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法的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1
作者 刘倩 刘永 +4 位作者 张林宝 陈海刚 张喆 田斐 王学锋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38,共11页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 渔港是近海污染物的重要汇集地之一,其中重金属污染尤为突出,但往往缺乏充分的环境监测数据和科学研究。本研究采集了广东和广西4个渔港的表层海水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样品,测定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的重金属(Cu、Zn、Pb、Cd、As和Cr)含量,同时分析贻贝肝胰腺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力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等与抗氧化防御系统有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并利用综合生物标志物响应(integrated biomarker response,IBR)指数法对不同渔港重金属污染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水和贻贝软组织中重金属含量均为较低水平,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由高至低依次为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渔万渔港,处于自然本底状态。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Pin)由高至低依次为渔万渔港>蛇口渔港>南澫渔港>达濠渔港,处于无污染水平。另外,蛇口渔港海水与贻贝组织中Cu浓度在4个渔港中均表现为最高。IBR指数评价结果表现为蛇口渔港>渔万渔港>达濠渔港>南澫渔港,蛇口渔港的IBR值最高,这与海水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结果相一致。相关性分析表明,IBR指数与海水和贻贝体内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海水和贻贝组织中Cu的浓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综上,蛇口渔港重金属污染风险相对较高,渔港环境中Cu污染可能需要重点关注,IBR指数综合评价与化学分析相结合在渔港环境污染评价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港 重金属 翡翠贻贝 生物标志物 IBR指数
下载PDF
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差异表达基因转录组分析
2
作者 张林宝 田斐 +4 位作者 陈海刚 张喆 叶国玲 李艺彤 唐海威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7,共10页
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作为雌雄异体的模式动物,在研究外来污染物毒性效应性别差异上具有优势。运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雌、雄青鳉肝脏中共有1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 海水青鳉(Oryzias melastigma)作为雌雄异体的模式动物,在研究外来污染物毒性效应性别差异上具有优势。运用转录组学技术系统研究了雌、雄海水青鳉肝脏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显示雌、雄青鳉肝脏中共有1351个显著差异表达基因,其中683个在雌鱼肝脏中高表达,668个在雄鱼肝脏中高表达。雌鱼肝脏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生殖和性激素合成相关通路,如卵黄蛋白原和雌激素受体。雄鱼肝脏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主要涉及能量代谢、细胞骨架和肌肉收缩等相关生物过程,如丙酮酸激酶、肌酸激酶、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等。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除DNA错配修复蛋白基因以外,其他17个基因差异表达倍数与RNA-seq对应基因差异表达趋势基本一致,表明转录组分析数据基本可靠。研究表明,雌、雄海水青鳉肝脏中基因表达具有差异调控模式,研究获得的差异基因和调控通路将为海水青鳉对外来污染物性别差异响应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青鳉 肝脏 性别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中华鳖Dkkl1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对外源性激素处理的响应
3
作者 汪泳昌 祝骏贤 +13 位作者 李建松 陈辰 纪利芹 洪孝友 刘晓莉 王亚坤 吴聪聪 余汶君 罗来福 陈海港 魏成清 朱新平 张俊杰 李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6-172,共7页
Dkkl1基因在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在龟鳖类动物中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探索龟鳖类Dkkl1基因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克隆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Dkkl1基因的cDNA片段,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以... Dkkl1基因在哺乳动物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其在龟鳖类动物中的研究十分有限。为探索龟鳖类Dkkl1基因的潜在功能和作用机制,克隆了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Dkkl1基因的cDNA片段,分析其序列特征、表达模式以及对外源性激素处理的响应。克隆获得的Dkkl 1基因cDN A序列长度为823 bp,其中3'-非编码区(UTR)为67 bp,5'UTR为90 bp,开放阅读框为666 bp,共编码222个氨基酸。中华鳖Dkkl1蛋白是一种稳定性较差、亲水性较强的碱性蛋白,其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其与中华草龟(Chinemys reevesii)Dkkl1蛋白的相似性较高(81%),与棱皮龟(Dermochelys coriacea)Dkkl1蛋白的同源性较低(70%)。通过RT-PCR和RT-qPCR分析发现,中华鳖Dkkl1 mRNA在3冬龄成体精巢中极显著性高表达(P<0.001),而在其余体组织中几乎不表达。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华鳖精巢中Dkkl1基因的表达量逐渐上升,并在3冬龄时达到顶峰。此外,17β-雌二醇(E2)和17α-甲基睾酮(17α-MT)处理均可显著抑制成体中华鳖精巢中Dkkl1基因的表达(P<0.05)。研究表明,Dkkl1基因可能在中华鳖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Dkkl1基因 睾丸发育 精子发生 生物信息学分析 外源性激素
下载PDF
巴沙鱼低眼巨鲶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观察及其生长模型的确定
4
作者 倪未 陈海港 +5 位作者 刘晓莉 于凌云 李伟 洪孝友 刘毅辉 朱新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84-592,共9页
为研究巴沙鱼低眼巨鲶(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鱼体质量为4.0~8.0 kg)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特点,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观察其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时序特征,并在生化培养箱(SPM-50)进行了不同盐度、温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 为研究巴沙鱼低眼巨鲶(Pangasianodon hypophthalmus)(亲鱼体质量为4.0~8.0 kg)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特点,采用干法授精获得受精卵,观察其胚胎发育和仔稚鱼发育时序特征,并在生化培养箱(SPM-50)进行了不同盐度、温度对其胚胎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眼巨鲶卵为黏性卵、透明,卵径为(1.60±0.23)mm;在水温为(30±0.5)℃时,其胚胎历经受精卵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出期7个阶段(共23个发育时期),22 h开始孵出仔鱼,28 h后全部孵出,初孵仔鱼全长为(4.38±0.23)mm;在不同温度和盐度下的孵化试验显示,最佳孵化水温为27~30℃,在此温度下的孵化率最高(49.35%~44.33%),最适盐度为0,在此盐度下的孵化率最高(54.33%),随着盐度的升高,孵化率逐渐降低;在水温为(30±0.5)℃条件下,初孵仔鱼的生长发育历经前期仔鱼(0~2 d)、后期仔鱼(3~16 d)、稚鱼期(17~29 d)和幼鱼期(30 d);初孵仔鱼出膜后第3天卵黄囊完全消失。研究表明,低眼巨鲶孵化期短,最佳孵化温度为27~30℃,最适盐度为0,是典型的热水性淡水鱼类;仔鱼前期生长较慢,20 d后开始增速,属于快速生长的鱼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眼巨鲶 胚胎发育 仔稚鱼 温度 生长
下载PDF
左归降糖益肾方HPLC指纹图谱及4种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
5
作者 惠博平 易子漾 +3 位作者 陈林 陈海刚 喻嵘 黄建华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421-1429,共9页
目的采用HPLC建立左归降糖益肾方指纹图谱,并对4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对色谱柱型号、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条件、检测波长以及供试品处理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最佳液相条件:选用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AQ-C18(4.6 mm&... 目的采用HPLC建立左归降糖益肾方指纹图谱,并对4个主要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对色谱柱型号、流动相系统、梯度洗脱条件、检测波长以及供试品处理方法等条件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最佳液相条件:选用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AQ-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系统为甲醇-0.1%甲酸溶液;紫外检测波长为254 nm;供试品溶液提取溶剂为甲醇溶液。并对8批次左归降糖益肾方HPLC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分析判断批次间稳定性。结果利用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左归降糖益肾方21个共有峰,并指认了9个色谱峰;8批次左归降糖益肾方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20;4个有效成分马钱苷、盐酸药根碱、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83.93±9.55)、(42.64±4.77)、(198.01±9.49)、(96.36±9.00)μg·mL-1。结论建立的左归降糖益肾HPLC方指纹图谱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为左归降糖益肾方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益肾方 糖尿病肾病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的微卫星分析
6
作者 徐昊旸 杨雪莹 +4 位作者 倪未 刘芳 陈海港 朱新平 刘晓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2-818,共7页
为研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优良品种的选育效果,利用多态性微卫星(simple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分析了乌龟5个选育世代(基础群体F0代、F1~F4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筛选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 为研究乌龟(Mauremys reevesii)优良品种的选育效果,利用多态性微卫星(simple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分析了乌龟5个选育世代(基础群体F0代、F1~F4代)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在筛选的12个微卫星位点中,共检测到等位基因数为103个,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8.58,期望杂合度(H_(e))为0.173~0.919,平均值为0.581,观测杂合度(H_(o))为0.054~0.862,平均值为0.47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165~0.914,平均值为0.541;12个微卫星位点中,有11个位点属于中度或高度多态位点,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位点可作为乌龟选育世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的良好评价工具;乌龟5个选育世代的观测杂合度(H_(o))分别为0.491、0.494、0.497、0.458和0.453;遗传分化系数F_(st)及AMOVA分析显示,乌龟5个选育世代群体之间的F_(st)值为0.004~0.012,小于0.05。研究表明,乌龟选育世代的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遗传分化程度较小,乌龟选育群体还有进一步选育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龟 微卫星 遗传多样性 选育
下载PDF
基于RN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口黑鲈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黄勇 龚望宝 +2 位作者 陈海刚 熊建利 孙西红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12,共7页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组装,最终获得35 659条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738 bp,序列长度中位数(N50)为1 052 bp。另外从长度分布与GC含量等方面对unigene... 文章以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组织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组装,最终获得35 659条unigenes,序列平均长度738 bp,序列长度中位数(N50)为1 052 bp。另外从长度分布与GC含量等方面对unigenes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好、可信度高。使用6大数据库(KOG、Nr、Pfam、Swiss-Prot、GO和KEGG)注释大口黑鲈转录组unigenes,分别对应有15 832、21 279、14 524、16 973、15 024和11 185条unigenes获得注释。其中,5 617条unigenes在以上所有数据库中同时注释成功,17 253条unigenes至少被一个数据库注释。KEGG分析结果显示,获得注释的11 185条unigenes被划分到267个代谢通路中,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共有1 349条(12.06%)。另外还检测到4 030个微卫星(SSR)位点。通过对大口黑鲈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大量的转录组信息,为大口黑鲈的功能基因克隆、基因组学、遗传多样性分析、分子标记开发及遗传改良等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转录组 unigenes 基因注释
下载PDF
三唑磷对翡翠贻贝神经毒性与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林宝 陈海刚 +3 位作者 田斐 孙伟 张喆 蔡文贵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80,共6页
文章以具有环境指示功能的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研究对象,首次研究了三唑磷对其神经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性。实验测定了35μg·L−1[1/100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三唑磷慢性暴露15 d后雌、雄翡翠贻贝鳃组织中乙酰胆碱酯... 文章以具有环境指示功能的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为研究对象,首次研究了三唑磷对其神经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的性别差异性。实验测定了35μg·L−1[1/10096 h半致死浓度(LC50)]三唑磷慢性暴露15 d后雌、雄翡翠贻贝鳃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几种抗氧化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三唑磷作用15 d后雌性翡翠贻贝鳃组织中AchE活力无明显变化,而雄性个体中AchE活力被显著抑制。几种抗氧化指标对三唑磷暴露也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其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雌、雄翡翠贻贝鳃组织中均被显著抑制,丙二醛(MDA)均显著升高。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力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则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仅雄性翡翠贻贝GST活力和GSH含量有显著性变化。综上,三唑磷农药对翡翠贻贝鳃组织表现出明显的神经毒性和氧化损伤效应,其中雄性翡翠贻贝对三唑磷暴露的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翡翠贻贝 三唑磷 神经毒性 氧化损伤 性别差异
下载PDF
深圳大鹏澳海域翡翠贻贝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含量特征及生物相关因子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旭峰 陈海刚 +3 位作者 莫梦松 王强 黎智广 赵东豪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8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了调查深圳大鹏澳海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污染特征,探析翡翠贻贝中PSP含量与水体中产毒藻种类的关联情况,2017年8月到2018年4月,每月在大鹏澳海域采集翡翠贻贝和浮游植物样品。贝类样品经石墨化碳黑固相... 为了调查深圳大鹏澳海域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污染特征,探析翡翠贻贝中PSP含量与水体中产毒藻种类的关联情况,2017年8月到2018年4月,每月在大鹏澳海域采集翡翠贻贝和浮游植物样品。贝类样品经石墨化碳黑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13种PSP,初步调查了PSP的污染水平及产PSP藻类的种类与丰度。结果显示:浮游植物样品中均未检出PSP,而翡翠贻贝样品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共检出GTX2、GTX3、GTX5、dc GTX2、dc GTX3、NEO、C1和C2等8种毒素,每种毒素的质量浓度为2. 12~354. 55μg/kg,各个样品PSP的含量为0. 93~220. 90μg/kg(以STX计)。水体中优势藻均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柔弱角毛藻(Chaetoceros debilis Cleve)和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等硅藻,占浮游植物样品总量的90%以上,其他藻类种类少,丰度低。甲藻检出较多的有具尾鳍藻(Dinophysis caudata)、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和叉角藻(Ceratium furca)等。2017年12月翡翠贻贝体内检出的PSP含量最高,之后迅速降至较低水平,而浮游植物中产PSP甲藻的比例未发现明显增加。大鹏澳翡翠贻贝中检出的PSP种类多,但大多为毒性较低的毒素种类。尽管深圳大鹏澳翡翠贻贝中PSP的含量低于欧盟的限量标准,但冬季仍有必要加强监测翡翠贻贝中PSP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痹性贝类毒素 翡翠贻贝 浮游植物 大鹏澳 甲藻
下载PDF
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建模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蒋建东 韩文文 +2 位作者 苑子俊 陈海刚 闫石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3-77,共5页
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结构,给出了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起决定作用的电池剩余荷电量和电动汽车返回时间两个随机因素的分布特性,并用蒙特卡洛法模拟这两个随机因素,提出了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 分析了电动汽车的充电电池结构,给出了单台电动汽车充电功率的计算公式.研究了对电动汽车充电负荷起决定作用的电池剩余荷电量和电动汽车返回时间两个随机因素的分布特性,并用蒙特卡洛法模拟这两个随机因素,提出了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建模方法.方法能够较好地切合居民区电动汽车充电负荷的实际情况,对制定引导电动汽车用户有序充电的措施和配电网优化运行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负荷建模 蒙特卡洛法 电池剩余荷电量 电动汽车返回时间
下载PDF
紫红笛鲷Cyp1a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对一溴联苯醚和十溴联苯醚胁迫的响应
11
作者 张喆 巩秀玉 +4 位作者 兰丽丽 王学锋 马胜伟 陈海刚 张林宝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64,共11页
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s)由P450基因编码,其中Cyp1a基因参与不同类型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和代谢。克隆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Cyp1a基因,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10、50和250μg·... 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0,CYPs)由P450基因编码,其中Cyp1a基因参与不同类型外源物质的生物转化和代谢。克隆了紫红笛鲷(Lutjanus argentimaculatus)Cyp1a基因,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质量浓度(10、50和250μg·L^(−1))一溴联苯醚(4-bromodiphenyl ether,BDE-3)和十溴联苯醚(decabromodiphenyl ether,BDE-209)胁迫对紫红笛鲷肝脏Cyp1a表达及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7-ethoxyresorufin O-deethylase,ER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紫红笛鲷Cyp1a cDNA全长2540 bp,开放阅读框长1566 bp,编码521个氨基酸。同源分析结果表明紫红笛鲷CYP1A与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CYP1A蛋白相似性最高(92.69%),进化树分析与白梭吻鲈(Sander lucioperca)聚为一支,进化地位最近。Cyp1a基因在紫红笛鲷肝脏表达量最高,其次是脑和鳃,肌肉最低。10μg·L^(−1)BDE-3和BDE-209未对Cyp1a基因表达和EROD活性产生影响,而50和250μg·L^(−1)BDE-3胁迫7~15 d则对两者产生显著抑制,且呈现剂量效应。与BDE-3相反,50和250μg·L^(−1)BDE-209处理组Cyp1a基因表达和EROD活性显著增加,且Cyp1a基因表达与EROD活性呈显著正相关。高浓度BDE-3和BDE-209可对紫红笛鲷肝脏Cyp1a基因的表达产生影响,但两者的影响模式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 紫红笛鲷 一溴联苯醚 十溴联苯醚
下载PDF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杂交鳢转录组数据分析
12
作者 黄勇 龚望宝 +1 位作者 陈海刚 孙西红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9-535,共7页
运用高通量技术对杂交鳢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与组装,最终获得52 065条unigenes,长度范围201~12 407 bp,序列平均长度为710 bp。从长度分布、GC含量和基因表达量等方面对unigenes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较好。进一步的数... 运用高通量技术对杂交鳢进行转录本测序和数据分析,经拼接与组装,最终获得52 065条unigenes,长度范围201~12 407 bp,序列平均长度为710 bp。从长度分布、GC含量和基因表达量等方面对unigenes进行评估,数据显示测序质量较好。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共鉴定出20 535个CDS,37 324个SNP位点和7 830个微卫星。用6大数据库Swiss–Prot、Nr、Pfam、KEGG、KOG和GO注释杂交鳢转录组unigenes,分别对应有20 955、28 938、19 339、14 052、19 358和18 635条unigenes获得注释。根据GO数据库的注释,可将这些unigenes分为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共50亚类。KEGG代谢通路分析表明,这些unigenes参与了5大类30亚类共268个代谢通路,其中,参与信号转导通路的unigenes数量最多,有1 716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鳢 转录组 unigenes 基因注释
下载PDF
虾蟹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思 李艺彤 +5 位作者 蔡文贵 陈海刚 田斐 张林宝 张喆 郭志勋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9-85,共7页
为摸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3-11月对广州市番禺区十六涌3个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为摸清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与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混养池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变化特征,于2018年3-11月对广州市番禺区十六涌3个养殖池塘中的浮游植物开展了逐月调查,并通过冗余分析(RDA)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养殖池塘中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9种,主要由硅藻、蓝藻、甲藻、绿藻和裸藻5大门类组成,其中硅藻种类最多(19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的65.5%;其次是蓝藻,共5种,占浮游植物种类数17.2%;甲藻3种,绿藻和裸藻各1种。共出现优势种16种,主要为直舟形藻(Navicula directa)、奇异菱形藻(Nitzschia paradoxa)、柔弱菱形藻(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布纹藻(Gyrosigma acuminatum)、大角角藻(Ceratium macroceros)和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等。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介于2.56×103~189.2×103个·m-3,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介于0.468~2.597。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RDA结果表明,营养盐、盐度和pH是影响养殖塘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蟹混养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粉砂海床上人工鱼礁局部冲刷的模型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丁玲 王佳美 +2 位作者 唐振朝 陈海刚 贾晓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015-2024,共10页
海底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加剧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甚至产生掏空,导致人工鱼礁倾覆或掩埋,最终影响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功能。为更好地了解人工鱼礁的冲刷特性,明确冲刷地形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放置在粉砂底质上... 海底条件的变化可能会加剧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甚至产生掏空,导致人工鱼礁倾覆或掩埋,最终影响人工鱼礁的生态修复功能。为更好地了解人工鱼礁的冲刷特性,明确冲刷地形的形成机制,本研究首先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的方法,对放置在粉砂底质上的人工鱼礁在不同水流条件下的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原型流场进行数值模拟,讨论分析了水流及礁体结构特征对局部冲刷形态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显示,0.11 m/s流速对试验选取的模型沙的影响不显著,礁体模型背面冲刷坑的深度仅为0.5 mm,两侧无明显冲刷坑,当流速增加到0.22和0.27 m/s时,沙床表面形成了均匀分布的沙鳞,背面冲刷坑深度分别达到1.0和1.5 mm,两侧冲刷坑的最大深度为4.5 mm,宽度分别为4.0和7.5 cm;流场数值模拟的分析结果显示,原型条件下流场、沙床剪切力和涡量的高值区和模型试验中冲刷强区存在对应关系,礁体的开孔和多柱支撑设计增大了局部冲刷强度。该研究表明,在粉砂底质条件下人工鱼礁的局部冲刷程度随流速的增加而增强,但总体冲刷不严重,未出现掏空或掩埋现象;礁体结构对局部冲刷有较大影响,因此,礁体设计与布局时应综合考虑流场效应、稳定性和冲刷形态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鱼礁 局部冲刷 水槽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深圳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思 陈海刚 +5 位作者 田斐 李艺彤 张林宝 张喆 王学锋 蔡文贵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为研究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分别于春夏秋冬(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四个季度对深圳湾进行采样分析,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 为研究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的关系,分别于春夏秋冬(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四个季度对深圳湾进行采样分析,并对调查区域内的浮游植物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硅藻35属86种,甲藻4属15种,绿藻6属6种,蓝藻3属4种,其中硅藻门是主要的优势类群,占总种数的77.5%,其次是甲藻门,占总种数的13.5%,绿藻门和蓝藻门分别占总种数的5%和4%。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以广温广盐种和暖水种为主,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是该海域常年优势种。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年波动范围为28.64—462.46×10^(4)cells·m^(-3),平均值为156.43×10^(4)cells·m^(-3),其季节变化趋势为秋季>夏季>冬季>春季。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11—4.06和0.04—0.90,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偏低,群落结构趋于单一化,稳定性差。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关系在不同季节有显著差别,其中无机氮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圳湾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的部分鲇形目鱼类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海港 朱新平 +4 位作者 李伟 刘毅辉 赵建 叶朝阳 公月月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62-771,共10页
本文选择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部分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13种鲇形目鱼类的134条COI基因,并与Gen Bank中获得15种鲇形目鱼类的51条COI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鲇形目鱼类COΙ基... 本文选择COI基因片段作为分子标记,对部分鲇形目鱼类(Siluriformes)进行系统发育研究。应用通用引物PCR扩增得到13种鲇形目鱼类的134条COI基因,并与Gen Bank中获得15种鲇形目鱼类的51条COI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鲇形目鱼类COΙ基因存在碱基插入缺失现象较少,为越南隐鳍鲇(Pterocryptis cochinchinensis)、丝尾鳠(Hemibagrus wyckioide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3种共计5个位点;平均碱基含量A+T(55.5%)显著高于G+C(44.5%)。利用Kimura’s 2-parameter计算28个物种的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195,23个物种的种内平均遗传距离为0.006。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表明,Neighbour-Joining(NJ)树较Maximum Likelihood(ML)树更为适合鲇形目鱼类的遗传发育分析;COI基因在科及其以下水平的系统进化关系与传统分类方法所认同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达到82.9%以上;在目水平的一致性的可信度较低,仅为71%;半鲿属聚为单系类群,黄颡鱼属、属和拟鲿属三者聚为一支,黄颡鱼属与拟鲿属的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鲇形目 线粒体COΙ基因 系统发育
下载PDF
Hg^(2+)对中国鲎幼体急性毒性及MT的诱导效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鲍虞园 叶国玲 +4 位作者 钟金香 陈海刚 李银康 关杰耀 颉晓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00-307,共8页
汞是一种以多种形式、广泛而持久地污染水体的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非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为探究汞(Hg)对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方法进行Hg^(2+)96 h胁迫对中国鲎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并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 汞是一种以多种形式、广泛而持久地污染水体的重金属,具有高毒性、非生物降解性和生物富集性。为探究汞(Hg)对海洋动物的毒性效应,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方法进行Hg^(2+)96 h胁迫对中国鲎幼体的急性毒性实验,并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0.005、0.025和0.250 mg·L^(-1))Hg^(2+)处理对幼年中国鲎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影响。结果表明,Hg^(2+)对中国鲎幼体的毒性类型为急性Ⅱ,其24、48、72和96 h半数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5.013、7.084、4.008和2.683 mg·L^(-1),安全质量浓度为0.473 mg·L^(-1)。在安全浓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Hg^(2+)均能显著诱导MT的产生(P<0.05),MT含量与Hg^(2+)浓度在一定浓度范围(0~0.025 mg·L^(-1))和暴露时间(72 h)内表现为正相关;实验组MT含量为对照组的1.152倍~1.716倍。其中以72 h时0.025 mg·L^(-1)组的MT诱导量最高,为(8.93±0.16)ng·mL^(-1)。本研究为天然水环境中幼鲎的安全性评估及渔业部门制定水质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鲎 急性毒性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技术和网络药理学的复方感冒灵成分及作用机制验证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黎明 戴玉豪 +6 位作者 杨维 符国成 龚小兵 刘陈 吴文洁 陈海刚 李韶菁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1期2998-3005,共8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系统研究复方感冒灵颗粒药效物质成分及体内代谢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MS/MS法对复方感冒灵颗粒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定。采用网络...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系统研究复方感冒灵颗粒药效物质成分及体内代谢谱,并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发挥药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MS/MS法对复方感冒灵颗粒主要化学成分以及入血成分进行鉴定。采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构建“成分-靶点-功效-疾病”网络,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复方感冒灵颗粒醇提物中共鉴别出170个化合物和21个入血成分,构建了复方感冒灵颗粒成分谱及代谢谱。预测核心靶点为肿瘤坏死因子(TN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胱天蛋白酶3(CASP3)、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MAPK1)、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14(MAPK14),与解热、抗炎与抗病毒功效对应。结论:本研究采用UPLC-MS/MS技术构建了复方感冒灵颗粒的物质成分谱及体内代谢谱,从网络药理学角度阐明复方感冒灵多成分、多靶点的整体调节特点,初步揭示解热、抗炎与抗病毒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为复方感冒灵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感冒灵 药效物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核心靶点 抗炎 解热 作用机制
下载PDF
复方板蓝根颗粒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丹 戚建中 +3 位作者 符国成 陈海刚 杨一栋 李柯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9期40-44,共5页
目的:建立复方板蓝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用于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25℃... 目的:建立复方板蓝根颗粒的HPLC指纹图谱的分析方法,用于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采用Kromasil 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为25℃,对指纹图谱进行共有峰标定,以R,S-告依春为参照峰计算各共有峰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峰面积比值,采用2012年版《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对10批复方板蓝根颗粒进行相似度评价。结果:复方板蓝根颗粒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的专属性、精密度、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良好;10批复方板蓝根颗粒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值均>0.90,相似度良好。结论:所建立的HPLC指纹图谱能够表达复方板蓝根颗粒中多组分的整体特征,为复方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方法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板蓝根颗粒 HPLC指纹图谱 质量控制
下载PDF
Genotoxicity evaluation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in human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 using the comet assay 被引量:2
20
作者 WU Yulin chen haigang +4 位作者 LI Zhaoli SUN Liwei QU Mengmeng LI Mei KONG Zhim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87-491,共5页
在到人的健康的饮用水的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的伤害广泛地集中于在世界上;有 genotoxic 物质的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被释放进水生环境。水来源样品从南京城市的 7 个不同地区被收集。从饮用水来源的器官的摘录的潜在的 genotoxicity 在人的... 在到人的健康的饮用水的有机污染物的潜在的伤害广泛地集中于在世界上;有 genotoxic 物质的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质被释放进水生环境。水来源样品从南京城市的 7 个不同地区被收集。从饮用水来源的器官的摘录的潜在的 genotoxicity 在人的外部淋巴细胞借助于彗星试金被调查。结果证明从所有水来源样品的所有器官的摘录能在不同层次导致人的外部血淋巴细胞的脱氧核糖核酸损坏。重要差别(P 【 0.01 ) 当时,被观察与溶剂控制相比。脱氧核糖核酸损坏随原来的水来源的剂量的增加增加了。脱氧核糖核酸损坏的重要差别在不同饮用水来源被观察,在 100 ×的剂量由多重比较分析出现;脱氧核糖核酸损坏的度由 Hushu 供水系统对待(在镇水平) 是最严肃的,任意的单位(AU ) 然而,是 141.62 ± 6 .96 Shangyuanmen 供水系统的(在城市水平) 仅仅是 109.64 ± 2 .97。分析也表明镇的水来源的 genotoxicity 比城市的高。结果证明彗星试金能成功地被用于监视饮用水来源的节目的 geno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饮用水源 生殖毒性 血液淋巴系统 环境保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