时杰 黄清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 抗磷脂综合征(APS)是一种少见具有高致栓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APS合并非急性脑供血动脉闭塞的最佳治疗方案仍不明确。作者报道1例采用药物涂层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进行再通治疗的APS合并颈内动脉非急性闭塞患者,术后7个月DSA复查血管保持通畅。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无支架置入的特点,可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在该类高致栓性患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磷脂综合征 颈动脉闭塞 球囊扩张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腰椎穿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9
2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周晓平 洪波 赵文元 何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784-786,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 目的 :探讨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后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方法 :对 88例颅内动脉瘤性 SAH患者 ,在超早期行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 GDC)栓塞术后 ,实施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 ,通过临床症状、经颅多普勒超声 ( TCD)及脑血管造影、ECT判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1 1例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 ,平均随访 1 1个月 ,恢复良好 1 0例 ,中度致残 1例。无引流相关并发症。结论 :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可以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引流血管收缩物质 ,预防血管痉挛的发生及缓解痉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穿刺 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SAH
下载PDF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8
3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 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 ,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61处 (2 3处为后循环狭窄 ,3 8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 ,血管狭窄程度减为 0 %~ 3 2 % ,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 3~ 3 0个月 ,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 ;DSA随访 4 3例患者 ,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 ,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疗效 球囊膨胀型支架 影像学检查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8
4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4-227,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 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 ,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 2 8处 (1 3处为后循环狭窄 ,1 5处为前循环狭窄 ) ,支架均 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 1 8~ 39个月 (平均2 4 .3个月 ) ,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 ;DSA随访 2 0例患者 ,4例血管再狭窄 (狭窄面积在 5 0 %以上 ) ,侧支血管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颅内动脉狭窄 脑缺血 影像学 治疗方法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被引量:9
5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5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张鑫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93-195,共3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和初步经验。方法 对2 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反复短暂性缺血发作 (TIA)或有明显脑缺血症状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术后常规给予抗血小板治疗 ,血管造影及TCD、SPECT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 狭窄的血管均成功地进行扩张 ,术前术后狭窄程度分别为 (78.3± 4 .7) %与 (15 .6± 4 .4 ) % ,术后残余狭窄程度均小于 3 0 %。临床随访无TIA或脑梗死再发 ,DSA随访无血管再狭窄发生 ,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SPECT检查显示脑血流明显改善。 1例发生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介入治疗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 影像学检查 脑卒中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在颅内宽颈及梭形动脉瘤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张珑 周晓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6-168,I001,共4页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冠脉支架横跨于 6例颅内梭形动脉瘤 2 4例宽颈动脉瘤瘤颈后释放 ,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结果  2 6例动脉瘤致密填塞... 目的 探讨使用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颅内梭形及宽颈动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将冠脉支架横跨于 6例颅内梭形动脉瘤 2 4例宽颈动脉瘤瘤颈后释放 ,通过支架的网孔在动脉瘤腔填塞GDC。结果  2 6例动脉瘤致密填塞 ,4例大部分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除 5例发生支架移位 ,2例颈内动脉一过性痉挛外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 ,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血管内支架作为腔内隔绝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治疗 脑动脉瘤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支架植入术 宽颈动脉瘤 梭形动脉瘤
下载PDF
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辛涛 洪波 许奕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0-14,共5页
目的 研究腰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防治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引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设立引流组和对照组 ,引流组于第 2次注血后即开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 目的 研究腰池持续引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的防治作用 ,并进一步探讨引流的作用机制。方法 经皮枕大池 2次注血法建立犬SAH动物模型 ,设立引流组和对照组 ,引流组于第 2次注血后即开始腰椎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 ,动态测定两组脑脊液中红细胞 (RBC)、内皮素 1(ET 1)和一氧化氮 (NO)含量 ,脑血管造影确定脑血管痉挛程度 (%reductionofbasilararterydiamiter,%RBAD)。对两组CVS的影像学结果及脑脊液中RBC、ET 1和NO含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AH后引流组CVS例数少 ,痉挛程度轻。引流组脑脊液中红细胞清除速率快 ,ET 1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NO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SAH后腰池持续引流通过清除蛛网膜下腔致痉挛物质 ,改变脑脊液中ET 1和NO的含量 ,可以预防和缓解血管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腰池持续引流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 被引量:142
8
作者 黄清海 杨鹏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606-616,共11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损伤等因素导致局部的血管壁损害,在血流动力学负荷和其他因素作用下,逐渐扩张形成的异常膨出。人群中颅内动脉瘤的患病率约为2%~7%,任何年龄均可发病,40~60岁常见,但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及种族差异^[1-2]。一项经动脉脑血管造影研究提示亚洲人群中颅内动脉瘤患病率约为2.5%~3.0%^[3]。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其中10%~15%的患者来不及就医直接猝死,首次出血病死率高达35%,再次出血病死率则达60%~80%,幸存者亦多有残疾^[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专家 中国 先天发育异常 亚洲人群 破裂出血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颅内破裂动脉瘤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治疗时机的选择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周晓平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06-207,共2页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 ,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 ,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 16 1枚动... 目的 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治疗的时机选择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 130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应用GDC栓塞 ,根据破裂出血后至栓塞时间分组 ,分析栓塞程度、并发症及临床预后与手术时机之间的关系。结果  130例 16 1枚动脉瘤均得到栓塞 ,超早期治疗致密栓塞率为 89 11% ,早期治疗与延迟治疗 (72h以上 )分别为 80 5 6 %、75 % ,7 6 9%患者发生手术并发症 ,89 2 3%患者恢复满意。结论 尽早采用GDC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 ,栓塞满意 ,并发症少 ,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GDC 治疗时机 栓塞治疗 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复发的血流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黄清海 卢海涛 +4 位作者 吴永发 向建平 孟晖 王盛章 刘建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匹配动脉瘤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条件,选择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患者各10例,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分析两组动脉... 目的探讨血流动力学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后复发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6月—2009年10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神经外科,通过匹配动脉瘤部位、大小和形态等条件,选择复发与未复发动脉瘤患者各10例,采用数值模拟的计算方法,分析两组动脉瘤瘤颈不同部位,包括壁面切应力、压力和血流速度在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结果动脉瘤复发组的瘤颈近侧、中心及远侧3个部位的壁面切应力的中位数(范围)分别为3.19(0.92~22.73)、3.19(1.04~23.01)和5.03(1.88~23.06)Pa,在瘤颈远侧端的壁面切应力明显高于瘤颈中心部位和瘤颈近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未复发组相应的三个部位的切应力分别为5.61(0.96~9.59)、5.55(4.56~7.88)、5.88(4.06~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组及未复发组的瘤颈近侧、中心及远侧的血流速度及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后,局部高壁面切应力与动脉瘤复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血流动力学 复发
下载PDF
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清海 许奕 +3 位作者 洪波 赵文元 封灏 刘建民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399-402,共4页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 目的探讨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及其血管内栓塞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经验。采用载瘤动脉闭塞3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2例,单纯瘤内弹簧圈栓塞23例,单纯弹簧圈治疗失败后改行开颅手术1例。结果28例血管内栓塞治疗获得成功。25例采用弹簧圈瘤内填塞病人中,致密栓塞22例(88.0%),大部栓塞2例(8.0%),部分栓塞1例(4.0%)。术后死亡2例(6.9%),重残2例(6.9%),轻残2例(6.9%),余病人恢复良好。采用DSA随访14例,MRA随访5例;显示复发2例(10.5%),其中1例为术后3年发生再出血病例,行再次栓塞治疗。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远侧大脑前动脉动脉瘤安全有效,但具有一定的复发率,需长期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远侧大脑前动脉 栓塞 治疗性 支架 弹簧圈
下载PDF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并发低血压的防治 被引量:8
12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2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75-175,共1页
目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发生迷走反射引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 ,严重者可导致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本研究主要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膨胀支架治疗颅外... 目的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中发生迷走反射引起血压降低及心动过缓 ,严重者可导致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本研究主要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围手术期中发生低血压的发生率、预测因素、治疗及其对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 应用自膨胀支架治疗颅外颈动脉狭窄 (5 0 %以上 ) 32 6例。记录术前、术中及术后的血压变化情况 ,回顾性分析低血压 (收缩压 <90mmHg)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 本组发生术中血压改变 2 0 6例 ,其中 8例血压升高 (1例为过度灌注脑出血 ) ,198例发生血压降低 ;4 5例血压低于 90mmHg(持续时间在 4min~ 11d) ,经过静脉内持续微泵给予多巴胺或去氧肾上腺素后逐渐恢复 ,无 1例发生与血压降低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 6例高血压患者长期随访 (6~ 2 5个月 ,平均 13.9个月 )显示血压恢复正常。发生于颈总动脉分叉部者 2 7例 ,颈内动脉开口处 14例 ,单纯颈内动脉狭窄 4例。采用球囊成形 +支架植入术者中发生严重低血压者 4 1例 (2 % ,4 2 0 0例 )。结论 支架成形术中并发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最为主要的预测因素是病变部位以及是否采用球囊进行扩张成形应用。应用多巴胺能药物多能治疗该并发症 ,且不增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支架成形术 围手术期
下载PDF
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池持续引流前后脑脊液中NO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4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周晓平 赵文元 辛涛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其对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50例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25例、对照组25例。引流组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立即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 目的 探讨腰池持续引流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效果及其对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影响。方法 50例破裂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引流组25例、对照组25例。引流组在电解可脱弹簧圈(GDC)栓塞术后立即实施腰池持续引流,对照组行间断腰椎穿刺。脑脊液NO浓度采用铜粒子还原法测定。结果 引流组中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2例,对照组7例。血管痉挛患者的NO浓度明显降低,引流组脑脊液中NO浓度在出血后第5d起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腰池持续引流可有效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提高脑脊液中NO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脊液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引流 一氧化氮 SAH
下载PDF
中国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诊疗指导规范 被引量:94
14
作者 黄清海 杨鹏飞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4-392,共9页
1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8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显示,aS 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 1背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 SAH)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脑血管疾病,占所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85%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研究显示,aS AH在世界范围内的总体年发病率约为9.1/10万,芬兰和日本aSAH年发病率可分别达22.5/10万与27.0/10万,我国北京地区aSAH的年发病率为2/10万,低于世界范围总体年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诊治规范
下载PDF
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黄清海 张永巍 +3 位作者 刘建民 洪波 许奕 赵文元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4-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 目的探讨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对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率>50%,并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血管超声、MR血管成像及DSA进行影像学随访。结果①23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平均狭窄率从术前的(70±8)%降至(10±6)%。无手术并发症发生。②术后临床随访3~25个月,无一例患者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复发;19例症状改善。21例超声随访无再狭窄发生,12例接受6个月以上的血管造影随访,无一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或支架变形。结论应用自膨式颈动脉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中、重度狭窄,短期是安全、有效的,可防止支架变形并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但长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支架 血管成形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难治性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初步结果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3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赵文元 周晓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 5例颅内动脉瘤 ,其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 ,基底动脉宽颈瘤 1例和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复发 2例。 3...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 (GDC)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支架结合GDC治疗 5例颅内动脉瘤 ,其中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2例 ,基底动脉宽颈瘤 1例和后交通宽颈动脉瘤复发 2例。 3例支架跨重要侧支血管及穿动脉放置。通过支架上的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 ,继续GDC填塞。结果  4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1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及侧支血管通畅 ,1例术后出现动眼神经麻痹 ,3个月后恢复。影像学随访 3~ 6个月 ,无支架内狭窄。结论 联合使用支架及GDC是治疗分叉部宽颈动脉瘤及复发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支架覆盖重要动脉开口并不影响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GDC 血管内支架 填塞 宽颈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 复发 侧支血管 难治性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颅内动脉及颅外椎动脉狭窄 被引量:21
17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3 位作者 洪波 许奕 赵瑞 陈军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55-57,共3页
目的总结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经验,以探讨其短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直接支架成形术,治疗53例反复TIA或脑梗死后恢复良好、狭窄程度>50%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术后常规抗... 目的总结药物洗脱支架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的经验,以探讨其短中期疗效、安全性及预防再狭窄的作用。方法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直接支架成形术,治疗53例反复TIA或脑梗死后恢复良好、狭窄程度>50%且常规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人。术后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并定期进行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53例病人共55处脑动脉狭窄,其中颅内动脉47处,颅外动脉8处。均采用药物洗脱支架进行治疗。51例共53处狭窄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Cypher支架51枚,Taxus支架2枚)。平均狭窄程度从术前(74.5±6.7)%减少至(8.7±4.4)%。3例发生穿支血管闭塞症状。术后随访2 ̄14个月,仅1例病人因再狭窄复发TIA,其他病人无TIA或卒中复发。血管造影随访3 ̄12个月,平均6.4个月,共30例(56.6%),1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2例支架近端轻度狭窄(<50%)。结论药物涂层支架治疗脑供血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与裸支架比较,药物涂层支架能显著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血管成形术:支架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动脉瘤内流体力学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黄清海 张星 +3 位作者 施洋 余钊胜 邵雪明 刘建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动脉瘤内流体力学的特征,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宽颈与窄颈两种弯曲管侧壁型动脉瘤血液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宽颈动脉瘤内流速在任一时间点内均高于窄颈动脉瘤。瘤颈部的壁面切应力...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脑动脉瘤内流体力学的特征,为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宽颈与窄颈两种弯曲管侧壁型动脉瘤血液动力学三维数值模型,采用Fluent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宽颈动脉瘤内流速在任一时间点内均高于窄颈动脉瘤。瘤颈部的壁面切应力高于其他部位。瘤内压力场与瘤颈处载瘤动脉内压力值一致。结论宽颈动脉瘤较窄颈动脉瘤内血流动力学更加复杂,数值模拟研究有助于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脉瘤 血液动力学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1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 ,了解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 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并在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影像学随访结果 ,了解支架技术在脑动脉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6 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 ,并在术后行脑血管造影及临床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支架 ,4 7例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 ,1 5例大部填塞 ,载瘤动脉通畅。 1~ 6个月造影随访 5 6例动脉瘤内无造影剂显影 ,4例仍有瘤颈残留 ,1例复发而再次治疗 ;1 2~ 37个月随访 4 3例中 ,2例瘤颈残余 ,1例动脉瘤复发 ,其余完全闭塞 ,弹簧圈形态无改变。结论 血管内支架植入后明显改变瘤内血流动力学并促进血栓形成 ,通过促进瘤颈内膜形成达到影像学治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 弹簧圈 颅内宽颈动脉瘤 影像学 介入治疗 肿瘤
下载PDF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清海 刘建民 +1 位作者 许奕 洪波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14例 ,其中 3例为无症状者。结果 ...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资料与方法 自 2 0 0 0年 12月~ 2 0 0 1年 6月 ,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CEA)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 14例 ,其中 3例为无症状者。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 (82 .3± 5 .1) %、(17.0± 3.8) %。1例术中发生同侧颞叶梗死但恢复良好 ,无其他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 1年以上无 1例缺血再发作 ,影像学检查无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治疗 高危颈动脉狭窄 可行性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