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及预案评估应用实证——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判法 被引量:2
1
作者 雷霄 李冬 +4 位作者 寇蓉蓉 王明良 魏东洋 刘雪瑜 黎佳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5期76-82,共7页
近年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及时准确地开展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评估和水污染治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研究以某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为例,结合现场水质检测结果,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监测以及预案评估,量化水... 近年来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及时准确地开展水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评估和水污染治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该研究以某江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为例,结合现场水质检测结果,提出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应急监测以及预案评估,量化水质状态,分析水质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同时结合层次分析法制定针对性的水污染应急预案。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准确量化了不同监测位置的多种重金属污染的水环境状态,明确了造成应急期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为镉超标;基于制定的应急预案,综合评估了管控措施的总分为72.7,应急能力属于一般;后期应在仪器配置、文件系统等储备能力、监测能力以及迅捷方面改善以进一步提升总体应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模糊综合评判法 层次分析法 应急监测 应急预案评估
下载PDF
吸附法处理污水厂尾水的性能以及再生利用简析
2
作者 阿蓉 张雨薇 +2 位作者 胡东成 刘雪瑜 黎佳茜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105-111,共7页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再生水用于景观用水时,氨氮、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指标常常成为限制因素。以某生活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pH和温... 水资源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再生水循环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再生水用于景观用水时,氨氮、总磷、总氮及化学需氧量指标常常成为限制因素。以某生活污水厂二沉池出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初始pH和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分别采用拟一级动力学方程和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对NH_(4)^(+)-N、TP、TN和COD吸附实验的动力学进行研究,通过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及荧光区域积分分析(FRI)对二沉池出水进行定量分析,考察活性炭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在温度25℃,活性炭投加量1.5 g/L,吸附时间80 min,pH=7条件下,NH_(4)^(+)-N、TP、TN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8.01%、94.04%、32.40%和82.14%,处理效果良好,技术经济可行,满足再生水景观回用标准。动力学研究表明,Langergren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炭吸附NH_(4)^(+)-N、TP、TN和COD的动力学过程,吸附存在化学吸附。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对二沉池出水中有机物具有较好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 活性炭 吸附 单因素 污水处理厂尾水
下载PDF
沼液回流对牛粪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其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树彪 黎佳茜 +1 位作者 李伟 董仁杰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41-246,共6页
在中温条件(37±1)℃下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研究了沼液长期回流对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特性及其微生物动力学的影响,对不同有机负荷下发酵罐运行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持续监测,并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力停... 在中温条件(37±1)℃下采用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研究了沼液长期回流对牛粪厌氧发酵过程中产气特性及其微生物动力学的影响,对不同有机负荷下发酵罐运行参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持续监测,并进行了相关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40 d,有机负荷为3.0 g/(L·d)的条件下,将50%的沼液进行回流时,能够提高基质产甲烷率,促进厌氧发酵系统中微生物的合成代谢,但由于难降解物质累积,传质效果降低仍使得回流组日产气量及甲烷产量呈下降趋势,处理组的沼气容积日产气量从1.07 L/L逐渐降至0.83 L/L,降低了22.4%。沼液回流引起了p H值、NH+4-N、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等指标的升高,但未达到抑制水平。回流导致牛粪厌氧发酵产气量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可能是由于粘度从50 m Pa·s迅速升高至116 m Pa·s而引起的传热传质阻力变大。在以牛粪为原料的沼气工程应用沼液回流工艺时需要合理选择回流比例或在回流前对沼液进行适当的处理来保证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粪 厌氧发酵 回流 动力学
下载PDF
北方低温条件下沼渣资源化培育佛甲草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国文 李娜 +4 位作者 黎佳茜 张列宇 席北斗 李曹乐 李伟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为克服厌氧发酵沼渣中碳氮磷比严重失调、可生化性差、总氮和总磷浓度高等难以直接资源化利用的难题,同时为北方秋冬季节低温条件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绿色屋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调节基质中本地砂质壤土与厌氧发酵沼渣的比例,在北... 为克服厌氧发酵沼渣中碳氮磷比严重失调、可生化性差、总氮和总磷浓度高等难以直接资源化利用的难题,同时为北方秋冬季节低温条件下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推广绿色屋顶提供技术支撑,通过调节基质中本地砂质壤土与厌氧发酵沼渣的比例,在北方秋冬季节室外培育佛甲草并研究其生长状态。结果表明:沼渣显著降低了基质的容重,减轻了屋顶的承受负荷;增大了基质的孔隙度,更适宜佛甲草根系下扎生长。基质中添加沼渣改善了低温条件下佛甲草的生长状况,增加了佛甲草的株高和覆盖度,提高了其分蘖能力及叶绿素总量;品质评价得分均高于6分,表明佛甲草的生长基本正常;低温条件下,沼渣和砂质壤土按4∶5混配后的基质培育出的佛甲草综合品质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渣 资源化 绿色屋顶 佛甲草 培育
下载PDF
中国典型湖泊富营养化现状与区域性差异分析 被引量:60
5
作者 李娜 黎佳茜 +6 位作者 李国文 李晔 席北斗 吴易雯 李曹乐 李伟 张列宇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4-864,共11页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1年,59.1%的调研湖泊处... 为全面科学地综合评估全国富营养化现状,以全国五大湖区22个典型湖泊为研究对象,科学评估了其富营养化状态,分析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状态的区域性差异,并探讨了富营养化状态与总磷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2010—2011年,59.1%的调研湖泊处于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状态,其中云贵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为严重,蒙新湖区的富营养化呈两极分化状态,东北山地-平原湖区与东部湖区的湖泊基本均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青藏高原湖区的富营养化程度最低。通过分析日照数、无霜期、气温、水深、海拔、降雨与湖泊营养状态的关系,揭示了湖泊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影响湖泊富营养化的基本因素,具有区域性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湖泊中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三次曲线方程,蒙新湖区的叶绿素a与总磷浓度符合S型曲线方程;东部平原湖区、东北平原-山地湖区、青藏高原湖区叶绿素浓度随着总磷浓度的增加,首先出现1个极小值点,然后出现1个极大值点,其中3个湖区极小值点对应的总磷浓度分别为:0.054、0.089和0.072 mg/L,可为我国对应湖区的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富营养化 区域性差异 地理位置 总磷 拟合曲线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环境领域病毒研究现状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李中浤 张列宇 +5 位作者 许秋瑾 李国文 李曹乐 黎佳茜 李晓光 陈素华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2-1240,共9页
为深入了解环境领域病毒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HistCite Pro引文图谱分析软件及VOSviewe... 为深入了解环境领域病毒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客观反映相关国家、机构和个人在该领域的科学贡献和影响,采用ISI Web of Knowledge的Web of Science^(TM)核心合集数据库,利用HistCite Pro引文图谱分析软件及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2000—2020年该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从发文量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高产作者、来源期刊、重要研究机构、研究热点等方面对近20年环境领域病毒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0年环境领域病毒相关期刊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2020年环境领域病毒研究发文量激增;该领域研究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其次是中国,但中国篇均被引频次较低;发文量排名前3的作者分别为美国学者Gerba C P、Sobsey M D和日本学者Katayama H;发文量排名前3的期刊分别为Water Research、Food and Environmental Virology和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发文量排名前3的研究机构分别为亚利桑那大学、巴塞罗那大学和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境领域病毒研究多集中在饮用水、废水、地下水、地表水等水环境领域,研究的病毒种类集中于诺如病毒、甲肝病毒、腺病毒等肠道病毒,环境中病毒的检测和环境介质中病毒的灭活与去除是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病毒 文献计量分析 VOSviewer HistCite Pro
下载PDF
煤矸石堆存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延东 李晓光 +5 位作者 黎佳茜 李伟 张明天 赵琛 张列宇 李卫平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3464-3471,3478,共9页
为探究长期堆存煤矸石中重金属在周边盛行风向土壤里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以宁夏枣泉煤矿煤矸石堆存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堆存区周边盛行风向土壤中5种重金属(Cu、Zn、Pb、Cr、Mn)总量及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开展... 为探究长期堆存煤矸石中重金属在周边盛行风向土壤里的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以宁夏枣泉煤矿煤矸石堆存区周边土壤为研究对象,对煤矸石堆存区周边盛行风向土壤中5种重金属(Cu、Zn、Pb、Cr、Mn)总量及重金属赋存形态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开展了土壤重金属生物活性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由于煤矸石的长期堆放、风力、雨水淋溶等,堆存区边缘处重金属(Zn、Pb和Mn)含量较高,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中土壤pH值与Zn、Pb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Mn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与Pb和Cr的可交换态呈显著负相关性,总氮(TN)与Cu的有机质结合态呈极显著负相关性,与残渣态呈极显著正相关性;RAC评价结果表明Pb在土壤中具有较高风险水平,其余重金属潜在风险水平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土壤 重金属 相关性 污染特征 风险评价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评价 被引量:4
8
作者 何婷婷 李晓光 +5 位作者 李国文 李曹乐 李伟 黎佳茜 李柏林 李晔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8-61,21,共5页
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实施造成地下水污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2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的影响分为3个等级,一级技术共11项,增加了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的概率,但对雨... 为避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的实施造成地下水污染,采用层次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评价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2项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的影响分为3个等级,一级技术共11项,增加了地表径流进入地下水的概率,但对雨水径流的净化效果有限;二级技术共7项,有一定的概率使得地表径流进入到地下水中,同时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径流的能力;三级技术共4项技术,能降解或净化雨水径流中的大部分污染物。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对地下水潜在影响的评价结果,可为不同风险区域的海绵城市选取适宜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地下水 污染 层次分析法 影响评价
原文传递
不同填埋龄垃圾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彭帅 陈晓国 +5 位作者 李晓光 李国文 李伟 李曹乐 郝迎志 黎佳茜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887,共9页
为探究填埋龄对垃圾腐殖土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我国江苏省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中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填埋年限分别为1~3、3~6、6~10 a的腐殖土及填埋场周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腐殖... 为探究填埋龄对垃圾腐殖土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以我国江苏省某生活垃圾填埋场中腐殖土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填埋年限分别为1~3、3~6、6~10 a的腐殖土及填埋场周边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多样性随填埋年限呈增加趋势,但均低于填埋场周边土壤。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填埋年限的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但填埋场周边土壤中细菌群落与填埋年限为6~10 a的腐殖土相似度较高,可能是周边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垃圾渗滤液的污染。厚壁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拟杆菌门均为各阶段腐殖土中的优势菌门,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随填埋年限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绿弯菌门则先减少后增加,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填埋后期出现下降,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在整个过程中无明显变化。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腐殖土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与总氮(TN)、重金属(Cd、Zn)及pH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填埋龄 腐殖土 细菌群落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固体废弃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中浤 李晓光 +1 位作者 黎佳茜 陈素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59-463,共5页
为探究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固体废弃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多样性及变化规律,采集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2、5、8年)的固体废弃物样本,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考察固体废... 为探究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固体废弃物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多样性及变化规律,采集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某垃圾填埋场中不同填埋年限(2、5、8年)的固体废弃物样本,基于宏基因组测序技术(mNGS),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考察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3种固体废弃中共检测出21类ARGs,填埋2、5、8年的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总相对丰度分别为3.783×10^(-1)、4.267×10^(-1)、6.741×10^(-1),其中大环内酯-林可胺-链霉杀阳菌素类、磺胺类、多药类、氯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万古霉素类和杆菌肽类是主要的ARGs种类,相对丰度占比合计均在90%以上。固体废弃物中共检测出259种ARGs亚型,相对丰度最高的ARGs亚型属于大环内酯-林可胺-链霉杀阳菌素类ARGs。随着填埋年限的增加,固体废弃物中ARGs的丰度以及多样性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其潜在环境风险也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抗生素抗性基因 填埋年限 固体废弃物 宏基因组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修复药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启国 李晓光 +5 位作者 李国文 李曹乐 黎佳茜 李伟 车璐璐 席北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96-102,共7页
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修复是通过向底泥中添加一种或多种稳定化修复材料,通过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作用来改变重金属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降低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 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修复是通过向底泥中添加一种或多种稳定化修复材料,通过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氧化还原等作用来改变重金属在底泥中的赋存形态,降低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降低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介绍了重金属污染底泥稳定化修复药剂:碱性药剂、磷酸盐药剂、硫化物药剂、黏土矿物、矿渣材料、生物炭、新型材料、有机类药剂、复配药剂等的研究进展。概述了不同修复药剂对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稳定化机理、应用领域及修复效果,以期为污染底泥重金属稳定化药剂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 稳定化 稳定化药剂
下载PDF
一体化A^(2)/O-MBR系统中抗性基因分布及去除效果研究
12
作者 李中浤 杜彩丽 +4 位作者 陈素华 张列宇 李晓光 黎佳茜 田振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135-4141,共7页
选取北京市某农村一体化A^(2)/O-MBR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研究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及病原菌在全流程各个处理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水、MBR池中污泥和出... 选取北京市某农村一体化A^(2)/O-MBR污水处理系统,系统研究了系统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及病原菌在全流程各个处理单元中的分布特征,基于宏基因组学的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农村生活污水进水、MBR池中污泥和出水样品中ARGs及病原菌的丰度变化及去除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ARGs广泛存在于污水处理系统中,共检测出包括tetracycline类、aminoglycoside类和sulfonamide类在内的19类ARGs,进水中ARGs的相对丰度远远高于其在出水中的浓度,通过污水处理系统后ARGs相对丰度下降了72.25%,而大多数的ARGs在污水处理系统并不能得到完全去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显示,32种潜在病原体相对丰度下降明显,但大多数病原菌也无法得到完全去除.出水中残留的ARGs和病原菌仍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一定的潜在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A^(2)/O-MBR 宏基因组学 ARGs 病原菌
下载PDF
次氯酸钠耦合过氧化氢法降解氨基三亚甲基膦酸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振杰 刘雪瑜 +3 位作者 黎佳茜 李一兵 张娟娟 赵旭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7-124,共8页
针对工业废水中典型有机磷污染物氨基三亚甲基膦酸(NTMP)难降解问题,采用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_(2)O_(2))、NaClO耦合H_(2)O_(2)法对NTMP氧化降解为正磷酸盐(PO_(4)^(3-))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NaClO耦合H_(2)O_(2)法可以显... 针对工业废水中典型有机磷污染物氨基三亚甲基膦酸(NTMP)难降解问题,采用次氯酸钠(NaClO)、过氧化氢(H_(2)O_(2))、NaClO耦合H_(2)O_(2)法对NTMP氧化降解为正磷酸盐(PO_(4)^(3-))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发现,NaClO耦合H_(2)O_(2)法可以显著提高NTMP氧化为PO_(4)^(3-)的效率.考察了NaClO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初始溶液pH、反应温度、共存无机阴离子(SO_(4)^(2-)、NO_(3)^(-)、HCO_(3)^(-))和共存有机物腐殖酸(HA)对反应体系氧化NTMP为PO_(4)^(3-)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NaClO和H_(2)O_(2)投加量分别为10 mmol·L^(-1),初始溶液pH为5,反应60 min时,1 mmol·L^(-1)(以P计)的NTMP全部被氧化降解生成PO_(4)^(3-).适当升温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过高的温度(45~65℃)会降低NTMP降解效率;SO_(4)^(2-)、NO_(3)^(-)、HCO_(3)^(-)对NTMP氧化降解无明显影响,但HA可明显抑制NTMP的氧化降解,且随着HA浓度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分析证明,该体系中ClO^(-)、·OH、·O_(2)-、^(1)O_(2)是体系氧化降解NTMP的活性物种,其中非自由基^(1)O_(2)作用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含有机磷的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高级氧化工艺 正磷酸盐
原文传递
UV/H_(2)O_(2)氧化降解废水中氨基三亚甲基膦酸性能及机理
14
作者 任帅康 黎佳茜 +3 位作者 刘丹妮 廖海清 刘雪瑜 张娟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483-2490,共8页
本研究构建了以185 nm紫外光(ultraviolet,UV)为光源的UV活化过氧化氢(H_(2)O_(2))体系(UV/H_(2)O_(2)),对工业废水中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mino tri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ATMP)进行氧化降解。比较了UV、H_(2)O_(2)及UV/H_(2)O_... 本研究构建了以185 nm紫外光(ultraviolet,UV)为光源的UV活化过氧化氢(H_(2)O_(2))体系(UV/H_(2)O_(2)),对工业废水中阻垢剂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mino trimethylene phosphonic acid,ATMP)进行氧化降解。比较了UV、H_(2)O_(2)及UV/H_(2)O_(2)体系对ATMP的氧化降解效果。结果表明,UV/H_(2)O_(2)体系表现出较优的处理效果,ATMP被有效氧化降解为正磷酸盐(orthophosphate,PO_(4)^(3−))。考察了UV波长、溶液初始pH、H_(2)O_(2)浓度、反应温度、共存底物(SO_(4)^(2−)、Cl^(−)、NO_(3)^(−)、CH3COO−和腐殖酸(HA))对反应体系氧化ATMP为PO_(4)^(3−)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条件下,初始浓度为0.1 mmol·L^(−1)的ATMP(其中P浓度为0.3 mmol·L^(−1))在UV 185 nm照射下,H_(2)O_(2)投加量为5.0 mmol·L^(−1),初始溶液pH为7.0时,反应90 min后,体系PO_(4)^(3−)生成量可达0.24 mmol·L^(−1),对应的ATMP去除率为80%。共存底物SO_(4)^(2−)、Cl^(−)在较高浓度(>10.0 mmol·L^(−1))时对AMTP的氧化降解存在促进作用。共存底物NO_(3)^(−)、CH3COO−和HA对ATMP的氧化降解存在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随其浓度增加而逐步增强。进一步研究了UV/H_(2)O_(2)体系氧化降解ATMP的反应机制。自由基淬灭实验证明,羟基自由基(·OH)是体系中氧化ATMP的主要活性物种,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测试(ESR)分析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含ATMP废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 过氧化氢 氨基三亚甲基膦酸 羟基自由基 正磷酸盐
原文传递
H_(2)O_(2)/NaClO协同体系对废水中次磷酸盐的处理效果及氧化机制
15
作者 郭振杰 李一兵 +5 位作者 刘雪瑜 张静 赵旭 黎佳茜 温硕钊 张娟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7-736,共10页
本研究以废水中的次磷酸盐(H_(2)PO_(2)^(-))为目标污染物,比较了过氧化氢(H_(2)O_(2))、次氯酸钠(NaClO)和H_(2)O_(2)/NaClO协同体系对H_(2)PO_(2)^(-)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_(2)O_(2)/NaClO协同体系的处理效果最优,能够实现有效氧化H... 本研究以废水中的次磷酸盐(H_(2)PO_(2)^(-))为目标污染物,比较了过氧化氢(H_(2)O_(2))、次氯酸钠(NaClO)和H_(2)O_(2)/NaClO协同体系对H_(2)PO_(2)^(-)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H_(2)O_(2)/NaClO协同体系的处理效果最优,能够实现有效氧化H_(2)PO_(2)^(-)生成PO_(4)^(3-)。利用自由基淬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波谱(ESR)分析发现,该体系中ClO^(-)、·OH、·O_(2)^(-)和1O2是体系氧化H_(2)PO_(2)^(-)的活性物种,其中1O2起主要作用。详细探究了H_(2)O_(2)浓度、NaClO浓度、初始溶液pH、共存无机阴离子(SO_(4)^(2-)、NO_(3)^(-)、HCO_(3)^(-)、Cl^(-))、共存有机阴离子柠檬酸根(C6H5O73-)和腐殖酸(HA)对反应体系氧化H_(2)PO_(2)^(-)为PO_(4)^(3-)效率的影响。当H_(2)O_(2)和NaClO投加量均为50 mmol·L^(-1),初始溶液pH为5,反应120 min时,1 mmol·L^(-1)H_(2)PO_(2)^(-)氧化为PO_(4)^(3-)的生成率为88%。该反应体系中SO_(4)^(2-)、NO_(3)^(-)、HCO_(3)^(-)和Cl^(-)对H_(2)PO_(2)^(-)的氧化去除无明显影响,但C_(6)H_(5)O_(7)^(3-)和HA的存在对H_(2)PO_(2)^(-)的氧化去除有抑制作用。通过在酸性介质(pH<4.3)下将Fe^(3+)添加到生成的PO_(4)^(3-)废水中以形成FePO_(4)沉淀物,实现磷在废水中去除同时回收磷。最后,验证了该体系对含H_(2)PO_(2)^(-)实际废水处理的可行性。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含H_(2)PO_(2)^(-)的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氯酸钠 过氧化氢 次磷氧化 正磷酸盐 单线态氧
原文传递
不同分子量聚乳酸的异养反硝化脱氮性能及脱氮反应机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雨薇 阿蓉 +3 位作者 黎佳茜 李杰 刘雪瑜 魏东洋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99-1611,共13页
聚乳酸(PLA)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反硝化固体碳源。为探究不同分子量PLA反硝化脱氮路径及机制,以不同分子量PLA为固体碳源研究了PLA的静态释碳性能和反硝化脱氮效果,考察了反硝化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 聚乳酸(PLA)是一种发展潜力巨大的反硝化固体碳源。为探究不同分子量PLA反硝化脱氮路径及机制,以不同分子量PLA为固体碳源研究了PLA的静态释碳性能和反硝化脱氮效果,考察了反硝化出水溶解性有机质(DOM)组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PLA释碳稳定,在清水和脱氮反应器中出水COD均能稳定在20 mg·L^(-1);PLA分子量越低,脱氮效果越好,5000 g·mol^(-1)分子量PLA的NO_(3)^(-)-N去除率和反硝化速率达到100%和1.29 mg·L^(-1)·h^(-1)。PLA脱氮路径有2条:一是反硝化功能菌群利用水解微生物分解PLA释放的小分子碳源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异养反硝化作用;一是微生物利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等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该研究结果可为PLA固体碳源在反硝化脱氮工艺中的高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碳源 聚乳酸 异养反硝化 三维荧光光谱 微生物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我国再生水循环利用:现状、趋势及对策
17
作者 张娟娟 黎佳茜 +2 位作者 吴瑞 刘雪瑜 宋永会 《环境科学》 EI CAS 2024年第12期7031-7040,共10页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开发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较低,循环利用技术和管理系统尚不完善.因此,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推进和“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角度出发,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各省... 再生水循环利用是开发水资源、减少污染排放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较低,循环利用技术和管理系统尚不完善.因此,从“碳达峰碳中和”双碳推进和“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三水共治角度出发,首先系统梳理了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水资源状况、供水结构、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和再生利用情况.结果表明,2022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约为626.89亿m^(3),全年再生水生产能力总和约为289.8亿m^(3),再生水利用率约为28.76%;而再生水利用率低于25%的省区市有20个,其中,上海、重庆、西藏和江西再生水利用率低于5%;水资源状况与再生水利用率发展并不匹配,亟待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提高再生水利用率.进一步,总结了我国再生水利用的相关政策法规及标准,对再生水利用进行了技术和效益可行性分析,系统阐述了我国再生水利用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技术开发、管理政策、资金保障和宣传激励等方面提出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对策建议,以期推进污水资源化处理,实现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美丽中国建设.研究可为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作提供参考和引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再生水利用 现状分析 发展趋势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某高校图书馆空气微生物污染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黎佳茜 韩诗雯 +1 位作者 丁宇宁 梁志宏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5-118,共4页
目的:调查高校图书馆室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不同楼层、藏书室和走廊的微生物分布,为加强高校的图书馆卫生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高校图书馆共4层11个采样点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总数的检测,并对细菌和霉菌进行... 目的:调查高校图书馆室内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分析不同楼层、藏书室和走廊的微生物分布,为加强高校的图书馆卫生建设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对高校图书馆共4层11个采样点进行细菌总数及霉菌总数的检测,并对细菌和霉菌进行初步分类。结果:楼层微生物总数在385cfu/m3-822 cfu/m3之间,细菌以G+为主,杆菌多于球菌,霉菌主要是青霉和曲霉;温度在24℃~26℃之间,相对湿度范围是70%RH^85%RH。结论:本次实验调查依据空气微生物标准,校图书馆属于微生物的清洁水平。走廊微生物数量高于阅览室,通风、环境因子、人员数量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 空气 细菌总数 霉菌总数
原文传递
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特征以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彩丽 黎佳茜 +3 位作者 李国文 李晓光 赵琛 张列宇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5598-5607,共10页
为了解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21年7月对乌梁素海16个采样点位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9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ω(TN)和ω(TP)均值为7.91 g·kg^(-1)和1.89 g·kg^(-1)... 为了解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污染情况,于2021年7月对乌梁素海16个采样点位表层沉积物中总氮、总磷和9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ω(TN)和ω(TP)均值为7.91 g·kg^(-1)和1.89 g·kg^(-1),变异系数分别达到了27.96%和43.51%,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营养盐污染指数表明,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TN和TP均处于严重污染程度.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Cd和Hg等重金属均已超过了背景值,其中Cd和Hg超标最严重,重金属地累积指数(I_(geo))也显示Cd和Hg生态风险严重.乌梁素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值RI值介于337.82~681.88之间,均值为504.39,处于强的潜在生态风险,其中Cd和Hg两种重金属对RI贡献最高,贡献率分别达到了47.83%和4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表层沉积物 营养盐 重金属 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纳米孔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中浤 杜彩丽 +4 位作者 林彦锋 张列宇 李晓光 黎佳茜 陈素华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3,共9页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有效手段,而以纳米孔测序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以其测序读长长、测序速度快、测序数据实时监控、仪器方便携带、无GC偏好性、无需经过PCR扩增等显著优势有力推动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本文对纳米... 高通量测序技术是研究环境微生物的有效手段,而以纳米孔测序为代表的第三代测序技术以其测序读长长、测序速度快、测序数据实时监控、仪器方便携带、无GC偏好性、无需经过PCR扩增等显著优势有力推动了环境微生物研究的发展。本文对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技术原理和特点进行了简要概述,重点介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扩增子测序、宏基因组测序、全基因组测序等领域的研究应用,并分析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应用中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孔测序技术 扩增子测序 宏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测序 环境微生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