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日在四川芦山发生了M_(S)6.1地震。为厘清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是否相同,文中基于2013年4月20日-2022年7月1日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芦山地区的震相数据,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精确定位,最...2022年6月1日在四川芦山发生了M_(S)6.1地震。为厘清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是否相同,文中基于2013年4月20日-2022年7月1日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芦山地区的震相数据,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精确定位,最终获得了6992次M_(L)≥1.0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定位误差为:水平向0.5km,垂直向0.7km,走时残差0.18s。主震的精确位置为(30.382°N,102.943°E),震源深度为15.6km。定位结果显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整体位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北东端的西南侧,余震密集区NE-SW向长约10km,NW-SE向长约8km。整个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呈NE向,沿其走向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主震和MS4.5最大余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5km,与2013年芦山MS7.0主震的震源深度相当。M_(S)6.1地震序列位于长轴的北东端,并未突破MS7.0地震的破裂终止点而进入大邑地震空段。沿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短轴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一条新的反冲断层上,该破裂面略呈弧形向NW突出,位于既有的芦山MS7.0发震构造的北西侧,倾向SE,与2013年芦山MS7.0北段的反冲断层近平行,水平间距约5km,在底部连接至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主断面。同时,文中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得到此次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最佳双力偶解分别为:节面I,走向221°、倾角40°、滑动角105°;节面Ⅱ,走向22°、倾角52°、滑动角78°;矩震级MW5.7,矩心深度为14km,与初始破裂深度一致,结合精确定位余震分布及断裂走向结果判定节面Ⅱ为其发震断层面。根据精确定位结果、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特征推测,此次芦山M_(S)6.1地震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条走向NE-SW、倾向SE的反冲断裂发生逆冲错动所致。文中也讨论了2次芦山MS7.0和M_(S)6.1地震的关系,认为从空间关系和构造相关来看,可以将二者看作同一序列,但这2次事件的发震时间间隔显然突破了统计意义上的主震-最大余震关系。此外,此次地震的发生进一步增强了位于其北段的大邑地震空段的应力水平。展开更多
文摘2022年6月1日在四川芦山发生了M_(S)6.1地震。为厘清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与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地震是否相同,文中基于2013年4月20日-2022年7月1日四川地震台网记录到的芦山地区的震相数据,采用多阶段地震定位方法进行了精确定位,最终获得了6992次M_(L)≥1.0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结果,定位误差为:水平向0.5km,垂直向0.7km,走时残差0.18s。主震的精确位置为(30.382°N,102.943°E),震源深度为15.6km。定位结果显示,2022年芦山M_(S)6.1地震序列整体位于2013年芦山MS7.0地震序列北东端的西南侧,余震密集区NE-SW向长约10km,NW-SE向长约8km。整个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的长轴呈NE向,沿其走向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2022年6月1日芦山M_(S)6.1主震和MS4.5最大余震的震源深度约为15km,与2013年芦山MS7.0主震的震源深度相当。M_(S)6.1地震序列位于长轴的北东端,并未突破MS7.0地震的破裂终止点而进入大邑地震空段。沿芦山地震序列震中分布区域短轴的震源深度剖面显示,M_(S)6.1地震序列发生在一条新的反冲断层上,该破裂面略呈弧形向NW突出,位于既有的芦山MS7.0发震构造的北西侧,倾向SE,与2013年芦山MS7.0北段的反冲断层近平行,水平间距约5km,在底部连接至2013年芦山MS7.0地震的主断面。同时,文中采用CAP(Cut and Paste)方法反演得到此次芦山M_(S)6.1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为逆冲型,最佳双力偶解分别为:节面I,走向221°、倾角40°、滑动角105°;节面Ⅱ,走向22°、倾角52°、滑动角78°;矩震级MW5.7,矩心深度为14km,与初始破裂深度一致,结合精确定位余震分布及断裂走向结果判定节面Ⅱ为其发震断层面。根据精确定位结果、震源机制解及震源区构造特征推测,此次芦山M_(S)6.1地震为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一条走向NE-SW、倾向SE的反冲断裂发生逆冲错动所致。文中也讨论了2次芦山MS7.0和M_(S)6.1地震的关系,认为从空间关系和构造相关来看,可以将二者看作同一序列,但这2次事件的发震时间间隔显然突破了统计意义上的主震-最大余震关系。此外,此次地震的发生进一步增强了位于其北段的大邑地震空段的应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