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酒酿造中丙酸菌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维 牟飞燕 +4 位作者 陈玫 董孝元 常煦 方尚玲 陈茂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近年来,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丙酸菌的研究较少。丙酸为丙酸乙酯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酸菌的丙酸产量与丙酸乙酯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丙酸与丙酸乙酯对白酒风味具有一定的贡献,丙酸呈现出酸性气味;丙酸乙酯... 近年来,对于白酒酿造过程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备受关注,但是对丙酸菌的研究较少。丙酸为丙酸乙酯合成的前体物质,丙酸菌的丙酸产量与丙酸乙酯的合成量呈正相关。丙酸与丙酸乙酯对白酒风味具有一定的贡献,丙酸呈现出酸性气味;丙酸乙酯具有菠萝香香味、味略涩、似芝麻香。为充分了解白酒酿造中丙酸菌的作用,该文对白酒酿造中产酸微生物,丙酸菌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及产物、对白酒风味的贡献及在白酒酿造中的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且提出后续相关研究方向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菌 代谢途径 代谢产物 白酒风味 应用
下载PDF
β-石竹烯产生菌的筛选和提取工艺优化
2
作者 牟飞燕 何夷敏 +5 位作者 夏博宇 董孝元 陈晖 常煦 陈茂彬 方尚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1-97,共7页
为筛选出高产β-石竹烯(BCP)菌株,该研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清香型白酒和大曲中香气成分进行检测,采用传统分离技术对大曲中产β-石竹烯(BCP)菌株进行初筛,将初筛菌株接种麸曲测定BCP含量进行复筛,并... 为筛选出高产β-石竹烯(BCP)菌株,该研究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清香型白酒和大曲中香气成分进行检测,采用传统分离技术对大曲中产β-石竹烯(BCP)菌株进行初筛,将初筛菌株接种麸曲测定BCP含量进行复筛,并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对麸曲中β-石竹烯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并将筛选菌株进行小坛发酵应用。结果表明,该清香型原酒中β-石竹烯含量为0.02 g/L,大曲中β-石竹烯相对含量为0.85%。从大曲中初筛出5株霉菌(SDA1~SDA5),通过复筛得到β-石竹烯相对含量最高(1.04%)菌株SDA3被鉴定为戴尔根霉(Rhizopus delemar)。在提取试剂为无水乙醇、提取时间为2 h条件下,BCP含量为37.98 mg/L。与仅添加大曲相比,加入菌株SDA3强化麸曲用于小坛发酵,其产白酒中β-石竹烯的含量从13.65 mg/L提高至24.6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石竹烯 大曲 白酒 霉菌 筛选 鉴定 强化麸曲
下载PDF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中思想性和趣味性的融入——以“时间的相对性”为例
3
作者 常旭 曾庆国 尹乃强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17-20,共4页
以大学物理中“时间的相对性”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性和趣味性.在引课环节,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并预设问题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在知识讲授环节,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 以大学物理中“时间的相对性”为案例,介绍了如何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性和趣味性.在引课环节,通过讲述传统文化中的时间观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并预设问题留下悬念,引发学生的兴趣;在知识讲授环节,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面加深学生对物理理论的理解;最后利用本次课的知识点解决之前预留的问题,实现首尾呼应.在整个授课过程中,将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并传递给学生,达到教书和育人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物理 时间的相对性 思想性 趣味性
下载PDF
Exploring the Significance and Implementation 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4
作者 chang xu Xiaoyi Qu +1 位作者 Bining Yang Kaidi Wang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4年第2期1-7,共7页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diverse cultures in the new era,thus their inner world is rich and changing rapidly.The acceleration of social rhythm can easily lead to different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Men... College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diverse cultures in the new era,thus their inner world is rich and changing rapidly.The acceleration of social rhythm can easily lead to different kinds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s people-oriented,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and means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all-round development across the world.A healthy psychological state can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make them establish correct core social values,and realize self-value.At present,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univers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such as single form and imperfect system.At the same time,college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of ideas for 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values.As a front-line student worker,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 cooperate with the school’s psychological departments to improve the colleg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rationally plan the psychological teaching program,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need to ensure that the education system is not undermined by the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and effective education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NIFICANC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DEVELOPMENT VALUES COUNSELORS
下载PDF
基于TRIZ理论的厚硬顶板巷道围岩卸压技术及应用
5
作者 杨军 李长江 +4 位作者 宋红旭 吴星 常旭 刘宇轩 金宏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2-38,共7页
针对厚硬顶板极难破碎垮落,形成的长悬臂梁挤压巷道造成围岩变形破坏的难题,以曹家滩煤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利用TRIZ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因果关系法确定了造成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并采用空间分离原理分离采空区顶板与... 针对厚硬顶板极难破碎垮落,形成的长悬臂梁挤压巷道造成围岩变形破坏的难题,以曹家滩煤矿典型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开展研究。利用TRIZ理论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因果关系法确定了造成巷道围岩变形的原因,并采用空间分离原理分离采空区顶板与巷道顶板,结合预先作用法“软”化采空区顶板,以达到厚硬顶板及时垮落充填的目的。基于TRIZ理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定向聚能爆破+非定向加强爆破”组合爆破技术。通过理论分析确定了组合爆破关键参数,并采用数值模拟进行了分析验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组合爆破方案设计。最后,开展了现场工程试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采用组合爆破技术后,巷道围岩变形破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IZ理论 厚硬顶板 围岩卸压 组合爆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GC-IMS和GC-MS分析不同发酵方式对黄桃酒香气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马宁原 姚凌云 +4 位作者 孙敏 王化田 宋诗清 常煦 冯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6-314,共9页
研究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与商业酿酒酵母BV81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不同接种方式和自然发酵对黄桃酒风味的影响。以奉贤黄桃为原料,除了自然发酵(自然发酵组)以外,将巴斯德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BV818分别同时接种(同时... 研究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与商业酿酒酵母BV818(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不同接种方式和自然发酵对黄桃酒风味的影响。以奉贤黄桃为原料,除了自然发酵(自然发酵组)以外,将巴斯德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BV818分别同时接种(同时接种组)、间隔1 d顺序接种发酵(混菌发酵1组)、间隔3 d顺序接种发酵(混菌发酵2组)、单独接种酿酒酵母(BV818发酵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和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感官特性(定量描述分析)研究不同发酵方式酿造对黄桃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乙醇发酵均在15 d内完成,通过GC-MS和GC-IMS分别检测到31种和22种化合物。混菌发酵组增加了醇类,减少了酸类、酯类物质含量,但增加了萜烯类、醇类、酸类物质种类。感官评价中,混菌发酵组比其他香气丰富度和香气平衡度更高。同时发酵坚果和甜香得分更高,自然发酵的类酸香最强。本研究表明混菌发酵可以提高黄桃酒的香气,毕赤酵母与酿酒酵母混菌发酵对黄桃酒酿造有应用价值,其中混菌发酵2组的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桃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巴斯德毕赤酵母 感官评价 偏最小二乘回归
下载PDF
基于纵横波分离FCT弹性波正演频散压制
7
作者 刘聪 周熙焱 +2 位作者 常旭 王一博 程冰洁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534-2549,共16页
有限差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波数值模拟和传播.传统有限差分法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实现空间偏导数的差分,但该方法会因为网格离散化而产生数值频散,降低地震波模拟的精度.优化差分系数正演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部分频散,然而纵、横... 有限差分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地震波数值模拟和传播.传统有限差分法采用Taylor级数展开实现空间偏导数的差分,但该方法会因为网格离散化而产生数值频散,降低地震波模拟的精度.优化差分系数正演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压制部分频散,然而纵、横波速度取值差异较大,在弹性波有限差分正演模拟中,在满足纵波最大速度确定的稳定性条件下,浅层低速横波波场往往会产生明显的频散现象.为了削弱弹性波场正演数值频散,提高数值模拟精度,本文首先采用优化差分网格系数降低数值频散,然后再采用通量校正传输(Flux-Correction Transport, FCT)法来进一步压制弹性波场有限差分数值频散.常规的FCT法是对弹性波场直接进行频散压制,但由于弹性波场中纵、横波速度差异明显,横波波场频散明显强于纵波,为了压制横波波场的数值频散,往往需要选取较大的频散压制参数,但这会使频散较弱的纵波产生假象.因此本文提出基于纵横波分离FCT弹性波正演频散压制方法,对分离之后的纵横波场分别选择合适的频散压制参数进行通量校正,可以有效压制数值频散,削弱纵波FCT产生的假象.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算例发现,本文方法能有效削弱弹性波场有限差分数值频散,相对于常规FCT方法没有假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波正演 有限差分 纵横波分离 FCT 频散压制
下载PDF
裂隙岩石应力松弛特性及声发射试验
8
作者 张默涵 俞缙 +2 位作者 常旭 刘士雨 涂兵雄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74-581,共8页
为探究裂隙岩石的应力松弛特性及失稳破坏特征对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影响,利用TFD-2000/D型岩石动态扰动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和DS5-16B型全信息声发射仪,对完整岩石和不同倾角裂隙岩石进行单轴逐级加载应力松弛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 为探究裂隙岩石的应力松弛特性及失稳破坏特征对工程长期稳定和安全的影响,利用TFD-2000/D型岩石动态扰动伺服三轴试验系统和DS5-16B型全信息声发射仪,对完整岩石和不同倾角裂隙岩石进行单轴逐级加载应力松弛声发射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裂隙岩石的峰值轴向应力比完整岩石的低,且随着倾角的增大,轴向峰值应力也随之增大;完整岩石和裂隙岩石的应力松弛度和初始应力松弛速率均随着应变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根据松弛速率的快慢,把松弛过程分为快速松弛阶段和慢速松弛阶段;在加载段和松弛过程中均存在着声发射信号,声发射特征值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信息判断岩石的破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隙岩石 不同倾角 应力松弛 振铃计数 破坏特征
下载PDF
己酸菌的筛选及其在浓香型白酒生产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殷想想 王欣蕊 +6 位作者 冯文聪 李良 陈晖 董孝元 常煦 方尚玲 陈茂彬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18,共5页
浓香型白酒主体香风味物质己酸乙酯的前体物质是己酸,己酸菌是生成己酸的主体微生物,所以己酸菌在中国浓香型白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对己酸菌的筛选与产酸途径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论述了己酸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 浓香型白酒主体香风味物质己酸乙酯的前体物质是己酸,己酸菌是生成己酸的主体微生物,所以己酸菌在中国浓香型白酒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该文对己酸菌的筛选与产酸途径进行了简单介绍,重点论述了己酸菌与其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浓香型白酒中的应用现状,为提高己酸菌的产量、探究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将己酸菌通过不同方式应用于浓香型白酒中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己酸菌 筛选 代谢途径 相互互作 应用
下载PDF
清香大曲中高耐受性功能酵母的筛选
10
作者 牟飞燕 夏博宇 +5 位作者 张维 董孝元 陈晖 常煦 陈茂彬 方尚玲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3-168,共6页
以清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分离酵母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初筛,通过发酵力、产酒及产香能力分析进行复筛。对筛选酵母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耐高温、耐乙醇、耐高糖、... 以清香型大曲为研究对象,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中分离酵母菌,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观察,采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显色法初筛,通过发酵力、产酒及产香能力分析进行复筛。对筛选酵母菌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及耐高温、耐乙醇、耐高糖、耐酸能力检测,筛选出耐受性优良的功能性酵母菌。结果表明,从清香型大曲中共分离初筛22株酵母菌,复筛后得到4株功能酵母菌,菌株B-6、C-3、D-10、D-11分别被鉴定为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扣囊复膜孢酵母(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耐受性分析结果表明,菌株B-6和C-3可耐受39℃、pH值为3、酒精度12%vol、葡萄糖质量浓度400 g/L环境条件。因此,菌株B-6和C-3可作为潜在功能菌株应用于白酒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香型大曲 功能酵母菌 筛选 耐受性
下载PDF
两种非酿酒酵母与米曲霉互作特性研究
11
作者 汪继伟 阎春悦 +4 位作者 马春蕾 常煦 李志军 陈雄 李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微生物互作在白酒酿造中扮演重要角色。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和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是白酒酿造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但它们与霉菌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晰。本研究围绕感官评价、挥发性风味物质... 微生物互作在白酒酿造中扮演重要角色。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Cyberlindnera fabianii)和葡萄牙棒孢酵母(Clavispora lusitaniae)是白酒酿造中常见的非酿酒酵母,但它们与霉菌的互作关系尚不清晰。本研究围绕感官评价、挥发性风味物质含量、酵母菌生物量、酶活力和代谢产物等方面,探讨了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Y-11和葡萄牙棒孢酵母HY-21与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M-08在酿造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两种非酿酒酵母分别与米曲霉M-08混菌培养,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Y-11和葡萄牙棒孢酵母HY-21的生物量分别比单一酵母菌发酵提高4.96倍和0.97倍,α-淀粉酶活力分别提高70.31倍和107.73倍,表明两酵母菌对米曲霉M-08有依赖性。相比葡萄牙棒孢酵母HY-21,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Y-11与米曲霉M-08混菌发酵风味更好,发酵6 d具有浓郁哈密瓜香、酒香和酯香味,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最高1408.97μg/g,比单一条件下发酵提升381.87倍。米曲霉M-08与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HY-11和葡萄牙棒孢酵母HY-21有较好的相互作用,混菌发酵比单一酵母菌发酵体系游离氨基酸水平分别提高105.02和3837.29μg/g,酯化酶活力分别增加27.67和387.82 U/g,从而促进挥发性风味物质的代谢。本研究阐明了两种非酿酒酵母与米曲霉M-08的相互关系和其风味特色,为其合理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发酵 费比恩塞伯林德纳氏酵母 葡萄牙棒孢酵母 风味分析 酶活力
下载PDF
酪丁酸梭菌共培养对速生梭菌己酸代谢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12
作者 陈茂彬 殷想想 +5 位作者 郭志豪 晋湘宜 李良 董孝元 常煦 方尚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8-164,共7页
以1株产己酸的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JSJ-1与1株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D-1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固体、液体、透析袋)比较两种微生物共培养与纯培养生长代谢的差异,通过在纯培养JSJ-1... 以1株产己酸的速生梭菌(Clostridium celerecrescens)JSJ-1与1株产丁酸的酪丁酸梭菌(Clostridium tyrobutyricum)D-1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固体、液体、透析袋)比较两种微生物共培养与纯培养生长代谢的差异,通过在纯培养JSJ-1时添加不同质量浓度丁酸和丁酸钠,近一步探究了共培养时丁酸菌对己酸菌己酸代谢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34℃时,D-1与JSJ-1同时接种于含葡萄糖的复合固体培养基厌氧培养,D-1比JSJ-1更具有生长优势,会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生长。D-1与JSJ-1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共培养己酸的生成时间比相同条件下JSJ-1单独培养时提前了3 d,第12天时己酸质量浓度分别为9.93 g/L和9.79 g/L。葡萄糖对JSJ-1生成己酸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共培养时D-1优先利用葡萄糖可缓解葡萄糖对JSJ-1合成己酸的抑制作用。将JSJ-1与D-1通过直接液体培养与加透析袋共培养作对比,结果表明,JSJ-1与D-1共培养时,JSJ-1与D-1是否存在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对己酸菌己酸产量无影响。通过向纯培养己酸菌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丁酸和丁酸钠,近一步得出D-1在pH 6~6.5时生成的丁酸能够促进JSJ-1合成己酸。共培养时,D-1优先利用葡萄糖不仅可以缓解葡萄糖对己酸生成的抑制作用,而且D-1生成的丁酸可以促进己酸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梭菌 酪丁酸梭菌 共培养 纯培养
下载PDF
不同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乳酸菌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阎春悦 利佳炜 +3 位作者 张茜 常煦 陈雄 李欣 《酿酒科技》 2023年第9期114-120,共7页
白酒风味与酿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乳酸菌的酿造功能得到确认,例如其代谢产物乳酸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善白酒品质,但相对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和一些产酶较多的细菌等酿造功能微生物而言,对乳酸菌在白酒酿造体系中的贡献... 白酒风味与酿造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乳酸菌的酿造功能得到确认,例如其代谢产物乳酸在一定范围内可改善白酒品质,但相对酵母菌、霉菌等真菌和一些产酶较多的细菌等酿造功能微生物而言,对乳酸菌在白酒酿造体系中的贡献认识还不够深入和清晰。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乳酸菌在四种白酒香型(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芝麻香型)酿造体系中的研究进展,从不同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酿酒微生物丰度、风味和代谢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酿酒微生物对白酒发酵的影响,以期为白酒酿造的技术发展提供参考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造乳酸菌 白酒香型 微生物丰度 风味 代谢
下载PDF
乳酸利用菌的筛选及生长特性研究
14
作者 毛志海 殷想想 +2 位作者 占成 常煦 方尚玲 《酿酒科技》 2023年第1期24-29,34,共7页
乳酸利用菌可以有效降低白酒中乳酸乙酯的前体物质乳酸,提高酒体品质。本研究以乳酸钠作为唯一碳源,从某酒厂窖泥中筛选出6株可以利用乳酸的微生物,从中选择了2株利用乳酸较好的菌株,通过菌种鉴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 乳酸利用菌可以有效降低白酒中乳酸乙酯的前体物质乳酸,提高酒体品质。本研究以乳酸钠作为唯一碳源,从某酒厂窖泥中筛选出6株可以利用乳酸的微生物,从中选择了2株利用乳酸较好的菌株,通过菌种鉴定为赖氨酸芽孢杆菌(Lysinibacillus sp.)和热带杆菌(Bacillus tropicus),分别命名为R-2和R-3,研究对pH的耐受性、乙醇的耐受性和葡萄糖存在对利用乳酸的影响。结果表明:2菌株在34℃培养3 d,可以耐受5%的乙醇含量;可以正常生长的p H为6.5~9.5,都在pH8.5时生长最好;葡萄糖和乳酸共同存在时R-2和R-3菌株对乳酸的消耗量比未加葡萄糖时消耗量低,但是在厌氧条件下仍可利用乳酸0.65 g/L(8.6%)和0.73 g/L(9.7%),对白酒降低乳酸乙酯有一定的应用与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利用菌 筛选 鉴定 生长特性
下载PDF
Epitaxial growth triggered core-shell Pd@RuP nanorods for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15
作者 Jiaqian Ding Xian Jiang +9 位作者 Caikang Wang Zhuoya Zhu chang xu Yi Zhou xuan Wang Qicheng Liu Zhenyuan Liu Yawen Tang Jun Lin Gengtao Fu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510-517,I0011,共9页
Ru with Pt-like hydrogen bond strength,knockdown cost(~1/3 of Pt),and eximious stability is a competitive replacement for Pt-based catalysts towards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n water splitting.The design of... Ru with Pt-like hydrogen bond strength,knockdown cost(~1/3 of Pt),and eximious stability is a competitive replacement for Pt-based catalysts towards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in water splitting.The design of Ru-based catalysts via interface construction,crystal phase control,and specific light element doping to realize the impressive promotion of limited activity and stability remains challenging.Herein,we report the fabrication of Pd@RuP core-shell nanorods(NRs)via an epitaxial growth method,where ultrathin RuP shells extend the face-centered cubic(fcc)crystal structure and(111)plane of the Pd NRs core.Density functio nal theory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core-s hell interface engineering and P doping synergistically accelerate electron transfer and moderate the d-band center to generate a suitable affinity for H*,thus optimizing HER kinetics.Compared with Pd@Ru NRs and Pt/C,the Pd@RuP NRs exhibit preferable electrocatalytic stability and superior activity with a low overpotential of 18 mV at 10 mA cm-2in the alkaline HER process.Furthermore,the integrated Pd@RuP//RuO2-based electrolyzer also displays a low operation potential of 1.42 V to acquire 10 mA cm-2,demonstrating great potential for practical water electrolysis.Our work presents an efficient avenue to design Ru-based electrocatalysts via epitaxial growth for extraordinary HER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RuP Epitaxial growth Interface engineering Hydrogen evolution ELECTROCATALYST
下载PDF
基于放疗定位CT的影像组学构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预后模型的研究
16
作者 吴洁菡 宋家伟 +4 位作者 徐畅 王伟 杨成文 刘桂芝 刘宁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7-43,共7页
目的:采用影像组学方法分析放疗定位CT影像的组学特点,构建预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SCLC)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的组学模型,为个体化... 目的:采用影像组学方法分析放疗定位CT影像的组学特点,构建预测局限期小细胞肺癌(limit-stage small cell lung cancer,LS-SCLC)患者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期、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期的组学模型,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3年9月至2019年12月193例LS-SCLC患者的放疗定位CT资料,并将患者按照7∶3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勾画患者肿瘤区域(gross tumor volume,GTV)进行特征分析。随访获得的患者预后数据,以t检验和LASSO筛选特征建立随机森林预测模型,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对模型进行验证评估。结果:患者中位OS为29.77个月,中位PFS为19.03个月。每例患者提取了1037个影像特征,包含一阶特征、形状特征和纹理特征。分别以OS≤1年或OS≥3年、OS≤1年或OS≥5年、PFS≤6个月或PFS≥24个月作为标准对患者分组,各测试组模型的AUC均值分别为0.73、0.79、0.70。组学特征中original_ngtdm_Strength、wavelet-HHL_ngtdm_Busyness、wavelet-LLH_glcm_ClusterShade和wavelet-LLH_glcm_Correlation等参数具有预测价值。结论:基于放疗定位CT的影像组学获得的影像特征模型对LS-SCLC患者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纳入临床因素建立融合模型综合分析可能获得更为理想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细胞肺癌 影像组学 预后 纹理分析 CT模拟定位
下载PDF
Late presentation of dural tears:Two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17
作者 chang xu Rong-Peng Dong +1 位作者 xue-Liang Cheng Jian-Wu Zhao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3年第11期2464-2473,共10页
BACKGROUND The late presentation of dural tears(LPDT)has a low incidence rate and hidden symptoms and is easily ignored in clinical practice.If the disease is not treated in time,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may occur,in... BACKGROUND The late presentation of dural tears(LPDT)has a low incidence rate and hidden symptoms and is easily ignored in clinical practice.If the disease is not treated in time,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 may occur,including low intracranial pressure headache,infection,pseudodural cyst formation,and sinus formation.Here,we describe two cases of LPDT.CASE SUMMARY Two patients had sudden fever 1 wk after lumbar surgery.Physical examination showed obvious tenderness in the operation area.The patients were confirmed as having LPDT by lumb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urgical exploration.One case was caused by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and malnutrition,and the other was caused by decreased dural ductility and low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status.The first symptom of both patients was fever,with occasional headache.Both patients underwent secondary surgery to treat the LPDT.Dural defects were observed and dural sealants were used to seal the dural defects,then drainage tubes were retained for drainage.After the operation,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ntibiotics and the patients’surgical incisions healed well,without fever or incision tenderness.Both recovered and were discharged 1 wk after the operation.CONCLUSION LPDT is a rare complication of spinal surgery or neurosurgery that has hidden symptoms and can easily be overlooked.Since it may cause a series of complic-ations,LPDT needs to be actively addres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te presentation of dural tears Delayed 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 Dural repair FACTORS Clinical management Case report
下载PDF
蜗轮齿面刀痕打磨接触力获取方法研究
18
作者 常旭 赵康 陈家荣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4-84,共11页
针对工业机器人打磨蜗轮齿面刀痕时末端力感知信息采集不准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力感知信息预处理方法.首先,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其次,建立工业机器人末端坐标系与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对工业机器人进... 针对工业机器人打磨蜗轮齿面刀痕时末端力感知信息采集不准确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力感知信息预处理方法.首先,建立卡尔曼滤波模型以减少外界环境因素带来的误差影响;其次,建立工业机器人末端坐标系与基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对工业机器人进行重力补偿,以消除自身误差对六维力传感器采集力感知信息的影响;最后,建立基于位置的柔顺阻抗控制策略,以减少工业机器人末端冲击对蜗轮齿面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力感知信息预处理方法后,六维力传感器力的读数误差维持在±0.4 N之间,力矩误差维持在±0.16 N·m之间,力、力矩误差均接近于零,并且打磨后的蜗轮齿面表面粗糙度由0.902μm提高到了0.801μm.这表明力感知信息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外界因素和自身误差的影响,提高六维力传感器采集力感知信息的准确度,为实现工业机器人柔顺打磨蜗轮齿面刀痕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轮齿面刀痕 工业机器人 卡尔曼滤波 阻抗控制 重力补偿
下载PDF
三维复杂地形近地表速度估算及地震层析静校正 被引量:60
19
作者 刘伊克 chang xu +2 位作者 常旭 王辉 李福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2-278,共7页
在地表一致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宽线剖面、弯曲测线、传统的二维和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地震观测 .在地形及近地表低降速带地质结构复杂的探区 ,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估算的精度是静校正处理的关键 .本研究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的初... 在地表一致性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适用于宽线剖面、弯曲测线、传统的二维和目前广泛使用的三维地震观测 .在地形及近地表低降速带地质结构复杂的探区 ,低降速带厚度及速度估算的精度是静校正处理的关键 .本研究根据三维地震观测的初至走时数据 ,利用最小平方与QR分解相结合的算法 ,在三维空间重建近地表低降速带速度模型 ,根据重建速度模型实现了静校正长波长分量与短波长分量的同步计算 .分析了复杂的近地表低降速带模型初至波的性质 ,在观测值的自动拾取以及理论值的计算中充分考虑了可能成为初至波的直达波、折射波和反射波的利用 ,提高了低降速带速度模型反演的精度 .在初至走时观测数据的拾取中 ,本研究采用分形算法克服了初至波波形差异以及折射波相位反转导致的拾取误差 ,实现了三维初至拾取的大规模全自动化运算 .在射线路径与初至波理论走时的计算中 ,本研究采用一种计算量与模型复杂程度无关的三维射线追踪方法 ,该方法以最小走时射线路径保证了与观测数据有同等意义的初至波的射线追踪及理论走时的计算 .野外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速度模型 层析静校正 走时拾取 三维射线追踪 LSQR算法 地震勘探 数字处理
下载PDF
醋酸菌的营养特性分析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欣 黄芳 +3 位作者 常旭 廖蓓 李志军 陈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219-224,共6页
醋酸菌是一种重要应用微生物,广泛应用发酵与酿造食品的生产中。相对于醋酸菌的分类鉴定和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营养需求研究受到的关注要少的多。然而,对营养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在阐明醋酸菌生理特性和代谢特征、开展应用评价等方面都有... 醋酸菌是一种重要应用微生物,广泛应用发酵与酿造食品的生产中。相对于醋酸菌的分类鉴定和代谢特征与机制研究,营养需求研究受到的关注要少的多。然而,对营养需求的认识和理解在阐明醋酸菌生理特性和代谢特征、开展应用评价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该文重点对两种应用广泛的醋酸菌属(醋酸杆菌属和葡糖醋杆菌属)的碳源、氮源的营养需求及溶氧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了这两个属的醋酸菌对维生素、有机酸、金属盐离子的需求研究进展。这将有助于对醋酸菌培养基的精确优化、营养盐的开发和改进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杆菌属 葡糖醋杆菌属 碳源 氮源 溶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