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Lg波Q值反演得到的Hi-CLIMB项目西藏剖面地震衰减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c.singh M.Shekar +4 位作者 A.Singh R.K.Chadha 张尧(译) 徐沁(校) 吕春来(复校) 《世界地震译丛》 2012年第5期12-19,共8页
利用可靠的双台站法研究了喜马拉雅—青藏大陆岩石层造山(Hi-CLIMB)项目西藏剖面的地壳Lg波的Q值。使用沿800km长的密间距的地震剖面记录的4次M≥5.5地震提取Lg波波谱。从2369种可能的配对中挑选出107对高质量的台站间的路径,使我们能... 利用可靠的双台站法研究了喜马拉雅—青藏大陆岩石层造山(Hi-CLIMB)项目西藏剖面的地壳Lg波的Q值。使用沿800km长的密间距的地震剖面记录的4次M≥5.5地震提取Lg波波谱。从2369种可能的配对中挑选出107对高质量的台站间的路径,使我们能够使用标准的双台站法进行Lg波Q值的测量。通过将这107个高质量台站间的Q0(1Hz的Lg波Q)值用做输入,由反演得出衰减特征的横向变化。该地区Q0的估计值范围是从88±5到165±15,羌塘地体的值最低,喜马拉雅山脉较低区域一些地方的值最高。最低值被认为是高泊松比、更高温度以及地壳部分熔融引起的。这些结果不含有任何可检测到的Q0值变化,不论在喜马拉雅—西藏碰撞带(即印度河—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还是在大班公—怒江缝合带(BNSZ)都是如此。沿喜马拉雅地震探测项目剖面的一致低Q0值证明整个高原的地壳普遍存在部分熔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面记录 地震探测 衰减特征 LG波 Q值 西藏 反演 喜马拉雅山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