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Budyko模型的渭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归因分析
1
作者 李帅 宋进喜 齐贵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4-314,共11页
[目的]定量评估渭河流域蒸散发变化趋势,分析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利于该区域水资源变化的研究。[方法]基于Budyko框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GLEAM蒸散发遥感数据、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各驱动要素的趋势,构建... [目的]定量评估渭河流域蒸散发变化趋势,分析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利于该区域水资源变化的研究。[方法]基于Budyko框架,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土地利用类型、GLEAM蒸散发遥感数据、气象水文和社会经济等数据分析各驱动要素的趋势,构建了时变Budyko参数n的经验模型,采用弹性系数法定量评估各要素变化对蒸散发的影响。[结果](1) 1990—2020年渭河流域实际蒸散发呈现显著增长的趋势,整体增速为1.98 mm/a,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2)渭河流域下垫面参数n呈现增长的趋势,参数n与该地区的NDVI、人口、耕地面积、草地和GDP相关性较高。在对蒸散发模拟时,时变参数n模拟蒸散发的精度整体优于恒定参数n。(3)渭河流域蒸散发对降水量最敏感,对下垫面参数n不敏感,下垫面参数n对NDVI最敏感。(4)影响蒸散发变化程度大小依次为降水、下垫面参数、潜在蒸散发。[结论]研究时段内渭河流域蒸散发呈现显著增长趋势,气候变化对该地区蒸散发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但人类活动对蒸散发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yko模型 蒸散发 归因分析 渭河流域
下载PDF
黄土高原地区气象干旱动态格局演变及其对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哲琼 佘敦先 +3 位作者 夏军 张利平 李家誉 齐贵增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59-1671,共13页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通过识别气象干旱的三维连续时空体,剖析了1982—2018年夏秋季节气象干旱(SPEI)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与区域植被覆盖(NDVI)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基于空间聚类识别的黄土高原三维气象干旱事件与历史真实干... 本文以黄土高原为研究区域,通过识别气象干旱的三维连续时空体,剖析了1982—2018年夏秋季节气象干旱(SPEI)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与区域植被覆盖(NDVI)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①基于空间聚类识别的黄土高原三维气象干旱事件与历史真实干旱事件的发展演变过程基本吻合;②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综合来看,黄土高原气象干旱发生区域NDVI往往会比同区域非干旱时期减少,且NDVI减少程度与气象干旱强度显著相关(R2=0.4389,P<0.05);③从黄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和林地)对干旱事件响应关系来看,草地最易受干旱胁迫且对干旱强度的变化最敏感,抗旱性最差;而耕地在干旱强度较大的干旱事件中更易受到影响。本研究对科学合理地理解区域干旱的动态格局演变及阐明其对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均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干旱事件识别 归一化植被指数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
原文传递
2000—2016年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地形分异效应 被引量:47
3
作者 赵婷 白红英 +3 位作者 邓晨晖 孟清 郭少壮 齐贵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4499-4509,共11页
利用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地形差异修正法,探讨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南北坡、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17年来,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南北坡、不同海拔、不同坡度... 利用2000—2016年MODISNDVI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及地形差异修正法,探讨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南北坡、不同海拔以及不同坡度坡向下的空间分异性。结果表明:近17年来,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良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南北坡、不同海拔、不同坡度、不同坡向下植被覆盖度有所差异,植被变化趋势也不同。(1)就南北坡而言,近17年来秦岭南坡植被覆盖度上升趋势大于北坡,南坡植被覆盖以上升趋势为主,而北坡以稳定为主。(2)不同的海拔高度上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变化在存在分异性:低海拔区域呈减少趋势,中海拔区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m以上的高海拔区域北坡的植被覆盖度较为稳定,而南坡的2500到3100m区域内有较明显的减小趋势。(3)从坡度来看,随着坡度的增加秦岭山地植被覆盖度由减少转为增加再转为稳定,南北坡植被变化分异性不明显。(4)不同坡向上,秦岭南北坡植被覆盖度变化差异明显,由阴坡转为阳坡时,北坡植被覆盖有明显的增长趋势,而南坡则不明显,植被覆盖度减小区在南北坡的分布呈相反趋势,分别分布在南坡的阳坡以及北坡的阴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山地 植被覆盖变化 地形 分异效应
下载PDF
近60年秦岭山地旱涝变化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善红 齐贵增 +3 位作者 苏凯 周林燕 孟清 白红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758-4769,共12页
随着极端气候变化,山地灾害频发。基于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旱涝量化指标,研究了过去60年秦岭山地旱涝时空变化特征、频率、周期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9年,秦岭山地年SPEI指数以0.12... 随着极端气候变化,山地灾害频发。基于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的实测数据,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为旱涝量化指标,研究了过去60年秦岭山地旱涝时空变化特征、频率、周期等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1960—2019年,秦岭山地年SPEI指数以0.124/10a的速度下降,其中,90.23%的面积呈显著下降趋势,1.96%的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并在1990年发生干旱突变;秦岭北坡的干旱化趋势大于南坡,且高海拔地区干旱化更为明显。(2)突变前秦岭山地湿润比例平均值为36.94%,突变后下降为18.19%;干旱比例由突变前的17.64%急剧上升到突变后的38.19%;突变前30年秦岭山地极端干旱事件、严重干旱事件极少发生,发生频率几乎为0;突变后30年严重干旱和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秦岭南北坡极端湿润和严重湿润事件近乎销声匿迹。(3)整体上,太阳黑子与秦岭山地旱涝变化以显著负相关关系为主;ENSO事件对秦岭山地的旱涝变化影响较大,在La Nina年易发生洪涝事件,在El Ni1o年易发生干旱事件;在不同时域范围内,海表温度距平(SSTA)对秦岭山地旱涝变化的影响不同:1990年以前,SPEI与SSTA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1990年后,SPEI与SSTA存在5—6年的强凝聚性共振周期,且SPEI滞后SSTA约1/4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 ENSO 太阳黑子 交叉小波分析 秦岭山地
下载PDF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Anusplin的秦巴山区≥10℃积温空间模拟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善红 白红英 +2 位作者 齐贵增 梁佳 赵婷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4-189,196,共7页
为获取山区准确的高精度空间积温数据,采用高精度的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山区≥10℃积温的空间分布,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解决方法。以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区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内69个气象站点及... 为获取山区准确的高精度空间积温数据,采用高精度的气象插值软件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山区≥10℃积温的空间分布,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解决方法。以地形起伏较大的秦巴山区作为研究区,选用研究区内69个气象站点及其周边22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实测数据,采用Anusplin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两种方法,模拟了秦巴山区30 m分辨率≥10℃积温的空间分布。通过对预留气象站点实测数据进行验证,评价了两种方法在山区积温空间分布模拟复杂性问题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Anusplin的≥10℃积温的空间模拟方法较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插值精度略高。即基于Anusplin的空间模拟方法能更真实地反映山区积温的空间分布情况,体现了海拔、经纬度对积温的影响,能更好地模拟复杂山区高精度的积温数据,为山区积温空间模拟提供了新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usplin 活动积温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空间模拟 秦巴山区
下载PDF
基于树轮宽度的太白山地区春季干湿变化重建 被引量:3
6
作者 齐贵增 白红英 +2 位作者 孟清 赵婷 郭少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5-966,共12页
秦岭为我国气候分界线和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太白山为其最高峰,了解太白山区域的过去干湿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和未来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秦岭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树木年轮资料及其附近的宝鸡、眉县气象站1959-2... 秦岭为我国气候分界线和南水北调中线重要水源地,太白山为其最高峰,了解太白山区域的过去干湿变化特征对气候变化机制研究和未来水资源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秦岭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树木年轮资料及其附近的宝鸡、眉县气象站1959-2016年气象数据进行分析,重建了1852-2016年春季(3~5月)SPEI值,分析了近165 a太白山春季干湿变化特征及其与大尺度环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太白山地区太白红杉径向生长主要受春季气候限制;与春季SPEI值相关性最高,达到-0.72(P<0.01),重建方程方差解释量为51.8%(调整自由度后为51.0%)。(2)重建结果表明,近165 a来,有29 a春季为湿润年份,有23 a春季为干旱年份,分别占比为17.58%和13.94%。极端干旱年份为1892年、1929年、1945年和2006年,极端湿润年份为1881年、1921年和1990年,其中1892年(-1.73)和1881年(1.53)分别为最干旱和最湿润的年份。(3)重建结果得到了周边地区干湿变化重建结果和历史文献灾害记载的验证;太白山地区干湿变化可以准确表征大区域干湿变化且存在2.5 a、3.1 a、3.8 a和8.4 a周期变化。太白山地区SPEI与赤道东太平洋海面温度成负相关以及与赤道西太平洋海面温度呈正相关,其干湿变化可能与ENSO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太白红杉 树木年轮 春季 SPEI
下载PDF
秦岭地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被引量:38
7
作者 郭少壮 白红英 +3 位作者 孟清 赵婷 黄晓月 齐贵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0-140,共11页
以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集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演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秦岭地区主要景观类型,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 以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集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秦岭地区林地与草地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演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秦岭地区主要景观类型,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其中有林地为优势景观类型,其次为高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其他林地和低覆盖度草地分布面积相对较少。(2)35年来,林地和草地总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净减少了309.44 km2,其中草地减少占主导地位;空间变化上,损失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以西安市为中心的周边区域,主要向建设用地和耕地转移。(3)林地和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连通性降低,景观异质性增强且景观形状更为复杂,草地较林地变化明显;空间分布上,林地和草地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在地形因子作用下呈现一定的地形梯度性,尤其与海拔的相关性最好。(4)人为活动干扰是影响秦岭地区林地和草地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因素次之,同时国家宏观政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减缓人为活动对秦岭地区的过度影响,维护林地和草地的平衡性及完整性,是实现该区生态系统科学管理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景观格局 景观指数 驱动因素
下载PDF
秦岭山地气候变化的地形效应 被引量:12
8
作者 孟清 白红英 +2 位作者 赵婷 郭少壮 齐贵增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0-189,共10页
研究不同地形下的山地气候变化对于植被生长、不同动物种群的生存习性及对气候的应激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秦岭地区1959—2016年32个国家站的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Anusplin插值法、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稳健回归和Theil-se... 研究不同地形下的山地气候变化对于植被生长、不同动物种群的生存习性及对气候的应激性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陕西秦岭地区1959—2016年32个国家站的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Anusplin插值法、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稳健回归和Theil-sen回归法等方法分析了山区地形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结论如下:(1)58年来秦岭四个坡向上年均温度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年降水随着海拔的升高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温度随坡度的增加表现出下降趋势;除秦岭南坡西段外,降水随着坡度的增加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均不显著。(2)年尺度上,秦岭山地南坡和南坡东段的气温呈显著增温趋势,南坡西段和北坡呈不显著增温趋势;四个方向上的降水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的干湿等级为正常,北坡和南坡西段的干湿状况一致,58年年均SPEI均为0.07,南坡东段较暖湿(0.08),南坡较暖干(0.05)。(3)季节尺度上,秦岭山地四个方向上除了夏季外,其他季节的气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升温趋势,降水均呈下降趋势。秦岭四个方向上四季干湿变化属于正常等级。秦岭北坡出现春季干暖化趋势;南坡秋季较暖湿;南坡东段和西段的冬季呈暖湿化特征;南坡西段夏季呈现暖干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气候 地形效应 气候变化 秦岭
下载PDF
黄土高原植被变化对气象干旱多尺度响应特征与机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家誉 佘敦先 +5 位作者 张利平 夏军 刘哲琼 王绿绿 齐贵增 邓翠玲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0-289,共10页
基于黄土高原1983—2015年间的植被状况指数(VCI)与1~48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多时间尺度... 基于黄土高原1983—2015年间的植被状况指数(VCI)与1~48个月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线性回归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等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对气象干旱的多时间尺度时空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1983—2015年,黄土高原植被状况整体趋于改善,但黄土高原整体干湿状况变化趋势不大。(2)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区域植被变化与气象干旱指数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植被活动受到水分的限制较强。但是,过去几十年,黄土高原地区植被受到水分限制的影响程度有逐渐减轻的趋势。(3)黄土高原植被对短时间尺度的水分盈亏变化相对敏感,尤其是耕地和草地对1~4个月的SPEI更为敏感,而林地对SPEI的响应时间尺度较为分散。黄土高原VCI与SPEI、SPI的最大相关系数均主要出现在生长季(4—10月),表明水分条件在生长季对植被活动的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植被状况指数 气象干旱 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 标准化降水指数
下载PDF
秦岭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孟清 白红英 +2 位作者 赵婷 郭少壮 齐贵增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596-1603,共8页
气溶胶是大气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能增加大气的化学反应,导致环境温度改变。基于2002年1月-2017年12月Terra/MODIS MOD04_3 k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通过空间分析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对2002-2017年陕西秦岭地区... 气溶胶是大气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能增加大气的化学反应,导致环境温度改变。基于2002年1月-2017年12月Terra/MODIS MOD04_3 k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通过空间分析法和空间面板模型对2002-2017年陕西秦岭地区AOD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对影响秦岭山区AOD的因子权重进行排名,为气候变化研究及环境治理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秦岭地区16年来AOD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秦岭北坡边缘上的关中城市群、秦岭南坡边缘上的巴蜀城市群;16年间的AOD平均值为0.28。秦岭地区春(0.36)、夏(0.34)两季AOD均值明显高于秋(0.23)、冬(0.17)两季。秦岭山地16年来年均AOD小于0.3的低值区不断增加,年均AOD大于0.7的高值区不断减少。秦岭地区AOD四季演变趋势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其中春季变化平稳,轻度增加区在秦岭中部地区分布,减少区主要分布在关中和巴蜀城市群地区。夏季88.3%的地区以减少为主;冬季73%的地区以增加为主;秋季变化存在空间差异性,减少区主要分布在秦岭西南地区,增加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中部为基本不变区。空间面板模型结果表明,年均温度、年均风速和年均湿度对秦岭山地AOD具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海拔有显著负向效应;年降水、NDVI和日照百分率对AOD均有明显的影响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年均气温、年均风速和海拔3个因子还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秦岭地区 时空演变 MODIS 空间面板模型
下载PDF
秦岭山地对气溶胶的生态屏障效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孟清 白红英 +2 位作者 赵婷 郭少壮 齐贵增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0-248,共9页
基于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的Terra/MODIS MO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通过空间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秦岭山地对AOD的生态屏障作用及气溶胶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秦岭山地对大气气溶胶的生态... 基于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的Terra/MODIS MO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产品,通过空间分析法和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秦岭山地对AOD的生态屏障作用及气溶胶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秦岭山地对大气气溶胶的生态屏障作用明显。16 a来秦岭北麓年均AOD值均高于秦岭南麓,高值中心均出现在秦岭北麓的关中城市群。在秦岭山地生态屏障作用下,秦岭山地南、北麓AOD差异明显,不论从极值、均值和南北坡相同海拔的AOD值来看,均表现出“南北分异”的特点,进一步说明了秦岭山地对AOD明显的阻隔作用。②秦岭山地对AOD表现出明显的海拔分层效应:AOD分布随海拔上升呈现对数下降趋势,在海拔2000 m(突变点)以下,AOD呈显著的加速下降趋势,速率为0.001/1000 m;在海拔2000 m以上,AOD呈显著的匀速下降趋势,速率接近为0。③AOD在秦岭山地不同地形下分布差异较大。平原区的集聚中心分布在海拔330~420 m处,集聚中心约79%的值集聚在0.35~0.71之间,并且在330~340 m之间出现了高值集聚中心(AOD=0.7);低山区的集聚中心分布在海拔900~1000 m处,约79%的值集聚在0.15~0.32之间;中山区的集聚中心分布在海拔1000~1400 m处,约60%的值集聚在0.19~0.3之间,此3种地形下,AOD均呈雾状分布;高山区AOD呈零星点状分布,无集聚中心。④在秦岭北坡,AOD集聚中心海拔分布为500 m,南坡集聚中心海拔约为1100~1200 m,北坡AOD集聚中心值(AOD=0.6)高于南坡(AOD=0.22)。AOD随着秦岭北坡海拔升高而呈对数下降趋势,南坡下降趋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光学厚度 秦岭山地 阻隔作用 地形分类 生态屏障作用
下载PDF
中国植被生产力对干湿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进喜 齐贵增 +2 位作者 佘敦先 蒋晓辉 毛瑞晨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4-1778,共15页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水资源可利用性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否发生了变化仍不清楚。本文评估了1982—2018年中国植被生产力对干湿变化响应的长期演变趋势及植被响应的时间尺度阈值,这将对降低陆地生态系统管理成本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 随着全球气温的持续升高,水资源可利用性对植被生长的影响是否发生了变化仍不清楚。本文评估了1982—2018年中国植被生产力对干湿变化响应的长期演变趋势及植被响应的时间尺度阈值,这将对降低陆地生态系统管理成本和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①在研究期内中国植被生产力的水分胁迫不断增强。②在多时间尺度干湿变化中,61.18%的植被覆盖区存在过干旱化显著抑制了该区域的植被光合作用;28.89%的植被覆盖区存在过水分过剩显著抑制了该区域的植被光合作用。③干旱化显著胁迫植被生产力的最小响应时间缩短,而水分过剩显著约束植被生产力的最大响应时间延长,表明干旱化抑制植被生产力影响越来越容易,水分过剩对植被生产力产生抑制作用越来越困难。因此,1982—2018年中国植被生产力的水分约束正在增加。本文结果揭示了气候持续变暖背景下的水资源可利用性对植被生长影响的变化趋势,为水—碳耦合关系及水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P SPEI 多时间尺度 变化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秦岭陕西段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19
13
作者 齐贵增 白红英 +2 位作者 赵婷 孟清 张善红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56,共13页
秦岭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处,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可以折射出暖温带、亚热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对干湿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特征,对深入理解不同气候带植被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秦岭... 秦岭位于暖温带与亚热带交界处,也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可以折射出暖温带、亚热带地区主要植被类型对干湿变化的响应规律和机制特征,对深入理解不同气候带植被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秦岭山地3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MODIS NDVI时间序列数据集,探讨了2000—2018年秦岭南北坡NDVI和SPEI时空变化特征,揭示了南北坡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秦岭植被覆盖情况整体显著改善,但秦岭南坡NDVI上升幅度和面积占比均高于北坡,南坡植被比北坡改善情况好。秦岭湿润化趋势不显著,但秦岭北坡湿润化速率和面积占比均大于南坡。②秦岭北坡植被比南坡植被更易受干湿变化影响,秦岭北坡植被对3—6月总体干湿变化最为敏感,南坡植被对3—5月(春季)干湿变化最为敏感。秦岭南北坡植被主要受3~7个月尺度干湿变化影响,对11~12个月尺度的干湿变化响应较弱。③秦岭有90.34%的区域NDVI与SPEI呈正相关,大部分地区春季湿润化能促进全年植被生长;随海拔上升,植被对干湿变化响应敏感性先上升再下降,海拔800~1200 m是植被响应最敏感的海拔段,海拔1200~3000 m随海拔上升植被响应敏感性下降;南北坡草丛均是对干湿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植被类型,但秦岭北坡多数植被类型对干湿变化响应比南坡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陕西段 NDVI SPEI 敏感性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1960—2019年秦岭气候带界限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善红 白红英 +3 位作者 齐贵增 梁佳 赵婷 孟清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491-2506,共16页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温度带边界在空间上的变化呈现出向高纬度方向显著移动的趋势,其中亚热带区空间分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较为敏感,对其边界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对自然景观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秦岭及其周边7... 受全球变化的影响,温度带边界在空间上的变化呈现出向高纬度方向显著移动的趋势,其中亚热带区空间分布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较为敏感,对其边界空间变化特征的研究对于认识全球变化对自然景观的潜在影响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基于秦岭及其周边74个气象站点1960—2019年日均气温数据,选取保证率80%的日均温≥10℃持续日220天等值线和1月0℃等温线为北亚热带北界指标,探讨了近60年气候变暖背景下秦岭气候带界限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1)1960—2019年秦岭日均温≥10℃持续日呈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3.268 d/10 a;秦岭1月平均气温呈弱显著上升趋势,其变化率为0.179℃/10 a。(2)60年来秦岭北亚热带北界发生了明显的抬升,平均抬升高度约为228.89 m;从经度上看,中段106°~111°E范围内北亚热带北界的变化最为强烈,60年来上升高度达308.81 m,明显高于东西北三段(东段上升165.69 m,西段上升243.33 m,北段上升267.01 m)。(3)60年来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出现了明显的攀升,且向北移动;秦岭以北"跨越式"地出现北亚热带气候格局。气温突变后,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形成从秦岭南坡延伸到秦岭东部,并向北推进向西进入关中平原的格局,秦岭南坡作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作用有所减弱。随着气候的变暖,秦岭北亚热带过渡带可能部分或整体转变为北亚热带,北亚热带将从秦岭南坡到秦岭北坡呈连续带状分布,北亚热带北界可能会跨越秦岭山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亚热带北界 中国南北过渡带 日均温≥10℃持续日 0℃等温线 秦岭
原文传递
1959—2018年秦岭南北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0
15
作者 齐贵增 白红英 +2 位作者 孟清 赵婷 郭少壮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79-1091,共13页
基于1959-2018年陕西秦岭腹地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计算得出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ANUSPLIN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等,分析了秦岭地区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 基于1959-2018年陕西秦岭腹地3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温、降水资料和计算得出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采用线性倾向评估法、ANUSPLIN空间插值法、Mann-Kendall检验和R/S分析法等,分析了秦岭地区春季气候时空变化特征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59-2018年秦岭地区春季表现为显著暖干化趋势,水热突变不同步。气温以0.33℃·(10a)^-1速率上升,降水量以4.90 mm·(10a)^-1速率下降,SPEI值以0.14·(10a)^-1速率下降。②空间变化上,秦岭地区暖干化存在空间差异,呈"北部快、南部慢"变化格局。有99.65%的像元显示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64.46%的像元显示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75.28%的像元显示SPEI值呈显著下降趋势。对春季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区位于北部的宝鸡、周至、户县、长安和南部的太白、柞水、镇安。③1994-2008年干旱发生频率较高、干旱程度较重,2009年后干旱发生频率和程度有所减轻,干旱发生频率为"北部高、南部低,西部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未来秦岭地区春季气候将持续表现为暖干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季 气温 降水 气候变化 时空差异 秦岭 陕西
原文传递
基于DEM的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婷 白红英 +3 位作者 邓晨晖 孟清 郭少壮 齐贵增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99-405,共7页
基于DEM数据,利用中心像元与相邻8个像元模型计算了位于陕西境内的秦岭腹地地表面积,结果表明:①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为75224.67 km^2,与垂直投影面积61641.27 km^2相比增加了22.04%;②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差异与海拔的关系呈... 基于DEM数据,利用中心像元与相邻8个像元模型计算了位于陕西境内的秦岭腹地地表面积,结果表明:①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为75224.67 km^2,与垂直投影面积61641.27 km^2相比增加了22.04%;②秦岭陕西段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差异与海拔的关系呈类抛物线趋势,海拔高度为2000 m时二者的差异达最大;③与垂直投影面积相比,秦岭陕西段低山、中高山以及亚高山面积分别由19258.34 km^2、33654.18 km^2、3789.32 km^2增加到21559.88 km^2、39836.85 km^2、4480.92 km^2,增长比例分别为11.9%、18.4%与18.3%;④秦岭陕西段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均存在差异,未利用地地表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的差异最大,达34.4%,林地次之,差异为27.7%,再次是草地,差异为22.4%左右,农田、其他林地、水域、居民地与工矿用地的地表面积与投影面积的差异较小,依次为12.5%、8.5%、5.4%和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地表面积 海拔高度 土地利用
原文传递
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47
17
作者 郭少壮 白红英 +2 位作者 孟清 黄晓月 齐贵增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4080-4088,共9页
了解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秦岭地区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地表覆盖分类系统,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研究了秦岭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 了解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于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秦岭地区198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地表覆盖分类系统,构建景观格局脆弱度指数和人为干扰度,研究了秦岭地区景观格局时空变化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结果表明:1980—2015年,秦岭地区景观破碎化程度逐渐增加,景观形状变得复杂,景观聚集度、连通性降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地形分异特征;景观格局脆弱性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低脆弱区空间格局变化比较明显,主要以西安市、汉中市为中心向周围区域扩张;景观格局人为干扰程度逐渐增加,空间分布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北坡高、南坡低,周边高、中间低;人为干扰度越大,景观格局脆弱度、斑块密度、Shannon多样性指数越大,聚集指数、最大斑块指数越小;人为干扰程度对景观格局脆弱度影响逐渐减弱,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大斑块指数的影响逐渐增强,而对斑块密度、聚集指数的影响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景观格局 脆弱度 人为干扰度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climate warming(1959-2016)in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 of China 被引量:5
18
作者 ZHAO Ting BAI Hongying +3 位作者 YUAN Yuan DENG Chenhui QI Guizeng ZHAI Danpi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0年第4期657-668,共12页
Based on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data from 3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 from 1959 to 2016 were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the north-south, seasonal and altitude dif... Based on air temperature observation data from 3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temperature changes in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 from 1959 to 2016 were analysed with respect to the north-south, seasonal and altitude differences. Our research mainly showed the following results. The annual temperature(TA) rose approximately 0.26℃/10 a within the past 58 years. This warming trend was stronger on the northern slope than on the southern slope, and a warming trend reversal occurred in 1994 on the northern slope, which was three years earlier than on the southern slope. The temperature changes for the four seasons were not synchronized, and the trend in spring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the TA trend, followed by winter, autumn, and summer.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TDSW)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over the past 58 years. The temperature change in th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 was clearly dependent on altitude. With increases in altitude, the TA increased gradually and became stronger while the TDSW decreased gradually and became weaker. Differences in temperature chang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were mainly observed in low-altitude areas. With increase in altitude, the differences gradually tended to disapp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seasonal differences ALTITUDE dependence middle QINLING MOUNTAINS China
原文传递
秦岭北麓油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颖辉 齐贵增 +1 位作者 冯荣荣 刘康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43-2050,共8页
以秦岭北麓南五台油松为样本,建立油松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研究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及当年5月水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1月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0月、... 以秦岭北麓南五台油松为样本,建立油松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研究油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秦岭北麓油松径向生长与前一年9月及当年5月水分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1月温度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0月、当年5月温度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油松径向生长对不同气候因子响应均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油松径向生长与PDSI干旱指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特别是与前一年9-12月、当年5月PDSI呈显著正相关。回归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树轮宽度指数与PDSI之间的关系,油松极宽窄轮的形成主要是干旱作用的结果。综合各种气候指标,PDSI能更好地反映研究区油松径向生长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树木年轮 气候因子 PDSI
原文传递
Sensitivity and areal differentiation of vegetation responses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n Shaanxi province 被引量:4
20
作者 QI Guizeng BAI Hongying +2 位作者 ZHAO Ting MENG Qing ZHANG Shanho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21年第6期785-801,共17页
The Qinling Mountains,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warm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zones,serve as the boundary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Explor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there to hydrothermal d... The Qinling Mountains,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warm temperate and subtropical zones,serve as the boundary between north and south China.Explor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response of vegetation ther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elucidates the dynamics and mechanisms of the main vegetation types in the context of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changes in vegetation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To reveal the sensitivity and areal differentiation of vegetation responses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NDVI)and the 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from 2000 to 2018 are explored using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32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nd the MODIS NDVI datasets.The results show that:1)The overall vegetation coverag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from 2000 to 2018.The NDVI rise rate and area ratio on the southern slope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n the northern slope,and the vegetation on the southern slope improved more than that on the northern slope.The Qinling Mountains showed an insignificant humidification trend.The humidification rate and humidification area of the northern slope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n the southern slope.2)Vegetation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 was more sensitiv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than that on the southern slope.Vegetation was most sensitiv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from March to June on the northern slope,and from March to May(spring)on the southern slope.The vegetation o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was mainly affected by hydrothermal dynamics on a scale of 3–7 months,responding weakly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on a scale of 11–12 months.3)Some 90.34%of NDVI and SPEI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the Qinling Mountains.Spring humidification in most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promoted the growth of vegetation all the year round.The sensitivity of vegetation responses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Elevations of 800 to 1200 m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range for vegetation respons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The sensitivity of the vegetation response at elevations of 1200–3000 m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As regards to vegetation type,grass was most sensitiv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on both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lopes of the Qinling Mountains;but most other vegetation types on the northern slope were more sensitive to hydrothermal dynamics than those on the southern slo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ling Mountains in Shaanxi province NDVI SPEI sensitivity spatial differenc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