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西北高黎贡山局限蚊属一新种(双翅目:蚊科)
1
作者 郭玉红 李四全 龚正达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70-174,共5页
记述了局限蚊属(丽蚊亚属)一新种,丹珠局限蚊Topomyia(Suaymyia)danzhuensis sp.nov。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雄蚊喙具基白环;腹节第IX-T侧叶端部的刺形鬃膨大呈刀型,内缘小鬃列位于端部而非基部;抱肢基节端腹叶具长鬃丛和背内侧中部具短鬃... 记述了局限蚊属(丽蚊亚属)一新种,丹珠局限蚊Topomyia(Suaymyia)danzhuensis sp.nov。该新种的主要特征是:雄蚊喙具基白环;腹节第IX-T侧叶端部的刺形鬃膨大呈刀型,内缘小鬃列位于端部而非基部;抱肢基节端腹叶具长鬃丛和背内侧中部具短鬃群,抱肢端节外枝明显比内枝粗大;幼虫下颚宽短,端缘具多个小齿突;梳齿数量较少和仅分布于呼吸管基部腹侧和肛腮粗壮及其末端钝圆等。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高黎贡山东坡竹林。标本保存于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科 局限蚊属(丽蚊亚属) 新种 高黎贡山 云南 中国
下载PDF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32
2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9,共11页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中山海拔2500–3800m之间;(2)东洋和古北两区系成分物种构成比的垂直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基本递减,后者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增,垂直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沿纬度梯度分布的一般规律;(3)聚类分析将横断山9个不同海拔带的蚤类归为6个生态类型,反映出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森林植被等重要因素对蚤类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群落的组成、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一般规律,表达了蚤类分布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4)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为双峰形分布格局,两高峰值都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和分布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植被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上的气候和生境的变化程度有关。研究认为,中山地段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大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和山地水湿条件的影响。影响该区域蚤类垂直分布格局的综合因素有山体海拔高度、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山地雨量分配特征、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物种丰富度 聚类分析 Β多样性 横断山区 垂直分布格局 物种丰富度 区系成分 云南西部 气候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 海拔梯度
下载PDF
云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与地理分布趋势 被引量:58
3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3-79,共7页
以云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重要山脉的 7个山系作为样区 ,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 ,采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对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的地理分布趋势、规律和相关... 以云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重要山脉的 7个山系作为样区 ,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并参考有关资料 ,采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对横断山区小型兽类的地理分布趋势、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 ,由西向东呈递减的趋势。与此趋势变化密切相关的主要因素是纬度的影响 ,其次是水湿条件 ,另外还与小型兽类的密度 ,物种丰富度、地理环境 (坡向 )和垂直带的影响等因素有关。此外 ,对横断山区不同区域小兽物种密度高峰问题作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趋势 横断山区 云南
下载PDF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与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55
4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19-328,共10页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 7个山系共 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 ,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 根据云南横断山区具代表性的 7个山系共 9个样区山地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调查结果 ,并参考以往的部分调查资料 ,对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应用不同山系样区各垂直带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平均值作为指标 ,就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和规律 ,与宿主动物和重要环境因素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显示 ,蚤类物种多样性的地理分布趋势是由西北→南→东→北呈递减的趋势。与此变化趋势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是水湿条件 ,其次是经度的影响。另外还与蚤类的丰富度、地理环境、垂直带和人们的生产活动等因素有关。研究认为 ,形成蚤类与宿主动物间多样性地理分布趋势上的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同 ,其中水湿条件就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研究还发现 ,横断山蚤类在我国蚤类区系中是多样性最高的地区 ,它充分地反映了横断山区栖息地异质性对物种数的重要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物种多样性 地理分布 环境因素 云南横断山区
下载PDF
中国“三江并流”纵谷地蚤类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 被引量:25
5
作者 龚正达 张丽云 +4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葛军旗 栗冬梅 刘起勇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1-69,114-117,共9页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沿纬度梯度变化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作者就云南西部横断山区21o-28oN的8个纬度梯度带目前所知分布的9科45属153种(亚种)蚤类的水平分布资料进行了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这一区域蚤类科、属、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东洋界和古北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沿纬度梯度的变化,都呈现了随纬度增加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25o-27oN之间,研究认为,形成物种密度高峰的主要因素是两大区系分界线和交错区的边缘效应;(2)东洋和古北两大区系成分构成比的水平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纬度的增加递减,后者则随纬度的增加呈递增的趋势,两区系成分过渡或交错区的跨度在23o-29oN之间,并在25o-27oN形成交汇和分异的中心;(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横断山8个纬度梯度带的蚤类总体上归为3个主要地域区系类型,反映出纬度、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对蚤类区系及物种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区系和物种组成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格局与地理和气候环境的统一性;(4)蚤类的属、种β多样性沿纬度梯度的水平分布基本呈现双峰格局,峰值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及分布在不同纬度梯度、气候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的水平分布格局与纬度梯度的气候、环境变化程度的关系密切,以及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对两区系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5)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规律和格局基本相同,显示了具有同源性的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对蚤类空间分布格局所产生的类似影响,证实了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水平分布格局理应出现近似于它们垂直分布的一般规律与格局的推论;(6)横断山25o-27oN的区域形成了两大区系物种交汇和分异的中心,由于边缘效应和复杂的地理景观,这里蚤类科、属、种、特有种都具有较高多样性,据此作者推断,这里可能是我国横断山区多物种保存、分布和分化的核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γ多样性 Β多样性 纬度梯度 水平分布格局 “三江并流”纵谷地
下载PDF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 被引量:22
6
作者 龚正达 段兴德 +4 位作者 冯锡光 解束 尚榆民 杜宝汉 段彪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97-204,共8页
1992—1995年间,我们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生态区系的调查,共获标本35种1600余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已知当地小兽5目12科30属53种。通过8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看出,小兽的物种多样性... 1992—1995年间,我们对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的小型兽类进行了生态区系的调查,共获标本35种1600余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已知当地小兽5目12科30属53种。通过8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调查结果看出,小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为针阔混交林,最低为农耕区,但密度最高为农耕区,最低为高山灌丛草甸。经分析认为,在苍山东西坡垂直分布调查所获33种小兽中,有21种(63.63%)属于东洋区成分;10种(30.30%)属古北区成分和两种(6.06%)为广布种。在中山温凉性针阔混交林内海拔约3100m(相当于指示种动物藏鼠兔Ochotonathibeana和植物苍山冷杉Abiesdelavayi的分布下限)是该山地两区系分异的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 苍山洱海 自然保护区 小型兽类 哺乳动物纲
下载PDF
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区系与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龚正达 段兴德 +2 位作者 冯锡光 吴厚永 刘泉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51-456,共6页
1992 ~1997 年, 对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 共采获蚤类5科21 属39 种(亚种) 3241 头。并对以苍山为主体的山地各主要生态环境蚤类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进行了测... 1992 ~1997 年, 对大理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的调查研究, 共采获蚤类5科21 属39 种(亚种) 3241 头。并对以苍山为主体的山地各主要生态环境蚤类的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蚤类及其宿主动物的分布特点和自然环境因素后认为,在苍山所获39 种蚤类中有16 种( 占41-03 % ) 属东洋界种类, 21 种(占53-84% ) 属古北界种类,2 种属广布种(占5-12 %) ; 在中山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内海拔约3 100 m 处是该山两大动物区系分异的界线。研究认为,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两大动物区系界线的划分以海拔高度为宜, 其分界线与当地温凉性针阔混交林的分布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区系与生态 苍山洱海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云南临沧地区蚤类群落生态学与区系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2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杨贵荣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0年第3期160-169,共10页
1997年 10月~ 12月 ,对地处横断山怒山山脉南段的南延地区具代表性的 7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和研究。共采获蚤类 5科 13属 2 8种 1557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 ,已知当地蚤类共有 17属 36种。在垂直分布调查研究所获 ... 1997年 10月~ 12月 ,对地处横断山怒山山脉南段的南延地区具代表性的 7种主要生态环境的蚤类进行了垂直分布调查和研究。共采获蚤类 5科 13属 2 8种 1557只。参考以往的有关资料 ,已知当地蚤类共有 17属 36种。在垂直分布调查研究所获 2 8种蚤类中 ,经分析认为古北种有 9种 ( 32 .14 % ) ,东洋种有 17种 ( 60 .71% )和广布 2种 ( 7.14 % )。通过对各主要生态环境内蚤类群落的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生态优势度测定和比较后 ,认为当地蚤类群落的稳定性是针阔叶混交林 >季风湿性常绿阔叶林 >常绿阔叶林 >苍山冷杉林 >亚高山灌丛草甸 >城市居民区及山坡耕作地。此外 ,对蚤类群落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区系特点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根据调查结果与相关资料比较分析后 ,认为水湿条件是导致横断山区不同山系各地段或不同坡向古北与东洋区系分界线高度不同的重要因素 ,各山体地理位置 ,海拔高度的不同是形成两区系成分构成比例不同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群落 生态学 区系 临沧地区 云南
下载PDF
云南省无量山自然保护区蚤类群落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张云智 蔡乔顺 罗开红 李昌朝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4-348,共5页
目的对云南省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鼠夹和电猫捕捉小兽,分别收集其体寄生蚤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获蚤类507只,隶属于5科15属26种。其中东洋成分有19种(73.1%),占主... 目的对云南省景东无量山自然保护区山地蚤类群落的垂直分布格局与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方法以鼠夹和电猫捕捉小兽,分别收集其体寄生蚤后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获蚤类507只,隶属于5科15属26种。其中东洋成分有19种(73.1%),占主导地位;其次为古北成分,仅有5种(19.2%);其他2种(7.7%)为广布种;它们之中约有58%的种类(共15种)为横断山特有种。结论经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进行测定和比较后看出,无量山不同森林植被带蚤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最高位于明针叶林和湿性常绿阔叶林带,而最低位于寒温性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蚤类群落多样性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呈递减的趋势。此外,对该山脉蚤类的区系特征、它们与宿主的关系进行了陈述和比较,还对滇西北、滇西南山地蚤类与宿主动物的区系特征及分布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群 群落 山地 无量山自然保护区 亚高山 垂直分布 林带 区系特征 蚤类 优势度指数
下载PDF
云南高黎贡山蚤类的生态区系 被引量:19
10
作者 龚正达 解宝琦 林家冰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6年第1期59-67,共9页
本文报道了1985年以来对我国横断山南端高黎贡山东、西坡蚤类生态区系的调查及研究结果。共发现蚤类5科23属47种(亚种)。文中对该山脉蚤类在不同森林植物带的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各种蚤的栖境幅度、宿主多样性进... 本文报道了1985年以来对我国横断山南端高黎贡山东、西坡蚤类生态区系的调查及研究结果。共发现蚤类5科23属47种(亚种)。文中对该山脉蚤类在不同森林植物带的群落结构、种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各种蚤的栖境幅度、宿主多样性进行了陈述和比较,并对蚤类的区系特征、特有种的区系划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目 云南 高黎贡山 生态区系
下载PDF
云南澜沧江流域居民区蚊类大尺度空间生态位特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龚正达 周红宁 +5 位作者 岳仁苹 葛军旗 王海波 张丽云 许翔 李春敏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0年第2期86-100,共15页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大尺度空间生态位特征,本研究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居民区夜间吸血活动的蚊类为对象,对该流域21°~30°N之间9个纬度梯度带和海拔500~3500 m之间6个海拔梯度带的居民区...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地居民区蚊类大尺度空间生态位特征,本研究以云南省西部澜沧江流域为研究的空间范围和尺度,居民区夜间吸血活动的蚊类为对象,对该流域21°~30°N之间9个纬度梯度带和海拔500~3500 m之间6个海拔梯度带的居民区应用灯诱法进行了调查取样、分类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共捕获蚊类7属46种180099只。其中,三带喙库蚊多度为77.87,是数量上的优势种;中华按蚊多度为10.16,为次优势种;迷走按蚊、棕头库蚊和骚扰阿蚊的多度为分别5.24、1.83和1.01,是本区域的常见种类;其余蚊种多度为均小于1.00,数量相对较少或很少。(2)沿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的46种蚊虫中:三带喙库蚊是物种多度和生态幅最大、生态位宽度指数最高(生态位宽度指数为2.109和1.189)的物种;其次,中华按蚊的物种多度和生态幅较大,生态位宽度指数亦较高(为1.571和0.848);其他物种如致倦库蚊和骚扰阿蚊的物种多度和生态幅也较大,其生态位宽度指数(分别为0.964、0.811和0.814、0.403)相对较高。而余下的多数蚊种由于在纬度、海拔梯度上物种多度较低、生态幅较窄,其空间生态位宽度都相对较低或很低。他们反映了澜沧江流域蚊类物种的多度、生态幅度与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大小都有一定关系,也说明在宏域环境空间下物种多度、生态幅和生态位宽度越大的物种,具有更强的地理空间资源利用和环境适应的能力。(3)在澜沧江流域46种蚊虫中,占84.78%蚊种沿纬度梯度的生态位宽度指数都明显大于沿海拔梯度的生态位宽度指数,反之,仅15.22%蚊种等于或小于海拔生态位宽度指数。他们总体反映了物种在纬度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通常大于海拔维度上的生态位宽度的特征。(4)在纬度和海拔梯度上,物种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物种占总数3.00%和3.29%;完全不重叠的占总数22.22%和21.55%。在0.001~1.00重叠值范围内:重叠值<0.50分别占总数的47.82%和48.89%;而重叠值≥0.50的分别占30%和29.56%;总体上近80%的蚊类物种之间都能产生生态位重叠和重叠度相对较高。该结果总体反映了澜沧江流域蚊类对不同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居民区血源资源利用的趋同状况及其竞争关系。(5)不论在纬度梯度或海拔梯度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刺扰伊蚊、致倦库蚊、多斑按蚊、环带库蚊和库态按蚊8种蚊虫都分别能与其余所有物种发生生态位重叠,他们恰是在沿纬度和海拔梯度分布中生态幅较宽的类型,整体显示了较高的空间分布及种间竞争的能力。反之,帕氏按蚊、金叶伊蚊、云南伊蚊、天坪库蚊和银带脉毛蚊分别仅能与其他半数以下的蚊种发生生态位重叠,他们都是生态幅较小类型,并显示了较低的空间分布和种间竞争的能力及水平。这说明蚊类在大尺度环境空间下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频度、范围与其在纬度和海拔梯度的空间分布与适应能力有关。但是,不论在纬度还是海拔梯度上,物种间生态位重叠范围的大小与生态位宽度、物种多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关系及变化规律。(6)蚊类沿纬度和海拔梯度的物种多度、物种多度分布及其均匀度与其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均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生态位 生态幅 物种多度 物种多度分布 大尺度空间 澜沧江流域
下载PDF
中国古蚤属分类研究(蚤目,栉眼蚤科) 被引量:5
12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09-819,共11页
通过对我国现有古蚤属标本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类研究 ,认为目前我国已知古蚤属共有 2 7种 ,它们隶属于 4个种团 ,分别为钝刺古蚤种团obtuspinagroup (1种 )、古蚤种团soricisgroup (2种 )、偏远古蚤种团remotagroup (16... 通过对我国现有古蚤属标本和有关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和系统分类研究 ,认为目前我国已知古蚤属共有 2 7种 ,它们隶属于 4个种团 ,分别为钝刺古蚤种团obtuspinagroup (1种 )、古蚤种团soricisgroup (2种 )、偏远古蚤种团remotagroup (16种 )和短额古蚤种团brevifrontatagroup (8种 ) ,其数量已近该属世界已知种的一半。文中分别对我国已知各种古蚤的鉴别特征、生物学和地理分布状况作了介绍 ,并编制了各种团、种及亚种检索表。根据它们的分布特征认为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可能是古蚤属的分布中心。文中对偏远古蚤种团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蚤属 蚤目 分类研究 横断山区 鉴别特征 亚种 检索表 中国 数量 系统分类
下载PDF
云南西部横断山区蜱类的组成及其分布 被引量:9
13
作者 龚正达 自登云 +6 位作者 冯锡光 雷亚民 李兆祥 黄文丽 杨兰萍 袁庆虹 侯宗柳 《医学动物防制》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1987年以来,结合我省蜱媒病毒和立克次体病的调查工作,我所先后对怒江、保山、迪庆、丽江、德宏、大理、临沧和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山地林区以拖旗法采集为主,兼对野生动物和家畜体寄生蜱同时进行了蜱类的调查采集工作,通过多年的调查,... 1987年以来,结合我省蜱媒病毒和立克次体病的调查工作,我所先后对怒江、保山、迪庆、丽江、德宏、大理、临沧和西双版纳等地、州的山地林区以拖旗法采集为主,兼对野生动物和家畜体寄生蜱同时进行了蜱类的调查采集工作,通过多年的调查,采集到蜱类标本计14446份,共发现蜱类7属20种.种数药占我省已知种类的1/2.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类 生境 栖居 横断山区 龟形花蜱 长蝠硬蜱 卵形硬蜱 阔叶林 盲花蜱 滇西山地 镰形扇头蜱 锐跗硬蜱 采集地
下载PDF
中国鼠兔一新种——片马黑鼠兔 被引量:5
14
作者 龚正达 王应祥 +1 位作者 李章鸿 李四全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04-209,共6页
报道了采自云南片马的鼠兔属 1新种 ,以其体色在鼠兔属中最为深黑为其主要特征而命名为片马黑鼠兔Ochotonanigritiasp nov 。正模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副模标本保存在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关键词 片马黑鼠兔 新种 中国 鼠兔属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云南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小型兽类群落系统聚类分析与区系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和应天 刘泉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1期67-73,共7页
:1998年 10月~ 1999年 6月 ,对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五种森林植被带采用夹日法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 ,共获小兽 5目 8科 17属 2 7种 ,共 15 30只 ;文中对各小兽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和生态优势进行了... :1998年 10月~ 1999年 6月 ,对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自然保护区五种森林植被带采用夹日法进行小型兽类的垂直分布调查 ,共获小兽 5目 8科 17属 2 7种 ,共 15 30只 ;文中对各小兽群落结构、物种丰富度、物种多样性 ,均匀度和生态优势进行了测定和比较 ,认为群落稳定性最高是针阔叶混交林 ,而最低是农耕区。通过采用系统聚类和极点排序分析方法对各植被带小兽类进行数值分类 ,明确了该山系两大动物区系的分界线和各垂直带小兽分布的区系范畴 ;研究认为 ,海拔高度 (垂直带性 )是制约山地动物区系分布的主导因素 ,人们的生产活动对小兽群落有重要影响 ;此外 ,还对地处分界线的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小兽群落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兽类 区系群落 聚类分析 玉龙雪山 云南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高黎贡山栉眼蚤属一新种(蚤目:多毛蚤科) 被引量:2
16
作者 龚正达 黄文丽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0-112,共3页
1987年10—12月,我们先后对滇西高黎贡山西坡的独龙江(贡山县)和片马(泸水县)两地进行了蚤类的区系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在片马雪山丫口附近采获的栉眼蚤属中华栉眼蚤亚属Ctenophthalmus subgenus Sinoctenophthalmus Hopkins & Rothsc... 1987年10—12月,我们先后对滇西高黎贡山西坡的独龙江(贡山县)和片马(泸水县)两地进行了蚤类的区系调查,结果发现其中在片马雪山丫口附近采获的栉眼蚤属中华栉眼蚤亚属Ctenophthalmus subgenus Sinoctenophthalmus Hopkins & Rothschild,1966中有新种(此标本于次年4月在当地东坡又采获一批),兹记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毛蚤科 栉眼蚤属 新种
下载PDF
杵蚊一新种记述——双翅目:蚊科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正达 姬淑红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82-484,共3页
新种杵蚊属杵蚊亚属,是我国首次记载的本亚属新种。 宽刺杵蚊Tripteroides(Rripteroides)latispinus新种(图1) 雌蚊 中型棕色蚊虫。头顶的大部、后头和头的两侧具平覆深褐色宽鳞,后部近头窍有少数黑色竖叉鳞;眼缘具银白鳞饰。唇基、触角... 新种杵蚊属杵蚊亚属,是我国首次记载的本亚属新种。 宽刺杵蚊Tripteroides(Rripteroides)latispinus新种(图1) 雌蚊 中型棕色蚊虫。头顶的大部、后头和头的两侧具平覆深褐色宽鳞,后部近头窍有少数黑色竖叉鳞;眼缘具银白鳞饰。唇基、触角,触须和喙暗色。触角梗节棕黄色,鞭节1内侧具少数淡色宽鳞。触须为喙的1/9长。喙长约为前足股节的1.2倍。前胸前背片平覆银白宽鳞;后背片棕黄色,上部具散生的平覆褐色宽鳞,下部光裸;侧板无鳞。中胸盾片一致平覆密致的棕色窄鳞;小盾片平覆褐色宽鳞;后背片光裸,暗褐色;侧背片光裸。气门鬃3—4根;前侧片上部黑色,气门下区有一个小白鳞簇;气门亚区、腹侧板上部和后下部、后侧片大部以及各足基节平覆银白宽鳞。翊:翅鳞暗色。足:暗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杵蚊属 宽刺杵蚊 蚊科
下载PDF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的组成、分布及其与疾病关系 被引量:8
18
作者 龚正达 张丽云 《医学动物防制》 2003年第2期65-74,共10页
关键词 云南 横断山区 蚤类 组成 分布 疾病 关系
下载PDF
怒江州医学动物昆虫分类区系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4
19
作者 龚正达 解宝琦 段兴德 《云南医药》 CAS 1994年第5期374-376,共3页
怒江州医学动物昆虫分类区系的研究近况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671000)龚正达,解宝琦,段兴德关键词医学动物昆虫,分类区系怒江州是我省乙型脑炎、疟疾、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森林脑炎等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区之一。而有关医... 怒江州医学动物昆虫分类区系的研究近况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671000)龚正达,解宝琦,段兴德关键词医学动物昆虫,分类区系怒江州是我省乙型脑炎、疟疾、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和森林脑炎等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区之一。而有关医学动物昆虫的区系调查、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动物昆虫 分类区系
下载PDF
云南泸水高黎贡山森林脑炎疫源地宿主动物的垂直分布及群落结构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正达 段兴德 +5 位作者 自登云 黄文丽 雷亚民 侯宗柳 李兆祥 李武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3期23-26,共4页
198 5~ 1991年期间 ,我们多次对云南泸水高黎贡山森林脑炎疫源地宿主动物进行了调查 ,共捕获小型兽类 75 0只 ,它们隶属 4目 9科 15属 2 4种。其中 ,优势种为中华姬鼠 A.draca( 2 4 .0 3 % )、克钦绒鼠 E.cachinus( 2 3 .0 5 % )和社鼠... 198 5~ 1991年期间 ,我们多次对云南泸水高黎贡山森林脑炎疫源地宿主动物进行了调查 ,共捕获小型兽类 75 0只 ,它们隶属 4目 9科 15属 2 4种。其中 ,优势种为中华姬鼠 A.draca( 2 4 .0 3 % )、克钦绒鼠 E.cachinus( 2 3 .0 5 % )和社鼠N.conifucianus( 19.16% )。根据垂直调查的结果看出 ,小兽的密度、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都以森林植被条件较好的中山森林地带的湿性常绿阔叶林和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带为高。经分析认为中华姬鼠、克钦绒鼠和社鼠在我省西部山地作为森林脑炎宿主动物具有较大的流行病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脑炎疫源地 宿主动物 垂直分布 群落结构 高黎贡山 云南 疫源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