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吻合血管的口止母和趾短伸肌移植修复晚期面瘫 被引量:6
1
作者 黄渭清 王先成 +8 位作者 乔群 赵玉明 杨红岩 王丛峰 闫迎军 宋可新 冯锐 曾昂 白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2003年4月~2005年4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以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26例,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16~65岁。病程6个月~60年。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肌腹埋藏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或面动、静脉吻合,修复面瘫的口鼻畸形及运动障碍。术后采用Douglasl临床指标及Stennert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26例患者的静态外观均即刻恢复双侧对称;均获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后有明显的动态外观恢复:病史在2年以上者23例,除1例仅有轻微口角动度恢复外,余22例术后均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病史在2年以下者3例,仅1例可自然微笑并基本对称地暴露牙齿,1例可微笑但不能对称暴露牙齿,另1例仅有口角动作但不能有协调的表情。经Douglas指标评价,效果为“卅”者共23例。经Stennert评分术前术后差值在5分以上者22例。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术式简便、创伤小、疗程短、效果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趾短伸肌 拇短伸肌 去神经
下载PDF
、趾短伸肌应用解剖及去神经游离移植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渭清 李森恺 +3 位作者 马晓冰 李养群 徐军 严义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 目的:旨在为、趾短伸肌去神经游离移植修复腭裂、腭咽闭合不全、面瘫等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①对22只足标本的、趾短伸肌的形态变异及神经支配进行解剖观察;②在109例手术中以神经刺激仪确认、趾短伸肌的神经,并测肌的长度,体积及重量。结果:①、趾短伸肌与长腱合并机会分别为55.7%、62.8%;趾短伸肌发出腱至第5趾的占76.9%;②肌的神经支配三种类型比率分别是24.4%、32.8%、42.7%;③肌的长度在8.3~13.1cm,体积1.8~3.1cm3,重量1.9~3.2g。结论:、趾短伸肌肌腱有与长腱合并的变异,趾短伸肌腱常有发出第五趾者;神经支配有三型;肌的长度、重量、体积适合肌肉游离移植的成活,是腭裂、腭咽闭合不全、尿道上裂及面瘫等外科治疗可靠的组织移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游离移植 解剖
下载PDF
腮腺外面神经颊支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2 位作者 闫迎军 方薛泉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6期679-681,i0007,共4页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颊支 面瘫 除皱术
下载PDF
应用双侧颊肌粘膜瓣修复红唇缺损 被引量:2
4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1 位作者 方薛泉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246-1248,共3页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 下唇外伤及肿瘤切除常常造成红唇缺损,而红唇缺损在外形与功能上都非常重要,较小的红唇缺损可通过局部红唇直接拉拢缝合或局部红唇瓣转移来修复,但红唇缺损超过3/4以上全长或2/3厚度时,常规方法不能奏效,所以我们运用颊肌粘膜瓣转移的方法修复红唇缺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颊肌粘膜瓣 红唇缺损 修复 肿瘤切除 唇外伤 转移
下载PDF
局部面部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面颊部晚期外伤性面瘫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渭清 方柏荣 方薛泉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961-963,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外伤切口入路,分离两侧的面肌包含SMAS筋膜,以外伤切口为长轴形成对偶肌肉瓣后互换,缝合;切口行连续"W"改形。结果:本组修复晚期外伤... 目的:探讨应用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以外伤切口入路,分离两侧的面肌包含SMAS筋膜,以外伤切口为长轴形成对偶肌肉瓣后互换,缝合;切口行连续"W"改形。结果:本组修复晚期外伤性面瘫12例,术后恢复了静态的口角对称及一定的自主口部运动,尚无失败的病例。术后随访6个月,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局部面肌肌肉瓣转移可动态修复晚期面颊部外伤性面瘫所致的口鼻歪斜畸形并能重建部分口部表情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肌 动态修复 晚期面瘫 外伤性
下载PDF
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 被引量:4
6
作者 黄渭清 王先成 +5 位作者 赵玉明 闫迎军 冯锐 曾昂 白明 乔群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5年3月,采用吻合血管去神经的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修复晚期面瘫患者共26例,将肌肉的肌腱端悬吊于患侧的鼻翼、鼻唇沟中点、口角及颏窝上,肌腹放置于咬肌的支配神经周围,并进行跗外侧动、静脉与颞浅动、静脉的吻合,修复由面瘫引起的口角畸形及运动障碍。结果术后即刻可矫正面部静态外观;1个月后可活动患侧口角;3个月后经训练可恢复微笑;6个月后口部活动恢复正常者23例占88%,较正常者2例占8%,略有改善者1例占4%。结论吻合血管的去神经小肌肉游离移植动态修复晚期面瘫,其肌肉无液化、萎缩少、成活可靠、神经再生确实,是重建面部表情及恢复口角功能的较成熟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瘫 显微外科 小肌肉 去神经
下载PDF
以自然生理结构指导的重睑术切开法设计 被引量:2
7
作者 黄渭清 《中国生物美容》 2010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获得效果肯定外观自然重睑线的手术方法。方法以自然生理结构为指导,于内眦韧带上的眼睑切线方向进行设计。结果对589例单睑患者行该组切开法重睑术,术后获良好效果,满意率100%。结论以人体生理结构内眦韧带为标志的切开法重睑... 目的探讨获得效果肯定外观自然重睑线的手术方法。方法以自然生理结构为指导,于内眦韧带上的眼睑切线方向进行设计。结果对589例单睑患者行该组切开法重睑术,术后获良好效果,满意率100%。结论以人体生理结构内眦韧带为标志的切开法重睑术,效果肯定,外形自然,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睑术 生理结构 设计
下载PDF
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的整形外科治疗
8
作者 黄渭清 《协和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348-351,共4页
目的 探讨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16~49岁,半侧颜面萎缩平均发病时间6.9年(5~30年),面瘫平均发病时... 目的 探讨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北京协和医院整形外科收治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共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16~49岁,半侧颜面萎缩平均发病时间6.9年(5~30年),面瘫平均发病时间4.5年(2~18年)。手术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畸形情况设计相应的手术方案重建患侧外形与功能,多种方法综合应用,4例采取真皮脂肪充填、2例腹股沟真皮脂肪瓣游离移植及6例小肌肉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充填并悬吊治疗半侧颜面萎缩畸形合并面瘫,为获得更好的对称效果还将鼻唇沟进行悬吊和对移植物边缘凹陷区域进行脂肪颗粒注射。结果 本组12例患者术后脂肪筋膜瓣全部成活,供区切口愈合良好,无脂肪液化及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0.5~6年,所有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轮廓修正理想。结论 半侧颜面萎缩合并面瘫患者通过真皮脂肪游离移植结合小肌肉游离移植的方法治疗,能获得较好的对称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行性半侧颜面萎缩 面瘫 综合治疗
下载PDF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修复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养群 李森恺 +4 位作者 杨明勇 黄渭清 翟弘峰 霍然 李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28-329,共2页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 目的 探讨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颜面部、鼻部及下睑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1994年~ 1999年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 ,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 ,皮瓣最大范围 3cm× 5 cm。皮瓣带蒂岛状移位至颜面部创面 ,共修复下睑外翻、鼻部、面部瘢痕及色素痣切除后的组织缺损 12例。结果 术后 12例皮瓣完全成活 ,随访 2年 ,疗效良好。皮瓣宽在 3cm以下时供区均可直接缝合 ,术后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结论 眼轮匝肌是一个多元血管供血的肌肉 ,以其眶部肌肉为蒂的同侧颞部无毛区岛状小皮瓣是修复颜面部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一个可行方法。但颜面部组织缺损面积较大时 ,供区缝合困难 ,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面部软组织缺损 手术方法 眼轮匝肌蒂颞部皮瓣 修复
下载PDF
女性乳房的美学
10
作者 黄渭清 《健康人生》 2017年第3期54-55,共2页
作为整形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整形美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的关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缺乏乳房美学的知识,在乳房整形美容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 例一:有人认为尽管自己的乳房与周围女性相比亳不逊色,与欧美女性相比则相差甚远... 作为整形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乳房整形美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的关注.但现实生活中,许多女性缺乏乳房美学的知识,在乳房整形美容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 例一:有人认为尽管自己的乳房与周围女性相比亳不逊色,与欧美女性相比则相差甚远,因此选择手术隆乳以“与国际接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乳房 乳头内陷 乳房发育 隆乳术 乳房下皱襞 乳房整形 小乳症 乳房下垂
下载PDF
鼻中隔软骨粘膜瓣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1
作者 赵振民 李森恺 +3 位作者 严义坪 杨明勇 李养群 黄渭清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16,T001,共4页
目的 :研究从鼻旁区进入鼻中隔的血管 ,为设计鼻中隔软骨粘膜岛状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的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溶液。在 3 .5倍的手术放大镜... 目的 :研究从鼻旁区进入鼻中隔的血管 ,为设计鼻中隔软骨粘膜岛状瓣修复眼睑衬里和睑板的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新鲜成年尸体标本从颈总动脉灌注红色乳胶 ,在 2具尸体标本的面静脉内注入兰色乳胶溶液。在 3 .5倍的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 ,显露鼻中隔的血管和进入鼻中隔的鼻区血管。结果 :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基底神经进入鼻中隔的前下部 ,参与犁氏区克氏动脉丛的组成 ,与鼻中隔前部和后部的血管相互吻合。结论 :以鼻翼基底动脉和鼻翼基底神经为血管神经蒂的岛状鼻中隔软骨粘膜瓣 ,可转移到眶区修复眼睑衬里粘膜和睑板的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中隔 岛状鼻中膈软骨粘膜瓣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从解剖学角度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可行性 被引量:12
12
作者 闫迎军 黄渭清 +2 位作者 方柏荣 王晓军 乔群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00-902,共3页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 目的:以解剖学研究为基础,探讨应用锯齿线行面部提升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层次。方法:对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进行头面部逐层解剖,观察面部脂肪分布与眶上血管神经、滑车上血管神经、面神经的走行特点。结果:额正中部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1.9±0.2)mm,颞部发际缘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2.4±0.3)mm,面颊部颊脂肪垫处皮肤与皮下组织的厚度(3.1±0.4)mm。眶上血管神经分为内侧支和外侧支,分别穿过额肌、帽状腱膜进入头皮。滑车上血管神经穿过额肌分布于近中线的额部皮肤。面神经颞支向前上方走行于颞浅筋膜深面。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走行于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的深面,其分支相互吻合呈立体网格状。结论:额部于额肌深面、颞部于颞浅筋膜浅面、面颊部于SMAS浅面,是锯齿线的安全植入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线 面部提升术 解剖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保国 乔群 +2 位作者 黄渭清 戚征 王友彬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27-629,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于2009.1~2009.12间,以30例成人背部取皮后的创面为研究对象,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与非高压氧治疗组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15例取皮后的供皮区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在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于2009.1~2009.12间,以30例成人背部取皮后的创面为研究对象,比较高压氧治疗组与非高压氧治疗组的供皮区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15例取皮后的供皮区创面进行高压氧治疗后创面愈合快,平均时间为10天,供皮区创面愈合的色泽红润,内层敷料脱落早,无创面感染。15例未行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慢,平均愈合时间为17天,且出院时内层敷料尚未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感染。两组患者以供皮区创面内层敷料完全揭除的时间为判定标准,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取皮术后行高压氧治疗可以明显促进供皮区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供皮区创面 促进 愈合
下载PDF
如何预防术后瘢痕形成
14
作者 黄渭清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8年第6期26-26,共1页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外伤,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大多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治愈.然而外科手术后刀口处瘢痕增生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手术后能否瘢痕不明显?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在临床上可以采取以... 生活中人们难免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外伤,轻者不治自愈,重者大多需要借助外科手术治愈.然而外科手术后刀口处瘢痕增生常常给人们带来很多烦恼,手术后能否瘢痕不明显?这一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绝对有效的解决方法,但在临床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对瘢痕增生加以预防,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瘢痕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刀口 瘢痕形成 预防 瘢痕增生 外科手术
下载PDF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修复鼻背瘢痕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养群 李森恺 +3 位作者 唐勇 杨明勇 黄渭清 周传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上臂内侧扩张皮瓣 修复 鼻背瘢痕
下载PDF
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16
作者 王春虎 黄渭清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610-613,共4页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或角膜瘢痕。至今为止,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本文即对瘢... 瘢痕疙瘩是一种过多胶原沉积导致的纤维增生性疾病,它常在易感人群中发生,为一种超过损伤边界的皮肤或角膜瘢痕。至今为止,瘢痕疙瘩的治疗仍很复杂和困难。目前认为,多种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最有效和最安全的治疗策略。本文即对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方法 瘢痕疙瘩 纤维增生性疾病 胶原沉积 易感人群 角膜瘢痕 进展综述
下载PDF
脑源性生长因子与神经损伤的修复及再生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保国 黄渭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05-2809,共5页
背景:脑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引导轴突延伸塑型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髓鞘形成需要内源性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归纳总结脑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神经再生;脑源性生长因子"... 背景:脑源性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神经元生长存活,引导轴突延伸塑型的作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和髓鞘形成需要内源性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目的:归纳总结脑源性生长因子的研究现状。方法:以中文检索词"神经再生;脑源性生长因子"和英文检索词"nerve,regeneration,BDNF"检索2000-01/2009-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的试验文章,观点明确,分析全面的文章,及文献主题与此课题关系紧密的文章。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文章。结果与结论:神经损伤后在髓鞘形成过程中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通过高亲和力Trk受体和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促进髓鞘形成。与神经生长因子在周围靶组织合成不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合成,但当周围神经受损后其mRNA表达增多,大量的实验表明正常周围神经的许旺细胞同样有少量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现在人们通过将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基因通过病毒介导转染干细胞后移植到神经损伤区域治疗疾病,有望成为新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生长因子 神经再生 综述文献 神经组织工程 神经再生
下载PDF
个性化治疗面部老化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闫迎军 乔群 +4 位作者 王晓军 徐军 黄渭清 赵茹 刘志飞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6年第3期164-166,共3页
目的探讨面部老化不同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原则及治疗要点,介绍一种量化评价面部老化程度和治疗有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45例面部老化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种除皱手术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适用范围及治疗要点.结果 45例患者随访1~... 目的探讨面部老化不同治疗方法适应证的选择原则及治疗要点,介绍一种量化评价面部老化程度和治疗有效率的方法.方法回顾性研究45例面部老化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种除皱手术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的适用范围及治疗要点.结果 45例患者随访1~3个月,效果满意.适应证选择合理,除皱手术与A型肉毒毒素注射,均取得了较高的有效率.结论面部老化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治疗需求,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老化 个性化治疗 除皱术 A型肉毒毒素
下载PDF
动静结合的面神经瘫痪综合治疗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灏 李森恺 +6 位作者 杨明勇 李养群 黄渭清 周晓东 李强 陈文 王永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9-1192,共4页
目的 探讨静态和动态结合综合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方法。方法 1993年10月~2005年11月治疗了面神经瘫痪93例,男26例,女67例;年龄9~69岁。病程6个月~24年。不明原因发病48例,有颅内及耳手术史32例,外伤13例;其中全面神经瘫82例,向... 目的 探讨静态和动态结合综合治疗面神经瘫痪的方法。方法 1993年10月~2005年11月治疗了面神经瘫痪93例,男26例,女67例;年龄9~69岁。病程6个月~24年。不明原因发病48例,有颅内及耳手术史32例,外伤13例;其中全面神经瘫82例,向神经分支瘫11例。针对面神经瘫痪的不同情况(全瘫和分支瘫)采用了不同的修复方式,动态修复术包括手术和生物化学去神经足雌短伸肌、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颍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静态修复包括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埋设导引缝合眉上提术(单纯颞支损伤可单独应用),下颌缘支损伤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对于静态修复者,疗效的评价标准主要足面部的对称性检查,而动态修复者是联合面部对称性检查及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国际评分。结果 手术和化学去神经足拇、趾短伸肌游离移植联合颞肌筋膜瓣悬吊面瘫矫治82例,面部基本对称77例,改善5例;Ⅱ级75例,Ⅲ级7例。颧颊部组织上提联合颞肌筋膜瓣矫治眼闭合不全3例,面部基本对称。埋设导引缝线眉上提术治疗15例,面部基本对称13例、悬吊脱落2例。下颌缘支损伤肉毒毒素注射及健侧下颌缘支离断的两侧肌力调节4例面部基本对称。术后随访3个月~10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疗效评价标准:满意者75例,基本满意者13例,不满意者5例。采用小肌肉游离移植,短暂去神经肌肉移植后利于周围神经的长入,手术切口隐蔽,肉毒毒素的应用减少了创伤;动态和静态结合的个性化面神经瘫痪治疗,面部的改观较明显。结论 面瘫治疗需要根据面神经瘫痪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而瘫 拇短伸肌 趾短伸肌 化学去神经 肉毒毒素 综合治疗
下载PDF
超声在鼻尖穹窿部脂肪垫探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红燕 戴晴 +3 位作者 王春虎 黄渭清 刘志飞 乔群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79-582,602,共5页
目的评估超声在鼻尖穹窿部脂肪垫(IFP)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鼻部或其他手术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技术探查鼻尖IFP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和大小,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图像显示,32例(84.2%)IF... 目的评估超声在鼻尖穹窿部脂肪垫(IFP)探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在北京协和医院行鼻部或其他手术的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技术探查鼻尖IFP的形态、结构、层次、位置和大小,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图像显示,32例(84.2%)IFP与皮下脂肪有较明显的分界;6例(15.8%)边界显示欠清晰,其中2例为注射隆鼻术后,4例为假体隆鼻术后。超声测量结果显示,所有患者IFP的平均长、宽、高分别为(11.81±1.28)、(2.49±0.57)、(1.90±0.61)mm;男女两性IFP的平均长、宽、高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鼻尖肥大组患者IFP的长、宽、高明显大于正常组患者(P均<0.05),唇裂继发鼻畸形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超声在术前可准确评估IFP的大小和形态,有助于鼻整形手术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尖穹窿部脂肪垫 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