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_(AUC)/G_(AUC)、胰岛素_(AUC)/G_(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_(AUC)/G_(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_(AUC)/G_(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_(AUC)/G_(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
2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78例)和非DPN组(120例)。比较2组随机尿白蛋白/肌...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在该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298例,根据患者是否合并DPN分为DPN组(178例)和非DPN组(120例)。比较2组随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空腹血糖(FBS)、餐后2 h C肽(2 h CP)水平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病发生率等指标,同时分析DP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组年龄、性别、病程及随机UACR、FBS、2 h C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及糖尿病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肾病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DPN与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症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炫赓 苏宏业 +3 位作者 潘海林 黎英荣 沈寒蕾 何玉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614-615,共2页
目的:研究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193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126例)、Ⅳ期(40例)和Ⅴ期(27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mg/d,疗程8~24d,平均(13.2±3.4)d,观察治... 目的:研究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影响。方法:选择193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Ⅲ期(126例)、Ⅳ期(40例)和Ⅴ期(27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mg/d,疗程8~24d,平均(13.2±3.4)d,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的变化及副反应。结果:1治疗后有153例24h尿蛋白排泄减少,38例增加,2例不变。2治疗后有157例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减少,33例增加,3例不变。3治疗前后24h尿蛋白排泄变化: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变化: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Ⅴ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静脉点滴酚妥拉明过程中5例(2.6%)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8例(4.1%)患者出现心悸,81例(41.9%)患者出现鼻塞、面部潮红症状,停止点滴酚妥拉明后症状消失。结论: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可减少糖尿病肾病Ⅲ期、Ⅳ期患者24h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对糖尿病肾病Ⅴ期患者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酚妥拉明 尿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Apelin对葡萄糖的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PDX-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黄炫赓 黎英荣 +4 位作者 郑晓菲 潘海林 苏宏业 夏宁 肖常青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3期4633-4635,共3页
目的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mmol/L,高糖组16.7mmol/L,极高糖组33.3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 目的探讨Apelin对葡萄糖毒性作用及对胰岛细胞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PDX-1)表达的影响。方法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正糖组5.6mmol/L,高糖组16.7mmol/L,极高糖组33.3mmol/L),+/-Apelin-36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3d,然后测定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量,测定细胞内胰岛素含量和PDX-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与正糖组比较,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均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未加Apelin组比较,加Apelin高糖组和极高糖组的基础和葡萄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细胞内胰岛素明显减少,PDX-1蛋白表达下降(P<0.05);6组胰岛细胞的胰岛素水平与PDX-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与PDX-1mRNA表达无关。结论 Apelin可能通过降低PDX-1蛋白表达参与葡萄糖毒性作用,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从而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胰十二指肠同源盒蛋白-1 葡萄糖毒性
下载PDF
Apelin对胰岛细胞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影响
5
作者 黄炫赓 黎英荣 +4 位作者 郑晓菲 潘海林 苏宏业 夏宁 肖常青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706-707,共2页
目的:探讨Apelin对胰岛β细胞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瓶,随机分组:(1)正常组1: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2)正常组2: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Apelin-36(1μmol/L);(3)高糖组1:葡萄糖浓度为16.7mmo... 目的:探讨Apelin对胰岛β细胞葡萄糖毒性作用的影响。方法: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接种于细胞培养瓶,随机分组:(1)正常组1: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2)正常组2:葡萄糖浓度为5.6mmol/L+Apelin-36(1μmol/L);(3)高糖组1:葡萄糖浓度为16.7mmol/L;(4)高糖组2:葡萄糖浓度为16.7 mmol/L+Apelin-36(1μmol/L);(5)极高糖组1:葡萄糖浓度为33.3mmol/L;(6)极高糖组2:葡萄糖浓度为33.3mmol/L+Apelin-36(1μmol/L)。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在不同浓度葡萄糖和Apelin-36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3d,然后测定细胞内胰岛素(INS)含量,并进行基础INS释放试验,收集反应液,用ELISA法测定INS含量。结果:1与正常组1比较,高糖组1和极高糖组1的基础INS和刺激后INS分泌、细胞内INS均明显减少(P<0.05);2加Apelin的正常组2的基础INS和刺激后INS分泌、细胞内INS与正常组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加Apelin的高糖组2和极高糖组2的细胞内INS、基础和刺激后INS分泌分别比高糖组1和极高糖组1明显下降(P<0.05)。结论:Apelin引起高葡萄糖浓度条件下的胰岛细胞INS分泌进一步减少,加重葡萄糖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ELIN 糖尿病 葡萄糖毒性作用
下载PDF
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 被引量:10
6
作者 苏宏业 黄媛 +1 位作者 李圣琦 黄炫赓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50-152,共3页
目的提高对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PLO)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LO的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PLO患者均表现为妊娠晚期腰背痛,产后加重,活动受限,胸腰椎多椎体骨折,腰椎和骨盆骨质疏松。停止哺乳并予钙剂、活性维生... 目的提高对妊娠哺乳相关骨质疏松症(PLO)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例PLO的临床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2例PLO患者均表现为妊娠晚期腰背痛,产后加重,活动受限,胸腰椎多椎体骨折,腰椎和骨盆骨质疏松。停止哺乳并予钙剂、活性维生素D和双膦酸盐治疗后随访发现,腰背痛等症状在治疗后半年至9个月消失,无新发骨折,骨密度增加。结论在妊娠晚期或产后出现的腰背痛应考虑PLO。钙剂、活性维生素D的补充及抗骨吸收治疗对PLO可能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妊娠 哺乳
下载PDF
牙周基础治疗在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黄辉 黄炫赓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054-2056,共3页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治疗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齿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和牙周探针深度(PD)... 目的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43例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治疗组,单纯慢性牙周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每组患者的菌斑指数(PLI)、齿龈沟出血指数(SBI)、附着丧失(AL)和牙周探针深度(PD)、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静脉血糖(FPG)和餐后2h血糖(2hPG)在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对照组的FPG和2hPG没有变化之外,对照组的其余观察指标和治疗组所有的指标均下降。结论牙周基础治疗不但可以减轻牙周炎的炎症程度,而且能改善慢性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 2 型糖尿病 超敏C反应蛋白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分泌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宏业 黄媛 黄炫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5期700-701,共2页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状态和夜间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分泌的影响。方法:57例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并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FBG1)及空腹C肽(CP1),然后予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 目的:探讨长期高血糖状态和夜间中效胰岛素(NPH)皮下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C肽分泌的影响。方法:57例长期血糖控制欠佳并空腹血糖大于7.0 m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入院后查空腹血糖(FBG1)及空腹C肽(CP1),然后予三餐前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或胰岛素加二甲双胍或胰岛素增敏剂治疗,而空腹血糖仍大于7.0 mmol/L以上,于22:00皮下注射NPH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以内5~7 d后,分别在睡前皮下注射NPH情况下测空腹血糖(FBG2)、空腹C肽(CP2)和夜间暂停NPH情况下重复测定空腹血糖(FBG3)、空腹C肽(CP3)。结果:①FBG1>FBG3>FBG2(P<0.01)。②CP3>CP1>CP2(P<0.05)。结论:长期高血糖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分泌功能下降;夜间NPH治疗可抑制空腹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从而可使空腹C肽水平降低。评价β细胞功能时要排除这两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患者 空腹血糖 细胞分泌功能 皮下注射 胰岛素增敏剂 血糖控制 夜间 高血糖 中效胰岛素 胰岛素分泌 Β细胞功能 治疗 血糖状态 二甲双胍 内源性 CP1 抑制 结果 方法 测定
下载PDF
病程10年以上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调查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苏宏业 潘海林 +2 位作者 黎英荣 黄炫赓 黄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111-112,共2页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状况,及探讨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5~2007年在我院代谢糖尿病中心住院的病程10年以上的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肾病、临床肾病及肾功能不全情况;分析比较并发肾病... 目的:调查2型糖尿病病程10年以上者并发糖尿病肾病的状况,及探讨糖尿病肾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2005~2007年在我院代谢糖尿病中心住院的病程10年以上的234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早期肾病、临床肾病及肾功能不全情况;分析比较并发肾病组(DN组)和不并发肾病组(非DN组)在性别构成、男性吸烟、糖尿病家族史、收缩压和舒张压、中心性肥胖、血糖控制及血脂异常情况的差别。结果:①糖尿病并发肾病为72.65%(170/234);其中早期肾病为49.57%(115/234),临床肾病为11.11%(26/234);尿毒症期为11.97%(28/234);②DN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男性吸烟、高TG等高于非DN组;③两组患者在性别、糖尿病家族史、中心性肥胖、糖化血红蛋白及TC、HDL-C、LDL-C异常情况无差异(P>0.05)。结论:病程10年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高达72.65%;其中2/3的患者为早期肾病;高血压、高TG、男性吸烟是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盐酸吡咯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小蕊 沈寒蕾 +3 位作者 潘海林 苏宏业 黄炫赓 庞翠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观察对已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盐酸吡咯列酮片(卡司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7例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卡司平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 目的:观察对已使用≤2种口服降糖药,但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盐酸吡咯列酮片(卡司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07例入组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卡司平12周后观察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2 h)、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的变化及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患者FBG、PBG2 h、HbA1c、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FBG在第8周时下降最明显(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联用盐酸吡咯列酮片可有效降低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于第8周效果最明显,并具有调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盐酸吡咯列酮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苏宏业 黎英荣 +1 位作者 潘海林 黄炫赓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37-538,共2页
目的:研究用酚妥拉明静脉点滴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给46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期(32例)和期(14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mg/d,疗程10~21d,观察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的变化及副... 目的:研究用酚妥拉明静脉点滴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分别给46例诊断为糖尿病肾病期(32例)和期(14例)患者静脉点滴酚妥拉明10mg/d,疗程10~21d,观察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1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为(79.4±33.3)mg,治疗后为(50.3±25.1)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病期患者治疗前为(230.5±48.0)mg,治疗后为(219.6±62.5)mg,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有27例尿蛋白降低。肾病期患者有6例尿微量白蛋白降低,两者降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糖尿病肾病期患者有16例逆转为肾病期以下,肾病期患者有2例逆转为期及以下,两者逆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有2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无肾功能不全发生,无其它严重的副反应。结论:静脉点滴酚妥拉明对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出有显著效果,对降低临床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效果不理想,该药治疗糖尿病安全、副作用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酚妥拉明 尿微量白蛋白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浩 黄炫赓 何玉玲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2年第3期222-224,共3页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D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予PGE1治疗2周,并观察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PGE1治疗2周后,24 h...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糖尿病肾病Ⅲ期(DN-Ⅲ)的临床疗效。方法 35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予PGE1治疗2周,并观察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肌酐、血压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PGE1治疗2周后,24 h尿蛋白、24 h尿微量白蛋白较前均明显下降(P<0.01),其余检测指标虽较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无肝功能异常改变,治疗期间无皮疹、血管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PGE1可减轻DN-Ⅲ患者尿蛋白的排泄,延缓DN的发展和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前列腺素E1 蛋白尿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糖基化终末产物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及p38 MAPK/NF-κB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黄辉 于大海 +1 位作者 黄炫赓 罗智杰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14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s)凋亡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Cs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300μg/mL的AGEs培养24、48、72 h,采用CCK-...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PDLCs)凋亡及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PDLCs细胞,分别加入0、100、200、300μg/mL的AGEs培养24、48、72 h,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点的细胞增殖情况,筛选AGEs的最佳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分别为300μg/mL和48 h。收集细胞,设对照组、AGEs组及2、4、8 mmol/L二甲双胍组,对照组仅加入培养基,AGEs组加入终浓度为300μg/mL的AGEs,2、4、8 mmol/L二甲双胍组加入终浓度为300μg/mL的AGEs及终浓度分别为2、4、8 mmol/L的二甲双胍,培养48 h。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ELISA法检测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细胞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p38 MAPK/NF-κB通路相关蛋白p-p38 MAPK、NF-κB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细胞OD值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均<0.05);与AGEs组相比,2、4、8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OD值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均<0.05),且二甲双胍高浓度组细胞OD值高于、细胞凋亡率低于低浓度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细胞中SOD水平降低,MDA水平升高(P均<0.05);与AGEs组相比,2、4、8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中SOD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P均<0.05),且二甲双胍高浓度组SOD高于、MDA低于低浓度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升高(P均<0.05);与AGEs组相比,2、4、8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上清液中IL-6、TNF-α水平降低(P均<0.05),且二甲双胍高浓度组IL-6、TNF-α水平低于低浓度组(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AGEs组细胞p-p38 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与AGEs组相比,2、4、8 mmol/L二甲双胍组细胞p-p38 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且二甲双胍高浓度组p-p38 MAPK、NF-κB p65蛋白表达低于低浓度组(P均<0.05)。结论二甲双胍对AGEs诱导的氧化应激反应、p38 MAPK/NF-κB通路激活、炎症反应均具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细胞凋亡并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牙周膜成纤维细胞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核因子κB通路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炫赓 黎英荣 +2 位作者 高增银 潘海林 苏宏业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11期1655-1657,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T2DM患者155例,另选取同期51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T2D...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和神经内科收治的T2DM患者155例,另选取同期51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将T2DM患者分为T2DM无脑梗死组和T2DM并脑梗死组,测定血清Hcy水平,据Hcy水平将T2DM并脑梗死患者又分为Hcy正常组及Hcy升高组。比较各组叶酸、维生素B12(VitB12)、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生化指标差异。结果:T2DM患者的FBG、2 h PBG、HbA1c、TC、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2DM并脑梗死组血清Hcy水平高于T2DM无脑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3组间叶酸、Vit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并脑梗死Hcy正常组和Hcy升高组的叶酸、VitB12水平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提示,T2DM合并脑梗死患者Hcy水平与叶酸、VitB12无明显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T2DM并脑梗死会使患者Hcy水平升高,而T2DM并脑梗死患者高Hcy的原因可能与叶酸、VitB12缺乏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同型半胱氨酸 脑梗死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辉 黄炫赓 +2 位作者 于大海 罗智杰 郭梦竹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4期43-46,共4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探讨二甲双胍对其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60只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3周、6周和9周分批处死10只大鼠取样... 目的研究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牙周组织的变化,探讨二甲双胍对其影响。方法将2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组、牙周炎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60只大鼠。动物模型建立后3周、6周和9周分批处死10只大鼠取样,测量实验牙近中牙槽嵴顶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CEJ-A),比较各组光密度值。结果在术后3周、6周和9周3个时间点,实验组大鼠的CEJ-A和光密度值高于空白对照组而低于糖尿病牙周炎组和单纯牙周炎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牙周炎组和单纯牙周炎组的CEJ-A值逐渐升高,实验组CEJ-A值逐渐下降,空白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变化;除实验组光密度值逐渐下降,其他三组则没有明显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的牙周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大鼠 糖尿病 牙周炎
下载PDF
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炫赓 苏宏业 +2 位作者 黎英荣 潘海林 宁候发 《华夏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19-21,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GH激发试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在GH激发试验中的GH峰值、达峰时间及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矮身材的52例患者先后进行低血糖激发试验... 目的:探讨胰岛素低血糖生长激素(GH)激发试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GH激发试验(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在GH激发试验中的GH峰值、达峰时间及安全性是否存在差异。方法:将我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矮身材的52例患者先后进行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比较两种GH激发试验的生长激素峰值、60 min内达峰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低血糖激发试验的峰值为(6.11±2.97)ng/ml,左旋多巴激发试验的峰值为(6.26±2.74)ng/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 min内达到峰值的低血糖激发试验患者有84.62%(44/52)。60 min内达到峰值的左旋多巴激发试验患者占51.92%(27/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低血糖激发试验占26.92%(14/52),左旋多巴激发试验占11.54%(6/5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血糖激发试验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GH峰值无差别;低血糖激发试验60 min内达峰率较左旋多巴激发试验高;低血糖激发试验不良反应高于左旋多巴激发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身材 生长激素激发试验 左旋多巴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二甲双胍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IL-1 IL-6 TNF-α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辉 黄炫赓 +2 位作者 于大海 罗智杰 郭梦竹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第3期358-360,363,共4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性牙周炎组、单纯牙周炎组和空白对照组...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0只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糖尿病性牙周炎大鼠+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性牙周炎组、单纯牙周炎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60只大鼠。在术前(模型建立后),术后3、6、9周,每组每批取10只大鼠的尾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IL-6、TNF-α水平,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前,空白对照组大鼠的IL-1、IL-6和TNF-α水平最低,其次是单纯牙周炎组,最高的是糖尿病性牙周炎组和实验组;空白对照组、单纯牙周炎组、糖尿病性牙周炎组大鼠术后3、6、9周的IL-1、IL-6和TNF-α水平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但实验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结论二甲双胍能降低实验性糖尿病牙周炎大鼠IL-1、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糖尿病 牙周炎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下载PDF
替米沙坦对尿白蛋白排泄率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苏宏业 潘海林 +5 位作者 黎英荣 肖常青 夏宁 黄媛 何玉玲 黄炫赓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498-499,共2页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113例UAER正常的DM患者,口服替米沙坦40mg/d,9~14周,分析治疗前后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M组的GF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DM组GFR较治疗前降... 目的研究替米沙坦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正常的DM患者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影响。方法 113例UAER正常的DM患者,口服替米沙坦40mg/d,9~14周,分析治疗前后GFR的变化。结果治疗前DM组的GFR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DM组GFR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GFR下降者治疗前的GFR高于非下降者。结论替米沙坦能有效改善UAER正常的DM患者的高GFR状态,对DM患者的肾脏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替米沙坦 肾小球滤过率 尿白蛋白排泄率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后合并冠心病及脑梗死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蒋飞霞 苏宏业 +4 位作者 唐华民 朱晓玲 黄炫赓 黄济华 张薇 《重庆医学》 CAS 2018年第17期2266-2269,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脑梗死病变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4~1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第一次住院185例为A组,前后两次住院...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长期治疗后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脑梗死病变的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4~12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185例。第一次住院185例为A组,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5年左右(4~7年)的85例为B组,前后两次住院时间间隔10年左右(8~12年)的100例为C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前后两次住院的临床资料,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心肌酶学、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头颅CT或MRI检查。比较冠心病及脑梗死的患病率,对冠心病及脑梗死与各危险因子做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第一次住院与5~10年左右再次住院比较,收缩压(DBP)、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2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较第一次住院时有所下降,冠心病及脑梗死患病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增高。10年左右后返回住院,冠心病患者中的脑梗死患病率比无冠心病患者中的脑梗死患病率显著增高(P<0.05)。分别以冠心病和脑梗死为因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BP和FBG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HDL-C是冠心病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的冠心病和脑梗死患病率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高,治疗10年左右冠心病与脑梗死患病率呈现出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心病 脑梗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