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板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青年冠心病诊断的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蔡志清 刘斌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青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冠心病青年患者6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结果。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平板运动试验与...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青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冠心病青年患者63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平板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结果。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比较,平板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阳性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运动试验与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青年冠心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诊断价值更优;两种试验的阳性检出率均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增加(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对青年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板运动试验 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 青年 冠心病
下载PDF
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蔡志清 魏秋鑫 +1 位作者 马懿 宋军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5期742-746,共5页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C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检测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直肠癌患者9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直肠...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C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检测在直肠癌患者术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0月直肠癌患者9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91例设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经直肠超声检查及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统计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参数[舒张末期流速(ED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及血清CYFRA21-1水平,分析经直肠超声对直肠癌临床分期诊断准确率,比较经直肠超声与血清CYFRA21-1检测对直肠癌单独与联合诊断效能。结果:研究组EDV及血清CYFRA21-1水平高于对照组,RI及PI低于对照组(P<0.05);经直肠超声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9.01%(81/91);联合诊断敏感度(97.80%)、准确度(96.70%)高于经直肠超声(86.81%、92.31%)与血清CYFRA21-1(69.23%、82.42%)单独诊断(P<0.05)。结论:经直肠超声检查联合血清CYFRA21-1水平检测可有效提高直肠癌诊断敏感度与准确度,并能准确评估疾病分期,进而为临床制定、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经直肠超声检查 CYFRA21-1 术前诊断
下载PDF
胃肠超声充盈法对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3
作者 魏秋鑫 蔡志清 宋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96-1899,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充盈法对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皆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进行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同时以胃镜下病理组织诊断作为诊断的标准,对比分析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检出率。结果... 目的探讨胃肠超声充盈法对十二指肠疾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十二指肠疾病患者92例,所有患者皆口服胃肠超声造影剂,进行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同时以胃镜下病理组织诊断作为诊断的标准,对比分析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检出率。结果其中十二指肠梗阻表现为梗阻近端肠管明显扩张,幽门管保持持续开放状态、胃潴留。十二指肠溃疡时,十二指肠充盈时间受到限制,时间明显被延长,球部发生变形。。胃肠超声充盈及胃镜检查对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及十二肠梗阻的检出率分别为36.96%、33.70%、16.30%,33.70%、33.70%、18.48%,两种检查方法在对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炎症及十二肠梗阻的检出率差异不显著(P>0.05)。胃肠超声充盈及胃镜检查对十二指肠球部恶性肿瘤及十二指肠降部恶性肿瘤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胃肠超声充盈检查和病理组织检查对十二指肠疾病的检出率对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胃肠超声充盈法检查有利于降低消化道内气体及内容物的影响,对十二指肠疾病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超声充盈法 十二指肠疾病 超声检查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艳艳 陈琴 +4 位作者 李治熹 蔡志清 周青 巨学明 王玉婷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317-3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肠套叠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X线组各62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X线组采用X射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4例肠套叠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X线组各62例,超声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X线组采用X射线引导下行空气灌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组复位成功率为93.55%,X线组复位成功率为88.71%,两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组(67.42%)复位用时<30 min的患儿比例明显高于X线组(27.27%),超声组(1.72%)复位用时为60~90 min的患儿比例明显低于X线组(9.09%),超声组(25.68%)复位用时间为30~60 min的患儿比例与X线组(41.82%)组没有差异,超声组(1.72%)复位用时间为>90 min的患儿比例与X线组(9.09%)没有差异。超声组复位时间少于X线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49,P<0.01)。两组患儿复位后复发率比较,超声组(6.90%)明显低于X线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不仅具有较高的复位成功率,且具有耗时少、无放射损害、复发率低的优点,同时还能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 超声引导 生理盐水灌肠
下载PDF
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蔡志清 魏秋鑫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究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先给予常规超声诊断,随后嘱咐患者服用500ml速溶胃肠助显剂后再次进行常规超声诊断。探讨应用速溶... 目的:探究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89例消化道疾病患者,先给予常规超声诊断,随后嘱咐患者服用500ml速溶胃肠助显剂后再次进行常规超声诊断。探讨应用速溶胃肠助显剂提高超声对胃溃疡与胃癌的诊断价值。结果:使用助显剂后超声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97.37%、97.75%、98.04%)显著比常规超声(84.21%、87.64%、90.19%)高(P <0.05)。结论:将速溶胃肠助显剂应用于胃溃疡与胃癌的超声诊断时,能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为临床确诊提供有力依据,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胃癌 速溶胃肠助显剂 超声诊断 诊断价值
下载PDF
超声诊断腹膜后异位妊娠1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敬婉逸 岳林先 蔡志清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9期718-718,共1页
患者女,33岁,4年前曾行左侧附件宫外孕切除术,现因外院行宫外孕右侧附件切除术后4 d就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 220.3 mU/ml。超声检查:子宫前后径4.1 cm,宫内膜厚0.4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团块状回声。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探... 患者女,33岁,4年前曾行左侧附件宫外孕切除术,现因外院行宫外孕右侧附件切除术后4 d就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20 220.3 mU/ml。超声检查:子宫前后径4.1 cm,宫内膜厚0.4 cm,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团块状回声。腹主动脉与左肾之间探及一大小约1.7 cm×1.5 cm的孕囊,内可见卵黄囊(图1)。超声提示:腹膜后妊娠。腹腔镜手术见:子宫增大约50 d孕,双侧输卵管缺如,双侧卵巢外观未见明显异常,腹膜未见缺损,在肠系膜下动脉水平、腹主动脉左侧见一大小约3.0 cm的蓝紫色包块。术中超声见卵黄囊及胚芽组织(图2),明确为异位妊娠囊,大小约2.8 cm×2.5 cm,行腹腔镜手术切除(图3),术后病理:腹膜后妊娠组织,送检纤维、脂肪组织内见血凝块、绒毛及滋养细胞,符合妊娠组织。术后HCG 385.28 m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下动脉 左侧附件 子宫增大 术中超声 前后径 腹主动脉 缺如 超声检查
下载PDF
Transference kinetics of ^(60)Co in an aquatic-terrestrial ecosystem 被引量:3
7
作者 ZHAO Xiyue cai zhiqing +2 位作者 GONG Fanghong SHI Jianjun WANG Shouxiang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13-217,共5页
The dynamics of transportation,accumulation,disappear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60Co in a simulated aquatic-terrestrial ecosystem was studied by isotope-tracer technique. In the aquatic system,60Co was transported and t... The dynamics of transportation,accumulation,disappearance and distribution of 60Co in a simulated aquatic-terrestrial ecosystem was studied by isotope-tracer technique. In the aquatic system,60Co was transported and transformed via depositing,coupling with ions and adsorption. The absorption resulted in the redistribu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60Co in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system. Specific activities of 60Co in water started sharply and gently decreased. The sediment accumulated a large amount of 60Co by adsorption and ion exchange. The hornwort (Ceralophyllum demersum) could also adsorb a large amount of 60Co in a short time,because of its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Fish (Carassius auratus) and snail (Bellamya purificata) had a poor capacity of adsorbing 60Co. The distribution of 60Co in the fish was mainly in the viscera,and the amount of 60Co in the snail flesh was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shell. The amount of 60Co in individual compartment in the system was changed with time. The highest specific activity of 60Co in the bean of the terrestrial system remained in the root nod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化学技术 生态系统 动力学
下载PDF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的诊治及病例报道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志清 苏艳婷 +4 位作者 许杰 李登 邱梅玲 苏保华 马若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19年第3期372-375,共4页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又名Travor病,表现为四肢一个或多个骨骺软骨不对称性过度生长,引起肢体发育不对称或畸形[1],是一种骨骺软骨生长发育紊乱的疾病,好发于儿童,发病年龄多见于2~4岁。Moucheti等...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dysplasia epiphysealis hemimelica,DEH),又名Travor病,表现为四肢一个或多个骨骺软骨不对称性过度生长,引起肢体发育不对称或畸形[1],是一种骨骺软骨生长发育紊乱的疾病,好发于儿童,发病年龄多见于2~4岁。Moucheti等人[2]于1926年报道了跗骨发育异常的病例,并将这种病例称为跗骨巨大症(tarsomegal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肢骨骺发育异常 病例报道 骨生长发育 诊治 骨发育异常 骨骺软骨 发病年龄 对称性
原文传递
“鸡尾酒”注射联合术后加速康复在膝关节置换术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蔡志清 许杰 +5 位作者 邱梅玲 孙浩 李登 张文辉 陈镁仪 马若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鸡尾酒”注射联合术后加速康复(ERAS)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例共454例,排除凝血异常、严重肥胖、双侧同时手术... 目的探讨术中“鸡尾酒”注射联合术后加速康复(ERAS)在膝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外科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病例共454例,排除凝血异常、严重肥胖、双侧同时手术等患者,按是否行术中“鸡尾酒”注射联合术后加速康复分成实验组235例及对照组219例,运用t检验比较其术后24 h引流量、血红蛋白减少量、总失血量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7 d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实验组中术后24 h引流量、24 h血红蛋白减少量、总失血量及术后第7天VAS评分相较于对照组降低(t=21.301、8.591、15.834、13.350,均为P<0.001);同时实验组中患者术后第7天的HS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第7天的HSS评分(t=16.015,P<0.001)。结论术中膝关节周围组织注射“鸡尾酒”结合ERAS可减少患者术后失血量,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时候平均住院日及平均总住院日,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加速康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四肢孤立性纤维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志清 李登 +2 位作者 许杰 苏保华 马若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6期879-883,共5页
目的探讨四肢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外科9例经病理确诊的四肢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9例患者中3例男性,6例女... 目的探讨四肢孤立性纤维瘤(SF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手术治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关节外科9例经病理确诊的四肢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理学特征。9例患者中3例男性,6例女性,中位数年龄44岁(15~55岁);均进行MRI检查,手术切除后送病检行免疫组化,比较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结果9例患者中,肿瘤分布于上肢者6例,下肢3例。患者首要临床症状均为无痛性肿块,其中3例出现患肢远端麻木等压迫症状。影像学方面,9例患者术前行MR检查,了解其边界及邻近关系,7例患者MR表现为T1加权像为等信号,2例为低信号; T2加权像4例为混杂高信号,1例为高信号; 9例患者增强像为不均匀明显强化;边界清楚者6例,模糊者3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9例患者中波形蛋白(vimentin)均为阳性(9/9),跨膜糖蛋白分子CD34阳性者8例(8/9); B淋巴细胞瘤-2因子(bcl-2)阳性者6例(6/9),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6(STAT-6)阳性者3例(3/9);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分布于5%~65%。结论影像学中MRI通过不同加权像可以对SFT的瘤体边界进行定位,确定肿瘤的邻近关系,为SFT的诊断提供依据,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进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是诊断孤立性纤维瘤的主要手段,并可指导术后辅助放化疗方案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瘤 病理学 放射摄影术 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应彬 郑鸣 +6 位作者 李嘉易 黄玉麟 李登 蔡志清 苏保华 许杰 马若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8年第3期411-415,共5页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年1月至2017年1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治疗的并于术中、术后出现股骨假体周围骨折患者,排除初次手术前已经出现骨折的患者,共纳入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为(68±19)岁(34~93岁),初次置换病因:股骨颈骨折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初次置换时股骨假体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5例,其余8例病人为生物型假体。假体周围骨折病因包括7例有明确外伤史(不慎跌伤或车祸)、6例为翻修术中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G型3例,AL型1例,B2型4例,B3型3例,C型2例。翻修时骨折固定方式:5例采用大粗隆再结合装置加钢缆固定,7例使用钢板钢缆固定,1例病人使用异体皮质骨板加钢丝固定。在各类分型中,2例C型股骨假体周围骨折使用钢板钢缆固定骨折端,其余11例股骨假体均不稳定,仅1例使用骨水泥重新固定初次置换假体,余10例使用全涂层假体。通过Harris评分对患髋进行功能评价,X线或CT观察骨折愈合。采用Mann-Whitney检验对比术前、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9±19)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4.5±1.1)月。Harris评分由术前13.0(4.0,25.0)提高至末次87.0(82.3,93.3)分,(Z=-4.34,P<0.05)。异体皮质骨板病例在末次随访时显示与宿主骨融合,所有病人末次随访均未见假体松动、脱位及感染。结论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应的骨折复位与固定方式,钢板钢缆组合有效提高了稳定性;对于骨量不足病人可以考虑使用异体皮质骨固定以增加患者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周围骨折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穿桌侧位片及骨盆正位片测量髋臼杯前倾角的对比
12
作者 张文辉 许杰 +4 位作者 李登 孙浩 蔡志清 陈镁仪 马若凡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51-156,共6页
目的分析穿桌侧位片(CL)与骨盆正位片(AP)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的一致性及可靠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于术后第1天进行了CL及AP拍摄的患者,排除有脊柱或骨... 目的分析穿桌侧位片(CL)与骨盆正位片(AP)测量髋臼假体前倾角的一致性及可靠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7年7月期间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受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并于术后第1天进行了CL及AP拍摄的患者,排除有脊柱或骨盆相关疾病或手术史及一期行双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纳入100例,其中男46例,女54例,平均年龄(54±13)岁。3名独立的对患者资料不知情的测量者分别在CL及AP上进行髋臼杯前倾角测量,使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和95%置信区间(CI)评估AP和CL测量值的可靠性,均值、标准差和95%置信区间(CI)用于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描述。结果CL与AP均具有较高的组内和组间ICC,但CL相对更高。CL平均髋臼假体前倾为(17.5±5.3)°,AP为(15.9±9.7)°;CL与AP均值的ICC=0.723[95%CI(0.588,0.813)],差值几乎均在95%一致性界限内(-15.9~12.7),平均差值为-1.6。差值较大的26例中有17例术后30 d AP上闭孔高度及髋臼前倾角较术后1 d及术前发生较大变化。另外发现一例AP显示倾斜方向不明,而CL显示倾斜方向与CT一致。结论CL与AP测量髋臼杯前倾角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L在测量可靠性、臼杯倾斜方向判定上更具有优势。两种方法测量时均需考虑到骨盆前倾角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髋臼 假体和植入物 放射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