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南三江甘孜-理塘洋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来自理塘蛇绿混杂岩堆晶辉长岩U-Pb年龄的约束
1
作者 喻光明 毛世东 +2 位作者 周振菊 谢亘 黄豪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5,共15页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 理塘县高城镇西北的擦岗隆洼岩组是一套以玄武岩为基质的蛇绿混杂岩,通过该蛇绿混杂岩中堆晶辉长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年龄范围介于349~274 Ma之间,形成2个年龄组:第一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46±17Ma,代表堆晶辉长岩早期岩浆活动的时代;第二组斜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86.2±5.1 Ma,代表了堆晶辉长岩晚期岩浆活动的结晶年龄。擦岗隆洼岩组的超基性—基性岩具有N-MORB(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和E-MORB(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组合特征,指示这些岩石可能形成于洋中脊环境,岩浆物质源自N-MORB所代表的亏损上地幔源区受地幔柱交代混染后而形成的混合源区。研究认为,甘孜-理塘洋最早可能在中泥盆世,受区域地幔柱活动影响开始拉张,导致中咱地块从扬子陆块西缘裂离,并在早石炭世发育形成洋盆。在中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开始向西俯冲,并于晚三叠世末闭合,区域进入弧陆碰撞造山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锆石U-Pb年龄 堆晶辉长岩 擦岗隆洼岩组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安宁河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的讨论
2
作者 吕国森 章旭 +4 位作者 张云辉 SAFONOVA Inna 黄豪擎 余中友 代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1-359,共19页
[研究目的]研究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可为川西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热储温度计算、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了分布在3条断... [研究目的]研究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及成因模式,可为川西地热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本文运用水文地球化学、热储温度计算、氢氧同位素等方法分析了分布在3条断裂带上的48处典型温泉(地热井)的水化学组分、水化学过程、热储温度和深度、热水补给来源等特征,并探讨了其形成模式。[研究结果]结果显示:(1)鲜水河断裂带热水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龙门山断裂带主要为SO_(4)-Na和Cl-Na型;安宁河断裂带包括HCO_(3)·Cl-Na、HCO_(3)·SO_(4)-Ca·Mg和Cl·SO_(4)-Na型等。(2)3条断裂带地热水组分主要受硅酸盐矿物溶解和离子交换作用控制。(3)鲜水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29.6~210.6℃,深度为2532~4184 m,冷水混入比为66%~82%;安宁河断裂带热储温度为81~121.9℃,深度为2155~3519 m,冷水混入比为52%~95%;龙门山断裂带热储温度为108.2~153℃,深度为3573~5654 m,冷水混入比为68%~89%。(4)3条断裂带的地热水接受大气降雨补给,补给高程分别为鲜水河断裂带2493~5034 m、安宁河断裂带3235~3839 m和龙门山断裂带1628~4574 m。(5)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δ^(18)O漂移”程度强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部分地热水出现“δ^(18)O漂移”和“负向漂移”特征。[结论]基于本次研究得到的3条断裂带地热水成因模式,鲜水河断裂带地热水的开发潜力优于安宁河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是四川省中高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靶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地热水 水文地球化学 热储 补给来源 形成模式 地热地质调查工程 龙门山 四川西部
下载PDF
喜马拉雅山南地区地热水和钙华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
3
作者 黄豪擎 袁兴成 +8 位作者 彭清华 郭游 薛仲凯 旦增 李健 刘振峰 巴桑次仁 孙飞 袁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40-356,共17页
喜马拉雅山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地热水和钙华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热资源特征和古气候变迁信息,对丰富山南地热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和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段山南地区的邛多江... 喜马拉雅山南地区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展地热水和钙华成因机制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地热资源特征和古气候变迁信息,对丰富山南地热资源的系统性研究和青藏高原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本文以喜马拉雅东段山南地区的邛多江、古堆和曲卓木的三个温泉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温泉地热水和钙华数据,综合分析了地热水水-岩作用特征、热储温度估算、补给来源追溯和温泉钙华的成因类型、形成年代、古气候意义等。结果表明:邛多江温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Cl-Na·Ca型;古堆日若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HCO_(3)·SO_(4)-Ca·Na型;古堆茶卡沸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Na型;曲卓木热泉的水化学类型为Cl·SO_(4)-Na·Ca型。温泉地热水中的阴阳离子来源主要是硅酸盐岩的溶解以及部分碳酸盐岩和盐岩的溶解。由于温泉地热水均未达到水-岩平衡状态,利用石英地热温标得出浅部热储温度为129~148℃,利用硅-焓图解得出深部热储温度和冷水混合比例为181~221℃和58%~65%;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4467~5303 m。在山南地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的补给,通过主要断裂构造运移到深部加热并在高温高压下沿着裂隙、节理上升,然后与浅层冷水混合,最后沿浅部地表松散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温泉钙华CaO占比43.43%~56.66%,且显示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特点;δ^(13)C指示温泉钙华为热成因,钙华中的碳主要来自于深部碳酸盐岩的变质成因,仅古堆日若沸泉有部分地幔碳;^(14)C测年显示钙华的年龄为21280±70~43500年,Mg/Ca、Mg/Sr比值指示降雨量在43.50 ka年由峰值迅速减弱,并在42 ka~21.28 ka年期间降雨量又逐渐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地球化学 温泉钙华 热储温度 氢氧同位素 碳同位素
下载PDF
内蒙古北山地区中基性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对塔里木板块北缘构造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7 位作者 黄豪擎 唐卫东 葛战林 李朋伟 胡建辉 杨晓奇 郭永超 李空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27-644,共18页
塔里木板块北缘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床发育系列蚀变中基性岩脉,其形成时代与成因对制约金成矿作用及区域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研究窗口。本文在老硐沟金矿区Ⅱ矿段采集系列辉绿岩脉及与金成矿相关的蚀变闪长玢岩脉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 塔里木板块北缘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床发育系列蚀变中基性岩脉,其形成时代与成因对制约金成矿作用及区域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研究窗口。本文在老硐沟金矿区Ⅱ矿段采集系列辉绿岩脉及与金成矿相关的蚀变闪长玢岩脉样品,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和全岩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辉绿岩脉和闪长玢岩脉侵位时代分别为(286.5±1.7)Ma和(243.2±1.1)Ma,即早二叠世和中三叠世,二者年龄先后顺序与野外观察的交切关系相符。根据金矿体穿插闪长玢岩脉的特征,限定金成矿时代略晚于243 Ma。辉绿岩脉锆石εHf(t)为-3.67~0.97,全岩元素组成表现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反映岩浆源区既有新元古代新生地壳组分,又有中元古代古老地壳组分。蚀变闪长玢岩脉εHf(t)=-0.07~-4.76,全岩元素组成是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钾特征受到矿区钾化蚀变的影响),指示其岩浆主要源于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熔融。综合塔里木地块北缘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构造演化史,提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北山地区古洋盆消减,洋壳俯冲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岩浆上侵至浅部断裂冷却形成辉绿岩脉;早二叠世末期北山地区进入陆内演化阶段,中三叠世产生造山后伸展作用,导致中元古代的地壳物质发生减压熔融,岩浆沿地壳断裂上侵、就位形成闪长玢岩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 蚀变闪长玢岩 辉绿岩 老硐沟金矿 额济纳旗
下载PDF
西秦岭寨上卡林型金矿南矿段综合找矿模型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薛仲凯 李朋伟 +1 位作者 常铭 黄豪擎 《西北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4-187,共14页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类卡林金矿床的最重要的富集地之一。寨上金矿矿体赋存于板岩与灰岩接触界面及板岩一侧破碎带内,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 寨上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是中国卡林类卡林金矿床的最重要的富集地之一。寨上金矿矿体赋存于板岩与灰岩接触界面及板岩一侧破碎带内,围岩蚀变主要发育硅化、黄铁矿化、毒砂化和褐铁矿化等,可作为直接的找矿标志;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显示H1高阻异常和L2低阻异常间的电性梯度带对应32号脉,表明在电性梯度带内含矿的可能性很大;剖面原生晕分带序列为As Mo Sb Ag Cu Bi Au Zn W Pb;前缘晕元素为Pb、Sb,近矿晕元素为Au、Ag、As、W,尾晕元素为Mo、Cu、Bi、Zn,尾晕元素Mo、Bi分别位于序列的前缘晕和近矿晕元素位置,近矿晕元素Pb位于序列的尾晕元素位置,表明浅部矿体有可能被风化剥蚀,深部有可能存在盲矿体;根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信息特征和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建立了综合找矿模型。并在南矿段进行钻孔验证,取得较好的找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音频电磁测量 格里格良法 综合找矿模型 寨上金矿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可溶岩地层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毛邦燕 康小兵 +3 位作者 黄豪擎 张广泽 唐一格 许模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20年第3期54-58,共5页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地形复杂,以往岩溶研究程度低,发育特征与规律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资料,从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出发,论述了研究区从志留系到侏罗系出露的主要可溶性地层的分布、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为岩溶研... 青藏高原东缘梯度带地形复杂,以往岩溶研究程度低,发育特征与规律认识不足。本文通过收集地层、构造等区域地质资料,从研究区基本地质背景出发,论述了研究区从志留系到侏罗系出露的主要可溶性地层的分布、岩石成分和结构特征,为岩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缘 岩溶工程地质问题 可溶性岩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