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叉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在偏头痛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闵晓曼 崔文强 +2 位作者 孙宁 张光明 吴宏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82-2088,共7页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9.3%[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大约15%[2]。世界范围内,偏头痛影响15%到18%的人口[3]。偏头痛除了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之外,...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是世界上比较严重的致残性疾病之一。在我国偏头痛的发病率可达9.3%[1]。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大约15%[2]。世界范围内,偏头痛影响15%到18%的人口[3]。偏头痛除了疾病本身对身体造成的伤害之外,还可以导致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伴发焦虑抑郁甚至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三叉神经节 初级感觉神经元 离子通道 神经肽
下载PDF
Electroacupuncture alleviates orofacial allodynia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by regulating synaptic plasticity of the CA1 hippocampal region in a mouse model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2
作者 JIA Yuzhi LI Haitao +9 位作者 ZHANG Guangming WU Hongyun ZHANG Sishuo ZHI Hongwei WANG Yahan ZHU Jingwen WANG Yifan XU Xiangqing TIAN Caijun cui wenqiang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69-70,共2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ectroacupuncture(EA)ameliorates abnormal trigeminal neuralgia(TN)orofacial pain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 by altering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CA1.METHODS A mouse infr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whether electroacupuncture(EA)ameliorates abnormal trigeminal neuralgia(TN)orofacial pain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 by altering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CA1.METHODS A mouse infraorbital nerve transection model(pTION)of neuropathic pain was established,and EA or sham EA was used to treat ipsilateral acu⁃puncture points(GV20-Baihui and ST7-Xia⁃guan).Golgi-Cox staining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were administrated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ynaptic plasticity in the hippocampus CA1.RESULTS Stable and persistent orofacial allodynia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induced by pT-ION were related to changes in hippocampal synaptic plasticity.Golgi stain⁃ings showed a decrease in the density of dendritic spines,especially mushroom-type dendritic spines,in hippocampal CA1 neurons of pT-ION mice.TEM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of synapses,membrane thickness of the postsynaptic density,and length of the synaptic active zone were decreased,whereas the width of the synaptic cleft was increased in pTION mice.EA attenu⁃ated pT-ION-induced orofacial allodynia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s and effectively reversed the abnormal changes in dendritic spines and syn⁃apse of the hippocampal CA1 region.CONCLU⁃SION EA modulates synaptic plasticity of hippo⁃campal CA1 neurons,and reduces abnormal oro⁃facial pain and anxiety-like behavior,providing evidence for a TN treatment strate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geminaing neuralgia anxiety ELECTROACUPUNCTURE synaptic plasticity hippocampal CA1 region
下载PDF
SIS基热熔压敏胶结构与性能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崔丙顺 崔文强 +2 位作者 郭方飞 佀庆法 王生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21-124,共4页
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树脂(SIS),并按一定配方制备出热熔压敏胶。研究了SIS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嵌段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SIS中苯... 采用阴离子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聚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树脂(SIS),并按一定配方制备出热熔压敏胶。研究了SIS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子结构对热熔压敏胶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嵌段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随着SIS中苯乙烯含量的增加,热熔压敏胶初粘力和熔融黏度降低,软化点升高,持粘力和剥离强度先升高后降低。随着SIS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所制得热熔压敏胶熔融黏度和持粘力升高,剥离强度在一定范围波动,初粘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可见,嵌段共聚物SIS的结构对热熔压敏胶的粘附性能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 结构 热熔压敏胶 性能
原文传递
穴位埋线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潘媛媛 唐侠军 +2 位作者 崔文强 李璟 孙文善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9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埋线组与针刺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把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埋线组35例,针刺组35例。2组选穴均选患侧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内外膝眼、阿是穴进行治疗。针刺组...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比较埋线组与针刺组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把7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埋线组35例,针刺组35例。2组选穴均选患侧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内外膝眼、阿是穴进行治疗。针刺组采用普通针刺,留针30 min,每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3周;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每周1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指标测定。按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程度评分和KOOS量表评分分别计算针刺疗法和埋线疗法的疼痛、症状、日常活动、运动和娱乐功能以及膝关节相关的生活质量等5个维度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VAS疼痛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KOOS量表总评分均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之间VAS疼痛评分及KOOS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穴位埋线能够很好地缓解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并减轻相关症状。埋线组与针刺组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穴位埋线疗法 针刺疗法 痹证
下载PDF
基于计算机分子模拟技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PPARγ激动剂
5
作者 刘治国 崔文强 +2 位作者 魏叶 朱心瑶 杨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PPARγ激动剂。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PDB晶型结构(PDBCode:6md4),构建虚拟靶标模型,以天然产物数据库中的1680个化合物为配体筛选对象,以6md... 目的采用分子对接技术从天然产物中筛选PPARγ激动剂。方法研究时间为2021年1月至9月。基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PDB晶型结构(PDBCode:6md4),构建虚拟靶标模型,以天然产物数据库中的1680个化合物为配体筛选对象,以6md4原配体分子为对照。首先采用SYBYL软件对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随后对排名前20位的化合物进行高精度分子对接,最后再使用PyMol软件分析结合稳定的化合物。结果根据评分结果并结合冲突、极性和相似度,最终筛选出橙皮苷等20个小分子PPARγ激动剂,其中橙皮苷能够与PPARγSer289、His323、Tyr327等多个氨基酸形成氢键,结合良好。结论从天然产物中筛选出潜在的PPARγ激动剂,为发现新型抗糖尿病的先导化合物或膳食补充剂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PPARΓ 计算机虚拟筛选 分子对接
下载PDF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肌电图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商素真 崔文强 徐飞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22年第1期3-7,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T2DM患者13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伴肌电图异常...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肌电图异常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确诊的T2DM患者13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有无异常分为伴肌电图异常组(观察组)77例,不伴肌电图异常组(对照组)56例。比较两组尿酸(SUA)、同型半胱氨酸(Hcy)、胱抑素C(Cys-C)、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血沉(ES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及甘油三酯(TG)水平的差异。分析Hcy与运动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感觉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及胫神经H反射H波潜伏期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年龄、病程、ESR、SUA、Cys-c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腓总神经及胫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波幅和腓浅神经及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波幅较对照组降低(P<0.001);观察组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和胫神经H反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01)。Hcy与腓总神经波幅及速度、胫神经波幅及速度、腓浅神经波幅及速度、腓肠神经波幅及传导速度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87、-0.333、-0.372、-0.462、-0.179、-0.457、-0.251、-0.312,P均<0.05),与腓总神经F波潜伏期及胫神经H反射H波潜伏期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37、0.376,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Hcy、ESR、Scr是T2DM伴肌电图异常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982、0.469、0.872、1.100,95%CI分别为0.973~0.991、0.337~0.651、0.798~0.952、1.040~1.163。结论:血清Hcy浓度与T2DM周围神经病变有着紧密联系,Hcy是T2DM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神经病变 高半胱氨酸 肌电描记术
下载PDF
绿洲灌区不同耕种模式对小麦、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7
作者 崔文强 杨彩红 田琨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2-479,共8页
为提出有利于小麦、玉米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耕植模式,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小麦玉米间作(W/M),小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耕作... 为提出有利于小麦、玉米光合作用与产量形成的耕植模式,在河西走廊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免耕(NT)、传统耕作(CT)两种耕作方式,小麦玉米间作(W/M),小麦后插播冬油菜玉米轮作(W-G→M)、小麦玉米轮作(W→M)3种种植模式,测定不同耕作种植模式下小麦、玉米的光合特性指标、叶绿素含量及产量状况。结果表明,与CT相比,NTW/M小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较CTW/M分别高出54.96%、1.18%、13.79%;NTW/M玉米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较CTW/M分别高出53.19%、25.99%,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净光合速率较NTW-G→M、NTW→M分别高出34.81%、32.73%,气孔导度分别高出1.02%,35.62%,蒸腾速率分别高出8.89%、30.92%;与CT相比,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TW/M分别高出8.93%、3.19%;NTW/M玉米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CTW/M分别高出20.79%、7.97%,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NTW-G→M分别高出8.33%、2.10%;NTW/M小麦4叶片、2叶片叶绿素含量较NTW→M分别高出10.33%、12.55%;与CT相比,NTW/M小麦产量较CTW/M高出24.08%;NTW/M玉米产量较CTW/M高出10.16%,与轮作相比,NTW/M小麦产量较NTW-G→M、NTW→M分别高出9.56%、17.07%。因此,NTW/M处理更有利于小麦、玉米进行光合作用实现增产,是河西灌区值得推广的一种耕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种植模式 光合特性 叶绿素含量 产量
原文传递
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悦 姚明江 +7 位作者 梁晓 崔文强 申伟 魏竞竞 迟显苏 刘红喜 刘建勋 张允岭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72-78,共7页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角叉菜胶(Ca)、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Ca+Yeast)、角叉菜胶联合脂多糖(Ca+LPS)3种不同方式,筛选并建立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组、Ca组、Ca+Yeast组、Ca+LPS组... 目的:通过比较采用角叉菜胶(Ca)、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菌(Ca+Yeast)、角叉菜胶联合脂多糖(Ca+LPS)3种不同方式,筛选并建立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方法:将40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包括正常组、Ca组、Ca+Yeast组、Ca+LPS组。Ca组、Ca+Yeast组、Ca+LPS组于造模首日经腹腔注射Ca 10 mg·kg^(-1)。Ca+LPS组于第2天经腹腔注射LPS 50μg·kg^(-1),Ca+Yeast组于第2天背部皮下注射干酵母悬液2 mg·kg^(-1)。造模后动态观察各组大鼠肛温变化情况;在造模后24 h,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证候宏观评价指标舌象、脉象、黑尾长度,采用PeriCam PSI血流灌注散斑成像仪检测大鼠尾端血流灌注量,利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检测各组大鼠全血黏度值及血浆黏度值,PL^(-1)2型血小板功能检测仪检测大鼠血小板聚集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大鼠血浆中白细胞介素(IL)-6的情况,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组织、脑组织和肺组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3组模型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黑尾(P<0.05,P<0.01),尾端血流灌注量明显降低(P<0.05,P<0.01),舌象R、G、B值明显下降(P<0.05,P<0.01),且血小板最大聚集率明显升高(P<0.05,P<0.01)。Ca+Yeast组及Ca+LPS组脉搏幅度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5,P<0.01)。此外,与正常组比较,Ca+Yeast组在造模后24 h内的平均肛温显著升高(P<0.01);全血黏度低、中、高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升高(P<0.05,P<0.01);血浆炎症因子IL-6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Ca+Yeast组病理改变最为严重,可观察到小灶心肌纤维溶解断裂,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细胞增生;海马区局部神经元稀疏,神经元红色变性;小灶肺泡间质内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利用角Ca+Yeast能够成功建立瘀毒互结证动物模型,以中医四诊信息、西医微观指标及组织病理形态学为系统的模型评价体系值得研究者思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瘀毒互结证 证候模型 角叉菜胶 干酵母菌 模型评价
原文传递
口服不同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远征 白南 +4 位作者 李雪晴 崔文强 付妍婕 毕见海 霍然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7-342,共6页
目的对比研究每日1 mg/kg和每日2 mg/kg的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45例,... 目的对比研究每日1 mg/kg和每日2 mg/kg的剂量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理想的用药剂量。方法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9例婴幼儿血管瘤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A组,45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为每日1 mg/kg; B组,44例,口服普萘洛尔剂量为每日2 mg/kg。分2次给药,第1次9点给药,第2次17点给药,间隔8 h。记录有效病例、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治愈病例及治疗持续时间。6个月时对有效率、治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12个月时对治愈率及治愈病例所需治疗时间进行比较;治愈停药后随访3个月,统计复发病例并对复发率进行比较。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样本率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A组,6个月时45例患儿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1.1%(41/45),治愈率为60%(27/4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6/45);12个月时治愈率为86.7%(39/45),治疗持续时间为(7.6±2.7)个月,复发率为9.5%(4/42)。B组,6个月时44例患儿疗效评价:有效率为90.9%(40/44),治愈率为72.7%(32/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9%(7/44);12个月治愈率为88.6%(39/44),治疗持续时间为(6.2±1.9)个月,复发率为11.9%(5/42)。6个月时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83,P=0.461);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9,P=0.004);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8,P=0.731)。12个月时2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0,P=0.778);治疗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290,P=0.009)。停药3个月后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4,P=0.724)。结论口服普萘洛尔每日1 mg/kg和每日2 mg/kg的剂量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效果均较好,不良反应少。每日1 mg/kg的剂量没有降低有效率及治愈率,亦未增加复发率。每日1 mg/kg可以作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常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普萘洛尔 口服给药 剂量
原文传递
山东省海岸砂生植被基本特征及现状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王蕙 张沁媛 +7 位作者 崔可宁 贺同利 马家乐 孙淑霞 张淑萍 崔文强 郑培明 王仁卿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0-313,共14页
作为一种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砂生植被分布在沿海砂质海岸上,主要由耐贫瘠、干旱和轻度盐碱的砂生植物组成.我国山东省有较典型的砂生植被分布.砂生植被通常分布区域狭小,面积也较小,但由于其具有原生性,对砂质海岸起着防护作用,又有各种... 作为一种非地带性植被类型,砂生植被分布在沿海砂质海岸上,主要由耐贫瘠、干旱和轻度盐碱的砂生植物组成.我国山东省有较典型的砂生植被分布.砂生植被通常分布区域狭小,面积也较小,但由于其具有原生性,对砂质海岸起着防护作用,又有各种各样的珍稀和濒危植物,因而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和区域生态意义.本团队通过长期野外调查和文献分析,研究了山东省砂质海岸的砂生植被种类组成、结构、分布和演替等基本特征;将山东省砂生植被划分成13个植物群落类型;分析了1985~2020年山东省海岸带砂生植被在种类组成、分布范围、植被类型等方面的变化及原因.由于城市化、房地产、沿海道路建设、采砂、旅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山东省海岸的砂生植被退化严重而普遍,在一些地段已经消失.因此,保护和恢复海岸砂生植被非常重要而迫切,包括加强砂生植被的基础理论研究、将砂生植被纳入特定保护和管理范围等措施.针对这一类型在中国植被分类中的地位以及植被制图等方面的意义,本文提出了将其作为单独的类型处理和列入植被制图图例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植被 砂质海岸 植被退化 植被保护与恢复 植被分类与制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