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质碳热还原制备铁碳复合催化剂的理化性质及催化氧化降解刚果红的性能研究
1
作者 王娥 李导玉 +3 位作者 钱锴 程佩 李淑萍 孔令军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5,共6页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 铁元素作为环境广泛存在的元素,由于多价态特征而被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主要有零价铁和铁硫化物。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FeSO 4为铁源,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探索铁元素的形态和形貌在碳热还原中的变化规律,研究其催化活化过硫酸钾(KPS)氧化降解水中染料刚果红(CR)的活性,分析影响活化KPS氧化降解CR效率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碳化温度为800℃时,得到一种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当CR初始质量浓度为500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时,30 min内CR的降解率可达约100%。CR降解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小分子有机酸中间产物,导致反应过程溶液的pH逐渐降低至约3。因此,通过碳热还原法能获得多孔碳负载纳米零价铁和Fe_(0.96) S的复合催化剂,可广泛应用于催化氧化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氧化 过硫酸钾 刚果红
下载PDF
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及程度的影响
2
作者 盛秋 张灿 陈沛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680-684,共5页
目的分析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及程度的影响。方法本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入苏北人民医院的156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延... 目的分析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及程度的影响。方法本项回顾性研究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收治入苏北人民医院的156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常规延续性护理,n=84)和Triangle组(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n=72)。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与术后营养不良发生风险的相关性;对比轻度营养不良与严重营养不良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0 d,Triangle组STP、ALB及HB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Triangle组与未发生术后营养不良明显相关[Log-rank(Mantel-Cox)=16.755,P<0.05]。轻度营养不良组与严重营养不良组在延续性护理方式与禁食时间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延续性护理方式(OR=0.286,95%CI 0.100-0.820)、禁食时间(OR=3.215、95%CI 1.150-8.987)是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结论基于Triangle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应用于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管理,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更低;延续性护理方式与禁食时间是胰腺癌患者术后营养不良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Triangle理论 延续性护理 营养不良 严重程度
下载PDF
刻意练习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晓娟 陈静娜 +5 位作者 范彦文 肖芳 程沛 端木艳丽 李慧 殷悦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1期2035-2039,共5页
目的探讨刻意练习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开始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培训周期为24个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临床传... 目的探讨刻意练习教学法在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0月开始在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60名新入职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培训周期为24个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临床传统操作演练方式进行培训,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刻意练习法进行临床规范化培训。两组按照相同考核周期分别于培训前(T_(0))和培训实施6个月后(T_(1))、12个月后(T_(2))、18个月后(T 3)以及24个月后(T_(4))5个时间点采用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考核法对护士的综合护理能力进行评价。T_(4)时对两组护士的核心能力和培训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T_(3)、T_(4)时,两组新入职护士的护理综合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_(4)时,干预组护士的护士核心能力及培训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结论刻意练习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临床护理综合能力及核心能力水平,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入职护士 规范化培训 刻意练习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下载PDF
油套管螺纹检测体系精度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力能 黄岩岗 +2 位作者 谢祝祝 程佩 陈文辉 《钢管》 CAS 2023年第3期73-75,共3页
介绍了ASME B 1.3标准中规定的螺纹测量体系,说明了API Spec 5B(第16版)中螺纹尺寸测量验收体系的测量精度等级;通过分析螺纹的单一中径、作用中径、螺距、椭圆度等单项参数之间的关系,说明了API Spec 5B(第16版)主要修订内容——单一... 介绍了ASME B 1.3标准中规定的螺纹测量体系,说明了API Spec 5B(第16版)中螺纹尺寸测量验收体系的测量精度等级;通过分析螺纹的单一中径、作用中径、螺距、椭圆度等单项参数之间的关系,说明了API Spec 5B(第16版)主要修订内容——单一中径测量和椭圆度测量在油套管螺纹测量验收体系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建立油田使用的油套管非标准螺纹的尺寸验收测量体系提供了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套管 螺纹 检测体系 精度 单一中径 作用中径
下载PDF
集成学习方法的应用与比较
5
作者 成佩 孟勇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28-33,共6页
文章基于决策树及装袋法、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三种集成学习方法,分别对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的累积索赔额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综合平均误差和稳定性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所有数据集上,梯度提升树模型均有较强的预测... 文章基于决策树及装袋法、随机森林和梯度提升树三种集成学习方法,分别对商业车险和交强险的累积索赔额建立预测模型,通过综合平均误差和稳定性评价指标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所有数据集上,梯度提升树模型均有较强的预测能力和较高的稳定性,进一步利用该最优预测模型有效证明了影响不同险种的重要风险变量排序不同,同一风险变量对不同险种的影响效应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学习 梯度提升树 汽车保险 风险变量重要性
下载PDF
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角度探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 被引量:2
6
作者 景晨 程佩 连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4期87-89,共3页
荨麻疹,中医又称“瘾疹”,是一种以特征性水肿性风团,伴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荨麻疹的病因病机研究尚不清楚,临床主要采用抗组胺药联合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短期控制效果较好,但长... 荨麻疹,中医又称“瘾疹”,是一种以特征性水肿性风团,伴皮肤瘙痒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皮肤疾病,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荨麻疹的病因病机研究尚不清楚,临床主要采用抗组胺药联合免疫调节剂进行治疗,短期控制效果较好,但长期疗效难以巩固,且有抑制中枢神经等不良反应。多数中医医家认为荨麻疹的基本病机是禀赋不耐、外感邪气、饮食不节和情志内伤。作者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角度认为扶助正气应贯穿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 自血疗法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从生辰八字看脏腑疾病--大数据时代命理健康研究
7
作者 程佩 沈秋莲 +1 位作者 史周薇 胡素敏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6期157-160,共4页
命理与中医,二者都以天干地支作为推断工具,遵循着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行属性联系各个脏腑器官,以生克制化来阐明生理变化的原因。受惠于追求相关关系的科学方法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便利,通过100余例临床检验,此研究初步建立起个人生辰八... 命理与中医,二者都以天干地支作为推断工具,遵循着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行属性联系各个脏腑器官,以生克制化来阐明生理变化的原因。受惠于追求相关关系的科学方法论以及大数据时代的便利,通过100余例临床检验,此研究初步建立起个人生辰八字与其脏腑疾病间的相关性,进而找寻出藏在现象背后的某些规律。虽然这种对应仍属粗略,从临床上检验,结论还远未达到臻于至善的境界,但是其中蕴含的规律激人奋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辰八字 脏腑疾病 命理健康
下载PDF
Analysis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8
作者 Jing He cheng pei +2 位作者 Xin Ge Jian-Min Ma Ya-Gua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3期382-387,共6页
AIM: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METHODS: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1 patients(11 eye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iliary body medulloepi... AIM: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METHODS: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of 11 patients(11 eyes)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a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from 2007 to 2021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The initial symptoms of 11 patients included vision loss(6 eyes),atrophia bulbi(1 eye),proptosis(2 eyes),and leukocoria(2 eyes).Most patients suffered with corneal opacity,anterior chamber flare and hyphema.Iris neovascularization and synechia,complicated cataract,and secondar y glaucoma occurred in several cases.Three patients even had lens subluxation and retinal detachment.B-scan ultrasonography showed vitreous opacity and a medium-high uneven echo mass in the eyeball.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examination showed a spherical or hemispherical ciliary body mass with uneven internal echoes and irregular cystic spaces.All of the 11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malignant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by pathological evidence.In this study,6 patients had enucleation(2 patients had systemic chemotherapy after surgery),and the other 5 patients had local tumor resection(1 patient had plaque radiotherapy after surgery).CONCLUSION: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is a rare intraocular tumor and may be easily confused with retinoblastoma.Analyzing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 is useful to further understand ciliary body medulloepithelioma,and can make an accurate diagnosis and better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ULLOEPITHELIOMA ciliary body intraocular tumor retrospective study
原文传递
Orbital liposarcoma: a retrospective, single-center study of thirteen patients
9
作者 Ning Gao Xin Ge +2 位作者 cheng pei Jian-Min Ma Ya-Guang H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8期1293-1298,共6页
AIM: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rteen patients with orbital liposarcoma.METHODS:The clinical history data of thirteen patients diagnosed as orbital liposarcoma at Beijing Tongren Hos... AIM: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rteen patients with orbital liposarcoma.METHODS:The clinical history data of thirteen patients diagnosed as orbital liposarcoma at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from 2006 to 2021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The data includes age,gender,affected orbital side,course of disease,status of disease(primary or recurrent),clinical manifestations,preoperative visual acuity,operative treatment,the relations between liposarcoma and surrounding tissue,longest diameter of liposarcoma,histological subtype,immunohistochemical indicators,follow-up treatment and prognosis.RESULTS:The initial symptoms are diverse.Proptosis is the most frequent chief complaint and the others included vision loss,epiphora,diplopia,and eyelid palpable mass.Results of imaging examination[computed tomography(CT)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showed orbital mass.In terms of treatment,10 patients received tumor resection,and the mean longest diameter of the tumor was 3.39±1.36 cm.The other 3 patients had optic nerve invaded,so they received orbital exenteration.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confirmed the diagnose of liposarcoma for 13 patients.Six patients displayed as myxoid type,and three patients in each type of dedifferentiated and welldifferentiated type.One patient was verified as pleomorphic,which was a rare type of liposarcoma.All of the patients showed Vimentin positive,and most showed CD34 and S-100 positive.Besides,four patients showed smooth muscle actin positive.All thirteen patients were alive.CONCLUSION:Orbital liposarcoma is a rare disease and it has no specific clinical manifestation.The diagnosis of liposarcoma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proptosis and orbital mass occurred in orbit.It is recommended to perform 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to achieve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OSARCOMA orbital tumor orbital mass PROPTOSIS
原文传递
Bilateral medulloepithelioma of the ciliary body:a case report
10
作者 Ya-Guang Hu Jin-Jin Wang +2 位作者 Xin Ge cheng pei Jian-Min M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3期474-475,共2页
Dear Editor,We present an exceptionally rare case about bilateral medulloepithelioma of the ciliary body.This case was approved by Ethics Committe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was obtained f... Dear Editor,We present an exceptionally rare case about bilateral medulloepithelioma of the ciliary body.This case was approved by Ethics Committee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Written informed consent was obtained from the patients.Discovering leukocoria in both eyes and proptosis in right eye for 2mo by parents in a 4.5-month-old boy.He had undergone no treatment elsewhere excep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xamination before coming to Beijing Tongren Hospit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ptional TREATMENT CILIA
原文传递
白内障患者日间病房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秀丽 杨星 +4 位作者 杨娟娟 闫宝锏 李晶明 裴澄 秦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20-722,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建立白内障日间病房模式的规范流程及效果。方法:将2016-01/12开展日间病房模式后的普通住院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日间病房形式住院的白内障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 目的:探讨西北地区建立白内障日间病房模式的规范流程及效果。方法:将2016-01/12开展日间病房模式后的普通住院白内障患者设为对照组,日间病房形式住院的白内障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白内障日间病房的患者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较普通病房白内障患者住院费用下降,医护人员书写病历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白内障日间病房模式给医患双方带来了便利,利于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手术 日间病房 效果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一项准自然实验研究
12
作者 祁绩 易艳春 +1 位作者 程沛 耿奕歆 《秘书》 2023年第1期25-35,共11页
以2008年至2017年我国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CO_(2)和SO2排放量的减少都具有显著效果。经过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一系... 以2008年至2017年我国19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研究智慧城市建设对当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智慧城市建设对CO_(2)和SO2排放量的减少都具有显著效果。经过安慰剂检验以及其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稳健。其中,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试点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优于中西部地区。由实验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现有基础上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优化地区间产业协同联动,为实现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空气质量 双重差分法 异质性检验
原文传递
2020—2022年陕西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不合格数据分析
13
作者 薛慧慧 马坡 +3 位作者 赵丽莉 成霈 张冬梅 苏敬 《现代食品》 2023年第11期128-131,共4页
对2020—2022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不合格食品共计966批次,涉及不合格项目91项1022项次,涉及食品大类26个。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和污... 对2020—2022年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不合格食品共计966批次,涉及不合格项目91项1022项次,涉及食品大类26个。农兽药残留超标、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质量指标不达标和污染物污染是陕西省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食用农产品和饮料是陕西省食品不合格的主要食品大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抽检 不合格项目 食品类别 风险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膈肌麻痹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承虎 程沛 +3 位作者 刘爱军 李斌 王执一 苏俊武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5期504-509,共6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膈肌麻痹(DP)的诊断、病因与膈肌折叠术(DPP)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HD术后因DP行膈肌折叠手术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CHD)心脏直视术后并发膈肌麻痹(DP)的诊断、病因与膈肌折叠术(DPP)的适应证及术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安贞医院小儿心脏中心,CHD术后因DP行膈肌折叠手术13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例,女性6例,患儿中位手术年龄3(1,105)个月,中位体质量5.1(4.1,34)kg,心脏直视手术术后中位天数20(5,42)d接受DPP术,其中行单侧DPP术10例,左侧3例,右侧7例;行双侧DPP术3例;行CHD根治手术8例,其中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心上型)3例,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闭锁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弓离断1例,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弓缩窄1例;姑息手术5例,包括上腔静脉右肺动脉吻合术(Gleen)2例,升主动脉主-肺动脉人工血管吻合术(B-T)2例,肺动脉环缩术(PAB)1例。CHD术后均不能脱离呼吸机辅助或脱机后有严重呼吸困难,多次气管插管,经胸X线片和/或B超确断。结果:住院死亡2例,均死于全身感染、感染中毒性休克死亡。ICU中位滞留时间54(2,106)d,中位住院时间65(29,159)d。余11例患儿心肺功能得到恢复,顺利脱离呼吸机。随访9例,中位随访时间26.2(1,62)个月,胸X线检查膈肌位置正常。结论:先心病患儿术后发生膈肌麻痹时,经胸DPP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中预防是避免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折叠术 膈神经麻痹 心脏直视手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短期死亡率与护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尚静 努尔比亚.艾比布拉 +4 位作者 陈佩 秦洁婷 范珊 郭莉 李辉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短期死亡率与护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明确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312例,随访30天,依据患者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短期死亡率与护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6年8月明确诊断为STEMI并行急诊PCI患者312例,随访30天,依据患者存活状态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治疗干预评分系统-28评分系统(TISS-28)评价患者入院时护理工作量。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总胆固醇(TC)、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冠脉病变血管数、高脂血症、肌钙蛋白T(c Tn T)、梗死相关血管、Gensini积分、平均工作量(TISS-28)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量随冠脉病变支数数量的增多而加大(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TC、Hs-CRP、c Tn T、LVEF、冠脉病变累及血管数、Gensini、TISS-28与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 Tn T、LVEF、Gensini、TISS-28为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Pe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TISS-28和Gensini积分(r=0.291,P=0.003)、年龄(r=0.191,P=0.008)、c Tn T(r=0.091,P=0.022)和LVEF(r=0.391,P<0.001)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入院时护理工作量可作为急性STEMI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短期死亡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工作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GENSINI积分
下载PDF
分期手术治疗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效果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承虎 程沛 +5 位作者 刘爱军 李斌 杨明 范详明 苏俊武 王执一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总结探讨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行分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婴幼儿期多发性VSD患儿29例行分期手术的的临床资料,男性18,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6)个月,中位体质量5.7(5.2,6.5)k... 目的:总结探讨婴幼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行分期手术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婴幼儿期多发性VSD患儿29例行分期手术的的临床资料,男性18,女性11例,中位年龄5(3,6)个月,中位体质量5.7(5.2,6.5)kg。均先行肺动脉环缩术(PAB),PAB术后平均(28.47±6.75)个月时后全部行根治手术,其中3例肌部缺损行直视封堵。同期行一期根治30例,男性14,女性16例,中位年龄12(6,32.25)个月,中位体质量9.15(6.275,12.725)kg。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数据。结果:分期治疗组患儿无住院死亡,一期根治组患儿2例术后并发低心排综合征,其中住院死亡1例。分期手术组患儿行PAB手术时的年龄、体质量均小于一期根治组,主肺动脉/主动脉根部直径比值均大于一期根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行根治手术时术中术后及随访的临床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患儿根治手术后随访28(7,98)个月,残余分流7例(VSD直径<2 mm)。结论:对于婴幼儿期多发性VSD,应考虑先行PAB,后再行双心室根治性手术;对于肌部多发VSD可采用直视杂交封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环缩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直视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右外侧切口与正中切口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永涛 王栋 +5 位作者 金灿 王执一 杨尧 程沛 苏俊武 范祥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91-393,398,共4页
目的:本研究分析右外侧切口与正中切口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评价右外侧切口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ASD患者269例,男79例,女190例,年龄(33.5±11.5)岁,体质量(57.9±12.6)kg。根据切口的不同,分... 目的:本研究分析右外侧切口与正中切口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评价右外侧切口的治疗效果和注意事项。方法: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ASD患者269例,男79例,女190例,年龄(33.5±11.5)岁,体质量(57.9±12.6)kg。根据切口的不同,分成右外侧切口组和正中切口组,比较右外侧切口与正中切口手术结果。结果:右外侧切口组ICU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比正中切口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上无明显差异。正中切口组术后心房颤动1例,清创2例,自发气胸1例,心包积液9例,胸腔积液3例。右外侧切口组心包积液6例。随访11~59个月,两组均未报告死亡或明显的残余缺陷及肺动脉高压。结论:右外侧切口直视手术治疗成人ASD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虽然难度较高,但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成为成人ASD患者的主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房间隔缺损修补 右外侧切口
下载PDF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再次手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栋 吴永涛 +4 位作者 王执一 刘迎龙 程沛 苏俊武 范祥明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5期510-513,共4页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先心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外科矫治的22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原发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 目的:总结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的手术经验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12月,行先心病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外科矫治的22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9例。原发心脏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主动脉弓缩窄、右心室双出口、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等。初次手术矫治年龄2个月~4岁(中位年龄0.85岁),术后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年龄1.6~15.9岁,平均(7.49±4.09)岁,与初次手术间隔1~15.3年,平均(6.22±3.63)年。结果:所有患儿均行主动脉瓣下狭窄矫治术,无术中死亡;跨左心室流出道压差从术前52~169 mm Hg (1 mmHg=0.133 kPa),平均(94.09±25.02)mm Hg降至术后5~47 mm Hg,平均(16.19±10.87)mm Hg(P<0.05)。1例术后Ⅲ°房室传导阻滞并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所有患儿均常规随访1~8年,术后均无症状,心功能正常,无远期死亡。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主动脉瓣下狭窄考虑左心室流出道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其原发畸形复杂多变,再次手术时间间隔较长,且术后仍有复发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主动脉瓣下狭窄 再次手术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莫云海 陈馨 +2 位作者 杜涛明 程培 冉隆富 《现代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136-137,14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评估以及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食管支架植入术后67例患者,术后3次采用MSCT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对图像重建,时间分别为:术后3~5 d、3~5个月及第12个月;重建方式有:多平面重组(MPR)...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在食管支架植入术后评估以及复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食管支架植入术后67例患者,术后3次采用MSCT扫描并通过后处理技术对图像重建,时间分别为:术后3~5 d、3~5个月及第12个月;重建方式有: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仿真内镜(VE)、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表面阴影显示(SSD)。观察支架的形态、大小、位置及毗邻结构,评估其通畅程度,及时发现术后并发症。结果:后处理图像中均能较清晰显示支架,绝大部分可见少许金属伪影,但均能够多方位观察支架的结构,了解其周围以及内部情况。结论:对于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及复查患者的评估,MSCT的后处理技术是一种简单、快捷且无创的方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食管支架 植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