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色素内镜对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龚宝丽 刘宾 王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6年第3期57-57,共1页
色素内镜对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北京同仁医院内科(100730)龚宝丽,刘宾,王晨色素内镜就是在内镜下利用色素对消化管粘膜染色的一种检查方法,目前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消化管粘膜着色后,消化管粘膜性状及病变更容易识别和诊断... 色素内镜对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北京同仁医院内科(100730)龚宝丽,刘宾,王晨色素内镜就是在内镜下利用色素对消化管粘膜染色的一种检查方法,目前在国外被广泛应用。消化管粘膜着色后,消化管粘膜性状及病变更容易识别和诊断,所以有利于早期消化管恶性病变的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胃粘膜病变 诊断
下载PDF
Dieulafoy溃疡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宝丽 刘宾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8年第S2期505-505,共1页
Dieulafoy溃疡又称Dieulafoy病或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此溃疡是由微小而浅表的胃粘膜缺损及在缺损胃粘膜底部有一裸露的恒径小动脉,溃疡直径约10mm以下.此溃疡主要发生在贲门下6cm内,胃体上段小弯侧后... Dieulafoy溃疡又称Dieulafoy病或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根据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此溃疡是由微小而浅表的胃粘膜缺损及在缺损胃粘膜底部有一裸露的恒径小动脉,溃疡直径约10mm以下.此溃疡主要发生在贲门下6cm内,胃体上段小弯侧后壁最多见,偶见胃角、胃窦、十二指肠或空肠、结肠等部位.此溃疡的病因目前还不清楚,有文献报道认为系胃粘膜下动脉先天发育异常,就是胃壁供血动脉进入胃壁后不逐渐变细而保持恒定直径不变,一般直径在0.6mm~4.0mm左右Dieulafoy溃疡发病年龄平均在55岁~60岁,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之比3:1.大部分无明显诱因,但也有部分患者有明显服药史.如:服用非类固醇和抗炎药物等,饮酒,或有腹压增高及应激状态下.溃疡患者常常是突然发病,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突然呕吐或黑便,出血急速,而且出血量大,往往在短时间内可发生失血性休克,约占半数.出血可为间歇性,出血量多,血压下降时,出血可暂时停止,一旦血压回升则可再次大量出血.内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对本病的确诊率达70%.在出血情况下可采取血管造影检查.近几年来由于内镜止血技术进展很快,应首先考虑内镜下止血治疗,治疗方法有如下几种:局部药物注射及喷洒、止血夹法、高频电凝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诊断 Dieulafoy病/治疗 内窥镜检查 胃肠出血
下载PDF
色素内镜对食管癌手术切除范围的价值
3
作者 龚宝丽 陈瑞芬 +3 位作者 刘宾 李建业 宋爱丽 刘国贞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17-219,共3页
目的 探讨能否通过色素内镜检查 ,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方法  6 9例食管癌病人 ,其中 36例进行术前色素内镜检查 ,并对病变范围做墨汁标记 ,以示手术切除部位 ,术后切除的病灶做病理检查。另 33例病人按常规做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做病... 目的 探讨能否通过色素内镜检查 ,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方法  6 9例食管癌病人 ,其中 36例进行术前色素内镜检查 ,并对病变范围做墨汁标记 ,以示手术切除部位 ,术后切除的病灶做病理检查。另 33例病人按常规做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做病理检查。结果  36例色素内镜检查病人 ,残端癌发生率为 0。 33例未经色素内镜检查病人 ,有 4例发生残端癌 ,占 12 .1% (4 / 33)。结论 说明术前做色素内镜检查 ,可降低残端癌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食管癌 外科手术 手术切除范围
原文传递
色素内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虹 刘宾 +1 位作者 龚宝丽 谢新纪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7-299,共3页
为探讨色素内镜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对87例食管疾病患者在普通内镜检查之后进行了色素内镜检查。结果表明,普通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色素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色素内镜正确诊断率为100%。进一步证实色素内镜能使... 为探讨色素内镜对食管疾病的诊断价值,对87例食管疾病患者在普通内镜检查之后进行了色素内镜检查。结果表明,普通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色素内镜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5%,色素内镜正确诊断率为100%。进一步证实色素内镜能使病变区明显化,从而可发现普通内镜下不易发现的病变、明确病变的性质、类型及范围,从而提高了正确诊断率及活俭成功率。同时对手术切除范围的确定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内镜 色素剂 食管疾病 诊断
下载PDF
对急性重症胰腺炎诊治及预后的再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陈佛来 李洁 +5 位作者 李善瀛 龚家镇 王雁 龚宝丽 付汉青 徐爱真 《临床外科杂志》 1993年第2期42-43,共2页
本文按1991年胰腺外科学组试行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近12年我院内外科诊治急性胰腺炎308例,符合重症胰腺炎206例,结果表明重症胰腺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基本一致,Ⅰ级内、外科治疗死亡率相同,内科治疗可缩短住(?)间,减少腹腔感... 本文按1991年胰腺外科学组试行急性胰腺炎诊断及分级标准,回顾近12年我院内外科诊治急性胰腺炎308例,符合重症胰腺炎206例,结果表明重症胰腺炎临床表现与病理变化基本一致,Ⅰ级内、外科治疗死亡率相同,内科治疗可缩短住(?)间,减少腹腔感染,Ⅱ级内科治疗死亡率高,死亡原因与年龄,多器官衰竭及ICU支持疗法与否有关,强调临床表现与影像诊断结合掌握手术时机,Ⅰ级一旦出现器官损害应积极手术.Ⅱ级视单、多器官衰竭不同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诊断 预后
原文传递
32例胸痛病人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王勇 龚宝丽 +1 位作者 付研 段丽军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44-345,共2页
关键词 胸痛 病因 诊断 症状 治疗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
7
作者 曹秋梅 龚宝丽 刘宾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2期153-154,共2页
为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对90例可疑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镜下碘染色,并对黏膜不染色区活检。90例患者中72例为不规则片状不染色像,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27例,慢性食管炎43例。提示:内镜下碘染色... 为探讨内镜下碘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可行性,对90例可疑食管黏膜病变患者行内镜下碘染色,并对黏膜不染色区活检。90例患者中72例为不规则片状不染色像,其中早期食管癌2例,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27例,慢性食管炎43例。提示:内镜下碘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诊断 碘染色 内镜 胃镜
下载PDF
碘染色诊断食管粘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宾 龚宝丽 +1 位作者 毕春山 吴心洁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98-100,共3页
利用2%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液)对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食管粘膜碘染色。其中100例为肉眼观察可疑粘膜病变者,20例为食管癌术前病例。在100例可疑粘膜病变中,对碘呈不规则染色者82例。经病理检查:早癌2例(经... 利用2%复方碘溶液(卢戈氏液)对12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了食管粘膜碘染色。其中100例为肉眼观察可疑粘膜病变者,20例为食管癌术前病例。在100例可疑粘膜病变中,对碘呈不规则染色者82例。经病理检查:早癌2例(经手术证实),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20例,不同程度炎症53例,7例经病理检查未发现显著病变,病变检出率为91%(75/82)。对20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胃镜下碘染对病变范围进行墨汁标记,术后残端癌发生率为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食管粘膜病变 诊断 碘染色 食管肿瘤
原文传递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龚宝丽 刘宾 +1 位作者 邸霞 谢新纪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龚宝丽刘宾邸霞谢新纪目前在国外用内镜诊断裂孔疝已成为内镜检查常规,但在我国这项检查还未完全开展。现就我院64例经内镜、X线造影和食管测压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一... 食管裂孔疝的内镜诊断龚宝丽刘宾邸霞谢新纪目前在国外用内镜诊断裂孔疝已成为内镜检查常规,但在我国这项检查还未完全开展。现就我院64例经内镜、X线造影和食管测压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内镜对滑动型食管裂孔疝的诊断价值。一、材料和方法我院自1994年1月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疝 内镜 诊断
原文传递
胃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止血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宾 龚宝丽 +3 位作者 王虹 任继平 谢新纪 邸霞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446-448,共3页
对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恶性肿瘤的急性出血病例,在胃镜下局部应用无水酒精及巴特罗酶(batrobin)作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无水酒精及巴特罗酶治疗各20例,分别于胃镜下出血点周围粘膜下分点注射。无水酒精每点0;1... 对4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恶性肿瘤的急性出血病例,在胃镜下局部应用无水酒精及巴特罗酶(batrobin)作粘膜下注射止血治疗。无水酒精及巴特罗酶治疗各20例,分别于胃镜下出血点周围粘膜下分点注射。无水酒精每点0;1~0;2ml,总量0.5~1.2ml;巴特罗酶每点0.2~0.5ml(1kU/2ml),总量1.0~2;0ml(0.5~1.0kU)。除1例喷射性动脉出血外,1次治疗均能有效止血,总有效率为97.5%。并且再出血率低。其方法简单,止血迅速,副作用小。40例中除1例局部注射无水酒精后溃疡面积稍有扩大外,其余均无明显的粘膜损伤及坏死,无1例穿孔。但对较粗大的动脉性出血则止血疗效差。由于巴特罗酶首次用于粘膜下局部注射止血,病例数较少,有待临床进一步实践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药物疗法 注射 巴特罗酶 上消化道出血
原文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视化诊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宾 龚宝丽 +3 位作者 毕春山 邸霞 谢新纪 金丽杰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47-250,共4页
目的改革国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可视化诊断中的繁杂方法。方法对300例经胃镜检查病例,在胃镜直视下采用喷洒pH5.5的调节水来调整胃黏膜表面的pH值,再对胃黏膜表面直接喷洒0... 目的改革国外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可视化诊断中的繁杂方法。方法对300例经胃镜检查病例,在胃镜直视下采用喷洒pH5.5的调节水来调整胃黏膜表面的pH值,再对胃黏膜表面直接喷洒0.5mol/L尿素0.1%酚红溶液。通过酚红的变红反应,使Hp的感染及其分布可视化。并对尿素酚红液变色呈阳性反应的病例,在变色部位取活检,对呈阴性反应的不变色病例,在胃窦近幽门2cm左右的前、后壁、胃窦前庭或胃体大弯分别取活检2~3块,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的Giemsa染色检查并将两者相对照。结果300例中190例胃镜喷洒尿素酚红溶液后胃黏膜表面变红呈阳性反应,病理检查Hp呈阳性者182例,诊断符合率为95.8%(182/190)。110例呈阴性反应病例,病理检查Hp呈阴性者95例,两者符合率为86.4%(95/110)。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2.3%(277/300)。结论对Hp感染的可视化诊断,改良的尿素酚红液喷洒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内镜下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尿素酶 胃镜 可视化诊断
原文传递
胃异位胰腺9例的诊断
12
作者 王虹 李瑞兰 +3 位作者 刘宾 龚宝丽 谢新纪 邸霞 《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6年第12期712-713,共2页
胃异位胰腺9例的诊断王虹1李瑞兰2刘宾1龚宝丽1谢新纪1邸霞11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北京市1007302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题词胰腺胃疾病内窥镜检查迷芽瘤Subjectheadingsstomachdi... 胃异位胰腺9例的诊断王虹1李瑞兰2刘宾1龚宝丽1谢新纪1邸霞11北京同仁医院消化内科内镜室北京市1007302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主题词胰腺胃疾病内窥镜检查迷芽瘤Subjectheadingsstomachdiseasespancreas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疾病 胃异位胰腺 诊断 内窥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