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播散性皮肤肥大细胞增生症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龙义国 刘琨 +4 位作者 陈晓霞 何勤 申小平 廖跃 凌淑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88,共2页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MC)是以肥大细胞在皮肤或其他器官内浸润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发生于皮肤者占90%,称局灶性MC,也可累及肝、脾、甲状腺、骨髓、淋巴结和胃肠道等。播散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是局灶性MC中罕见类型,笔者诊治... 肥大细胞增生症(mastocytosis.MC)是以肥大细胞在皮肤或其他器官内浸润为特征的疾病。本病发生于皮肤者占90%,称局灶性MC,也可累及肝、脾、甲状腺、骨髓、淋巴结和胃肠道等。播散性肥大细胞增生症是局灶性MC中罕见类型,笔者诊治1例,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细胞增生症 播散性 新生儿
下载PDF
散发性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细胞8p、16q微卫星DNA位点的杂合性缺失 被引量:2
2
作者 龙义国 文春蓉 +1 位作者 马骄 张小蕾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0-542,共3页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细胞和乳腺增生细胞中位于8p和16q的3个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MS)位点D8S264、D8S258、D16S413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频率;探索3个MS的LOH频率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分离乳... 目的研究散发性乳腺癌细胞和乳腺增生细胞中位于8p和16q的3个微卫星DNA(microsatellite,MS)位点D8S264、D8S258、D16S413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频率;探索3个MS的LOH频率同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关系。方法分离乳腺癌和乳腺增生病理切片上的病变细胞和正常对照细胞并分别提取DNA,采用PCR-变性PAGE电泳检测18例单纯增生(usual hyperplasia,UH)、15例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以及35例浸润性乳腺导管癌(invasive ductalcarcinoma,IDC)细胞中位于8p的D8S264、D8S258和位于16q的D16S413位点的LOH频率。结果 UH、AH、IDC组发生D8S264、D8S258和D16S413的LOH频率分别为7.1%、0、0,18.2%、11.1%、20%和42.8%、32%、34.7%,除D16S413外,IDC组的D8S264和D8S258的LOH频率明显高于UH组和AH组(P<0.05);UH、AH、IDC组3个MS位点总LOH频率分别为5.6%、40%、57.1%,UH组与其余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与ID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D8S264、D8S258、D16413的LOH频率及总LOH频率分别为36.4%、28.6%、42.9%、55.6%和47.1%、33.3%、31.7%、58.3%,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DC组频繁发生D8S264、D8S258、D16413的LOH,UH和AH组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LOH,其中发生于UH组的D8S264以及较高频率发生于AH组的D16S413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AH组与IDC组的3个MS位点总LOH频率较接近;D8S264、D8S258、D16413的LOH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润性乳腺导管癌 乳腺增生 显微切割 微卫星DNA 杂合性缺失
下载PDF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部分免疫表型与CARMA1基因表达、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龙义国 陈玉梅 +3 位作者 杨文秀 钟愉 孟青 裴媛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26,29,共3页
目的比较CD10、Bcl6和MUM1全阳性和全阴性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CARMA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27例CD10、Bcl6和MUM1全阳性或全阴性表达的DLBCL病例,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水... 目的比较CD10、Bcl6和MUM1全阳性和全阴性表达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病例的临床病理特征、预后和CARMA1基因表达的差异。方法用HE和免疫组化染色筛选出27例CD10、Bcl6和MUM1全阳性或全阴性表达的DLBCL病例,检测肿瘤细胞Ki67表达水平,收集其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ARMA1 mRNA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与CD10、Bcl6和MUM1全阴性组比较,全阳性组病例Ki67表达率升高,临床分期较晚,中位生存时间缩短,CARMA1 mRNA表达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 CD10、Bcl6和MUM1全阳性表达的DLBCL病例的临床过程和预后较全阴性表达组差,CARMA1可能在全阳性DLBCL中存在过表达并参与病变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弥漫型 免疫表型分型 CARMA1基因 预后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水平的改变 被引量:6
4
作者 龙义国 官志忠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4期283-286,共4页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与尼古丁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患者大脑皮质组织中主要的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水平 ,并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前叶组织中α7亚单位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与尼古丁受体的关系。方法 :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测定患者大脑皮质组织中主要的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水平 ,并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皮质前叶组织中α7亚单位蛋白质含量较对照组减少 ,但在大脑皮质顶叶组织中未见明显变化。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同龄对照组之间没有发现尼古丁受体α3,α4和 β2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有明显区别。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大脑皮质 尼古丁受体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nm2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龙义国 罗玉琳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31-332,共2页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nm2 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 8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CNA及nm2 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 85例胃癌中PCNA、nm2 3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2 9% (4 4 / 85...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及nm2 3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 85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CNA及nm2 3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 85例胃癌中PCNA、nm2 3的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 2 9% (4 4 / 85例 )和 4 4 .7% (38/ 85例 ) ,PCNA及nm2 3在胃癌中的表达与其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P <0 0 1 ) ;PCNA与分化程度无关 ,P >0 0 5。结论 :PCNA及nm2 3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增殖细胞核抗原 二磷酸核苷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6
作者 龙义国 杨文秀 罗玉琳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424-427,共4页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研究 郎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临床病理学特征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胞内信号蛋白Smad2/3在糖尿病大鼠肾脏表达的动态观察及意义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杨勤 谢汝佳 +5 位作者 韩冰 肖瑛 杨婷 方丽 龙义国 张国忠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879-1884,共6页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 ad2/3在肾脏的表达及定位变化,探讨TGF-β1-Sm ad2/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化、W estern... 目的:动态观察大鼠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TGF-β1及其下游信号分子Sm ad2/3在肾脏的表达及定位变化,探讨TGF-β1-Sm ad2/3信号通路在糖尿病肾病(DN)肾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链脲菌素诱导大鼠糖尿病肾病,以免疫组化、W estern b lotting及荧光实时定量PCR(RT-PCR)的方法动态观察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鼠肾脏TGF-β1、Sm ad2/3蛋白及mRNA表达,并以RT-PCR方法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胶原-3(COL-Ⅲ)、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mRNA表达。结果:TGF-β1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管表达明显多于正常组(P<0.05);Sm ad2/3蛋白主要以胞浆表达阳性为主,部分呈胞核表达阳性;Sm ad2/3蛋白及mRNA从2周起表达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糖尿病进展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6周DN组大鼠肾脏TGF-β1、Sm ad2、CTGF、COL-Ⅲ、PAI 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TGF-β1-Sm ad2/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糖尿病肾病肾脏纤维化形成的信号转导过程,伴随着Sm ad2/3信号蛋白表达的增多及入核增加,CTGF、COL-Ⅲ、PAI-1等基因转录增加,导致肾脏细胞外基质的大量沉积,这是细胞因子TGF-β1导致糖尿病肾病肾纤维化进展可能的信号转导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 蛋白质Smad2/3 信号转导 大鼠
下载PDF
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后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与患者长期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7
8
作者 欧阳伟炜 卢冰 +3 位作者 付和谊 何常 龙义国 王平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56-760,共5页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出微转移,其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本研究检测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探... 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学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可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出微转移,其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本研究检测NSCLC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诊断无转移的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探讨微转移检出率与生存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经根治术后常规病理证实为pT1~2N0M0的NSCLC78例患者的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存检蜡块684份。选择广谱抗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抗体AE1/AE3,采用EnVision二步法检测CK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微转移检出率为26.9%(21/78),其中p-ⅠA、p-ⅠB期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5.9%(1/17)、32.8%(20/61)。非微转移病例的1、3、5、8年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0.80%、69.70%、55.76%、37.17%、87个月,微转移病例分别为60.00%、48.48%、29.09%、0.00%、2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Cox回归分析表明CK、KPS为影响NSCLC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14,P=0.000)。术后放化疗组对比单纯手术组,放化疗干预有利于延长生存时间,但无统计学意义(P=0.063)。结论:NSCLC淋巴结微转移可能随病情进展检出率增加,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长期生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 细胞角蛋白 淋巴结 微转移 生存率 根治术 辅助治疗
下载PDF
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祝庆亮 谷江 +7 位作者 张永春 石家齐 孙发 龙义国 沈俊 万滨 杨永安 王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89-994,共6页
目的:研究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多原发膀胱癌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 目的:研究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多原发膀胱癌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多原发膀胱癌15例,单发膀胱癌15例(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与多原发膀胱癌相同),正常膀胱组织15例,3组共45例中P53、Bcl-2、C-erbB-2、EGFR的表达情况,比较其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的差异。结果:多原发膀胱癌及单发膀胱癌中P53、Bcl-2、C-erbB-2、EGFR的阳性表达均高于正常膀胱组织(P<0.05),多原发膀胱癌组织中P53、Bcl-2的阳性表达高于单发膀胱癌组织(P<0.05),而C-erbB-2、EGFR的阳性表达低于单发膀胱癌组织(P<0.001)。结论:多原发膀胱癌与单发膀胱癌组织中P53、Bcl-2、C-erbB-2、EGFR表达有差异;联合检测P53、Bcl-2、C-erbB-2、EGFR对于多原发膀胱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也为多原发膀胱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原发膀胱癌 膀胱癌 P53 BCL-2 C-ERBB-2 EGFR
原文传递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1例 被引量:9
10
作者 江蕾薇 余德厚 +3 位作者 龙义国 张敏 何勤 陆洪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7-349,共3页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外侧结节、溃疡4个月,泛发全身伴发热2月,加重20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可见,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浸润形成"花环状"结构,并见细胞... 患者女,19岁。左上臂外侧结节、溃疡4个月,泛发全身伴发热2月,加重20天。皮损组织病理示脂肪小叶及小叶间隔内见淋巴细胞弥漫性浸润性生长,肿瘤细胞体积较小,核深染,核仁可见,围绕单个脂肪细胞浸润形成"花环状"结构,并见细胞吞噬现象,脂肪组织坏死伴炎细胞浸润,肿瘤未侵犯真皮和表皮。免疫组化:CD3(+),CD8(-),CD45RO(+),CD20(-),CD56(+),Ki-67阳性细胞大于90%。诊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入院3天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合并败血症而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淋巴瘤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以皮疹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1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敏 何勤 +3 位作者 余德厚 陆洪光 龙义国 廖跃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6-467,共2页
患者男,58岁。全身散在扁平紫红色丘疹3年。患者以皮疹为首发症状,检查进一步发现心血管系统、肾脏、肝脏、舌和神经系统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萎缩,真皮与皮下组织有淀粉样物质沉积,甲基紫染色阳性,诊断为原发性系统性淀粉样变病。
关键词 淀粉样变病 系统性 原发性 皮疹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常 龙义国 方艺 《贵州医药》 CAS 2000年第12期710-711,共2页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 ,E -CD)、CD44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学SP法研究 2 0例乳腺腺病及 48例乳腺癌组织中E-CD、CD44H的表达。结果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中E -CD的阳性表达...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 ,E -CD)、CD44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学SP法研究 2 0例乳腺腺病及 48例乳腺癌组织中E-CD、CD44H的表达。结果乳腺腺病及乳腺癌组织中E -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18/ 2 0例 )、42 % (2 0 / 48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CD44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 (4/ 2 0例 )、81%(39/ 48例 ) ,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同时E -CD及CD44H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有相关性 (P <0 0 5 / 0 0 1)。结论E -CD及CD44H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粘附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E-CD CD44H
下载PDF
高蛋白负荷大鼠肾小球图像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保罗 陆德琴 +2 位作者 戴大英 龙义国 孙渝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2期111-113,共3页
连续饲以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4个月的大鼠,用多功能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析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同时测定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肾毛细血管球的面积与肾Bowman囊腔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增大(P<0.0... 连续饲以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为35%)4个月的大鼠,用多功能彩色图像病理分析系统分析肾小球的病理改变,同时测定肾功能等指标。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肾毛细血管球的面积与肾Bowman囊腔面积的比值较对照组增大(P<0.001和P<0.05),肾Bowman囊腔面积较对照组极显著减少(P<0.0001);均有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病理分析 高蛋白负荷 肾小球疾病
下载PDF
E2F-1与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蓉 吴晓玲 +1 位作者 胡晓燕 龙义国 《广州医药》 2016年第3期14-17,共4页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1和p16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CINⅠ-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宫颈鳞癌各40例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因子E2F-1和p16蛋白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Ⅱ级(CINⅠ-Ⅱ级)、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级)、宫颈鳞癌各40例中E2F-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作对照。结果 E2F-1蛋白在CINⅠ-Ⅱ级、CINⅢ级和宫颈鳞癌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7.5%、67.5%和80.0%,3组间有差异(χ2=37.278,P<0.001)。p16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7.5%、70.0%和82.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08,P<0.001)。CINⅠ-Ⅱ级与CINⅢ级组及宫颈鳞癌组比较均有差异,但CINⅢ级与宫颈鳞癌组间无差异。p16蛋白的表达与E2F-1蛋白表达有正相关关系;在鳞癌组中E2F-1与p16的异常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子宫颈鳞癌的形成与E2F-1、p16蛋白过表达是呈正相关关系,E2F-1、p16蛋白可能作为子宫颈鳞癌及CIN的标志物,对子宫颈癌筛查和预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2F-1 P16 宫颈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结节性类天疱疮误诊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蒋燕萍 李涛 +2 位作者 何勤 陈佳 龙义国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02-503,共2页
患者女,86岁,四肢伸侧反复起皮疹伴瘙痒1年。曾以湿疹、结节性痒疹予以治疗、效不佳。查体见四肢伸侧对称分布的约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红斑、结节,以双下肢为甚,大部分皮疹顶端见糜烂或血痂,未见水疱,双下肢伸侧可见散在色素沉着及色素减... 患者女,86岁,四肢伸侧反复起皮疹伴瘙痒1年。曾以湿疹、结节性痒疹予以治疗、效不佳。查体见四肢伸侧对称分布的约黄豆至蚕豆大小的红斑、结节,以双下肢为甚,大部分皮疹顶端见糜烂或血痂,未见水疱,双下肢伸侧可见散在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新鲜皮疹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下裂隙形成。直接免疫荧光符合类天疱疮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天疱疮 结节性
下载PDF
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1
16
作者 万昌武 龙义国 +1 位作者 钟愉 孟青 《贵州医药》 CAS 2007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观察与图像分析结合测量结肠腺癌等组织p27kip1阳性细胞体积密度、阳性细胞比率,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间关系。结... 目的观察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探索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HE和免疫组化染色,常规观察与图像分析结合测量结肠腺癌等组织p27kip1阳性细胞体积密度、阳性细胞比率,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等因素间关系。结果结肠腺癌组织癌细胞体积密度与对照肠粘膜上皮间无明显差别,但其p27kip1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肠粘膜和结肠腺瘤组织,与邻癌粘膜组织差异无显著性。结肠腺癌p27kip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结论结肠腺癌组织p27kip1表达水平降低,且与肿瘤恶性程度、侵袭能力、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作为判定结肠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P27^KIP1 免疫组织化学 图像分析
下载PDF
基底节恶性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蒲伟 张英俊 +1 位作者 龙义国 余晖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12-314,共3页
患者,男性,1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20余天就诊,查体: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言语缓慢,无失语,GCS评分15分,眼睑无下垂,双瞳正圆形等大,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有左偏,伸舌不偏,右上下肢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Ⅳ级... 患者,男性,14岁,因头痛伴右侧肢体无力20余天就诊,查体:神志清楚,问答切题,言语缓慢,无失语,GCS评分15分,眼睑无下垂,双瞳正圆形等大,光反射灵敏,右侧鼻唇沟浅,口有左偏,伸舌不偏,右上下肢感觉减退,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 生殖细胞肿瘤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粘附分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常 张汝一 +2 位作者 钟渝 龙义国 孟青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98-99,104,共3页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 ,E -CD)和CD44H在大肠慢性炎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研究。结果 :2 0例大肠慢性炎症及 46例大肠癌组织中E -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18/2 ... 目的 :研究上皮钙粘素 (E -cadherin ,E -CD)和CD44H在大肠慢性炎症及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研究。结果 :2 0例大肠慢性炎症及 46例大肠癌组织中E -CD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90 % (18/2 0 )、46 % (2 1/4 6 ) ,良、恶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CD44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 (4/2 0 )、74% (34 /4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同时E -CD及CD44H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 (P <0 0 5 )、浸润深度 (P <0 0 1)、淋巴结转移 (P <0 0 1)有关。结论 :E -CD及CD44H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细胞粘着分子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局限性血管角皮瘤2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彭安厚 陆洪光 +1 位作者 龙义国 余德厚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5-236,共2页
例1女,21岁,右小腿屈侧疣状暗红色斑块约20年;例2女,39岁,左上肢多发性暗红色结节、斑块约39年。2例均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局限性血管角皮瘤,例2伴发海绵状血管瘤。
关键词 局限性血管角皮瘤 海绵状血管瘤
下载PDF
Proteus综合征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波 何勤 +2 位作者 龙义国 李伟泽 温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68-369,共2页
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是一种罕见、散发而复杂的先天性错构瘤类疾病,与基因变异有关,表现为皮肤、骨骼及软组织等多种组织非对称性、不规则的过度生长,脑回状结缔组织痣、表皮痣、血管畸形及脂肪组织异常、外生骨... 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是一种罕见、散发而复杂的先天性错构瘤类疾病,与基因变异有关,表现为皮肤、骨骼及软组织等多种组织非对称性、不规则的过度生长,脑回状结缔组织痣、表皮痣、血管畸形及脂肪组织异常、外生骨疣、脊柱侧凸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US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