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5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BiLSTM和CNN的文本分类
1
作者 黄远 戴晓红 +2 位作者 黄伟建 于钧豪 黄峥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8-1434,共7页
为解决单一神经网络不能获取准确全局文本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BiLSTM双通道和优化CNN的文本分类模型。A-BiLSTM双通道层使用注意力机制关注对文本分类贡献值较大的部分,并用BiLSTM提取文本中上下文语义信息;A-BiLSTM双通道层中将... 为解决单一神经网络不能获取准确全局文本信息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A-BiLSTM双通道和优化CNN的文本分类模型。A-BiLSTM双通道层使用注意力机制关注对文本分类贡献值较大的部分,并用BiLSTM提取文本中上下文语义信息;A-BiLSTM双通道层中将两者输出的特征信息融合,得到高级语义;A-BiLSTM双通道层后,使用优化CNN的强学习能力提取关键局部特征,得到最终文本特征表示。分类器输出文本信息的类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分类效果优于其它对比模型,具有良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分类 深度学习 双通道网络 注意力机制 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 词向量模型
下载PDF
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2
作者 黄远 张瑶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249-259,共11页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用ABAQUS建立了纯框架、刚性和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对比了刚性与柔性连接填充墙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 为了研究柔性连接填充墙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的抗连续倒塌性能,用ABAQUS建立了纯框架、刚性和柔性连接填充墙框架的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可靠性。对比了刚性与柔性连接填充墙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墙-框连接刚度、拉结筋设置情况、构造柱数量和类型、砌块和砂浆强度对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连续倒塌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的连续倒塌抗力和延性更好;墙-框间填充高弹性材料、增加构造柱数量、提高砂浆强度有利于提高柔性连接填充墙RC框架抗连续倒塌的峰值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墙-框间填充常规填缝材料、设置Ⅱ型构造柱、提高砌块强度会提高峰值承载力、降低极限承载力,设置拉结筋的效果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连接 填充墙 RC框架 连续倒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新型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张晓光 曹国旭 +1 位作者 黄远 李乾坤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 为研究内加强环式圆钢管混凝土柱与矩形钢管混凝土梁这种新型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设计了缩尺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开展了相同梁柱节点试件的静力加载试验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通过研究该节点试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拟静力加载试验的骨架曲线、核心区剪切变形等,分析了节点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和耗能能力,全面考察了同一梁柱节点在静力加载和低周往复加载两种工况下的受力性能和破坏模式。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试件核心区强度较强,破坏模式主要为梁端破坏,低周往复加载试验时试件梁柱连接处附近的梁端钢板发生拉裂破坏和钢板鼓曲,静力加载试验时试件梁端焊缝发生拉裂破坏;试件延性较好,加载过程中经历了弹性、弹塑性和塑性发展阶段。最后提出了该类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强度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梁柱节点 内隔板 静力加载试验 低周往复加载试验 受力性能 设计方法
下载PDF
连梁可更换的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吴桢灏 庄亮东 黄远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6,共14页
为研究连梁可更换的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简称“Y型V-EBCF”)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一榀Y型V-EBCF试件,其中可更换式连梁由低屈服点钢加工并通过高强螺栓与周边构件相连。对Y型V-ECBF试件和拆卸了连梁后的试件分别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 为研究连梁可更换的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简称“Y型V-EBCF”)的力学性能,设计制作了一榀Y型V-EBCF试件,其中可更换式连梁由低屈服点钢加工并通过高强螺栓与周边构件相连。对Y型V-ECBF试件和拆卸了连梁后的试件分别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分析了试件的失效模式、荷载-位移曲线和残余位移角,试验结果表明:在连梁失效前,结构具有稳定的滞回性能和良好的耗能能力;当拆卸失效连梁后,结构在组合框架的不平衡内力下恢复至原位,残余变形角为0.002 rad,小于规范限值(0.005 rad)及最大可更换残余位移角限值(0.0023 rad),且余下试件再加载时的滞回曲线依旧饱满稳定,表明Y型V-ECBF体系具有良好的震后恢复能力;采用现行AISC360-16规范相关公式可以准确计算低屈服点钢连梁的承载力,但超强系数建议取3.0以防止周边构件的破坏;Y型V-ECBF体系的刚度和承载力等于偏心支撑中连梁和组合框架的刚度与承载力之和。此外,Y型V-EBCF中的连梁会引起框架梁跨中承担额外的弯矩,导致跨中混凝土板的开裂,该文给出了计算跨中混凝土板裂缝宽度的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偏心支撑组合框架 可更换连梁 低屈服点钢 试验研究 力学性能 设计建议
下载PDF
大体积混凝土墙体温度应力的半解析法
5
作者 李焘 黄远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361-367,共7页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墙体在浇筑后产生的温度应力,确保结构的功能性和耐久性不会受到影响,利用在ABAQUS中自开发的数值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确保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后,对大体积混凝土墙体展开了参数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墙体长高比、墙... 为了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墙体在浇筑后产生的温度应力,确保结构的功能性和耐久性不会受到影响,利用在ABAQUS中自开发的数值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确保模型计算的准确性后,对大体积混凝土墙体展开了参数分析,分析内容包括墙体长高比、墙体厚度、温度差、地基刚度和徐变,并根据分析数据给出了墙体温度应力的半解析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墙体温度应力与徐变呈负相关关系,与墙体的尺寸和温度差呈正相关关系,且墙体越长,温度应力增加的速度就越慢;半解析公式计算结果的平均误差不超过6%,可为工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应力 半解析公式 数值模拟 大体积混凝土墙体
下载PDF
框支框架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分析
6
作者 黄远 陈庆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00-809,共10页
目的研究框支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该类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二次开发在ABAQUS中引入微平面模型,在对剪切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对框支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探究梁跨高比、结构侧... 目的研究框支框架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为该类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二次开发在ABAQUS中引入微平面模型,在对剪切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对框支框架结构进行受力分析,探究梁跨高比、结构侧向约束、梁上集中荷载位置和大小对结构倒塌性能的影响。结果转换梁的跨高比从5增至7,结构压拱承载力下降了32.7%,剪切破坏时的位移增加了127%;结构无侧向约束时,易形成强梁弱柱结构,导致柱发生破坏;当梁上集中荷载从0.4F1增至1.3F1、与失效柱的距离从l_(n)/3增至2l_(n)/3,剪切破坏位移分别减小了74%和70%。结论在倒塌过程中,转换梁的抗剪承载力不断下降从而发生剪切破坏,迫使结构从压拱机制突变为悬链线机制,但悬链线承载力不足以抵抗竖向荷载,负弯矩区纵筋发生断裂致使结构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框支框架结构 抗连续倒塌 剪切破坏 微平面模型 数值分析
下载PDF
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受弯性能试验
7
作者 黄远 周弘昊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5-393,共9页
目的研究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的受弯性能,对现有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评估对比。方法对12根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及跨中截面应力分布,... 目的研究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的受弯性能,对现有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评估对比。方法对12根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进行受弯性能试验,通过分析试件破坏模式、荷载-位移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及跨中截面应力分布,考察了螺钉间距及腹板开孔对拼合箱梁破坏模式及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对中美规范和学者建议的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增大螺钉间距会略微降低箱梁受弯承载力;腹板开孔比为0.4时,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下降很小,当开孔比为0.7时,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和延性下降明显。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中,简单叠加法由于未考虑拼合效应,预测结果偏于保守,而《低层冷弯薄壁型钢房屋建筑技术规程》(JGJ 227—2011)中规定的方法预测结果偏大。结论双肢U形拼合冷弯薄壁型钢箱梁纯弯段破坏模式表现为局部屈曲破坏,腹板开孔较大时会显著降低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建议实际工程中腹板开孔比不宜大于0.4;可以采用《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中有效宽度法计算单肢构件承载力后简单叠加近似得到拼合箱梁受弯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弯薄壁型钢 双肢拼合箱梁 静载试验 腹板开孔 受弯承载力
下载PDF
考虑扭转作用的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研究
8
作者 黄远 王力 《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3-100,共8页
为了探究扭转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利用LS-DYN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对梁受扭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扭转对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空间框架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受扭构... 为了探究扭转对RC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利用LS-DYNA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在对梁受扭试验以及框架抗连续倒塌试验合理验证的基础上,研究了扭转对平面框架抗连续倒塌性能的影响机制,分析了空间框架抗倒塌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不受扭构件,当梁所受初始扭矩分别达到梁截面抗扭承载力的20%、40%、60%及80%时,结构在连续倒塌下的压拱承载力分别降低了0.5%、3.4%、10.9%、15.6%;随着梁所受扭矩的不断增大,中柱端梁底钢筋的断裂呈现先提前再延后的趋势,而中柱端梁顶钢筋的断裂不断提前;空间框架中由于横向梁弯曲产生的协调扭转作用会使得梁底钢筋相比于平面框架先断裂,钢筋断裂前空间框架的抗倒塌承载力基本等于其对应的平面框架与横向梁的承载力的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倒塌 扭转 RC框架 数值分析 横向梁 承载力
下载PDF
底部框架-砌体房屋结构抗连续倒塌研究
9
作者 黄远 陈艺诗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63-1069,共7页
为研究底部框架-砌体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在对框架结构及框支墙梁结构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倒塌下的受力机制,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中柱失效的情... 为研究底部框架-砌体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基于ABAQUS软件建立分析模型,在对框架结构及框支墙梁结构进行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分析了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倒塌下的受力机制,并探究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底部框架-砌体结构在中柱失效的情况下,先后经历弯曲阶段和压拱阶段,失效柱两边的墙体形成对角线撑杆传力机制,结构没有悬链线机制的开展;考虑墙梁组合作用后的结构压拱峰值承载力提升了7.6倍;按照受弯梁设计后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承载力为按照墙梁设计的1.2倍;结构屈服强度及压拱峰值承载力随着砌块强度的增大和开洞率的减小而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部框架-砌体结构 数值模拟 连续倒塌 压拱阶段
下载PDF
考虑双重约束的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计算模型
10
作者 黄远 陆华森 《公路工程》 2023年第2期136-142,共7页
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混凝土部分与管外钢筋混凝土部分之间的双重约束显著地影响了叠合柱的轴压性能,传统钢管混凝土本构和钢筋混凝土本构难以对叠合柱的力学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对此考虑叠合柱中的双重约束效应,建立了叠合柱增... 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中,钢管混凝土部分与管外钢筋混凝土部分之间的双重约束显著地影响了叠合柱的轴压性能,传统钢管混凝土本构和钢筋混凝土本构难以对叠合柱的力学行为进行较好的模拟。对此考虑叠合柱中的双重约束效应,建立了叠合柱增量迭代应力应变模型,对叠合柱的轴压性能进行分析。模型基于新的反映双重约束的叠合柱横向应变模型,可以考虑双重约束的计算程序。将叠合柱增量迭代应力应变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叠合柱的轴压性能,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适用于实际工程对桥墩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 增量迭代模型 轴压性能 双重约束
下载PDF
基于RGB-D相机的黄瓜苗3D表型高通量测量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徐胜勇 李磊 +3 位作者 童辉 王成超 别之龙 黄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04-213,281,共11页
传统的人工种苗表型测量方式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误差大、破坏种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RGB-D相机的黄瓜苗表型无损测量方法。研制了自动化多视角图像采集平台,布署两台Azure Kinect相机同时拍摄俯视和侧视两个视角的彩色、深度、... 传统的人工种苗表型测量方式存在效率低、主观性强、误差大、破坏种苗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使用RGB-D相机的黄瓜苗表型无损测量方法。研制了自动化多视角图像采集平台,布署两台Azure Kinect相机同时拍摄俯视和侧视两个视角的彩色、深度、红外和RGB-D对齐图像。使用Mask R-CNN网络分割近红外图像中的叶片和茎秆,再与对齐图进行掩膜,消除了对齐图中的背景噪声与重影并得到叶片和茎秆器官的对齐图像。网络实例分割结果的类别和数量即为子叶和真叶的数量。使用CycleGAN网络处理单个叶片的对齐图,对缺失部分进行修补并转换为3D点云,再对点云进行滤波实现保边去噪,最后对点云进行三角化测量叶面积。在Mask R-CNN分割得到的茎秆对齐图像中,利用茎秆的近似矩形特征,分别计算茎秆的长和宽,再结合深度信息转换为下胚轴长和茎粗。使用YOLO v5s检测对齐图中的黄瓜苗生长点,利用生长点与基质的高度差计算株高。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通量和精度,对子叶时期、1叶1心时期和2叶1心时期的黄瓜苗关键表型测量平均绝对误差均不高于8.59%、R2不低于0.83,可以很好地替代人工测量方式,为品种选育、栽培管理、生长建模等研究提供关键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苗 表型 RGB-D相机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高光谱荧光示踪无损检测瓜类作物嫁接苗愈合状态
12
作者 谭佐军 蔡霞 +5 位作者 阿克拜尔江·卡德尔 余帆 雷红伟 高子艺 杨硕 黄远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276-282,共7页
为了减少瓜类嫁接苗的愈合管理时间,实现快速准确判别嫁接苗早期愈合状态,促进嫁接苗规模化生产及育苗产业发展。该研究制备了氮硫掺杂碳点,以该碳点为荧光示踪材料,以西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荧光成像方法,探究了西瓜嫁接苗早... 为了减少瓜类嫁接苗的愈合管理时间,实现快速准确判别嫁接苗早期愈合状态,促进嫁接苗规模化生产及育苗产业发展。该研究制备了氮硫掺杂碳点,以该碳点为荧光示踪材料,以西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利用高光谱荧光成像方法,探究了西瓜嫁接苗早期愈合状态无损检测的高光谱荧光示踪成像方法。高光谱荧光示踪图像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氮硫掺杂碳点进行荧光示踪,通过高光谱成像仪对瓜类作物早期愈合状态高通量表型的鉴定,能快速、自动、无损地获取嫁接苗愈合的情况。同时,通过氮硫掺杂碳点处理后第12天,处理组的西瓜嫁接苗相较于对照组,根系增长量提升了78.7%,叶面积增长量提升了61.4%。因此,该研究方法可以提早判别嫁接苗的愈合连通,促使瓜类嫁接苗提早移栽,并且氮硫掺杂碳点处理可以促进嫁接苗叶面积和根系的生长,达到种苗壮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无损检测 高光谱 瓜类 维管束重连 愈合 碳点
下载PDF
交叉配筋连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13
作者 易伟建 林思成 黄远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2,共12页
为研究交叉配筋连梁在小跨高比条件下的抗震性能,验证两种配筋方式(对角暗撑配筋和集中对角配筋)的等效性,对6根钢筋混凝土交叉配筋连梁进行周期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考虑配筋方式和跨高比对连梁性能的影响.试验装置采用双墙肢加载,使连梁... 为研究交叉配筋连梁在小跨高比条件下的抗震性能,验证两种配筋方式(对角暗撑配筋和集中对角配筋)的等效性,对6根钢筋混凝土交叉配筋连梁进行周期反复荷载试验.试验考虑配筋方式和跨高比对连梁性能的影响.试验装置采用双墙肢加载,使连梁实现“等双曲率弯曲”.试验结果表明:随跨高比减小,连梁的破坏模式从受弯控制变为受剪控制,破坏转角由4.89%降低至1.98%;两种配筋方式的交叉配筋连梁受力性能接近;我国高规对于剪压比限值是合理的;基于交叉配筋连梁数据库分析得到新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相比现行规范更能反映连梁的受力机理,同时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梁 交叉配筋 跨高比 拟静力试验 受力性能
下载PDF
一种可溶性微晶抗皱眼贴的安全及功效评价
14
作者 朱媛媛 刘芬 +2 位作者 黄远 舒晓红 李朝霞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147-152,共6页
运用光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可溶性微晶抗皱眼贴在眼下40 min左右完全溶解,同时敷贴2 h后的角质层形态和血流的结果中未见明显的损伤痕迹。在人体安全及功效测试中,试验组在使用4周、12周及停用4周后,皮肤皱纹显著减轻,皮肤弹性显著... 运用光干断层扫描技术(OCT)观察可溶性微晶抗皱眼贴在眼下40 min左右完全溶解,同时敷贴2 h后的角质层形态和血流的结果中未见明显的损伤痕迹。在人体安全及功效测试中,试验组在使用4周、12周及停用4周后,皮肤皱纹显著减轻,皮肤弹性显著升高。试验组皱纹参数R_(max)的数据结果仅在使用12周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余皱纹参数及皮肤弹性的数据结果都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受试者均未出现任何皮肤不良反应。测试的可溶性微晶抗皱眼贴在改善皱纹、提升皮肤弹性方面具有优势性的效果,同时相对也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微晶贴 机械损伤 透明质酸 眼下皱纹 皮肤弹性
下载PDF
基于YOLOv8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及软件系统设计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盼 杨子恒 +3 位作者 万虎 何顺 黄远 徐胜勇 《智能化农业装备学报(中英文)》 2023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解决在棉蚜种群预测与防治科研工作中人工计数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神经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并集成为软件。首先,连续15 d使用手机拍摄人工接种的棉蚜图像,选择清晰的50张图像将其裁剪为6个子图像,再使用LabelIm... 为解决在棉蚜种群预测与防治科研工作中人工计数难度大、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神经网络的棉蚜图像识别算法并集成为软件。首先,连续15 d使用手机拍摄人工接种的棉蚜图像,选择清晰的50张图像将其裁剪为6个子图像,再使用LabelImg软件进行人工标注得到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选择YOLOv5和YOLOv8系列的10种模型,训练参数设置相同(批次大小32,迭代100轮,初始学习率0.01,周期学习率0.01),使用AutoDL平台的服务器进行训练。最后,对训练好的模型进行测试,其中YOLOv8l模型综合性能表现最佳,mAP50达到了0.926。为了给用户提供方便易用的人机软件,使用PYQT5开发了软件的前端,实现了棉蚜图片的读取、计数、结果可视化和导出为Excel等功能。软件的后端采用了“拆分—检测—合并”的图像处理方式,保障了YOLO模型对小目标的检测效果。经过测试,该软件对于死棉蚜与活棉蚜计数的平均精度为0.945,展现出与人工计数相当的精度,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该研究为棉蚜防治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了一种智能化检测工具,也可为无人农场等场景中的精准作业提供关键作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蚜 计数 图像识别 图像处理 YOLO
下载PDF
氮素运筹对甜瓜芳香物质的影响
16
作者 张浩 刘熠 +9 位作者 周勃 黄远 符小发 马跃 吴海波 胡国智 毛建才 陈积豪 梁其干 王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93-3007,共15页
【目的】研究氮素运筹对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变化的影响,为提高甜瓜风味品质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甜瓜品种黄梦脆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氮素运筹6个处理(N_(0):缺氮;N_(1):低氮;N_(2):中氮;N_(3):高氮;CK:不施肥;M:有机肥... 【目的】研究氮素运筹对甜瓜果实芳香物质变化的影响,为提高甜瓜风味品质的技术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甜瓜品种黄梦脆为试材,在设施栽培条件下研究氮素运筹6个处理(N_(0):缺氮;N_(1):低氮;N_(2):中氮;N_(3):高氮;CK:不施肥;M:有机肥)对甜瓜芳香物质变化规律。【结果】6个处理共检出346种芳香物质,其中共有的芳香物质为25种,主要为醇类、醛类和酯类。低氮处理芳香物质总种类及特有种类最多,分别有167和12种。随着氮素水平增加而出现的芳香物质有:丁酸乙酯、丙酸乙酯、2-甲基丁酸乙酯、2-Butyn-1-one,1-cyclohexyl-4,4-diethoxy-、(E)-non-6-en-1-ol等;高氮处理酯类含量最高为12.28%,缺氮处理酯类最低为4.81%。特征芳香物质乙酸乙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有增加趋势,乙酸甲酯施氮量的增加有先升后降的趋势;高氮处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为15.40%,M处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为13.40%。中氮处理单瓜重最高为1.95 kg,CK最低为1.74 kg。【结论】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会引起甜瓜芳香物质的成分、含量的变化,导致共有芳香物质种类含量的差异以及特有特征成分的存在;低氮处理有利于丰富甜瓜芳香物质的种类和提高甜瓜特征芳香物质乙酸丁酯、乙酸己酯的相对含量;中氮、高氮处理分别提高单果重和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素 甜瓜 芳香 品质
下载PDF
高光谱数据在甜瓜苗嫁接愈合早期判别中应用
17
作者 魏薇 李雨珊 +1 位作者 黄远 谭佐军 《农业工程》 2023年第11期25-31,共7页
嫁接愈合状态早期无损判别能提高嫁接愈合装置的利用率。以甜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获取嫁接后第1~10天嫁接部的高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利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换和去趋势处理、平滑21点、多元散射矫正等预处理方法,以及两种... 嫁接愈合状态早期无损判别能提高嫁接愈合装置的利用率。以甜瓜嫁接苗为研究对象,获取嫁接后第1~10天嫁接部的高光谱数据,对原始光谱利用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标准正态变换和去趋势处理、平滑21点、多元散射矫正等预处理方法,以及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建立支持向量机、决策树和XGBoost 3种分类模型,优选模型对应的最优预处理算法,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算法、遗传算法和连续投影算法4种算法进行特征变量选择,最后利用特征变量建立分类判别模式。结果显示,一阶导数-遗传算法-XGBoost模型挑选出30个特征波长,预测准确率达到93%,效果最好。相比于嫁接后靠人工经验判断愈合状态,此方法在嫁接后第6天对嫁接苗的愈合状态进行判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甜瓜嫁接苗 光谱预处理 特征提取 分类识别模型
下载PDF
家庭发展视角下电商中的农村场景建构机制——以中部地区Z县为例
18
作者 陈梓鑫 黄远 《科技传播》 2024年第6期4-8,共5页
基于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农村家庭在城镇化发展目标引导下建构农村场景的方式与逻辑。首先,农村家庭资源在城乡、代际、性别纬度上的配置策略,使得农业生产场景的建构涉及老人农业与返乡人农业,遵循着“家庭理性”逻辑。其次,农村... 基于田野调查与深度访谈,研究农村家庭在城镇化发展目标引导下建构农村场景的方式与逻辑。首先,农村家庭资源在城乡、代际、性别纬度上的配置策略,使得农业生产场景的建构涉及老人农业与返乡人农业,遵循着“家庭理性”逻辑。其次,农村日常生活场景建构的基础与动力在于农村家庭联结的日常情感化、生活本位逻辑和基于“过日子”心态的共情机制,进而吸引流量的基础则在于农村家庭生活的现代性与乡土性的交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传播 农村场景 家文化 农村家庭发展
下载PDF
金属阻尼器新型恢复力模型的开发和应用
19
作者 吴桢灏 庄亮东 黄远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5-54,共10页
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新型恢复力模型,可用于模拟消能减震体系中的金属阻尼器。新模型采用指数函数的形式定义屈服面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过程,能更好地反映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承载力增长速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不断减小的非线... 基于弹塑性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一种新型恢复力模型,可用于模拟消能减震体系中的金属阻尼器。新模型采用指数函数的形式定义屈服面随塑性变形的演化过程,能更好地反映金属阻尼器在屈服后承载力增长速度随塑性变形增加而不断减小的非线性过程,同时,分别采用两个随动强化分量和两个等向强化分量以评估阻尼器在往复小变形与往复大变形情况下的强化行为,提升了模型对各类工况下阻尼器模拟的准确性。进一步地,将文献中各类金属阻尼器的试验结果与文中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新型恢复力模型可以准确地预测不同形式、不同材料和不同加载制度下金属阻尼器的复杂行为,具有极强的通用性,可用于工程实践中各类金属阻尼器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阻尼器 恢复力模型 数值模拟 等向强化 滞回曲线
原文传递
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的静力拉抻试验研究 被引量:38
20
作者 黄远 朱正庚 +2 位作者 黄登 易伟建 张锐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6-32,共7页
为了研究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的力学性能,对14个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了静力拉伸试验,试验中研究的主要参数为钢筋直径、套筒尺寸以及钢筋偏位.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半灌浆套筒满足强度要求;试件发生了钢筋拉断、钢筋刮犁式拔出... 为了研究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的力学性能,对14个钢筋半套筒灌浆连接试件进行了静力拉伸试验,试验中研究的主要参数为钢筋直径、套筒尺寸以及钢筋偏位.研究表明:所采用的半灌浆套筒满足强度要求;试件发生了钢筋拉断、钢筋刮犁式拔出和套筒滑丝3类破坏;当破坏形态为钢筋拉断时,钢筋是否偏位对试件的承载力几乎没有影响.在试验结果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止试件发生钢筋刮犁式拔出和套筒滑丝破坏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 半套筒灌浆连接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静力拉伸试验 承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