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孩剖宫产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及与宫内节育器相关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龙驭云 沈立平 +5 位作者 杨月华 李宝霞 张敏 仝娇 左慧 孙志明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目的:探讨二孩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与宫内节育器(IU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剖宫产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二胎产妇4994例,其中产后出血量≥1000 ml 120例为病例组,... 目的:探讨二孩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及与宫内节育器(IUD)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2017年1月-2018年12月剖宫产分娩且符合纳入标准的二胎产妇4994例,其中产后出血量≥1000 ml 120例为病例组,按1:2完全随机抽取产后出血量<1000 ml的240例产妇为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出血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OR=7.228,95%CI 3.420~15.274)、流产史(OR=2.121,95%CI 1.198~3.755)、多胎妊娠(OR=1.923,95%CI 1.067~3.465)、巨大儿(OR=6.558,95%CI 3.608~11.92)、前置胎盘(OR=4.300,95%CI 1.572~11.757)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使用IUD不是产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08,95%CI 0.778~74.396)。结论:放置IUD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没有影响,值得拟生育二胎妇女使用。控制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可以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剖宫产 宫内节育器 危险因素
下载PDF
稽留流产细胞遗传学病因分析及生化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龙驭云 汤欣欣 +3 位作者 顾莹 杨舒婷 孙玉华 金培芹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9年第7期902-904,共3页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中细胞遗传学病因分析及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确诊的稽留流产患者98例(观察组),同期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98例(对照组)。收集两组绒毛组织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技... 目的:探究稽留流产中细胞遗传学病因分析及生化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2015年1月—2017年3月本院确诊的稽留流产患者98例(观察组),同期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98例(对照组)。收集两组绒毛组织应用G显带技术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绒毛组织中人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结果:对照组的核型均为44+XX或44+XY,观察组核心分析失败42例,成功56例中,单体-XO6例,单体-常1例,三体35例,嵌合7例,缺失重复6例;对照组MMP-9阳性率高于观察组,TSP-1表达水平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对稽留流产绒毛组织进行细胞核型分析,对病因进行诊断,可为下一胎孕育做出指导。MMP-9、TSP-1可作为稽留流产辅助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稽留流产 病因 绒毛组织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下载PDF
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龙驭云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探讨了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斑点免疫法对84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的检测,并与35名健康孕妇作比较。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 目的:探讨了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斑点免疫法对84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进行了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的检测,并与35名健康孕妇作比较。结果: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的阳性率显著地高于正常孕妇组(P<0.05)。结论:检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ThAb、AsAb、EMAb和AoAb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诊断和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自然流产 甲状腺自身抗体 抗精子抗体 抗子宫内膜抗体 抗卵巢抗体
下载PDF
育龄妇女停用宫内节育器后妊娠结局的队列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沈立平 杨月华 +4 位作者 潘林清 李宝霞 朱艳 龙驭云 孙志明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8期1080-1086,共7页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对育龄妇女再生育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二孩的15031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避孕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IUD避孕的为IUD组(n=7452),采用避孕套避孕...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对育龄妇女再生育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分娩二孩的15031例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根据避孕方式不同分为两组:采用IUD避孕的为IUD组(n=7452),采用避孕套避孕的为避孕套组(n=7579),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和停用避孕措施后的妊娠结局。由于年龄和带器时长均可能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又将IUD组根据年龄不同分为<35岁和≥35岁两个年龄段;按照带器时长不同分为3个亚组:<5年组、5~10年组和>10年组,比较不同年龄段各亚组取出IUD后再次妊娠时的妊娠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因素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IUD组和避孕套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分布、第一胎分娩方式、第一胎异常分娩结局、未使用IUD和避孕套前流产次数、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UD组的妊娠期高血压发生率显著低于避孕套组(P<0.05)。停用避孕措施后,两组间流产次数、第二胎分娩方式、自然流产、稽留流产、发育异常引产、出生缺陷、死胎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UD组的第二胎分娩孕周<37周、第二胎出生体重<2500 g发生率显著高于避孕套组(P<0.05)。在<35岁年龄段中,各IUD带器时长亚组间流产、出生缺陷、死胎、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35岁年龄段中,各IUD带器时长亚组间流产、出生缺陷、死胎、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巨大儿发生率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54,95%CI(1.038,1.069),P=0.000]、流产1~2次[OR=1.591,95%CI(1.377,1.840),P=0.000]、流产≥3次[OR=5.841,95%CI(4.914,6.944),P=0.00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521,95%CI(1.060,2.183),P=0.041]和BMI≥24.0 kg/m^(2)[OR=1.780,95%CI(1.376,2.301),P=0.000]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而是否使用IUD、GDM和BMI<18.5 kg/m^(2)对妊娠结局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育龄妇女停用IUD后再生育结局受到年龄、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肥胖多种因素影响,但未发现IUD及带器时长影响妊娠结局,故IUD取出后可以放心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节育器 避孕套 妊娠结局
下载PDF
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雪冰 龙驭云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22期3440-3442,共3页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有人工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人工流产组,选择同期有药物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药物流产组,选取同期无流产史的孕妇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有人工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人工流产组,选择同期有药物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药物流产组,选取同期无流产史的孕妇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孕期并发症发生方面,药物流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9.26%,先兆流产发生率为11.11%,人工流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9.44%,先兆流产发生率为28.70%,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期并发症发生方面,药物流产组胎盘残留发生率为10.19%,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8.33%,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胎盘残留率、胎盘粘连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与药物流产组的胎盘残留、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与流产次数≥2次的前置胎盘、胎盘残留、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与药物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的前置胎盘、胎盘残留、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先兆流产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少流产史对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再次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药物流产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少于人工流产,应当作为临床终止早期妊娠的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次妊娠 孕产期并发症 人工流产 药物流产
下载PDF
恶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检测的临床意义
6
作者 龙驭云 董自清 《放射免疫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3-264,共2页
目的:探讨了恶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1例恶性葡萄胎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恶性葡萄胎... 目的:探讨了恶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前后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放射免疫分析和酶联法对31例恶性葡萄胎患者进行了化疗前后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测定,并与35例正常健康人做比较。结果:恶性葡萄胎患者在化疗前血浆leptin、ET-1和血清INH水平变化均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P<0.01),化疗后6个月与正常人组比较仍有差异(P<0.05)。结论:恶性葡萄胎患者是一种可呈现自身免疫异常和免疫调节障碍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葡萄胎 瘦素 内皮素 抑制素
下载PDF
不同避孕方式对女性再次受孕的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沈立平 龙驭云 +7 位作者 杨月华 张敏 许阳 赵亚丽 李静 张昀 江世文 孙志明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1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与避孕套避孕对育龄妇女再次受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中各级医院住院分娩且生育二孩的1503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按照孕前采取的避孕措施不... 目的:探讨宫内节育器(IUD)与避孕套避孕对育龄妇女再次受孕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连云港地区孕产保健系统中各级医院住院分娩且生育二孩的15031例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法,按照孕前采取的避孕措施不同,将其分为IUD组(n=7452,孕前采取IUD者)和避孕套组(n=7579,孕前采取避孕套者)。于2019年1月30日至2020年11月30日,对2组受试者完成再生育基线调查、生育二孩后第1次随访及数据资料汇总,观察2组育龄妇女再次受孕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经过江苏省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查批号:LYG-MEP202101)。结果:①2组孕妇年龄、职业、人体质量指数(BMI)、流产次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2组不同年龄、流产次数、第1胎分娩方式及避孕时间育龄妇女的再受孕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在停用避孕措施后的6、12、18、24个月内的累计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对育龄妇女再次受孕影响因素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HR=1.063,95%CI:1.027~1.101,P<0.05),体重指数<18.5 kg/m^(2)(HR=0.867,95%CI:0.802~0.938,P<0.001),体重指数≥24.0 kg/m^(2)(HR=1.265,95%CI:1.054~1.519,P<0.05),流产次数为1~2次(HR=1.439,95%CI:1.349~1.534,P<0.001),流产次数为≥3次(HR=1.352,95%CI:1.268~1.441,P<0.001),均是影响育龄妇女再次受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育龄妇女应避免高龄妊娠、合理控制体重和减少人工终止妊娠术次数。正确使用IUD,对于取出IUD后育龄妇女再次受孕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避孕套 妊娠次数 剖宫产术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孕妇
原文传递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稽留流产绒毛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龙驭云 李孝东 +6 位作者 汤欣欣 尹婷 杨舒婷 王永安 孙玉华 顾莹 王雷雷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19年第24期5710-5713,共4页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患者的下一次妊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1例稽留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测,统计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所占比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 目的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探讨稽留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为患者的下一次妊娠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对111例稽留流产绒毛进行染色体检测,统计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所占比例,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指征结合,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111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检测成功率100. 0%;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111例稽留流产绒毛样本中染色体正常46例(41. 4%);染色体异常65例,异常率为58. 6%。其中以染色体数目异常占比最高,有50例(45. 0%);染色体结构异常15例(13. 5%);初次流产患者组31例,染色体异常率为54. 8%(17/31),两次及两次以上流产患者组73例,染色体异常率为61. 6%(45/73),7例患者信息不详,排除在外。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孕妇稽留流产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最主要为染色体数目异常;流产次数与稽留流产绒毛染色体异常之间无相关性;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绒毛染色体具有高效、快速、准确及可以实现全基因组覆盖等优点,能检测出稽留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具体情况,对孕妇的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稽留流产 染色体异常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丙泊酚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9
作者 龙驭云 李英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1年第7期81-81,79,共2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及友院妇科门诊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26例,根据其就诊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人工流产前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 目的观察丙泊酚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及友院妇科门诊自愿要求无痛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26例,根据其就诊编号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人工流产前2h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400μg,对照组阴道不放置任何药物,术前予丙泊酚静脉给药麻醉。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术中无阻力扩宫及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的发生两组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配合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索前列醇 丙泊酚 人工流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