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味子三种成分的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48
1
作者 黄诒森 何燕 张均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75-277,共3页
从华中五味子分离得到的五味子酮和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为五味子酮>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 从华中五味子分离得到的五味子酮和从五味子中分离得到的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强度为五味子酮>五味子乙素>五味子二醇,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其机理之一可能是有效地清除了超氧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脂质过氧化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丹参中三种水溶性成分的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158
2
作者 黄诒森 张均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6-99,共4页
从丹参中提取的三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和丹罗酚酸,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都有很强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弱依次为丹酚酸A、丹酚酸B、丹罗酚酸,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 从丹参中提取的三种水溶性成分丹酚酸A、丹酚酸B和丹罗酚酸,对由维生素C-NADPH或由Fe^(2+)-半胱氨酸诱发的大鼠脑、肝、肾微粒体的脂质过氧化都有很强的抑制效应,其作用强弱依次为丹酚酸A、丹酚酸B、丹罗酚酸,比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强百倍至千倍。机制之一是这些成分能有效地清除超氧阴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脂质过氧化 超氧阴离子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部分肿瘤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6
3
作者 钱晖 许文荣 +6 位作者 王文兵 韩崇旭 郝顺祖 朱伟 孙晓春 胡嘉波 黄诒森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以分离的人胚胎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种肿瘤细胞株 ,裸鼠肿瘤和转移瘤组织为实验材料 ,以大鼠心肌组织和人胎盘组织为对照 ,探讨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情况 .RT PCR结果显示 ,nucleostemin基因在MSCs、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 以分离的人胚胎和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 ,6种肿瘤细胞株 ,裸鼠肿瘤和转移瘤组织为实验材料 ,以大鼠心肌组织和人胎盘组织为对照 ,探讨nucleostemin基因的表达情况 .RT PCR结果显示 ,nucleostemin基因在MSCs、肿瘤细胞和肿瘤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 ,而大鼠心肌和人胎盘组织中无表达 .DNA测序结果证明 ,扩增的PCR产物与GenBank提供的DNA序列完全同源 .SCID裸鼠肿瘤动物模型定量PCR结果证实 ,nucleostemin的mRNA在裸鼠肿瘤组织和转移瘤组织中表达较高 .研究结果表明 ,在细胞中nucleostemin基因不同水平的表达可能与MSCs、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转移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达 肿瘤细胞 裸鼠 大鼠 转移瘤 人胎盘组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N基因 发生 PCR产物
下载PDF
地方性氟病病区胎儿大脑神经递质与受体的变化 被引量:28
4
作者 于燕妮 杨文秀 +6 位作者 董仲 万昌武 张均田 刘家骝 肖开棋 黄诒森 卢步峰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5期257-259,共3页
测定地方性氟病病区引产胎儿大脑神经递质和受体。结果发现,氟病区胎儿(10例、5~7月胎龄)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以及α1-受体含量均明显低于非氟病区胎儿,而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测定地方性氟病病区引产胎儿大脑神经递质和受体。结果发现,氟病区胎儿(10例、5~7月胎龄)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含量以及α1-受体含量均明显低于非氟病区胎儿,而肾上腺素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其它单胺类递质及有关代谢产物:多巴胺、5-羟吲哚乙酸、3,4-二羟基苯乙酸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过量氟在脑中蓄积,可造成神经细胞某些受体和递质合成减少,导致神经细胞发育障碍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中毒 神经递质 受体 胎脑 地方病
下载PDF
大网膜脂质血管生长因子提取及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夏圣 邵启祥 +2 位作者 严俊 黄诒森 夏志松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8,共4页
应用Goldsmith报道的方法稍加改进,建立了从人及兔大网膜中抽提脂质血管生长因子(LAF)的流程,发现不管是人或兔的LAF均可使兔角膜形成新生毛细血管网,而皮下脂肪抽提物及PBS均无此作用。将大网膜和皮下脂肪抽提物同时作高效薄层层析(... 应用Goldsmith报道的方法稍加改进,建立了从人及兔大网膜中抽提脂质血管生长因子(LAF)的流程,发现不管是人或兔的LAF均可使兔角膜形成新生毛细血管网,而皮下脂肪抽提物及PBS均无此作用。将大网膜和皮下脂肪抽提物同时作高效薄层层析(HPTLC),发现大网膜抽提物中有一特异条带,不同于皮下脂肪抽提物,紫外光谱分析表明其吸收峰在250 nm。还研究了LAF对小鼠胸腺细胞增殖及对PHA诱导IL-2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血管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 胸腺细胞增殖
下载PDF
用Fura-2双波长荧光法测定神经细胞内游离钙 被引量:25
6
作者 卢步峰 黄诒森 鲁友明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75-277,共3页
采用新型Ca ̄(2+)荧光指示剂Fura-2建立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分离的大鼠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 ̄(2+)]_i).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其[Ca ̄(2+)]_i为109±12nmol/L.30mmol/... 采用新型Ca ̄(2+)荧光指示剂Fura-2建立双波长荧光法测定分离的大鼠神经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 ̄(2+)]_i).结果显示,在静息状态下,其[Ca ̄(2+)]_i为109±12nmol/L.30mmol/LKCl可显著增加[Ca ̄(2+)]_i,并且KCl的这种效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提示该法灵敏、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指示剂 神经细胞 游离钙
下载PDF
地方性克汀病病区加碘盐11年后胎儿大脑M-胆碱受体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卢步峰 万昌武 +2 位作者 董仲 黄诒森 刘家骝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3-15,共3页
报告12例非克汀病病区人工引产胎儿和6例地方性克汀病病区加碘盐11年后人工引产胎儿大脑M-胆碱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非病区相比.病区胎儿大脑M-胆碱受体密度(B(max))显著降低(P<0.05),而配基-受体解高... 报告12例非克汀病病区人工引产胎儿和6例地方性克汀病病区加碘盐11年后人工引产胎儿大脑M-胆碱受体的变化。结果显示,与非病区相比.病区胎儿大脑M-胆碱受体密度(B(max))显著降低(P<0.05),而配基-受体解高常数(Kd)则明显升高(P<0.01)。表明病区补碘后胎儿发育过程中,大脑M-胆碱受体发育存在显著的迟滞现象,这可能是病区仍然有亚克汀病病例存在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大脑 亚克汀病 M-胆碱受体
下载PDF
脂质血管生长因子对皮肤创伤愈合中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严俊 姚敏 +4 位作者 夏圣 邵启祥 刘恭植 黄诒森 马宝骊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5期221-223,共3页
应用从兔大网膜抽提的脂质血管生长因子在浅Ⅱ度烫伤模型上观察了对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血管生长因子从d3开始能明显增加表皮细胞DNA的合成,维持到d5,d7后趋于正常。G2+M期从d7开始明显增加,表明此时表皮细胞已... 应用从兔大网膜抽提的脂质血管生长因子在浅Ⅱ度烫伤模型上观察了对表皮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质血管生长因子从d3开始能明显增加表皮细胞DNA的合成,维持到d5,d7后趋于正常。G2+M期从d7开始明显增加,表明此时表皮细胞已进入细胞分裂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 血管生长因子 表皮细胞 烫伤模型 药理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郝顺祖 黄诒森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7,共3页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 同工酶 抑制剂 细胞信号传递系统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海马突触体谷氨酸摄取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步峰 鲁友明 黄诒森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海马突触体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突触体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体外“缺血”10min,其突触体内PKC活性基本不变,而缺血30min,...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海马突触体内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突触体谷氨酸(GLU)摄取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体外“缺血”10min,其突触体内PKC活性基本不变,而缺血30min,突触体内PKC活性显著上升(P<0.01,n=6);非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拮抗剂DNQX有效地抑制PKC活性的同时,可降低胞外GLU的堆积,而NMDA受体阻断剂AP_5无作用。进一步实验证明,PKC激动剂PDB浓度依赖性地抑制突触体对3H-GLU的摄取(IC50=131±10μmol/L),此抑制作用可由PKC抑制剂H-7(100μmol/L)抵消。提示脑缺血诱发GLU堆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脑缺血引发钙内流导致GLU过量释放,GLU又通过突触前非NMDA受体激活PKC,抑制其自身摄取,正反馈性加重胞外GLU的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 海马 突触体 缺血 谷氨酸
原文传递
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对大鼠缺血海马脑片谷氨酸堆积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卢步峰 鲁友明 黄诒森 《生物化学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04-107,共4页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PKC)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GLU)堆积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在体外“缺血”10min,GLU在胞外的浓度增加4倍(从32±4升高到113±10pmol... 采用大鼠海马脑片体外缺血模型观察钙离子和蛋白激酶C(PKC)对神经元胞外谷氨酸(GLU)堆积的影响,结果显示:海马脑片在体外“缺血”10min,GLU在胞外的浓度增加4倍(从32±4升高到113±10pmol/(min.mgPr).n=6).N型钙通道拮抗剂蝙蝠葛苏林碱(DSL)或无钙培养液均能有效抑制这种浓度的升高(P<0.01).提示缺血10min引发的GLU浓度升高是受Ca2+内流调控的.当脑片在缺血状况下孵育30min,DSL只部分抑制这种GLU堆积,而无钙培养液则无影响,但这额外的GLU堆积可被PKC抑制剂H-7完全阻断,而被PKC激动剂PDB所加强;且不受钙调蛋白抑制剂Calmdazolium和8-溴-cAMP影响.提示缺血30min,胞外GLU的堆积受钙内流和PKC双重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离子 蛋白激酶 海马脑片 谷氨酸堆积 脑缺血
原文传递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和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晖 郝顺祖 +1 位作者 王卉放 黄诒森 《检验医学教育》 2004年第1期26-28,共3页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一些体会和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尽量用归纳法讲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要领甚至结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 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对教学方法改革方面取得一些体会和经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用,尽量用归纳法讲授,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要领甚至结论,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学生创造更多参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教学方法 生化检验 检验医学教育
下载PDF
大鼠急性全脑缺血及重灌后纹状体细胞外谷氨酸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3
13
作者 黄新祥 黄诒森 +1 位作者 胡盾 冯亦璞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259-260,共2页
本文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和微透析技术结合谷氨酸酶荧光检测法观察到大鼠急性全脑缺血20分钟,纹状体细胞外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重灌第4天谷氨酸含量仍有显著增高,重灌第7天谷氨酸含量与缺血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大鼠... 本文采用大鼠四动脉结扎全脑缺血模型和微透析技术结合谷氨酸酶荧光检测法观察到大鼠急性全脑缺血20分钟,纹状体细胞外谷氨酸含量显著增高;重灌第4天谷氨酸含量仍有显著增高,重灌第7天谷氨酸含量与缺血前相比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大鼠急性全脑缺血期和重灌中期纹状体细胞外兴奋性氨基酸有过量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纹状体 谷氨酸 渗析
下载PDF
大鼠脊髓灌流液和脑脊液中生理氨基酸的HPLC分析方法 被引量:2
14
作者 方明 田津斌 +1 位作者 黄诒森 韩济生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1期1-3,11,共4页
使用OPA柱前衍生化和反相高效波相色谱分离技术,建立了大鼠脊髓灌流液和脑脊液中生理氨基酸特别是氨基酸类递质及相关物质的分析方法,可以在50分钟的时间内使14种物质达到基线分离。对方法学探讨的结果表明.至少在2.50μmol/L~100... 使用OPA柱前衍生化和反相高效波相色谱分离技术,建立了大鼠脊髓灌流液和脑脊液中生理氨基酸特别是氨基酸类递质及相关物质的分析方法,可以在50分钟的时间内使14种物质达到基线分离。对方法学探讨的结果表明.至少在2.50μmol/L~100.0μmol/L或1.10pmol~44.3pmo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内标峰面积之比值与浓度或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平均检测限达46.8nmol/L或34.5fmol,平均回收率为99%,平均批内与批间CV%分别为5.9%和10.7%。使用该方法对部分样品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定量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扼要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氨基酸 脊髓灌流液 脑脊液
下载PDF
人血小板生成素对小鼠巨核细胞生长及血小板产生体内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文荣 朱伟 +8 位作者 赵家宏 施纪文 焦志军 黄诒森 张鹤云 王石泉 张太平 李敏意 金蓉珍 《镇江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131-133,共3页
采用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观察从人尿中纯化的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Balb/c,h鼠巨核细胞生成及血小板产生的作用。小鼠随机分四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TPO低剂量组(10U/R)中... 采用血小板计数、巨核细胞形态观察及计数、巨核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观察从人尿中纯化的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PO)对Balb/c,h鼠巨核细胞生成及血小板产生的作用。小鼠随机分四组,Ⅰ组为对照组,Ⅱ、Ⅲ、Ⅳ组为TPO低剂量组(10U/R)中剂量组(50U/只)和高剂量组(100U/只),结果显示TPO能显著提高外周血液中的血小板数(P<0.01)和骨髓中的巨核细胞数(P<0.01),且有巨核细胞的脑体和胞核的显著增大的作用,在体外对巨核细胞集落形成有明显增加作用(P<0.01)。这些结果表明从人尿中纯化的天然TPO具有促进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及产生血小板的作用为TPO进入临床试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血小板 巨核细胞
下载PDF
从牛海绵体组织分离纯化磷酸二酯酶5
16
作者 郝顺祖 钱晖 +3 位作者 王卉放 钱宇平 黄诒森 张均田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0期185-187,190,共4页
目的 :纯化磷酸二酯酶 5 (PDE5 )用以研究其抑制剂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 ,NaCl线性梯度分离PDE5。结果 :从牛海绵体组织与牛海绵体血管均得到 3个蛋白峰 ,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峰 1为PDE5 ,其余二峰可能为PDE2和P... 目的 :纯化磷酸二酯酶 5 (PDE5 )用以研究其抑制剂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 ,NaCl线性梯度分离PDE5。结果 :从牛海绵体组织与牛海绵体血管均得到 3个蛋白峰 ,Western印迹实验证实峰 1为PDE5 ,其余二峰可能为PDE2和PDE3。结论 :哺乳类海绵体组织有cGMP特异性PDE5存在 ,在海绵体血管尤为丰富。采用快速蛋白液相系统成功分离PDE5 ,方法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海绵体 磷酸二酯酶5 CGMP 分离纯化 鉴定 快速蛋白液相层析系统
下载PDF
怀念李昌甫教授
17
作者 崔肇春 杨康成 +2 位作者 黄诒森 张耀铮 朱正美 《生命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1,共3页
关键词 教授 化学家 第一代 新中国 期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菌染色体的碱基组成
18
作者 黄锡全 王卉放 +3 位作者 孙惠华 许化溪 高大庆 黄诒森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建立嘌呤 +胞嘧啶摩尔百分比 (GC % )的测定细菌染色体方法。方法 以磷酸二氢铵、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 ,选择逆相分配 (5C18) ,通过紫外分光检测器分析DNA样品中四种硷基的相对含量 ,并计算出GCmol%。结果  16株代表高、中、低G... 目的 建立嘌呤 +胞嘧啶摩尔百分比 (GC % )的测定细菌染色体方法。方法 以磷酸二氢铵、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 ,选择逆相分配 (5C18) ,通过紫外分光检测器分析DNA样品中四种硷基的相对含量 ,并计算出GCmol%。结果  16株代表高、中、低GC %细菌的测定结果与发光值 (Tm/Bd法 )完全相符 ,其相对不精密度小于 1 0 3%。结论 此法检测的细菌GC %值精确可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细菌染色体 碱基 嘌呤 胞嘧啶
下载PDF
人源性TP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9
作者 王胜军 许化溪 +5 位作者 王卉放 黄诒森 臧磊 张鹤云 金以丰 刘恭植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用人源性TPO(huTPO)皮下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实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TPO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9D12和49A5,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简易正辛酸法从腹... 用人源性TPO(huTPO)皮下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实体瘤细胞融合,建立了2株稳定分泌抗TPO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9D12和49A5,并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采用简易正辛酸法从腹水中纯化单克隆抗体。结果:细胞融合率为82%,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正常,分泌的抗体为IgG,腹水抗体效价为0.6~1.2×10-5,与EPO、GM-CSF无交叉反应,连续培养生物性状稳定。抗TPO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生成素 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
下载PDF
cGMP特异性磷酸二酯酶5活性及其抑制剂的研究
20
作者 郝顺祖 黄诒森 张均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44-146,共3页
目的研究以cGMP为特异底物的磷酸二酯酶 5 (PDE5 )的水解酶活性及PDE5选择性抑制剂西地那非(sildenafil)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牛阴茎海绵体为原料 ,通过快速蛋白液相系统分离纯化得到PDE同工酶 ,然后以3 H cGMP为底物 ,经纯化的PDE同工酶... 目的研究以cGMP为特异底物的磷酸二酯酶 5 (PDE5 )的水解酶活性及PDE5选择性抑制剂西地那非(sildenafil)的抑制作用。方法以牛阴茎海绵体为原料 ,通过快速蛋白液相系统分离纯化得到PDE同工酶 ,然后以3 H cGMP为底物 ,经纯化的PDE同工酶催化水解为3 H GMP ,进一步在含 5′ 核苷酸酶的蛇毒液作用下 ,脱去 5′ 磷酸生成3 H 鸟苷 ,在闪烁剂激发下测定3 H 鸟苷的变化 ,绘制PDE活性曲线。以不同剂量的PDE5选择性抑制剂西地那非作用于PDE5 ,经DixonPlots法处理结果以观察西地那非的抑制效应。结果由牛阴茎海绵体纯化得到三个PDE同工酶峰 ,其中第三个峰对cGMP水解活性最强 ,且西地那非对第三峰抑制作用明显。结论海绵体中的PDE以cGMP 特异的PDE5为主 ,西地那非是PDE5的选择性抑制剂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可初步确定第三峰为PDE5 ,其结果与文献报道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活性 抑制作用 药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