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卵圆细胞在进行性肝损伤过程中分布及迁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龚加庆 方驰华 李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389-392,共4页
目的 探讨卵圆细胞在进行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方法 清洁型SD大鼠 6 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 2 0只 )和实验组 ( 4 0只 ) ,两组均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相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病理和原癌基因编码蛋白 (C kit)... 目的 探讨卵圆细胞在进行性肝损伤过程中的分布及迁移规律。方法 清洁型SD大鼠 6 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 2 0只 )和实验组 ( 4 0只 ) ,两组均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相切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常规病理和原癌基因编码蛋白 (C kit)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对照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 ,组织学形态正常 ,偶见C kit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肝癌造模后的第 2周 ,首先于汇管区发现卵圆细胞沿胆管上皮依次排列增生 ,这些卵圆细胞呈C kit阳性表达。随着肝损伤进行性加重 ,卵圆细胞以汇管区为中心向肝小叶穿插、迁移。肝癌形成期 ,以混合型癌多见 ,癌结节内外均见有卵圆细胞 ,此期C kit阳性细胞仍集中于汇管区。结论 卵圆细胞为肝组织内对损伤反应最敏感的一种细胞 ;肝卵圆细胞的无序迁移参与假小叶形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卵圆细胞 进行性肝损伤 细胞分布 细胞迁移 实验 肝细胞损伤
下载PDF
老年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梗阻患者手术术式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龚加庆 张国虎 +2 位作者 王培红 薛刚 曹永宽 《临床外科杂志》 2007年第9期648-649,共2页
关键词 左半结肠癌 急性梗阻 手术术式
原文传递
大鼠卵圆细胞与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龚加庆 方驰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10期1133-1139,共7页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癌组织中卵圆细胞的病理特点,分布,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卵圆细胞对C-kit,PCNA的表达,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C-myc的表达变化情况和乌司他丁对C-kit和PCNA的作用.方法:利用诱癌剂DAB喂...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肝癌组织中卵圆细胞的病理特点,分布,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卵圆细胞对C-kit,PCNA的表达,分布特征,并研究了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癌基因C-myc的表达变化情况和乌司他丁对C-kit和PCNA的作用.方法:利用诱癌剂DAB喂养SD大鼠来制备肝癌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诱癌组,乌司他丁干预组,各组于肝癌开始造模后2、4、6、8、10、12、14、16、18、20、22、24wk分别活杀取肝叶,通过光镜观察在DAB诱癌过程中卵圆细胞的病理分布特点及与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比较,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对C-kit,PCNA阳性细胞进行观察,测定C-mycmRNA的表达.结果:诱癌组和干预组均可见汇管区卵圆细胞增生且逐渐向肝实质内迁移,在癌结节内外都有卵圆细胞分布,免疫组化发现C-kit,PCNA阳性细胞主要为卵圆细胞,分布于汇管区,诱癌组C-mycmRNA的表达量随着肝癌的进展而增高,干预组乌司他丁不能抑制C-mycmRNA升高,但能延迟其的升高.结论:卵圆细胞贯穿于肝癌造模的全过程,对肝癌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C-myc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可能是肝癌的启动基因,对肝损伤和肝细胞癌变起重要作用.乌司他丁的干预不能阻止肝癌的发生发展,但能延迟肝癌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免疫组化 相关性 卵圆细胞 原发性肝细胞癌
下载PDF
大鼠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动态演变规律 被引量:5
4
作者 龚加庆 方驰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用化学致癌剂3,3′-二氨基联苯胺(3,3′-d...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动态演变规律。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用化学致癌剂3,3′-二氨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诱发SD大鼠肝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连续监测各时相肝组织中PC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本实验的诱癌过程可分为炎性变期、增生纤维化期和癌变期3个阶段;PCNA的表达最早出现于炎性变早期汇管区的卵圆细胞中,并在汇管区呈区域性过表达分布;炎性变中期,PCNA表达阳性率达高峰,随后下降,在癌变期又升高,在整个病理演变过程中其表达具波动性。结论在致癌因素的存在下,PCNA首先表达于卵圆细胞;PCNA表达的动态演变对肝癌的发生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卵圆细胞 肝癌
下载PDF
大鼠肝卵圆细胞参与肝损伤的修复过程和癌变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加庆 李雅 方驰华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探索卵圆细胞在参与实验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方法:清洁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各组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段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C-kit,PCNA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正常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组织... 目的:探索卵圆细胞在参与实验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方法:清洁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实验组40只,各组于肝癌造模后的不同时段取肝组织标本进行常规病理和C-kit,PCNA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正常组大鼠肝脏表面光滑,组织学形态正常, 偶见D-kit和PCNA阳性细胞.实验组于肝脏染毒2 wk, 首先于汇管区发现卵圆细胞沿胆管上皮依次排列增生, 这些卵圆细胞呈C-kit和PCNA阳性表达.随着染毒加重,大量卵圆细胞以汇管区为中心向肝小叶穿插生长, 正常肝细胞逐渐固缩、消亡.肝癌形成时,癌结节内外均见有卵圆细胞聚集. 结论:卵圆细胞在肝损伤修复中发挥主导作用;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肝卵圆细胞 肝损伤 修复 癌变 肝癌
下载PDF
汶川地震伤员腹腔空腔脏器损伤诊治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龚加庆 曹永宽 +3 位作者 张国虎 薛刚 张林 王培红 《创伤外科杂志》 2008年第6期498-498,共1页
总结我院收治汶川地震伤员空腔脏器穿孔的诊治经验,发现:(1)症状体征非常隐匿;(2)腹腔穿刺为最简单可靠的诊断手段;(3)腹腔探查必须彻底。
关键词 地震伤 空腔脏器损伤 诊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创面修复 被引量:1
7
作者 龚加庆 李雅 方驰华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3年第3期242-246,共5页
MMP 9是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大的酶 ,它受许多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金属蛋白酶与其抑制剂的平衡。MMP 9可作用较广泛的底物 ,在创面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在各种创面如急性创面、感染创面和... MMP 9是金属蛋白酶家族中分子量最大的酶 ,它受许多细胞因子的调节。目前认为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金属蛋白酶与其抑制剂的平衡。MMP 9可作用较广泛的底物 ,在创面修复中起到重要作用 ,但在各种创面如急性创面、感染创面和慢性创面中的含量及相应作用有所不同 ,并且从某种程度上说MMP 9在创面渗液中的含量对创面的愈合趋势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M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9 创面修复 展望
下载PDF
全麻误吸致吸入性肺炎四例
8
作者 龚加庆 李雅 +1 位作者 周庆贤 李可洲 《临床外科杂志》 2005年第8期496-496,共1页
关键词 胃内容物误吸 吸入性肺炎 全麻患者 2003年6月 腹膜后恶性肿瘤 氧饱和度 1994年 麻醉意外 手术时间
原文传递
消化道重建术后吻合口漏或残端漏穿刺引流的体会
9
作者 龚加庆 张国虎 《临床外科杂志》 2006年第11期742-742,共1页
关键词 消化道重建术 吻合口 残端漏
原文传递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在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永华 张娅 +2 位作者 龚加庆 张林 李运明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0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排便功能训练指导,皮肤护理方法等;出院...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期间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包括饮食指导、排便功能训练指导,皮肤护理方法等;出院前再次强调训练方法,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干预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以行为分阶段性改变理论为框架,对患者进行肛门功能锻炼康复指导。结果干预组术后3、6个月排便功能、肛门失禁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生存质量的生活方式、心理应付/行为、抑郁/自我感受、窘迫尴尬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应用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指导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便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 康复训练 排便功能 生存质量
下载PDF
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的诊治体会 被引量:8
11
作者 罗国德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王培红 龚加庆 王永华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病区2008年1月~2011年6月6例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切口感染2例,补片感染4例。结果本组除1例补片感染保守治疗2... 目的探讨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病区2008年1月~2011年6月6例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切口感染2例,补片感染4例。结果本组除1例补片感染保守治疗2年未愈,手术取出补片外,其余病例均保守治愈。治疗时间19~42 d,平均33.4 d。随访43~60 d,无再感染发生。结论腹壁疝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并发SSI大多可通过局部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抗感染等方法治愈,经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壁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手术部位感染
下载PDF
胃液引流量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附19例报道)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国德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王培红 龚加庆 王永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胃液引流量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mdrome,PGS)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病区2007年6月~2011年12月诊治的19例BillrothⅡ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除... 目的探讨胃液引流量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o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mdrome,PGS)中的诊断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胃肠病区2007年6月~2011年12月诊治的19例BillrothⅡ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除每天胃液引流量在300~700 mL(平均为420 mL)外,其余各项均符合PGS诊断标准。结果该组患者均诊断为PGS,予以持续胃肠减压,营养支持,促胃动力药物及中医针灸治疗后均治愈,治愈时间15~24 d,平均18.6 d,经消化道造影证实为胃排空正常,随访1~3个月,饮食正常,无呕吐、腹胀等症状。结论胃液引流量在PGS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不应把胃液引流量>800 mL/d作为PGS诊断的硬性指标。残胃大小、抑酸药物使用及胃瘫程度是影响胃液引流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液引流量 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 被引量:5
13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4 位作者 曹永宽 张国虎 王培红 张林 龚加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对直径超过3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黏膜下注射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直径超过3c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37例,术后3~6个月第1次随访,12个月第2次随访。记录并发症、复发率... 目的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对直径超过3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黏膜下注射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直径超过3c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37例,术后3~6个月第1次随访,12个月第2次随访。记录并发症、复发率,并分析标本的病理。结果 37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8.2±7.8)mm,34例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1.9%,平均耗时50min。8例发生出血,6例内镜下止血夹控制出血,2例转开腹手术;2例术中发现穿孔后用止血夹夹闭裂孔痊愈。术后病理:良性病变23例,随访21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4.8%;恶性病变11例,3例黏膜下癌(SM)追加了肠段切除,8例黏膜内癌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的安全有效方法,黏膜内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需紧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 结肠镜
下载PDF
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在控制胃肠手术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林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国虎 龚加庆 王培红 周庆贤 王永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在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对胃肠外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97例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引流组),对照组103例未放置引流条。比较2组... 目的探讨在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对胃肠外科开腹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行胃肠外科开腹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97例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引流组),对照组103例未放置引流条。比较2组术后愈合过程中切口感染率、切口平均愈合拆线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引流组的切口感染率为7.22%(7/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5%(19/103),P=0.024;术后平均切口愈合拆线时间为(8.24±1.02)d,较对照组的(12.32±3.47)d明显缩短(P=0.000);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86±1.48)d,亦较对照组的(14.12±2.63)d明显缩短(P=0.000)。结论腹部手术切口腹膜外放置U型乳胶引流条,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率,促进切口一期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感染 切口引流 胃肠外科 腹膜外 U型
下载PDF
胃癌患者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的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培红 曹永宽 +2 位作者 张国虎 龚加庆 张林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9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癌对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胃癌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与30例未植入缓释剂(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白细胞数、血小... 目的探讨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胃癌对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胃癌手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组)与30例未植入缓释剂(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3天两组白细胞数、血小板、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总胆红素值无显著差异;肌酐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无吻合口瘘发生。结论胃癌手术中应用氟尿嘧啶缓释剂化疗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癌 氟尿嘧啶缓释剂 安全性
下载PDF
残胃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培红 曹永宽 +2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龚加庆 《西部医学》 2011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4.07%,其中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 目的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学特性和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根治性外科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残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残胃癌占同期收治胃癌的4.07%,其中Ⅰ期4例,Ⅱ期7例,Ⅲ期11例,Ⅳ期10例。根治性切除率为77.27%,联合脏器切除率为54.5%,全胃切除31例,剖腹探查1例,全胃切除后消化道再建用Roux-en-Y术式。经腹腔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26例,经胸腹联合切口完成残胃癌根治手术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3.63%,淋巴结转移站别分别为:pN08例,pN116例,pN27例,pN31例。残胃癌Ⅰ期和Ⅱ期平均生存时间为(80.17±17.2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56.12±19.52)个月;残胃癌Ⅲ期平均生存时间为(31.16±9.15)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2.0±13.70)个月;残胃癌Ⅳ期平均生存时间为(23.55±6.0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6.30±15.30)个月,Log Rank=0.0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单纯残胃癌根治组与联合脏器切除组、姑息手术组与标准根治手术组及扩大根治手术组、初次胃手术再建为BillrothⅠ与BillrothⅡ、高中分化腺癌组与低分化腺癌组,淋巴结转移阳性与阴性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残胃癌外科治疗应选择在全胃切除D2淋巴结清扫基础上进行扩大根治手术和联合脏器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胃癌 淋巴结转移 联合脏器切除 生存率
下载PDF
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临床观察(附8例报告)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国德 曹永宽 +4 位作者 张林 张国虎 王培红 龚加庆 王永华 《安徽医学》 2012年第6期697-698,共2页
目的探讨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8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2~75min,平均6... 目的探讨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优越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8例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的患者,所有患者采用PHS术式修补。结果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62~75min,平均64min,术后住院时间6-9d,平均7.2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8~38个月,平均19.2个月,手术侧无复发,非手术侧新发1例。结论PHS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合并肝硬化腹水安全可行,具有复发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S术式 腹股沟疝 肝硬化 腹水
下载PDF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的序贯护理干预体会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雅 刘文清 +2 位作者 郭英 黄欣 龚加庆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年第3期23-24,共2页
回顾分析并总结 15 6例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情况 ,提出“重点突出的序贯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术前要做到“两面一点” ,即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一方面抓紧行肠道准备 ,另外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术后做到“三段一线... 回顾分析并总结 15 6例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情况 ,提出“重点突出的序贯护理”这一护理模式。术前要做到“两面一点” ,即一方面对患者进行营养支持 ,一方面抓紧行肠道准备 ,另外重点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术后做到“三段一线” ,即将术后护理分为 3个阶段 ,并将心理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 围术期 序贯护理 护理干预 临床资料
下载PDF
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培红 曹永宽 +2 位作者 张国虎 龚加庆 薛刚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9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直视下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或直接将缓释氟尿嘧啶撒布在腹腔、盆腔的瘤床周围进行区域性化疗。结果患者腹、盆腔给药后,未见出血、吻合口漏、肠穿孔、肠... 目的探讨区域性缓释化疗在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9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直视下植入用缓释氟尿嘧啶或直接将缓释氟尿嘧啶撒布在腹腔、盆腔的瘤床周围进行区域性化疗。结果患者腹、盆腔给药后,未见出血、吻合口漏、肠穿孔、肠梗阻、腹腔化脓性感染;所有患者手术切口Ⅰ期愈合;未见明显全身不良反应。随访6月至3年,死亡18例,均为晚期手术不能切除者,失访16例,局部复发2例,肝脏等其他器官转移2例。结论缓释氟尿嘧啶进行区域性化疗具有缓释和靶点的双重特性,体现了显著的药效学效果,患者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 恶性肿瘤 缓释化疗 区域性 氟尿嘧啶
下载PDF
IFNγ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肝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薛刚 程莹 +5 位作者 曹永宽 王培红 张国虎 龚加庆 黄文林 田伏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5期2820-2825,共6页
目的:研究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后者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后者表... 目的:研究IFNγ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对T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后者对肝癌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构建携带人IFNγ基因的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载体(Ad-IFNγ),用其感染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观察后者表型和吞噬功能的变化.再用反复冻融裂解法提取的肝癌HepG2细胞抗原致敏DC,将其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观察T淋巴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情况以及活化T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Ad-IFNγ转染后24h,各组DC的吞噬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31,P=0.13).Ad-IFNγ转染的DC培养上清中有IFNγ的高表达,其表达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P<0.01).Ad-IFNγ-DC促进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Ad-LacZ-DC和NTDC(P<0.01).以HepG2细胞抗原致敏时,Ad-IFNγ-DC活化的T淋巴细胞对HepG2细胞的杀伤率在E∶T=20∶1和E∶T=50∶1时分别为43.64%±3.51%和48.87%±4.83%,显著高于Ad-LacZ-DC和NTDC组(P<0.01).结论:IFNγ的修饰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诱导细胞免疫,增强T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使T细胞能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树突状细胞 肝癌 细胞毒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