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快掘面风流动态调控参数与压抽比对粉尘运移的影响及降尘分析
1
作者 龚晓燕 李相斌 +5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付浩然 王天舒 张红兵 薛河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1,共8页
随着矿山快掘设备的逐渐引进,快掘面粉尘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为有效减少快掘面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设计出风流动态调控降尘净化系统,通过调节风流的状态并设计了不同工况下的风流调控方案,以降低司机处粉尘浓度与粉尘的扩散距离。以陕... 随着矿山快掘设备的逐渐引进,快掘面粉尘污染问题愈加严重。为有效减少快掘面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污染,设计出风流动态调控降尘净化系统,通过调节风流的状态并设计了不同工况下的风流调控方案,以降低司机处粉尘浓度与粉尘的扩散距离。以陕西某矿快掘面为例,建立了风流—粉尘耦合场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井下验证;分析了风流动态调控降尘净化系统中出风口偏角、出风口缩放口径、出风口距端头距离及风量压抽比4个参数对风流与粉尘场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分析了各参数与司机处粉尘浓度与粉尘扩散距离之间的关联性,确定了最佳调控净化方案。结果表明:各参数对司机处粉尘浓度与粉尘扩散距离影响程度的显著性排序由大到小依次为风量压抽比、出风口偏角、出风口距端头距离、出风口缩放口径。确定的最佳调控净化方案为出风口距离端头10 m、出风口偏角20°、出风口缩放口径1.0 m及风量压抽比1。设计搭建试验平台进行了准确性及净化效果测试验证,模拟值与试验值的平均误差小于8.91%,净化后司机处粉尘浓度由327.22 mg/m^(3)降低至156.47 mg/m^(3),降低了52.18%,粉尘扩散距离由39.74 m缩短至25.91 m,缩短了34.80%,有效改善了快掘面的空气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通风 快掘面 空气净化 风流动态调控 数值模拟 气固两相流
下载PDF
快掘面抽风口集尘参数变化下粉尘场优化模型研究
2
作者 龚晓燕 翟项华 +4 位作者 陈龙 孙海鑫 付浩然 张红兵 康哲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6,共7页
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 为了解决长压短抽通风方式下传统抽风口集尘效果不适应掘进速度快、产尘量大的工作面集尘需求等问题,提出设计抽风筒集尘口装置及系统布局,以降低快掘面高粉尘危害和污染等隐患。利用Fluent建立集尘系统的粉尘场有限元模型,分析单集尘参数对粉尘场影响并确定参数取值范围,设计二次回归正交试验,建立司机和人行道呼吸带粉尘质量浓度双目标优化模型,采用NSGA-Ⅱ算法求解模型。以陕西某矿快掘面为研究对象,求解得到该集尘布局下最佳集尘参数方案。搭建集尘系统试验平台来测试最佳集尘参数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试验测试值和预测值误差小于8%,优化后的司机处粉尘质量浓度和人行道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79.3%,58.7%,证明优化模型准确且有效。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快掘面空气净化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掘面 集尘口 二次回归正交 双目标优化模型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的粉尘沉降研究
3
作者 龚晓燕 王天舒 +4 位作者 陈龙 裴晓泽 李相斌 朱倩丽 牛虎明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 煤矿掘进过程中粉尘聚集严重,目前针对综掘工作面混合式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规律及优化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基于混合式风流调控系统,依托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综掘工作面,分析了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压风口右偏角度、压风口口径、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和压抽比等混合式风流调控参数对粉尘沉降规律的影响:随着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小颗粒粉尘占比增加;随着压风口右偏角度增加,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变化明显;随着压风口口径增加,司机处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随着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增加,司机处截面大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小颗粒粉尘占比先增后减再增,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粉尘粒径分布变化不大;随着压抽比增大,司机处和回风侧行人呼吸带截面小颗粒粉尘占比减小。以上述风流调控各参数为自变量,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了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最优风流调控方案:压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8.9 m,压风口右偏角度为14.8°,压风口口径为0.9 m,抽风口距工作面距离为4.3 m,压抽比为1.1。搭建了风流调控下粉尘沉降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测试值与粉尘沉降优化回归模型的模拟值误差在13%以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优化后粒径为71~100μm的粉尘受风流调控参数影响明显,沉降在掘进机前方;优化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全尘平均浓度和司机处呼尘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47.4%和42.4%,降尘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混合式通风 风流调控 粉尘沉降 粉尘浓度
下载PDF
综掘面风流调控下的瓦斯与粉尘浓度双目标预测模型研究
4
作者 龚晓燕 程傲 +5 位作者 邹浩 孙育恒 杨富强 张红兵 李昊 孙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153-157,共5页
针对综掘面瓦斯和粉尘浓度预测能力不足,导致瓦斯粉尘积聚难以提前解决,造成风筒出风口风流调控降尘排瓦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瓦斯和粉尘浓度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7-11-3结构的双目标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出风... 针对综掘面瓦斯和粉尘浓度预测能力不足,导致瓦斯粉尘积聚难以提前解决,造成风筒出风口风流调控降尘排瓦效果不佳的问题,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瓦斯和粉尘浓度分布的关键影响因素,建立了7-11-3结构的双目标预测神经网络模型,并进行出风口距端头5 m和10 m工况下的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模型误差率最大9.85%,最小0.27%。瓦斯浓度最高降低了45%,粉尘浓度最高降低了40%,有效预防了瓦斯和粉尘浓度的积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风流调控 BP神经网络 瓦斯及粉尘浓度 双目标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掘进面风流监测及适应性智能调控系统研制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晓燕 赵少龙 +4 位作者 刘壮壮 张浩 薛河 杨富强 赵宽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4-434,共11页
针对目前掘进面通风系统因无法对风流进行实时监测及适应性动态调控而造成的瓦斯与粉尘聚集严重等问题,研制出了风流监测及适应性智能调控原型系统来优化风流场分布。通过对掘进面风流监测及出风口风流适应性智能调控方法和系统实现的... 针对目前掘进面通风系统因无法对风流进行实时监测及适应性动态调控而造成的瓦斯与粉尘聚集严重等问题,研制出了风流监测及适应性智能调控原型系统来优化风流场分布。通过对掘进面风流监测及出风口风流适应性智能调控方法和系统实现的整体架构进行分析,基于流场相似与模化理论对掘进面进行了相似还原设计,确定了风速、瓦斯及粉尘隐患监测点位置,完成了基于ZigBee及GPRS技术的数据采集及传输架构,利用PLC控制技术实现了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的动态调控,并研发了上位机系统。以柠条塔矿S1202掘进面为对象,对研制的风流监测及适应性智能调控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出风口距迎头5 m时,司机位置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高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48.94%和34.36%,平均瓦斯体积分数降低了41.18%;出风口距迎头10 m时,司机位置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高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了38.04%和41.36%,平均瓦斯体积分数降低了43.02%,验证了风流适应性智能调控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掘进面 风流 实时监测 智能调控
原文传递
综掘面抽风口调控下的旋流风幕降尘优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龚晓燕 张浩 +3 位作者 陈龙 费颖豪 王天舒 牛虎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提高煤矿综掘面粉尘防治技术水平,通过旋流风幕与抽风口的协同作用优化风流减少粉尘聚集,改善工作面通风环境。将附壁风筒和自主研制的风流调控装置相结合,设计混合式通风下的旋流风幕与抽风口风流调控系统。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 为提高煤矿综掘面粉尘防治技术水平,通过旋流风幕与抽风口的协同作用优化风流减少粉尘聚集,改善工作面通风环境。将附壁风筒和自主研制的风流调控装置相结合,设计混合式通风下的旋流风幕与抽风口风流调控系统。首先,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附壁风筒条缝宽度、轴径风量比和抽风口口径、偏转角度单参数变化对粉尘运移分布的影响;其次,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PSO),求解得到司机及行人位置粉尘双目标优化的最优调控方案;最后,分别通过数值模拟和搭建的调控降尘试验平台测试验证最优方案优化效果。结果表明:调控后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降低41.5%;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平均粉尘质量浓度降低64.2%,物理试验与数值模拟的降尘优化效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旋流风幕与抽风口综合降尘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抽风口 风流调控 旋流风幕 粉尘场 双目标优化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煤矿综掘面风流智能调控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龚晓燕 孙育恒 +4 位作者 刘壮壮 邹浩 陈有乐 康瑞金 程傲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8-145,共8页
煤矿综掘面传统的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低,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无法根据实际通风需求来进行连续动态调控,易造成巷道内瓦斯和粉尘聚集严重,影响掘进面安全高效开采,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提高掘进工作面通风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煤矿综掘面传统的通风系统智能化程度低,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无法根据实际通风需求来进行连续动态调控,易造成巷道内瓦斯和粉尘聚集严重,影响掘进面安全高效开采,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为提高掘进工作面通风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以陕西神木柠条塔矿S1202综掘面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试验数据作为训练样本数据,建立了基于Adam(适应性矩估计)算法优化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煤矿综掘面风流智能调控模型;由实时监测数据驱动该模型输出调控方案,通过自主研制的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对风流进行连续动态精准调控;在物理实验平台和井下分别进行了模型调控效果测试,其中在物理实验平台以一个截割循环为单位,验证了模型连续调控的效果,在井下验证了单方案的降尘效果。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根据粉尘和瓦斯浓度实时监测数据实现风流智能调控,有效优化风场分布,降低瓦斯和粉尘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综掘面 风流智能调控模型 瓦斯 粉尘 BP神经网络 Adam算法
下载PDF
掘进面风流远程智能监控虚拟现实系统设计
8
作者 龚晓燕 康瑞金 +5 位作者 李宇杰 付浩然 刘壮壮 陈龙 张红兵 李昊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22,共6页
针对掘进面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场分配不合理,造成瓦斯超限和粉尘聚积等安全隐患问题,在课题组对掘进面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和远程监控技术对该物理装置虚拟映射远程监控... 针对掘进面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场分配不合理,造成瓦斯超限和粉尘聚积等安全隐患问题,在课题组对掘进面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的基础上,利用虚拟现实和远程监控技术对该物理装置虚拟映射远程监控系统进行设计。采用Unity3D对系统的虚拟场景模型构建;基于Sugar BI云平台对PC/Android端远程监控软件开发,包括了三维虚拟场景预览、实时数据及视频监控、预测预警机制、智能控制模块及支持信息子系统。以实验室模拟实验测试平台,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运行可靠,各预期功能均可实现,从而提高了掘进面通风智能可视化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面 风流智能调控 远程监控 虚拟现实 UNITY3D
下载PDF
综掘面风速瓦斯粉尘最优分布的风流智能调控优化评价模型
9
作者 龚晓燕 陈有乐 +4 位作者 刘壮壮 陈龙 朱倩丽 孙育恒 康瑞金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5-72,共8页
为确定综掘面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的最优调控方案,以优化风流场分布状态来减少粉尘瓦斯聚集,分析选取11项影响通风效果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3层结构的调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基于F分布的各指标隶属函数... 为确定综掘面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的最优调控方案,以优化风流场分布状态来减少粉尘瓦斯聚集,分析选取11项影响通风效果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构建3层结构的调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AHP)法确定指标权重,构造基于F分布的各指标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隶属度,计算方案评价分值。针对陕北某煤矿,计算出风口距端面5 m工况所有调控方案的仿真实验数据,确定模型评价指标权重及隶属度函数,通过评价得出最优调控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回风侧行人呼吸带、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分别降低43.1%、68.9%,端面上隅角和下隅角瓦斯体积分数分别降低54.7%、66.8%,从而验证风流智能调控评价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综掘面风流调控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面 风流智能调控 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下载PDF
综掘面风流智能调控数字孪生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斌 张奎 +1 位作者 张有为 龚晓燕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6-2018,共13页
针对综掘面风筒出风口参数不能随瓦斯、粉尘的浓度变化动态调节风流状态,不能实现复杂恶劣下矿井物理作业环境和虚拟模型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煤矿发展的要求,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综掘面风流智能化调控方法,建立了风流调控装置的动态虚... 针对综掘面风筒出风口参数不能随瓦斯、粉尘的浓度变化动态调节风流状态,不能实现复杂恶劣下矿井物理作业环境和虚拟模型互联互通的智能化煤矿发展的要求,提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综掘面风流智能化调控方法,建立了风流调控装置的动态虚拟模型。研究了风筒出风口参数调控规则获取、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瓦斯粉尘浓度预测、基于遗传—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风筒出风口参数决策等支持虚拟模型实现动态预警预测、具有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功能的关键技术。实验表明,数字孪生系统能够高保真度地再现矿井巷道的作业环境,实现虚实融合、迭代优化和以虚控实的综掘面风流新型调控方式,有效优化瓦斯和粉尘的运移分布,提高煤矿开采作业的智能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煤矿 综掘面 智能调控
下载PDF
基于DDPG的矿井智能通风决策算法研究
11
作者 陈博 朱斌 +2 位作者 王蒙飞 张钧琦 龚晓燕 《煤矿机械》 2023年第10期201-204,共4页
针对具有连续动作空间的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控问题,提出基于DDPG的矿井智能通风算法。通过向价值网络和策略网络中输入司机处粉尘浓度、回风侧粉尘浓度、死角处瓦斯浓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包含距端面距离、右偏角度、口径大小的风筒调控方案... 针对具有连续动作空间的矿井通风系统的调控问题,提出基于DDPG的矿井智能通风算法。通过向价值网络和策略网络中输入司机处粉尘浓度、回风侧粉尘浓度、死角处瓦斯浓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包含距端面距离、右偏角度、口径大小的风筒调控方案。使用训练完成的DDPG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并测试DDPG算法的风筒调控方案,结果表明:回风侧、司机处、死角处平均降尘率分别为42.8%、52.4%、41.2%,表明了DDPG算法在解决矿井智能通风决策调控问题上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强化学习 DDPG 矿井智能通风 风流调控
原文传递
矿井风流调控装置自适应智能调控方法
12
作者 朱斌 王蒙飞 +1 位作者 张钧琦 龚晓燕 《煤矿机械》 2023年第7期187-189,共3页
针对矿井巷道风流分布不合理、瓦斯粉尘易积聚等安全问题,基于数字孪生和遗传神经网络(GA-BP)技术,提出一种风筒出风口参数能动态跟随瓦斯粉尘浓度变化而自适应调节的智能调控方法。首先,根据矿井巷道真实环境和物理调控装置建立数字孪... 针对矿井巷道风流分布不合理、瓦斯粉尘易积聚等安全问题,基于数字孪生和遗传神经网络(GA-BP)技术,提出一种风筒出风口参数能动态跟随瓦斯粉尘浓度变化而自适应调节的智能调控方法。首先,根据矿井巷道真实环境和物理调控装置建立数字孪生虚拟模型,实现物理装置和虚拟模型的双向实时映射和同步。其次,构建基于遗传算法(GA)改进的BP神经网络,得到最佳权值和阈值。最后,将GA-BP神经网络模型封装在数字孪生虚拟模型中,实现虚拟模型远程对物理调控装置的同步可视化智能调控,为矿井通风智能化提供一种有效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控装置 数字孪生 GA-BP神经网络 智能调控
原文传递
数字孪生驱动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系统 被引量:13
13
作者 龚晓燕 雷可凡 +6 位作者 吴群英 崔小强 吴悦 朱斌 杨富强 张红兵 刘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31-1340,共10页
为满足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针对传统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速场分配不合理,死角区瓦斯积聚严重和粉尘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 为满足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智能化的发展需求,针对传统局部通风系统无法实时监测及智能调控风筒出风口风流状态而导致风速场分配不合理,死角区瓦斯积聚严重和粉尘污染等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掘进工作面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系统,优化风流场分布。分析建立了系统实现的整体框架、运行流程及关键技术,利用Zigbee自组网功能进行巷道风速、瓦斯体积分数及粉尘质量浓度等实时数据的监测采集,通过ARIMA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下一时刻瓦斯体积分数及粉尘质量浓度进行智能预测分析,并引入小生境四段式编码遗传算法提取相应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规则,结合GPRS无线传输技术实现出风口风流状态的智能调控,在此基础上,运用Unity3D构建系统虚拟模型并实现了物理实体与虚拟孪生体的映射交互。通过设计搭建的数字孪生系统实验测试平台,验证了系统实时监测、决策评价、智能调控、虚实融合等关键功能技术可行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对系统智能调控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调控后司机位置处风速明显上升,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由0.623%降低为0.306%,降低率达50.8%;司机位置粉尘质量浓度由1180 mg/m^(3)降低到695 mg/m^(3),单点降尘率达41.1%,回风侧行人高度沿程粉尘质量浓度由430 mg/m^(3)降低为150 mg/m^(3),降尘率达65%,进一步优化了掘进工作面巷道风速、瓦斯及粉尘场的运移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掘进工作面 风流智能调控 瓦斯积聚 粉尘污染 出风口风流状态
下载PDF
罗氏cobas MPX混样及单人份检测模式对献血者NAT检测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晓燕 任芙蓉 +3 位作者 宋美兰 王卓妍 姚凤兰 朱家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62-162,共1页
关键词 检测模式 NAT COBAS MPX 电化学发光 血清学筛查 血清学试验 乙肝两对半 核酸定量检测 血清学转换 核酸检测
原文传递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侵袭转移 被引量:28
15
作者 龚晓燕 保永亮 黄金玲 《安徽医药》 CAS 2013年第1期3-5,共3页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以二硫键相连的二聚体糖蛋白化合物。近年来,关于VEGF参与肿瘤生长、转移过程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也称血管渗透因子(Vascular Permeability Factor,VPF),是一种以二硫键相连的二聚体糖蛋白化合物。近年来,关于VEGF参与肿瘤生长、转移过程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对VEGF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GF 血管生成 血管通透性 淋巴管生成 侵袭转移 调控因子
下载PDF
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梗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及血清BNP的影响 被引量:24
16
作者 龚晓燕 王靓 +4 位作者 黄金玲 施慧 王桐生 洪星辉 华明柳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探讨苓桂术甘汤干预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模型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各组大鼠血清脑钠肽含量的变化,探讨苓桂术甘汤干预心室重构的机制。方法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造模2周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苓桂术甘汤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给药4周,观察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BNP含量。结果连续给药4周后,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显著改善,苓桂术甘汤小、中、大剂量组大鼠LVSP、+dp/dtmax和-dp/dtmax均显著上升,LVEDP显著下降,大鼠血清BNP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苓桂术甘汤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大鼠心脏舒缩性能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其作用与降低大鼠血清BNP含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急性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血流动力学 脑钠肽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状态分析 被引量:12
17
作者 龚晓燕 李虹伟 +1 位作者 顾复生 靳家燕 《北京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0-222,共3页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时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测定 4 1例高血压患者和 4 0例健康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再将高血压组分为单纯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糖高血脂、合并肥胖组。结果 合并高血糖高...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同时存在多种代谢异常时胰岛素敏感性。方法 测定 4 1例高血压患者和 4 0例健康者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再将高血压组分为单纯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合并高脂血症、合并高血糖高血脂、合并肥胖组。结果 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P<0 .0 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 ,无论是高血压组还是正常组的体重指数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明显负相关 (高血压组 r=- 0 .37,P<0 .0 5;正常组 r=- 0 .34,P<0 .0 5)。结论 空腹血糖、空腹血脂、体重指数是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胰岛素敏感性 体重指数 胰岛素抵抗
原文传递
矿井局部通风故障诊断系统开发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龚晓燕 薛河 +1 位作者 陶新利 孙晓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针对矿井局部通风系统故障诊断缺乏信息支持的问题,文章采用可靠性理论对矿井局部通风系统的故障模型树进行了分析;采用智能决策与UML语言对矿井局部通风故障诊断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了建立,并采用SQL、JAVA语言对系统原型软件进行了开发,... 针对矿井局部通风系统故障诊断缺乏信息支持的问题,文章采用可靠性理论对矿井局部通风系统的故障模型树进行了分析;采用智能决策与UML语言对矿井局部通风故障诊断系统总体结构进行了建立,并采用SQL、JAVA语言对系统原型软件进行了开发,对煤矿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论文研究为煤矿局部通风系统故障诊断提供了信息支持,对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井 局部通风 故障诊断 诊断规则和事例
下载PDF
掘进巷道壁面粗糙度对受限贴附紊动射流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龚晓燕 李根 +3 位作者 焦婉莹 莫金明 张永强 薛馨禹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1,共4页
由于巷道壁面粗糙度对贴附紊动射流起始段与主体段有较大影响,根据贴附射流理论,通过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分析在巷道壁面粗糙度厚度不同及粗糙度不均匀的情况下,贴附紊动射流运动特征及对掘进巷道内通风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壁面... 由于巷道壁面粗糙度对贴附紊动射流起始段与主体段有较大影响,根据贴附射流理论,通过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分析在巷道壁面粗糙度厚度不同及粗糙度不均匀的情况下,贴附紊动射流运动特征及对掘进巷道内通风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壁面粗糙度厚度对受限贴附紊动射流的起始段影响较小,对主体段影响较大,随着粗糙度厚度增大,主体段的轴心速度减小越快,低风速区厚度增大,在回流区易形成涡流区;随着粗糙度不均匀性增加,巷道内涡流区增大。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为研究掘进巷道风流传递过程、粉尘与瓦斯运移规律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巷道 壁面 粗糙度厚度 紊动射流 通风流场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综掘工作面风筒出风口风流智能调控装置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龚晓燕 侯翼杰 +4 位作者 赵宽 崔坚 陈彪 惠双琳 常波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14,共7页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 针对目前煤矿综掘工作面局部通风风筒的出风口口径、方向角度和前后距离不能实时动态变化所造成的瓦斯、粉尘爆炸和环境污染风险提升问题,研发安装于风筒出风口的风流智能调控装置。分析综掘工作面实际通风风流运移分布规律及风流调控需求,建立了智能调控装置的整体结构方案,进行了机械结构详细设计及安全性优化分析,并对控制系统软硬件进行了分析设计。研制了机械式调控装置,进行了井下的风速及粉尘浓度的风流场调控测试研究,其测试结果表明:出风口距端头7 m时,调控后回风侧沿程风速由4.01 m/s下降至1.19 m/s,司机位置处的风速由0.1 m/s提高到了0.5 m/s,达到了《煤矿安全规程》要求规定范围;出风口距端头5 m和10 m时,风流场调控后司机位置处粉尘浓度较原始粉尘场最高降低了34%,说明调控装置的调风和降尘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掘工作面 风筒出风口 智能调控装置 风流场 风速 粉尘浓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