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1
作者 邓贤兰 龙婉婉 周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271-274,共4页
课程思政是传统教书育人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和专业思维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 课程思政是传统教书育人理念的拓展与升华,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植物学是生物科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开展该课程的思政教学对于学生思想价值的引领和专业思维的建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植物学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对植物学教学中课程思政进行实践探索,期望能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于植物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效实现,同时为其他专业基础课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较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下载PDF
井冈山山顶矮林维管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研究
2
作者 邓贤兰 郭智慧 +1 位作者 张水荣 龙婉婉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4-61,共8页
山顶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因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岛屿状分布的特殊性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山顶矮林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丰... 山顶矮林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因其生境的独特性和岛屿状分布的特殊性等特点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本文采用样地调查法,对井冈山山顶矮林植物区系特征与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井冈山山顶矮林维管植物物种组成丰富,有维管植物76科124属193种,蔷薇科、杜鹃花科、山茶科、樟科和壳斗科是组成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科,杜鹃属是组成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优势属。井冈山山顶矮林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珍稀濒危植物少,区系成分具有由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性质。井冈山山顶矮林的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较高,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较低,4种多样性指数在不同的样地、层次和群系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且未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这与群落类型、群落所处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的影响和所采用的物种多样性性指数有关。建议加强对井冈山山顶矮林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顶矮林 维管植物 区系特征 物种多样性 井冈山
下载PDF
定南离子型稀土矿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
3
作者 刘仁绿 胡佳露 +4 位作者 陈美丽 周舒月 龙婉婉 贺根和 宋勇生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50-55,共6页
基于生境属性和典型调查法,开展了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分布的特征与下覆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南稀土矿区有苔藓植物9科15属15种。其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境为稀土尾矿堆场区长有五节芒植物群落的地块。苔藓... 基于生境属性和典型调查法,开展了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分布的特征与下覆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定南稀土矿区有苔藓植物9科15属15种。其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生境为稀土尾矿堆场区长有五节芒植物群落的地块。苔藓植物的优势科有4科,为曲尾藓科(Dicranaceae)、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丛藓科(Pottiaceae)、葫芦藓科(Funariaceae),占总科数的40.0%,含有9属10种,占定南稀土矿区苔藓植物总属数的60.0%,占总种数的66.7%。苔藓植物的优势属为拟金发藓属,包含2种,占总种数的百分比为13.3%。相似性指数最大为路边五节芒样地和沟渠石壁样地。对苔藓植物群落盖度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对苔藓植物的分布都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掌握赣南稀土矿区苔藓分布特征、苔藓结皮改良土壤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矿区 苔藓 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龙婉婉 邓贤兰 左传莘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40-1842,共3页
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进行了样地调查和群落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52科82属11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4科74属10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以热带性成分为主,... 对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进行了样地调查和群落区系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52科82属114种,其中蕨类植物6科6属7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44科74属10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组成以热带性成分为主,温带成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区系起源古老,保留有大量第四纪冰前期区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群落 区系分析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一株硫酸铵耐性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特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龙婉婉 王金凤 +1 位作者 廖永辉 贺根和 《井冈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6期33-39,共7页
本研究以赣州稀土矿区尾矿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获得一株硫酸铵耐性菌株。通过16 S rDNA序列测定,鉴定该菌株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命名... 本研究以赣州稀土矿区尾矿土壤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技术,获得一株硫酸铵耐性菌株。通过16 S rDNA序列测定,鉴定该菌株属于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 sp.),命名为Brevundimonas sp.LNa,该菌株对硫酸铵的最高耐受浓度可达0.9 mol/L。进一步研究了环境因素对菌株LNa生长的影响,并表征其生理生化特性。结果表明:菌株LNa对硫酸链霉素不敏感,在低于1 mol/L硫酸铵处理,pH在6-7.5之间,菌株均能正常生长。菌株LNa能不同程度地降低培养基中氨氮和硫酸盐浓度,在0.7 mol/L硫酸铵胁迫下降解效果最好,氨氮浓度能降低约29%,硫酸盐浓度降低约36.7%;随着硫酸铵胁迫浓度的升高,菌株LNa的FDA水解酶(Fluorescein diacetate,FDA)、蛋白酶、脱氢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当浓度上高到0.6 mol/L后,菌株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将不再发生变化。LNa菌株对氨氮和硫酸盐的降解能力,可能与细菌FDA水解酶和蛋白酶活性的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耐性菌 分离鉴定 降解 酶活性
下载PDF
井冈山山顶矮林乔木层优势种的生态位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邓贤兰 曹裕松 +1 位作者 梁琴 龙婉婉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3,共6页
对34个井冈山山顶矮林样地乔木层14个优势种的频度、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Bi)和Morisita生态位重叠指数(Oik)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井冈山山顶矮林乔木层的14个优势种中,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交让木(Daph... 对34个井冈山山顶矮林样地乔木层14个优势种的频度、重要值、Levins生态位宽度(Bi)和Morisita生态位重叠指数(Oik)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井冈山山顶矮林乔木层的14个优势种中,鹿角杜鹃(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交让木(Daphniphyllum macropodum Miq.)、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 Hance)和柃木(Eurya japonica Thunb.)的频度、重要值和Bi值均较高,其频度分别为0.59、0.53、0.38、0.38和0.35,重要值平均值分别为12.46%、24.63%、31.97%、38.03%和11.48%,Bi值分别为1.278、1.190、1.047、1.046和1.046;而甜槠〔Castanopsis eyrei(Champ.ex Benth.)Tutch.〕和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的频度、重要值和Bi值基本上均较低,频度均为0.21,重要值分别为11.02%和5.95%,Bi值分别为0.781和0.654。14个优势种间的生态位重叠程度总体偏低,89.01%种对间的Oik值低于0.4。研究结果显示:井冈山山顶矮林乔木层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其重要值、频度、生物学特性和种间关系有关,且各优势种对共同资源的竞争较弱;总体来看,井冈山山顶矮林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山顶矮林 优势种 频度 重要值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下载PDF
斑叶兰自然种群生物量生殖分配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肖宜安 李晓红 +3 位作者 胡文海 吴杨 龙婉婉 何平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1,共4页
斑叶兰开花前各构件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且在生境间具显著差异。在柳杉林中,茎构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构件的比例;其它生境中正常叶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生境下其它构件的比例。花期,斑叶兰茎和叶构件所占比例... 斑叶兰开花前各构件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比例具有明显差异,且在生境间具显著差异。在柳杉林中,茎构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其它构件的比例;其它生境中正常叶的比例显著高于同生境下其它构件的比例。花期,斑叶兰茎和叶构件所占比例最大,其中仅在灌丛中正常叶构件分配比例略大于其茎构件的,但二者差异不显著;生殖构件中,花瓣所占比例最大;除花托叶(p=0.002)外,其余生殖构件的分配比例在生境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合蕊柱在各群落生境中的分配比例差异极小,几乎是恒定的。斑叶兰的生物量生殖分配表现出随分布群落演替阶段的提高而下降的趋势,即竹林〉人工柳杉林〉灌丛〉混交林;其生殖分配在20.35%~28.90%之间,而以干重计算则为21.09%~31.80%之间,明显高于其它一些多年生植物的(0%~20%),而表现出一年生植物的生殖分配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分配 生物量 构件 演替群落 斑叶兰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福建柏群落的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贤兰 龙婉婉 +2 位作者 许东风 刘玉成 陈东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对井冈山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群落4个样地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32科43属5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5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5科36属51种。区系分析显示该植物区... 对井冈山福建柏(Fokieniahodginsii)群落4个样地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群落有维管植物32科43属59种,其中蕨类植物有4科4属5种,裸子植物3科3属3种,被子植物25科36属51种。区系分析显示该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以温带性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占有较大比例。群落为复层异龄结构,类型有福建柏+甜槠(Castanopsiseyrei)群落、福建柏+猴头杜鹃(Rhododendronsimiarum)+甜槠群落。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变幅不大;福建柏群落的4种多样性指数基本表现出相同的趋势,福建柏群落物种多样性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系分析 福建柏群落 物种多样性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草甘膦胁迫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肖永红 龙婉婉 +2 位作者 罗斯成 尹彩萍 龙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77-1184,共8页
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坐骨神经干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进行胁迫处理,草甘膦有效成分经由皮肤进入蟾蜍体内而作用于神经系统,利用生物信号采... 应用电生理方法研究了除草剂草甘膦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坐骨神经干冲动产生和传导的影响。用不同浓度的草甘膦溶液对中华大蟾蜍进行胁迫处理,草甘膦有效成分经由皮肤进入蟾蜍体内而作用于神经系统,利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定草甘膦胁迫下中华大蟾蜍离体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结果表明:随着草甘膦溶液浓度的升高,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接受刺激后产生冲动所需的时间逐渐延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神经冲动传导速度亦逐渐减慢。草甘膦施用后,中华大蟾蜍7d内的平均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浓度呈正相关,而动作电位幅度及传导速度均与草甘膦浓度呈负相关。草甘膦溶液浓度达到推荐农田使用浓度1.64~2.87ml/L时,各处理组蟾蜍的应激反应时间、动作电位幅度和冲动传导速度均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同时,随着试验处理时间的延长,中华大蟾蜍神经干对刺激的反应变得更为迟钝,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也进一步减慢。回归分析可知,中华大蟾蜍坐骨神经干的应激反应时间与草甘膦施用后天数呈正相关,而神经传导速度与药后天数呈负相关。由此可以说明,草甘膦胁迫条件下,中华大蟾蜍神经细胞对刺激反应的灵敏性降低,动作电位的产生及传导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和阻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坐骨神经 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 中华大蟾蜍
下载PDF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晓红 肖宜安 +2 位作者 龙婉婉 胡文海 吴杨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共4页
分别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性指数(Pieou指数、Hill指数)探讨了井冈山云锦杜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海拔高度下降而呈上升趋势。木本层物种多样性决定群落总体物... 分别运用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均匀性指数(Pieou指数、Hill指数)探讨了井冈山云锦杜鹃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云锦杜鹃群落物种多样性水平随海拔高度下降而呈上升趋势。木本层物种多样性决定群落总体物种多样性水平;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主要受生境条件影响,林隙使群落草本层均匀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群落 草本层 物种多样性 林隙 Simpson指数 海拔高度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 性特征 生境条件
下载PDF
3种野生蓼科植物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强 贺根和 +1 位作者 龙婉婉 柳正葳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用水培法,设置0、25、50、100、400μmol/L5种AlCl3浓度处理,研究了3种野生蓼科植物酸模叶蓼、杠板归和辣蓼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3种蓼科植物相对根系伸长率都随A1Cl3浓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但A1Cl3对杠板归根伸长的抑... 用水培法,设置0、25、50、100、400μmol/L5种AlCl3浓度处理,研究了3种野生蓼科植物酸模叶蓼、杠板归和辣蓼对铝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3种蓼科植物相对根系伸长率都随A1Cl3浓度的增加呈递减的趋势,但A1Cl3对杠板归根伸长的抑制程度要明显高于酸模叶蓼和辣蓼,表明酸模叶蓼和辣蓼的耐铝性显著高于杠板归;3种蓼科植物根系铝含量和草酸分泌量均随AICl3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其中杠板归和辣蓼根系草酸分泌量在AICl3为50μmol/L时达到饱和),但酸模叶蓼和辣蓼根系铝含量显著低于杠板归,而根系草酸分泌量显著高于杠板归;高浓度(400μmol/L)处理使3种蓼科植物根系活力、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下降,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升高,尤以杠板归变化最为明显。而低浓度(25-50μmol/L)处理时,酸模叶蓼和辣蓼根系活力表现出递增的趋势,叶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较对照显著升高,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由此说明,酸模叶蓼和辣蓼在低浓度AlCl3胁迫下可通过外部排斥(铝诱导的根系草酸分泌)和内部解铝毒(提高根系活力、叶片POD和CAT活性、脯氨酸含量及降低MDA含量)2种途径来增强其对铝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蓼科植物 草酸分泌 生理响应 耐性
下载PDF
铝胁迫对蓼科植物生长和光合、蒸腾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刘强 尹丽 +1 位作者 龙婉婉 肖宜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7-232,284,共7页
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种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3种蓼科植物酸模叶蓼、杠板归和辣蓼叶片光合、蒸腾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处理(400μmol.L-1)显著抑制3种蓼科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并且导致3种蓼科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C... 采用水培试验,设置5种铝处理浓度,研究了铝对3种蓼科植物酸模叶蓼、杠板归和辣蓼叶片光合、蒸腾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铝处理(400μmol.L-1)显著抑制3种蓼科植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并且导致3种蓼科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Chla/Chlb、净光合速率(Pn)、水分利用效率(WUE)、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显著下降。中低铝处理(25~100μmol.L-1)时,与对照相比,酸模叶蓼生物量显著增加,杠板归显著减少,辣蓼先增加后减少。其中,酸模叶蓼和辣蓼叶绿素含量、Chla/Chlb、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qP均未发生显著变化,但辣蓼WUE、φPSII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下降,酸模叶蓼无显著变化;而杠板归除Ci、Fv/Fm外,其余叶片光合、蒸腾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均出现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酸模叶蓼在中低铝处理条件下可通过保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Chla/Chlb、WUE、Pn、PSII反应中心光化学反应效率以及提高非辐射能量耗散来增强其对铝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胁迫 蓼科植物 光合 蒸腾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净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胡萃 刘强 +3 位作者 龙婉婉 郭琳 廖国平 周松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9,共4页
为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筛选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文章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人工配制污水的方法,以7 d为一个采样周期,比较了5种植物(满江红、槐叶萍、四叶萍、黑藻和慈姑)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富营养水体中TN、TP、NH4+-N去除能... 为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筛选出净化能力强的植物种类,文章采用模拟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人工配制污水的方法,以7 d为一个采样周期,比较了5种植物(满江红、槐叶萍、四叶萍、黑藻和慈姑)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富营养水体中TN、TP、NH4+-N去除能力。实验结果表明:5种植物处理能力随着富营养程度提高而增大。在重度富营养条件下,处理能力满江红>黑藻>四叶萍>槐叶萍>慈姑。在重度条件下,满江红对TN、TP、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51%、77.41%和74.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水体 脱氮除磷 植物筛选
原文传递
东京野茉莉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文杰 司志国 +2 位作者 曹裕松 廖信军 龙婉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80-382,共3页
研究了以东京野茉莉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东京野茉莉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1.0%(质量分数),醇油量的比8∶1,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率700 r/min。在此条件下的生... 研究了以东京野茉莉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L16(45)正交试验确定东京野茉莉油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催化剂用量1.0%(质量分数),醇油量的比8∶1,反应时间60 min,搅拌速率700 r/min。在此条件下的生物柴油转化率为97.94%。对制备的生物柴油性能进行了检测,与我国0#柴油性能接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0号柴油的替代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京野茉莉 生物柴油 酯交换反应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江西中南部观光木种群及所在群落特征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邓贤兰 吴杨 +2 位作者 赖弥源 许斌 龙婉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4,260,共7页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赣中南观光木种群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径级结构为衰退型。观光木所在群落有维管植物60科94属112种,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9.64%。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 采用样地调查法,对赣中南观光木种群及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观光木种群分布格局呈集群分布,径级结构为衰退型。观光木所在群落有维管植物60科94属112种,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总种数的69.64%。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群落除Pielou指数较高外,其它各种多样性指数偏低,各样地间多样性指数有一定的差异;测度观光木所在群落物种多样性时,4种多样性指数未表现出相同的趋势,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在群落不同层次的变化规律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观光木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和人类掠夺式的破坏是导致观光木种群濒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光木 种群特征 群落特征 江西中南部
下载PDF
铝胁迫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6
作者 刘强 龙婉婉 +1 位作者 胡萃 方玉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10,共3页
以赣油杂1号和赣油杂2号油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浸种降低了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植株鲜重。从铝处理抑制2个油菜根的伸长生长来看,赣油杂1号的耐铝... 以赣油杂1号和赣油杂2号油菜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铝处理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浸种降低了油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植株鲜重。从铝处理抑制2个油菜根的伸长生长来看,赣油杂1号的耐铝性强于赣油杂2号且侧根较主根对铝处理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水生动植物联合作用净化不同富营养化景观水体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肖小雨 尹丽 +1 位作者 龙婉婉 贺根和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14年第6期18-23,共6页
选择睡莲(Nymphaeatetragona)、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鲢鱼(Aristichthysnobilis)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ludinachinensis)为实验对象,设置富营养和极富营养两种浓度梯度,通过室外试验探讨不同动植物及其组合对两种浓度水平... 选择睡莲(Nymphaeatetragona)、轮叶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鲢鱼(Aristichthysnobilis)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ludinachinensis)为实验对象,设置富营养和极富营养两种浓度梯度,通过室外试验探讨不同动植物及其组合对两种浓度水平中总氮(TN)、总磷(TP)及叶绿素a(Chl-a)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富营养和极富营养水平中,均以睡莲和黑藻组合对TN和TP的去除效果最好,TN去除率分别为66.4%和42.3%,TP去除率分别为97.1%和89.6%,TP去除率分别高出相应对照组53.2和35.3个百分点;鲢鱼和中华圆田螺的加入会引起TN和TP的升高,但是由鲢鱼、中华圆田螺、睡莲和黑藻组成的组合对藻类的抑制效果最好,其Chl-a含量始终保持最低含量,日均值不超过1.16 mg/m3。因此,鲢鱼、中华圆田螺、睡莲和黑藻联合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具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其协同作用可为景观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 鲢鱼 总磷 叶绿素A 去除效率
下载PDF
铝胁迫对芝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胡萃 刘强 +2 位作者 龙婉婉 李芙蓉 李荣刚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0-62,共3页
以优选黑芝麻、豫芝8号和韩国巨芝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对芝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种子萌发均对铝胁迫不敏感,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μmol/L)时,会对2个白芝麻品种的前期萌发产生一定抑制作用;铝浓度达50... 以优选黑芝麻、豫芝8号和韩国巨芝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铝处理对芝麻种子萌发和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种子萌发均对铝胁迫不敏感,高浓度铝处理(1000、5000μmol/L)时,会对2个白芝麻品种的前期萌发产生一定抑制作用;铝浓度达50μmol/L以上即对黑芝麻和韩国巨芝的种子活力产生极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低浓度铝(50、100μmol/L)处理提高了豫芝8号种子的幼苗鲜重和活力指数,高浓度的铝(1000、5000μmol/L)处理的效果相反;铝浓度达50μmol/L时,对3个品种的主根伸长产生显著抑制,铝浓度达10μmol/L时,3个品种侧根伸长即显著受到抑制但对侧根数目的影响较小。从铝对3个芝麻品种种子活力指数影响来看,豫芝8号的耐铝性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芝麻 铝胁迫 种子萌发 根系生长
下载PDF
芒萁、玉米对酸铝胁迫生理响应的比较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强 柳正葳 +1 位作者 龙婉婉 胡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69,共5页
采用水培法研究低pH值(3.5、4.5、5.5)、铝胁迫(0、50、100、400μmol/L)及其交互作用对芒萁和玉米幼苗生长、叶片抗逆生理、根系果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由5.5下降到3.5时,芒萁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玉米则表现为... 采用水培法研究低pH值(3.5、4.5、5.5)、铝胁迫(0、50、100、400μmol/L)及其交互作用对芒萁和玉米幼苗生长、叶片抗逆生理、根系果胶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值由5.5下降到3.5时,芒萁各项生长、生理指标均无明显变化,而玉米则表现为生物量明显,部分达到显著水平,叶片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Pro)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显著升高。随着铝浓度由0升高到400μmol/L,芒萁、玉米生物量逐渐下降,而叶片MDA含量逐渐升高,但在幅度上芒萁明显小于玉米,且pH值5.5的小于pH值3.5的;芒萁、玉米叶片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ro、可溶性糖(SS)含量随铝处理浓度的升高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在最大升高幅度方面,芒萁明显大于玉米。在无铝条件下,芒萁根系平均果胶含量比玉米低20.5%,且铝胁迫提高芒萁根系果胶含量明显小于玉米。综上所述,芒萁耐酸和耐铝性强于玉米,铝对植物的毒害大于pH值,但是低pH值会加剧铝毒害效应。芒萁可通过内部解铝毒(提高叶片POD、CAT活性,Pro、SS含量)和外部排斥(根系细胞壁果胶含量低且铝胁迫下提高幅度小)等多种途径来增强其对酸铝胁迫的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PH值 铝胁迫 芒萁 玉米 抗逆生理 果胶
下载PDF
夜间低温后日间光照对海桐和榕树叶片的光抑制以及光系统II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胡文海 肖宜安 龙婉婉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7-470,共4页
夜间低温导致海桐和榕树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其后日间光照先引起海桐叶片Fv/Fm、ΦPSII、Fv'/Fm'稍微降... 夜间低温导致海桐和榕树叶片光系统II(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光合电子传递量子效率(ΦPSII)、天线转化效率(Fv'/Fm')、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降低,其后日间光照先引起海桐叶片Fv/Fm、ΦPSII、Fv'/Fm'稍微降低,其后又逐渐得到恢复,但NPQ却表现出相反趋势;夜间低温及随后的日间光照并未对海桐叶片光化学猝灭系数(qP)和初始荧光强度(Fo)产生影响。夜间低温后日间光照进一步引起榕树叶片Fv/Fm、ΦPSII、Fv'/Fm'、qP、NPQ下降,在午后光照减弱后仍不能得到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桐 榕树 夜间低温后日间光照 光抑制 光系统Ⅱ功能 夜间低温 光系统Ⅱ 叶片 光照 非光化学猝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