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的多井产量概率预测
1
作者 韩江峡 薛亮 +4 位作者 位云生 齐亚东 王军磊 陈海洋 刘月田 《石油科学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679-689,共11页
传统产量预测方法易受到单井生产历史和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预测结果无法量化不确定性,难以考虑区块其他生产井开发规律对目标井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利用大量相关的生产历史数据。为此,提出一种以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多井产量数... 传统产量预测方法易受到单井生产历史和模型假设条件的限制,预测结果无法量化不确定性,难以考虑区块其他生产井开发规律对目标井的指导作用,无法充分利用大量相关的生产历史数据。为此,提出一种以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为基础,多井产量数据驱动的概率预测新模型。考虑生产时间、油/套压等动态协变量数据,结合贝叶斯推断,利用梯度下降算法和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得到多井共有的广义历史—未来产量概率演化模式,实现基于数据驱动的多井产量概率预测。利用鄂尔多斯盆地某两个区块943口致密气井的数据,研究了深度自回归神经网络模型在单井预测、分类预测和总体区块产量预测上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深度学习模型(LSTM),新模型利用学习得到的广义产量概率演化模式与目标井的特定产量历史数据相结合,形成“广义+特定”的产量概率预测方法,平均意义上较LSTM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45%。分类模型较全局模型相对误差降低了24%,实现了在全局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概率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了特定精细分类井的预测精度。经过实际数据验证,新模型预测精度更好,鲁棒性更强,可以用于油气藏多井产量预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测 多井预测 神经网络 致密气 概率预测 区块预测
原文传递
企业“脱实向虚”:未雨绸缪还是投机逐利——基于宏观视角的实证研究
2
作者 李天宇 齐亚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3-76,共14页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 近年来,中国实体企业“脱实向虚”的现象引起各界高度关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项严峻挑战。企业“脱实向虚”的动机究竟是预防性储蓄还是投机逐利,国内外学者尚未达成共识。基于宏观视角,利用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季度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对中国实体企业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作出解答。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货币政策紧缩以及资本市场萎靡时期,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总量占比下降,且金融资产内部配置也受到影响,即稳健型金融资产占总金融资产比重上升,而风险型金融资产占比下降;分行业和地区看,这一抑制现象在东部地区和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相较于弱融资约束企业,强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资产持有对宏观经济变化更为敏感,这表明中国实体企业金融化行为的主要动机是预防性储蓄,而非投机逐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脱实向虚 金融资产配置 融资约束 经济周期 货币政策 实体经济
下载PDF
影响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开发效果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于荣泽 晏军 刘学伟 战剑飞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89-94,共6页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 以特低-超低渗透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应用恒速压汞技术深入分析其微观孔隙结构,通过低渗透物理模拟试验研究该类储层的应力敏感性、单相流体渗流以及油水两相渗流特征,并从微观孔隙结构角度进行解释,在此基础上讨论该类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微观孔隙结构是决定和影响特低-超低渗透油藏开发难度和开发效果的根本性因素;当渗透率小于2×10-3μm2时,孔喉微细,储层动用难是开发面临的最核心的矛盾,但储层一旦得到有效动用,因其良好的喉道分选,开发效果会比较好;而当渗透率大于5×10-3μm2时,流体流动通道较宽,建立起有效的驱动压力体系较为容易,开发此类储层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微观非均质性降低了储层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特低-超低渗透油藏 孔喉结构 应力敏感性 启动应力梯度 开发效果 因素分析
下载PDF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及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杨正明 何英 骆瑛 杨鹏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65-1071,共7页
针对断块油藏的布井方式,考虑特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从非线性渗流基本公式出发,应用流管积分法推导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注采压力差、井网几何形状及非线性渗流曲线等因素对有效动用系数的影响,进而... 针对断块油藏的布井方式,考虑特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从非线性渗流基本公式出发,应用流管积分法推导不规则三角形井网有效动用系数计算公式,并分析注采压力差、井网几何形状及非线性渗流曲线等因素对有效动用系数的影响,进而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江苏油田花17断块井网评价中并提出井网调整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均质各向同性特低渗透断块油藏适合部署等腰或近等腰三角形井网;当井网形状偏离等腰三角形程度较高时,存在引起有效动用系数突变的注采压力差和井距;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宜通过放大注采压力差来提高有效动用系数,而渗透率较小的储层,缩小井、排距为更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断块油藏 不规则三角形井网 非线性渗流 流管积分法 有效动用系数
下载PDF
条带状特低渗透断块油藏布井方案评价与优选 被引量:8
5
作者 齐亚东 雷群 +3 位作者 杨正明 王学武 于荣泽 周舒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6-70,共5页
注采井网优化是特低渗透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条带状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从其几何特征及规模出发,设计了13种布井方案,并借鉴花17断块的地质参数及生产制度,应用自主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各种布... 注采井网优化是特低渗透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条带状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从其几何特征及规模出发,设计了13种布井方案,并借鉴花17断块的地质参数及生产制度,应用自主研制的特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各种布井方案进行了评价,最终优选出3种最佳方案。优选结果显示:可部署3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以2排油井夹1排水井的交错布井方式为最优;可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宜选用井网单元呈"⊥"形的一注对三采的布井方式;直井—水平井联合布井的条带状断块,注水直井布置在水平采油井的趾尖外侧一定距离时,开发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带状断块 特低渗透率 布井方案 评价 优选
下载PDF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井网优选数值模拟 被引量:7
6
作者 齐亚东 杨正明 +2 位作者 晏军 骆瑛 杨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2-395,共4页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都对井网部署有影响。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注采井网,以江苏油田花17断块为例,在考虑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前提下,应用研发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 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几何形状以及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都对井网部署有影响。针对不同几何形状的特低渗透断块油藏设计了不同形式的注采井网,以江苏油田花17断块为例,在考虑流体非线性渗流特征的前提下,应用研发的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对每种井网形式进行了开发效果评价。研究表明,对于可以部署两排直井的条带状断块油藏,注水井"隔一布一"地正对采油井部署的方式相对最优;小型条带状油藏选择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时,注水井的相对最优位置为水平井井趾的外围;对于可以部署少量直井的小三角形油藏,注水井置于采油井排外侧有利于提高开发效果。此项研究为特低渗透断块油藏的井网优化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断块油藏 井网优选 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1
7
作者 齐亚东 贾爱林 +2 位作者 杨正明 王军磊 战剑飞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886-3892,共7页
以恒速压汞、核磁共振以及低渗透物理模拟为研究手段,通过分析岩样微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图谱等数据资料,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方法并给出评价标准,并应用该方法确定大庆外围6个典型特低渗透区块(3个典型油层)的... 以恒速压汞、核磁共振以及低渗透物理模拟为研究手段,通过分析岩样微观孔隙结构、核磁共振图谱等数据资料,探讨特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开发可行性评价方法并给出评价标准,并应用该方法确定大庆外围6个典型特低渗透区块(3个典型油层)的水驱可动用渗透率下限。研究结果表明:半径小于1μm的喉道所占比例达到60%,核磁共振T2谱左右两峰持平,可以作为判断注水开发可行性的指标。长垣的水驱可动用渗透率下限为1.0×10^-3μm^2,龙西渗透率下限为(0.5-1.0)×10^-3μm^2,齐家南为0.6×10^-3μm^2,古龙南为0.7×10^-3μm^2,葡西、古龙北均为0.5×10^-3μm^2;扶杨油层渗透率下限为1.0×10^-3μm^2,高台子油层为0.6×10^-3μm^2,葡萄花油层为0.5×10^-3μ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率 微观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注水开发可行性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4
8
作者 贾成业 贾爱林 +3 位作者 何东博 位云生 齐亚东 王军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0-88,共9页
中国是全球第3个商业化开发页岩气的国家,到2030年页岩气规划产量为800×10~8~1 000×10~8 m^3,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长宁—威远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开发效果显示,目前该区页岩气水平井平均测试产量达到19×10... 中国是全球第3个商业化开发页岩气的国家,到2030年页岩气规划产量为800×10~8~1 000×10~8 m^3,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长宁—威远和昭通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页岩气开发效果显示,目前该区页岩气水平井平均测试产量达到19×10~4 m^3/d,但测试产量却高低参差不齐。为此,从地质和工程两个方面分析了上述示范区页岩气水平井产量影响因素,提出了不同区块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的技术方向;根据含气量差异将优质页岩段进一步细分为4类储层,评价水平井Ⅰ类储层钻遇率;依据天然裂缝发育程度、主应力非均质性、脆性指数等工程参数来评价储层改造条件;建立压裂加液量、加砂量、施工排量和返排率与测试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评价压裂形成裂缝复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①长宁区块Ⅰ类储层钻遇率高于威远和昭通区块,且当水平井Ⅰ类储层钻遇率大于50%,可保障气井测试页岩气产量高于15×10~4 m^3/d、预计单井最终可采储量(EUR)高于8 000×10~4 m^3;②昭通区块储层改造条件和压裂形成的裂缝复杂程度均优于长宁和威远区块,但加砂量和施工排量等压裂施工参数偏低,制约了前者水平井的测试产量。结论认为,昭通和威远区块进一步提高Ⅰ类储层钻遇率、昭通区块进一步优化压裂施工参数是提高上述示范区页岩气水平井单井产量的主要技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测试产量 储层分类 水平井钻遇率 影响因素 压裂参数 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页岩气水平井生产规律 被引量:25
9
作者 郭建林 贾爱林 +6 位作者 贾成业 刘成 齐亚东 位云生 赵圣贤 王军磊 袁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3-58,共6页
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适时开展气井生产数据分析、评价已投产井生产规律是评价阶段开发效果和制订下一步开发部署的依据和保障。为此,通过分析北美地区6个页岩气开发区块和我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 随着我国页岩气开发工作的逐步深入和开发规模的不断加大,适时开展气井生产数据分析、评价已投产井生产规律是评价阶段开发效果和制订下一步开发部署的依据和保障。为此,通过分析北美地区6个页岩气开发区块和我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长宁—威远区块、昭通区块的页岩气水平井生产数据,采用双曲—指数混合递减模型建立不同区块的归一化产量递减曲线,探讨了页岩气井初始产量的变化趋势和产量递减规律,并建立了页岩气水平井估算最终开采量(EUR)的快速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开发初期页岩气水平井平均初始产量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初始产量分布则存在着差异,而后,气井平均初始产量变化呈平台式,后期则呈逐年下降的趋势;②双曲—指数递减模型应用于中国和北美地区页岩气水平井的产量递减分析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同一区块不同批次的气井产量递减规律相似;③长宁区块前3年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55%、38%和33%,与北美地区Fayetteville区块接近,威远区块生产初期产量递减比例依次为63%、46%和37%,明显高于北美地区5个区块;④气井EUR与第1年累计产气量(Q1)正相关,一般为Q1的2~5倍,Woodford区块气井EUR/Q1最高,长宁区块与Barnett、Eagle Ford、Fayetteville和Haynesville区块相当,而威远区块则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水平井 生产规律 初始产量 递减率 EUR 北美地区 中国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下载PDF
基于多井模型的压裂参数-开发井距系统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军磊 贾爱林 +4 位作者 位云生 贾成业 齐亚东 袁贺 金亦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1-992,共12页
以变缝宽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建立考虑井间干扰和缝间干扰的多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模型,模拟多井开发平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分析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井距、缝距等因素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以变缝宽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建立考虑井间干扰和缝间干扰的多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采用半解析方法求解模型,模拟多井开发平台全生命周期生产动态,分析裂缝长度、裂缝导流能力、井距、缝距等因素对生产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压裂规模为内部约束条件,以经济效益为外部约束条件的“嵌套式”全局优化方法来优化水平井-裂缝等钻完井参数。研究表明,不考虑约束条件时,增加裂缝与地层接触面积、降低缝/井间干扰强度、平衡裂缝与地层流入流出关系均能有效提高平台开发效果,但不存在最优钻完井参数。仅考虑内部约束条件时,存在最优裂缝导流能力和长度,但不存在最优井距、缝距。同时考虑内外部约束条件时,裂缝导流能力、裂缝长度、井距、缝距等因素间产生关联,出现参数优化空间,在压裂规模较小时宜采用小井距、宽缝距、短裂缝的水平井部署模式;在压裂规模较大时则宜采用大井距、窄缝距、长裂缝的部署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多段压裂 裂缝导流能力 裂缝长度 井距 缝距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复杂多孔介质主流通道定量判识标准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熙喆 卢德唐 +7 位作者 罗瑞兰 孙玉平 沈伟军 胡勇 刘晓华 齐亚东 关春晓 郭辉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43-949,共7页
为判识油气储集层中复杂多孔介质的主流通道类型,利用试井解释获取的综合渗透率与岩心测试(或测井解释)得到的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定义了“主流通道指数”,同时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主流通道分类方法,实现了储集层... 为判识油气储集层中复杂多孔介质的主流通道类型,利用试井解释获取的综合渗透率与岩心测试(或测井解释)得到的基质渗透率的比值定义了“主流通道指数”,同时基于流量等效原理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主流通道分类方法,实现了储集层流动通道类型的定量表征,并通过典型气藏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主流通道指数”能够定量划分流动通道类型:该指数小于3,基质孔隙为主要流动通道;该指数为3~20,流动通道以裂缝为主、基质孔隙为辅;该指数大于20可视裂缝为唯一渗流通道。典型气藏的动态分析显示,“主流通道指数”可用于评价多孔介质流动通道类型,进而指导气藏分类开发、规避气藏开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基质孔隙 裂缝 流动通道 主流通道指数 定量判识标准
下载PDF
页岩气压裂水平井控压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贾爱林 位云生 +4 位作者 刘成 王军磊 齐亚东 贾成业 李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80,共10页
为了理清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控压生产制度延缓裂缝闭合与提高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的内在联系,明确控压生产的气藏工程意义,以有限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引入变应力敏感系数,建立地层裂缝耦合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求解,... 为了理清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控压生产制度延缓裂缝闭合与提高页岩气最终可采量(EUR)的内在联系,明确控压生产的气藏工程意义,以有限导流裂缝为基本流动单元,引入变应力敏感系数,建立地层裂缝耦合的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预测模型并求解,然后将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应力敏感性特征参数、控压生产制度等因素对压裂水平井生产动态的影响,并在两口井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①所建立的模型与经典模型、Saphir软件数值模型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②应力敏感性的存在使得裂缝导流能力随着气井生产的持续进行而递减,进而导致气井累计产气量降低,并且应力敏感性越强,累计产气量降低的幅度就越大;③与放压生产方式相比,采用控压方式生产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的初期产气量及累计产气量虽然偏低,但最终累计产气量却更高,页岩气压裂水平井采取长期控压生产的方式更具合理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可以为页岩气井控压生产制度的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压裂水平井 控压生产 变应力敏感系数 非线性流动 初期产气量 最终累计产气量
下载PDF
页岩气井网井距优化 被引量:43
13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1 位作者 齐亚东 金亦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9-137,共9页
基于页岩气一井一藏及工厂化作业的开发特点,一次性部署开发井是区块效益开发的关键,故合理的井网井距对于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长宁区块为例,以单井动态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多井平台&qu... 基于页岩气一井一藏及工厂化作业的开发特点,一次性部署开发井是区块效益开发的关键,故合理的井网井距对于提高页岩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以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长宁区块为例,以单井动态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多井平台"数值模拟为分析手段,建立以基质接触面积、缝间干扰、井间干扰、裂缝—基质流入流出4种关系为核心的井网井距优化设计方法,并论证井网井距优化流程:(1)通过干扰测试分析和施工参数类比,定性判断井距范围;(2)建立以支撑剂总体积为约束的裂缝参数优化模型,形成页岩气开发井距理论分析方法,定量评价以簇为单元的主裂缝长度、间距、条数、导流能力以及裂缝穿透比,确定最优井距;(3)通过网格指数加密精细数值模拟,初步论证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一段采用"W"形的上下两层交错水平井部署的立体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天然裂缝是影响井距优化的关键因素,长宁示范区天然裂缝不发育,现有压裂规模下采用300 m井距、采用"W"形的上下两套水平井部署立体开发,页岩气采收率可提高1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天然裂缝 井间干扰 水平井 井网井距 采收率 长宁区块 四川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威远区块典型平台页岩气水平井动态特征及开发建议 被引量:18
14
作者 位云生 齐亚东 +2 位作者 贾成业 金亦秋 袁贺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 位于四川盆地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范围内的威远页岩气田(以下简称威远区块),同一平台上气井的生产动态特征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对于其页岩气井产气量的主控因素和开发工艺措施的有效性认识尚不明确。为此,以威远区块PT2平台的6口水平井为例,针对气井生产动态存在的差异,从钻遇优质页岩段的长度、水平段轨迹倾向、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加砂量及井底积液等方面进行分析,明确了影响威远区块页岩气水平井产气量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开发措施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优质页岩段钻遇长度是气井高产的物质地质保障,水平压裂段长度、改造段数/簇数和加砂量是主要的工程因素;(2)页岩气井生产早期均为带液生产且水气比较大,当产气量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井底积液对产气量和井口压力的影响不容忽视;(3)建议低产井应采用小油管生产(油管内径小于等于62 mm),对于上半支低产井,应及早采取橇装式排水采气工具和措施以释放气井产能,而对于下半支低产井,则应放压生产,防止井底过早积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产量主控因素 生产动态 临界携液流量 开发措施 四川盆地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示范区 威远页岩气田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井网部署与人工压裂裂缝优化 被引量:12
15
作者 徐庆岩 杨正明 +2 位作者 王学武 齐亚东 战剑飞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3-97,共5页
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渗流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根据研制的特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实验建立了不同井网形式、井排距、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模型,... 流体在特低渗透储层中渗流符合非线性渗流规律,根据研制的特低渗透非线性渗流数值模拟软件,在考虑非线性弯曲段影响的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矿场实际和室内岩心实验建立了不同井网形式、井排距、裂缝穿透比和裂缝导流能力的模型,并将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算例计算表明: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形式,500m×150m矩形井网为最佳井网,最佳裂缝穿透比为0.75左右,人工裂缝导流能力最优值为50μm·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非线性渗流 井网形式 井排距 裂缝穿透比 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于荣泽 卞亚南 +4 位作者 齐亚东 张晓伟 李洋 晏军 王玫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137,共7页
从页岩气藏气体赋存方式和流动机理、气藏建模方法及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认为存在4个有待于改进和... 从页岩气藏气体赋存方式和流动机理、气藏建模方法及数值模拟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页岩气藏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最后,对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进行总结,认为存在4个有待于改进和研究的问题:①完善储层模型以考虑有机质的影响;②需要阐明单相气体解吸附、扩散和渗流过程的运移规律和主控因素,并建立气、水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和数值模型;③天然裂缝和压裂诱导裂缝的准确建模是页岩气藏数值模拟的关键,实际应用中应综合考虑其他监测技术的结果;④针对页岩气藏数值模拟,还需要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以便更好地指导该类气藏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流动机理 数值模拟 气藏模型 页岩气
下载PDF
井控页岩气可动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6
17
作者 陈元千 齐亚东 +1 位作者 傅礼兵 位云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3-78,共6页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由超致密基质和天然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页岩气是自生、自储和自闭的吸附气,裂缝系统中的页岩气为自由气,其中吸附气为页岩气的主体部分,必须通过打水平井进行多段压裂,才能从压裂产生的裂缝... 页岩气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页岩气藏由超致密基质和天然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页岩气是自生、自储和自闭的吸附气,裂缝系统中的页岩气为自由气,其中吸附气为页岩气的主体部分,必须通过打水平井进行多段压裂,才能从压裂产生的裂缝面解吸出来。这种被水平井控制的解吸气和自由气量总称为井控页岩气资源量。评价页岩气藏基质中的吸附气资源量和裂缝系统中自由气的资源量,通常采用体积法。其有效应用受基质中原始吸附气含量、天然裂缝系统的有效孔隙度、页岩视密度和原始地层压力准确性的影响。应当指出,中国于2014年颁布的《页岩气资源/储量计算评价技术规范》中所规定的体积法公式是错误的,而且也缺少动态法应用的具体内容。为此,根据页岩气以井为开发单元的特点,提出利用动态法评价井控页岩气可动地质储量和可采储量的方法。3口页岩水平气井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新建方法是实用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井控 可动地质 储量 可采储量 评价方法
下载PDF
页岩气藏地质资源量、可采资源量和井控可采储量的确定方法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陈元千 李剑 +1 位作者 齐亚东 张小涛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占98.5%以上),含少量和微量的乙烷、丙烷、氦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页岩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封闭性气藏,它的储集层由超致密的基质和微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天然气以饱和吸附状态储存于纳米(10-9m)到微米(10-6m... 页岩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占98.5%以上),含少量和微量的乙烷、丙烷、氦气、氧气和二氧化碳气。页岩气藏是一种特殊的封闭性气藏,它的储集层由超致密的基质和微裂缝系统组成。基质中的天然气以饱和吸附状态储存于纳米(10-9m)到微米(10-6m)级的颗粒表面;微裂缝中的天然气以自由气状态存在于微裂缝之中,而且两者是一个压力平衡体系。由于页岩的密度较大,而裂缝的孔隙度很小,因此,吸附气为页岩气的主要储量。目前,由文献报导的评价页岩气资源量的方法是不正确的,所评价的结果也是不可靠的。提出了评价页岩气藏地质资源量的体积法、评价可采资源量的动态平衡法和评价井控可采储量的产量递减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地质资源量 可采资源量 采收率 井控可采储量 确定方法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形裂缝模型的页岩气井智能化产能评价方法 被引量:11
19
作者 位云生 王军磊 +4 位作者 于伟 齐亚东 苗继军 袁贺 刘楚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87-796,共10页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 基于分形理论多次信息叠加算法设计了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人工裂缝模型与天然裂缝模型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多尺度裂缝系统。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结合嵌入式离散裂缝技术耦合数值模拟器预测页岩气井产能,形成了一体化页岩气井产能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三维天然裂缝生成方法可利用分形参数控制裂缝网络的整体分布,与人工裂缝耦合可表征页岩压后复杂的跨尺度裂缝系统;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具有裂缝网格数量少、运算耗时短的优点,能够灵活表征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属性,在有效降低计算量的同时能够精确地模拟流体在基质-裂缝中的交换过程;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与智能化历史拟合算法相结合能够降低裂缝、储集层等未知参数计算的不确定性,实现储集层、裂缝关键参数的有效反演,并实现气井产能量化预测。经实际应用验证一体化井产能评价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图13表7参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裂缝网络 多次信息叠加算法 嵌入式裂缝模型 智能化历史拟合 储集层参数反演 页岩气 智能化产能评价
下载PDF
基于嵌入黏聚单元法的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扩展规律 被引量:6
20
作者 位云生 林铁军 +4 位作者 于浩 齐亚东 王军磊 金亦秋 朱汉卿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4-83,共10页
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的裂缝网络是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体积压裂过程中,对天然裂缝的发育形态的认识与人工裂缝的控制是压裂改造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 页岩储层压裂后形成的裂缝网络是页岩气有效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体积压裂过程中,对天然裂缝的发育形态的认识与人工裂缝的控制是压裂改造的关键和难点问题。为此,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基于批量嵌入黏聚单元法(BCZM)以及牵引—分离损伤理论(Traction—Separation Law,TSL)对天然裂缝空间展布及性质进行表征,并建立了富集天然裂缝网群的页岩储层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人工裂缝与水平层理、天然裂缝交汇的裂缝网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压裂过程中,压裂液会优先沿水平层理与人工主裂缝方向流动,驱使主裂缝不断与天然裂缝进行沟通,最终形成类似星形包络线的压裂改造区域;(2)星形改造区域关于井眼呈现对称分布,随着压裂作业的进行,当有效改造半径达到一定值后,改造区域几何面积趋于稳定;(3)井口压裂液注入排量对压裂缝网形态影响较大,实际施工时应选择合适的注入排量,过小的压裂排量会使地层中液体压力难以打开天然裂缝,而过大的排量又会导致人工水力主裂缝直接穿越天然裂缝而被层理捕获,最终不能形成复杂有效的网状裂缝。结论认为,开展页岩储层压裂缝网演化模拟对认识、预测及控制页岩储层压裂缝网形态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将有助力我国深层页岩气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储层改造 压裂 黏聚单元 缝网演化 注入排量 层间应力差 星形包络线 扩展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