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赓续学术传统 谱写“龙学”新篇——李平教授学术访谈录
1
作者 李平 黄诚祯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11,共11页
《文心雕龙》研究是20世纪学术史的显学之一。自“章黄学派”开创现代“龙学”以来,《文心雕龙》研究学人众多,成果迭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重镇。安徽师范大学是传承有序的“龙学”重镇之一。继祖保泉先生之后,李平教授潜心《文心雕... 《文心雕龙》研究是20世纪学术史的显学之一。自“章黄学派”开创现代“龙学”以来,《文心雕龙》研究学人众多,成果迭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研究重镇。安徽师范大学是传承有序的“龙学”重镇之一。继祖保泉先生之后,李平教授潜心《文心雕龙》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在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学术专著十余部。为了深入钩稽安徽师范大学“龙学”重镇的学术传承与治学特色,彰显“龙学”研究的学术理念,展望“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本刊特委托黄诚祯老师采访了李平教授,现整理出这篇访谈录,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研究 龙学 安徽师范大学 国家社科基金 学术传承 学术理念 学术期刊 治学特色
下载PDF
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论《文心雕龙》的言说艺术
2
作者 黄诚祯 《写作》 2024年第2期47-57,共11页
《文心雕龙》是文论巨典,也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细而究之,《文心雕龙》言说艺术的特征主要有四:一是浸染文学自觉的时风,剖情析采,言之有理;二是倚重古代诸多典籍,援经引史,言之有据;三是论证过程法度森严,谋篇布局,言之有序;四是写... 《文心雕龙》是文论巨典,也是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细而究之,《文心雕龙》言说艺术的特征主要有四:一是浸染文学自觉的时风,剖情析采,言之有理;二是倚重古代诸多典籍,援经引史,言之有据;三是论证过程法度森严,谋篇布局,言之有序;四是写作注重语言文采,遣词造句,言之有文。由此数端并进,《文心雕龙》实现了义理与辞章的和谐律动,成为我国文学批评诗性文体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言说艺术 恒数 互文性 诗性文体
下载PDF
《文心雕龙·辨骚》“博徒”褒贬色彩问题略议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平 黄诚祯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65-69,共5页
学界关于《文心雕龙·辨骚》"博徒"一词的褒贬色彩问题争议颇多,或贬或褒,莫衷一是。结合"博徒"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具体语境和出典情况,可见《辨骚》篇所谓"博徒"确实略带贬义,然而刘勰使用略带... 学界关于《文心雕龙·辨骚》"博徒"一词的褒贬色彩问题争议颇多,或贬或褒,莫衷一是。结合"博徒"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具体语境和出典情况,可见《辨骚》篇所谓"博徒"确实略带贬义,然而刘勰使用略带贬义的"博徒"一词来评价楚辞,又是合情合理的,而且符合他的整体楚辞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辨骚 博徒 褒贬
下载PDF
刘勰借雕塑以论文初探
4
作者 黄诚祯 李平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18-22,共5页
刘勰《文心雕龙》常借雕塑以论文,书中不仅多次使用"雕""刻""斧""斤""匠"等与雕塑艺术相关的词汇,而且还以雕塑为喻,论述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全过程。这种论述方式既受到传统文化思维... 刘勰《文心雕龙》常借雕塑以论文,书中不仅多次使用"雕""刻""斧""斤""匠"等与雕塑艺术相关的词汇,而且还以雕塑为喻,论述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全过程。这种论述方式既受到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与刘勰的师承有关,而佛经翻译和造像艺术盛行的时代风尚,则是重要的重要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心雕龙》 雕塑 佛教 庄子
下载PDF
论《文心雕龙》的文学史观与张力结构
5
作者 黄诚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34,共14页
刘勰的文学史观究竟属于退化论还是进化论,学界迄无定论。实际上,其文学史观不能简单以退化论或进化论概括,而应以退化论为主、进化论与循环论为辅。退化论、进化论与循环论这三种文学史观并存于《文心雕龙》之中,使刘勰的文学批评形成... 刘勰的文学史观究竟属于退化论还是进化论,学界迄无定论。实际上,其文学史观不能简单以退化论或进化论概括,而应以退化论为主、进化论与循环论为辅。退化论、进化论与循环论这三种文学史观并存于《文心雕龙》之中,使刘勰的文学批评形成了独特的张力结构。深入考察《文心雕龙》,可发现刘勰的退化论文学史观与其文学批评构成了先验预设与经验剖析、整体退化与分体并进、线性推进与进退交替、经学观念与历史事实、辨体理论与破体现象的内在矛盾。究其原因,是刘勰试图以先验性的“道统”来统率以经验为基础的“文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文学史观 文学批评 张力结构 文统 辨体 进化论 退化论
原文传递
斯波六郎“范注补正”的性质与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平 黄诚祯 《文化与诗学》 2019年第2期212-223,共12页
斯波六郎的《文心雕龙范注补正》是范注问世以来,研究者对其所作的最为全面的一次拾遗订正。从条目数量及分布情况来看,斯波之"范注补正"的性质主要属于词语典故的拾遗补缺。但它在"龙学"史,特别是范注订补史上,却... 斯波六郎的《文心雕龙范注补正》是范注问世以来,研究者对其所作的最为全面的一次拾遗订正。从条目数量及分布情况来看,斯波之"范注补正"的性质主要属于词语典故的拾遗补缺。但它在"龙学"史,特别是范注订补史上,却历久弥新,影响甚大,后世注家常据其说来补正范注,沿其论而引申发挥,采其补以出典释义,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波六郎 范文澜 《文心雕龙注》 补正 性质 影响
原文传递
论刘勰的“文本于经”说
7
作者 黄诚祯 李平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04-118,共15页
刘勰的“文本于经”说是传统经学与文体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刘勰建构了以经为源、以各体文章为流的文体学谱系,梳理了“五经”与各体文章风格的对应关系.刘勰这样做本欲挽救其时颓靡的文风,富有积极意义.然而,受其宗... 刘勰的“文本于经”说是传统经学与文体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刘勰建构了以经为源、以各体文章为流的文体学谱系,梳理了“五经”与各体文章风格的对应关系.刘勰这样做本欲挽救其时颓靡的文风,富有积极意义.然而,受其宗经思想的影响,且从个人主观角度出发,又不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勰 “文本于经” 理论内涵 理论意义 理论局限
原文传递
海峡两岸“龙学”研究的两种范式——以牟世金与王更生为中心
8
作者 黄诚祯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2年第1期214-233,共20页
在“龙学”共同问题的探索上,牟世金与王更生各有特点和侧重。就《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问题而言,牟氏强调它的“文学概论”特质;而王氏指出《文心雕龙》兼具“诗文评”与“子书”的双重属性。就刘勰的思想倾向而论,王氏基本赞同儒家说... 在“龙学”共同问题的探索上,牟世金与王更生各有特点和侧重。就《文心雕龙》一书的性质问题而言,牟氏强调它的“文学概论”特质;而王氏指出《文心雕龙》兼具“诗文评”与“子书”的双重属性。就刘勰的思想倾向而论,王氏基本赞同儒家说,旨在为刘勰冠上“古文经学家”的桂冠;而牟氏秉承“五四”以来疏离乃至批判儒家的立场,指出刘勰并非具有纯粹的儒家思想,其目的乃在论文。就《文心雕龙》的理论体系问题来说,王氏舍弃了李曰刚的机械比附,从“构思”与“修辞”两个层面还原刘勰创作论的体系,有其识见;而牟氏以王元化的论述为本,继续从“物—情—辞”三者相互关联的层面建构刘勰的现实主义文论体系,彰显了当时大陆地区学界的学术潮流。牟、王二人的研究,分别代表着彼时两岸“龙学”研究的不同范式,彰显出海峡两岸“龙学”探索的迥异旨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更生 牟世金 海峡两岸 《文心雕龙》 范式
原文传递
“巴蜀龙学”的授受谱系及其学术贡献
9
作者 黄诚祯 《中国诗学研究》 2022年第2期15-26,共12页
在近代《文心雕龙》学术史上,“巴蜀龙学”影响尤大,多数学者仅仅关注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而未遑从学术谱系的角度深入论述巴蜀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治学渊源及其学术流变。“巴蜀龙学”发源于传统的校雠学,刘咸炘与向... 在近代《文心雕龙》学术史上,“巴蜀龙学”影响尤大,多数学者仅仅关注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而未遑从学术谱系的角度深入论述巴蜀学者《文心雕龙》研究的治学渊源及其学术流变。“巴蜀龙学”发源于传统的校雠学,刘咸炘与向宗鲁分别代表了早期“巴蜀龙学”中“辨章学术”与“是正文字”的两种治学路径,而杨明照、王利器、王叔岷诸人踵步向氏之后发扬了“是正文字”这一治学理念,以其精要的文字校注、详赡的资料辑录及谨严的文献考证为学界所瞩目。考辨“巴蜀龙学”的授受谱系,总结“巴蜀龙学”的治学理念及学术贡献,有助于凸显该学派在二十世纪《文心雕龙》研究史中的独特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龙学 刘咸炘 向宗鲁 杨明照 授受谱系
原文传递
阐幽发微,义精旨深——读李平教授新著《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研究》
10
作者 黄诚祯 《文化与诗学》 2021年第1期280-292,共13页
李平教授的《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研究》一书,对《文心雕龙注》作了系统的考察。全书在回到历史现场,客观还原“范注”成书真相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文本对读,细致考究了“范注”的版本异同,又围绕李笠、杨明照等人的系列“补正之作”... 李平教授的《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研究》一书,对《文心雕龙注》作了系统的考察。全书在回到历史现场,客观还原“范注”成书真相的基础上,既立足于文本对读,细致考究了“范注”的版本异同,又围绕李笠、杨明照等人的系列“补正之作”,评析了现代学者对“范注”纠谬之得失。该书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对“范注”进行最为全面且深入考察的一部论著,不仅为读者提供了阅读“范注”的独特视角,而且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文心雕龙》文字及思想的理解,是近年来“龙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平 《文心雕龙注》 成书真相 版本异同 范注补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