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RI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肺癌脑转移瘤EGFR基因突变
1
作者 李保勋 彭雨琴 +7 位作者 覃尉峰 肖芳 黎浩江 陈俊伟 李佳凝 胡芷瑄 毛家骥 沈君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6-92,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无创预测肺癌患者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 目的探讨基于T2WI及增强T1WI(contrast enhanced T1WI,CE-T1WI)MRI的影像组学模型在术前无创预测肺癌患者脑转移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多中心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0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安徽省立医院进行脑转移瘤手术切除并行EGFR基因检测的肺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共纳入103例患者(118个脑转移瘤),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安徽省立医院80例患者为训练集,共89个脑转移瘤(EGFR突变型49个,EGFR野生型40个),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3例患者为测试集,共29个脑转移瘤(EGFR突变型23个,EGFR野生型6个)。在CE-T1WI图像勾画脑转移瘤轮廓获取感兴趣体积(volume of interest,VOI),将CE-T1WI-VOI复制至配准后的T2WI图像获取脑转移瘤的T2WI-VOI,采用PyRadiomics软件从上述VOI提取脑转移瘤影像组学特征,采用mRMR和LASSO-logistics筛选影像组学特征,构建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影像组学模型对EGFR基因突变的预测效能。采用校准曲线和Hosmer-Lemeshow test(HL)评价模型校准度。采用决策曲线(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影像组学模型预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临床净获益。结果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脑转移瘤数目、脑转移瘤直径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EGFR突变型及野生型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T1WI及T2WI图像上共提取了3190个脑转移瘤的影像组学特征,最终筛选出了4个基于CE-T1WI图像和5个基于T2WI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模型。该模型预测EGFR基因突变状态在训练集中AUC为0.828,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4%、81.6%、70.0%;在测试集中AUC值为0.783,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95.7%、33.3%,均表现出较高的预测效能。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校准曲线显示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预测概率与实际概率的一致性较好(HL>0.05)。DCA显示影像组学模型在13.8%~87.2%的阈值范围内具有较强的临床适用性。结论基于T2WI及CE-T1WI 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能够术前无创预测肺癌患者脑转移瘤EGFR基因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脑转移瘤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Swin Transformer的MRI超分辨率重建
2
作者 赵岩 黎浩江 +4 位作者 刘珊珊 陈树超 刘伟 刘立志 陈洪波 《工业控制计算机》 2024年第6期63-65,共3页
在医学图像分割、配准、影像组学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中,高分辨率的医学图像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精度。但采集的图像切片厚度较大,对后续的图像分析带来了困难。旨在利用超分辨率重建将MRI头部厚层数据变为薄层数据。为提高超分辨率的精... 在医学图像分割、配准、影像组学以及计算机辅助诊断过程中,高分辨率的医学图像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精度。但采集的图像切片厚度较大,对后续的图像分析带来了困难。旨在利用超分辨率重建将MRI头部厚层数据变为薄层数据。为提高超分辨率的精度,将图像分成小块,目标输出层为O_Block,输入层为I_Block。O_Block的大小为16×16像素。为了更精确地处理不同方向的组织纹理现象,I_Block要大于O_Block。在实验中,I_Block分别取32×32、48×48、64×64。实验过程中采用Swin Transformer来实现MRI图像超分辨率以获得头部MRI超分辨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实验可以较好地输入厚层图像来预测薄层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辨率重建 薄层 TRANSFORMER 深度学习
下载PDF
MRI观察不同插线深度对成年大鼠线栓法大脑中动脉阻断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温学花 张芳 +2 位作者 黎浩江 张翔 沈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插线深度对线栓法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的脑MRI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依据模型栓线插入深度,将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插入栓线1.8cm、2.0cm、2.2cm及最大深度(插入至遇到较大阻力,约2.4~2.5cm)... 目的观察不同插线深度对线栓法成年大鼠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的脑MRI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依据模型栓线插入深度,将40只成年SD大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插入栓线1.8cm、2.0cm、2.2cm及最大深度(插入至遇到较大阻力,约2.4~2.5cm)制作模型;48h后行脑部MRI及TTC染色,测量MRI上的梗死体积及梗死部位分布,观察不同栓线深度模型24h及48h的存活率。结果插入栓线1.8cm、2.0cm、2.2cm及最大时,48h后MRI显示脑梗死体积分别为(8.25±3.24)%、(16.18±3.41)%、(21.18±3.61)%和(33.87±3.45)%,其变异系数分别为0.39、0.21、0.17、0.10;48h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10/10)、80.00%(8/10)、50.00%(5/10)及30.00%(3/10)。栓线深度为1.8cm时,造模后48h,脑梗死体积相对较小,造模成功率较低;栓线深度为2.0cm及2.2cm时,脑梗死体积较大;但栓线深度为2.2cm时动物存活率下降(P<0.05);栓线深度最大时,脑梗死体积最大,但存活率最低。不同栓线深度的脑梗死部位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线栓法MCAO模型中,栓线插入越深,脑梗死体积越大,动物存活率越低,越易累及皮层。深度2.0cm更适用于建立梗死灶较稳定且动物存活率较高的实验性大鼠缺血脑损伤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大鼠 大脑中动脉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上颌缝牵张成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亮 曾新晨 +2 位作者 郭敏 黎浩江 王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3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将16只年轻健康家兔随机分为1周实验组(4只),1周对照组(4只),3周实验组(4只),3周对照组(4只)。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m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1周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方法:将16只年轻健康家兔随机分为1周实验组(4只),1周对照组(4只),3周实验组(4只),3周对照组(4只)。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m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1周实验组和1周对照组持续牵引1周,3周实验组和3周对照组持续牵引3周。试验组在牵张开始时将制得的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与10%氯华钙、牛凝血酶以9∶1(v/v)比例混合,形成凝胶样物质注射至左侧前颌缝内。牵引结束后对骨缝两侧钛钉间距离的增加值以及组织学等指标进行观察以及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对照组试验组家兔上颌均向前移位。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较大,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血管分布较多,牵张间隙中骨小梁较为粗壮和成熟。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骨组织再生,对兔上颌骨牵张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牵引成骨技术 生长因子
下载PDF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上颌缝的牵张成骨(英文)
5
作者 叶亮 曾新晨 +1 位作者 黎浩江 王哲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6期9164-9167,共4页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骨生成,加速愈合的作用,对牵张成骨的作用尚无公识性结论。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8在中山大学北... 背景:富血小板血浆内含多种高浓度的生长因子,具有促进新骨生成,加速愈合的作用,对牵张成骨的作用尚无公识性结论。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兔上颌骨牵张成骨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08在中山大学北校区何母实验楼生理实验室完成。材料:3~5月龄健康家兔1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1.4~1.7kg,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自制上切牙带环、外置式前牵引面具、牵引橡皮圈。凝结剂由1000U牛凝血酶溶于1mL100g/L氯化钙制成。方法:分别在家兔左侧前颌缝的两侧置入钛钉(直径1.5mm),戴自制前牵引装置,试验组在牵张开始时,注射V(富血小板血浆)∶V(凝结剂)=9∶1混合的凝胶样物质至左侧前颌缝内。两组分别持续牵引1周和3周,每个时间点4只家兔。主要观察指标:牵引结束后测量骨缝两侧钛钉间距离的增加值以及组织学观察结果。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家兔上颌均向前移位。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缝标志钉间距离增加值较大,新骨生成与矿化较快,血管分布较多,牵张间隙中骨小梁较为粗壮和成熟。结论:富血小板血浆有助于骨组织再生,对兔上颌牵张成骨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血浆 牵引成骨技术 生长因子 组织构建
下载PDF
支气管内神经纤维瘤1例
6
作者 张翔 张芳 +2 位作者 温学花 黎浩江 沈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31-1031,共1页
患者男,37岁,主因"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4天"入院。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实变、含气不全。CT示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开口处软组织密度结节,约0.7cm×0.6cm,其内可见类圆形钙化灶,相应支气管管腔狭窄(图1A、B);CT诊断:①支气管内良... 患者男,37岁,主因"发热、咳嗽伴右侧胸痛4天"入院。胸部X线片示右上肺实变、含气不全。CT示右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开口处软组织密度结节,约0.7cm×0.6cm,其内可见类圆形钙化灶,相应支气管管腔狭窄(图1A、B);CT诊断:①支气管内良性肿瘤;②右肺上叶含气不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结节突入右肺上叶前段管腔,取适量组织做病理检查,提示为神经纤维瘤(图1C)。免疫组化(图1D):S-100(+),Des(-),A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基于影像组学的隆突下淋巴结良恶性识别
7
作者 陈洪波 傅嘉文 +3 位作者 黎浩江 刘立志 陈树超 朱志华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20年第4期373-376,共4页
为了实现利用XGBoost方法对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分类,提出从CT图像中无创识别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CT图像中隆突下淋巴结的特征。对40例良性和40例恶性淋巴结的CT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隆突下淋巴结的... 为了实现利用XGBoost方法对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分类,提出从CT图像中无创识别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利用影像组学方法提取CT图像中隆突下淋巴结的特征。对40例良性和40例恶性淋巴结的CT图像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隆突下淋巴结的良恶性准确度为0.813,敏感度为0.825,特异度为0.800。通过递归式特征消除方法进行特征分析,选择熵、中值、联合熵3个特征时,识别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突下淋巴结 影像组学 良恶性识别 CT图像
下载PDF
多模态多维信息融合的鼻咽癌MR图像肿瘤深度分割方法 被引量:9
8
作者 洪炎佳 孟铁豹 +4 位作者 黎浩江 刘立志 李立 徐硕瑀 郭圣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6-573,共8页
收集421名鼻咽癌患者头颈部水平位T1加权(T1W)、T2加权(T2W)以及T1增强(T1C)三种模态MR图像,并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图像中的肿瘤区域进行勾画,将其中346位患者的多模态图像及其标签作为训练集,将剩余75位患者的多模态图像及其标... 收集421名鼻咽癌患者头颈部水平位T1加权(T1W)、T2加权(T2W)以及T1增强(T1C)三种模态MR图像,并由2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对图像中的肿瘤区域进行勾画,将其中346位患者的多模态图像及其标签作为训练集,将剩余75位患者的多模态图像及其标签作为独立测试集;分别构建单模态多维信息融合、两模态多维信息融合以及多模态多维信息融合(MMMDF)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并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使用Dice、豪斯多夫距离(HD)与面积差占比(PAD)评估3种模型的性能,结果表明,多模态多维融合模型的性能最优,两模态多维信息融合模型性能次之,单模态多维信息融合模型性能最差.结果证明,多模态二维与三维特征融合的深度卷积网络能够准确有效地分割鼻咽癌MR图像中的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MR图像 分割 多模态多维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基于尺度注意力沙漏网络的头部MRI解剖点自动定位 被引量:2
9
作者 李赛 黎浩江 +2 位作者 刘立志 张天桥 陈洪波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78-2286,共9页
为了自动定位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稳定解剖结构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沙漏网络(Hourglass Network,HN)的头部MRI图像解剖点自动定位方法。该方法使用HN的基本结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提取与融合,并在融合多尺... 为了自动定位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稳定解剖结构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沙漏网络(Hourglass Network,HN)的头部MRI图像解剖点自动定位方法。该方法使用HN的基本结构实现多尺度特征的提取与融合,并在融合多尺度特征时引入尺度注意力机制,提高解剖结构点的提取精度。利用DSNT(Differentiable Spatial to Numerical Transform)层将卷积神经网络生成的预测热图进行坐标回归来定位解剖点。500例头部MRI图像用于训练,300例图像用于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四个解剖点的定位准确率均超过了80%,与常用的关键点定位方法相比,该方法取得了最好的效果。该方法可辅助医生进行图像的解剖点标记,为头部图像的自动配准和头部疾病的大数据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部MR图像 解剖点定位 沙漏网络 尺度注意力 DSNT
下载PDF
乳腺密度自动测量与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绘 李姣 +3 位作者 黎浩江 陈树超 刘立志 陈洪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8期12499-12504,共6页
乳腺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辅以他莫昔芬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患者治疗后仍然面临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所以需要有效的预后方法来预测疗效。为了探索一种基于钼靶X线影像的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分析方法,通... 乳腺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辅以他莫昔芬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患者治疗后仍然面临复发或转移的风险,所以需要有效的预后方法来预测疗效。为了探索一种基于钼靶X线影像的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分析方法,通过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压缩激励卷积神经网络(squeeze-and-excita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E-CNN)方法研究钼靶X线影像中的乳腺密度自动提取模型,提出预后影像标志物:乳腺密度变化率(mammographic density change ratio,MDCR),并进行生存分析,研究其对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的预后能力。结果表明:SE-CNN的阈值绝对误差为9.92±4.78,决对系数为0.77,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提取阈值。生存分析中得到无进展生存期为风险比率(hazard ratio,HR):2.654[95%CI(置信区间),1.102~6.395],P=0.030。MDCR值高的患者预后较好,反之则较差。可见乳腺密度变化率可以作为乳腺癌术后他莫昔芬治疗预后影像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乳腺密度 深度学习 乳腺癌预后分析
下载PDF
小学高年级微视频运用必要性的研究
11
作者 黎浩江 《小学教学研究》 2019年第24期76-77,共2页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也在飞速发展,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例如"微信""微视频""微课"等。现在微视频讲解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短小精悍、灵活高效的特点受到小学教师...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科技也在飞速发展,人们也进入了"微时代",例如"微信""微视频""微课"等。现在微视频讲解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其短小精悍、灵活高效的特点受到小学教师们的青睐。笔者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的课堂实际情况,对微视频利用进行了探讨,讲述了微视频运用在课堂中的必要性,并简要分析了在小学高年级课堂中如何进行微视频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课堂 微视频 必要性策略
下载PDF
放射组学的兴起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57
12
作者 苏会芳 周国锋 +8 位作者 谢传淼 蔡培强 张嵘 吴小亮 黎浩江 于行素 范卫君 樊懿 张振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53-556,共4页
一、影像学起源与发展 1895年伦琴报道首次应用X射线拍摄手部骨骼成像,并因此于1901年获得第1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影像学自此开始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18年历程.MRI(1930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产生3位诺贝尔奖;197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 一、影像学起源与发展 1895年伦琴报道首次应用X射线拍摄手部骨骼成像,并因此于1901年获得第1届诺贝尔物理学奖.医学影像学自此开始发展起来,至今已有118年历程.MRI(1930年发现核磁共振现象产生3位诺贝尔奖;1973年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产生两位诺贝尔奖)、CT(1970年发明,1979年诺贝尔奖)、PET和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发展又进一步为临床医学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信息并成熟为医学影像学的核心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 医学影像学 诺贝尔奖 放射 磁共振现象 临床医学 影像设备 X射线
原文传递
基于磁共振成像及调强放疗的鼻咽癌副鼻窦侵犯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莉青 崔春艳 +6 位作者 黎浩江 田丽 孙颖 周健 马华丽 刘立志 李新春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06-810,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及调强放疗(IMRT)的鼻咽癌副鼻窦侵犯的预后分析及其在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1例经活检证实、无远处转移、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MRI数据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及调强放疗(IMRT)的鼻咽癌副鼻窦侵犯的预后分析及其在分期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1例经活检证实、无远处转移、未经治疗的鼻咽癌患者的MRI数据和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按国际抗癌联盟(UICC)/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第8版进行分期。采用Kaplan-Meier法对5年总生存率(OS)、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进行分析,并用Log-rank方法检验。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鼻咽癌副鼻窦侵犯率为13.6%(108/791),蝶窦、筛窦、上颌窦的侵犯率分别为13.0%(103/791)、3.7%(29/791)、1.5%(12/791)。多因素分析显示,副鼻窦侵犯是OS、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而蝶窦侵犯是LR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仅有蝶窦侵犯与有上颌窦和/或筛窦侵犯两组之间的5年OS、DMFS、LR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95、0.263、0.452)。T3期有副鼻窦侵犯的5年OS、DMFS、LRFS与T4期相似,T3期有副鼻窦侵犯的5年OS较T3期无副鼻窦侵犯的预后差,但T3期有副鼻窦侵犯的5年DMFS、LRFS与T3期无副鼻窦侵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副鼻窦侵犯是IMRT鼻咽癌患者的重要独立预后不良因素,蝶窦侵犯与筛窦或上颌窦侵犯之间的预后无明显差异,有副鼻窦侵犯的比没有副鼻窦侵犯的患者预后差。鼻咽癌副鼻窦侵犯的T分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副鼻窦 预后 调强放疗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