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煤基质尺度计算新方法及应用
1
作者 王亮 李子威 +3 位作者 郑思文 安丰华 赵伟 吴淞玮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5-125,共11页
煤基质内部富含复杂孔隙,为瓦斯提供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运移通道。孔隙内的瓦斯流进裂隙需要经过扩散过程,基质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扩散到裂隙的阻力,影响着瓦斯扩散的难易程度。研究以瓦斯扩散与煤基质尺度内在联系为出发点,通过处... 煤基质内部富含复杂孔隙,为瓦斯提供了大量的存储空间和运移通道。孔隙内的瓦斯流进裂隙需要经过扩散过程,基质尺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扩散到裂隙的阻力,影响着瓦斯扩散的难易程度。研究以瓦斯扩散与煤基质尺度内在联系为出发点,通过处理颗粒煤解吸瞬态过程数据得到不同解吸时刻煤的双重孔隙结构内的瓦斯浓度与质量交换速率的定量关系,结合时变扩散系数对基质形状因子进行计算,提出了基于瞬态扩散的颗粒煤基质尺度计算方法,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与较小颗粒煤相比,保存完整基质形态的大颗粒煤初始扩散系数基本不变,因此初始扩散系数的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征基质的破坏程度。基质形状因子随解吸时间的延长而减小,可划分为急降阶段、缓降阶段和稳定阶段,其中稳定阶段基质形状因子能够准确反映扩散后期拟稳态下的基质形态,最适合求解基质尺度。该方法可以反映颗粒煤粉化损伤过程中的基质尺度变化规律,为解释扩散极限粒径的存在提供依据。糯东煤样的3种试验粒径基质尺度随煤颗粒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0.059、0.287、0.457 mm,并且在大粒径范围具有无差性,证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颗粒煤基质尺度可以用来修正K1值的计算参数,使瓦斯损失量计算模型在粉化程度高的煤样中同样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尺度 瓦斯扩散 瞬态扩散 扩散模型 颗粒法
下载PDF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Various Salinities on Evaporation and Redistribution of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Soils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
2
作者 ZHU Wendong ZHAO Dandan +6 位作者 YanG Fan WanG Zhichun DONG Shide an fenghua MA Hongyuan ZHanG Lu TIBOR Tóth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3年第6期1141-1152,共12页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Groundwater miner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transport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aline-sodic areas.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roundwater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salinity on evaporation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five levels of groundwater sodium adsorption ration of water(SARw)and total salt content(TSC mmol/L)were conducted in an oil column lysimeters.The five treated groundwater labeled as ST0:0,ST0:10,ST5:40,ST10:70 and ST20:100,were prepared with NaCl and CaCl2 in proportion,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ed the groundwater evaporation(GWE)and soil evaporation(SE)increased firstly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groundwater salinity.The values of GWE and SE in ST10:70 treatment were the highest,which were 2.09 and 1.84 times the values in the ST0:0 treatment with the lowest GWE and SE.There was a positive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GWE and the Ca^(2+)content in groundwater,with R^(2)=0.998.The soil water content(SWC)of ST0:0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P<0.05)less than those of other treatments during the test.The SWC of the ST0:0 and ST0:10 treatment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while the other treatments showed the opposite trend.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e SWC in the 0–60 cm soil layer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groundwater TSC and its ion contents during the test.Salt accumulation occurred in the topsoil and the salt accumulation in the 0–20 cm soil layer was significantly(P<0.05)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ubsoil.This study revealed the effects of the salinity level of groundwater,especially the Ca^(2+)content and TSC of groundwater,on the GWE and distributions of soil water and salt,which provided important support for the prevention and reclamation of soil salinization and sodificaton in shallow groundwater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water evaporation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total salt content ion composition soil salinization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Songnen Plain China
下载PDF
Water blocking effect caused by the use of hydraulic methods for permeability enhancement in coal seams and methods for its removal 被引量:8
3
作者 Liu Qian Guo Yusen +2 位作者 an fenghua Lin Luyao Lai Yongm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6年第4期615-621,共7页
To research techniques for removing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 caused by hydraulic applications in coal seams,the use of surfactants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mechanics of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Centrifugal experimen... To research techniques for removing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 caused by hydraulic applications in coal seams,the use of surfactants is proposed,based on the mechanics of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Centrifugal experiments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 effects of using surfactants;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dealing with vacuum saturation with water,the volume of micropores decreases,which results in a larger average pore size,and the volume of transitional pores,mesopores,macropores and total pores increases.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of pore size,the operation mode of ‘‘water infusion after gas extraction,then continuing gas extraction" is recommended to improve the volume of coal mine gas drainage.When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in coal samples is less than 1,using the surfactants Fast T,1631,APG,BS can mitigate 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But when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is larger than 1.4,the damage caused by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 can be increased.When the surfactant CMC is used in hydraulic applications,the capillary forces of coal samples are almost negative,which means the capillary force is in the same direction as the gas extraction.The direction of capillary forces benefits the gas flow.So,using CMC can play an active role in removing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Centrifugal experiments confirm that using CMC can effectively remove the water blocking effect,which has a beneficial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gas drainage volu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透气性 堵水效果 水力 表面活性剂 镜质体反射率 羧甲基纤维素钠 毛细管力 矿井瓦斯
下载PDF
△P index with different gas compositions for instantaneous outburst prediction in coal mines 被引量:10
4
作者 WU Dongmei ZHAO Yuemin +1 位作者 CHENG Yuanping an fenghu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0年第5期723-726,共4页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the △P(initial speed of gas emission) index with different gas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pure CO2,90% CO2+10% CH4,67% CO2+33% CH4,50% CO2+50% CH4,30% CO2+10% CH4 and pure CH4) of coal... In this study we measured the △P(initial speed of gas emission) index with different gas concentrations of carbon dioxide(pure CO2,90% CO2+10% CH4,67% CO2+33% CH4,50% CO2+50% CH4,30% CO2+10% CH4 and pure CH4) of coal samples from the No.2 coal seam in the Yaojie Coal Mine,Gansu province,China.The effect of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gas composition,coal strength and particle size of coal samples on the △P index was investigated.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ith gas of various compositions,the △P value of three samples were clearly different.The △P index of coal samples A,B and C(0.2~0.25 mm) were 4,6 and 7 with pure CH4 and 22,30 and 21 when pure CH4 was used.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affects the △P index markedly.The △P index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e in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especially for coal B.Hence,the △P index and K(another outburst index) values tested only with pure CH4 for prediction of the danger of outburst is not accurate.It is important to determine the initial speed of gas emission given the gas composition of the coal seam to be tested for exact outburst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气体 突出预测 煤矿 组成 二氧化碳浓度 瓦斯涌出初速度 瞬间 气体成分
下载PDF
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乾荣 王兆丰 +2 位作者 王树军 安丰华 田兴润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0-95,146,共7页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随着工作面回采,采空区会扩大、连通,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风流不畅,瓦斯不仅容易积聚,还很难稀释吹散,导致超限报警频繁。目前针对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瓦斯积聚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提高煤炭采出率,随着工作面回采,采空区会扩大、连通,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风流不畅,瓦斯不仅容易积聚,还很难稀释吹散,导致超限报警频繁。目前针对回风隅角和挡矸架内瓦斯积聚问题的解决方案,无法实现对采空区的持续抽采,且抽采能力较为分散,难以保证治理效果。针对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难题,以东峰煤矿3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提出一种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在相邻工作面的回风巷内施工定向长钻孔至采空区顶板断裂带,定向长钻孔抽采管路在工作面回采后无需撤管,可持续抽采采空区瓦斯,最大限度降低采空区及其顶板断裂带瓦斯存量,形成跨工作面,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减少了相邻采空区积聚瓦斯,有效防止顶板大面积垮落时采空区瓦斯突然扇出带来的瓦斯灾害。试验结果表明:跨工作面钻孔距离巷道顶板30~40 m,跨工作面定向长钻孔终孔位置在水平方向上距轨道巷20~40 m时抽采效果理想;施工定向长钻孔至采空区顶板断裂带,持续抽采采空区瓦斯,挡矸架内的瓦斯体积分数由0.67%降至0.22%,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由0.47%降至0.18%,回采期间3202工作面瓦斯体积分数保持在0.6%以下。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技术为采空区的瓦斯抽采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通风连续回采工作面 定向长钻孔 跨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 回风隅角 档矸架
下载PDF
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聂朝阳 杨帆 +4 位作者 王志春 郭亮亮 安丰华 刘建波 张释心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5-243,共9页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 为探究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对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障碍消减及作物产量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9个处理:对照(CK),深松+脱硫石膏(SG),深松+腐植酸(SF),深松+复合调理剂(ST),深松+复合调理剂+腐植酸(STF),粉垄+脱硫石膏(FG),粉垄+腐植酸(FF),粉垄+复合调理剂(FT),粉垄+复合调理剂+腐植酸(FTF),脱硫石膏、复合调理剂和腐植酸施用量分别为15000、22500 kg·hm^(-2)和6000 kg·hm^(-2)。试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的土壤容重降低2.7%~18.4%,土壤总孔隙度增加3.8%~25.3%,土壤三相比得到改善。与CK相比,耕作协同物料添加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pH、钠吸附比(SAR)和总碱度,降低幅度分别为6.8%~21.3%、20.7%~78.3%和17.1%~47.7%;在0~40 cm土层,耕作协同物料添加处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幅度为2.5%~63.9%。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和理论产量较CK分别提高4.8%~10.1%、8.9%~22.0%和9.8%~37.6%。综合改良效果及作物增产效果分析,粉垄40 cm配施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和腐植酸6000 kg·hm^(-2)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物料 苏打盐碱化土壤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玉米产量要素
下载PDF
基于Fick定律的柱状煤瓦斯扩散系数变化规律及模型构建
7
作者 秦玉金 安丰华 +2 位作者 苏伟伟 贾宏福 陈向军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40-149,共10页
瓦斯扩散能力直接影响瓦斯资源开采、突出危险性、瓦斯涌出及含量测定。为了研究煤中瓦斯扩散系数受应力、瓦斯压力、温度等因素的作用规律,在稳定浓度差条件下对柱状煤进行了扩散系数测定,避免了通过解吸曲线反推扩散系数带来的模型依... 瓦斯扩散能力直接影响瓦斯资源开采、突出危险性、瓦斯涌出及含量测定。为了研究煤中瓦斯扩散系数受应力、瓦斯压力、温度等因素的作用规律,在稳定浓度差条件下对柱状煤进行了扩散系数测定,避免了通过解吸曲线反推扩散系数带来的模型依赖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吸附性气体甲烷还是非吸附性气体氦气,扩散系数与有效应力近似为负线性关系,但相较于渗透率受影响较小;甲烷扩散系数随进气压力(浓度梯度)增大呈幂函数衰减规律,与温度关系满足阿伦尼乌斯公式。对比分析了稳态法实测扩散系数与经典模型和时变扩散系数模型所得扩散系数,发现所得扩散系数的量级相同,大小可相差数倍,且扩散系数随甲烷压力增大变化趋势不同。基于扩散系数受压力(浓度梯度)和温度影响规律,建立了变扩散系数扩散模型,并利用柱状煤实测的扩散系数对粒煤在恒温和变温条件下解吸数据进行了预测。对预测结果进行解吸试验验证,表明该模型无论是在恒温还是变温条件下都能很好反映煤基质中瓦斯扩散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涌出 扩散系数 稳态法 浓度梯度 应力 变扩散系数模型
下载PDF
土壤盐碱化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洪涛 安丰华 +4 位作者 赵丹丹 张璐 朱文东 杨帆 王志春 《土壤与作物》 2019年第3期242-250,共9页
松嫩草地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导致草地生物量急剧下降,许多优质牧草(如羊草等)消失,严重影响该区域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改良盐碱土,发展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 松嫩草地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次生盐碱化现象。盐碱化与次生盐渍化导致草地生物量急剧下降,许多优质牧草(如羊草等)消失,严重影响该区域畜牧业的发展,因此改良盐碱土,发展人工草地已成为该区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鉴于吉林西部草地的气候与土壤特点,本研究选择砂土改良之后建植的人工草地,开展了土壤盐碱化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征影响的研究。采用大地电导率仪(EM38)将研究区域分成3个盐碱程度(轻度、中度与重度);测定土壤(1.0m深度)盐碱指标,并对紫花苜蓿生物学特征进行长期调查。结果显示,紫花苜蓿的生长速率、生物量、鲜干比(FWR)、Na/K和叶绿素(SPAD)与土壤盐碱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随着土壤盐碱程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第一茬的生长速率由1.70cm·d^-1显著降低到0.40cm·d^-1(P<0.05),而第二茬的生长速率则由1.40cm·d^-1降低到0.45cm·d^-1;SPAD由62.3下降到53.2;Na/K由1.49减小到0.78;生物量(干重)由1.88t·hm^-2降低到0.20t·hm-2;鲜干比由2.59降低到1.80;而随着土壤盐碱化程度的增加,紫花苜蓿的茎叶比由1.72增加到了2.61。因此,土壤盐碱化降低了紫花苜蓿产量与品质。本研究结果可为盐碱化土地的利用以及盐碱化人工草地生产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碱化 紫花苜蓿 生物学特征
下载PDF
基于瓦斯解吸率的煤中瓦斯含量测定新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安丰华 袁宇 陈向军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4-37,共4页
为高效便捷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提出了利用瓦斯解吸率确定瓦斯含量的测定方法。瓦斯解吸实验表明,同一煤样在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瓦斯扩散系数值及变化相近,瓦斯压力在解吸初期对瓦斯解吸率影响较小。基于此,提出利用解吸率初期具有一致性... 为高效便捷测定煤层瓦斯含量,提出了利用瓦斯解吸率确定瓦斯含量的测定方法。瓦斯解吸实验表明,同一煤样在不同吸附平衡压力下瓦斯扩散系数值及变化相近,瓦斯压力在解吸初期对瓦斯解吸率影响较小。基于此,提出利用解吸率初期具有一致性的特点来确定煤层瓦斯含量。新方法不需要选用解吸模型,并节省了残存瓦斯含量测试过程。在现场同一地点,分别利用新方法与井下煤层瓦斯含量直接测定法进行了对比验证,表明新方法具有工程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含量 瓦斯解吸 扩散系数 解吸率 瓦斯压力
下载PDF
煤孔隙特征对瓦斯放散初速度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安丰华 贾宏福 刘军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2-87,共6页
煤的瓦斯放散特性是表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差异很大。为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采用N_(2)吸附法和CO_(2)吸附法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孔径分析,研究了大孔、介孔和微孔孔隙比表面积、体... 煤的瓦斯放散特性是表征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键指标之一,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ΔP差异很大。为分析其内在影响机制,采用N_(2)吸附法和CO_(2)吸附法对不同变质程度煤进行孔径分析,研究了大孔、介孔和微孔孔隙比表面积、体积和平均直径对ΔP的影响。结果表明:ΔP随Langmuir体积增大呈线性增加的趋势,而与Langmuir压力无关;随微孔比表面积增大,ΔP呈幂函数增长,ΔP与煤的大孔、介孔和微孔体积及平均孔径呈正相关;挥发分与Langmuir体积近似呈幂函数关系,与ΔP呈负指数关系;微孔比表面积大小、微孔孔隙体积、微孔平均直径是煤微观结构影响ΔP的主要参量。因此,随变质程度增高,ΔP呈增大趋势,主要是受煤内微孔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散初速度 孔径分析 比表面积 孔隙体积 微孔
下载PDF
腐解秸秆和脱硫石膏添加对苏打盐渍土淋洗脱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廖栩 杨帆 +6 位作者 王志春 管清杰 何明良 安丰华 杨洪涛 赵丹丹 朱文东 《土壤与作物》 2020年第1期74-82,共9页
苏打盐渍化土壤胶体吸附大量交换性Na+,造成土壤团聚体崩解,粘粒分散,阻塞土壤孔隙。改良苏打盐渍土需两步:一是提供钙源替换交换性Na+,二是排出盐分。本文研究了腐解玉米秸秆和脱硫石膏不同改良组合对苏打盐渍土淋洗脱盐效率影响。结... 苏打盐渍化土壤胶体吸附大量交换性Na+,造成土壤团聚体崩解,粘粒分散,阻塞土壤孔隙。改良苏打盐渍土需两步:一是提供钙源替换交换性Na+,二是排出盐分。本文研究了腐解玉米秸秆和脱硫石膏不同改良组合对苏打盐渍土淋洗脱盐效率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改良处理均能改善土壤入渗,入渗速率大小为:脱硫石膏>脱硫石膏+腐解秸秆>腐解秸秆>对照;含脱硫石膏处理显著提高土壤饱和导水率(Ks),在短时间内腐解秸秆处理不能改善土壤导水性,在70 d后才有效果;腐解秸秆处理土壤含水率最高,材料保水性好;淋出液化学性质显示,各改良处理均能促进钠离子的淋洗;土壤化学性质显示,淋洗后各处理土壤盐分均显著下降;脱硫石膏和脱硫石膏+腐解秸秆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pH降低更显著;各改良处理土壤可溶性钠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对照,并且土壤中可溶性钙镁等二价阳离子显著高于对照;各改良处理土壤钠吸附比(SA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渍土 腐解秸秆 脱硫石膏 淋洗 脱盐效率
下载PDF
松嫩平原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与植被群落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洪涛 王志春 +2 位作者 杨帆 安丰华 张璐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5-1035,共11页
松嫩草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宜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松嫩草地物种丰富度较高,优质的牧草以多年生的羊草为主,且在植被下形成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然而,松嫩草地独特的地... 松嫩草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具有较好的水热条件,且地势平坦,非常适宜畜牧业的机械化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松嫩草地物种丰富度较高,优质的牧草以多年生的羊草为主,且在植被下形成了肥力较高的黑土。然而,松嫩草地独特的地形与高矿化度的地下水,导致了盐渍土与黑土接壤,因此松嫩草地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此外,由于草地的过度利用,导致了松嫩草地发生退化与盐碱化,进而使得草地生产力降低。较低的草地生产力已成为限制该区域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草地生产力与土壤水盐动态密切相关。故本研究以松嫩盐碱化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经典统计学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的盐碱化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质以及牧草生物学-生态学性质的空间变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0~15 cm和15~30 cm层土壤的pH、电导率(EC)、总碱度(TA),以及土壤质量含水量(MWC)具有中度或强空间变异。此外,试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指数(SWI)、紫花苜蓿的株高(SH)、生物量干重(DM)与盖度(CD)均具有强烈的空间变异特征。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试验区域盐碱化人工草地紫花苜蓿产量可用公式Y(DM)=2699.73–276.496 pH(7.17<pH<9.76)预估。本研究结果可为苏打盐渍土的精细化管理与利用提供理论基础与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化人工草地 土壤理化性质 紫花苜蓿 空间变异
下载PDF
苏打盐渍土区土壤理化性质及植物生物量与微地形空间异质性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建波 杨帆 +4 位作者 王志春 聂朝阳 张璐 安丰华 郭亮亮 《土壤与作物》 2021年第2期163-176,共14页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微地形是影响盐渍化土壤性质和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明晰东北苏打盐渍土微地形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异特点以及植物对微地形的响应,选择具有典型微地形特征的苏打盐渍土作为试验区,运用经典统计学...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微地形是影响盐渍化土壤性质和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深入明晰东北苏打盐渍土微地形下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空间变异特点以及植物对微地形的响应,选择具有典型微地形特征的苏打盐渍土作为试验区,运用经典统计学、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试验区内相对高程、土壤物理性质(容重、总孔隙度、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化学性质(pH、电导率、钠吸附比)和植物生物量进行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并进行空间插值绘制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在微地形影响下,所测的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7,为中等及弱空间变异;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所测的土壤理化性质的块金系数均小于75%,具有中等及强空间自相关性,且土壤物理指标(质量含水量)较土壤化学的盐碱指标(pH、电导率、钠吸附比)有更强的空间自相关,即微地形对于土壤水分的影响更为剧烈;空间插值分布图显示土壤各指标在空间上呈现带状或斑块状分布。所测的土壤理化性质均与相对高程之间显著相关,植物生物量与相对高程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且微地形对于土壤水分比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系数大,微地形与植物生物量的相关系数最小,表明微地形导致坡地不同高程位置的土壤水分产生差异,进而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间接影响植物变化。回归分析得到土壤理化指标与相对高程之间呈现二次函数关系,即微斜坡地上土壤盐碱达到最高阈值时的微地形高程为50~60 cm,其植物生物量也最低。高程阈值的发现为苏打盐渍土的差异化修复和耕作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高程 土壤水分 土壤盐碱 植物生物量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外源物料添加对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聂朝阳 杨帆 +4 位作者 王志春 郭亮亮 张璐 安丰华 张释心 《土壤与作物》 2022年第4期446-457,共12页
耕地的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西辽河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适合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措施,以不同盐碱程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选用适宜的改良物料开展田间控制微区试验,分析腐熟牛粪、... 耕地的土壤盐碱化成为制约西辽河平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探究适合西辽河平原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改良措施,以不同盐碱程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针对不同盐碱程度土壤选用适宜的改良物料开展田间控制微区试验,分析腐熟牛粪、微生物菌肥、腐殖酸、复合调理剂、脱硫石膏单施,复合调理剂、脱硫石膏与腐殖酸配施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轻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腐殖酸6000 kg·hm^(-2)玉米产量提高8%,耕层土壤容重平均降低4.3%,土壤结构接近理想状态。在中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0~40 cm土层的土壤容重降低2.8%,土壤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土壤pH平均下降0.61个单位,土壤碱化度和钠吸附比平均降低31.4%和19.8%,玉米产量提高11.8%。在重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并配施腐殖酸6000 kg·hm^(-2)显著提高了0~10 cm土层的土壤总孔隙度,降低了0~30 cm土层的土壤硬度和固相比,提高土壤液相比,对土壤结构的改善作用优于其他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pH平均下降0.29个单位,土壤碱化度、总碱度和钠吸附比平均下降19.1%、30.8%和20.7%,玉米增产29.8%。综合土壤改良和增产效果,在轻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腐殖酸6000 kg·hm^(-2)为最优改良措施,在中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改良效果最佳,在重度苏打盐碱化耕地土壤中施用复合调理剂22500 kg·hm^(-2)并配施腐殖酸6000 kg·hm^(-2)改良效果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辽河平原 苏打盐碱化土壤 外源物料 理化性质 产量
下载PDF
巴雷尔法计算煤瓦斯扩散系数的局限性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贾宏福 安丰华 彭信山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3-78,共6页
为研究扩散模型近似解中巴雷尔法计算煤瓦斯扩散系数的局限性,采用数值计算与扩散系数理论近似求解方法,对比用平均浓度模型和瓦斯赋存特征模型计算扩散系数的数值解与理论解,分析巴雷尔法仅考虑瓦斯含量梯度,不考虑瓦斯赋存状态对计算... 为研究扩散模型近似解中巴雷尔法计算煤瓦斯扩散系数的局限性,采用数值计算与扩散系数理论近似求解方法,对比用平均浓度模型和瓦斯赋存特征模型计算扩散系数的数值解与理论解,分析巴雷尔法仅考虑瓦斯含量梯度,不考虑瓦斯赋存状态对计算扩散系数准确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平均浓度模型巴雷尔法和时变系数法的扩散系数数值解与理论解基本一致;采用瓦斯赋存特征模型巴雷尔法和时变系数法计算结果呈先下降后稳定趋势;理论模型中瓦斯含量梯度是扩散动力的前提假设,造成扩散系数计算值小于实际扩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雷尔法 扩散系数 物理模型 含量梯度 Comsol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forced gas draining from coal seams by surface well drilling 被引量:7
16
作者 Wu Dongmei Wang Haifeng +1 位作者 Ge Chungui an fenghua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11年第2期229-232,共4页
表面钻在 Luling 煤矿被执行,在 Huaibei,到弄短为煤气的排干要求的时期。试验性的学习被设计由高效地从上面的保护的层排干气体减少煤气的控制的费用。结构的提讯和经由表面钻的压力地势的技术原则被讨论。从试用的结果显示出在 10 ... 表面钻在 Luling 煤矿被执行,在 Huaibei,到弄短为煤气的排干要求的时期。试验性的学习被设计由高效地从上面的保护的层排干气体减少煤气的控制的费用。结构的提讯和经由表面钻的压力地势的技术原则被讨论。从试用的结果显示出在 10 个月的一个时期上从表面系统排干的那气体。全部的数量镇定气体是 2.484 亿 m3。排干的气体发生在三个阶段:一个生长时期;最大的煤气的生产的一个时期;并且一个变细时期。最大的煤气的生产的时期持续了 4 个月。在期间这次,甲烷集中从 60% ~ 90%,平均排干率是 10.6 m3/min。与排干它的另外的方法结合了是可能的从中间的煤缝接组排干 70.6% 气体。掉到 5.2 m3/ton 的剩余气体的数量,和剩余气体的压力掉到 0.53 MPa,从而在中间的煤缝接消除爆发危险组织。影响由表面钻排干的压力消除气体的因素被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出气体 排水 表面 煤层 天然气生产 钻井 地面系统 残余气体
下载PDF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17
作者 安凤花 《西藏艺术研究》 2020年第2期90-92,共3页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与节目的质量、广播的效果直接相关,在语言方面展示、指导和启发公众。然而,现在许多主持人对广播语言艺术和主持工作了解不多,缺乏语言艺术的知识和培养,认为广播节目主持只是形象工程,这直接影响了广播节目...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与节目的质量、广播的效果直接相关,在语言方面展示、指导和启发公众。然而,现在许多主持人对广播语言艺术和主持工作了解不多,缺乏语言艺术的知识和培养,认为广播节目主持只是形象工程,这直接影响了广播节目的传播效果。本文试图通过对广播文艺节目语言艺术的分析,重申广播语言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增强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语言的艺术性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播文艺节目 主持人 语言艺术
下载PDF
基于煤孔隙构成的瓦斯扩散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安丰华 贾宏福 刘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7-996,共10页
为揭示煤孔隙结构对瓦斯扩散的微观作用机制,针对煤中瓦斯赋存形态和扩散形式多样性,构建多尺度孔隙介质瓦斯传质模型;基于煤孔径分布测试结果,采用赌轮盘算法随机生成符合其空间分布概率的随机数,通过插值近似反演,获得了煤孔隙空间分... 为揭示煤孔隙结构对瓦斯扩散的微观作用机制,针对煤中瓦斯赋存形态和扩散形式多样性,构建多尺度孔隙介质瓦斯传质模型;基于煤孔径分布测试结果,采用赌轮盘算法随机生成符合其空间分布概率的随机数,通过插值近似反演,获得了煤孔隙空间分布模型。在此几何模型基础上,利用Comsol数值软件对扩散模型进行解算,并与粒煤解吸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煤的扩散能力较差,曲折因子远大于其他多孔材料,曲折因子与孔隙率关系负指数为5.5左右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随孔径变化,煤内部努森系数、扩散系数不同,并在解吸过程中发生变化,煤粒内部扩散以过渡型扩散为主;由单孔隙模型解析解所得煤粒整体的扩散系数与模型所得内部扩散系数量级相同,为10-9cm^(2)/s,但随解吸进行其变化趋势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孔隙分布 扩散系数 努森系数 瓦斯解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