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笼负载镍基磁性催化剂Ni@Cage-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
作者 廖立 宋谦 +2 位作者 龙沁 赖雪飞 邓怡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以自然结晶法制备的ZIF-67为前驱体,采用包裹-刻蚀-碳化策略,得到大小均匀的纳米碳笼(Cage-C),再于液相条件下以碳笼为载体负载上活性金属镍(Ni),成功制备了非贵金属磁性催化剂Ni@Cage-C,并应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以考察其多相催... 以自然结晶法制备的ZIF-67为前驱体,采用包裹-刻蚀-碳化策略,得到大小均匀的纳米碳笼(Cage-C),再于液相条件下以碳笼为载体负载上活性金属镍(Ni),成功制备了非贵金属磁性催化剂Ni@Cage-C,并应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以考察其多相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Ni@Cage-C催化剂为碳笼包裹单质镍结构,其平均颗粒大小为550 nm;将Ni@Cage-C用于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反应时,催化性能明显优于参照催化剂雷尼镍(Raney-Ni)。质量反应速率常数kM为6.11 mg^(-1)·min^(-1),催化效率达到98.87%,循环反应十圈后活性仍高于初始活性的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笼 磁性催化剂 Ni@Cage-C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POA视阈下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究--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2
作者 龙沁 张雨葳 《海外英语》 2024年第3期132-134,143,共4页
POA教学理念以外语产出为导向,在培养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语言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谋而合。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及中国文化失语的窘境,广东海洋大学以POA为理论指导,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 POA教学理念以外语产出为导向,在培养学生语言实用能力的同时强调语言教学的育人功能,与大学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谋而合。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生态失衡及中国文化失语的窘境,广东海洋大学以POA为理论指导,以“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为驱动,探究将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A 中国文化 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广东海洋大学
下载PDF
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构建多相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王薇菁 廖立 +2 位作者 赖雪飞 龙沁 谢克难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5-161,共7页
利用多相催化剂高效催化化学反应在能源化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的大比表面积、分散的活性中心和极高的孔隙率且孔结构可调等独特的结构特点,MOFs及... 利用多相催化剂高效催化化学反应在能源化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金属有机框架复合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的大比表面积、分散的活性中心和极高的孔隙率且孔结构可调等独特的结构特点,MOFs及其衍生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相催化领域。按照MOFs催化剂活性位点的来源不同,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MOFs在多相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MOFs本身无催化作用,仅仅作为催化剂载体起到携带催化剂和阻止催化剂团聚的作用;在MOFs上修饰官能团后,得到的衍生材料具有催化作用;MOFs自身具有不饱和的活性金属节点,促进反应进行。最后,展望了MOFs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希望本篇综述能够帮助研究者更进一步了解MOFs及其衍生材料在构建多相催化剂方面的研究进展,为推动MOFs材料在多相催化方面的应用提供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多相催化 修饰 衍生材料
下载PDF
基于MIL-101制备“四角星形”零价铁@碳及其性能研究
4
作者 宋谦 廖立 +4 位作者 何汶轩 王薇菁 赖雪飞 龙沁 邓怡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053-3056,共4页
以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Fe)作为前驱体,采用“刻蚀-碳化-还原”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角星形”零价铁@碳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S-nZVI@C),并选择水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作为降解对象,研究其降解有机物的性能。结... 以铁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IL-101(Fe)作为前驱体,采用“刻蚀-碳化-还原”策略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角星形”零价铁@碳磁性纳米复合材料(FS-nZVI@C),并选择水体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机污染物亚甲基蓝作为降解对象,研究其降解有机物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FS-nZVI@C具有“四角星”形貌,平均粒径约为500 nm,内核为nZVI,核外包覆的碳既可以改善材料的分散性,又可以有效抑制nZVI被氧化。对亚甲基蓝(10 mg/L)的降解率达到近100%只需5 min(用量1 g/L),在室温下空气环境中,放置8 d后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仍可保持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101(Fe) 零价铁@碳 四角星形 有机污染物降解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制备及对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6
5
作者 龙沁 周大利 +3 位作者 张翔 卫冬娟 柳淑婧 陈冬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48-952,共5页
采用谷氨酸与硅烷偶联剂(KH-792)缩合反应,制备出一种含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利用其与材料之间的化学结合,将谷氨酸共价固定至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表面,实现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共培... 采用谷氨酸与硅烷偶联剂(KH-792)缩合反应,制备出一种含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利用其与材料之间的化学结合,将谷氨酸共价固定至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表面,实现表面改性。将改性后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与人骨肉瘤细胞MG63共培养,评价其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应用FTIR、SEM、XPS等测试技术分别对合成的偶联剂、改性后的陶瓷材料进行结构、表面形貌及细胞生长情况的表征,结果表明:谷氨酸与KH-792的反应产物有酰胺基生成;含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能对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表面进行有效改性;共培养3 d后细胞在材料材料表面大量贴附,MTT实验也证明增殖良好,即含酰胺基的硅烷偶联剂能改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的体外细胞生物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谷氨酸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 表面改性
下载PDF
汽车底漆自动沉积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龙沁 谢克难 +1 位作者 廖立 康明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52-53,共2页
自动沉积涂料中的活性物质是影响漆液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加入量对溶液的稳定性和漆膜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自行研制的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碳黑浆及活性剂配制成稳定的自泳漆浴液,研究了氢氟酸等物质对浴液活性的影响,找到了一... 自动沉积涂料中的活性物质是影响漆液活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其加入量对溶液的稳定性和漆膜具有很大的影响。采用自行研制的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碳黑浆及活性剂配制成稳定的自泳漆浴液,研究了氢氟酸等物质对浴液活性的影响,找到了一种简便的涂料稳定性的判断方法,为实际应用中确保涂料涂装质量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沉积涂料 汽车底漆 活性
下载PDF
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钴粉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龙沁 谢克难 +1 位作者 游贤贵 康明 《四川有色金属》 2004年第2期34-36,共3页
首次实现了液相中还原制备超细钴粉 ,其粒径为 0 .2~ 0 .3μm。探讨并优化实验条件 ,获得最佳的反应条件 :反应温度为 85℃ ,联氨浓度为氯化钴浓度的 2 .5倍 ,并加入一定量的添加剂。
关键词 液相还原法 制备 超细钴粉 化学还原 硬质合金
下载PDF
液液两相法制备纳米钴颗粒的研究
8
作者 龙沁 吕柏廷 肖欢欢 《四川化工》 CAS 2018年第2期1-5,共5页
采用液液两相法制备了纳米钴颗粒,探讨了反应温度,钴液初始浓度,微乳液用量,还原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颗粒形貌及粒径的影响,并对产品晶体、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两相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15nm的Co纳米颗粒,其优... 采用液液两相法制备了纳米钴颗粒,探讨了反应温度,钴液初始浓度,微乳液用量,还原剂用量等工艺条件对纳米颗粒形貌及粒径的影响,并对产品晶体、磁学性质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采用两相法,成功地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15nm的Co纳米颗粒,其优化条件:温度为55℃,钴液初始浓度为0.12mol/L,微乳液用量为10mL,还原剂用量为1.6 mL。其晶体结构为密排六方结构,饱和磁化强度为89.8emu/g,矫顽力为256.7O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法 液相还原 纳米钴颗粒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表面接枝多肽改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翔 周大利 +3 位作者 龙沁 周加贝 谭言飞 柳淑婧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37-1142,共6页
为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atite-Wollastonite Bioactive Glass-Ceramic,AW)表面引入能够促进细胞粘附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低温等离子法在材料的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基团,并通过浸渍法使... 为在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Apatite-Wollastonite Bioactive Glass-Ceramic,AW)表面引入能够促进细胞粘附的RGD(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以提高其生物活性,采用低温等离子法在材料的表面引入活性氨基基团,并通过浸渍法使氨基基团与多肽发生反应。采用XRD、XPS、ATR-FTIR对AW的相组成及表面改性特性进行表征,确认通过低温等离子法在AW表面接上氨基,RGD多肽分子与氨基反应以化学键合的形式接枝到材料表面(RGD-AW),实现了在AW表面接枝生物大分子的改性。将改性前后的材料分别与类成骨细胞(MG63细胞)混合培养并使用荧光显微镜、SEM及MTT等测试方法对材料的细胞生物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细胞实验结果表明:接枝RGD多肽分子的材料在细胞培养的早期阶段比AW更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及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氨基 表面改性 等离子接枝 RGD固定 细胞粘附
下载PDF
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的化学课程评价探索 被引量:17
10
作者 赖雪飞 谢川 +4 位作者 龙沁 廖立 周加贝 何菁萍 鲁厚芳 《大学化学》 CAS 2016年第6期16-20,共5页
针对近代化学基础(无机化学部分)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的考核方式并实践,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5项微考核:课后作业(10%)、微面试(10%)、微论文(10%)、随堂微练习(10%)、微演... 针对近代化学基础(无机化学部分)课程传统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建立"形成性评价(50%)+终结性评价(50%)"的考核方式并实践,其中形成性评价包括5项微考核:课后作业(10%)、微面试(10%)、微论文(10%)、随堂微练习(10%)、微演说(10%)。实践证明,形成性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课程考核体系促进了学生、教师与化学课程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微考核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一种快干型水性复膜胶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裕 谢克难 +3 位作者 兰玲燕 龙沁 黄品光 解然 《中国胶粘剂》 CAS 2008年第1期31-34,43,共5页
复膜胶是将聚丙烯或聚酯膜与纸制品复合在一起的胶粘剂。目前国内市场的复膜胶多为含有易燃、易爆、有毒和污染环境的有机溶剂型复膜胶,水性复膜胶主要存在干燥时间长、冬天不能干透和长时间达不到应有挺度等缺陷。通过种子半连续聚合法... 复膜胶是将聚丙烯或聚酯膜与纸制品复合在一起的胶粘剂。目前国内市场的复膜胶多为含有易燃、易爆、有毒和污染环境的有机溶剂型复膜胶,水性复膜胶主要存在干燥时间长、冬天不能干透和长时间达不到应有挺度等缺陷。通过种子半连续聚合法,优化制备乳液的单体配比,引入特种交联剂A-12(自制)和用部分乙醇替代溶剂水,在乳液的种子聚合阶段加入松香打底,制备出一种快干型水性复膜胶。讨论了软、硬单体配比、乳化剂和交联剂用量、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反应温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该复膜胶固含量为(45±1)%,粘度为150~300 mPa.s,pH值为6~7,可密闭存放6~12个月,剥离强度为0.51kN/m,干燥时间为5~10 min(春夏季节)和10~20 min(秋冬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膜胶 水性 快干 制备
原文传递
不含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新型丙烯酸自沉积防腐涂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永阳 谢克难 +2 位作者 龙沁 廖立 袁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丙烯酸自沉积防腐涂料,利用自行研制的、适合自沉积涂料的一种乳化剂,制备出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炭黑浆及不含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活性剂复配成稳定的活性浴液后,进行钢板的自泳涂装,得到效果良好的丙烯酸防腐涂层。并... 研究制备了一种新型丙烯酸自沉积防腐涂料,利用自行研制的、适合自沉积涂料的一种乳化剂,制备出丙烯酸乳胶。将乳胶、炭黑浆及不含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活性剂复配成稳定的活性浴液后,进行钢板的自泳涂装,得到效果良好的丙烯酸防腐涂层。并研究了新的酸性介质、氧化剂、温度对防腐涂层的影响,优化了涂料复配的配方,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自沉积 涂料 活性剂 漆膜 防腐
下载PDF
聚乙烯醇/壳聚糖多孔水凝胶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柳淑婧 周大利 +3 位作者 刘丹平 张翔 龙沁 陈冬林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71-74,I0007,I0008,共6页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软骨修复的水凝胶材料。方法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以及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原料,通过乳化发泡-冷冻冰晶相分离-去除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PVA/CS多孔水凝胶,并采用IR、SEM、DSC、与MG63复合培养法及MTT法... 目的制备一种可用于软骨修复的水凝胶材料。方法 以聚乙烯醇(PVA)、壳聚糖(CS)以及聚山梨酯-80(Tween-80)为原料,通过乳化发泡-冷冻冰晶相分离-去除表面活性剂法制备了PVA/CS多孔水凝胶,并采用IR、SEM、DSC、与MG63复合培养法及MTT法检测材料性能和细胞相容性。结果 CS分子与PVA分子有很强的氢键作用,对CS的分子C-O键伸缩振动和-OH弯曲振动产生影响,使其特征峰向高波数移动;与未加入乳化剂的材料相比,加入乳化剂处理的凝胶表面和内部存在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孔洞和索状结构,并在大孔周围分布有微孔,且孔与孔之间贯通性好,为水凝胶提供了良好的可渗透性。当PVA与CS共混后,熔融峰归结于PVA的结晶熔融峰。与MG63复合培养结果显示PVA/CS多孔水凝胶具有较低的毒性,较好的细胞生长及增殖行为。结论 PVA/CS多孔水凝胶具有较好的材料学及生物学性能,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医学材料 聚乙烯醇 壳聚糖 软骨缺损修复 水凝胶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丹歌 周大利 +3 位作者 龙沁 曹滨 张翔 杨为中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253-2256,共4页
背景: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优良骨修复支架材料,可为种子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细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行... 背景:磷灰石-硅灰石生物玻璃陶瓷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优良骨修复支架材料,可为种子细胞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但是细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及变化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的:考察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行为,探讨温度、溶液pH值、质量浓度对谷氨酸吸附量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实验,于2008-03/09在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材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方法:将片状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浸泡于谷氨酸溶液中,改变谷氨酸溶液质量浓度、pH值、温度等吸附条件。主要观察指标: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谷氨酸吸附量。结果:①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初次对谷氨酸吸附时,属于Freundlich型吸附,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②谷氨酸较适宜的吸附条件为pH3.4或者8,温度为37℃左右。结论:磷灰石-硅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陶瓷对谷氨酸的吸附受溶液pH值、温度、谷氨酸质量浓度等因素的影响,且存在一定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磷灰石硅灰石 谷氨酸 吸附
下载PDF
开展课堂讨论 提升学生能力——大一工科基础化学课堂讨论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5
15
作者 赖雪飞 龙沁 +2 位作者 何菁萍 鲁厚芳 李峻峰 《化工高等教育》 2013年第4期75-78,共4页
本文从"组织讨论课"和"确定讨论主题"两方面,阐述了在大学一年级基础化学课堂上让学生站上讲台进行讨论式教学的方法,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在提升学生能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学习能动性 讲台 讨论
下载PDF
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自动沉积涂料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星和 谢克难 +3 位作者 廖立 龙沁 汪玉洁 王茵 《四川化工》 CAS 2009年第6期8-11,共4页
以改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分子量调节剂等单体为主要原料,聚合生成了环氧-丙烯酸酯乳液。将所得的乳液与炭浆、氢氟酸和抗氧化剂等以一定的比例配成稳定的且具有反应活性的汽车底漆,并对钢板进行了涂装,得到附着力达1级,铅... 以改性环氧树脂、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分子量调节剂等单体为主要原料,聚合生成了环氧-丙烯酸酯乳液。将所得的乳液与炭浆、氢氟酸和抗氧化剂等以一定的比例配成稳定的且具有反应活性的汽车底漆,并对钢板进行了涂装,得到附着力达1级,铅笔硬度为3H,抗苯乙烯时间达24h以上甚至108h,耐盐雾时间达350h的漆膜,并就环氧树脂含量对新型乳液综合性能、新底漆漆膜的厚度、抗有机溶剂时间和耐盐雾时间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树脂 自动沉积 防腐 汽车涂装
下载PDF
盐酸法处理硬质合金粉双回收Co和WC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黄炳光 谢克难 +3 位作者 解然 廖立 龙沁 赖雪飞 《四川有色金属》 2009年第2期24-27,共4页
设计了用盐酸法处理废旧硬质合金粉,双回收高纯度金属钴和碳化钨的工艺,并采用液相还原法一步制备金属钴,是一种工艺简单、能耗少、成本低、污染小的新工艺。研究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钴浸出量的影响,并对回收的金属钴和碳... 设计了用盐酸法处理废旧硬质合金粉,双回收高纯度金属钴和碳化钨的工艺,并采用液相还原法一步制备金属钴,是一种工艺简单、能耗少、成本低、污染小的新工艺。研究考察了盐酸浓度、反应时间、温度对钴浸出量的影响,并对回收的金属钴和碳化钨进行了XRD、SEM等表征,结果表明得到的金属钴为粒径0.2~0.55μm的球形微粒,碳化钨为质地疏松易于球磨的颗粒,且两种回收物的纯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质合金粉 金属钴 碳化钨 双回收 液相还原法
下载PDF
新型核壳结构纳米复合粉的制备 被引量:1
18
作者 廖立 谢克难 +3 位作者 汪玉洁 龙沁 赖雪飞 张星和 《四川化工》 CAS 2010年第1期4-5,共2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核壳结构WC@Co纳米复合粉。XRD、SEM和EDS表征结果表明复合粉为核壳结构(WC为核,Co为壳),得到了高分散性的硬质合金原料粉,为制备高强韧性的硬质合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核壳结构 WC@Co 液相还原法
下载PDF
镍铜纳米线-氧化石墨烯复合磁性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立 王薇菁 +2 位作者 赖雪飞 龙沁 谢克难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1年第8期57-59,共3页
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和循环使用性能不佳,是限制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处理含硝基芳烃类的有机废水及工业生产对氨基苯酚等多相催化领域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高效且可循环使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当务之急。采用磁场辅助-液相... 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催化效率较低和循环使用性能不佳,是限制非贵金属催化剂在处理含硝基芳烃类的有机废水及工业生产对氨基苯酚等多相催化领域应用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发高效且可循环使用的非贵金属催化剂是当务之急。采用磁场辅助-液相还原-金属置换法,先在氧化石墨烯(GO)水溶胶体系中自组装制备氧化石墨烯与镍纳米线(Ni-NWs)的原位复合物Ni-NWs@GO,再利用原电池反应于液相条件下在前驱体Ni-NWs@GO的表面通过金属置换负载上活性金属铜(Cu),制备了一种磁性纳米催化剂镍铜纳米线-氧化石墨烯(Ni&Cu-NWs@GO),并以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为对氨基苯酚为反应模型考察了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优化条件下制备的Ni&Cu-NWs@GO复合材料平均直径约为90nm,平均长度大于2μm,比表面积为11.36m^(2)/g;将其用于催化还原对硝基苯酚反应时,催化效率达到98.29%,质量反应速率常数为5.81mg-1·min-1,循环反应十圈后催化反应转化率超过82%,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参照催化剂(市售雷尼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铜纳米线:氧化石墨烯 磁性纳米催化剂 磁场辅助-液相还原-金属置换法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两步模压法制备聚乳酸/β-偏磷酸钙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
20
作者 廖立 尹光福 +2 位作者 谢克难 康云清 龙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1-134,共4页
以聚乳酸和自制β-偏磷酸钙晶须为原料,采用"两步模压法"制备聚乳酸/β-偏磷酸钙晶须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模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一... 以聚乳酸和自制β-偏磷酸钙晶须为原料,采用"两步模压法"制备聚乳酸/β-偏磷酸钙晶须复合骨折内固定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采用"两步模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优于"一步模压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其最大抗弯强度和杨氏模量分别为126.33 MPa和4.36 GPa,接近于人体皮质骨的力学性能,能满足人体骨折内固定对固定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β-偏磷酸钙 骨折内固定 两步模压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