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7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红素氧合酶1介导阿托伐他汀在巨噬细胞极化和胆固醇蓄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邓锐 黄科铭 +4 位作者 罗建 陈功 冯健 黄维义 魏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67,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 背景:研究表明,阿托伐他汀可以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增强细胞抗炎症及抗氧化损伤能力。但阿托伐他汀是否可以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炎症、减少胆固醇蓄积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通过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表达对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RAW264.7巨噬细胞极化、炎症状态及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先将体外培养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6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孵育24 h,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量及细胞活性,摸索阿托伐他汀的最适剂量用于后续研究。另将RAW264.7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分别用纯培养基、阿托伐他汀20μmol/L及阿托伐他汀20μmol/L+锌原卟啉Ⅸ10μmol/L预先孵育细胞24 h,再加入50 mg/L的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孵育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巨噬细胞极化结果;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LC3Ⅱ、LC3Ⅰ、P62、PPARγ、ABCA1的表达量;氧化酶法检测细胞内胆固醇含量并用油红O染色评价胞内脂滴的蓄积程度。结果与结论:①阿托伐他汀可呈剂量依赖性诱导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②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诱导巨噬细胞主要向M1极化并分泌促炎因子,增加胞内胆固醇蓄积;③与对照组相比,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巨噬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蛋白表达增加,细胞转向M2型极化且主要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白细胞介素10等抗炎因子,同时,PPARγ、ABCA1、LC3II/I等反映胆固醇外排及自噬的信号分子表达增加,胞内胆固醇及脂滴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④同步加入锌原卟啉Ⅸ预处理的血红素氧合酶1抑制组则显著逆转了阿托伐他汀组的上述改变;⑤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上调血红素氧合酶1的表达促进氧化修饰型低密度脂蛋白刺激的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抑制炎症,并通过上调PPARγ/ABCA1信号通路和增强自噬等增加胞内胆固醇流出,降低细胞内脂质蓄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极化 泡沫细胞 血红素氧合酶1 自噬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下载PDF
感染大片形吸虫水牛脊髓全基因组DNA的甲基化及其功能的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钟舒红 盛兆安 +7 位作者 李军 彭昊 吴翠兰 马春霞 彭红艳 黄维义 施维 潘艳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3-263,共11页
为探究感染大片形吸虫后不同时间水牛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类型、占比及其感染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涉及的功能及信号通路,本研究将大片形吸虫囊蚴经口灌胃感染8~10月龄水牛,分别于感染后3 d(J01)、10 d(J02)、28 d(J03)、42 d(J04)... 为探究感染大片形吸虫后不同时间水牛脊髓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类型、占比及其感染后差异甲基化区域(DMR)涉及的功能及信号通路,本研究将大片形吸虫囊蚴经口灌胃感染8~10月龄水牛,分别于感染后3 d(J01)、10 d(J02)、28 d(J03)、42 d(J04)、70 d(J05)和98 d(J06)采集水牛脊髓,利用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WGBS)对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测序,测序数据经过滤筛选后,采用Bismark软件分析各组水牛脊髓基因组DNA甲基化的类型及其占比(某种类型甲基化序列在该组全部可用测序序列中的占比以及该组某种C类型甲基化的数量在全部C类型甲基化中的占比),并采用weight methylation level对各组水牛脊髓基因组DNA 7个功能区域的甲基化进行聚类分析。WGBS测序结果经过滤后显示,平均每组测序长度为100.29 Gp,Q20%(质量值≥20的碱基占总碱基数的百分比)和Q30%分别达到95%和85%以上,6组样品亚硫酸盐(BS)转化率均大于99%,表明WGBS测序结果准确可靠;各组样品DNA甲基化类型和占比的分析及统计结果显示,J01~J06组基因组分别包含CG、CHG、CHH 3种类型的甲基化(mCG、m CH及m CHH),且以m CG类型占比最多(63.1%~71.7%,80.11%~85.73%),m CHH类型(0.9%~1.2%,11.27%~15.18%)及m CHG类型均较少(1.0%~1.2%,3.00%~4.8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上述3种类型的甲基化主要分布在水牛脊髓基因组第1内含子和内部内含子。上述结果表明,感染大片形吸虫后水牛脊髓基因组DNA甲基化类型以m CG为主,且第1内含子和内部内含子的甲基化可能影响该两个区域相关基因的正常表达。利用R软件包分析各组水牛脊髓基因组之间是否存在DMR,并采用基于模型的亚硫酸氢盐测序数据分析(MOABS)筛选并统计各组之间的DMR及DMR的数量;采用DAVID软件分析各组DMR在其相应基因组中的分布;采用R语言对各组的DMR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EG富集分析。DMR的筛选及统计结果显示,各基因组间均存在DMR,且各组间均以CG类型DMR数量的差异最大。其中,J06与J01(7134个)、J06与J02(7174个)、J06与J03(6743个)、J04与J03组(11611个)之间DMR数量的差异最大,且96.42%~99.04%的DMR分布在基因组基因间区,0.96%~3.59%的DMR分布在基因组启动子区。DMR的GO功能分析显示,各组间CG类型DMR的GO功能注释结果基本相似,主要富集在细胞进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结合及催化活性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各组间尤其是在感染后期(J06组和J04组)DMR主要富集在癌症及PI3K-Akt等信号通路中。上述结果表明,在大片吸虫慢性感染的过程中,尤其在感染中后期对水牛脊髓基因组基因间区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影响,且甲基化的DNA可能主要通过以上两个信号通路影响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水牛脊髓的各种生物学功能,最终引起水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这在一定程度阐释了寄生在肝脏的片形吸虫影响宿主中枢神经系统的机制。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大片形吸虫感染对水牛神经系统的影响机制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牛 大片形吸虫 脊髓 DNA甲基化 全基因组重亚硫酸盐测序技术 差异甲基化区域
下载PDF
我国片形吸虫线粒体NADH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nad1)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黄维义 董世娟 +5 位作者 杨晓野 林瑞庆 钱德兴 张为宇 宋慧群 朱兴全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首次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片形吸虫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PCR扩增及DNA单链构象多态性(PCR_SSCP)分析,结果76个虫体均成功地扩增出约200bp的基因片段... 用γ33P对引物进行标记,首次对来自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片形吸虫线粒体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脱氢酶亚单位Ⅰ基因部分序列(pnad1)进行PCR扩增及DNA单链构象多态性(PCR_SSCP)分析,结果76个虫体均成功地扩增出约200bp的基因片段;76个样品经过PCR_SSCP分析后,筛选出11个代表性样品进行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我国片形吸虫pnad1序列种间差异大于种内变异,表明nad1序列可以作为片形吸虫种内和种间遗传多态性研究的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型吸虫 nad1 PCR-SSCP 多态性
下载PDF
《兽医寄生虫学》网络课程的研制 被引量:6
4
作者 黄维义 卢豫开 +1 位作者 吴文德 刘福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1-73,共3页
为推动优秀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我们紧密配合"新世纪教改工程",研制开发了《兽医寄生虫学》网络课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其超文本、超媒体、大容量、快速和交互性强的作用,在网上为畜牧、兽医学科大学本、专科教学提... 为推动优秀教学资源的全国共享,我们紧密配合"新世纪教改工程",研制开发了《兽医寄生虫学》网络课程。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其超文本、超媒体、大容量、快速和交互性强的作用,在网上为畜牧、兽医学科大学本、专科教学提供自学为主和辅助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建立一个具备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协作性、自主性的兽医学学习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兽医寄生虫学》 网络课程 教学资源 设计理念
下载PDF
两种片形吸虫感染山羊的对比试验 被引量:3
5
作者 黄维义 张为宇 +2 位作者 吴文德 王冬英 黄中邹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对比试验 吸虫感染 大片形吸虫 肝片形吸虫 山羊 片形吸虫病 全球范围 寄生虫病 部分地区 热带地区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维义 彭永权 +4 位作者 石娟 李刚 莫余波 李家富 范忠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2651-2653,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入选4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指标并予抗栓治疗,复查术后1h心电图并随访1个月...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ST段回落不良的原因及其临床结果。方法入选47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及PCI术,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血生化指标并予抗栓治疗,复查术后1h心电图并随访1个月内心血管事件(MACE)、室壁运动异常积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按术后1h抬高的ST段下降≥50%与<50%将病人分为ST段回落良好组与ST段回段不良组,与ST段回落良好组相比,ST段回落不良组合并糖尿病、冠脉内血栓负荷重、冠脉完全闭塞、无侧枝循环建立、术后未恢复TIMI3级血流的比例均明显增高(P<0.05或P<0.01),起病至球囊开通血管时间显著延长(P<0.05),MACE发生率及室壁运动异常积分明显升高(P<0.01),而左室射血分数则显著降低(P<0.05)。结论多种因素阻碍了AMI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的回落并导致不良临床结果,了解上述危险因素有助于医生在直接PCI术中采取正确应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描记术 心肌再灌注 经皮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下载PDF
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致急性心肌梗死1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黄维义 彭永权 石娟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2期1004-1004,共1页
关键词 多发性大动脉炎 冠状动脉 急性心肌梗死 病例报告 免疫抑制剂
下载PDF
冠状动脉心肌桥1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维义 石娟 +3 位作者 彭永权 李刚 莫余波 李家富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4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的 11例心肌桥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肌桥发生率为 3.5 % ,其中单桥 10例 ,均位于前降支 ,双桥 1例 ,位于前降支及回旋支。临床诊... 目的 探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的影像特征及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 317例冠脉造影中检出的 11例心肌桥患者的资料。结果 心肌桥发生率为 3.5 % ,其中单桥 10例 ,均位于前降支 ,双桥 1例 ,位于前降支及回旋支。临床诊断孤立性心肌桥 6例 ,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3例 ,并发高血压 4例。 11例心肌桥患者中10例有发作性胸痛症状 ,另 1例有心律失常 ,应用 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或支架置入术治疗心肌桥患者有效。 结论 选择性冠脉造影可用于心肌桥的诊断 ,心肌桥可能引起心肌缺血表现 ,临床上对有症状的心肌桥患者应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绞痛
下载PDF
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黄维义 严丽 +5 位作者 彭永权 李刚 刘应才 莫余波 李家富 罗兴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6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历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 目的回顾分析心房颤动(AF)患者的抗凝治疗状况与未抗凝的原因。方法调查资料完整的AF患者417例。查阅病历资料,全面收集血栓栓塞高危因素、抗凝禁忌证、抗凝药物选择与用法以及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等信息。结果417例AF患者中,88.3%为慢性AF,85.1%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分析AF患者未用华法令抗凝治疗的原因,21.6%有抗凝禁忌证,25.5%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15.0%为患者不能按要求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6.8%为阵发性AF,尚有11.1%原因不明。结论华法令在AF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加强医生对华法令抗凝知识的继续教育及采用更安全有效的抗凝新药可能更好地促进AF患者的抗凝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华法令 抗凝治疗 国际标准化比值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HO-1活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维义 石娟 +1 位作者 彭永权 李刚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4期3800-3802,3805,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HO-1活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接受冠脉造影者中选择冠脉正常者45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B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C组),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OX-LDL、...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体内脂质过氧化水平与HO-1活性变化及阿托伐他汀的干预效果。方法从接受冠脉造影者中选择冠脉正常者45例(A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49例(B组)、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46例(C组),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B、C组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2个月后再复查上述指标。结果B组及C组血清OX-LDL、MDA浓度及HO-1活性均显著高于A组(P<0.05或P<0.01),相比之下,C组又明显高于B组(P<0.05或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HO-1活性与OX-LDL及MDA均呈正相关关系(分别为r=0.445,P<0.05;r=0.419,P<0.05)。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B组血清OX-LDL、HO-1及C组血清OX-LDL、MDA、HO-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升高。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升高的氧化应激水平。HO-1是体内氧化应激状态的一个敏感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氧化应激 血红素氧合酶-1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结肠小袋纤毛虫体外培养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黄维义 张为宇 陈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94-796,共3页
本文对猪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在体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试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小袋纤毛虫在外界环境中接触空气 1h左右由滋养体形成包囊 ,滋养体在相对厌氧环境下的深层粪便中 ,或RSS培养液(Ringer液—血清... 本文对猪结肠小袋纤毛虫 (Balantidiumcoli)在体外培养的条件进行了试验并观察其生长情况。试验结果表明 :小袋纤毛虫在外界环境中接触空气 1h左右由滋养体形成包囊 ,滋养体在相对厌氧环境下的深层粪便中 ,或RSS培养液(Ringer液—血清—淀粉 )中能存活并繁殖。在 2 8.0~ 32 .3℃的夏季室温下小袋纤毛虫滋养体在 4cm深层粪便中存活至10 8h ,在RSS培养液中滋养体存活时间最长达 192h ,比在 37℃培养时间延长 96~ 12 0h。培养基pH值 6 .2~ 6 .4与 pH7.0~7.2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米粉用量过多加速滋养体死亡。本试验尚为摸索阶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小袋纤毛虫 体外培养
下载PDF
异尖线虫Ⅲ期幼虫在不同条件下生存试验及人工感染大鼠观察 被引量:12
12
作者 黄维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目的了解异尖线虫Ⅲ期幼虫(L3)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方法观察异尖线虫L3在不同的溶液、温度下的生存时间及感染大鼠后引起的病理变化。结果L3在-20℃10h后被杀死,在4-10℃能生存8个月以上。37℃时幼虫非常活跃,40℃以上可在短时间内死... 目的了解异尖线虫Ⅲ期幼虫(L3)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方法观察异尖线虫L3在不同的溶液、温度下的生存时间及感染大鼠后引起的病理变化。结果L3在-20℃10h后被杀死,在4-10℃能生存8个月以上。37℃时幼虫非常活跃,40℃以上可在短时间内死亡。腌制鱼生的配料不能杀死虫体。异尖线虫L3感染大鼠试验证实:约15%-25%的L32d内可能钻入消化道壁或腹腔,3d后不再构成危险,7-10d自行死亡,不能发育为成虫。动物空腹时易感染。病理学研究显示,初次感染以异物反应为特征,再次感染以过敏反应为特征。结论异尖线虫L3对外界环境有较强抵抗力,感染陆地哺乳动物后能在体内移行,但不能继续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尖线虫 大鼠 人工感染 幼虫 Ⅲ期 试验 生物学特性 病理学研究 病理变化 生存时间 异物反应 初次感染 过敏反应 外界环境 体内移行 哺乳动物 致病性 抵抗力 杀死 发育
下载PDF
摄食海鱼与异尖线虫病 被引量:20
13
作者 黄维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异尖线虫病是误吃了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科(Anisakidae)某些种的Ⅲ期幼虫而引起的急腹症。由于虫体钻入消化道及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或因重复感染引起过敏性反应[1,2],患者腹痛剧烈。本病易与其他原因的急腹... 异尖线虫病是误吃了海鱼体内的异尖线虫科(Anisakidae)某些种的Ⅲ期幼虫而引起的急腹症。由于虫体钻入消化道及其他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或因重复感染引起过敏性反应[1,2],患者腹痛剧烈。本病易与其他原因的急腹症相混淆。在日本,每年发生病例数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尖线虫病 海鱼 流行病学 病理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血红素氧合酶-1高表达抗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维义 张英 +2 位作者 严丽 彭永权 陈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477-1479,1482,共4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高表达抗兔心肌IR损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均分为单纯IR组与HO-1诱导组,分别预先给予生理盐水5mL及血晶素25mg/kg腹腔内注入,24h后,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缺血40min,松开再灌注4h,测定心肌中...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高表达抗兔心肌IR损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兔随机均分为单纯IR组与HO-1诱导组,分别预先给予生理盐水5mL及血晶素25mg/kg腹腔内注入,24h后,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缺血40min,松开再灌注4h,测定心肌中HO-1表达及活性、中性粒细胞浸润、丙二醛(MDA)含量、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单纯IR组比较,HO-1预诱导组心肌中HO-1表达及活性均明显升高(P<0.01),中性粒细胞浸润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心肌梗死范围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减少(P<0.01)。结论HO-1可通过抗炎、抗氧化等作用减轻急性心肌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氧合酶-1 再灌注损伤 凋亡 中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不同方法及材料检测大片吸虫感染的比较试验 被引量:8
15
作者 黄维义 张为宇 BenBrahimAli 《中国兽医寄生虫病》 CAS 1998年第3期3-6,共4页
为片形吸虫病诊断提供高效、简便的新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免疫胶体金滴渗法(DIGFA)检测动物体内的大片吸虫(Fasciolagigant... 为片形吸虫病诊断提供高效、简便的新技术,以大片吸虫分泌排泄抗原(ES抗原),用于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ot-ELISA)、琼脂扩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Dig-ELISA)、免疫胶体金滴渗法(DIGFA)检测动物体内的大片吸虫(Fasciolagigantica)感染。通过检测血清、血纸、牛奶等几种材料,多重试验比较,结果三种方法均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可靠等优点,并各有特长,如操作简便快速、费用低廉,易于在基层推广应用等,同时证明用血纸和牛奶检测抗体效果同样可靠。本试验首次报道用Dot-ELISA、DIGFA在奶中检测片形吸虫抗体,为该寄生虫病普查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吸虫 分泌排泄抗原 免疫吸附试验 血清抗体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维义 张英 陈蓉 《现代医学》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54只兔随机分入单纯IR组(n=18)、EGb761组(n=18)、EGb761+锌原卟啉Ⅸ(ZnPPⅨ)组(n=18),各组兔分别先给予生理盐水5 m l、EGb761(10 mg.kg-1)、EGb761(10 mg.kg-1)...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作用。方法54只兔随机分入单纯IR组(n=18)、EGb761组(n=18)、EGb761+锌原卟啉Ⅸ(ZnPPⅨ)组(n=18),各组兔分别先给予生理盐水5 m l、EGb761(10 mg.kg-1)、EGb761(10 mg.kg-1)+ZnPPⅨ(7.5 mg.kg-1)腹腔内注射。24 h后,每组任选6只处死,检测IR前心肌细胞内血红素氧合酶-1(HO-1)的表达与活性;余兔行心肌缺血40 m in再灌注4 h,检测IR后心肌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心肌梗死范围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单纯IR组比较,EGb761组心肌细胞HO-1表达及活性显著升高,T-AOC升高,而MDA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梗死范围和AI均明显降低(P<0.01);EGb761+ZnPPⅨ组HO-1表达增加但活性反而降低(P<0.01),T-AOC降低(P<0.05),但MDA含量及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增加(P<0.01),心肌梗死范围及AI则与单纯IR组无显著差异。EGb761+ZnPPⅨ组与EGb761组比较,心肌细胞HO-1表达与活性及T-AOC明显降低,MDA含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心肌梗死范围和AI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EGb761可通过诱导HO-1表达,发挥抗氧化与抗炎作用,有效抑制心肌IR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血红素氧合酶-1 再灌注损伤 凋亡
下载PDF
用检测牛乳或血清中抗体的方法普查片形吸虫病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维义 张为宇 《甘肃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7,共3页
将大片形吸虫分泌排泄产物作为诊断抗原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滴渗法检测牛乳和血清中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测 5 4头粪便中查出虫卵的牛的乳汁和血清 ,结果全部呈阳性 ,符合率 10 0 %。 46头粪检阴性的牛 ,检测出 2 4头... 将大片形吸虫分泌排泄产物作为诊断抗原 ,应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免疫胶体金滴渗法检测牛乳和血清中出现的特异性抗体。测 5 4头粪便中查出虫卵的牛的乳汁和血清 ,结果全部呈阳性 ,符合率 10 0 %。 46头粪检阴性的牛 ,检测出 2 4头牛抗体阳性、提高检出率 2 4%。这表明 ,用检测牛乳中抗体的方法诊断片形吸虫感染同检测血清一样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准确性可靠等优点。另外 ,将待检材料牛乳或血清按 10个一组混合检测 ,感染率大于 30 %的组呈现明显阳性 ,感染率小于 2 0 %的组结果不呈现阳性。该方法用于大规模普查 ,可以更节省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片形吸虫 DOT-ELISA DIGFA 牛乳 血清 抗体
下载PDF
抗片形吸虫疫苗研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维义 沈阳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41-45,共5页
关键词 抗片形吸虫疫苗 研制技术 辐射致弱囊蚴 脂肪酸结合蛋白
下载PDF
酶切图谱及序列分析虫体ITS2鉴别中国的片形吸虫 被引量:16
19
作者 黄维义 何波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2年第10期2-6,共5页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 DNA,用 PCR扩增完整的 ITS- 2。对得到的 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 Hsp92 ,Rca 进行酶切和 RFL P技术分析。并对 ITS- 2 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 提取我国广西、四川、黑龙江、甘肃等地及法国的片形吸虫的总 DNA,用 PCR扩增完整的 ITS- 2。对得到的 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 Hsp92 ,Rca 进行酶切和 RFL P技术分析。并对 ITS- 2 PCR产物进行双向测序。以便确定国内片形吸虫种内及种间 ITS- 2的特点和序列变异的水平。结果显示 :广西、四川、黑龙江、法国等地的样品通过 PCR均扩增到约 5 5 0 bp的 ITS- 2目标片段。Hsp92 ,Rcal可区别不同种的片形吸虫。对PCR产物的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片形吸虫 ITS- 2全长均为 36 2 bp,同种内 ITS- 2序列无变异 ,不同种间 ITS- 2序列存在 5~ 6个碱基差异 ,变异率约为 2 .8%。对各地区片形吸虫 ITS- 2的 PCR— RFL P分析与对 PCR产物的 DNA序列分析一致证明 ,来自四川的样品和法国样品同属肝片形吸虫 F.hepatica;广西样品属大片形吸虫 F.gigantica;黑龙江的样品为中间型片形吸虫。本研究首次从分子水平上证实我国除有肝片形吸虫、大片形吸虫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切图谱 序列分析 虫体 ITS2鉴别 中国 片形吸虫
下载PDF
信息化进程中广西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推广应用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维义 曾思恩 +2 位作者 胡华进 李世红 陈学建 《高教论坛》 2004年第5期8-11,共4页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高教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实现广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探讨建立一种适合本地高校发展的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和措施。即通过专业技术委员会集中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对全区高校普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成果... 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高教发展的重要战略。为实现广西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我们探讨建立一种适合本地高校发展的教育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和措施。即通过专业技术委员会集中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对全区高校普及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成果推广应用工程,推动广西高校教育技术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教育技术与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整合,促进教师教学观念转变,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教学资源得以共享,缩短高校之间在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上的差距。经过四年的实践取得圆满的成功。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广西高校 教育技术 研究与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