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高辛联合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杨胜壮 黄高昇 +1 位作者 梁祥森 王逸 《大医生》 2024年第3期37-40,共4页
目的 研究地高辛联合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 研究地高辛联合米力农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4例CH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地高辛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地高辛联合米力农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期内径(LVSTI)、右心室收缩期内径(RVSTI)及心脏指数(CI)]水平、生化指标[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脑钠肽(BNP)及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记录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LVEF及CI均高于治疗前,LVSTI及RVSTI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及CI均高于对照组,LVSTI及RVSTI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DMA、BNP及cTnⅠ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高辛联合米力农治疗CHD合并心力衰竭患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心肌功能,减轻心脏负荷,且安全性良好,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米力农 先天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心肌功能
下载PDF
垃圾焚烧余热炉的安装施工工艺研究
2
作者 黄高升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77-180,共4页
结合具体的工程案例,对生活垃圾处理厂的余热锅炉的施工进行分析,从锅炉钢架、受热面、汽包等方面,探讨具体的施工工艺,希望能够为类似工程的安装施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垃圾焚烧 余热炉 安装施工工艺 锅炉钢架 受热面
下载PDF
中国西部两医院1905例皮肤恶性肿瘤回顾分析 被引量:73
3
作者 高天文 孙东杰 +13 位作者 李春英 何弘 李青 刘友生 刁庆春 黄高升 郝飞 钟白玉 马福成 柳凤轩 闫小初 刘东梅 刘玉峰 刘荣卿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9-472,共4页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 目的 :通过统计和分析中国西部的西安西京医院及重庆西南医院诊治的皮肤恶性肿瘤的基本临床资料 ,为了解中国西部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统计和分析两所医院 1981至 2 0 0 0年经病理确诊的皮肤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共纳入皮肤恶性肿瘤患者 190 5例 ,其中鳞状细胞癌 5 6 0例(2 9.4 % )、基底细胞癌 5 34例 (2 8.0 % )、皮肤恶性黑素瘤 30 5例 (16 .0 % )。 (2 ) 190 5例皮肤恶性肿瘤的患者中 ,80年代 5 91例 ,90年代 1314例 ,占同期由于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患者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0 .34%及 0 .5 8% ;此 2 0年间因各种疾病行病理活检的患者总数年均增长 1.6 % ,而皮肤恶性肿瘤患者活检数年均增长 3.5 % ,其中皮肤恶性黑素瘤年增长 3.9%。 (3)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肢端恶性黑素瘤占 6 3.3%。与非肢端恶性黑素瘤相比 ,肢端恶性黑素瘤患者年龄大、外伤比例高、男性多见。 (4 ) 30 5例皮肤恶性黑素瘤中 ,6 4例 (2 1% )原发部位有明确外伤史 ,4 7例 (15 .4 % )源于先天性小痣。结论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的构成比以及发生部位、年龄等与白色人种有很大差异。2 0年来 ,中国皮肤恶性肿瘤特别是皮肤恶性黑素瘤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外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恶性肿瘤 恶性黑素瘤 患者 医院 病理活检 回顾分析 先天性 总数 结论 中国西部
下载PDF
苦参碱对K562细胞增殖及凋亡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2 位作者 王哲 郭英 张海雁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3-336,共4页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苦参碱(0.2 mg/ml)作用于K562细胞,每日计数白细胞、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Wes...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苦参碱(0.2 mg/ml)作用于K562细胞,每日计数白细胞、计算抑制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苦参碱对K562细胞周期的改变及凋亡的影响;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BCL-6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苦参碱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药72 h的细胞增殖抑制率达69%;用药5 d后,G1期细胞明显增多,高达58.5%,68%的细胞发生凋亡。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苦参碱诱导的早、中、晚期K562凋亡细胞;BCL-6表达增强,PCNA表达下降。结论 苦参碱能显著抑制K562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增殖周期受阻及PCNA表达下降、BCL-6表达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K562细胞 凋亡 增殖
下载PDF
146例毛母质瘤临床回顾 被引量:36
5
作者 何弘 高天文 +3 位作者 李青 马福成 黄慧 黄高升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79-80,共2页
回顾分析了146例毛母质瘤的临床资料,男女发病人数比为1∶2,10~20岁为发病高峰,头颈部为好发部位。术前诊断以包块待查(56%),皮脂腺囊肿(30%)多见。全部病例均采取单纯手术切除,病理诊断以影细胞存在为准,术后随访无1例复发或恶变。
关键词 毛母质瘤 临床回顾 组织病理 少见肿瘤
下载PDF
氨基葡糖及其盐酸盐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样分化 被引量:27
6
作者 王哲 乔岩 +6 位作者 黄高升 王爱勤 张永清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梁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0-293,共4页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 etamide (HMBA)、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 etamide (HMBA)、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和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结果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对K5 6 2细胞在 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并能使K5 6 2细胞周期阻滞于G0 /G1期 ,与HMBA相比 ,氨基葡萄糖和盐酸盐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结论 氨基葡萄糖及其盐酸盐都可能成为新的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盐酸盐
下载PDF
苦参碱抑制JM细胞株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冯骥良 黄高昇 +4 位作者 张永清 王哲 张晓晖 郭英 闫庆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37-442,共6页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M的作用。方法 :Wright Giemsa染色及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作用JM细胞株前后形态学变化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剂量加药组第4天及 0 .8g·L-1加药组 1~ 4... 目的 :观察苦参碱对T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M的作用。方法 :Wright Giemsa染色及Hoechst 332 5 8荧光染色观察苦参碱作用JM细胞株前后形态学变化 ,电镜观察超微结构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剂量加药组第4天及 0 .8g·L-1加药组 1~ 4d细胞周期的改变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梯状”DNA。结果 :第 3天起各加药组细胞形态学观察见典型凋亡特征改变 ,随时间延长更加明显 ;流式细胞仪检测第 4天各组均可见亚二倍体峰。0 .1,0 .2 ,0 .4 ,0 .6 ,0 .8g·L-1各处理组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 3.1% ,2 .5 % ,13.3% ,4 0 .4 % ,4 8.6 % ,对照组为1.4 % ;各处理组S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2 8.9% ,2 6 .1% ,2 7.7% ,2 0 .9% ,14 .2 % ,对照组为 30 .4 % ;各处理组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6 3.2 % ,6 7.5 % ,6 8.1% ,75 .2 % ,83.6 % ,对照组为 4 1.8%。 0 .8g·L-1加药组 1~ 4d ,G1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4 5 .5 % ,77.3% ,77.2 % ,83.6 % ;S期细胞比率分别为 2 8.6 % ,17.5 % ,19.1% ,14 .2 % ;凋亡细胞比率分别为 3.0 % ,3.7% ,9.1% ,4 8.6 %。DNA电泳 :0 .4 ,0 .6 ,0 .8g·L-1组见DNA“梯形”图谱 ,0 .1,0 .2g·L-1及对照组未见。结论 :苦参碱可以抑制JM细胞的DNA合成 ,造成G1期阻滞 ,从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同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苦参碱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药理学实验
下载PDF
动物细胞系的染色体组型与遗传变异率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德礼 李六金 +21 位作者 夏耕田 何旭玉 高步先 白晓鸿 黄高升 刘尚高 阎隆飞 方福德 胡春雷 王黎军 姜焕宏 冯阿曼 张广民 安社刚 任远强 郭建民 胡淑贤 樊军喜 牛永利 宋占军 李迎 樊胜军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7-344,T001,T002,共20页
在建立国内首家犬、猫、猴、鼠传代细胞库,即7种动物肾细胞系(F-81、CRFK、MDCK、Vero、Vero-2、MA-104、BHK-21)的种子库和工作库的基础上,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型、G带核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率、... 在建立国内首家犬、猫、猴、鼠传代细胞库,即7种动物肾细胞系(F-81、CRFK、MDCK、Vero、Vero-2、MA-104、BHK-21)的种子库和工作库的基础上,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型、G带核型、染色体数目变异率、结构畸变率分析,了解7种细胞系传代培养不同代次的染色体变异情况。以相应的细胞株皮下接种裸鼠形成肿瘤实验、软琼脂细胞克隆形成率与植物凝集素作用下细胞凝集实验为对照,筛选出无致癌/致瘤性、符合细胞遗传学要求、无传染因子污染的细胞系(F-81、CRFK、Vero、Vero-2)或极低致癌性的MDCK细胞系用于制苗,发现肿瘤细胞系高变异率株可在裸鼠体内快速选育成功。细胞系染色体遗传特征决定致瘤性质并具有种属特异性,得到一些100%成瘤和100%不成瘤的细胞株并探讨了与染色体组型的关系。对于肿瘤的发病机理及实验治疗,都是非常好的模型。一些细胞系不仅成瘤而且还可转移(致恶性横纹肌样瘤的BHK-21和Vero细胞株),其他致瘤细胞株只成瘤不转移或不明显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肾细胞系 人类子宫颈癌细胞系 猪肾原代细胞 染色体核型 G带核型 遗传变异率 数目变异 结构畸变
下载PDF
基因芯片方法研究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机制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永清 黄高升 +2 位作者 王哲 冯骥良 郭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4期1266-1268,共3页
目的 探索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提取苦参碱诱导前后白血病细胞株K5 62总RNA ,经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后与人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芯片杂交 ,用ESTblot软件分析杂交结果。结果 经苦参碱诱导后K5 62细胞 111个周期相关基因... 目的 探索苦参碱抗白血病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 提取苦参碱诱导前后白血病细胞株K5 62总RNA ,经逆转录合成cDNA探针后与人的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芯片杂交 ,用ESTblot软件分析杂交结果。结果 经苦参碱诱导后K5 62细胞 111个周期相关基因中 ,有CCNB1,cyclinD1,PCNA ,TFDP1等 15个基因表达显著下调 ,CDKN2D ,E2F5等 5个基因表达上调 ,Westernblotting方法证实了PCNA基因表达改变。结论 苦参碱的抗白血病细胞增殖作用与PCNA ,P19 INK4D等多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苦参碱 细胞增殖 基因芯片
下载PDF
N-乙酰氨基葡萄糖诱导白血病细胞K562向巨噬细胞分化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哲 乔岩 +6 位作者 黄高昇 王爱勤 张永清 冯骥良 杨国嵘 郭英 梁蓉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 :研究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 .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 目的 :研究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白血病细胞K5 6 2的诱导分化效果 .方法 :利用hexamethylenebisacetamide(HMBA)和N 乙酰氨基葡萄糖 ,分别用不同浓度对白血病K5 6 2细胞进行诱导分化实验 ,通过联苯胺、萘酚AS D氯醋酸酯酶及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证实其分化方向 .结果 :化学诱导剂N 乙酰氨基葡萄糖对K5 6 2细胞在0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有良好的诱导分化效果 ,诱导K5 6 2向巨噬细胞分化 .与HMBA相比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在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上都有明显优势 .结论 :N 乙酰氨基葡萄糖可能诱导K5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氨基葡萄糖 诱导 白血病 巨噬细胞 K562细胞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永清 黄高昇 +4 位作者 陈协群 白庆咸 梁蓉 冯骥良 王哲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07-1210,共4页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 本研究探讨苦参碱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M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其机制。用0.4mg/ml苦参碱诱导JM细胞4天,分别提取对照组及苦参碱诱导组细胞总RNA,采用凋亡相关基因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Kit筛选出苦参碱诱导JM细胞前后差异表达的凋亡相关基因,并用Western blot验证部分基因表达变化。结果表明,JM细胞经苦参碱诱导后,基因芯片杂交结果显示31个基因有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达5倍以上。Western blot证实caspase8表达变化与苦参碱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苦参碱可诱导JM细胞多个凋亡基因差异表达,其中caspase8表达上调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JM细胞 T淋巴细胞白血病 凋亡基因 CASPASE 8
下载PDF
中枢神经细胞瘤病理特征研究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晓晖 晏培松 +5 位作者 张传山 王军 李青 胡佩臻 朱晓慧 黄高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3期138-140,T038,共4页
目的 本文报道 7例脑中枢神经细胞瘤 ,复习文献并探讨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复习 1993- 2 0 0 1年间 17例脑室肿瘤 ,进行组织学观察 ,用免疫组化检测几种重要的肿瘤标记物的表达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电镜观察。通过对... 目的 本文报道 7例脑中枢神经细胞瘤 ,复习文献并探讨其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特点。方法 复习 1993- 2 0 0 1年间 17例脑室肿瘤 ,进行组织学观察 ,用免疫组化检测几种重要的肿瘤标记物的表达 ,并对部分病例进行电镜观察。通过对PCNA染色和DNA含量图像分析 ,研究本瘤的增殖活性和DNA倍体。结果  17例脑室肿瘤中 ,7例确诊为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学检查该肿瘤具有一定的形态学特点如由大小一致的圆形细胞组成 ,核圆形 ,点彩状 ,细胞核周有明显的空晕 ,可见神经纤维小岛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为Syn阳性。电镜观察可见较多的神经内分泌颗粒及含微管结构的突触。PCNA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增殖指数 <5 %。DNA含量分析显示 ,7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平均 78%为 2倍体细胞 ,提示为良性肿瘤。结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具有一定的组织学特征以及免疫组化和电镜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病理特征 研究 文献复习 脑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感染HCMV的腮腺导管上皮细胞CK和EMA丢失 被引量:9
13
作者 杨国嵘 黄高昇 +7 位作者 王恩华 宋继谒 郭英 王娟红 梁蓉 王哲 闫庆国 冯骥良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表型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石蜡包埋组织中巨细胞病毒以及早期抗原、CK、EMA等的表达。结果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 ,作为上皮... 目的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对腮腺导管上皮细胞表型产生的影响。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腮腺巨细胞包涵体病石蜡包埋组织中巨细胞病毒以及早期抗原、CK、EMA等的表达。结果 腮腺导管上皮细胞感染人巨细胞病毒后 ,作为上皮性标志物的CK和EMA表达呈阴性。结论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腮腺导管上皮细胞使其CK和EMA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HCMV 腮腺导管 上皮细胞 CK EMA丢失 人巨细胞病毒 细胞角蛋白
下载PDF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62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梁蓉 王哲 +6 位作者 乔岩 黄高升 王爱勤 冯骥良 郭英 杨国嵘 王娟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226-1230,共5页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四唑氮蓝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K5 6 2细胞生长的影响 ;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形态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药... 目的 研究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白血病细胞K5 6 2增殖的影响 ,并探讨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四唑氮蓝 )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氨基葡萄糖硫酸盐对K5 6 2细胞生长的影响 ;吉姆萨 -瑞氏染色、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形态的改变 ;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K5 6 2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和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11b、CD14、CD33和CD13的表达变化 ;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K5 6 2细胞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表达的改变。结果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能明显抑制K5 6 2细胞的生长 ,且存在剂量依赖性。与未加药的对照相比 ,在 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形态学观察 ,易见早、中、晚期凋亡的K5 6 2细胞 ;胞质空泡化明显 ,大泡很多。 1、5mmol·L-1浓度作用 2d后出现G1期K5 6 2细胞增加 ,而S期的减少 ,在 5mmol·L-1浓度时 ,出现凋亡峰与对照相比 ,CD11b和CD14的表达轻度增加 ,CD33表达轻度减低 ,而CD13表达无明显变化。同时还发现药物作用后出现CathepsinD蛋白前体的蓄积现象。结论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能抑制K5 6 2细胞增殖 ,诱导其凋亡 ,其分子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受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增殖 凋亡 氨基葡萄糖硫酸盐
下载PDF
棉酚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文清 黄高昇 +6 位作者 梁蓉 张伟平 王娟红 李袁飞 刘宇宏 白庆咸 陈协群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9期1122-1124,共3页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棉酚对3种经典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探索其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方法: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试验、形态学、DNA电泳等方法观察棉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棉酚在浓度>6μmol/L时可选择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 目的:本实验拟通过棉酚对3种经典髓系白血病细胞系的研究,探索其治疗白血病的可能。方法:用细胞培养、四唑盐比色试验、形态学、DNA电泳等方法观察棉酚对白血病细胞的凋亡效应。结果:棉酚在浓度>6μmol/L时可选择地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表现出浓度依赖效应。结论:棉酚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具有选择杀伤作用,表明其可能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白血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酚 髓系白血病 增殖 凋亡 药物作用
下载PDF
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2的表达与放射治疗敏感性的关系 被引量:8
16
作者 惠延平 郭国祯 +2 位作者 黄高昇 王映梅 马福成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 探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治疗前癌组织中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照射 (40Gy)后行宫颈癌根治切除 ,并做组织学检查。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采用免疫组织... 目的 探讨人宫颈鳞状细胞癌放射治疗的敏感性与治疗前癌组织中Bcl 2表达的关系。方法 32例经活检病理诊断确诊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 ,照射 (40Gy)后行宫颈癌根治切除 ,并做组织学检查。根据放疗效果分为敏感组与耐受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对其放疗前后癌组织进行Bcl 2检测并对照观察。结果放疗后 ,有 4 0 6 % (13/32 )病例的手术切除标本中无癌组织存留 ,定为敏感组 ;另5 9 4 % (19/ 32 )的病例放疗后显示仍有癌组织残留 ,为耐受组。放疗前活检癌组织Bcl 2的表达在敏感组和耐受组分别为 15 4 % (2 / 13)和 6 3 2 % (12 / 19) ,耐受组明显高于敏感组(P <0 0 5 )。结论原发性人宫颈鳞状细胞癌Bcl 2的高表达可导致肿瘤对辐射的耐受 ,认为Bcl 2的表达状态可能作为预测宫颈鳞状细胞癌放疗敏感性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 宫颈癌 放射疗法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抗坏血酸增强三氧化二砷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被引量:6
17
作者 葛繁梅 白庆咸 +7 位作者 刘延香 黄高昇 陈协群 刘卫生 王哲 高广勋 张伟平 王文清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A)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透射电镜、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AnnexinⅤ染色以及细胞周期测定,观察As2O3联合AA... 目的:探讨抗坏血酸(AA)对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人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株RPMI8226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细胞形态学、透射电镜、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AnnexinⅤ染色以及细胞周期测定,观察As2O3联合AA对RPMI8226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凋亡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MI8226细胞死亡受体DR4分子的表达。结果:单用AA对RPMI8226细胞的生长无影响;As2O3抑制RPMI8226细胞的生长,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As2O3联合AA较单用As2O3对RPMI8226细胞的抑制作用强(P<0.01)。单用5μmol/L的As2O3对靶细胞作用后,无明显凋亡形态学改变;100μmol/L的AA联合5μmol/L的As2O3作用靶细胞后:光镜、电镜和AOEB染色显示出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AnnexinV染色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细胞周期显示:G1期细胞比例增高,S期减低,并有凋亡峰。As2O3能上调RPMI8226细胞表达DR4分子,AA联合As2O3可以增强上述效应(P<0.05)。结论:AA对As2O3诱导RPMI8226细胞凋亡有增敏效应,该效应过程可能依赖于死亡受体DR4的过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坏血酸 三氧化二砷 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 瘤细胞凋亡
下载PDF
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在桥本甲状腺炎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娟红 黄高昇 +6 位作者 张伟平 王頔 王文清 王璐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7-439,443,共4页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 B19,B19)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手术切除的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免疫组化(IHC... 目的探讨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parvovirus B19,B19)在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HT)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对32例手术切除的HT患者甲状腺组织及16例甲状腺腺瘤患者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分别用原位杂交法(ISH)和免疫组化(IHC)SP法检测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B19ISH阳性信号同时来源于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而IHC阳性信号大多表达于增生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少数表达于间质浸润的淋巴细胞。在HT中,ISH和IHC阳性率分别为71·9%(23/32)和56·3%(18/32),而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2·5%(2/16)和6·25%(1/1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SH:χ2=12·783,P=0·000;IHC:χ2=9·158,P=0·001)。结论HT患者甲状腺组织B19感染率明显高于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提示HT可能是一种新的B19相关性人类疾病,B19感染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本甲状腺炎 微小病毒B19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中微小病毒B19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伟平 黄高昇 +4 位作者 王娟红 王文清 王哲 胡沛臻 张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 目的研究人微小病毒B19感染与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histi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盲法在32例真性HNL患者及13例正常对照淋巴结活检组织中用巢式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19病毒基因组DNA和病毒蛋白。结果在32例真性HNL患者淋巴结中,B19病毒DNA和病毒蛋白阳性率分别为90·0%和59·4%,而在对照淋巴结中,两者阳性率分别为53·8%和23·1%。统计学分析显示在真性HNL中B19病毒基因组DNA及病毒蛋白的阳性率更高(P<0·05)。结论B19病毒在真性HNL中有更高感染率,推测与真性HN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微小病毒B19 巢式PCR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Rac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广勋 陈协群 +9 位作者 张永清 白庆咸 黄高昇 张伟平 梁蓉 董宝侠 韩冬梅 葛繁梅 王哲 朱华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Rac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Rac1m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FuGENE6法将Rac1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ASODN)... 本研究旨在观察Rac1在急性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HL-60细胞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Rac1mRNA表达水平;用脂质体FuGENE6法将Rac1特异性反义寡核苷酸(ASODN)转入HL-60细胞,应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变化、Wright-Giemsa、吖啶橙/溴化乙啶(AO/EB)及AnnexinⅤ-FITC/PI染色检测凋亡细胞。结果表明:Rac1在HL-60细胞系中相对含量(Rac1/GAPDH)为0.84±0.13,在正常PBMNC中相对含量为0.26±0.1(P<0.01),Rac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BMNC。与正义链(SODN)组相比,经2.0g/L Rac1特异性ASODN作用48小时后,HL-60细胞存活率降低[(73.7±5.0)%vs(93.2±3.0)%,P<0.01],G1期细胞百分数升高[(52.1±6.8)%vs(31.6±4.7)%,(P<0.05)],AnnexinⅤ阳性率升高[(19.2±2.1)%vs(4.1±1.7)%,(P<0.01)],凋亡小体明显增加。结论:白血病细胞系HL-60中高表达的Rac1可能促进白血病细胞HL-60的过度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C1 急性白血病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HL-60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