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52篇文章
< 1 2 2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北三省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志刚 陈琛 崔钊达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共14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 耕地是粮食生产最基本的要素,当前粮食需求扩大与粮食生产区域性不足矛盾突出,寻求更合理的耕地利用格局来实现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遥感监测数据,应用GIS软件提取东北三省2000、2005、2010、2015年耕地利用格局相关数据,同时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估算了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东北三省区域和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在耕地利用格局变化分析和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基础上,从耕地利用格局变化的角度选取指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定量分析其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市域粮食全要素生产率4个时期均值分别为0.81、0.78、0.82和0.83,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分布从最初的相对均匀到局部集聚;耕地转出率和耕地斑块破碎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负相关关系,耕地面积比例、耕地转入率和耕地斑块聚合度与粮食全要素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东北三省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主要源于耕地面积增加、林地和未利用地向耕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在流域的聚合,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降低主要源于耕地转入减少和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嵌入式占用。研究表明,严格规划耕地利用格局、持续开展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聚合度,可在保证耕地有效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利用格局的集聚性和合理性,促进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全要素生产率 耕地利用格局 数据包络分析 影响分析 东北三省
下载PDF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杨奇 吴亚飞 +3 位作者 陈琛 邓煜晨 徐方 阮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3-625,共13页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 接触面剪切带的细观变形特征是研究结构物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核心问题。为探明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利用大型直剪仪开展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直剪试验,采用灌砂变形标记法实测砂土变形,依据标记线剪应变沿竖向的变化特征对砂土变形区域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研究粗糙度、法向应力和密实度对砂土-混凝土接触面剪切带细观变形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砂土可分为非剪切区、过渡区和应变集中区,应变集中区仅存在剪切面之上。2)规则型接触面的上剪切带厚度均值为33D_(50),远大于下剪切带9D_(50)和“光滑”接触面剪切带厚度20.4D_(50)。3)密实度对剪切带及其过渡区厚度的影响微弱,而粗糙度对其影响显著;法向应力、密实度对应变集中区厚度影响有限,应变集中区厚度随粗糙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应变集中区长度随粗糙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密实度的增大近似线性增大,随法向应力增大而减小。4)随剪切位移增大,上剪切带厚度不断增大而下剪切带厚度先增大后保持基本不变,应变集中区的长度增大,但剪切位移对应变集中区厚度的影响有限。5)获得归一化剪切带厚度取值h_(t)/D_(50)与D_(50)的关系,在有限元模拟规则型结构与砂土的相互作用时,建议砂土体细化网格单元的范围不小于最大剪切带厚度37D_(50)。研究成果深化了砂土-规则型接触面剪切带变形特征的认识,可为大粗糙度、带肋桩的承载变形特性的精细化有限元模拟分析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土-混凝土接触面 大型直剪试验 灌砂标记法 剪切带 细观变形
下载PDF
高速S-CO_(2)向心透平几何参数优化及变工况特性分析
3
作者 孙玉伟 陈晨 +2 位作者 秦天阳 袁成清 赵庆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19-2329,I0020,共12页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 透平是热力循环中实现热功转换的核心设备,优化透平几何参数以改善气动性能,是提升系统热效率的关键。该文以面向某船舶主机烟气余热利用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透平设计参数为基础,给出向心透平主要几何参数,采用耦合CO_(2)真实物性参数的CFX仿真方法,分析几何参数动、静叶包角以及叶轮出口几何角对透平性能的影响规律并进行参数优化,进一步研究非设计工况下的透平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增大静叶包角会使动叶前缘出现扰动涡流并减少余速损失,增大叶轮出口几何角,动叶包角对透平效率的影响规律不变,但效率峰值点会沿动叶包角减小的方向移动;动、静叶包角和叶轮出口几何角分别为49°、21.5°、25°时透平设计点总-静等熵效率高达87.99%,相比优化前,提高0.54个百分点;透平偏离设计点±20%工况下等熵效率大于80%。结果可为超临界二氧化碳高速向心透平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O_(2)向心透平 CFX仿真 气动性能 几何参数优化 变工况
原文传递
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
4
作者 李磊 周锦 +5 位作者 余涛 张豪荣 陈辰 余长艳 宋海斌 朱琼洁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灸药同治对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武汉亚心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接受化疗,观察组化疗前连续3 d给予灸药同治(艾灸+加味八珍汤)。比较治疗前、化疗后7 d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常规[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生命质量[卡诺夫斯凯计分(KPS)、中国癌症患者生命质量(QOL_(2))调查问卷],比较化疗后7 d 2组患者骨髓抑制情况[发生率、严重程度、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使用情况]。结果:化疗后7 d,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Hb、WBC、PLT、NEUT、KPS评分及QOL_(2)评分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发生率、rhG-CSF使用率低于对照组,0、Ⅰ度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论,灸药同治能够改善实体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常规,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治未病理论 灸药同治 化疗 骨髓抑制 中医证候积分 血常规 生命质量
下载PDF
朱永康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的经验
5
作者 陈晨 王高元 +4 位作者 朱宏 成汇 潘超 黄凯歌 陈德轩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3期52-54,共3页
介绍朱永康教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认为DTC术后的中医治疗分为早期和远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在治“虚”,远期治疗除缓解其他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外,将“伏邪”理论引入治疗中,同时注重既病防变、已病防传和病愈... 介绍朱永康教授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经验。认为DTC术后的中医治疗分为早期和远期两个阶段,早期重在治“虚”,远期治疗除缓解其他治疗带来的毒副作用外,将“伏邪”理论引入治疗中,同时注重既病防变、已病防传和病愈防复。并附验案1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甲状腺结节 并发症 肿瘤转移 中医药疗法 专家经验
原文传递
工字形钢梁-矩形钢管柱单向螺栓节点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
6
作者 李国强 蒋蕴涵 +2 位作者 陈琛 王苑佐 王彦博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5,共11页
针对工字形纯钢梁和钢-混凝土组合梁分别与矩形钢管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单向螺栓(也称单边拧紧螺栓)连接形成的4种节点形式,对其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分析,讨论导致节点失效的因素。总结节点在弯矩作用下的9种失... 针对工字形纯钢梁和钢-混凝土组合梁分别与矩形钢管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采用单向螺栓(也称单边拧紧螺栓)连接形成的4种节点形式,对其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及破坏模式进行分析,讨论导致节点失效的因素。总结节点在弯矩作用下的9种失效模式,包括:单向螺栓拉断、端板受弯屈服、矩形钢管柱壁翼板受拉屈服、矩形钢管柱壁翼板受压屈服、矩形钢管柱壁腹板受压屈曲、混凝土楼板局部压溃、钢筋屈服、矩形钢管柱内混凝土局部压溃、矩形钢管柱壁腹板受压屈服,进而基于破坏模式给出节点各组件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对4种节点在不同破坏模式下的正弯矩承载力和负弯矩承载力进行分析,给出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将节点抗弯承载力的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理论计算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字形钢梁 矩形钢管柱 单向螺栓 节点 抗弯承载力
原文传递
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LR2和TLR4表达的影响
7
作者 李晶 冯涛 +1 位作者 陈晨 马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94-601,共8页
目的观察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SD雌性... 目的观察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对大鼠肾脏组织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8周龄SD雌性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7 d后,随机选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其余50只进行右侧肾脏摘取手术,构建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过程中死亡10只,造模成功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糖肾灌肠方0.13 mL/10 g)、缬沙坦干预组(缬沙坦0.12 mg/10 g,)、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糖肾灌肠方0.13 mL/10 g联合缬沙坦0.12 mg/10 g),每天1次,连续灌肠4周。观察5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肾组织形态学改变情况,尿蛋白、尿素氮(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e,Cr)水平,肾湿质量及肾脏肥大指数,TLR2、TLR4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NA,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造模组血糖和尿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缬沙坦干预组与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血糖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缬沙坦片干预组及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尿蛋白含量下降(P<0.05),且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尿蛋白含量显著下降(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模型组肾组织病变显著,如肾小管扩张、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干预方组和缬沙坦片干预组的大鼠肾小管扩张程度、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情况有所减轻,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大鼠肾小管基本无扩张,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细胞脱落,肾脏结构更接近空白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血清Cr含量、粪便Cr含量、血清BUN含量、血/粪BUN比值、肾湿重、肾肥大指数、TLR2mRNA、TLR4mRNA、TLR2蛋白及TLR4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缬沙坦干预组及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以上指标均下降(P<0.05),且缬沙坦+糖肾灌肠方干预组的降幅最大。结论糖肾灌肠方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效果更佳,并能抑制大鼠肾脏组织TLR2、TLR4表达,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肾灌肠方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陈晨 钱夏丽 +3 位作者 于建海 刘皓昕 李彩娟 崔晓花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6-431,共6页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 目的:构建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产间发热(ERMF)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2年7月于江苏省某三级甲等妇产医院产房接受硬膜外分娩镇痛的78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ERMF分为ERMF组(n=148)与非ERMF组(n=632)。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与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效能与拟合优度。选取2022年8月—10月住院的170名产妇作为模型的验证组,对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建模组ERMF发生率为19.0%,验证组ERMF发生率20.6%。阴道指检次数、缩宫素使用、产程、胎膜破裂至分娩结束时间、罗哌卡因用量、舒芬太尼用量是ERMF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灵敏度为0.912,特异度为0.796,约登指数为0.888。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3,灵敏度为0.886,特异度为0.785。结论: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对于识别高危ERMF产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给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ERMF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分娩镇痛 产间发热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抑制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
9
作者 陈辰 胡丽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563,共8页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能通过调控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NOD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RIP2)/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介导的免疫炎症发挥肝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雌性C3H/HeJ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建模组(50只)和正常组(10只)。建模组采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腹腔注射建立病毒性肝炎小鼠模型,并于确定建模成功后将存活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胸腺肽组(10μg)、黄芪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腹腔注射100、200、400 mg/kg黄芪多糖冻干溶于1 ml/100 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模型组。模型组和正常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各组均每天给药1次,连续1个月。结果:经肝组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病毒空斑数检测证实建模成功;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脏指数,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升高(P<0.05),肝组织呈严重病理改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胸腺肽组和黄芪多糖各剂量组肝脏指数,血清ALT、AST、TBIL、TNF-α、IL-1β、IL-8水平,肝组织病毒空斑数,肝组织NOD1、RIP2、NF-κB p65表达与p-NF-κB p65水平均下降(P<0.05),肝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且黄芪多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胸腺肽组与黄芪多糖中剂量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多糖可改善病毒性肝炎小鼠的肝功能,减轻炎症反应和肝组织病理改变,降低病毒水平,推测与抑制NOD1/RIP2/NF-κB通路,下调NOD1、RIP2、NF-κB p65 mRNA与蛋白表达,抑制NF-κB p65磷酸化有关,且高剂量的黄芪多糖效果最佳,并优于胸腺肽-α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2 核转录因子-ΚB 免疫炎症 病毒性肝炎 肝损伤
下载PDF
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10
作者 陈晨 郑润泉 张贵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8期4528-4534,共7页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SIRT1)-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 背景:既往研究显示,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type information regulator 2 homolog 1,SIRT1)-雷帕霉素机械靶蛋白(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在骨关节炎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目的:基于SIRT1-mTOR探究大黄素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软骨细胞,采用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构建体外骨关节炎细胞模型,以CCK-8法测定经0,20,40,80,120,160μmol/L的大黄素处理后的大鼠软骨细胞活力,选出合适大黄素作用浓度。将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大黄素低剂量组、大黄素高剂量组、SIRT1抑制剂EX527组、大黄素高剂量+EX527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以10 ng/mL的白细胞介素1β诱导构建体外骨关节炎模型,同时以大黄素和EX527分组处理细胞后,用CCK-8法、Edu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凋亡情况;用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与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基质降解、凋亡与SIRT1-mTOR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软骨细胞活力、Edu阳性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Bcl-2与SIRT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水平、Bax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及p-mTOR/mTOR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大黄素低、高剂量组上述各项指标呈相反变化(P<0.05);EX527组各指标水平与大黄素各组呈相反趋势(P<0.05)。②与大黄素高剂量组相比,大黄素高剂量+EX527组细胞活力、Edu阳性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Bcl-2与SIRT1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活性氧相对含量、丙二醛水平、Bax与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蛋白表达及p-mTOR/mTOR升高(P<0.05)。③结论:大黄素可通过激活SIRT1-mTOR信号而抑制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氧化应激,从而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并减轻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T1-mTOR 大黄素 骨关节炎 软骨细胞 增殖凋亡 氧化应激
下载PDF
领导与员工的超连接匹配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及其机制
11
作者 李爱梅 王海侠 +3 位作者 刘培 陈晨 马捷 秦昕 《管理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74,共14页
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工作中片刻不离手机和笔记本等多种设备的“超连接”成为常态.已有研究关注了互联网超连接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领导与员工超连接对... 数字技术在企业的创新应用正在重构传统企业管理学理论与方法.工作中片刻不离手机和笔记本等多种设备的“超连接”成为常态.已有研究关注了互联网超连接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却忽略了数字技术赋能下的领导与员工超连接对工作绩效的潜在积极影响.本文基于平衡理论,连续三个月跟踪调查了343份领导与员工的配对样本,结果发现:领导与员工之间的超连接越匹配,员工自主性越高,工作目标进展越快,工作绩效显著增加.进一步发现,当领导与员工同处于高超连接时,员工的自主性高,工作目标进展和工作绩效最佳;而在“员工低—领导高”的不匹配模式下,员工的自主性和工作进展都低.本文从匹配视角探究领导与员工超连接模式对工作绩效的积极后效,为数字技术赋能组织管理的工作模式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均衡的分析视角,同时也为实现领导与员工的工作模式匹配、协同推进工作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超连接 匹配 员工自主性 工作目标进展 工作绩效
下载PDF
Mn掺杂Zigzag(8,0)型单壁碳纳米管吸附甲醛分子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12
作者 程婷 陈晨 +2 位作者 张晓 温明月 王磊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3,共6页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 甲醛是一种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的污染物。气态甲醛浓度的准确检测对大气空气治理评估和室内环境安全均有重要意义,而高效传感器的研发则是甲醛分子检测技术优化的关键。本研究通过基于第一性原理的DFT计算软件VASP,对甲醛分子在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n掺杂Zigzag(8,0)型单臂碳纳米管是一种稳定的分子构型。区别于在原始CNT上的物理吸附过程,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键长更短,吸附能更大,属于化学吸附过程。同时,甲醛分子在Mn掺杂CNT上的吸附过程还伴随着明显的电荷转移。吸附过程发生后,吸附样品的光吸收曲线在580~705 nm以及365~447 nm的范围内出现明显的蓝移,在307~360 nm的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碳纳米管 甲醛 吸附
下载PDF
复杂根管上颌磨牙的根管治疗3例
13
作者 陈晨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0-195,共6页
根管的清创与消毒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1],根管系统内的感染成分即残留的牙髓组织和细菌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而遗漏根管则会造成感染清除不全,并可能导致患牙症状的开始或持续存在[3],因此熟悉和了解患牙根管解剖... 根管的清创与消毒是影响根管治疗成功率的关键因素[1],根管系统内的感染成分即残留的牙髓组织和细菌是根管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2],而遗漏根管则会造成感染清除不全,并可能导致患牙症状的开始或持续存在[3],因此熟悉和了解患牙根管解剖是去除根管系统感染、取得根管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多为三牙根,其中近中颊根的根管变异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磨牙 多根管 根管治疗
下载PDF
早期胃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预测模型的构建
14
作者 苏洁 陈晨 +1 位作者 陈露 宋年 《护士进修杂志》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患者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疲劳(PO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早期胃癌POF风险预测模型。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232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表、中文版多维度疲乏症状量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需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收集相关数据,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术后疲劳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选取2023年1-6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患者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经检验,年龄、性别、睡眠障碍、病灶切除面积、气质类型、术后疼痛和胃肠功能紊乱是早期胃癌患者PO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早期胃癌患者POF的列线图模型,经验证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H-L检验:χ^(2)=2.822,P=0.945)和区分度(AUC=0.0.909,95%CI:0.937~0.980,P<0.001),最大约登指数为0.648,灵敏度为0.832,特异度为0.813,截断值0.319,校准曲线为斜率近似于1的直线。结论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可为医护人员对早期胃癌POF高风险人群筛查提供参考,及时采取预防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胃癌 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疲劳 危险因素 预测模型 护理
下载PDF
倾向性评分匹配的微创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15
作者 张东 李起 +3 位作者 刘恒超 雷建军 陈晨 耿智敏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41-146,共6页
目的探讨微创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癌行意向性根治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8例(30.2%),女性88例(69.8%);年龄40~88(63.3... 目的探讨微创胆囊癌意向性根治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因胆囊癌行意向性根治术的12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男性38例(30.2%),女性88例(69.8%);年龄40~88(63.3±8.8)岁;开腹组92例(73.0%),微创组34例(27.0%),其中微创组含5例行机器人辅助手术者。通过比较倾向性评分匹配(1:1匹配)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差异,分析开腹和微创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开腹和微创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耗时长于开腹组(314.3±116.5 min vs.234.3±65.2 min,P=0.001),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是否阻断肝门、肝门阻断次数、肝门阻断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数目、手术切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并发症C-D分级≥Ⅲ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及拔除引流管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微创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7.0 d vs.8.0 d,P=0.014),而住院总时间、总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胆囊癌根治术具有良好的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
下载PDF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医学生医学职业精神认知现状研究
16
作者 徐勤毅 邹立瑜 +6 位作者 刘蓉 曹羽钦 陈晨 欧阳彦 忻卓君 周颉 丁锐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现状。方法选取上海市部分医学院校的全日制在读医学生57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并根据参与志愿者工作或抗疫一线工作经历将医学生分为参与组(362名)和未参与组(212名),... 目的调查分析上海高校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和认知现状。方法选取上海市部分医学院校的全日制在读医学生574名,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开展调查,并根据参与志愿者工作或抗疫一线工作经历将医学生分为参与组(362名)和未参与组(212名),进一步分析相关工作经历对医学职业精神内涵重要性认同度的影响。结果不同学历医学生对《医师宣言》和《中国医师宣言》的认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6.2%的医学生认为疫情的发生并没有影响个人职业规划,37.3%的医学生在经历疫情之后更坚定了学医的决心,准备为医学事业献身;37.6%的医学生认为疫情对个人职业精神影响很大,加深了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直观感受,并将付诸实践;46.5%医学生意识到医学职业精神对医学教育、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医学生认为医学职业精神最重要的前3项是“尊重患者”(87.1%)、“在困难时保持镇定”(87.3%)和“解决自己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86.2%),而排名末3项则是“代表患者发声”(58.9%)、“对待患者,随叫随到”(47.9%)和“为满足患者,接受对自己不便的要求”(41.5%)。参与组对医学职业精神内涵重要性的认同度显著高于未参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学生对医学职业精神的认识目前仍存在不足,且利他主义精神相对缺乏,但大部分医学生能认识到医学职业精神在自身成长、发展与职业实践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医学职业精神 医学教育 公共卫生事件
下载PDF
道路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区识别模型研究
17
作者 胡立伟 张瑞杰 +4 位作者 赵雪亭 贺雨 陈琛 刘冰 侯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8-178,共11页
为定量识别城市非信控环形交叉口区域内的机动车冲突风险易发生点,降低环形交叉口的事故发生率,本文构建针对非信控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连续的多车辆轨迹视频,结合Kinovea视频运动分析软件... 为定量识别城市非信控环形交叉口区域内的机动车冲突风险易发生点,降低环形交叉口的事故发生率,本文构建针对非信控环形交叉口机动车冲突风险识别模型。首先,利用无人机采集高精度、连续的多车辆轨迹视频,结合Kinovea视频运动分析软件实现运行车辆状态识别与跟踪,并记录车辆每一帧的运动数据;其次,基于交通冲突识别指标TTC(Time to Collision),提出适应环形交叉口道路线形特征的车辆TTC计算方法,并使用累计频率法确定严重、一般和轻微冲突的阈值分别为1.2,2.8,4.4 s;最后,通过绘制高峰和平峰交通冲突空间异步图,并结合交通冲突数和严重冲突率,对环形交叉口的36个子区段进行交通冲突风险等级评定。研究结果显示:在高峰时段,某一子区段的平均交通冲突发生次数约为15次,严重冲突率为17.45%;在平峰时段,某一子区段的平均交通冲突发生次数约为8次,严重冲突率为8.28%。重度风险区域在高峰时段占比达到50%,而在平峰时段为8.33%,这些重度风险区域主要集中在交织区段。因此,环形交叉口在高峰时段且位于交织区段的情况更易发生交通事故。本文研究成果有助于交通管理部门了解环形交叉口在不同时段和区段上的交通冲突情况和特征,以便采取相应的预警和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冲突风险识别 距离碰撞时间 环形交叉口 微观轨迹数据
下载PDF
成都市半城市化地区的特征、驱动机制及规划启示
18
作者 陈晨 刘爽 耿佳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1,共8页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 半城市化地区作为一种在景观格局、社会构成和空间形态等方面发生深刻转变的过渡性地域类型,在不同发展战略引导下,其未来发展可能会出现保持现状、持续发展或依赖陷阱等截然不同的结果。特大城市郊区半城市化地域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居环境改善,对其进行主动干预和精明管治势在必行。文章以成都市为例,研究半城市化发展的时空格局及其特征演变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从交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建设以及城乡接合部的自发发展3个方面解析成都市半城市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基于成都市环城生态区规划实施与城乡统筹规划的创新做法,进一步探讨半城市化地区如何通过规划介入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发展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半城市化 时空格局 驱动机制 可持续 成都市
下载PDF
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19
作者 陈晨 谢勤 华东平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 目的:观察甲钴胺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两组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予甲钴胺片口服治疗;治疗组予甲钴胺注射液0.5 mg注射双侧足三里、悬钟穴位。两组疗程均为30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和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钴胺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甲钴胺 穴位注射
下载PDF
PAI-1和FV基因多态性与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陈晨 刘艳枚 +3 位作者 曾汶烯 成彬 周美芳 尹卫国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2期234-238,共5页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 目的 一种新技术检测静脉血栓相关基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凝血因子V(FV)基因多态性,分析清远地区人群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指导静脉血栓临床药物治疗。方法 提取2020年4月至2021年8月在清远市人民医院行静脉血栓基因检测的2 281例患者DNA,应用数字荧光分子杂交法检测PAI-1和FV基因多态性,并进行Sanger测序加以验证,大数据分析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评估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PAI-1和FV基因是否突变与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指导抗血栓药物使用。结果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与Sanger测序结果完全符合(100%);大数据发现本地区人群PAI-1基因呈多态性分布(19.33%、50.33%、30.34%),而FV基因型突变极少,多为野生纯合型(99.91%);PAI-1和FV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男、女性和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患者人群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PAI-1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AI-1基因检测对静脉血栓药物应用极具临床意义,可实现精准化个体治疗,但PAI-1基因多态性与其他疾病和性别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I-1 静脉血栓 基因型 数字荧光分子杂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