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的现状与展望
1
作者 龙恭伟 王东文 叶章群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3期129-132,共4页
膀胱癌是泌尿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对于MIBC,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 膀胱癌是泌尿系肿瘤中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on-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 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对于MIBC,新辅助化疗联合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标准的治疗方案。但RC存在较高风险,有1%~4%的患者会在围手术期死亡[1-2]。此外,RC及尿流改道也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较高的手术风险及生活质量的降低使部分患者不适于或拒绝行R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 泌尿系肿瘤 新辅助化疗 手术风险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卡介苗治疗复发后增加膀胱内血卟啉灌注光动力治疗预防复发的初步研究结果
2
作者 胡林军 白红松 +11 位作者 陈永海 谢成明 单兴利 倪冬林 李长岭 李海涛 龙恭伟 刘毅 马金亮 姜焕荣 田军 王东文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3年第6期325-329,共5页
目的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复发后增加血卟啉膀胱内灌注光动力治疗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院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共19例NMIBC行... 目的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卡介苗(BCG)灌注治疗复发后增加血卟啉膀胱内灌注光动力治疗预防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9月北京市朝阳区桓兴肿瘤医院和中国医院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共19例NMIBC行BCG灌注治疗复发且拒绝膀胱全切的患者,其中T1N0M010例,TaN0M08例,T1N0M0/Tis 1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13例,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合并原位癌1例,低级别尿路上皮癌5例。所有患者先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URBT),术后即刻或4周后予以光敏剂血卟啉50 mg+30 ml生理盐水膀胱内灌注并保留60~120 min,再行膀胱内光动力治疗,光照剂量为20 J/cm^(2);TURBT术后2~4周恢复BCG灌注治疗,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CT/MRI和尿细胞学,主要观察指标为1年无复发生存率、1年膀胱保留率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结果13例患者无复发状态接受1次光动力治疗,6例无复发状态接受2次治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6.0个月(14.3~77.6个月),共出现5例复发,其中2例患者出现膀胱癌进展转移,1例膀胱癌特异性死亡;1年内无复发生存率为78.9%。1年内膀胱保留率94.7%;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17个月。在无复发状态连续光动力治疗2次组6个月和12个月无复发生存率均为100%,高于无复发状态单次光动力治疗组6个月(76.9%)和12个月(61.5%)无复发生存率(均P<0.03)。光动力治疗后5例患者出现尿路不适症状(26.3%),主要表现为尿痛、尿频,对症治疗后均缓解,无严重膀胱痉挛及全身光过敏反应发生。结论对BCG灌注治疗失败的NMIBC患者,采用膀胱内灌注血卟啉灌注光动力疗法联合BCG灌注治疗初步显示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卡介苗治疗治疗复发 膀胱内灌注血卟啉光动力治疗
下载PDF
黄芩抗前列腺癌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3
作者 龙恭伟 叶天润 +1 位作者 张宇聪 李恒 《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 2021年第5期284-290,297,共8页
目的黄芩对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效应,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来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检索黄芩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前列腺癌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将黄芩和前列腺癌的共同靶... 目的黄芩对包括前列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抗肿瘤效应,本研究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来分析其潜在的机制。方法从公共数据库中检索黄芩的潜在活性成分和前列腺癌的靶点。使用Cytoscape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将黄芩和前列腺癌的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并进行了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结果最终获得了黄芩33种活性成分的210个潜在靶点和597个与前列腺癌相关的靶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表明,AKT1、AR、SRC、EGFR可能是重要的治疗靶点,黄芩素、表小檗碱、木蝴蝶素A和汉黄芩素可能是黄芩抑制前列腺癌的主要活性成分。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细胞代谢过程、细胞死亡、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与黄芩的抗肿瘤作用密切相关,黄芩可能通过调节包括PI3K-AKT、Rap1和VEGF在内的多个通路来抑制前列腺癌的发展。结论本研究揭示了黄芩多靶点、多成分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黄芩 中药 网络药理学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卡介苗灌注后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柯春锦 龙恭伟 +7 位作者 刘正浩 阮伟强 李乐 田继华 甘家骅 曾星 胡志全 杨春光 《微创泌尿外科杂志》 2022年第4期252-257,共6页
目的: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卡介苗(BCG)灌注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行膀胱内BCG灌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组织分级、TNM分期、肿瘤是否多发、是否有膀胱癌... 目的:探索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联合卡介苗(BCG)灌注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近5年行膀胱内BCG灌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组织分级、TNM分期、肿瘤是否多发、是否有膀胱癌病史、BCG灌注后尿FISH结果、BCG灌注后复发和进展等临床资料。归纳和总结队列资料特征,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识别复发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69例患者,男性58(84.06%)例,女性11(15.94%)例,中位年龄64(55.25~70.00)岁。根据BCG灌注后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例和非复发组59例。BCG灌注后FISH阳性患者均复发,阴性患者均未复发。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在性别、年龄、膀胱内非BCG灌注史、BCG灌注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但TNM分期晚、组织分化差、有膀胱癌病史、肿瘤多发、BCG灌注后FISH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复发(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FISH阳性、TNM分期、肿瘤多发与肿瘤复发及进展密切相关(P<0.05),但组织学分级与疾病的进展未见相关性(P=0.064),而与复发具有相关性(P=0.03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FISH阳性[HR=12.746,95%CI:3.828-79.541,P=0.002]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ISH阳性、TNM分期、肿瘤多发是膀胱癌复发及进展的危险因素。电切术后行BCG灌注且FISH阴性患者的随访间隔可以适当延长,阳性患者推荐增加镜检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TURBT BCG灌注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肾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UBo-HPN)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5
作者 叶天润 施旭 +10 位作者 余杨 张宇聪 龙恭伟 徐彬 杨俊 刘征 王志华 管维 胡志全 王少刚 李恒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7-139,共3页
2022年2-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肾肿瘤患者3例, 均行超声引导肾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UBo-HPN), 其中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在腹腔镜超声(LUS)引导下置入球囊... 2022年2-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肾肿瘤患者3例, 均行超声引导肾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UBo-HPN), 其中2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1例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术中在腹腔镜超声(LUS)引导下置入球囊导管封堵肾动脉。术中观察到肾动脉阻断效果良好, 肿瘤切除过程中视野清晰, 术中和术后无并发症。腹腔镜UBo-HPN可行、安全, 手术创伤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超声介入技术 球囊阻断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一站式”杂交手术在肾肿瘤中初步应用:DSA引导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杂交肾部分切除术
6
作者 李恒 叶天润 +8 位作者 龙恭伟 张宇聪 徐彬 刘征 王志华 管维 严江涛 苗琨 王少刚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755-758,765,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辅助肾部分切除的“一站式”杂交肾部分切除术(hybrid partial nephrectomy,H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 目的:初步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引导下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辅助肾部分切除的“一站式”杂交肾部分切除术(hybrid partial nephrectomy,HPN)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总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21年8月—2021年10月采用DSA引导下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辅助肾部分切除的“一站式”杂交HPN治疗的3例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影像学检查均示T1a期肾占位性病变,R.E.N.A.L.评分分别为4、6、9分。手术过程如下:麻醉后行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置入血管鞘备用,腹腔镜下直接打开肾周脂肪,充分显露肿瘤。随后在DSA引导下经动脉血管鞘置入导丝进入目标分支动脉,沿导丝置入球囊至目标肾分支动脉,在DSA监测下充起球囊并造影证实已阻断远端动脉血流。然后腹腔镜下切除肾肿瘤,常规缝合肾脏创面。DSA监测下收起球囊,再次造影证实分支动脉远端恢复血流且无造影剂溢出,直视下检查肾脏创面无渗血。结果:3例手术时长分别为95、118、127 min,其中热缺血时间(WIT)分别为18、17、23 min,术后标本可见肿瘤最大直径分别为1.5、2.4、3.8 cm,术后病理诊断分别为透明细胞癌(WHO/ISUP分级2级)、嫌色细胞性肾细胞癌、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患者术前与术后48 h血肌酐差值(δScr)分别为9、4、-2μmol/L,术前与术后48 h估计肾小球滤过率差值(δeGFR)分别为10.9、3.3、-3.1 mL/min/1.73 m^(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4、5、4 d。结论:DSA引导下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辅助肾部分切除的“一站式”杂交手术是治疗局限性肾肿瘤安全可行的方法,其优点在于无须解剖肾门,精准地阻断肿瘤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手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肾分支动脉球囊阻断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