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1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3 位作者 符运柳 李志英 王敏瑞 杨庆全 《福建热作科技》 2025年第1期12-15,共4页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 通过对椰子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苞、花蕾形态和花药颜色等观察,从而直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选择合适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结果表明,椰子花器的外部形态变化与小孢子发育时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供试椰子的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花苞的纵径为65.5~69.8 cm、横径为9.1~10.1 cm,花蕾纵径为0.912~1.284 cm、横径为0.331~0.608 cm,花瓣的厚度为0.34~0.36mm,花药长度为0.611~0.898 cm、宽度为0.160~0.238cm。为通过观察椰子花苞、花蕾和花药的外观形态来确定花药发育时期,从而确定花药培养最佳时期对应的花苞和花蕾标准,进而为花药单倍体培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椰子 小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形态 相关性
下载PDF
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保存中的应用与展望
2
作者 王敏瑞 荆永琳 +5 位作者 陈浪欣 王小冰 孟春阳 黄碧兰 徐立 李志英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1-628,共18页
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极大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需求。超低温(液氮)冻存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虽需针对特定物种进行技术优化,但在实际应用后最为节省空间,且只需定期补充液氮,极大降低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人... 热带地区植物资源种类丰富,有极大的种质资源安全保存需求。超低温(液氮)冻存是植物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重要手段,虽需针对特定物种进行技术优化,但在实际应用后最为节省空间,且只需定期补充液氮,极大降低了种质资源长期保存过程中的人力物力投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植物超低温保存技术现已在种子、茎尖、花粉等多种类型材料上实现冷冻后成活与再生。为系统总结并全面介绍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和农业科技发展中的应用,本综述以休眠茎段和试管苗茎尖的超低温保存为主线,回顾了植物超低温保存的研究历史与技术发展,侧重介绍了超低温保存技术在热带作物茎尖、种子(胚)、花粉、细胞悬浮系和愈伤组织中的研究进展;同时也对热带作物超低温保存后遗传稳定性评价研究进行介绍,展望了超低温保存在热带作物茎尖、顽拗性种子和胚性愈伤组织和细胞等材料长期保存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作物 超低温保存 种质资源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3 位作者 李志英 马千全 李克烈 陈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2期13993-13994,共2页
[目的]为牛大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保护牛大力野生资源。[方法]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技术。[结果]用0.1%升汞处理外植体20 min,可获得无菌材料。以MS+6-BA1.0 mg/L+IBA0.1 mg/L为启动培养基,诱导... [目的]为牛大力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依据,保护牛大力野生资源。[方法]以牛大力的幼嫩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其组织培养和离体快繁技术。[结果]用0.1%升汞处理外植体20 min,可获得无菌材料。以MS+6-BA1.0 mg/L+IBA0.1 mg/L为启动培养基,诱导率可达100%,接种后20 d,腋芽开始萌发,且生长正常。以MS+6-BA2.0 mg/L+IBA0.1 mg/L为增殖培养基,培养30 d后,增殖系数达7.0,有少量的愈伤组织产生,但不定芽生长发育正常。用1/2MS+IBA0.5 mg/L+IAA0.5 mg/L培养基进行生根培养,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达80%,根生长状态良好。将生根的小苗移栽到椰糠∶砂为3∶1的基质中,覆盖地膜保湿15 d,成活率达85%以上。[结论]牛大力茎段组织培养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0.5 mg/L+IAA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大力 茎段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损毁孤束核对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黄碧兰 黄华 +1 位作者 余良主 秦灵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10-1213,共4页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 目的:探讨孤束核(NTS)在电针(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中的作用.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测定各组胃黏膜损伤指数(U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应激组比较,EA+应激组UI明显减少(t=9.5071,P<0.01),SOD活性升高(t=3.8729,P<0.01),MDA降低(t=2.3578,P<0.05).NTS电损毁组分别与假损毁组和EA+应激组比较UI提高(t=4.4223,7.2579,均P<0.01),SOD活性降低(t=3.5625,3.7242,均P<0.01),MDA含量升高(t=2.9045,2.4960,均P<0.05).结论:电损毁孤束核后,电针足三里穴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电损毁 电针 应激性胃溃疡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作用与NTS内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4
5
作者 黄碧兰 王秋桂 +2 位作者 余良主 唐琼 丁洁琼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2444-2447,共4页
目的:探讨(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作用与NTS(NTS)内受体关系.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8组:应激模型组、EA-应激组、生理盐水(NS)-EA-应激组、哌唑嗪-EA-应激组、育亨宾-EA-应激组、心得安-EA-应激组、阿托品-EA-... 目的:探讨(EA)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作用与NTS(NTS)内受体关系.方法:健康♂SD大白鼠56只随机分为8组:应激模型组、EA-应激组、生理盐水(NS)-EA-应激组、哌唑嗪-EA-应激组、育亨宾-EA-应激组、心得安-EA-应激组、阿托品-EA-应激组、纳络酮-EA-应激组.采用束缚-冷方法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观察NTS内微量注入不同受体阻断剂,胃溃疡指数(UI)的变化.结果:NS-EA-应激组、EA-应激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明显减轻,UI分别为26.3±3.5,25.4±3.1,与应激模型组37.5±4.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 5.42,t=6.13,P<0.01).哌唑嗪-EA-应激组UI为34.6±3.4明显高于NS-EA-应激组(t=4.50, P<0.01).育亨宾-EA-应激组和心得安-EA-应激组分别与NS-EA-应激组比较,UI无显著性差异.阿托品-EA-应激组大鼠UI为33.1±3.7明显高于NS-EA-应激组(t=3.53,P<0.01),纳络酮-EA-应激组与NS-EA-应激组比较,UI无显著性意义.结论:EA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部分是通过NTS内α1,M受体介导的,而与α2,β和阿片肽受体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S 受体阻断剂 应激性胃黏膜损伤
下载PDF
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被引量:8
6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李志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4-1017,共4页
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和花药颜色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花药外部形态指标与小孢子发育时期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 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官形态和花药颜色进行了观察;同时,对美丽崖豆藤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与花器官形态之间的相关性,以及花药外部形态指标与小孢子发育时期两者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的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的特征差异明显。美丽崖豆藤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蕾的外部形态特征、花药颜色密切相关,尤其与花蕾的大小关系密切。根据花器形态特征可以判断小孢子的发育时期,从而为美丽崖豆藤花药离体培养接种外植体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崖豆藤 小孢子 发育时期 花器形态
下载PDF
芦荟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王帮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3008-3011,共4页
目的:探讨芦荟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和芦荟处理组.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UI)、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 目的:探讨芦荟对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4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溃疡模型组和芦荟处理组.采用结扎大鼠幽门的方法建立大鼠胃溃疡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UI)、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溃疡模型组大鼠UI增大,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和MDA含量升高(39.2分±2.5分vs0.0分;67.25mmol/L±7.1mmol/L vs 41.31mmol/L±6.3mmol/L,t=7.2256;171.25U/mL±29.25U/mL vs 98.34U/mL±21.13U/mL,t=5.3453;0.57NU/mg pro±0.12NU/mg pro vs 0.31NU/mg pro±0.11NU/mg pro,t=4.2207;均P<0.01),SOD活性降低(126.14NU/mg pro±13.3NU/mg pro vs 189.23NU/mg pro±15.3NU/mg pro,t=8.2339,P<0.01).与溃疡模型组比较,芦荟处理组大鼠UI、胃液酸度、胃蛋白酶活性及MDA含量降低(t=11.7584,P<0.01;t=6.4310,P<0.01;t=3.0276,P<0.05;t=5.1428,P<0.01),SOD活性升高(t=5.3003,P<0.01).结论:芦荟具有抗大鼠幽门结扎型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体内的过氧化反应、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胃溃疡 幽门 胃酸 胃蛋白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干预作用(英文)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程静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74-176,共3页
背景:“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急救方法,动物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缓解乳酸堆积造成的酸中毒等作用。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 背景:“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一种有效急救方法,动物实验证明“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具有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缺血区脑组织的急性缺氧状态,缓解乳酸堆积造成的酸中毒等作用。目的:探讨“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脑缺血后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变化的影响及机制。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3-03/2004-02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实验选用84只Wistar大鼠,鼠龄二三个月,雌雄兼用,体质量(230±20)g,由咸宁学院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刺络放血组,每组28只。采用改良Longa法犤3犦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刺络放血组在脑缺血后立即用三棱针按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的顺序,先左前肢,后右前肢,点刺相当于人的“手十二井穴”解剖位置,使出一滴血,以不下滴为度。各组分别在缺血30min,1,2,4h取脑组织,测定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结果:①缺血组大鼠在缺血30min,1,2,4h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116.16±26.63),(118.94±24.47),(115.65±25.29),(108.87±26.52)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507.22±92.52),(502.08±92.52),(510.71±96.63),(495.29±88.41)μkat/L,显著高于假手术组(t=2.474~4.731,P<0.05~0.001)。②缺血+刺络放血组一氧化氮含量分别为(91.8±11.51),(93.55±13.88),(92.52±11.62),(84.3±11.51)μmol/L,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分别为(337.6±88.41),(340.99±96.63),(344.48±84.3),(337.6±90.46)μkat/L,与缺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99~3.507,P<0.05~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可抑制脑缺血后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升高,减轻自由基对脑组织损伤,从而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穴 放血 脑缺血 一氧化氯 一氧化氮合酶
下载PDF
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2 位作者 李佳 刘寿仙 王帮华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与电针或褪黑素单独使用结果做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 目的:观察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束缚-浸水应激大鼠胃溃疡指数、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并与电针或褪黑素单独使用结果做比较。方法:实验于2004-10/2005-06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①选用70只雄性SD大鼠,2~3月龄,体质量(250±30)g。将动物按随机抽签法分为5组:正常组、应激组、褪黑素+应激组、电针+应激组、电针+褪黑素+应激组。②正常组:不造模,不予处理。褪黑素+应激组、电针+应激组、应激组:分别于造模前30min腹腔注射褪黑素(Sigma公司产品,20mg/kg)、电针干预、腹腔注射含体积分数0.05乙醇的等体积生理盐水。电针+褪黑素+应激组:腹腔注射褪黑素(20mg/kg)后电针干预(用CDM1-2型双频针麻治疗仪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穴位,电刺频率为4~16Hz,强度按1,2,3Ⅴ顺序增递电压,每个强度电针干预10min,共30min)再造模。③应激性溃疡模型制备:用乙醚轻度麻醉大鼠,将四肢及头部束缚于木板上。大鼠清醒后,将木板垂直浸于23℃水中,水面平胸骨剑突处。④浸水6h后处死大鼠剖腹,于胃幽门和贲门两处用线结扎,并向胃腔内注入40g/L甲醛溶液8~10mL。30min后沿大弯侧将胃剪开展平,观察溃疡发生情况。计算溃疡指数(损伤面的长度<1.0mm为1分;1.0~2.0mm为2分;2.0~3.0mm为3分;3.0~4.0mm为4分,>4.0mm将其分割若干段,每段按上法计算,溃疡宽度>1.0mm则分值×2,全胃得分之和为胃溃疡指数)。⑤取大鼠胃黏膜,制成组织匀浆液,取出上清液按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的试剂盒说明书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丙二醛含量。⑥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大鼠7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每组14只(进行胃溃疡指数计算7只,胃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测定7只)。①胃溃疡指数:应激组明显高于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P<0.01),褪黑素+电针+应激组明显低于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P<0.01)。②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应激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明显高于应激组(P<0.01),明显低于电针+褪黑素+应激组(P<0.05,0.01)。③胃黏膜丙二醛含量:应激组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褪黑素+应激组和电针+应激组明显低于应激组(P<0.01,0.05),明显高于电针+褪黑素+应激组(P<0.05)。结论:褪黑素或电针对应激性胃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该作用的发挥可能与抑制体内的过氧化反应有关,且电针与褪黑素合用对胃黏膜的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消化性溃疡 褪黑激素 胃粘膜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丙二醛
下载PDF
韭菜根液对利血平引起的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碧兰 胡旺平 +3 位作者 刘寿先 刘俐敏 胡红 徐蔚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38-139,共2页
韭菜根有温中、行气、散瘀,治胸痹、食积、腹胀等作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韭黄中能提出多种抗突变化合物如二甲基二硫化物,二(异丙基)三硫化物及3-烯丙巯基丙酸。这些含硫化合物,可转化为巯基。又有文献报道巯基参与胃粘膜防御机制。然而... 韭菜根有温中、行气、散瘀,治胸痹、食积、腹胀等作用。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韭黄中能提出多种抗突变化合物如二甲基二硫化物,二(异丙基)三硫化物及3-烯丙巯基丙酸。这些含硫化合物,可转化为巯基。又有文献报道巯基参与胃粘膜防御机制。然而,韭菜根是否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未见直接报道。本实验利用利血平诱发的大鼠胃溃疡模型,观察韭菜根液对利血平引起胃溃疡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原理,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指数 利血平 胃溃疡模型 正常大鼠 韭菜 胃粘膜 肌肉注射 防御机制 抗突变 生理盐水
下载PDF
精氨酸加压素参与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黄碧兰 王秋桂 +1 位作者 余良主 秦灵芝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2014-2017,共4页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参与电针(EA)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9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VP 100ng组、AVP 200ng组、AVP 300ng组和AVP-V_1受体阻断剂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黏膜... 目的:探讨精氨酸加压素(AVP)参与电针(EA)对应激性大鼠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98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生理盐水对照组、AVP 100ng组、AVP 200ng组、AVP 300ng组和AVP-V_1受体阻断剂组.采用束缚冷应激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观察孤束核微量注射AVP,AVP-V_1受体阻断剂,大鼠胃黏膜血流量(GMBF)、溃疡指数(UI)、胃液酸度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UI减少(t= 7.5201,P<0.01),GMBF(mv)增加(t=2.9606,P<0.05),胃液酸度降低(t=4.2090,P<0.01). AVP 100,200,300ng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UI明显减少(t=2.2718,t=4.9082,t =6.0413:P<0.05-0.01),GMBF明显增加(t= 2.6845,t=3.8269,t=4.8795;P<0.05-P<0.01),胃液酸度明显降低(t=3.0526,t=3.8565,t= 5.6251;P<0.05-P<0.01),并且表现明显的剂量-效应依赖关系(r=0.9978,r=0.9980,r= 0.9829;P<0.05).AVP-V_1受体阻断剂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UI增大(t=5.6815,P<0.01),GMBF减少(t=2.3750,P<0.05),胃液酸度增高(t=2.2046,P<0.05).结论:孤束核内AVP参与了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保护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孤束核 应激性胃溃疡 电针
下载PDF
饮用水中F^-、Cl^-、Br^-、NO^(3-)、lCO^(3-)、SO_4^(2-)、HPO_4^(2-) 7种离子的离子色谱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碧兰 刘丽 刘俩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6年第10期1199-1200,共2页
目的:为了研究同时测定水中F-、C l-、B r-、NO3-、C lO3-、SO42-、HPO42-7种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样品处理后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3.0%),准确度好(平均回收率90.6%~10... 目的:为了研究同时测定水中F-、C l-、B r-、NO3-、C lO3-、SO42-、HPO42-7种离子浓度的方法。方法:样品处理后用离子色谱法分析,外标法定量。结果:测定方法的相关性好(r>0.9990),精密度高(RSD<3.0%),准确度好(平均回收率90.6%~108.4%),检出限(3.56~6.74)μg/L。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不同数量级浓度的离子,能满足水质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 7种离子 离子色谱分析
下载PDF
乌檀的组织培养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碧兰 徐立 +1 位作者 李志英 李克烈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15-515,共1页
1植物名称 乌檀[Nauclea officinalis(Pierre ex Pitard)Merr.et Chun],别名为黄羊木、胆木、熊胆树等。
关键词 组织培养 植物名称 黄羊
下载PDF
3个不同罗勒种叶中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黄碧兰 张玄兵 王健 《热带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65-71,共7页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 利用GC/MS技术分析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台湾罗勒(Ocimum tashiroi Hayata)和丁香罗勒(Ocimum gratissimum)成龄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个罗勒品种的叶片中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罗勒中检出37种香气物质,占其总挥发性物质的91.15%;台湾罗勒中检出21种香气物质,占95.08%;丁香罗勒中有29种,占89.49%。其中,烃类和醇类2类化合物在3种罗勒叶片中分别占挥发物总量的84.39%、78.61%和77.88%。β-蒎烯是3种罗勒共有的主要香气成分,桉树脑、茴香脑和环葑烯则分别是罗勒、台湾罗勒和丁香罗勒的主要香气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勒 成龄叶 香气成分 GC—MS
下载PDF
“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SOD活性和MDA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15
作者 黄碧兰 余良主 +1 位作者 刘寿仙 王帮华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5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 30min、1h... 目的观察“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缺血 30min、1h、2h、4h后处死动物取脑,分别测定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与缺血组相比,“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组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手十二井穴”刺络放血对实验性脑缺血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清除自由基、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放血 十二井穴 大鼠 局灶性脑缺血 SOD活性 大脑中动脉栓塞 实验性脑缺血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动物
下载PDF
工作场所空气中HF、HCl、H_2SO_4离子色谱法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碧兰 张英 黄珠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2197-2198,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采样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HF、HCl、H2SO4的含量。方法:以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采样效率〉92%,方法的检测限HF0.02mg/L,HCl 0.12mg/L,H2SO4 0.14mg/L,精密... 目的:探讨一次采样用离子色谱法同时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HF、HCl、H2SO4的含量。方法:以多孔玻板吸收管采样,离子色谱法测定。结果:方法采样效率〉92%,方法的检测限HF0.02mg/L,HCl 0.12mg/L,H2SO4 0.14mg/L,精密度试验均小于10%。回收率92.6%-105.8%。结论: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单。方法的线性范围、检出限、采样效率、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方法学要求,且一次采样可同时分析工作场所空气中HF、HCl、H2SO4浓度,此法适用于职业卫生日常监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色谱法 氟化氢 氯化氢 硫酸
下载PDF
大鼠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英文)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碧兰 涂宗萍 余良主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7-189,共3页
背景:L-精氨酸是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而一氧化氮参与外周脊髓水平和脊髓水平以上痛觉的调制。目的:探讨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 背景:L-精氨酸是内源性一氧化氮的前体物质,而一氧化氮参与外周脊髓水平和脊髓水平以上痛觉的调制。目的:探讨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在痛觉调制和针刺镇痛过程的作用。设计:以动物为观察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单位: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材料:实验于2002-05/2003-03在咸宁学院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完成。选用63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9只大鼠: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L-精氨酸1,2,4,8mmol组。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分为两组:生理盐水+电针组,L-精氨酸+电针组。方法:①L-精氨酸量效关系实验:5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及L-精氨酸1,2,4,8mmol,容积均为1.5μL。给药后每隔10min以(50±0.5)℃热水刺激甩尾测定痛阈,连续观察90min。②L-精氨酸与电针镇痛关系实验:两组大鼠分别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5μL及L-精氨酸8mmol(1.5μL),10min后电针刺激大鼠双侧后肢“足三里”(位,频率为4~16Hz,强度按1,2,3V顺序递增电压,每一强度电针10min,共电针30min并测痛3次,停针后继续每隔10min测痛1次,直至注药后90min。主要观察指标:各组大鼠不同时间点痛阈变化。结果:63只大鼠进入结果分析。①L-精氨酸1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低于生理盐水组,但统计学分析无差异(P>0.05),L-精氨酸2,4,8mmol组大鼠各个时间点痛阈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P<0.001),作用持续至给药后80min;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大鼠痛阈降低的幅度增加。②L-精氨酸+电针组大鼠给药后20~50min痛阈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电针组(P<0.01)。结论:①延髓中缝大核微量注射L-精氨酸具有降低痛阈作用,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②电针能提高痛阈,L-精氨酸可削弱电针镇痛效应。③以上提示延髓中缝大核内一氧化氮参与痛和电针镇痛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含量增加明显降低痛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一氧化氮 针刺镇痛 电针
下载PDF
大鼠伏核微量注入加压素及抗加压素血清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碧兰 朱梓香 涂宗苹 《同济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454-456,共3页
用56只Wistar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伏核微量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或抗AVP血清(AAVPS)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单位)既可提高痛阈又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1、2和3伏电针的平均... 用56只Wistar大鼠,以辐射热甩尾法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观察伏核微量注入精氨酸加压素(AVP)或抗AVP血清(AAVPS)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伏核内微量注入AVP(0.015单位)既可提高痛阈又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1、2和3伏电针的平均针效与对照组比增加了33%(P<0.01),停针后且有40min的后效。AAVPS(1μl)注入伏核消除了内源性AVP的作用后,痛阈明显降低且减弱了电针镇痛作用,1伏的针效与对照组比较减弱了15%、2、3V的针效削弱了32%(P<0.01)。结果提示:脑内内源性的AVP可通过伏核途径调制痛敏感性和电针镇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核 精氨酸加压素 痛阈 电针镇痛 止痛
下载PDF
锦葵科悬铃花的核型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碧兰 张玄兵 范红霞 《热带农业科学》 2014年第11期41-44,共4页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悬铃花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悬铃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8,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L+10M2+8M1+6S,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95%;其核型公式为:20m+8sm,属2B核型。为今后锦葵科悬铃花属植物核型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 利用根尖压片法对悬铃花进行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悬铃花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2n=28,相对长度系数组成为:2L+10M2+8M1+6S,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9.95%;其核型公式为:20m+8sm,属2B核型。为今后锦葵科悬铃花属植物核型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铃花 染色体 核型分析
下载PDF
大鼠孤束核在电针保护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碧兰 张博 +4 位作者 余宙 王盼 谈小琴 徐秀良 李彩伟 《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孤束核(NTS)在电针(EA)保护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 目的探讨大鼠孤束核(NTS)在电针(EA)保护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6只健康雄性SD大白鼠随机分为应激组、EA+应激组、NTS电损毁组、NTS假损毁组。通过脑立体定向仪电损毁大鼠孤束核,采用束缚-浸水制备大鼠应激性胃溃疡模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胃溃疡指数(UI)、胃黏膜血流量(GMBF)、胃液酸度。结果EA+应激组UI明显减少,GMBF增加,胃酸分泌量减少。与应激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NTS电损毁组UI明显提高,GMBF减少,胃酸分泌量增加。分别与NTS假损毁组和EA+应激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P<0.001)。结论孤束核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抗大鼠应激性胃黏膜损伤作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电损毁 电针 应激性胃溃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