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樱銮 齐艳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89-391,共3页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是导致失明的常见原因,房角关闭是PACG的一个基本病理过程。随着眼科设备的发展,对PACG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除了传统的瞳孔阻滞、高褶虹膜机制,研究发现其发病原因不仅与异常眼球解剖结构相关,还与眼部动态变化因素、遗传因素和心理生理应激因素等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结合文献报道对PACG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作用,为青光眼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房角关闭 青光眼 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
下载PDF
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1例
2
作者 王樱銮 齐艳秀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对1例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目的对1例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unctate inner choroidopathy,PIC)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io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扫描激光眼底照相(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和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FFA)等多模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对本院1例PIC患者随访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利用多模式影像等早期诊断PIC,通过连续3次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使PIC继发的CNV消退,患者视力提升且视物变形消失。结论PIC是一种局灶炎症性疾病,累及深层视网膜及脉络膜,以多发的、边界清楚的黄白色眼底病变为特征,在SLO、OCT及FFA上的表现均提示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可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本病主要好发于伴有中度近视的青年女性,本文报道了1例高度近视的青年男性双眼发病,单眼继发CNV。通过多模式影像和实验室检查可为临床医师提供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尤其在区分炎性病灶与CNV上有重要意义,以期寻找更多的手段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络膜疾病 多模式影像检查 脉络膜新生血管
下载PDF
miR-223对高糖环境培养的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NLRP3/IL-1β通路的调控作用
3
作者 董雪松 刘丹 +2 位作者 宿星杰 张剑 齐艳秀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3期1-3,10,共4页
目的:探讨miR-223介导调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别将mimics-miR-223、inhibitor-miR-223及miR-NC通过LipofectamineTM3000转染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将HRMECS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miR-223介导调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炎症反应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分别将mimics-miR-223、inhibitor-miR-223及miR-NC通过LipofectamineTM3000转染高糖培养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MECS)。将HRMECS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高糖)、miR-223阴性组(miR-NC+高糖)、miR-223组(mimics-miR-223+高糖)、miR-223抑制组(inhibitor-miR-223组+高糖)。转染后除对照组用正常培养基培养外,其余4组用高糖(30mmol·L^(-1) D-葡萄糖)培养基培养48h。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23、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细胞上清液IL-1β和IL-18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NLRP3、ASC和Caspase-1的蛋白水平。结果:转染了mimics-miR-233的miR-223组miR-233水平明显高于未转染mimics-miR-223的模型组、对照组以及miR-223阴性组和miR-223抑制组(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miR-223组NLRP3、ASC、Caspase-1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miR-223阴性组和miR-223抑制组(P<0.05)。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miR-2223组HRMECS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18低于模型组、miR-223阴性组和miR-223抑制组(P<0.05)。结论:miR-223可抑制高糖诱导的HRMECS细胞NLRP3/IL-1β通路激活,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 miR-223 NLRP3/IL-1β通路
下载PDF
莱菔硫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
4
作者 王樱銮 宿星杰 +1 位作者 张剑 齐艳秀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第6期1-4,7,共5页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orl group,PC组)、SFN低剂量组(SFN low dose group... 目的:探讨莱菔硫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rf2通路和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组)、模型组(model group,M组)、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orl group,PC组)、SFN低剂量组(SFN low dose group,SLD组)和SFN高剂量组(SFN high dose group,SHD组)。M组、PC组、SLD组和SHD组采用高脂饲料联合STZ法造模,造模成功后,SLD组给予SFN 25mg/kg腹腔注射,SHD组给予SFN 50mg/kg腹腔注射,PC组给予羟苯磺酸钙溶液1.0/kg腹腔灌注,BC组和M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连续干预6周。观察大鼠视网膜组织形态、炎性因子和氧化还原指标水平、Nrf2-2、HO-1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组大鼠视网膜细胞排列疏松,内外核层抛离紊乱,细胞水肿明显;PC组、SLD和SHD组视网膜结构较M组清晰,细胞水肿明显减少;SHD组改善较PC组和SLD组更为明显。M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C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低于BC组(P<0.05);PC组和SLD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低于M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高于M组(P<0.05);SHD组MDA、IL-1β、TNF-α、NLRP3蛋白、ASC蛋白、caspase-1蛋白、TXNIP蛋白水平低于M组、PC组和SLD组(P<0.05),SOD、Nrf2mRNA、HO-1mRNA、Nrf2蛋白、HO-1蛋白水平高于M组、PC组和SLD组(P<0.05)。结论:SFN可能通过激活Nrf2信号通路,降低氧化应激和TXNIP水平,从而降低NLRP3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对DR产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莱菔硫烷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棫样受体3
下载PDF
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出血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齐艳秀 宿星杰 +1 位作者 张剑 王玉清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50-53,共4页
目的探讨非严重性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SPDR)玻璃体出血患者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N-SPDR玻璃体出血患者41例(47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玻... 目的探讨非严重性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SPDR)玻璃体出血患者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0月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N-SPDR玻璃体出血患者41例(47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为观察组22例(25眼)和对照组19例(22眼)。对患者行常规治疗并随访2年,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例数及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硅油填充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玻璃体切除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硅油填充、剥脱粘连、术中出血及视网膜裂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N-SPDR玻璃体出血患者注射雷珠单抗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视力,降低手术治疗率,并可协助降低玻璃体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切除术
下载PDF
丙酮酸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氧化损伤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齐艳秀 符俊达 +1 位作者 王玉清 王冬兰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2期2143-2146,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视网膜组织学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STZ诱导糖尿病,治疗组在大鼠饲料和饮水中添加2%...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过程中视网膜组织学和氧化应激的变化,以及丙酮酸的对抗作用。方法:将80只Wistar大鼠分成3组:对照组(20只),模型组(30只),治疗组(3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用STZ诱导糖尿病,治疗组在大鼠饲料和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观察大鼠的血糖、体质量变化,并在造模后12wk观察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GSH-Px、MDA和Na+-K+-ATP酶水平及其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体质量显著下降,视网膜中GSH-Px和ATP酶活性显著下降,MDA水平显著升高,视网膜超微结构有显著改变;治疗组和模型组相比,血糖没有显著改变,视网膜组织中GSH-Px和ATP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视网膜超微结构病变相对较轻。结论:丙酮酸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视网膜的能量代谢,延缓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丙二醛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丙酮酸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光眼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齐艳秀 魏微微 周萍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57-258,共2页
本文主要探究互动式教学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光眼教学中的应用。选取了眼科住院医师实施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习医学生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是观察组,选择传统方法教学的是对照... 本文主要探究互动式教学在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青光眼教学中的应用。选取了眼科住院医师实施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习医学生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实施互动式教学的是观察组,选择传统方法教学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考试结果情况,发现对照组中考试结果差者5例(13.89%),一般8例(22.22%),良好10例(27.78%),优秀13例(36.11%);观察组中考试结果差者1例(2.78%),一般2例(5.56%),良好12例(33.33%),优秀21例(58.33%)。因此相较于对照组23例(63.89%),观察组的考试结果优良率为33例(91.67%)较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优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0%,观察组学生的满意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针对眼科住院医师实施规范化培训的临床实习医学生,采用互动式教学,可提升学生考试成绩,减轻其紧张心理,促使学生更好掌握青光眼教学有关知识,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 住院医师 互动式教学 青光眼 规范化培训
下载PDF
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齐艳秀 张劲松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e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三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第4、8、12周观察晶状体透明度的变化并在实验第12周观察三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葡萄糖、山梨醇、果糖以及GSH、MDA、AT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晶状体较模型组混浊程度明显减轻,晶状体中葡萄糖、山梨醇含量均明显下降,果糖无明显变化。MAD下降,GSH及ATP水平升高。结论丙酮酸可抑制高糖引起的多元醇代谢通路的激活,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晶状体的能量代谢,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晶状体 丙酮酸
下载PDF
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齐艳秀 周萍萍 魏微微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第4期219-220,共2页
为探究以问题为导向(PBL)的互动式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180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位学生,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问题为导向(PBL)的互动式教学法。观察比... 为探究以问题为导向(PBL)的互动式教学法在眼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180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90位学生,一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另一组为观察组,采用问题为导向(PBL)的互动式教学法。观察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情况,以及教师评优情况和学生的满意度。结果发现观察组学生的理论成绩为85.12±3.9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2.56±3.78分,实践成绩91.46±3.0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4.89±3.85分,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优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观察组学生的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77.78%,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践证明以问题为导向(PBL)的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更加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问题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法 眼科教学 教学效果
下载PDF
丙酮酸对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氧化损伤与能量代谢的作用 被引量:5
10
作者 齐艳秀 朱劲松 +1 位作者 杨笑天 孟德欣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7年第3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4、8、12周观察3组大鼠晶状体组织... 目的:探讨丙酮酸对大鼠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应用链脲佐菌(STZ)诱发糖尿病。治疗组饲料及饮水中添加2%丙酮酸钠。在实验4、8、12周观察3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GSH、MDA以及ATP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晶状体组织中GSH及ATP含量明显下降,MAD水平升高。而治疗组上述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丙酮酸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晶状体的能量代谢,抑制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糖尿病 晶状体 丙酮酸
下载PDF
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
11
作者 齐艳秀 朱岩 +1 位作者 宿星杰 刘开滨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2年第4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估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31例35眼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和葡萄膜炎所致的黄斑水肿,以12号钝... 目的:评估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曲安奈德(TA)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对31例35眼因视网膜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除术后和葡萄膜炎所致的黄斑水肿,以12号钝头针通过结膜和Tenon囊的小切口,行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TA40mg,于注药前后分别行视力、裂隙灯、压平眼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检查。结果:1)平均随访期为(2.87±1.75)月(范围:1~6月)。2)黄斑中心凹厚度平均值注药前,注药后1月、3月分别为:(654.69±255.65)μm、(455.66±230.16)μm、(309.00±150.91)μm。注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明显比注药前薄,经统计学分析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方差分析q-检验,P〈0.01)。3)注药后1月和3月最佳矫正视力平均提高了(1.80±2.04)行和(1.93±1.87)行。最佳矫正视力≥0.1者,注药前为51.4%,注药后1月和3月分别增加至71.4%和86.7%(卡方检验,P〈0.05)。4)注药后1周、1月、3月时平均眼压较注药前有所升高(方差分析q-检验,P〈0.01),但只有4只眼眼压介于22~26mmHg,均经局部抗青光眼药控制。结论:改良Tenon囊下球后注入TA对黄斑水肿具有明显改善或消除作用,副作用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黄斑水肿 Tenon囊下球后注射
下载PDF
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被引量:18
12
作者 张剑 齐艳秀 +1 位作者 宿星杰 王玉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43-2146,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09/2017-04我院收治的NVG患者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31眼)和B组...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09/2017-04我院收治的NVG患者52例52眼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分为A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31眼)和B组(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21眼)。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和术后视力、视野、并发症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均逐渐降低,术后7d,1、3mo时A组患者眼压均低于B组(P<0.05)。术后6mo,两组患者视力和视野改变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A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97%vs 71%,P=0.013)。随访期间,A组患者角膜水肿、前房积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NVG,能有效降低并维持眼压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雷珠单抗注射液 小梁切除术 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MDA、SOD和GSH-Px的影响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剑 齐艳秀 +2 位作者 姜伟 王冬兰 刘宏伟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497-500,共4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C)、白藜芦醇低剂量组(R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RH)。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C)、白藜芦醇低剂量组(RL)、白藜芦醇高剂量组(RH)。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 60 mg·kg^(-1))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低剂量组每日20 mg·kg^(-1),高剂量组每日100 mg·kg^(-1)白藜芦醇灌胃。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晶状体变化。12周实验结束时测各组大鼠晶状体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发生了不同程度混浊形成白内障。大剂量白藜芦醇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混浊程度明显低于白内障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和血清MDA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和血清SOD、GSH-Px较正常对照组晶状体和血清SOD、GSH-Px明显降低(P<0.01)。大剂量白藜芦醇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和血清MDA含量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明显降低(P<0.01),晶状体和血清SOD、GSH-Px活性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明显升高(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损伤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糖尿病性白内障 丙二醛 超氧化物岐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 被引量:13
14
作者 宿星杰 齐艳秀 张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7-480,共4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3/2017-04于我院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7例76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03/2017-04于我院手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的患者67例76眼,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期硅油取出术)和B组(Ⅰ期玻璃体切割+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硅油填充,Ⅱ期硅油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眼压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mo,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情况无差异(P>0.05)。术前和术后3mo,两组患者眼压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玻璃体出血(3%vs 5%)、脉络膜出血(0%vs 2%)、视网膜脱落(6%vs 2%)、视网膜裂孔(6%vs 10%)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Ⅰ/Ⅱ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体切割手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人工晶状体 疗效
下载PDF
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正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剑 齐艳秀 +1 位作者 姜伟 王冬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正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正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及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糖尿病模型组、白藜芦醇低剂量组及白藜芦醇高剂量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菌素(STZ)(60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后低剂量组每日20 mg/kg,高剂量组每日100 mg/kg予白藜芦醇灌胃。裂隙灯显微镜照相机记录各组晶状体变化。12周实验结束时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SIRT1、肿瘤抑制因子P53、叉头转录因子1、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情况。结果糖尿病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均发生不同程度混浊,甚至完全混浊,形成白内障。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MDA(7.96±0.51)nmol/mg·prot较正常对照组(4.21±0.27)nmol/mg·prot升高(P<0.01),糖尿病白内障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31.92±5.03)和(7.43±1.53)u/mg·prot]较正常对照组[(61.86±6.17)和(13.61±2.27)u/mg·prot]降低(P<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MDA(4.64±0.42)nmol/mg·prot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7.96±0.51)nmol/mg·prot降低(P<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52.41±6.54)和(12.76±1.72)u/mg·prot]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31.92±5.03)和(7.43±1.53)u/mg·prot]增高(P<0.01)。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SIRT1 mRNA表达(0.187±0.034)较正常对照组大鼠(0.523±0.089)降低(P<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大鼠晶状体SIRT1 mRNA表达(0.497±0.072)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0.187±0.034)增强(P<0.01)。白内障糖尿病大鼠晶状体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 mRNA表达(0.816±0.153)、(1.269±0.231)、(0.896±0.029)较正常对照组(0.592±0.104)、(0.674±0.112)、(0.495±0.008)增强(P<0.01)。高剂量白藜芦醇组糖尿病大鼠晶状体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 mRNA表达(0.609±0.107)、(0.713±0.121)、(0.397±0.018)较白内障糖尿病大鼠(0.816±0.153)、(1.269±0.231)、(0.896±0.029)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节SIRT1表达,进一步调节下游基因P53、叉头转录因子1、NF-κB的表达,抑制和延缓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延缓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糖尿病性白内障 正沉默信号调节因子相关酶1 肿瘤抑制因子P53 叉头转录因子1 核转录因子-κB
下载PDF
LINC00467通过靶向miR-495-3p调控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思莹 周萍萍 +2 位作者 齐艳秀 张剑 王玉清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23-1427,1433,共6页
目的:探讨LINC00467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RT-qPCR检测Rb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LINC00467和miR-495-3p表达。将Y79细胞分为si-NC、si-LINC00467、miR-NC、miR-495-3p、siLINC00467+anti-miR-NC、s... 目的:探讨LINC00467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RT-qPCR检测Rb组织和正常视网膜组织中LINC00467和miR-495-3p表达。将Y79细胞分为si-NC、si-LINC00467、miR-NC、miR-495-3p、siLINC00467+anti-miR-NC、si-LINC00467+anti-miR-495-3p组,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p21、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RT-qPCR确定LINC00467对miR-495-3p的靶向调控作用。结果:抑制LINC00467表达,Y79细胞活力、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miR-495-3p后Y79细胞活力、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细胞凋亡率、p21和Bax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抑制miR-495-3p表达可逆转抑制LINC00467表达对Y79细胞增殖、凋亡以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P<0.05)。结论:Rb中LINC00467表达升高,miR-495-3p表达降低。抑制LINC00467通过靶向上调miR-495-3p抑制Rb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C00467 miR-495-3p 视网膜母细胞瘤 细胞增殖 凋亡
下载PDF
NGF结合抗VEGF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及IGF-1和VEGF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鹏 孟岩 +2 位作者 张剑 齐艳秀 刘宏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DR并伴有视网膜神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NGF肌肉注射;治疗组NGF肌肉注射同时,行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 目的 研究神经生长因子(NGF)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联合用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治疗效果。方法 DR并伴有视网膜神经损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NGF肌肉注射;治疗组NGF肌肉注射同时,行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对两组进行图形视觉诱发点位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患者眼球房内房水中VEGF浓度检测;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VEGF及空腹血糖水平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利用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功能相关生命质量量表(NEI-VFQ-25)对治疗后有关数据进行评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100振幅值升高,潜伏期缩短,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b波潜伏期降低,a、b波振幅值增大,差异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房水中VEGF含量降低;治疗组血清中IGF-1、VEGF浓度降低,差异显著(P<0.05);视觉功能评估,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和闪光视网膜电位提示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联合NGF和抗VEGF药物可以有效降低血清中IGF-1和VEGF浓度,对视网膜有保护作用;在糖尿病并发眼部疾病患者中,VEGF和IGF-1水平明显较高,两种因子均在糖尿病眼部并发症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生长因子(NGF)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
下载PDF
SOD、Vit C和硫酸锌对老年白内障大鼠晶状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笑天 邢进 +1 位作者 齐艳秀 张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82-1283,共2页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Vit)C和硫酸锌(Zn)对老年白内障大鼠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复制老年白内障模型,同时腹腔注射SOD、Vit C和Zn;测定晶体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和组织总抗氧化力(T-AOC)... 目的观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维生素(Vit)C和硫酸锌(Zn)对老年白内障大鼠晶体的保护作用。方法用D-半乳糖复制老年白内障模型,同时腹腔注射SOD、Vit C和Zn;测定晶体内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物酶(GSH-Px)和组织总抗氧化力(T-AOC)含量。结果SOD、Vit C和Zn均能降低模型鼠晶体内MDA的生成,增加GSH-Px和T-AOC含量。结论SOD、Vit C和Zn的抗氧化能力不同,联合应用作用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白内障 超氧化物歧化酶 维生素C
下载PDF
NGF联合抗VEGF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氧化应激和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鹏 孟岩 +2 位作者 张剑 齐艳秀 刘宏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773-2776,共4页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VE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GF组和NGF+抗VEGF组。利用高脂高糖饮食+...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NGF)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氧化应激反应和VEGF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选用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NGF组和NGF+抗VEGF组。利用高脂高糖饮食+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糖尿病模型,在大鼠饲养至16 W出现视网膜病变后,给予NGF组和NGF+抗VEGF组大鼠肌肉注射NGF,NGF+抗VEGF组同时给予眼球内注射抗VEGF药物。比较各组房水中VEGF含量和空腹血糖水平;生理记录仪检测各组视网膜暗反应(ERG)变化;比色法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视网膜组织中VEGF蛋白水平。结果各组注射3 w后,与模型组相比,NGF组和NGF+抗VEGF组血糖值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NGF组和NGF+抗VEGF组视网膜组织中MDA水平显著减少(P<0.05),CAT和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免疫组化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VEGF在NGF组和NGF+抗VEGF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且NGF+抗VEGF组减少更显著(P<0.05)。结论NGF和NGF+抗VEGF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变化无影响;NGF和NGF+抗VEGF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MDA水平,上调CAT和SOD水平;NGF和NGF+抗VEGF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VEGF蛋白水平,且NGF+抗VEGF联合后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生长因子(NGF) NGF+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干扰素-γ对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剑 王玉清 +3 位作者 尉露露 姜伟 任永波 齐艳秀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大鼠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给Brown Norway(BN)大鼠行球结膜下注射,24 h后采集眼结膜组织进行Giemsa染色观察眼结膜嗜酸性粒... 目的观察干扰素-γ对大鼠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的影响。方法分别用不同剂量的白细胞介素-4(IL-4)和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axin)给Brown Norway(BN)大鼠行球结膜下注射,24 h后采集眼结膜组织进行Giemsa染色观察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另选一组BN大鼠,观察球结膜下注射IL-4和IL-4+IFN-γ对大鼠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结果球结膜下注射IL-4能剂量依赖性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在眼结膜的浸润,其作用与Eotaxin相同。球结膜下注射IL-4+IFN-γ组较注射IL-4组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数明显减少。结论球结膜下注射IFN-γ可抑制眼结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结膜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4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