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端部效应的动子无源型Halbach磁悬浮永磁直线电机电磁力分析
1
作者 张予希 颜建虎 +2 位作者 池松 周旭 郭保成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151,共9页
针对光刻机等高精确度定位平台无摩擦、无接触、无噪声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动子无源型平移和悬浮一体化Halbach磁悬浮永磁直线电机以实现定位平台的无摩擦悬浮及长距离定位运动。为了精确分析该类电机的悬浮力和推力特性,提出一种考虑动... 针对光刻机等高精确度定位平台无摩擦、无接触、无噪声需求,提出一种采用动子无源型平移和悬浮一体化Halbach磁悬浮永磁直线电机以实现定位平台的无摩擦悬浮及长距离定位运动。为了精确分析该类电机的悬浮力和推力特性,提出一种考虑动子永磁体端部效应的电机磁场解析模型并采用傅里叶分解法得到Halbach阵列永磁体磁场解析式。基于此磁场解析模型,通过洛伦兹力法得到了动子电磁力解析模型,并基于正交分解法推导了电机悬浮力和推力解耦的电磁力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对建立的电磁模型进行了对比验证,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作了一台10极12槽样机,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推力和悬浮力测试,将实验测试值与有限元仿真值和解析值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准确性和快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磁悬浮 HALBACH阵列 解析分析 端部效应 电磁力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加速GPCR配体的发现 被引量:1
2
作者 Wei Chen chi song +2 位作者 Liang Leng Sanyin Zhang Shilin Chen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are crucial player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making them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drug discovery.However,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GPCR ligand discovery are time-consuming ...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are crucial players in various physiological processes,making them attractive candidates for drug discovery.However,traditional approaches to GPCR ligand discovery are time-consuming and resource-intensive.The emergenc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method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field of GPCR ligand discovery and has provided valuable tools for accelerating the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GPCR ligands.In this study,we provide guidelines for effectively utilizing AI methods for GPCR ligand discovery,including data collation and representation,model selection,and specific applications.First,the online resources that are instrumental in GPCR ligand discovery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databases and repositories that contain valuable GPCR-related information and ligand data.Next,GPCR and ligand representation schemes that can convert data into computer-readable formats were introduced.Subsequently,the key applications of AI methods in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GPCR drug discovery were discussed,ranging from GPCR function prediction to ligand design and agonist identification.Furthermore,an AI-driven multi-omics integration strategy for GPCR ligand discovery that combines information from various omics disciplines was proposed.Finally,the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of the application of AI in GPCR research were deliberated.In conclusion,continued advancements in AI techniques coupled with interdisciplina ry collaborations will offer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GPCR ligand dis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LIG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ulti-omics Drug discovery
下载PDF
Efficient C-N coupling in electrocatalytic urea generation on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electrocatalysts
3
作者 Yinuo Wang Yian Wang +11 位作者 Qinglan Zhao Hongming Xu Shangqian Zhu Fei Yang Ernest P.Delmo Xiaoyi Qiu chi song Juhee Jang Tiehuai Li Ping Gao MDanny Gu Minhua Shao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89-298,I0008,共11页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 Urea generation through electrochemical CO_(2) and NO_(3)~-co-reduction reaction(CO_(2)NO_(3)RR)is still limited by either the low selectivity or yield rate of urea.Herein,we report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Cu_2(OH)_2CO_(3))as an efficient CO_(2)NO_(3)RR electrocatalyst with an impressive urea Faradaic efficiency of45.2%±2.1%and a high yield rate of 1564.5±145.2μg h~(-1)mg_(cat)~(-1).More importantly,H_(2) evolution is fully inhibited on this electrocatalyst over a wide potential range between-0.3 and-0.8 V versus reversible hydrogen electrode.Our thermodynamic simulation reveals that the first C-N coupling follows a unique pathway on Cu_2(OH)_2CO_(3) by combining the two intermediates,~*COOH and~*NHO.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high selectivity and yield rate of urea can be simultaneously achieved on simple Cu-based electrocatalysts in CO_(2)NO_(3)RR,and provide guidance for rational design of more advance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carbonate hydroxide Co-reduction Urea generation C-N coupling DFT calculation
下载PDF
基于分层策略的单边平板式齿部不等宽永磁同步直线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4
作者 张鉴捷 颜建虎 +3 位作者 李闯 池松 周怡 应展烽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71-578,共8页
该文针对应用于高精度伺服的单边平板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提出了一种齿部不等宽的结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电机推力品质的影响,验证了所提结构的优越性。针对具有大量参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分层优化的策略,先通过Tagu... 该文针对应用于高精度伺服的单边平板式永磁同步直线电机提出了一种齿部不等宽的结构,通过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设计参数对电机推力品质的影响,验证了所提结构的优越性。针对具有大量参数的多目标优化问题,采用分层优化的策略,先通过Taguchi筛选敏感参数,再由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构建基于敏感参数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 method,RSM)模型进行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对比初始结构参数,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齿部不等宽 Taguchi 多目标优化 响应面
下载PDF
Genome assembly of Polygala tenuifoli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its karyotype evolution and triterpenoid saponin biosynthesis 被引量:1
5
作者 Fanbo Meng Tianzhe Chu +6 位作者 Pengmian Feng Nan Li chi song Chunjin Li Liang Leng Xiaoming song Wei Chen 《Horticulture Research》 SCIE CSCD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Polygala tenuifolia is a perennial medicinal plant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mental diseases.However,the lack of genomic resources limits the insight into its evolutionary ... Polygala tenuifolia is a perennial medicinal plant tha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treating mental diseases.However,the lack of genomic resources limits the insight into its evolutionary and bi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In the present work,we reported the P.tenuifolia genome,the first genome assembly of the Polygalaceae family.We sequenced and assembled this genome by a combination of Illumnina,PacBio HiFi,and Hi-C mapping.The assembly includes 19 pseudochromosomes covering∼92.68%of the assembled genome(∼769.62 Mb).There are 36463 protein-coding genes annotated in this genome.Detailed comparative genom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P.tenuifolia experienced two rounds of whole genome duplication that occurred∼39–44 and∼18–20 million years ago,respectively.Accordingly,we systematically reconstructed ancestral chromosomes of P.tenuifolia and inferred its chromosome evolution trajectories from the common ancestor of core eudicots to the present species.Based on the transcriptomics data,enzyme genes and transcription factors involved in the synthesi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 in P.tenuifolia were identified.Further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whole-genome duplications and tandem duplications play critical roles in the expansion of P450 and UGT gene families,which contributed to the synthesi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s.The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data will not only provide valuable resources for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genomic researches on Polygalaceae,but also shed light on the synthesi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GHT synthesis evolution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Rheum palmatum mitochondrial genom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among Caryophyllales species
6
作者 Longlong Gao Lijun Hao +5 位作者 Wenjie Xu Tianyi Xin chi song Yulin Lin Lingping Zhu Jingyuan song 《Acupuncture and Herbal Medicine》 2023年第4期323-332,共10页
Objective:This work aimed to report the first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of Rheum palmatum,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Caryophyllales mitogenomes,and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utilizing the mitogenomes of... Objective:This work aimed to report the first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mitogenome)of Rheum palmatum,summarize the features of Caryophyllales mitogenomes,and to reveal the potential of utilizing the mitogenomes of R.palmatum and other Caryophyllales species for inferri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Methods:Both Illumina short reads and PacBio HiFi reads were utilized to obtain a complete mitogenome of R.palmatum.A variety of bioinformatics tool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R.palmatum mitogenome,compare the reported mitogenomes in Caryophyllales and conduct phylogenetic analysis.Results:The mitogenome of R.palmatum was assembled into a single master circle of 302,993 bp,encoding 35 known protein-coding genes,18 transfer RNA genes,and three ribosome RNA genes.A total of 249 long repeats and 49 simple sequence repeats were identified in this mitogenome.The sizes of mitogenomes in Caryophyllales varied from 253 kb to 11.3 Mb.Among them,23 mitogenomes were circular molecules,one was linear,and one consisted of relaxed circles,linear molecules,and supercoiled DNA.Out of the total mitogenomes,11 were single-chromosome structure,whereas the remaining 14 were multi-chromosomal organizations.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is consistent with both the Engler system(1964)and the Angiosperm Phylogeny Group III system.Conclusions:We obtained the first mitogenome of R.palmatum,which consists of a master circle.Mitogenomes in Caryophyllales have variable genome sizes and structures even within the same species.Circular molecules are still the dominant pattern in Caryophyllales.Single-chromosome mitogenomes account for nearly a half of all the mitogenomes in Caryophyllales,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It is feasible to utilize mitochondrial genomes for inferring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and conducting species identif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YOPHYLLALES Mitochondrial genome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Rheum palmatum
下载PDF
基于虚拟电阻的永磁同步电机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 被引量:21
7
作者 李雪 迟颂 +1 位作者 刘聪 吴尚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46-1054,共9页
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只需要一个电流调节器就可以同时实现速度调节和弱磁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并且能够解决传统弱磁控制策略中双电流调节器在电机高速时易于饱和的问题,但是电... 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策略,该控制方法只需要一个电流调节器就可以同时实现速度调节和弱磁控制,结构简单、动态响应快,并且能够解决传统弱磁控制策略中双电流调节器在电机高速时易于饱和的问题,但是电机不能充分利用逆变器输出电压,且电机的带载能力和效率不能兼顾。该文提出基于虚拟电阻的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策略,对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中的弱磁电压依据电流轨迹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动态调速性能和带载能力的同时实现效率优化;构建基于虚拟电阻的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单电流调节器 虚拟电阻
下载PDF
基于DSP控制的交流电子负载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安金龙 辛斌 +2 位作者 迟颂 刘祥洋 宋桂英 《燕山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1-227,共7页
本文主要针对交流电子负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硬件实现以及对电子负载的性能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控制方法不能精确模拟各种类型负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指令阻抗结合SVPWM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指令阻抗转化为指令电流的计算方法... 本文主要针对交流电子负载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硬件实现以及对电子负载的性能进行分析。针对传统控制方法不能精确模拟各种类型负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指令阻抗结合SVPWM的控制策略,并给出了指令阻抗转化为指令电流的计算方法。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在硬件实现部分采用了带LCL滤波的三相PWM变换器构成主电路,基于TMS320F28335DSP控制器实现了基于指令阻抗和SVPWM的控制算法,并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实验证明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能够精确实现对不同性质负载的电子模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对交流电子负载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开关频率下、不同性质电子负载模拟侧电流谐波情况,进行了频谱分析,总结了其变化规律。当电子负载硬件参数已经固定的情况下,在模拟不同类型负载时,为了得到谐波含量更低的电流,可根据变化规律对电子负载开关频率进行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电子负载 负载特性模拟 DSP SVPWM
下载PDF
基于虚拟阻抗的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 被引量:3
9
作者 迟颂 刘聪 +1 位作者 李雪 吴尚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15,共7页
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算法是一种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策略,该算法利用了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d轴与q轴电流分量的耦合效应,通过给定交轴电压来同时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和磁通。该算法控制简单,动态响应快,但是不能充分利用电... 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算法是一种针对永磁同步电机的弱磁控制策略,该算法利用了永磁同步电机定子电流d轴与q轴电流分量的耦合效应,通过给定交轴电压来同时控制永磁同步电机的转矩和磁通。该算法控制简单,动态响应快,但是不能充分利用电机逆变器的直流侧电压,导致电机的调速范围变窄,使得电机工作效率降低。在传统的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的基础上,针对电机调速范围变窄的问题,引入虚拟阻抗的概念,提出了一种新的给定交轴电压的方法,依照稳态工作点预先设定电流轨迹,再根据单电流调节器的控制思想得到交轴电压给定值的表达式,解决了传统单电流调节器弱磁控制算法交轴电压值依据经验直接给定的弊端,拓宽了电机的调速范围,提高了电机的工作效率。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单电流调节器 虚拟阻抗
下载PDF
按定子d轴电流定向的异步电机滑差补偿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雪 迟颂 +1 位作者 宋桂英 王磊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26,共8页
异步电机在标量控制(VVVF)下,其转速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出现误差,转速控制性能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矢量控制思想的异步电机滑差补偿法。结合了矢量控制和标量控制两者的优点,在异步电机转子磁链近似恒定的基础上,根据空载励磁... 异步电机在标量控制(VVVF)下,其转速会随着负载的变化而出现误差,转速控制性能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矢量控制思想的异步电机滑差补偿法。结合了矢量控制和标量控制两者的优点,在异步电机转子磁链近似恒定的基础上,根据空载励磁电流值来实现转子磁链定向,利用李亚普诺夫理论做稳定性分析,实现异步电机定子电流的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的分解;根据转矩分量和滑差的线性关系对转速进行补偿,使异步电机重载情况转速波动不超过1. 5%。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电机 标量控制 矢量控制 磁链观测器 滑差补偿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双向全桥DC/DC变换器双重移相调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鹏 李雪 +1 位作者 迟颂 李珊瑚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2-15,共4页
为减小隔离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在传统双重移相(DPS)调制下非重载区较大的回流功率和电流峰值,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DPS(NDPS)调制策略。NDPS调制相比于传统DPS调制在非重载区基本无回流功率,且在相同的传输功率下大大减小了电流峰值,... 为减小隔离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在传统双重移相(DPS)调制下非重载区较大的回流功率和电流峰值,这里提出一种改进的DPS(NDPS)调制策略。NDPS调制相比于传统DPS调制在非重载区基本无回流功率,且在相同的传输功率下大大减小了电流峰值,进而提高了变换器的效率。这里重新定义了NDPS的两个移相自由度,建立了NDPS调制的传输功率、回流功率和电流应力数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NDPS和DPS调制在同一传输功率下的回流功率和电流峰值。通过对比分析可知,NDPS调制有效减小了在非重载区的回流功率和电流峰值,进而有效提高了变换器运行效率。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移相调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器 双重移相调制 回流功率 电流峰值
下载PDF
计及多重开关事件的高频电压源逆变器实时仿真
12
作者 郭亮 迟颂 施文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7-553,共7页
随着碳化硅等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的问世以及电力电子元件小型化潮流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逐渐高频化.高频电力电子实时仿真中常常会有仿真步长和开关时刻不一致以及多重开关事件的出现,传统的针对多重开关事件的高精度离线仿真算法由于算... 随着碳化硅等第3代宽禁带半导体的问世以及电力电子元件小型化潮流的发展,电力电子元件逐渐高频化.高频电力电子实时仿真中常常会有仿真步长和开关时刻不一致以及多重开关事件的出现,传统的针对多重开关事件的高精度离线仿真算法由于算法过于复杂,并不具备可实时性.为了提高高频下实时仿真的仿真精度,对高频下多重开关事件进行了分类,并对不同类的多重开关事件提出了相应的适用于实时的仿真算法,最终以电压源逆变器为例通过MATLAB仿真对算法的仿真精度进行验证并通过时序分析验证了算法实时的可行性.RT-LAB仿真平台的仿真结果也表明,本文提出的计及多重开关事件的仿真算法精度优于传统实时算法,并且具有实时仿真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力电子 实时仿真 多重开关事件 电压源逆变器
下载PDF
基于脉振高频注入法的零低速永磁直线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宋同月 颜建虎 +2 位作者 应展烽 池松 周怡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0年第11期10-17,24,共9页
针对零低速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存在精度低、稳定性差、算法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脉振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利用PMLSM饱和凸极性进行初步位置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殊位置校正和磁... 针对零低速下永磁直线同步电机(PMLSM)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存在精度低、稳定性差、算法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脉振高频注入法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在利用PMLSM饱和凸极性进行初步位置估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特殊位置校正和磁极判断的方法,从而简便地获得较为准确的动子位置,实现PMLSM零低速下的无位置传感器运行。在此基础上,利用Simulink对PMLSM无位置传感器控制进行仿真建模,并搭建样机试验平台进行试验验证。通过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出PMLSM动子初始位置和低速运行时的动子位置,保证电机平稳起动运行,且具有良好的位置估计精度和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脉振高频注入 磁极判断 零低速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LCL输出滤波器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凯歌 迟颂 李尔平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1-216,共6页
相对于传统的L和LC滤波器,LCL滤波器在高频谐波抑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LCL为无阻尼3阶系统,易发生谐振。本研究采用电容串联电阻增加系统阻尼,综合考虑LCL输出滤波器对电流电压的谐波抑制、电压下降和功率损耗方面的问题,建立了LCL... 相对于传统的L和LC滤波器,LCL滤波器在高频谐波抑制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是,LCL为无阻尼3阶系统,易发生谐振。本研究采用电容串联电阻增加系统阻尼,综合考虑LCL输出滤波器对电流电压的谐波抑制、电压下降和功率损耗方面的问题,建立了LCL滤波器的优化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对其寻优。最后使用MATLAB仿真实例对其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输出滤波器能有效地滤除电压电流谐波,并能够降低电压下降和功率损耗,为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变频器 滤波器 遗传算法
下载PDF
基于无源控制的Buck变换器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段辰阳 迟颂 +1 位作者 Mustafa Alrayah 李天航 《电气传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2-37,共6页
直流微电网中存在大量的恒功率负载,由于恒功率负载具有负阻抗特性,会给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负荷的即插即用。通过分析带有恒功率负载的Buck变换器动态特性,基于无源控制理论和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将传统无源控制... 直流微电网中存在大量的恒功率负载,由于恒功率负载具有负阻抗特性,会给电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负荷的即插即用。通过分析带有恒功率负载的Buck变换器动态特性,基于无源控制理论和系统的状态空间数学模型将传统无源控制器与比例积分调节器相结合,得到自适应的无源反馈控制器,用于消除由负载变动引起的稳态误差。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无源控制相比,在恒功率负载发生变化时,改进后的无源控制器能对扰动快速响应,输出电压无稳态误差,具有更好的稳定性能。最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Opal-RT实时仿真机上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功率负载 无源控制 BUCK变换器 稳定性 实时仿真
下载PDF
基于碳化硅MOSFET三相逆变电路损耗新算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逸凡 迟颂 +1 位作者 李雪 杨海靖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提出了一种三相逆变电路功率开关器件损耗计算的新方法.为了达到将高频电力电子电路和实时仿真算法相结合应用于嵌入式实时仿真平台的目的,针对工程应用中逆变器损耗计算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该方法以实际电路可采样信号为基础,利用功... 提出了一种三相逆变电路功率开关器件损耗计算的新方法.为了达到将高频电力电子电路和实时仿真算法相结合应用于嵌入式实时仿真平台的目的,针对工程应用中逆变器损耗计算的实时性和精确性要求,该方法以实际电路可采样信号为基础,利用功率开关器件器件手册提供的产品参数,通过采样平均算法计算功率开关器件损耗.将采样算法值与小仿真步长的PLECS仿真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新算法可以较为准确的计算损耗,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硬件系统性能要求下尽可能保证损耗计算的精度要求的变采样频率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逆变器 损耗 采样算法 变采样频率 精度要求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双边长初级永磁直线同步电机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7
作者 周怡 颜建虎 +2 位作者 宋同月 池松 应展烽 《微电机》 2021年第7期44-49,共6页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由于存在边端效应以及齿槽效应,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推力波动。针对高速大推力密度应用场景,对一种双边长初级PMLSM开展了优化设计。将有限元法与解析法结合,首先独立分析了轴向长度、极弧系数和初级轭部高度等单个... 永磁直线同步电机由于存在边端效应以及齿槽效应,在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推力波动。针对高速大推力密度应用场景,对一种双边长初级PMLSM开展了优化设计。将有限元法与解析法结合,首先独立分析了轴向长度、极弧系数和初级轭部高度等单个参数对电机水平推力和推力波动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Taguchi法筛选显著性较高的结构参数。在此基础上,以提高电磁推力、减小推力波动为优化目标对电机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最终的电机尺寸优化参数。最后制作样机并搭建实验平台,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直线电机 Taguchi法 多目标优化 响应面法 有限元法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基于单电流调节器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系统负载与抗扰能力的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海靖 迟颂 +1 位作者 宋桂英 李雪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8年第5期77-82,87,共7页
提出了一种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转速来调节交轴电压的最大转矩法。算法对电压极限矢量圆与电流极限矢量圆定量分析,找到电机稳定运行时的最大转矩点,通过在电压极限矢量圆补偿定子电阻压降修正最大转矩点。通过直接给定交轴电压的方... 提出了一种根据永磁同步电机(PMSM)转速来调节交轴电压的最大转矩法。算法对电压极限矢量圆与电流极限矢量圆定量分析,找到电机稳定运行时的最大转矩点,通过在电压极限矢量圆补偿定子电阻压降修正最大转矩点。通过直接给定交轴电压的方式,充分利用修正最大转矩点的电磁转矩,提高电机的负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于最大转矩点的定量分析,使此模型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弱磁控制 单电流调节器 电压极限矢量圆修正 最大转矩
下载PDF
直流微电网下并联变换器稳定性控制仿真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天航 迟颂 +1 位作者 权文静 段辰阳 《计算机仿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9-74,共6页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成的直流微电网存在着D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的情况,由于自然状态下分布式能源供给会随自然条件的波动而波动,常会出现并联变换器输出电压不同的情况,使变换器间出现环流,造成变换器的损坏。为抑制环流的影响,将在逆变... 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构成的直流微电网存在着DC-DC变换器并联运行的情况,由于自然状态下分布式能源供给会随自然条件的波动而波动,常会出现并联变换器输出电压不同的情况,使变换器间出现环流,造成变换器的损坏。为抑制环流的影响,将在逆变器控制中常使用的下垂控制与电压电流双环控制结合形成新型控制策略,并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并联DC-DC变换器的控制中。通过Simulink离线仿真可以看出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并联DC/DC变换器之间的环流,且可以降低了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最后使用RT-LAB完成仿真模型的实时化,并从DC-DC变换器控制算法实物化角度,完成RT-LAB的半实物仿真平台构建,进一步验证该控制算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微电网 环流 下垂控制 半实物仿真
下载PDF
基于霍尔元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辨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余超 迟颂 +1 位作者 李雪 杨海靖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8年第8期19-23,85,共6页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霍尔元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利用牛顿插值法对霍尔元件提供的离散位置点进行曲线拟合,对位置信息进行预测、插值,从而估算出电机转子的实时位置信息。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消除转子位置估算的阶跃现象,...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霍尔元件的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估计方法。利用牛顿插值法对霍尔元件提供的离散位置点进行曲线拟合,对位置信息进行预测、插值,从而估算出电机转子的实时位置信息。改进后的方法可以消除转子位置估算的阶跃现象,提供稳定可靠的转子位置信息,提高了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在Plecs仿真平台中对该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与传统转子位置估算方法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霍尔元件 转子位置估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